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5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5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47)
無庫存 (4)

商品定價


$200~$399 (11)
$400~$599 (17)
$600~$799 (10)
$800以上 (13)

出版日期


2024年 (9)
2022~2023 (42)

裝訂方式


平裝 (49)
精裝 (2)

作者


派崔克.拉登.基夫 (3)
劉志偉 (2)
約翰.莫切里 (2)
黃惠君 (2)
伊安.摩里士 (1)
伊安.摩里士、吉姆.修托 (1)
伍迪‧艾倫 (1)
保羅.約翰遜 (1)
克雷格‧惠特洛克 (1)
喬治‧派克 (1)
喬治.派克、馬克.萊文 (1)
塔布拉答 (1)
夏琳 (1)
多明尼克.巴依尼 (1)
大伴家持、紀貫之 (1)
大伴家持等 (1)
太田泰彥 (1)
奈莉.拉胡德 (1)
安.馬可思 (1)
安.馬可思、張照堂 (1)

出版社/品牌


黑體 (5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1筆商品,1/3頁
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套書:二二八反抗運動+激進1949(共二冊)
75折

1.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套書:二二八反抗運動+激進1949(共二冊)

作者:黃惠君; 陳柏謙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3/02/22 裝訂:平裝
《二二八反抗運動:台灣爭取民主之路(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歷經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究竟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十年前,本書作者在找尋二二八史料時看到一則剪報,二二八事發後第三天《中華日報》的頭版標題「台南市民大會要求立即實施市長民選」,她停留了下來。她意識到群眾的力量,也看到清楚的民主訴求,但更想知道的是,那跳動的歷史主體,那敢將生命燃燒獻祭給台灣的人,為何承受難忍之痛,讓子彈穿過胸膛?他們究竟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想改變的又是什麼? 歷史在我們體內隨著血液浮沉,先烈留下的血印在前方引路。十年來她潛入歷史,找尋二二八時人人躍起,在白色恐怖黑幕降臨前,曾經有過的民主響動,激烈、熱情、鋪天蓋地。而統治者長年以光復之姿斷開的日本時代,對二二八世代而言,是同一本未撕完的日曆,沒有一天斷開過。兩種語言、兩種國旗、兩種身分認同,在身分轉換的瞬間,政權的暴力如何加諸於他們身上? 必須重返歷史,了解他們的集體心緒。何以光復歡迎曲變了調,以全面的反抗終結。聽見潘木枝、盧炳欽及陳澄波等人,殉難前站在人民立場講話的聲音。也終於懂得潘木枝的遺書「為市民而死,身雖死猶榮」,是在怎樣的時空飄搖下。而武裝抗爭者的生命本身,就是遺書。他們的遺書,以鮮血書寫。她一字一句打著反抗者的節拍前進,完成「戰鬥曲」、「殉難之愛」等篇章。她為反抗者不屈的靈魂畫下「亡者之姿」,帶二二八受難者重返榮耀。 這本書在二二八過往研究者點起的燭光下前進,有二二八書中罕見的論點,刻劃的力道和文學性也前所未見。《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塵封七十多年的白色恐怖案件,竟是戰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工人運動!?首部透過歷史檔案、受難者口述和第一手資料,全面深入挖掘郵電案的著作 1949年3月底,距離「二二八事件」剛滿兩週年不久,在台北忠孝西路北門旁的台北郵局外,聚集了來自全台各地的郵局和電信局工人,他們群情激憤手持布條、高呼口號,沿著忠孝西路一路遊行,最終有將近兩千人包圍台灣省政府(今行政院)。遊行過後,成千上萬的台灣郵電工人,終於爭取到和外省籍員工「同工同酬」的正式聘僱身分,被譽為「戰後台灣工潮的第一朵浪花」。 然而,這群台灣戰後工人運動的先鋒,在白色恐怖年代的風聲鶴唳中,無一倖免成了威權統治下的政治犯,共有33名郵電工人遭到逮捕、判刑監禁長達15年,而領導他們的台灣郵務工會「國語補習班」
世界衛生日書展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75 750
庫存:2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紅色思想如何滲透全美學校、媒體、科技公司和綠色新政
滿額折

2.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紅色思想如何滲透全美學校、媒體、科技公司和綠色新政

作者:馬克‧萊文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6/29 裝訂:平裝
馬克思主義無所不在本書嚴正警告「捍衛國家自由,刻不容緩」 蟬聯《紐約時報》、《出版者週刊》、《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亞馬遜3萬多名讀者4.8顆星評價★第七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no.1★美國知名媒體人、憲法學專家剖析馬克斯思想的核心元素如何遍布當今美國社會和文化之中。 「如果關心美國,並且熟悉美國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期間及以前美國對外推行『顏色革命』的歷史,就會瞭解,那時美國政府歷年的工作報告談對外使命均是推廣民主憲政及三權分立制度,按自身的模樣改造世界。這一使命經歷過歐巴馬第二任期的模糊化與川普政府放棄推行顏色革命的努力之後,拜登政府領導的美國名號依舊是美利堅合眾國,但向外推廣的是美國極左偏愛的價值觀,與美國此前的民主憲政並無沒多少關係。這些年美國究竟發生了什麼?馬克.萊文的《美國的馬克思主義》一書就是解讀美國現實的一把合適的鑰匙。」──何清漣,《紅色滲透》作者 在今天,美國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及其共和立憲制,正遭受脫胎自馬克思主義的各種進步主義所侵蝕。許多美國建國的原則被拋棄了,這些原則包括私有財產權、商業的自由流動、自願交易、個人的神聖性,以及依據這些原則而建立的政府。 肇始於新左派「1968年人」的革命運動在美國名為「反越戰」,在巴黎號稱「紅五月」,在日本則為「赤軍」。這一代人深受毛澤東與文革的影響,其中的佼佼者意識到要改變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需要從教育起步,與資本主義爭奪未來。運動在各國失敗後,不少人進入了大學、研究所,開始了他們所謂的「體制內新長征」。 現代進步主義運動的意識型態基礎,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子宮孕育出來。過去數十年,美國大學校園普遍教導並宣揚馬克思主義的觀念。這些教導和宣揚建立在杜威的著作上,並採用了馬庫色及其他人闡述並信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將其改造,以配合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直到晚近的「批判性種族理論」、「批判性性別理論」與「去成長運動學說」的崛起,教室變成了圍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灌輸及政治宣傳的接收器,進而成為仇恨美國的革命繁殖地。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素早已廣泛存在於美國社會與文化之中,並從學校大舉入侵媒體、科技公司與環保運動,民主黨與拜登總統
定價:460 元, 優惠價:9 414
庫存:2
螺絲愈來愈鬆:從政客、名流和小人物,記錄當代美國走向內在瓦解與重建的心靈史
滿額折

