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II:廣東十三洋行的變遷與重生
滿額折

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II:廣東十三洋行的變遷與重生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紅茶換罌粟,崩國成禍根
東方茶葉失去貿易優勢,為了搶佔西方市場利益,
十三洋行默許鴉片之風,
不敗的清朝軍隊竟敗於罌粟菸槍……

西畫東漸,清製玻璃畫成新寵
十三行洋街上,由東方人開設的畫室林立,
融合西畫技巧的清朝玻璃畫,隨著昂貴的清式傢俱西進,
大受富紳豪商甚至美國總統喜愛……

傳承命題,十三行富二代難解的煩惱
世代交替的風,吹向飽受戰火、苛稅商欠洗禮的十三行,
重儒輕傷的繼承者們,
將登上荊棘王座、重拾舊基業嗎?

‧蒐羅了豐富的參考文獻、彩圖
‧以史料為基礎,描畫近代歐亞經貿與文化發展
‧非嚴肅歷史書,立論新穎的知識讀物

不只呈現歷史,更是當代藝術人文的完美註解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羅三洋
1998年赴德國,就讀海德堡大學,期間翻譯約達尼斯《哥特史》,並在網路論壇上發表連載《上帝之鞭: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深受讀者好評。
個人著作《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夢斷三國》、《柔然帝國》,個人譯著《哥特史》等。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I∕漫談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
陳力航/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獨立研究學者

近來,由溫昇豪、連俞函等人主演的《茶金》在台灣掀起一陣熱潮,《茶金》談的是戰後新竹北埔茶產業的故事。然而,台灣茶業的展甚早,早在清治後期,台茶就開始外銷,1860年代後期,台茶曾銷往澳門、美國,而其中的故事也很精彩。如果大眾看了《茶金》,進一步對茶葉貿易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話,羅三洋先生所著的《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這本書,非常適合做為了解東方茶業在早期外銷歐美的傳奇故事。
《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這本書,雖說是以廣東十三行為主軸,但是它的視角不只侷限在東亞,而是將廣東十三行,甚至是整個清帝國放入世界史的脈絡中探討,而本書也不局限在經濟,沒有一大堆數字與術語。如此敘述方式,讀者不會有太大負擔,可以順著作者筆觸,回到時空當下,理解歷史背後的政治、經濟、軍事因素。
本書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能夠在歷史框架下,告訴我們各方態度與盤算是甚麼?不會只呈現單一地區與視角,讀者在閱讀之餘,也能感受作者有趣筆法,比如在第82頁提到:「大部分外洋商船都從事過海盜行動,只不過有些海盜行動僅限於搶對方幾桶淡水,有些則是計畫縝密的攻城略地」,作者應該是看過許多海盜史料,才如此下筆,對於歷史研究者而言,在浩瀚的史料之海中,看到幾則有趣的史料,心情往往是興奮的,只是這往往要碰運氣,而透過作者視角,讀者也能清楚感受到作者爬梳、整理史料的功夫。
又如第193頁提到:「據說,當時被「茶黨」倒入海中的茶葉,後來還被撈起來曬乾,繼續在北美市場上銷售,可見當時北美茶葉市場之炙手可熱」。談到波士頓茶黨事件,許多人只知道茶葉被倒入港中,不太知道說這些茶葉,到底後來怎麼了,據說是被打撈起來再度販賣。也許在現代人眼光當中,會覺得不可思議,如果此事為真,也顯示當時中國茶葉的珍貴。
過往,教科書只能以有限篇幅敘述這段有趣的歷史,對於有興趣進一步涉獵的人來說,本書更詳細,但又不會艱深,可以滿足學生或者是一般社會大眾的需求,特此推薦。

