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滿額折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中英雙語版)

定  價:NT$ 520 元
優惠價:9046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1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 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1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 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好評推薦!
★ 美國亞馬遜5顆星滿分好評!


丹.布朗《達文西密碼》的熱銷,曾造成了一股陰謀論的旋風效應,每個讀過小說的讀者,除了對書中言之鑿鑿的「歷史真相」大感驚異之外,也引發諸多議論;因為有人在偶然間發現梵蒂岡陰謀隱瞞耶穌真相,並在他著名的藝術作品(最後的晚餐)中揭露真相?險惡的全球宗教組織是否壓制了揭示“真正的耶穌”的秘密?書中所言,是否屬實?

達瑞爾.博克教授以嚴謹又不失趣味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剖析《達文西密碼》中幾個具有爭議性的主題,例如:抹大拉的馬利亞為何被誤指為妓女?耶穌到底有沒有成婚?聖杯傳說真的是指基督的血脈嗎?神祕的諾斯底福音真的受到教會的打壓嗎?……等諸多疑點,提出歷史、神學及當代考古資料等詳實證據加以辯駁,破解小說的謬誤之處,幫助讀者釐清疑惑,還原事實真相。

不論你是小說的忠實擁護者或反對派、基督徒或非教會人士、學者專家或一般大眾,你都不能錯過內容扎實精采、見解精闢透徹的《揭開達文西密碼的真相》,它會撼動你對《達文西密碼》的觀感,正如之前小說撼動你一般。

那些認為《達文西密碼》所鋪陳的劇情是事實多於作者的想像的人,會發現達瑞爾.博克的評論讓他們心神不寧。博克教授以引人入勝和平易近人的方式謹慎地檢閱《達文西密碼》鼓吹的關鍵宣言,中肯地指出其如何缺乏歷史依據。面對這樣一個值得被分解的架構體,這是個不折不扣的拆毀工程;通情達理的評價,清楚地點出真實與幻想的差別所在。可惜,《達文西密碼》的作者頑皮地模糊了這兩者的差別,他使用古老的中央文獻和小說來回應《達文西密碼》的主張,這些主張的重點大都在基督誕生後的325年,即《達文西密碼》的許多主張所基於的時期。透過本書將虛構的娛樂與基督教信仰的歷史元素區別開來,這將可以解釋《達文西密碼》為何引起如此轟動,以及其所引發的問題是值得人們認真去探討及反思。


好評推薦:

「任何人想要了解《達文西密碼》的惡質都必讀。」
──大衛.聶夫,《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編輯兼副總裁

作者簡介

達瑞爾.博克(Darrell L. Bock, Ph.D.)

達瑞爾.博克博士是新約聖經學的研究教授,目前任職於美國德州達拉斯神學院。個人專長領域包括聖經釋經學、如何運用舊約聖經研讀新約、歷史上的耶穌及福音書研究。除了在基督教領袖訓練神學中心教授「靈命發展與文化」課程外,他也擔任報紙《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的通訊編輯。曾任福音派神學協會主席,現與太太莎莉和三個小孩居住在德州理察森市,並為該市三一教會的長老。

