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成為一個完全的人:道德自我教育法
滿額折

成為一個完全的人:道德自我教育法

定  價:NT$ 220 元
優惠價:9019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俄羅斯學者伊‧謝‧科恩研究顯示,兒童的自我形象在兒童道德自我形成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的自我整個穩定性與他的道德理想發展穩定有密切關係。當個體自我確立牢固的自己人生觀立場以後,個體才能獲得穩定的道德自我。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書先從自我談起,讓讀者瞭解自我的功能與重要性。其次,提出道德自我的意義、功能與發展,希望每位讀者瞭解道德自我對個體的重要性。最後,筆者提供一些簡易可行的自我教育方法,讀者不妨採行訓練,這將對個人的道德自我精進會有幫助。

作者簡介

◎學歷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後改為國民教育研究所)
經歷
合作國民小學級任導師4年(71學年度-74學年度)
合作國民小學主計1年(75學年度-76學年度)
合作國民小學生輔體衛組長5年(77學年度-81學年度)
四德國民小學級任導師2年(82學年度-84學年度;82、83學年度留職停薪)
社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2年(85學年度-86學年度)
協成國民小學總務主任2年(87學年度-88學年度)
協成國民小學教導主任1年(89學年度)
吉峰國民小學總務主任1年(90學年度)
吉峰國民小學級任導師1年(91學年度)
吉峰國民小學教務主任2年(92學年度-93學年度)
吉峰國民小學輔導主任(94學年度)
九德國民小學校長(第一、第二任)
瑞城國民小學校長(第三任)
九德國民小學校長(第四任、進入第五任)
校長的著作:
出版著作(專書):
校長的會客室﹘聊聊系統理論的教養法則
實用的子女教養指南
文章與論文:
劉紀盈(民82)﹕略談國民小學如何推行學生休閒生活之輔導。中縣文教季刊14期。
劉紀盈(民84)﹕國小輔導工作的問題與改善之道。諮商與輔導月刊115期。
劉紀盈(民84)﹕國民小學輔導工作評鑑意見之調查分析-以新竹師院輔導區為例。兒童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1-64頁。
劉紀盈(民85)﹕輔導工作評鑑功能之探討。師說月刊89期。
劉紀盈(民85)﹕以家庭親屬關係來說明分數的概念。中縣文教季刊23期。

名人/編輯推薦

◎本人服務於教育界多年,從國小老師當到大學教授,對於教育重要議題、教育研究與發展趨勢,相當地關注,投入心力蒐集文獻,並閱讀相關的教育論著。個人發現,國內觸及「道德自我」的教育著作,相當少見。我個人的印象裏,好像只能想起已故的哲學教授,唐君毅所著的「道德自我之建立」這本書。
最近,個人有幸可先閱讀劉紀盈校長所編著「成為一個完全的人―道德自我教育法」一書,獲益良多,迫不及待地想與讀者分享心得。本書架構清楚完整,立論建基在哲學與心理學之上。作者將理論通俗化,輔以實例說明,不高談闊論,提綱絜領,讀者很快就能掌握書中之要旨。
讀者認真研讀本書後,能夠瞭解道德自我之意義、功能與發展,另可嘗試書中的自我教育法,對確立個人牢固的人生觀很有幫助,並可指導個人獲得健全的道德自我。本人極力推薦這本深具參考價值的道德教育著作,對關心道德自我教育者,或是相關的教育人員來說,它也絕對是一本值得參考的好書。
南投縣前教育處長與臺中教育大學教授
黃寶園博士