3.螺絲愈來愈鬆:從政客、名流和小人物,記錄當代美國走向內在瓦解與重建的心靈史

作者:喬治‧派克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1/05 裝訂:平裝
這個世代最優秀的政治記者,以個人故事,寫美國歷史。「喬治.派克結合小說家的說故事技巧和記者的嚴謹報導,揭開了美國錦繡表面下的破碎裂痕。」──本書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類首獎理由 美國《紐約客》知名記者,探訪美國南方菸農、鐵鏽帶女工、華盛頓政經圈遊說人士、矽谷億萬富翁四段不同階級的脫落人生,穿插近四十年來的時事、新聞、影音與文化人物事件,直指美國民主機制解體的種種跡象與重重危機。人與人的關係如集線圈般聚合的榮景不再,每個人也像螺絲釘一樣在社會上工作、生存、奮起和滾落,走向個體原子化的脫序社會,商業巨賈自行其是,政客與選民貌合神離,勞動者自生自滅,富人與窮人逐漸失去連結。這個時代有無數的Unwinding,螺絲鬆掉.發條鬆弛.線圈鬆脫.政策鬆綁.監管解除.貨幣寬鬆.經濟衰退.產業衰落.財務重整.交易重新結算.華爾街管制放鬆.民主機制失靈.國家政體崩解,一切堅固的,都已鬆脫瓦解。一個鐵鏽型態社會的形成,首先是螺絲先逐一鬆脫,然後是整個政治運作系統的失靈,民主制度的毀壞,乃至於集體人心的崩潰。美國社會在短短幾十年間發生鉅變,最終釀成現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風氣,美國人持續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自由,卻導致原有的社會契約與共識瓦解。本書預示了川普現象的到來,也細數拜登歷來從政風格的種種問題,美國的政治體制瀕臨解體的邊緣,而人民只能自生自滅,各自尋找新的活路。《螺絲愈來愈鬆》以數章篇幅講述好幾個典型美國小人物與政商名流的故事,其中包括:菸農之子迪恩.普萊斯(Dean Price)厭倦城市生活決定返鄉,他如何推動南方農村在地經濟的發展;美國鋼鐵廠女工泰咪.湯瑪斯(Tammy Thomas)在鐵鏽帶(Rust Belt)眼見家鄉日漸蕭條崩垮,她如何將兒女從單親家庭養大並重建社區信心;華府圈內人士傑夫.康諾頓(Jeff Connaughton)對拜登又愛又恨,他如何在金融體制與對政治的憧憬之間來回搖擺;以及矽谷億萬富翁彼得.提爾(Peter Thiel)乘著網路發展的科技浪潮,不斷對未來投射出懷疑與激進的願景。書中也加入了當代美國最具代表性人物的小傳,包括小說家瑞蒙.卡佛、文化名人歐普拉、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黑人饒舌巨星Jay-Z等。特別的是,作者從過去四十幾年中挑出最關鍵的九年,搜集各年的報紙標題、歌詞和廣告詞,以拼貼的手法列出,藉此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庫存:1
戰爭憑什麼:從靈長類到機器人的衝突與文明進程
滿額折

4.戰爭憑什麼:從靈長類到機器人的衝突與文明進程

作者:伊安.摩里士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11/02 裝訂:平裝
戰爭如何改變我們的社會?《西方憑什麼》作者對戰爭史博學精深且具挑戰性的探索賈德.戴蒙:「伊安.摩里士將重大歷史化為有趣易懂的章節,確立了自己的大師地位。」 戰爭究竟會帶來什麼?在這本熱情洋溢、妙趣橫生,涵蓋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演化生物學、技術與軍事學說的傑作裡,著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伊安.摩里士回顧人類史上15000年戰爭驚悚、扣人心弦的故事,超越了戰鬥與殘暴,進而揭示戰爭對世界的真正影響。 戰爭往往是慘絕人寰、令人深惡痛絕,反戰神曲〈戰爭!〉唱道:「戰爭!……戰爭好在哪?一點都不好。」然而,摩里士在本書中引用了歷代學者與哲學家廣泛而大相逕庭的觀點,並提出了獨特且令人信服的論點,揭示戰爭實際上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從考古學、歷史學和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就某方面而言戰爭其實對人類有所助益。石器時代的人生活在狹小、爭鬥的社會中,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機會死於暴力;相形之下,二十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廣島原爆和大屠殺,卻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死於暴力。摩里士的解釋是:人類僅靠戰爭就創造出更龐大而複雜的社會,這些社會由政府統治,杜絕了內部暴力。聽來荒謬,但戰爭卻讓世界更安全,促使世界各地的人們變得更富裕;儘管戰爭所帶來的益處和進步是意外造成的,然而摩里士的舉證啟發人心、扣人心弦,而且大膽無畏。本書的內容啟迪人心,詳盡又包羅萬象,輕鬆又極其嚴肅,對於視戰爭為普世災難的人而言,本書將顛覆他們對歷史進程的思考方式。 戰爭一直是歷史上最難以解釋的悖論,透過長達一萬五千年的戰爭史研究,摩里士主張:未來半世紀將會是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期。如果人類能夠挺過這一關,終結戰爭的古老夢想或許能夠實現。摩里士也提出忠告:唯有先理解戰爭的真正意義,才能釐清戰爭會將人類的未來帶往何處。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庫存:1
帝國的野心:十九世紀英俄帝國中亞大競逐
滿額折

