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哲學有什麼用?(簡體書)
滿額折

哲學有什麼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有沒有想過叔本華可以治癒你的心靈?如果丟失了手機,赫拉克利特如何為你提供幫助?亞裡斯多德能否解釋當代藝術有什麼用?或者向約翰·斯圖亞特·密爾發問,他是否真的認為莎士比亞勝過《辛普森一家》?
本書旨在利用人類歷史上眾多傑出哲學家的關鍵思想,為當下的日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從“莎士比亞比辛普森一家好嗎?”到“今晚我應該點外賣嗎?”,從衣食住行的小問題到關乎人類生存的巨大奧秘,這裡有現代生活中的各種瑣碎問題,借助柏拉圖、波伏娃、馬克思和尼采等偉大哲學家的啟發性回答,我們不僅能更加恰當地解決這些問題,還能在日常生活中切身地感悟偉大的哲學思想。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
“日常人文課”系列共有五本,分別是《哲學有什麼用?》《政治學有什麼用?》《女性主義有什麼用?》《經濟學有什麼用?》《心理分析有什麼用?》。這套書想告訴你:人生無處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鹽的日常疑惑,也能從古往今來的人文大師那裡得到靠譜的解答和接地氣的建議。哲學會幫助你昇華靈魂。政治學會教你解讀世界和社會格局。女性主義能讓你看穿無處不在的性別歧視。經濟學會賦予你理性經濟人的思維模式。心理分析會使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
翻開這套書,你將學會過一種經過反思的生活。

作者簡介

馬庫斯·威克斯,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工作者,主要著作包括《幾分鐘就能掌握的哲學》《幾分鐘就能掌握的心理學》《幾分鐘就能掌握的政治學》等;DK出版公司人文社科書系撰稿人,參與的作品包括《DK政治學百科》、《DK哲學百科》等。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零門檻的哲學啟蒙書。
40個真實案例點出日常生活的哲學底色,助你反思手機沉迷,冷觀追星文化,活出哲學境界。
73位哲學大師,帶領你入世看問題,出世觀人生。
本書能令你從哲學中獲得啟發,為你的生活指明方向。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英瑾作序力薦。

前 言

我們時不時地會需要一些建議,因為生活總是充滿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其中一些矛盾很重大,而另一些則微不足道。在面對它們的時候,我們總是需要一些思考或是指導,而一說到思考,最精於此道的則非偉大的哲學家們莫屬。問題是,哲學家們普遍執迷於那些大問題,諸如生命、宇宙乃至萬物,而對於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我們很少能從他們的智能中受益。
所以,我們並不能十分確定哲學家們會在這些問題上給出什麼樣的解答,但至少可以對每個思想家看待問題的方式有一個相當中肯的把握。這就是本書的主旨。當面對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工作、生活方式、閒暇和政治等現實問題時(我們往往會與朋友、家人或者雜誌專欄的知心姐姐討論這些問題),偉大的思想家(本書涉及的思想家不限於尼采,儘管他的觀點會經常出現)會給出什麼建議?
儘管這些問題的“哲學性”不是很強,但是,和幾乎所有問題一樣,它們都可以從哲學的角度來切入。因此,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哲學家會把某個問題當作跳板,借其跳入更深的水域,進而探索矛盾背後的潛在含義,此外,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會將這些問題與自己的學說和理論聯繫起來。
通常情況下,你所遇到的困境並不存在唯一的解決方法,不同的哲學家可能會給出相互衝突的建議,而這也恰恰反映出了哲學的矛盾本性。哲學家們對這些問題的不同態度,不僅為我們在做出決定時提供了選擇,而且也使我們洞察到哲學問題的一些不同處理方法。有一些哲學家對哲學的某一特定領域,如倫理學或邏輯學,比其他哲學家更感興趣。因此,某些哲學家在書的不同章節中會出現得比其他哲學家多,比如馬克思在政治問題上可能會比康得更為活躍,而笛卡爾在美學方面的興趣則比亞裡斯多德要小一些。當然,也有一些哲學家是常駐嘉賓;例如,雅典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裡斯多德,他們幾乎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之相對,還有一些哲學家總是缺席,但這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哲學觀點與討論的主題不太相關;更何況,由於篇幅的限制,並不是所有哲學家都能夠被提及。
集合了這些傑出的思想者,我們便可以得益於各式各樣的觀點,並享受一場場如臨其境的辯論盛宴。在這些討論中,一些哲學家會是主要參與者,代表了一些重要的哲學思想流派。然而,本書並不是一本哲學教科書,作者也並不想假裝自己對哲學史進行了全面的考察,所能做的僅是結合日常生活問題將一些哲學思想引薦給讀者。你也有可能發現,哲學不僅限於思想,當你思考各種思想家提出的論點時,你也會注意到他們各自的性格差異:從煩人的蘇格拉底,到理想主義的柏拉圖和平淡無味的亞裡斯多德,再到調皮的馬基雅維裡、一本正經的康得、脾氣暴躁的叔本華、反對偶像的尼采等。一些哲學家會給人以一種親切感,而另一些則不那麼有吸引力。你甚至可能會發現,自己可以在傾聽不同觀點的同時保留自己的意見,或者相反,儘管你認為這個哲學家的論點很有說服力,但是他的人格並不吸引你。這將會是一本為你量身定制的哲學生活指南。

