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全國高等農林院校教材
ISBN13:9787503850035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作者:過建春
出版日:2007/12/01
裝訂/頁數:平裝/255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教材的編寫目的是讓讀者掌握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理解自然資源和環境這兩個不可分割的概念,認識到人類經濟行為對自然資源和環境有著重要影響,學會用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原理來分析、思考環境問題和資源利用問題。可持續發展觀和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貫穿于本教材始終。 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也體現此目的:第1章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內涵,以及學科發展概況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第2章從資源的稀缺性開始,讓讀者對資源的稀缺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接著用第3、第4兩章的篇幅介紹了經濟增長和發展與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的對立統一關系,也就是本學科所要面對和解決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第5章介紹了資源配置的經濟學原理,并在隨后的第6章至第8章中,就幾種具有不同特點的自然資源類型分別探討了它們的優化配置原理與模型;第9章則以污染這一典型環境問題為例,探討了環境污染控制的有關理論和方法,也為其他資源和環境問題提供了理論和方法借鑒。教材最后兩章主要探討資源環境價值的計量、環境核算等原理和方法,為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和發展提供前提和基礎。
目次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自然資源與環境概述
1.1.1 自然資源的概念
1.1.2 環境的概念
1.1.3 自然資源、環境與經濟的關系
1.2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產生的背景
1.2.1 資源問題不斷突出
1.2.2 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劇
1.2.3 早期主流經濟學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忽視
1.3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3.1 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3.2 環境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4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4.1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4.2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4.3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1.4.4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資源的稀缺性及其緩解途徑
2.1 資源稀缺的含義及其現狀
2.1.1 資源的稀缺性及其經濟含義
2.1.2 造成資源稀缺的主要原因
2.1.3 我國資源稀缺的現狀與特點
2.2 資源稀缺的衡量
2.2.1 衡量指標的選擇標準
2.2.2 資源稀缺衡量指標的設計
2.2.3 資源稀缺衡量指標的局限性與克服
2.3 資源稀缺對經濟的影響與緩解途徑
2.3.1 資源稀缺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2.3.2 緩解資源稀缺的途徑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
3.1 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
3.1.1 經濟增長理論概述
3.1.2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關于增長要素的研究
3.1.3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關于自然資源的研究
3.1.4 經濟增長中自然資源的可替代性
3.2 可持續發展
3.2.1 可持續發展的產生背景
3.2.2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3.2.3 可持續發展理論關于資源、環境的觀點
3.3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3.1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含義
3.3.2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現途徑
3.3.3 可供選擇的資源與環境政策
3.4 循環經濟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3.4.1 循環經濟概述
3.4.2 循環經濟在發達國家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的作用
3.4.3 循環經濟對發展中國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意義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
4.1 環境問題
4.1.1 環境問題的概念
4.1.2 環境問題的歷史發展
4.1.3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4.1.4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4.2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
4.2.1 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
4.2.2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4.2.3 貿易與環境的關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資源、環境配置的經濟學原理
5.1 自然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
5.1.1 自然資源配置的相關內容概述
5.1.2 資源配置的市場理論
5.1.3 資源配置的產權理論
5.1.4 資源配置的外部性理論
5.2 利潤最大化與資源配置
5.2.1 利潤最大化理論
5.2.2 不同類型市場的利潤最大化
5.2.3 資源配置中的利潤最大化研究
5.3 市場失靈與資源配置
5.3.1 市場失靈
5.3.2 市場失靈糾正
5.4 資源配置中的福利經濟問題
5.4.1 福利經濟理論
5.4.2 資源配置中的福利經濟問題研究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非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6.1 非再生資源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6.1.1 非再生資源的概念
6.1.2 非再生資源的特征
6.2 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分析
6.2.1 非再生資源的耗竭原因分析
6.2.2 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原理
6.2.3 非再生資源的跨時間有效配置
6.3 保障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政策手段
6.3.1 確立資源價值,理順價格關系
6.3.2 建立非再生資源核算體系
6.3.3 建立和完善非再生資源的經濟補償機制
6.3.4 明確和強化非再生資源資產的財產所有權
6.3.5 政府通過經濟杠桿對不可再生資源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6.3.6 政府的直接管理與臨界控制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7.1 可再生資源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7.1.1 可再生資源的概念