◎本書的立論建立在哲學與心理學基礎之上。自我從古到今,一直是哲學裏重要的議題。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主張認識自我是追求智慧與道德的源頭。他最有名的話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他承認自我的無知,虛懷若谷,經由辯證對話法,瞭解事情真象,追求真理,為擁護真理而死,成為西方世界公認的智者,知德合一雙修的聖人,名留史冊,享譽哲學界數千年之久。
俄羅斯學者伊‧謝‧科恩研究顯示,兒童的自我形象在兒童道德自我形成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的自我整個穩定性與他的道德理想發展穩定有密切關係。當個體自我確立牢固的自己人生觀立場以後,個體才能獲得穩定的道德自我。
基於上述哲學實例與研究結果,本書先從自我談起,讓讀者瞭解自我的功能與重要性。其次,提出道德自我的意義、功能與發展,希望每位讀者瞭解道德自我對個體的重要性。最後,筆者提供一些簡易可行的自我教育方法,讀者不妨採行訓練,這將對個人的道德自我精進會有幫助。
本書與其他論及道德的書不同,它以哲學與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兼顧實例與方法,論說明白易懂,文字淺顯流暢,言簡意賅,是一本值得閱讀的道德教育書籍。
劉紀盈 謹識
一一O年八月十五日

目次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致謝辭
第一章聊聊自我
一、自我的意義
二、自我的分析
三、自我的功能
四、自我的實現
五、自我實現的典範
六、第一章參考書目
第二章談談道德
一、道德的意義
二、道德的內涵
三、道德的發展
四、道德的要素
五、道德的主義
六、道德的典範
七、第二章參考書目
第三章道德自我
一、道德的功能
二、自我的主張
三、道德自我
四、道德自我的典範
五、第三章參考書目
第四章自我教育法
一、優缺點大PK
二、蘇格拉底對話法
三、現實治療法
四、六E教學法
五、文學故事方式
六、議題中心教學法
七、現實治療法應用實例
八、第四章參考書目
第五章道德自我之精選
一、道德自我的重要
二、道德自我教育的特徵
三、道德自我教育精進之心法
第五章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聊聊自我
如果忽略自我,人生問題難免顯得空泛。
―台大哲學教授傅佩榮
在日常生活裏,偶而可以聽到人們說:「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自我!」這句話對聽者而言,往往會產生不好的感受,因為聽者有可能將自我等同於自私或自我中心,而將你視為一個幼稚不成熟的人。
自我與自我中心是不同的概念。自我中心是二至四歲幼兒明顯的行為特徵,你問這個發展階段的小孩,他回答的話語中總是圍繞在我、我的、小明(回答者的名字)的…等,一切都以孩子自己為主體,不會考慮到他人的立場與想法,這種現象發生在我們眼中可愛的、天真的、充滿各種成長潛能的幼兒身上。
自我與自私也是不同的概念。自私不是只有發生在幼小階段而已,任何年齡層都會發生自私的現象,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有些人,在處事待人各方面樂於分享,為善不欲人知,經常捐款救濟貧病弱勢人士;有些人,吝嗇且一毛不拔,取之於人者多,而不想回饋於他人,成為一個真正自私的人。自私是一種個人的人格特質,有此特質者,往往基於利益權益,而不惜採取各種(激烈)手段爭取小我的小利,以滿足自己的私慾。自私並不全然是不妥的行為,當我們在合法合理的情境中,採取多數人認可的抗爭行動,用以申張維護我們的基本權益,這是許多民主國家常有的社會運動。
自我中心與自私的概念,作者以自身所學與經驗,予以簡要的闡釋。讀者對這二個概念,可能也有自己的解讀觀點。我提出這樣的分析,如果能引起讀者重視思考這二個概念,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思想交流。在解析自我中心與自私等概念後,接著來聊聊內涵豐富、多元的自我這一概念。
一、自我的意義
自我這一個概念,從古時候到現代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希臘特爾斐神廟牆上刻著「認識你自己」的名言,這是古希臘時代探討人生奧秘的箴言。
西方倫理哲學的啟蒙導師蘇格拉底,畢生研究和強調的中心是人,是自我。在他看來,人的可貴在於有探索真理的精神,有自我反省的意識,能夠承認自己的無知,進而認識自己,探求真知成為一個愛智之人,這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之點。