目次

前 言

第一章:人際關係
閨蜜的老公出軌了——我該不該告訴她?
我該如何走出失戀?
我因為暖氣溫度的設置與我的伴侶陷入了冷戰
你怎麼知道你爸爸就是你爸爸?
為了避免車禍,我軋死了鄰居家的狗,我應該為此感到內疚嗎?
我的男朋友成天就知道打遊戲刷朋友圈
我的新男/ 女友似乎性欲旺盛,但我對此並不那麼感興趣。我該不會有什麼毛病吧?
我的伴侶送了我一雙鞋作為生日禮物,可我覺得它們真的很醜

第二章:工作
為了我的遠大前程而傷害別人真的好嗎?
我都快40歲了!我再也不想當會計了!——我應該重拾當年的搖滾夢嗎?
我是否應該為了避免被開除而供出我的同事呢?
人工智能擁有自我意識嗎?
憑什麼我天天996 只能勉強糊口,而某些人無所事事卻能日進鬥金?
中年失業的我該怎麼自救?

第三章:生活方式
應該允許安樂死嗎?
我能相信順勢療法嗎?
我的手機被偷了,我擔心自己的信息被盜用
藥物的幻覺體驗為什麼是一種欺騙?
既然上帝想讓我們成為素食主義者,那他為什麼要讓動物的身上長滿肉呢?
微型車還是轎車?
拜託,我的童年過得很糟糕好嗎?變成如今這樣子又不是我的錯
好人為什麼難做?
當今世界紛爭不斷,這叫我怎麼能相信上帝存在呢?
我怕死——怕死這事尋常嗎?

第四章:閒暇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嚴肅呢?我只要過得快樂就夠了
“回歸自然”是現代人的矯揉造作嗎?
我應該關心食物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嗎?
莎士比亞的戲劇比《辛普森一家》更好嗎?
一堆破爛有什麼美感可言呢?
現代藝術是不是一場騙局?
那幅價值1000萬美元的畫怎麼一夜之間就成了一文不值的贗品呢?
我喜歡的明星傳
出負面新聞,我是否應該脫粉?

第五章:政治
我受夠了別人對我指手畫腳
總統選誰真的有差別嗎?
為何政客總是答非所問?
我想好好做一門生意,但是那些商務邏輯、官僚主義和稅收讓我不堪重負
我應該相信專家嗎?
怎麼才能讓政府聽到我的聲音?
我應該追求更多自由,還是更多安全?
為何當我經過一個乞丐時內心充滿愧疚?
憑什麼全部的家務都得女人來做?