7.1.2 可再生資源的分類
7.1.3 可再生資源的基本特征
7.2 可再生資源的生態增長模型
7.2.1 與密度無關的增長模型
7.2.2 與密度有關的種群增長模型
7.2.3 具有時滯的種群動態增長
7.3 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化利用
7.3.1 種群數量變動
7.3.2 資源開發與種群平衡
7.3.3 資源的最優利用
7.4 典型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7.4.1 森林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7.4.2 漁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8章 公共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
8.1 公共資源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8.1.1 公共資源的概念及含義
8.1.2 公共資源的基本特征
8.2 公共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8.2.1 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外部性影響
8.2.2 公共資源利用中的“公地悲劇”
8.3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及需要解決的矛盾
8.3.1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涵和基本原則
8.3.2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可能途徑
8.3.3 實現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需要解決的矛盾
8.4 道德觀、倫理觀與公共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8.4.1 環境道德、生態倫理的概念與內涵
8.4.2 公共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的關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9章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方法
9.1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概述
9.1.1 環境污染控制的一般原理
9.1.2 污染損害
9.1.3 污染控制的成本
9.2 污染控制的目標
9.2.1 社會有效率的污染排放水平
9.2.2 污染控制的目標
9.3 污染控制的手段
9.3.1 管制手段
9.3.2 經濟手段
9.3.3 幾種流行的經濟手段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0章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
10.1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觀
10.1.1 環境與自然資源無價值論
10.1.2 環境與自然資源有價值論
10.1.3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的經濟學意義
10.1.4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的分類
10.1.5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的理論框架
10.1.6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
10.2 直接市場估價法
10.2.1 直接市場估價法概述
10.2.2 劑量—反應法
10.2.3 生產率變動法
10.2.4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
10.2.5 機會成本法
10.3 揭示偏好價值評估法
10.3.1基本概念
10.3.2 內涵資產定價法
10.3.3 防護支出法與重置成本法
10.3.4 旅行費用法
10.4 陳述偏好法
10.4.1 陳述偏好法的概述
10.4.2 投標博奕法
10.4.3 比較博奕法
10.4.4 無費用選擇法
10.5 成本—效益分析
10.5.1 靜態成本—效益分析
10.5.2 動態成本—效益分析
10.6 環境與自然資源案例
10.6.1 達維臺風
10.6.2 污水排放
10.6.3 順德的桑基魚塘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1章 自然資源與環境核算
11.1 環境資源核算的背景及意義
11.1.1 環境資源核算理論性的背景
11.1.2 環境資源核算的意義
11.2 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
11.2.1 SEEA概述
11.2.2 SEEA2003
11.3 自然資源核算
11.3.1 資源核算的內容和程序
11.3.2 將自然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11.3.3 自然資源核算方法
11.4 環境核算
11.4.1 市場價值法
11.4.2 替代市場法
11.4.3 意愿調查法
11.4.4 其他核算方法
11.5 環境資源核算的實踐
11.5.1 國外環境資源核算實踐
11.5.2 國內環境資源核算實踐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章 緒論
1.1 自然資源與環境概述
1.1.1 自然資源的概念
1.1.2 環境的概念
1.1.3 自然資源、環境與經濟的關系
1.2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產生的背景
1.2.1 資源問題不斷突出
1.2.2 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劇
1.2.3 早期主流經濟學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忽視
1.3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3.1 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3.2 環境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4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4.1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4.2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4.3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1.4.4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資源的稀缺性及其緩解途徑
2.1 資源稀缺的含義及其現狀
2.1.1 資源的稀缺性及其經濟含義
2.1.2 造成資源稀缺的主要原因
2.1.3 我國資源稀缺的現狀與特點
2.2 資源稀缺的衡量
2.2.1 衡量指標的選擇標準
2.2.2 資源稀缺衡量指標的設計
2.2.3 資源稀缺衡量指標的局限性與克服
2.3 資源稀缺對經濟的影響與緩解途徑
2.3.1 資源稀缺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2.3.2 緩解資源稀缺的途徑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
3.1 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
3.1.1 經濟增長理論概述
3.1.2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關于增長要素的研究
3.1.3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關于自然資源的研究
3.1.4 經濟增長中自然資源的可替代性
3.2 可持續發展
3.2.1 可持續發展的產生背景
3.2.2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3.2.3 可持續發展理論關于資源、環境的觀點
3.3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3.1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含義
3.3.2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現途徑
3.3.3 可供選擇的資源與環境政策
3.4 循環經濟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3.4.1 循環經濟概述