5.帝國的野心:十九世紀英俄帝國中亞大競逐

作者:彼德‧霍普克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4/27 裝訂:平裝
維多利亞時期的大英帝國與沙皇政權下的俄羅斯帝國,十九世紀兩大帝國在中亞展開的「大競逐」,擘畫了今日地緣政治的面貌。 2021年末美軍撤出阿富汗,阿富汗究竟有什麼重要性,讓美國及之前的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爭相派兵進入?又是什麼樣堅強、剽悍的民族性讓這些外來入侵者灰頭土臉地一一撤出?另一方面,俄羅斯在2022年初進攻烏克蘭,是什麼樣的歷史情懷,讓俄羅斯此一龐大國家長久存在著被包圍的恐懼?不論是阿富汗的戰略位置,或俄國出兵烏克蘭背後所隱含的恐懼,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議題,卻可在十九世紀一場百年競逐中找到源頭。 1819年至1907年英俄兩國簽訂《英俄條約》為止,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與沙皇治下的俄羅斯帝國,在中亞孤寂的高山和沙漠上進行著一場被稱為「大競逐」(The Great Game)的隱密戰爭。 十九世紀時英俄為了取得通往富饒印度與遠東通道的控制權,從高加索的荒蕪平原纏鬥到中國,穿越荒涼的帕米爾高原和喀拉崑崙山的隘口,並度過熾熱的克爾曼與赫爾曼德的沙漠,然後沿著古老絲路的驛站相互對峙。當中牽扯的民族眾多,從驍勇善戰的阿富汗人,到隱伏沙漠的土庫曼盜匪,再到逐漸衰微的鄂圖曼帝國與滿清,每個民族在這場英俄大競逐的棋盤中,都好似一顆顆身不由己的棋子。 儘管英俄在「大競逐」中都未曾正面交戰,甚至「大競逐」還被譽為君子之爭,但仍難掩其中的殘酷歷史;從英國軍官本恩斯在阿富汗慘遭殺害,到英軍撤出阿富汗時被殘忍屠戮,再到俄軍在阿富汗格克切佩堡壘對土庫曼人展開報復,種種書中提及血淋淋的歷史事件,都難掩「大競逐」百年稱霸戰的血腥味。 《華盛頓郵報》盛讚:「只要是彼德.霍普克出手,沒有故事不精采。」在這本巨著裡,其引人入勝的文字鮮明刻劃著書中角色的性格,也重現了當年兩大帝國間風雲爭奪戰的爾虞我詐。他也透過翔實的學術研究與實地探訪的經驗,捕捉這段歷史的精髓,娓娓道出影響至今的地緣政治實況。大競逐所帶來的劇烈影響,直到今天仍震撼著中亞地區。
定價:850 元, 優惠價:9 765
庫存:2
解構薇薇安.邁爾:保母攝影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滿額折

6.解構薇薇安.邁爾:保母攝影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安.馬可思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3/07/19 裝訂:平裝
薇薇安.邁爾唯一完整傳記本書耗時六年補述《尋秘街拍客》未說完的故事400張照片✕系譜學田調,揭開保母攝影家不平凡的一生「扣人心弦、細節豐滿,本書揭開一名攝影師的神祕面紗和她奇妙的一生。一部調查縝密、深入人心的傳記作品。」──《科克斯評論》星級評鑑 本書詳實記錄保母攝影家薇薇安.邁爾不平凡的一生,揭開這位世界級攝影師神秘的面紗。 2007年,薇薇安.邁爾的作品在芝加哥租用的倉庫中被人發掘,其拍攝技巧絕佳的影像和神秘的生平讓全世界為之著迷,令人想一探究竟。薇薇安死後聲名鵲起,世人更為她拍攝一部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紀錄片《尋秘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然而,她在死前深深埋藏自己的過往,就連與她同住的雇主家庭都知之甚少。薇薇安在何處出生、長大?她的父母或手足是誰?是否喜歡與人交遊?她為何攝影?為何不與他人分享照片?過去無人可完整解開謎團,現在安.馬可思這本詳實的傳記解構薇薇安的個人紀錄和14萬張照片,揭開了這位攝影師鮮為人知的一生。 本書奠基於詳盡的調查研究,娓娓道出薇薇安.邁爾的一生。她的原生家庭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往,她受私生子女、重婚、父母忽視、藥物濫用、暴力和精神疾病所苦,而逃離該處,隨心所欲地生活。她難以表達自己的情感、無法與他人建立關係,只得用攝影來自我表達,因此創作了一系列情感豐沛、真實又富有人性的秘密照片。她憑藉著無限的韌性,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障礙;她也全力支持工人、婦女、非裔美國人和美國原住民的權利,決意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在其淡漠表面下的是聰穎過人、善解人意又充滿靈感的女子,一位極具創造力的女性,她的作品系列也將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攝影發現之一。 《解構薇薇安.邁爾》收錄近400張薇薇安拍攝的照片,其中有許多未曾公諸於世,讀者可以一邊觀看照片,一邊了解拍攝當下的生平背景。「安.馬可思絕對是薇薇安.邁爾專家。我們的紀錄片沒說完的故事,由她繼續說下去。馬可思藉由縝密規劃和全面徹底的研究,描繪出薇薇安.邁爾完整的人生故事。」──《尋秘街拍客》導演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
定價:750 元, 優惠價:9 675
庫存:2
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從伊藤博文到岸田文雄
滿額折

7.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從伊藤博文到岸田文雄

作者:李拓梓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11/30 裝訂:平裝
1885-2022年伊藤博文到岸田文雄從64位日本總理大臣、100個總理任期,理解日本近現代史 本書描繪明治維新後第一位組閣的總理伊藤博文到最近的總理岸田文雄。在六十四位、一百個總理任期當中,日本如何從小國崛起為帝國,又因為過度擴張的野心而捲入戰火,最終戰敗被打掉重練,重新振興,成為今日的樣貌。 在歷史的轉折背後,是一個個艱難的決策,而做出決定的人,正是近現代史中的總理大臣們。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決策者本身的經驗、膽識和判斷力,才是做出好壞決定的關鍵。無法抗拒時代與民粹的近衞文麿把日本帶入日中戰場,也把自己送上黃泉路;全力終止戰爭的鈴木貫太郎,老驥伏櫪讓日本免於本土戰爭的生靈塗炭;吉田茂對美國人低頭,是為了讓日本早日獨立,脫離敗戰陰影;池田勇人盤點局勢,喊出「所得倍增」,帶領日本重回強國之列。這些總理大臣的一念改變了歷史,也讓身為後人的我們受教良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日本憲政的分水嶺。隨著「維新三傑」(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因各種原因相繼去世,伊藤博文躍上歷史舞台,從此開啟明治維新下半場的改革工作。經過伊藤博文、大隈重信、山縣有朋、桂太郎等人的努力,日本逐漸擺脫昔日的弱國形象,朝日漸富強的方向前進。但由於「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的施行,日本也悄然步入軍國主義的道路。 二戰結束後,美國以戰勝國首領之姿控制日本,一方面穩定當時的日本社會,另一方面也著手修訂日本憲法,從源頭阻斷日本再次步入軍國主義的可能。從中可以瞭解,日本戰前的憲政是自己摸索出來並走向成熟的;而戰後的憲政則是以美國為核心建立完成的。 1954年年底至1957年出現了戰後日本第一次經濟發展高潮──神武景氣。1956年,日本制定「電力五年計畫」,進行以電力工業為中心的建設,並以石油取代煤炭發電。因此大量原油從外地進口,大大促進了煉油工業的發展。至此,日本經濟不僅完全從二次大戰中復興,也進入積極建立獨立經濟的新階段。受到好景氣的影響,帶動耐久性消費財的熱潮,而出現了「三神器」(電視機、洗衣機、冰箱)。1964年,東京舉辦夏季奧運,這是日本首次舉辦奧運,也是奧運第一次在亞洲國家舉辦。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最高38957.44點,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至此泡沫經濟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指數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2
美國神話的終結(普立茲非小說獎):從擴張的邊疆到美墨邊境牆,直視美國歷史的黑暗根源
滿額折