書摘/試閱

第一章:人際關係
閨蜜的老公出軌了—我該不該告訴她?

你確實正身處窘境:你的閨蜜絲毫沒有察覺到她老公的出軌行為,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該打破她的美好幻想。當然了,直截了當地撒謊肯定會讓你覺得非常不自在,可是對她有所隱瞞也一樣會使你心裡不舒坦。你感覺到自己有義務對她開誠佈公,但是你也知道這會傷害到她,此外,你並不清楚她將對此做何反應。如此看來,你似乎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但是,不管做何決定,你總是想讓她明白:你完全是出於一番好意而為之。

在這類問題上尋求哲學家們的指點,反而將我們領向了更深澀的哲學的根本問題:我們該如何判斷一個行為在道德上是否正確?所以,我們就別指望會有什麼簡單輕鬆的回答了。
也許像大多數人一樣,你從小就被教育成相信說謊是不對的,這道理簡單明瞭。你必須始終說真話。還有比這再清楚不過的嗎?這種觀念在哲學中被稱作義務論(deontology),即存在著絕對的道德法則,並且我們有義務去遵守它們,一旦你違反了這些法則,那麼你的行為在道德上就是不正確的。這條道德進路最著名的提倡者便是伊曼紐爾·康得(Immanuel Kant,1724—1804),他總結上述觀念並冠名為“絕對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你只有在希望你的準則成為一條普遍法則時,該準則才能成為你行動的依據。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一些行為(比如說謊)是普遍錯誤的,那麼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它都將無一例外是錯的。
這樣一種黑白分明的進路似乎非常直接,然而,是否可能存在一些灰色地帶呢?如果你的朋友直截了當地問你她老公是否出軌了,那麼你就有道德義務說出真相。但如果她沒有那麼做……你實際上就並沒有說謊,可是你也沒有說實話。抑或道德法則的意思可能是:你不該隱瞞真相?或者,你應當告訴所有人你所知道的一切?即便你所說的與其毫不相關?

真相與後果
既然遵守道德法則未必是解決上述難題的簡便方法,那麼你或許想要嘗試一條與之完全不同的進路:結果論(consequentialism)。顧名思義,它根據行為的結果來判斷該行為在道德上是否正確。這種觀念是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許多道德哲學的基礎,並且尤其與傳統宗教用於評判是非對錯的“戒律”(commandments)形成對比。其中,與我們上述難題尤為相關的是傑瑞米·邊沁(JeremyBentham,1748—1832)的觀念:評估行為的“功效”(utility),權衡該行為將會導致多大程度的幸福與傷害。就你的處境而言,你將會考慮一切說出或者不說出真相的可能結果,並根據其可能帶來的當下的和長遠的好處或壞處做出自己的決定。如此一來,你或許會選擇隱瞞真相,甚至可能會說一個“善意的謊言”來保護你的閨蜜(同時理直氣壯地撕毀所謂道德法則),抑或是,為了她的利益著想,你更希望她能承擔起痛苦的現實而非活在謊言之中?
說到這兒,你會慢慢開始發現:我們不僅僅是在思考行為的結果,其實也在思考行為背後的意圖和動機。這類哲學領域被稱為德性倫理學(virtue ethics)。與結果論相似,德性倫理學會根據具體的個別情況談論道德,但是,比起獨立的行為,德性倫理學考察的物件是行為者的“德性”(virtue)。也就是說,比起規定行為的對錯,我們更關注抉擇背後的動機:比如,是利己的還是利他的,這基於人們內心主觀的道德理解。所以,你如果做出某個行為,並且發自內心地相信在特定的情況下這麼做是正當的,那麼即便撒了謊、即便事態完全不稱人意,你的行為依舊是道德的。不管你最終做出了什麼樣的決定,你曾為自己的抉擇苦苦思索的事實已然成為你的個人道德的寫照。

抉擇時刻
你也許會像康得那樣,認為對朋友保持誠實是你的義務,哪怕這會令人痛苦。可是,如果你只是避免向她提及這件事,這會是完全意義上的誠實嗎?邊沁會力勸你審視說出真相與否的可能結果:或許你的朋友寧願知曉實情。


我該如何走出失戀?