通常人們以為最瞭解自我的是他自己本身,可是在心理學家的眼中並非如此,他們指出真正瞭解真實自我的,往往不是當事者本人。自我的真實意義多元豐富,並不是只有心理學家才研究自我。哲學家、神學家、文化人類學家以及社會學家也關注這個議題。不同領域的研究專家,對自我意義的界定,自然會有所不同,但他們強調的自我之主要特徵,應有些共通之處,可供讀者自行參酌採信。
一百多年前,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聲稱「自我是個人心理宇宙的中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自我沒有清楚地認識把握,就不可能對人類行為有完整地和深刻地理解。因此,他將「自我」下了這麼一個定義:「自我是自己所知覺、感受與思想為一個人者」。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指出:「自我」是指我自己是一個主體,能夠意識到自己跟別人的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行為具有自我的特色。傅教授進一步指出:如果忽略自我,人生問題難免顯得空泛。一個有負責態度的人,大概只有正視自己的生命,努力「從自我出發」。
前文提及,「自我」讓某些人聯想到一些貶義,誤認為自我是自顧自地自私自利的意味。嚴格地說起來,「自我」這個名詞是在接受西方觀念後所創出來的名詞,它不是指自己的意思。根據西方權威韋氏字典的定義,自我是指:「一個可以與他人分開的個體、一個人對自己的認定、一個人的人格及特點」。分析至此,對自我有了基本認識。自我讓個體擁有主體性,表現出與他人不同的特質,讓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自我也讓個體能積極地去知覺、思考與被知覺、被思考,讓自己能夠看見我自己。自我使每個人都不一樣,讓世界擁有形形色色的人。
二、自我的分析
在圖書館和書店裏可以找到有關自我的著作,有些小說與詩歌也在探索自我的性質。自我領域的研究,當然不是僅有心理學家而已,社會學家、神學家、文化人類學家、人格理論研究者、哲學家等也都關注這個領域。美國華盛頓大學喬納森‧布朗教授指出:自我的研究發生類似爆炸式的增長,專門研究自我的雜誌在增多,每個月也有數十篇關於自我的論文和文章在發表,這其中有令人興奮的新見解和新發展。自我的研究可說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有擅長。在眾多的自我研究分析中,不同專家學者有不一樣的分析論述。本文無法一一詳細舉例說明,謹以作者本人立意抉擇之文獻來分析論述。
早在西元一八九O年時,美國心理學的建立者威廉‧詹姆斯在他所著的心理學原理中,指出自我包括「純粹的自我」與「經驗的自我」兩方面。純粹的自我是個體能經驗、知覺、想像、選擇、記憶和計劃的主體;經驗的自我用來指代自我中被注意、被思考或知覺的客體。舉例言之,當我說:「我看見小明」時,這個我就是指純粹的自我;當我說:「我看見我自己」時,前一個我是看的純粹自我,後一個我自己是看的經驗自我。
威廉‧詹姆斯再進一步分析,他認為自我的客體由三部分組成:
(一)物質自我:指真實的物體、身體、衣物、財產、寵物、地點等,還可簡單分為軀體的自我與軀體外自我的所有物兩大類。
(二)社會自我:指我們所擁有的各種社會地位和我們所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在不同社會情境中,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社會自我。
(三)精神自我:指個人的特性而言,如一個人的態度、動機、能力、興趣、特質等內部的心理品質。
假設甲乙兩位同學在物理科考試上都得70分,甲同學可能不滿意,因為他覺得應該可以考80分的;乙同學卻可能很滿意,因為60分他就滿足了。同樣的一個考試結果,兩位同學的自我情緒反應卻截然相反。這正如現象學學說所指,人們對事件的反應並不只有取決於事件本身,人們賦予事件的意義更深地影響人們的自我感受和自我概念。喬納森‧布朗教授研究自我超過了30多年,也完成了「自我」專書的著作。他從自我感受和自我觀念影響方面,區分出四種自我類型:
(一)可達自我:這類自我是可以實現的可能自我。個體本身擁有潛能,只要努力、認真學習,就可達到他想要或能夠成為的自我。
(二)理想自我:這類自我是理想的、崇高的、光輝的自我觀念,如:我夢想成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這類自我意象對多數人而言,可能只是幻想而已。