8.美國神話的終結(普立茲非小說獎):從擴張的邊疆到美墨邊境牆,直視美國歷史的黑暗根源

作者:葛雷‧格倫丁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3/03/22 裝訂:平裝
▌2020年普立茲非小說獎 ▌▌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獎入圍 ▌西進的拓荒傳統,曾給了美國無盡擴張的想像……直到川普建起一道邊境長城,標誌著美國立國神話的終結。普立茲獎歷史學家格倫丁以如椽大筆、批判之眼回顧美國四百年史,大舉揭示美國疆界擴張和種族主義的歷史黑暗面,重新思索「美國」之書。 自從美國成立以來,開放且持續擴張的邊疆一直是這個國家的認同核心。它象徵未來充滿無限希望,也是美國的信仰基石――相信自己是「例外國家」,擴張即是自由的體現,更賦予了美國人重視民主、個人主義和大步向前的精神。然而,如今美國有了新的象徵:邊境圍牆。 在本書中,歷史學家葛雷.格倫丁以獨到的視角、優美的筆觸,深入探討美國歷史上邊疆的意義。從美國革命到1898年的美西戰爭,從羅斯福新政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他展示美國在過去幾百年來不斷利用擴張──無論是發動戰爭或是打開市場──作為「逃生門」,將國內政治與經濟衝突向外移轉。然而,這種移轉意味著美國從未正視自身種族主義乃至於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如今,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美國在中東挫敗的戰爭,兩者結合而成的災難已將這扇門狠狠關上,將長久以來被導向至其他地方的政治激情帶回國內。 對格倫丁來說,美國揮之不去的種族暴力和排外勢力,當今政治的極端分化和社會的喧囂憤怒,這一切矛盾的根源,其實早已深深銘刻在美國的歷史邏輯當中。而川普邊境圍牆的建立,不僅象徵著美國例外主義終結的墓碑,也開啟了美國面對自身國家神話的關鍵契機。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3
革命前的寧靜:激進想法的起源,往往在意料之外
滿額折

9.革命前的寧靜:激進想法的起源,往往在意料之外

作者:蓋爾.貝克曼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3/06/07 裝訂:平裝
一封封書信和地下刊物,如何成為革命的發動機?臉書和推特又如何限制人們的想像力?本書帶你穿越時空,回到11個歷史現場探索種種激進想法,透過不同媒介迸發的時刻。 改變人們思想意識的革命,究竟是轟轟烈烈的,還是緩慢孕育的?美國資深媒體編輯蓋爾.貝克曼試圖告訴你,推動革命的想法,其實更常是在安靜私密的空間中交流成形的。革命先驅們在狹小隱蔽的角落竊竊私語、構築理想,並慎重討論如何實現他們的目標。而人們為求變革所運用的媒介科技,往往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考察人們如何用各種不同的媒介交流互動、一點一滴地醞釀革命。從17世紀推動科學革命的信件往返,到1830年代的英國工人爭取投票權的請願書,再到百年後非洲的黃金海岸反抗殖民者的報紙,1990年代讓女性發出憤怒之聲的小誌,乃至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流行病學家和醫師在無能政府的陰影下,利用通訊軟體來自救。 在本書描繪的11個歷史現場中,都揭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社會運動──從去殖民化到女性主義──皆是在相對封閉的關係網中形成的,這個私密的人際空間令某一個群體能孕育出之後廣泛傳播的概念和思想。然而,本書也敲醒警鐘:當下由社群媒體主導的世界,正令這樣的空間加速消逝,也導致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和「黑人的命也是命」等運動未能發揮其潛力而功虧一簣。 本書如同一場精彩的媒介與社會運動辯證之旅,除了讓我們重新思考過往媒介所蘊含的核心價值,也為社會變革的出路指明了方向。※本書聚焦11個歷史場景,在此先睹為快:‧1635年,法國的天文學家佩雷斯克用成千上萬封「信件」召集分散各地的人們觀測月食,成功測量經度並重繪了世界地圖。‧1839年,英國的憲章運動領導人歐康納募集了百萬名工人連署的「請願書」,為工人普選權的實現打下基礎。‧1913年,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者提出一份又一份充滿想像力的前衛「宣言」,激發藝術家米娜.洛伊也寫下《女性主義宣言》。‧1935年,在非洲的英屬黃金海岸,由當地人創辦的《西非時報》和《非洲早報》,吹響了非洲民眾反抗殖民統治的號角。‧1968年,蘇聯的異議分子娜塔莉亞.戈巴涅夫斯卡亞藉由秘密傳遞地下刊物「薩秘茲達」,記錄極權的暴行並散播人權的種子。‧1992年,美國的年輕女孩們透過拼貼自製「小誌」,向主流社會和男性主宰的龐克音樂界發出桀驁不馴的「暴女」之聲。‧1985年,一群舊金山的科技宅在網路上創造了史上第一個虛擬社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2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滿額折