你現在的境況很糟糕:這個世界上你最在乎的人已然離你而去。當然,世界並未因此而終結,它只是看上去如那般罷了。對你而言,其餘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儘管你不想如此沉淪,但是悲痛似乎沒有盡頭,不僅如此,你也不明白試圖去終結這份悲痛意義何在。老實說,對於現在的你而言,一切都喪失了意義。那麼,當你的世界已然崩潰,你該如何繼續自己的生活呢?你現在所承受的這一切痛苦又有什麼意義呢?
好吧,這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儘管並非生死攸關(尤其對於旁觀者而言),但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由於這種經歷具有普遍性,所以你可以指望大部分哲學家就此給出一些好的建議。古羅馬思想家波愛修斯(Boëthius,480—524)就寫過一本名為《哲學的慰藉》(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的書,這個書名會讓我們懷有一種“哲學家們也許會有點好主意”的期待,但事實是:波愛修斯只是建議我們將心靈朝向更高的事物。此外,正如他們對待其他問題一樣,哲學家們一如既往地對“如何應對心靈的創痛”這個問題各持己見。這些形形色色的觀點可被歸納為以下三大陣營:“振作起來,繼續生活”,“默默承受苦難”以及“苦難會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法國哲學家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或許能成為指引你的不錯人選(如果你是女性,那麼更是如此)。在作為一位率直而嚴肅的女性主義者和一位務實的存在主義者之外,波伏瓦也有著豐富的心路歷程,或者至少她的情路歷程是豐富的。波伏瓦懷有一種在20世紀中期的女性中間並不常見的“愛他但又不得不離開他”的戀愛觀(這種觀念在當時的男性中間更為普遍),她可能會勸導你“天涯何處無芳草”。雖然這對於顧影自憐的你而言並沒有多大幫助,但是波伏瓦並不僅止於此。早在“個人事務即是政治議題”成為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的戰鬥口號之前,波伏瓦就已經在宣講並踐行這樣的理念了:男女平等!女人憑什麼要受傳統女性觀念的束縛?
也就是說,你並不能期待從波伏瓦那裡獲得同情。她很可能會對你說,比起被環境束縛,你更應該鎮定下來,然後掌控環境。不論你是男是女,她都會促使你反思你是如何將自己陷入這般悲慘境地的。你曾和佔據你生命中大部分意義的人有一段浪漫的感情,但是現在這段感情結束了……你還指望什麼呢?生活中還有其他同等重要的事物,而你還有追求它們的機會。最終,並不是他人賦予你賴以生存的目的,而是你自己決定自己的幸福與苦難。簡單來說,波伏瓦會讓你克服悲痛,並確保自己不會再受到傷害。但是,這頗有些亡羊補牢的味道,並且對於正試圖從傷痛中恢復的你而言似乎過於嚴苛。事實上,現在的你更想知道如何治癒受傷的心。
作為波伏瓦幾千年前的老前輩的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西元前341—前270)很可能相當認同她的觀點。伊壁鳩魯的指導性原則是將傷害最小化(並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樣單純地追求愉悅),所以他並不會就你所承受的這些痛苦給予你過多的同情。但是,比起日思夜想加深痛苦,伊壁鳩魯會建議你尋求減輕痛苦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平息那些使你痛苦的欲望。如此一來,你就可以開始探尋真正能為你帶來快樂的事物,並且知道如何避免那些會傷害你的欲望。

