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盡管社會各界要求對城市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城市規劃師也希望人們將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看作“一門科學”,但是,以實證科學的標準來衡量城市規劃學科面臨著諸多困難。本文應用科學哲學的“個論研究”方式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批判理論,,方式,對實證研究在城市規劃知識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逐個進行了分析,對如何正確地理解當代城市規劃實踐的含義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超越實證科學的、科學與人文結合的城市規劃理論發展方向。
研究表明,將城市規劃學科分解為城市研究和規劃研究,從而分別走向城市科學和政策科學的道路,人為地割裂了人們城市生活的空間需求、城市規劃者、城市規劃條件、城市規劃行為、城市人居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因為對于實踐的不同理解,城市規劃學科的研究對象在本體論上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最終導致認識與現實的不符。城市規劃知識生產活動中,除了科學努力外,還存在著藝術追求、歷史延伸、權力運作、信仰啟迪等方式,盡管可以對于這些方式進行科學研究的嘗試,但這些方式本身不完全是科學的活動,由此產生的知識也難以達到實證科學的要求。
作者認為,必須將城市規劃者的城市規劃活動作為實踐的全部,將城市規劃師的城市規劃活動作為實踐的核心,將城市規劃研究者的知識生產活動納入實踐的范疇,才能對城市規劃理論研究進行全方位的建構。作者指出,城市規劃學科的整體性體現在不同地表空間單元的規劃存在著共同的本質特征,遇到的最大問題都是如何處理人類生活所需空間的矛盾性。因此,城市規劃學科的緊迫任務是增強根據“基本需求”調校“增補需求”的能力,應當將人類城市生活的空間需求、空間需求的矛盾沖突和矛盾沖突的協調處理,作為三位一體的理論研究的核心內容,重點解決城市規劃實踐中普遍遇到的優先權的確定、共識的形成和不確定性的成本支付問題。
研究表明,將城市規劃學科分解為城市研究和規劃研究,從而分別走向城市科學和政策科學的道路,人為地割裂了人們城市生活的空間需求、城市規劃者、城市規劃條件、城市規劃行為、城市人居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因為對于實踐的不同理解,城市規劃學科的研究對象在本體論上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最終導致認識與現實的不符。城市規劃知識生產活動中,除了科學努力外,還存在著藝術追求、歷史延伸、權力運作、信仰啟迪等方式,盡管可以對于這些方式進行科學研究的嘗試,但這些方式本身不完全是科學的活動,由此產生的知識也難以達到實證科學的要求。
作者認為,必須將城市規劃者的城市規劃活動作為實踐的全部,將城市規劃師的城市規劃活動作為實踐的核心,將城市規劃研究者的知識生產活動納入實踐的范疇,才能對城市規劃理論研究進行全方位的建構。作者指出,城市規劃學科的整體性體現在不同地表空間單元的規劃存在著共同的本質特征,遇到的最大問題都是如何處理人類生活所需空間的矛盾性。因此,城市規劃學科的緊迫任務是增強根據“基本需求”調校“增補需求”的能力,應當將人類城市生活的空間需求、空間需求的矛盾沖突和矛盾沖突的協調處理,作為三位一體的理論研究的核心內容,重點解決城市規劃實踐中普遍遇到的優先權的確定、共識的形成和不確定性的成本支付問題。
作者簡介
何興華,男,江蘇人。東南大學工學學士(建筑學)、伯明翰大學理學碩士(住宅政策)、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城市規劃)。曾在魯汶大學、中央黨校等校進修。
職業公務員,現任建設部外事司司長。曾任建設部規劃司副司長、廈門市規劃局局長、建設部村鎮司規劃處處長、紹興縣建設局規劃股助工等職。
學術愛好者,重點關注城市規劃理論。兼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等職。著有學術文章約50萬字。
職業公務員,現任建設部外事司司長。曾任建設部規劃司副司長、廈門市規劃局局長、建設部村鎮司規劃處處長、紹興縣建設局規劃股助工等職。
學術愛好者,重點關注城市規劃理論。兼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等職。著有學術文章約50萬字。
目次
摘要
前言
導論 關注學科的性質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的問題
1.2 問題的意義
1.3 方法的說明
1.4 章節安排
上篇 實證科學的影響
第2章 持續的分散化
2.1 建筑學的發展
2.2 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
2.3 城市研究與規劃研究的分離
第3章 艱難的科學化
3.1 科學界定的困難
3.2 城市規劃研究的狀況
3.3 城市規劃研究與實證研究的區別
中篇 學科的多重性質
第4章 藝術追求
4.1 城市規劃藝術性的表現
4.2 城市規劃藝術追求的理解
4.3 關于藝術的學術研究
第5章 歷史延伸
5.1 城市規劃歷史性的表現
5.2 城市規劃歷史延伸的理解
5.3 關于歷史的學術研究
第6章 權力運作
6.1 城市規劃政治性的表現
6.2 城市規劃權力運作的理解
6.3 關于政治的學術研究
第7章 信仰啟迪
7.1 城市規劃宗教性的表現
7.2 城市規劃中信仰啟迪的理解
7.3 關于宗教的學術研究
下篇 學科的實踐建構
第8章 整體實踐觀
8.1 城市規劃實踐觀的歷史形態
8.2 城市規劃實踐的層次性
8.3 從實證研究到實踐建構
第9章 空間需求論
9.1 城市規劃理論的核心內容
9.2 城市規劃理論的作用途徑
9.3 城市規劃學科的特殊性質
第10章 實際問題簡析
10.1 空間層次與核心內容
10.2 主要任務與作用途徑
第11章 流行思潮述略
11.1可持續性
11.2 包容性
11.3 管治
結論 增強學科的科學性
第12章 結論
12.1 城市規劃學科的認知對象
12.2 城市規劃學科的知識來源
12.3 城市規劃學科的實踐建構
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簡介
前言
導論 關注學科的性質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的問題
1.2 問題的意義
1.3 方法的說明
1.4 章節安排
上篇 實證科學的影響
第2章 持續的分散化
2.1 建筑學的發展
2.2 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
2.3 城市研究與規劃研究的分離
第3章 艱難的科學化
3.1 科學界定的困難
3.2 城市規劃研究的狀況
3.3 城市規劃研究與實證研究的區別
中篇 學科的多重性質
第4章 藝術追求
4.1 城市規劃藝術性的表現
4.2 城市規劃藝術追求的理解
4.3 關于藝術的學術研究
第5章 歷史延伸
5.1 城市規劃歷史性的表現
5.2 城市規劃歷史延伸的理解
5.3 關于歷史的學術研究
第6章 權力運作
6.1 城市規劃政治性的表現
6.2 城市規劃權力運作的理解
6.3 關于政治的學術研究
第7章 信仰啟迪
7.1 城市規劃宗教性的表現
7.2 城市規劃中信仰啟迪的理解
7.3 關于宗教的學術研究
下篇 學科的實踐建構
第8章 整體實踐觀
8.1 城市規劃實踐觀的歷史形態
8.2 城市規劃實踐的層次性
8.3 從實證研究到實踐建構
第9章 空間需求論
9.1 城市規劃理論的核心內容
9.2 城市規劃理論的作用途徑
9.3 城市規劃學科的特殊性質
第10章 實際問題簡析
10.1 空間層次與核心內容
10.2 主要任務與作用途徑
第11章 流行思潮述略
11.1可持續性
11.2 包容性
11.3 管治
結論 增強學科的科學性
第12章 結論
12.1 城市規劃學科的認知對象
12.2 城市規劃學科的知識來源
12.3 城市規劃學科的實踐建構
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簡介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