10.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作者:麥可‧里德; 傑克‧康寧漢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7/27 裝訂:平裝
麥可.里德(Michael Leader),專業作家、廣播人與重度吉卜力粉絲。他的文章散見於《視與聽》(Sight & Sound)和《白色謊言》(Little White Lies)雜誌,也可在Podcast節目《真理與電影》(Truth & Movies)聽到他的聲音。他是小點工作室(Little Dot Studios)的資深製作人,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iPlayer迷你紀錄片系列作品Inside Cinema、Inside Game的監督。傑克.康寧漢(Jake Cunningham),從事電影和廣播相關工作的作家與製片。他在小點工作室的製播內容聚焦於電影的Podcast節目和評論影片。他曾與第四頻道(Channel 4)、柯松電影院(Curzon Cinemas)和英國獨立電影獎(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一起製作Podcast;並為英國廣播公司、《白色謊言》雜誌撰寫電影文章。李達義,影視相關文化工作者,曾於美國和法國學習電影,在影評、電影電視劇本、影視教學均有涉略。譯有《解讀好萊塢:電影的空間與意義》、《完全型男手冊》、《簡單的心》等。本書特色《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結構解剖:本書內容涵蓋電影背景介紹、資訊補充小邊欄、導演與製作人訪談、相關文章節錄、各種吉卜力相關的小道消息、影迷式分析與點評、電影海報、劇照、幕後花絮……應有盡有,是骨灰級吉卜力影迷傾盡全力、進入吉卜力魔法世界的探險報告書!收錄豐富的圖文內容:◎採訪吉卜力的重要推手、天才導演、新晉主創、技術人員的訪談內容整理,各自暢談幕後製作祕辛。◎匯整每部吉卜力電影的創作動機、製作過程、發行、導演後記和影迷評價。◎為吉卜力全集24部電影提供從風格、故事到動畫技術的專業影迷評論。◎收錄近200張精美電影劇照、工作照、手稿、原版海報。吉卜力堪稱是日本動畫界的「兵工廠」,當今一線動畫家都曾為吉卜力賣命:◎為什麼宮崎駿看完庵野秀明所畫的分鏡表,便立即決定將《風之谷》最重要的段落交付給他?◎原來《魔女宅急便》的導演並非宮崎駿,而是日後製作出《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的片渕須直,為何臨時換將?◎西村義明為了協助高畑勳作品《輝耀姬物語》的前期製作,前後竟花了他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時間!◎細田守為了守護自己作品的風格與原創性,最後不得不退出《霍爾的移動城堡》的製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庫存:2
電影是一門造形藝術: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暨龐畢度中心策展人的跨藝術之旅
滿額折

11.電影是一門造形藝術: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暨龐畢度中心策展人的跨藝術之旅

作者:多明尼克.巴依尼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3/05/31 裝訂:平裝
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與龐畢度中心電影策展人電影與藝術的跨界之旅「展覽的企圖,乃是要初步刻畫出一種:繪畫和電影之關係在心智層面上的考古學,尤其是繪畫如何流向電影。」──多明尼克.巴依尼 本書書名啟發自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創始館長亨利.朗瓦(Henri Langlois)所說的話:「默片電影是一門造形藝術。」在本書中,作者巴依尼以這個角度來看待整體的電影。多明尼克.巴依尼是朗瓦的繼任者,在電影節目的排片傳統之外,他更開啟了一系列電影與當代裝置、視覺和繪畫等造形藝術的電影展覽對話關係。 在新世紀的二十多年來,多明尼克.巴依尼策劃過許多國際知名導演的專題回顧展覽,並且跟歷史上共享著相關主題或意象的藝術作品一起展出,舉凡法國詩意寫實名導尚雷諾瓦、美國驚悚電影大師希區考克、法國新浪潮大導高達、義大利後新寫實大師安東尼奧尼、伊朗名導阿巴斯,乃至於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王兵等,巴依尼都曾為他們量身策劃過大型的藝術展覽,並在法國、英國、義大利許多國家展出,他們的作品在美術館中展示,並和其它的形象性藝術進行遭逢與對比。 電影進入美術館,於展牆之上展示,更能使它和其他藝術類型相互接近,並顯現其造形力量。巴依尼用比較視覺藝術的圖像學方法,穿針引線,勾連起電影如何是一門造形藝術的脈絡。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4
賓.拉登文件:蓋達組織、其領導人與家庭的真相
滿額折

12.賓.拉登文件:蓋達組織、其領導人與家庭的真相

作者:奈莉.拉胡德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3/05/31 裝訂:平裝
恐怖主義問題專家揭開蓋達組織的秘密史從911到賓.拉登之死,基地組織的內部真相 2011年5月1日,美國特種作戰部隊(SOF)突襲奧薩瑪.賓.拉登位於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基地,並從基地二樓「電腦和電子設備」中找到近六千頁的阿拉伯文的文件。正如我們在《60分鐘》節目中看到的,特種作戰部隊在阿伯塔巴德的行動中用了額外的18分鐘收集了賓.拉登的文件,蓋達組織的真相由此暴露了出來──從911事件到賓.拉登之死,蓋達組織的機密內幕。 事實上,奧薩瑪.賓.拉登最害怕的不是被俘或死亡,而是蓋達組織的秘密被曝光。 《賓.拉登文件》是作者奈莉.拉胡德針對蓋達組織解密的內部通信和文件所做的研究。這些文件涵蓋賓.拉登與同僚的內部通信,以及他的個人反思。賓.拉登將電子文件保存,透過熟識可信的快遞員傳遞訊息,與家人和其他基地組織成員進行交流。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篇講述2001至2011年遭受重創的基地組織之情況,第二篇著重於2004至2011年基地組織與相關組織的關係,第三篇則是賓.拉登家庭與相關人員的情形。重組這些文件,可以讓我們對基地組織有全面的理解──不僅有機會一睹九一一恐攻的幕後設想,以及其他未實現的恐攻計畫;也可以藉此一窺基地組織與其他附屬與結盟組織間的運作方式、並展現基地組織與伊朗、巴基斯坦和沙烏地阿拉伯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與敵意。美國入侵阿富汗對基地組織造成重創,這些文件也揭露了賓.拉登當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對他的家庭帶來的衝擊。 本書也呈現我們在911恐攻後過於高估基地組織的實力,基地組織領導人也透過宣傳,將自己誇張或等同於全球聖戰運動的主導勢力。其實過去我們並不了解,在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後幾個月裡,基地組織的實力就已嚴重耗損,甚至困難到無法實質控制和影響全球相關聖戰組織的情況。《賓.拉登文件》填補過去二十多年恐怖主義的實務研究,勾勒出二十一世紀初全球聖戰的興起與發展景致,並立論有據。 這是一本具開創性的著作,拉胡德透過賓.拉登自己和他的家人及最親密的伙伴的話語,介紹有關蓋達組織的第一手資料,向讀者揭示了一個與我們以為的情況截然不同的故事。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庫存:2
什麼都別說:北愛爾蘭謀殺與記憶的真實故事
滿額折