前言

《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巧妙地將這些本來乖離不相干的資料――認真的考究、揣測祕密團體的活動,以及主業會編織在一塊,成了一本可讀性甚高的驚悚小說。最令人吃驚的是,這本書一下子就牢牢抓住許多讀者的想像力……這些好奇的讀者只想知道基督的故事是否真的純然是羅馬皇帝的權力運作,以及羅馬天主教會對異己的聲音持續強力壓制的結果。當這本書得到報章的專文介紹和登上《新聞週刊》的封面時,它就開始影響民眾的想像力和得到許多人的注目。
有數百萬人認同猶太基督教這個傳統信仰,他們都一致相信只有一位神,就是宇宙的創造者(〔創世紀〕一章1節至二章24節)。他們又相信《新約》稱之為「世人」的男男女女遠離了他們的創造者。就是這樣,罪進到了這個世界(〔創世紀〕三章1節至十一章32節;《羅馬書》五章12節)。然而,上帝是如此愛世人,將牠的獨生子賜給了他們(《約翰福音》三章16節)。這位先存的天父獨生子以道成肉身的姿態進入人類的歷史(《約翰福音》一章14節)。有趣的是,除了〔約翰福音〕明確地斷言耶穌的先存性外,《新約》中的其他地方在記載這件事時卻用了不同的起頭方式。〔馬可福音〕沒有提到耶穌是一位先存神的兒子之化身;〔馬太福音〕(一章至二章)和〔路加福音〕(一章至二章)更只是提到由聖靈促成的人類生產事件。唯獨〔約翰福音)一開始就說︰「太初有道(the Word),道與神同在。」又「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一章1~2及14節)
在《新約》書卷中,從〔保羅書信〕到〔馬可福音〕、〔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以及比較不有名的〔彼得前書〕和〔雅各書〕,穿插著一系列類似的故事,談到拿撒勒的耶穌向世人提供一個管道,讓世人可以回到上帝那裡,與牠在平安和愛裡合一,並且在人類歷史的盡頭時,可以與牠同在。基督徒延續著猶太人對歷史的理解,相信上帝在起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這種秩序和美麗會在世界末日重新建立起來。但是,這其間的時間,就是從〔創世紀〕所描述的起初榮耀到《舊約》和《新約》所應許的未來榮耀,這段時間也已經被改變了。根據《新約》和所有後來的基督教教義來看,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已成就了一種「新的創造」。因為這個新的創造,人類不必再等到世界末日,才能恢復上帝起初創造的秩序。因為耶穌的死亡和復活,一種全新的生命和自由出現在基督教的世界裡。基督徒受洗進到耶穌的名下,並在一個信仰世界中期望著上帝的應許。耶穌的生命、教導、死亡和復活所形成的「今世」,與持久不斷盼望上帝應許的未來榮耀之間,構成一道張力,而信徒們就是活在這道喜樂的張力當中。
當然,這種基督教信仰的中心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變化,以「故事」一詞最美好的意義來說,這則基督徒的故事(這是一則無法詳盡研究其「事實」,但卻以敘述來證實「真理」的上帝事蹟)是數百萬人心中信、望、愛的源頭。然而,有些小規模但極為直言不諱的嚴肅學者一直努力要推翻這個故事。這些學者中有許多人是在重要的學術中心工作,其中有些機構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其創辦人希望以嚴肅的態度去思考這個基督教故事。這種想要把基督教根本思想連根拔除的企圖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鮮事,他們想要證明這個信仰是騙人的,是沒有事實或理由根據的。當代的做法有趣之處在於他們的學術基礎。在過去數十年,美國地區的耶穌研討會一直努力建立一套科學的方法,並要求以學術的確實性去描繪耶穌的為人、信息、死亡和復活。
在這裡不對他們的方法多作敘述,但我們必須注意這等方法把這些學術團體帶到哪裡去了。上面勾勒出來的基督教故事是以正典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為藍本的。對於耶穌研討會的與會人士而言,這些福音書都被早期基督教會的神學想像所影響,基本上是沒有使用價值的。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二十世紀前數十年的批評都認為,就歷史角度而言,正典福音書是不可靠的。新鮮的是,耶穌專題研討會正試圖以一種名叫「Q」(一個簡寫,即以第一世紀耶穌的教導為主的新約研究)的臆測文獻和第二世紀的〔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取代傳統教會的四福音書。
我們所認識的福音書應該從書架上撤下,而我們的注意力應該投注在比〔路加福音〕和〔馬太福音〕更古老的臆測文獻的重建工作上,而〔路加福音〕和〔馬太福音〕理應也參考過這些文獻。耶穌專題研討會的成員宣稱可以追溯「Q」的歷史發展軌跡,它的神學趨向,以及讓它成形滋生的群落。他們甚至曾經出版過一本「Q」的「評論書籍」(critical edition),從而讓這個名詞以全新的意義進入學術界。它再也不是以尚存的書籍作為評論的基礎,而是正如學者們說的,它是對一份我們所沒有的文獻作比較性的研究。反映第二世紀諾斯底派基督思想的〔多馬福音〕卻被認為比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等福音書擁有更多真實的歷史記錄。四福音書是在西元七十至一百年間完成的,俱是以比它們更早的資料為參考對象。上帝的工作――就像福音書的傳統所言――體現在耶穌基督那裡,也透過耶穌來完成,故當我們重新發現耶穌「的確」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以及在牠死去時「的確」發生過某些事時,上帝的工作就可以屏除在討論範圍之外了。
另一個重要的學術活動出現於上埃及(Upper Hammadi)。那裡一個名叫拿哈馬地(Nag Hammadi)的地方發現為數可觀的諾斯底派文字著作。在這發現之前,我們對諾斯底主義這一個於第二至第四世紀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基督信仰的認識,主要是來自教會的主流派教父。這些教父們的作品對諾斯底派大加撻伐,並在駁斥的文章中大篇幅地引用它們的文字。現在,我們終於有了第一手的諾斯底派文獻(雖然它們大多為以科普特語〔Coptic〕翻譯的早期希臘文版本。)這些文獻顯示說,基督的故事有不同的詮釋方式,並指出當時基督徒的各種生活面貌。這次重要和有助盆的發現值得學術界給予重視和尊重。可是,後來許多優秀的學者竟逐漸提出一個新的看法,認為在過去為數百萬人所愛戴的基督故事是當年經由帝王和教會權威人士強加在基督教會上的。此書會進一步深入探討這個議題。換句話說,在過去幾乎兩千年的時間裡,基督徒一直處在蘑菇培植法之下。如果你希望蘑菇會成長,你得將它們安置在黑暗中,並用垃圾去餵養它們。回到更真實的歷史基礎上(正如耶穌專題研討會所強調的),並認識到前幾百年的基督教有好幾個當代教會所不承認的面貌,(諾斯底派的研究)會讓我們更明白基督教會可能和應該是什麼樣子。過去數百萬人的信仰全是因為被垃圾餵飽的結果!
隨著這些學術活動順勢而起的是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我喜歡這本書!它確是一本叫人手不釋卷的好書!我在從紐渥克(Newark)機場飛到舊金山的路上就一口氣將它讀完。但是在字裡行間,我讀到我在這裡討論過的學術背景。在這樣一個混合體中,布朗又進一步引用數年前出現,名叫《聖血,聖杯》(Holy Blood, Holy Grail)這本書中的臆測資料。這部作品描述一個源自於十字軍的祕密團體。而這團體手上握有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她與耶穌的關係的祕密檔案。再加上一個近代成立,名叫「主業會」(Opus Dei)的天主教團體,使這混合體平添了不少熱情、暴力、神……