目次

推薦序I──陳力航
推薦序II──Cheap
前言 東西匯流,倖存的海上絲綢之路

Ⅰ黑與白
第一章 游走於黑白兩道之間的商業鉅子
第二章 高價畫家、廉價勞工與免費醫生
第三章 火燒十三行,越燒越排場

Ⅱ紅與藍
第四章 青年富二代之煩惱
第五章 染血的紅茶
第六章 孽海罌粟花

Ⅲ無色商脈
第七章 終極博弈:林則徐與伍浩官的牽絲戲
第八章 全線崩潰:踏出戰火的十三行商會
第九章 六度白夜:從三藩市到上海的浴火重生

尾聲 星星與花火

書摘/試閱

第三章 繼承者們

富二代,也被稱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因為父母擁有龐大的財產,使他們無須努力工作便能享盡富貴榮華,是令無數世人羡慕嫉妒恨的一個群體。而奢侈、攀比、驕橫和放蕩等形象,則是這個群體在世人心目中的主要標籤。
要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富二代,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世界首富伍秉鑑的兒子們。而最符合條件的,應該是伍秉鑑的第五個兒子伍元薇。此人後來以伍崇曜、伍紹榮或伍紫垣之名,廣為人知。
西元一八○一年,伍秉鑑接管怡和行。和清朝的許多富人一樣,伍秉鑑也擁有一個中國傳統社會司空見慣的大家庭。他的妻子陳氏和小妾魯氏,前後共生了十一個兒子。作為獎勵,伍秉鑑為她們兩人都弄到了「一品夫人」的榮譽頭銜。
這十一個兒子,依次是長子伍元芝、次子伍元蘭、三子伍元莪、四子伍元華(伍受昌)、五子伍元薇(伍崇曜、伍紹榮、伍紫垣)、六子伍元芳、七子伍元菘、八子伍元茅(伍崇暉)、九子伍元蕙、十子伍元葵、十一子伍元藻。其中,前四個兒子,是伍秉鑑接管怡和行之前出生的。所以嚴格說來,在西元一八○一年以前出生的伍秉鑑諸子,也不能算是典型的「富二代」。
接管怡和行以後,已經有了四個兒子的伍秉鑑可能是由於工作壓力大,一連九年沒有生育記錄,直到西元一八一○年伍元薇意外出生。(廣東十三行商人的工作壓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大概也是這個原因,伍秉鑑的二哥伍秉鈞至死,都沒有兒子。)
這一年,已經四十一歲的伍秉鑑在伍元薇出生後,彷彿煥發了第二春,此後,又接連生了六個兒子。此前一年,他剛剛登上廣州頭號行商的寶座,如果還不是世界首富的話,也必定已經名列前十。為了讓哥哥不至於絕後,多子多福的伍秉鑑,按照中國傳統的儒家宗法,將次子伍元蘭過繼到伍秉鈞名下。
不料沒過多久,伍元蘭、伍元莪又相繼去世,伍秉鑑只得又把長子伍元芝的次子伍長綿,過繼給已故的伍元蘭,為伍秉鈞延續香火。這樣一來,伍秉鑑身邊的成年兒子,此時就只剩下了長子伍元芝一人。
作為世界首富的長子,伍元芝與父親伍秉鑑的關係是特殊的。和大部分行商子弟一樣,他並沒有被當作商人來培養,而是從小接受嚴格的儒家教育,後來考中進士,然後在京城做官。
伍元芝的官職是從五品的刑部員外郎,伍秉鑑也因此被授予「刑部員外郎」的榮譽官銜,這比花錢買來的「候補」官銜,可要好看得多。伍元芝透過勤奮學習和工作光宗耀祖,可是西元一八二六年分家產的時候,除了早卒而沒有後代的伍元莪以外,伍元芝的所有兄弟都獲得了伍秉鑑的家產,甚至連過繼給伍元蘭的伍元芝次子伍長綿也有一份,唯獨沒有伍元芝父子的。
這自然絕不是精明無比的伍秉鑑一時疏忽。其實原因簡單,也可以從這些事件中看出端倪。伍元芝在道光初年(西元一八二二年左右)辭職返回廣東,一八二四年,潘長耀生前經營的麗泉行破產倒閉,清政府拍賣麗泉行資產時,買家正是伍元芝。就這樣,伍元芝透過「買殼」併購的方式,成為擁有外貿執照的獨立行商。
刑部員外郎並不是油水很多的工作,伍元芝返回廣東後,立刻就能併購麗泉行,所需的資金肯定主要來自父親伍秉鑑。
為了獲得這筆資金,伍元芝主動放棄了伍秉鑑的其餘遺產繼承權。長子分家、次子出繼兄長並已經過世,三子夭折,伍秉鑑只能提拔在世兒子中最年長的四子伍元華,為自己第一順位的繼承人,即怡和行的少東家。