13.什麼都別說:北愛爾蘭謀殺與記憶的真實故事

作者:派崔克.拉登.基夫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11/16 裝訂:平裝
2019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2019年喬治.歐威爾獎2020年亞瑟.羅斯圖書獎金獎2019年歐巴馬最愛書籍《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近九千讀者4.6顆星好評Goodreads逾八萬讀者4.5顆星好評「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故事。」──《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綁架案,可說是北愛問題血腥衝突中極惡名昭彰的事件之一。當地人都知道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IRA)是幕後主謀,但是在恐懼與為理想癡狂的氛圍下,沒有人敢挺身而出。2003年,北愛爾蘭簽下協議換取得來不易的和平五年後,一處海灘上尋獲了一具人類骨骸。麥康維爾家的孩子一聽說死者的洋裝上別有一個藍色安全別針,就知道那正是他們的母親。因為家裡孩子眾多,她總是隨身別著別針,方便固定尿布或破損的衣物。 派崔克.拉登.基夫這本令人著迷的著作,書名啟發自北愛爾蘭詩人薛穆斯.希尼(Seamus Heaney)的詩作〈無論說什麼,說了等於沒說〉(Whatever You Say, Say Nothing),敘述北愛爾蘭充滿怨恨的衝突與其後續影響。全書以麥康維爾案開場,描寫受到血腥游擊戰摧毀的社會,而這場戰爭的後果從未得到重視。殘酷的暴力衝突,不僅讓麥康維爾家的孩子留下永遠的創傷──苦苦盼到的和平與愛爾蘭統一的目標差距甚遠,讓愛爾蘭共和軍的成員滿腔怒火,而其犯下的殺人罪行究竟是可以被合理化的戰爭行為?還是單純的謀殺? 《什麼都別說》以令人驚嘆、錯綜複雜的手法描寫北愛爾蘭惡名昭彰的殺人事件與其破壞力極強的後果,用文字編織出一個充滿熱忱、背叛、復仇和悲痛的世界。書中栩栩如生記錄了激進又魯莽的愛爾蘭共和軍恐怖分子,如桃樂絲.普萊斯(Dolours Price),年紀輕輕就在倫敦發動炸彈攻擊、揪出必須處死的告密者。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共和軍精神領袖「黑人」布蘭登.休斯(Brendan Hughes)、英國陸軍的間諜遊戲和見不得光的陰謀,以
定價:680 元, 優惠價:9 612
庫存:2
教父寶典:全劇本、各場圖文評註、訪談及鮮為人知的事件(五十週年紀念評註版)
滿額折

14.教父寶典:全劇本、各場圖文評註、訪談及鮮為人知的事件(五十週年紀念評註版)

作者:珍妮‧瓊絲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2/23 裝訂:精裝
紀念《教父》首映50週年導演心法、製作秘辛與拍攝密技大公開收錄近三百張照片,隨片評論每個場景「我的意圖是要拍出一部道地的,關於義大利裔黑幫的電影;他們如何過活、如何舉止,以及對待家人、舉行儀式的方式。」──法蘭西斯.柯波拉「教父就像《易經》,是一切智慧的結晶,能回答一切難題。」──《電子情書》,語出湯姆.漢克2022年3月15日是《教父》首映50週年。1972年3月15日《教父》在紐約舉行全球首映時,創下票房史上新高紀錄。這部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從法蘭西斯.柯波拉創新的導演手法、馬龍.白蘭度和艾爾.帕西諾等人的實力派演技,到經典台詞,在在令影迷讚嘆不已。適逢《教父》首映50週年,《教父寶典》一書獲得充分授權,評註詳實且圖文並茂,收錄導演、製片、演員、劇組人員在籌拍階段的傾軋角力、拍片期間的幕後趣事,也搭配新聞報導與影評人的說法,呈現這部經典電影全方位的觀點。本書收錄豐富的圖文內容,包括:˙18處電影拍片失誤或穿幫的鏡頭˙29個拍攝現場的幕後花絮與趣聞 ˙34場未在1972年《教父》正片出現的劇情段落 ˙38行難忘金句的電影經典語錄大整理˙44段本片拍攝的技術竅門與製片細節˙242張精美的電影劇照與工作照關於《教父》籌拍和攝製的過程是如何天翻地覆、人仰馬翻,大家都略知一二,但鮮為人知的事件還有:˙原著小說家不認為《教父》是他的代表作,劇本賣了超低授權金!˙導演人選難產,多達12位導演婉拒拍片邀約,柯波拉最初也不想接拍本片!˙製片人完全不想答應後來導演所提議的唯一男主角人選──馬龍.白蘭度!˙派拉蒙影業曾擱置此拍片計畫,後來竟為這部電影定調為「低成本黑幫電影」!˙上述種種事件原委和始末都在本書中娓娓道來。導演與演職員的優異表現,讓製片人的惡夢最終成為美夢,《教父》大獲市場與專業好評,入圍多達10項奧斯卡獎提名,最終榮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改編,影史經典地位不墜,IMDB 9.2超高分評價至今鮮有劇情片超越其上。本書也列舉出許多重要獎項與影片案例,從《電子情書》到《辛普森家庭》,至今有多達300部影視作品在片中置入向《教父》致敬的片段。柯波拉與原著小說家普佐.馬力歐合力改編劇本、來回潤稿,當柯波拉先寫下:「把一些香腸烤得焦黃。」普佐回以「黑幫兄弟不烤,黑幫兄弟用炸的。」再看導演如何費盡千辛萬苦,說服製片把劇本設定的人事地物,忠實並傳神地搬上大銀幕,克服那些看起來
定價:850 元, 優惠價:9 765
庫存:2
台灣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文化狂潮集錦之作)
滿額折