3.4.2 循環經濟在發達國家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的作用
3.4.3 循環經濟對發展中國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意義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
4.1 環境問題
4.1.1 環境問題的概念
4.1.2 環境問題的歷史發展
4.1.3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4.1.4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4.2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
4.2.1 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
4.2.2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4.2.3 貿易與環境的關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資源、環境配置的經濟學原理
5.1 自然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
5.1.1 自然資源配置的相關內容概述
5.1.2 資源配置的市場理論
5.1.3 資源配置的產權理論
5.1.4 資源配置的外部性理論
5.2 利潤最大化與資源配置
5.2.1 利潤最大化理論
5.2.2 不同類型市場的利潤最大化
5.2.3 資源配置中的利潤最大化研究
5.3 市場失靈與資源配置
5.3.1 市場失靈
5.3.2 市場失靈糾正
5.4 資源配置中的福利經濟問題
5.4.1 福利經濟理論
5.4.2 資源配置中的福利經濟問題研究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非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6.1 非再生資源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6.1.1 非再生資源的概念
6.1.2 非再生資源的特征
6.2 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分析
6.2.1 非再生資源的耗竭原因分析
6.2.2 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原理
6.2.3 非再生資源的跨時間有效配置
6.3 保障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政策手段
6.3.1 確立資源價值,理順價格關系
6.3.2 建立非再生資源核算體系
6.3.3 建立和完善非再生資源的經濟補償機制
6.3.4 明確和強化非再生資源資產的財產所有權
6.3.5 政府通過經濟杠桿對不可再生資源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6.3.6 政府的直接管理與臨界控制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7.1 可再生資源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7.1.1 可再生資源的概念
7.1.2 可再生資源的分類
7.1.3 可再生資源的基本特征
7.2 可再生資源的生態增長模型
7.2.1 與密度無關的增長模型
7.2.2 與密度有關的種群增長模型
7.2.3 具有時滯的種群動態增長
7.3 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化利用
7.3.1 種群數量變動
7.3.2 資源開發與種群平衡
7.3.3 資源的最優利用
7.4 典型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7.4.1 森林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7.4.2 漁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8章 公共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
8.1 公共資源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8.1.1 公共資源的概念及含義
8.1.2 公共資源的基本特征
8.2 公共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8.2.1 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外部性影響
8.2.2 公共資源利用中的“公地悲劇”
8.3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及需要解決的矛盾
8.3.1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涵和基本原則
8.3.2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可能途徑
8.3.3 實現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需要解決的矛盾
8.4 道德觀、倫理觀與公共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8.4.1 環境道德、生態倫理的概念與內涵
8.4.2 公共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的關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9章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方法
9.1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概述
9.1.1 環境污染控制的一般原理
9.1.2 污染損害
9.1.3 污染控制的成本
9.2 污染控制的目標
9.2.1 社會有效率的污染排放水平
9.2.2 污染控制的目標
9.3 污染控制的手段
9.3.1 管制手段
9.3.2 經濟手段
9.3.3 幾種流行的經濟手段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0章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
10.1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觀
10.1.1 環境與自然資源無價值論
10.1.2 環境與自然資源有價值論
10.1.3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的經濟學意義
10.1.4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的分類
10.1.5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的理論框架
10.1.6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
10.2 直接市場估價法
10.2.1 直接市場估價法概述
10.2.2 劑量—反應法
10.2.3 生產率變動法
10.2.4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
10.2.5 機會成本法
10.3 揭示偏好價值評估法
10.3.1基本概念
10.3.2 內涵資產定價法
10.3.3 防護支出法與重置成本法
10.3.4 旅行費用法
10.4 陳述偏好法
10.4.1 陳述偏好法的概述
10.4.2 投標博奕法
10.4.3 比較博奕法
10.4.4 無費用選擇法
10.5 成本—效益分析
10.5.1 靜態成本—效益分析
10.5.2 動態成本—效益分析
10.6 環境與自然資源案例
10.6.1 達維臺風
10.6.2 污水排放
10.6.3 順德的桑基魚塘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1章 自然資源與環境核算
11.1 環境資源核算的背景及意義
11.1.1 環境資源核算理論性的背景
11.1.2 環境資源核算的意義
11.2 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
11.2.1 SEEA概述
11.2.2 SEEA2003
11.3 自然資源核算
11.3.1 資源核算的內容和程序
11.3.2 將自然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11.3.3 自然資源核算方法
11.4 環境核算
11.4.1 市場價值法
11.4.2 替代市場法
11.4.3 意愿調查法
11.4.4 其他核算方法
11.5 環境資源核算的實踐
11.5.1 國外環境資源核算實踐
11.5.2 國內環境資源核算實踐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