不過,仕途順利、年富力強的伍元芝,為什麼要辭職?嘉慶末年,在刑部做官的伍家成員,並不止伍元芝一人。他的二弟伍元蘭也考中了進士,而且官至正五品的刑部郎中(相當於司法部正司長兼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局長),比大哥伍元芝還高一級。嘉慶皇帝相當欣賞伍元蘭。西元一八二○年夏天,嘉慶皇帝去承德木蘭圍場避暑,就帶上了伍元蘭。狩獵時,身為文官的伍元蘭表現出色,被嘉慶皇帝特別賞戴花翎。
然而,嘉慶皇帝突然死了!而且,伍元蘭也沒能活著回家。關於嘉慶皇帝的死因,清朝官方說法是自然病死,而滿族內部流行的說法,是被雷劈死。皇帝之死撲朔迷離,而且更奇怪的事情還在後頭。
眾所周知,自雍正皇帝起,為了避免皇儲之爭造成內訌,清朝皇帝都會寫下立儲御書,藏在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但是在嘉慶皇帝死後,卻沒有人去乾清宮找立儲詔書,而是按照皇后鈕鈷祿氏的命令,在承德避暑山莊裡翻個不停,最後從一個此前無人知曉的小盒子裡面取出詔書,宣佈由二皇子綿寧繼位,也就是道光皇帝。
整個過程,可說極其匆忙慌亂而且完全不符合定例。鈕鈷祿氏是道光皇帝的繼母,比道光皇帝大六歲,二人的關係一直極其親密,甚至導致了道光皇帝的正妻孝全成皇后(咸豐皇帝的生母)上吊自殺。太后病逝時,身為繼子的道光皇帝異乎尋常地悲痛,絕食多日,結果自己也一命嗚呼。可見,不能排除嘉慶皇帝被皇后鈕鈷祿氏和二皇子綿寧聯手謀害的可能性。滿族所謂的「雷劈」,也許是槍響聲。
伍元蘭作為嘉慶皇帝臨終前不久見過並嘉獎的人,可能因瞭解事實真相而被滅口。道光皇帝登基後,伍元芝作為伍元蘭的哥哥,工作中受到打壓,只得辭職回家。
家庭多難,加上政府盤剝、工作繁忙,但所有這些煩心事,恐怕都不如一樣令世界首富伍秉鑑煩惱,西元一八一六年,清軍在廣西天地會成員姚大羔家裡,搜獲了天地會《會簿》,裡面多次提及天地會的重要聯絡點和後勤基地「廣東十三行、義合店第三間洪盛店」。
明擺著,「義合店」就是伍秉鑑家族的「怡和行」!伍秉鑑家族天地會成員的秘密身分暴露了!清政府無論多麼昏庸,到西元一八一六年之後,也應該明白伍秉鑑家族並不是可以放心差遣的忠實奴才,而是暗中策劃「反清復明」的死對頭!
家族和企業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伍秉鑑的選擇並不多。當年正值英國派阿美士德使團訪華,結果又以失敗告終,因為拒絕磕頭,他們甚至沒能覲見嘉慶皇帝。這次外交衝突,令清政府對廣東十三行分外留心,光靠花錢打點糊弄,伍秉鑑多半過不了關。
好在,他的兩個兒子當時都在刑部官居要職,這才能把案情引向他處。可是,伍元蘭暴死、伍元芝辭職,斷了伍家本來一片光明的仕途,也使伍秉鑑與道光皇帝結下了私仇。
飽受喪子之痛,又失去了政府的信任,伍秉鑑決心仿效潘有度,儘早退休。其實,早在西元一八○八年,伍秉鑑就曾經與潘有度共同遞交退休申請,但清政府只批准潘有度退休,伍秉鑑被迫領導廣東十三行,熬過整個拿破崙戰爭和東南亞火山群爆發等災難。
西元一八二二年的十三行大火後,由於清政府恤災不力,又一輪行商破產浪潮爆發,將伍秉鑑拖得實在身心疲敝,再三提出退休,但一直未獲許可。就在這時,中國出了一件非同尋常的大事。
就在西元一八二○年,道光皇帝登基時,長期流亡中亞的白山派首領、曾經在喀布爾向英國軍官學習西方軍事的張格爾和卓潛回新疆,藉口清朝官員欺壓維吾爾人,煽動反清暴動,一舉攻下了半個新疆並殺死參贊大臣慶祥,領隊大臣奕湄、蘇倫保、烏淩阿、穆克登布,辦事大臣音登額,幫辦大臣桂斌、多隆武、舒爾哈善等多名清朝駐新疆大吏,自稱蘇丹。
道光皇帝聞訊震駭,下詔由各省徵調精銳軍隊西征,儘快從張格爾手中奪回新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