15.台灣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文化狂潮集錦之作)

作者:王俊傑; 黃建宏-主編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12/01 裝訂:平裝
台灣八○年代的文化精神,奔流在每個人的血液裡以各種拼裝式的自我啟蒙技術,一起想像台灣的「前衛」 從八○個關鍵詞出發,領略台灣狂飆八○年代風起雲湧的文化造型運動。 看創作者如何自我啟蒙,蓄積並傳遞新潮知識,以有限的資源,協力創造,不斷實驗,打造屬於台灣就地創生的美學靈光。全書跨足思潮出版、視覺藝術、劇場、動態影像與文學五大領域:18組關鍵詞群,用知識拼裝對世界的想像80個特選關鍵詞,還原台灣文藝的生態環境161張圖景照片,直擊前衛表達的作品現場204位人名索引,追蹤跨域人獨步全書的足跡364個基礎關鍵詞,打造台灣八○跨域的同心圓圖 本書是對於台灣八○年代感性意志的地誌學進行了初步描繪,示範性地標示出更多回溯到社會關係與歷史關聯性的節點,並嘗試凸顯出八○年代如何同時顯現出對於台灣整體發展和台灣特質匯集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而這個「前全球化」與「前資訊社會」並俱,並衍生出各種協作、實驗、融合和斷裂,以及激昂的個體能動性的不可取代性。 在台灣八○年代現當代藝術歷史、實踐與展演的特殊處境下,包含政治對於藝術文化的決定性影響、資源流動對於網絡的塑形、個體堅持的創造性工作,對於歷史變動的重要性、人與人的協作在未系統化狀態下展現的能動性、與後殖民狀態共生下衍生的潛殖倫理等等。 了解台灣八○年代文化狂潮的集錦之作!從跨領域關鍵詞池與關鍵詞群描述所添補之關鍵詞,區分人名、團隊、作品、展演計畫、事件、媒體,在364個關鍵詞的基礎上,進行書衣海報上的同心圓疊層圖繪製,並選取出交集度最高或具跨領域代表性之八○個關鍵詞,進行詞條書寫與研究開展。 由此,以人之間的協作和創新實驗,重新勾勒出台灣八○年代不同領域的樣貌,認識該時代社會與文化動力背後的「跨域人」。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庫存:4
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
滿額折

16.微物的情歌:塔布拉答俳句與圖象詩集

作者:塔布拉答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10/26 裝訂:平裝
萬物從它們深深扎根的另一個世界看我們。-天真的螢火蟲潛入最亮的月光中,而非陰影中,躲捕螢者……塔布拉答,二十世紀初首位以西班牙語創作「俳句」的詩人,墨西哥現代詩和前衛主義運動的開山鼻祖。一日間的微形萬物,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盡成他歌詠的對象。他以日本俳聖芭蕉和中國詩仙李白為靈感謬斯,將匕首般的愛戀和「水中撈月」皆化為圖象詩,交織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絕美繪卷。他的詩句,讓人類與星辰、動物、樹根和解,被諾貝爾獎詩人帕斯譽為「與世界簽訂的奇妙協議」。陳黎x張芬齡精心翻譯導讀,拉丁美洲俳句大師塔布拉答詩選,首度在台出版!「異國風情所交織出熟悉的景致與詩意,每一則短句都是晶瑩的露珠,謙虛地反射出詩人對世界的一次回眸、捕捉與讚嘆,閃耀著精緻的光芒。讓人再次體會到,這個世界是何其需要詩人吶!」──夏夏(詩人)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3
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
滿額折

17.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

作者:陳柏謙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6/22 裝訂:平裝
國家人權博物館展覽、民間調查報告結集出版塵封七十多年的白色恐怖案件,竟是戰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工人運動!?首部透過歷史檔案、受難者口述和第一手資料,全面深入挖掘郵電案的著作 1949年3月底,距離「二二八事件」剛滿兩週年不久,在台北忠孝西路北門旁的台北郵局外,聚集了來自全台各地的郵局和電信局工人,他們群情激憤手持布條、高呼口號,沿著忠孝西路一路遊行,最終有將近兩千人包圍台灣省政府(今行政院)。遊行過後,成千上萬的台灣郵電工人,終於爭取到和外省籍員工「同工同酬」的正式聘僱身分,被譽為「戰後台灣工潮的第一朵浪花」。 然而,這群台灣戰後工人運動的先鋒,在白色恐怖年代的風聲鶴唳中,無一倖免成了威權統治下的政治犯,共有33名郵電工人遭到逮捕、判刑監禁長達15年,而領導他們的台灣郵務工會「國語補習班」教師計梅真和錢靜芝,則雙雙遭到槍決。這個案件,就是1950年爆發的「台灣省工委郵電總支部案」。 官方判決書指稱,這些郵電工人是受到地下黨員煽動蠱惑,才會「參加叛亂組織」,然而,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台灣的郵電工人為何會在二二八事件後仍不畏威權走上街頭遊行?郵務工會又為何會和地下黨扯上關係?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工潮,又可以為今日的轉型正義和工人運動帶來什麼樣的省思? 本書透過梳理第一手史料、訪談多位郵電案受難者,以及重現當年郵電工人創辦的刊物《野草》,深度描繪、再現戰後台灣勞工和底層民眾的苦悶和不滿,乃至紛紛投入抗爭的激情年代。對於重建台灣白色恐怖真相,反思轉型正義的當代意涵,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3
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
滿額折