(三)應為自我:這類自我是我們應該成為的或扮演的自我,如:一位已婚婦女,他感到有責任成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
(四)不欲自我:這類自我是人們害怕或不想成為的自我,如:人們害怕成為〝商場上的失敗者〞、〝情場上的失意者〞或〝家族的敗家子〞。
國內學者張春興教授指出,構成自我觀念的客體我並非只有一個。有的心理學家也認為,清楚地說明整個人格結構的內涵,須有六個我的看法:(1)實際的我,(2)自己眼中的我,(3)別人眼中的我,(4)自覺別人眼中的我,(5)自己心中的我,(6)自覺別人心中的我。
學者依不同專長領域進行自我分析研究,得出各種不同的自我內涵分類。有學者將各種分類統整成簡明、清楚的說法,他們指出自我有主體我(即純粹自我)與客體我(即經驗自我)之分。主體我是行動者,屬於「我行」的部分;客體我是反省者,屬於「我知」的部分。
三、自我的功能
根據自我的分析探究結果,我們不妨說一個人實際上可能有多個「自我」,這種說法是指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形象。在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中也指出,自我是極為複雜的,有時是統整一致的,有時卻是相互矛盾或捉摸不定,並將此現象稱之為「自我複雜度」。
自我使個體能夠意識到自己跟別人的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具有自我特色的。我們不妨說自我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自我也決定了:你認為自己是什麼,你在做什麼,以及你能變成什麼!學者威爾斯指出,自我是學習來的,不是繼承而得的。從生命的最初期,人們就開始累積有關自己和世界的資料。人們成長的背景、經驗與學習內容不同,因此,人們的自我結構是複雜的,各個都不相同。
自我的複雜度形成了獨特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也存在區辨他們不同的特徵。因此,自我的種種不同功能,造成各具特徵、各有差異的個體。
學者喬納森‧布朗長期研究自我,他統整提出自我的六項功能為:(一)有助於我們區分自己與其他人或物;(二)具有動機和意志功能;(三)帶給我們連續感和統一感;(四)具有重要的認知功能;(五)會引導人們的行為;(六)具有動機功能。
美國學者奧爾波特有鑑於多數心理學者對自我(ego或self)名稱賦予的意義不盡相同,容易產生混淆,於是他另創一個新詞「Proprium」,黃堅厚教授將之譯為「統我」。奧爾波特的統我具有八種功能:(一)能體察自己身體的存在;(二)產生自我的認定;(三)表現出自尊心;(四)察見出自我是不斷延伸的;(五)自我形象的出現;(六)成為有理性的因應者;(七)個人目標的出現;(八)自我覺知的出現。
哲學教授吳怡談及責任感中的自我時,他指出責任感自我須:(一)能面對問題,努力去解決問題;(二)能承擔一切;(三)須任重道遠,從自我的成人做起,而達到大我的成物。
在討論自我的功能時,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論說。前教育部長郭為藩教授從自我心理學角度,將自我功能統整成為:(一)具有自我意識的功能,自我使個體在認知與行動時,隨時能與自己相參照,讓個體的行為一致,並能知覺意義;(二)具有自我維護的功能,自我會維持本身結構的穩定與統整;(三)具有自我肯定的功能,自我具有加強自己對個人價值知覺的作用;(四)自我實現的功能,自我能使個體展現內在的潛能,使自己成為真正所要成為的自己。
四、自我的實現
人為萬物之靈,人類在各方面的表現,遠遠超乎一般動物,並且建立了高度進步文明的社會。人類與動物的不同,不僅呈現在生理、心理層面,連我們想像得到的地方,動物與人類都有顯著的不同。傅佩榮教授指出,一般的動物只有意識,所以天冷天熱,肚子飽肚子餓,會有感覺、反應。但是動物沒有自我意識,牠本身無法去思考「我」這樣的一個生命體,不知要如何安排牠的生活。動物不會意識到牠自己是某一種動物,因為牠的意識無法形成自我。人類則大不相同,不僅有自我意識,還會自我反省、自我觀照、把自己當作觀察思考的對象,如此一來,自己不但是主體,同時也是客體,這樣就形成了人類的自我結構。
人類的自我經研究可統整出具有意識、維護、肯定增強、實現等四項功能。自我功能發揮愈完整的個體,他的人格將會愈高尚,心身方面將會愈健康;自我功能愈不彰的個體,在人格、心身各方面愈不健全。嚴重時,個體也有可能產生自殺或是自我毀滅的不幸行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9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