克服痛苦
伊壁鳩魯的勸導雖然可能是出於好意,但似乎並不能緩解你目前所處的狀況。如果你想要一些更實在的克服痛苦的方法,也許斯多葛學派的一員能夠幫上你的忙。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家,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季蒂昂的芝諾(Zeno of Citium,西元前334—前262)認為自己找到了通向心靈平靜的道路;這麼說來,他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由於芝諾本人過於注重實際和美德,甚至已經到了可謂嚴苛的程度,所以他的建議或許會有些難以接受。芝諾會告訴你,生活就是不管發生什麼,都應與自然和諧一致。你既不能因壞事而過於悲傷,也不能因好事而過於興奮。總之,想要改變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物只會讓你焦慮和苦惱。
但是,你如果想要博得同情,就最好轉向更具宗教性的人物。比如佛陀(Buddha,約生活在西元前6—前4世紀)。從他那安詳的笑容裡,我們甚至都能感受到他的慈悲。佛陀確實會予你以同情,因為對於充斥著人世間的苦難,他是再熟悉不過了。相應地,佛陀也知曉一條超脫之路。他會對你說,他深深地理解你現在的遭遇,此乃求而不得之苦。的確,你失去了心愛的人,但是,即便依舊擁有他/她,你也得不到滿足。你如果想真正從苦難中解脫,就不能執著於外物。接著,佛陀會傳授你“八正道”(佛教徒的理想生活指南)來説明你超脫使你深陷苦境的、難以滿足的欲望。奉行這八正道,心靈就能獲得恒久的寧靜。
早在印度哲學隨著嬉皮士而風靡於西方之前,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就已為之所傾倒,並從中借鑒了一些觀念形成了他自己的世界觀。然而,除非你只是想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之中,叔本華或許並不是你的最佳人選:他極有可能是史上最陰鬱、最悲觀的哲學家。像佛陀一樣,叔本華也意識到世間總是充滿了痛苦,但是他會告訴你試圖擺脫這痛苦只是徒勞。你想療癒自己受傷的心?別白費力氣了。這世上充滿了不幸,對此你無能為力,只能暫且沉浸在音樂或哲學中聊以自慰。不管你做什麼,都將以悲劇告終。習慣就好—這就是人類的生存處境。

苦難經歷的積極意義
也許你能從弗裡德裡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那裡獲得最積極的建議。尼采早年喪父,隨後又相繼經歷了信仰危機和被心上人拒絕的悲痛。因此,對於心碎之苦,尼采深有體會。然而,儘管生活充滿了不幸,尼采還是從中發展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哲學。當許多懷有堅定宗教信仰的哲學家轉向其信仰尋求安慰時,尼采卻否認我們所受的苦難來自上帝的意志。相應地,他更贊成叔本華,認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尼采看來,我們應將這些痛苦視作機遇而非拖累。因此,他會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你的遭遇,並會試圖讓你明白,這是人之為人所必須經歷的。然而,尼采並不只是希望你能從苦難中解脫,他更希望你能從苦難中挖掘出意義。就尼采自身的經歷而言,他會說,痛苦是必要的,因為痛苦是對生命的認可。那些值得我們為之拼搏的事物,包括隨之而來的挫折與磨難,都能夠使我們更加珍視最後所獲得的成就。只要我們懷著正確的心態,生活的每一次磨難都會讓我們越發強大,我們也因此更有能力去過我們所想要的生活。可是,千萬別去翻閱尼采的生平傳記,因為你會發現:尼采從未真正從被心上人拒絕的痛苦中走出來。最終,尼采在精神失常與梅毒病的折磨下離開了人世,時年55歲。

抉擇時刻
你覺得波伏瓦的觀念(走出分手之痛的方法就是將其遺忘然後繼續生活)正確嗎?還是說你更傾向於芝諾、佛陀和叔本華他們的看法:你如果非要談戀愛,就會不可避免地經受傷害與磨難?如果你曾切身有過心碎的經歷,你是否會贊同尼采,認為經歷苦難能夠豐富和充實你的生活,並對你的未來有所幫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