18.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

作者:伍迪‧艾倫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6/22 裝訂:平裝
──伍迪.艾倫第一本親筆自傳──被譽為當代偉大電影創作者的著名藝術家極具娛樂性、誠實、豐富、精彩的自畫像《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出版商週刊》、《今日美國》暢銷書 「我的一生中曾經幫夜總會的諧星和電台寫笑話,在夜總會自編自演,幫電視台寫笑話,在俱樂部、音樂會和電視台演出,擔任電影編劇和導演,擔任舞台劇編劇和導演,百老匯演員,導演歌劇;從電視上與袋鼠拳擊到舞台上指導普契尼歌劇我都做過。這讓我得以參加白宮的餐宴,在道奇球場與大聯盟球員一起打球,在紐奧良的狂歡節遊行和典藏廳中演奏爵士樂,到全美各地以及歐洲巡演,與國家元首見面,遇到各種才氣橫溢的男男女女,聰明機智的傢伙,傾國傾城的女明星。我出書了。如果我現在立刻死去,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這是美國名導伍迪.艾倫第一本親筆自傳。他以戲謔的筆鋒寫出生命中遇到的人、起伏的事業生涯、熱愛的各種藝術作品,並正面回應糾纏他三十多年的醜聞和謠言。 1935年,伍迪.艾倫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平凡的猶太家庭。他成長於充滿歡樂的大家庭,在青年時學習魔術及各種運動;不分晝夜地沉醉於充滿紐奧良風格的爵士音樂之中,熱愛美術館和劇場表演,並成為優秀的脫口秀演員和單簧管演奏者。他最享受的時刻,是穿越在一個又一個詼諧的點子中,在鏡前獨自練習魔術手法,獨自吹奏樂器和重複聆聽鍾愛的唱片,那些獨自一人、無須面對現實的時光。如同他在書中寫道:「與其活在大眾的心中或思想中,我寧可活在我自己的公寓裡。」 在這本坦率、不時令人發噱的回憶錄中,這位著名的導演、諧星、作家和演員,全面且非常個人化地審視自己騷動紛擾的一生。從布魯克林的童年開始,早期擔任席德.凱薩電視綜藝節目的寫手,與喜劇大師一起工作,伍迪.艾倫講述他在獲得認可和成功之前,早年做脫口秀的艱辛歲月。憑藉著獨特的說故事的魅力,他從誇張喜劇如《傻瓜入獄記》(Take the Money and Run)開始回溯細數其電影製作歷程,並藉由經典作品《安妮霍爾》(Annie Hall)、曼哈頓(Manhattan)以及《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一直到他的近期作品如《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等電影,回顧他身兼作家和導演長達六十年豐富多產的職業生涯。過程中,他討論了他的婚姻、他的羅曼史和真摯的友誼、他的爵士樂演奏,以及他的著作和戲劇。我們從而了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3
古典音樂之愛:指揮家的私房聆聽指南
滿額折

19.古典音樂之愛:指揮家的私房聆聽指南

作者:約翰‧莫切里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3/30 裝訂:平裝
莫切里以畢生奉獻的烈焰燃起音樂之愛,引導讀者以全新的方式聆聽古典音樂。 為何聆聽古典音樂?如何從聆賞體驗中得到最多收穫?在本書中,指揮家約翰.莫切里以畢生的經驗、淵博的知識、深刻的理解,以及令人感同身受的鑑賞力,回答了這些問題。 莫切里是李奧納德.伯恩斯坦的門生,兩人曾經共事十八年;他也是在世界各地巡演、錄製唱片的知名指揮家。莫切里發行的唱片超過八十張,曾獲葛萊美獎、東尼獎、奧利佛獎、戲劇桌獎、告示牌音樂獎、座艾美獎、金叉獎及德國錄音評論獎等獎項。在書中,他協助我們從古典音樂中獲得快樂和喜悅。他首先帶領我們略覽誕生於古希臘的音樂傳統,如何被羅馬帝國接納,隨後吸收來自全球各地的養分,形成從日本到玻利維亞都接受的古典音樂。接著,莫切里細談音樂,幫助我們理解欣賞古典音樂時所聽見的內容為何:作品如何透過聲音隱喻表達人類最深層的感受與情緒、如何承載歷史痕跡,以及每一場獨特的音樂會經驗如何一再刷新我們對作品的看法。 本書樸實無華、文筆優雅,極具啟發性,適合愛樂人、入門者,以及所有期待在心中燃起音樂之愛的讀者。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1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滿額折

20.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作者: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8/31 裝訂:平裝
在這裡,我們一起聽見真實的人、真實的故事范琪斐30多年採訪生涯以來,最喜愛的作品《說故事的人》入圍2021年《卓越新聞獎》Podcast新聞節目獎,創造70 萬次收聽,2022年第一季編輯成書,圖文並茂,收錄30張插畫與近50張照片,13組人物故事躍然紙上。 在這塊土地上,我們怎麼生活、怎麼思考、經歷了什麼?這些面向的問題,《說故事的人》在不同的受訪者身上感受到解答。《說故事的人》第一季編輯成書,講了十三組不同的人、不同立場的故事,讓有著精采故事、不被一般主流媒體青睞的人,有說出自己故事的管道。 這些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故事,不希望讀者用理性來「判斷是非」,而是期待用心細細「體會」,不同人面對不同的人生,選擇了什麼樣的抉擇與立場。 也許你會說這是別人的「故事」,但許多個故事串起來,這就是屬於「我們的故事」,用理解取代劃分你我,每個人的故事,都可能是你的故事!我們當代的故事,它不一定像童話有套路,卻無比真實。 「她的提問循序漸進,看似無招,卻都溫柔地正中要害。」──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接受愛的人,同時也可能是受傷害的人。這些說故事的人,往往回不了真正的家,總是在療傷的路上。 第一個故事,疫情下的人,有的人關在家,親朋好友都不在身邊,家給人的親密感,被重新定義;有的人住加護病房,家人不願意隔離入院照顧長者,只剩下外籍幫傭願意。 第二個故事,全球化流動之下,外籍幫傭不僅照顧老人,也照顧小孩,然而時間一到便要離開,多年來小孩已把她認作第二個媽媽,這份分離焦慮影響了此後成長的人生。 第三個故事,台灣早年家庭之中小孩成員眾多,很多社經地位不佳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出去當養子養女,孩子來回在寄養家庭與原生家庭之間,兩邊的爸媽可能把他忘掉了,但他從未忘記。 第四個故事,遇到不負責任的父輩,甚至讓自己成為乞丐,孩子對家長的尊敬與失落,如何幻化成為他自己成長的動力,他又如何看待這樣的家庭? 第五個故事,一個家裡,可能不只一個人受傷,因為家內性的侵害,可能受害者不只一個人,當傷害以愛為名,要如何走出來這樣的重重陰霾? 第六到第八個故事,從家的暴力,放大到國家的暴力,白色恐怖時期,不僅冤案頻傳,無法給予歷史正義,而受害者的心理創傷,還可能變相影響自己的下一代,這樣的歷史創傷與代間創傷,療傷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第九個故事,國家暴力從台灣的故事轉往西藏,中共軍事統治鎮壓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2
  • 1
  • 2
  • 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