目次

各界的好評
前言
自序
密碼1:誰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密碼2:耶穌有成婚嗎?
密碼3:維持單身使耶穌不像猶太人嗎?
密碼4:所謂的祕密諾斯底福音書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耶穌嗎?
密碼5:《新約》福音書是如何彙整而成的?
密碼6:馬利亞受尊重的使徒角色和新學派的理論相符嗎?
密碼7:《達文西密碼》還有中肯面向嗎?
密碼8:真正的耶穌密碼
附錄:談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詞彙表


Foreword
Introduction
Code 1: Who Was Mary Magdalene?
Code 2: Was Jesus Married?
Code 3: Would Being Single Make Jesus Un-Jewish?
Code 4: Do the So-Called Secret, Gnostic Gospels Help Us Understand Jesus?
Code 5: How Were the New Testament Gospels Assembled?
Code 6: Does Mary's Honored Role As Apostle Match the Claims of the New School?
Code 7: What Is the Remaining Relevance of The Da Vinci Code?
Code 8: The Real Jesus Code
Appendix: Leonardo's Last Supper
Selected Bibliography
Glossary

書摘/試閱

密碼1
誰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我們的研究就從書中的關鍵女性――抹大拉的馬利亞――開始吧。在《達文西密碼》一書中,她是耶穌的太太和祂小孩的母親,而這正是教會為了保護耶穌的神性而極力掩蓋的重大祕密。小說中,她也是與聖杯(Holy Grail)有直接關係的人物。這重關係是經由聖血和牠的血脈――即Sangreal――的想法而來(原文版二五○頁,中文版二八六頁)。而Sangreal(聖杯)這個字源自於Sang Real(神聖之血),讓我們聯想到聖杯。這個推論是,聖杯的故事真正所指的是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後來前往法國)所留下來的王室血脈。這個想法在《聖血,聖杯》一書中明確地以假設入文。事實上,馬利亞與聖杯的直接關係是在二十世紀才添加在聖杯的傳說上的。除此之外,其文字遊戲依據的基礎是源自中世紀時期,而非該用字原始意義的一部分。
在《達文西密碼》一書中,馬利亞被認為出現在達文西的濕壁畫「最後的晚餐」裡。其證據是以觀畫者的角度,出現在耶穌左側的一個「v」狀輪廓(原文版二四四頁,中文版二八○頁)。這是一個女性的象徵符號,而在「v」狀輪廓左方出現,頗有女性氣質的人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原文版二三八頁討論了這v狀輪廓,請參閱本書封面)。達文西知道這個耶穌系譜祕密,遂在這幅畫作中留了一道線索。也就是由於這個細節,丹‧布朗的書就被命名為《達文西密碼》。所有這些想法在書的中段部分逐一浮現。因此,從馬利亞這個人物來展開我們的研究工作是合乎邏輯的做法。她到底是何許人也?她和耶穌又是何種關係?
一直以來,抹大拉的馬利亞總擁有某種神祕感。在一九六○年代,她常常是一些關於耶穌的音樂劇的關鍵角色。幾乎從一開始,外界對這個女人的興趣就沒有減退過,反映出一種專屬於她的好奇心態。這種興趣和好奇的產生,部分原因是關於馬利亞的資料真的異常稀少。像馬利亞這種故事的一個特色,就是當可資利用的資料愈來愈少,把整個故事釐清的慾望就會愈強烈。對於她的所有臆測,要去證明或要做出反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會一步一步地著手進行。在這裡,我們僅著眼於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的家族關係,這也是小說認定的主要議題。在其後的章節,我們會回到馬利亞本人身上,探討她在我們的文化裡所扮演的象徵意義。

新約裡的馬利亞

在《新約》中,名叫馬利亞的婦女共有七人,大多數以附加的描述加以區別︰
1.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路加福音〕一章30~31節)
2.伯大尼的馬利亞(〔約翰福音〕十一章1節)
3.雅各的母親馬利亞――此雅各並非耶穌的兄弟(〔馬太福音〕二十七章56節)
4.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約翰福音〕十九章25節)
5.約翰‧馬可的母親馬利亞(〔使徒行傳)十二章12節)
6.一位身分無法確定的馬利亞(〔羅馬書〕十六章6節)
7抹大拉的馬利亞,以她的家鄉抹大拉(Magdala)作為區別之用(〔路加福音)八章2節)

這些描述幫我們分辨出上列表中的各個人物,且毫不猶豫地提及她們的家庭地位。常用的區別方式是與某個男子連結,如耶穌的母親、雅各的母親、約翰‧馬可的母親,和最顯著的革羅罷的太太。這種連結方式反映了第一世紀父權制的文化,就是說,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當我們去考證耶穌是否有成婚時,這種常用的將女性與一位男性連結起來的命名方式會是一個重要的根據。
事實上,「馬利亞」這個名字是猶太名字米利安(Miriam)的現代版。它是古代社會一個極為普遍的女性名字,也許因為這樣,也造成個人之間的某種混亂。抹大拉的馬利亞並沒有在名分上與任何男性有關連,不過假若這種連結關係曾被強調出來,那也不無可能。取而代之的是以她住的地方――抹大拉――作為識別她身分的記號。因此,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就是從抹大拉(Magdala)來的馬利亞。抹大拉極有可能是今天的米格達爾(Migdal),位於以色列加利利海的附近。而耶穌的主要服事就是發生在加利利海這個區域。

新約裡的抹大拉的馬利亞

在聖經中,討論到抹大拉來的馬利亞的文字共有四段。
第一,她是耶穌的門徒之一,也是耶穌一次驅邪行動的受益人之一(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也是跟隨耶穌和門徒周遊各城各鄉、用自己的財物供給他們的婦女們其中一員(〔路加福音)八章1~3節)。而耶穌和門徒的行列中有幾位隨行的婦女,或抹大拉的馬利亞獨自隨行在側,均是當時常見的情況。
第二,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她在現場,是此一事件的證人,且她毫無疑問對耶穌的命運感到難過(〔馬太福音〕二十七章55~56節。她當時與雅各和約西的母親及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在一起。另記載於〔馬可福音〕十五章40~41節;〔約翰福音〕十九章25節)。每一段紀錄都提到她出現在釘十字架的地方,但卻都不是單獨一人,而是一群婦女中的一員。馬太形容這群婦女為從加利利就開始跟隨耶穌和服事耶穌的人。馬可的描述是,這群婦女在加利利跟隨耶穌並服事牠。而約翰的記述也大致略同。馬利亞並沒有單獨被指出來,而是在一群婦女當中服事;而在十字架前目睹受難的婦女們,許多是跟某某男性有家庭關係。如果馬利亞和耶穌真的有一重家庭關係,在這些最早的經文當中是有足夠的機會去表明抹大拉馬利亞的身分的。
第三,某些經文中,馬利亞被記載出現在釘十字架的地方,不是耶穌剛被放下來,就是祂被放進墳墓之後(〔馬太福音〕二十七章61節中她是和「另一個」馬利亞在一起;〔馬可福音〕十五章40節是和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和其他婦女在一起)。換句話說,有特別提到名字的婦女是較為重要的。再一次,抹大拉的馬利亞並沒有被單獨列舉出來。
第四,其餘所有的聖經經文談到抹大拉的馬利亞,都描繪她是耶穌復活的見證人之一。根據〔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節記載,在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她和「另一個」馬利亞回到耶穌的墳墓,她們仍期待耶穌的身體躺在墳墓裡,希望用油膏牠。而〔馬可福音〕十六章1節所提到的也類似,同行的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及撒羅米,要一起去膏耶穌的身體。至於英文版〔馬可福音〕十六章9節提到的是,耶穌復活後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並再度提到耶穌曾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把復……

得獎作品

★ 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1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6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