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派與中國現代學術走向(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資助出版叢書
ISBN13:9787561533420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京華
出版日:2009/10/01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全書對19世紀30-40年代發表的古史辨派的重要學術論著,作有逐節的細致分析,以此為基礎,展開若干專題研究。指出:以顧剛頡、錢玄同、童書業、楊寬等人為主體的“古史辨派”,經歷了由實驗主義到今文家言、由經學到史料學、再由史料學到神話學的衍變過程。顧頡剛提出的“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說”和“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說”,其著眼點為先秦兩漢學術史問題,依循晚期今文經學康有為、崔適之說,重點坐實劉歆助莽篡漢及遍偽先秦典籍,特別是偽竄《周禮》和《左傳》,從而將“古史辨派”的治學精神演繹為辨偽之學,將中國古代史學傳統演繹為“造偽”與“辨偽”兩大主線。這一結果改變了胡適所倡導的“假設”與“求證”兩步走的實驗主義原則,將假設直接判定為結論,最終導致了顧頡剛與胡適的學術分歧,也導致了顧頡剛與錢穆的學術分歧。古史辨派的潛在影響至今仍在。其思想主張不僅“對二千年之中國傳統史學予以毀滅性的打擊”,而且影響了中國現代學術的整體走向。
作者簡介
張京華,男,北京市人,1962年生,198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北京大學破格副教授,洛陽大學破格教授。現任湖南科技學院教授。著作有合著《二十世紀疑古思潮》、合主編《古史辨學說評價討論集》、主編《疑古思潮回顧與前瞻》,專著《莊子哲學辨析》、《莊子注解》、《燕趙文化》及學術評論集《中國何來軸心時代》等。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為經學、諸子學及民國學術史。
目次
序一/李學勤
序二/鄭光
引言
第一章 古史辨派的學術評價
第一節 《古史辨》辨名
第二節 “疑古派”辨析
第三節 對古史辨派的最初反響——以傅斯年為例
第四節 中華民國一件文字獄——戴季陶對顧頡剛的彈劾
第五節 “于古代的邊際卻算是摸著了一點——顧頡剛與郭沫若
第二章 中國史學傳統與“顧頡剛難題
第一節 “一些足以破解疑古思想的論述——關於古代書體書例的總結
第二節 “史之有體,猶國之有法——關於古代史官史職的追述
第三節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漢書·藝文志》義例申論
第四節 “不能以一部分之真證全部皆真——“顧頡剛難題”
第三章 “層累說”與古史研究
第一節 顧頡剛與崔述的學術關聯——兼論中曰兩國疑古思想的相互影響
第二節 往復經史之間與前后兩次史料學定位——顧頡剛與經學
第三節 “層累造成”還是“層累闡釋——顧頡剛的民俗學研究
第四節 王亥史事與先商古史建設
第五節 “山川群神”與上古圖騰的歷史內涵
第六節 “絕地天通”與古史研究的三條途徑
第四章 顧頡剛的辨偽研究
第一節 將假設直接判定為結論的論證方法——《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
第二節 從“層累造成說”到“神話分化說——《三皇考》、《夏史三論》與《中國上古史導論》
第三節 對中國史學傳統的基本估計——《中國辨偽史略》
第五章 顧頡剛與考古學
第一節 提出“層累說”與古史辨派創立時期
第二節 提出“戰國秦漢造偽說”時期
第三節 新中國的學術定位及其最后遺憾
第六章 古史辨派與現代學術走向
第一節 關於《老子》考辨的公案——梁啟超、馮友蘭、錢穆治學方向之一例
第二節 以“解喻”為史學之首要——李守常史學思想及其與古史辨派的關聯
第三節 “縮短”“拉長”的兩階段預言——胡適與顧頡剛的學術異同
第四節 以“先秦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胡適、錢穆、梁啟超的逐次復古觀念
余論 中國何來軸心時代?
知見書目
後記
序二/鄭光
引言
第一章 古史辨派的學術評價
第一節 《古史辨》辨名
第二節 “疑古派”辨析
第三節 對古史辨派的最初反響——以傅斯年為例
第四節 中華民國一件文字獄——戴季陶對顧頡剛的彈劾
第五節 “于古代的邊際卻算是摸著了一點——顧頡剛與郭沫若
第二章 中國史學傳統與“顧頡剛難題
第一節 “一些足以破解疑古思想的論述——關於古代書體書例的總結
第二節 “史之有體,猶國之有法——關於古代史官史職的追述
第三節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漢書·藝文志》義例申論
第四節 “不能以一部分之真證全部皆真——“顧頡剛難題”
第三章 “層累說”與古史研究
第一節 顧頡剛與崔述的學術關聯——兼論中曰兩國疑古思想的相互影響
第二節 往復經史之間與前后兩次史料學定位——顧頡剛與經學
第三節 “層累造成”還是“層累闡釋——顧頡剛的民俗學研究
第四節 王亥史事與先商古史建設
第五節 “山川群神”與上古圖騰的歷史內涵
第六節 “絕地天通”與古史研究的三條途徑
第四章 顧頡剛的辨偽研究
第一節 將假設直接判定為結論的論證方法——《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
第二節 從“層累造成說”到“神話分化說——《三皇考》、《夏史三論》與《中國上古史導論》
第三節 對中國史學傳統的基本估計——《中國辨偽史略》
第五章 顧頡剛與考古學
第一節 提出“層累說”與古史辨派創立時期
第二節 提出“戰國秦漢造偽說”時期
第三節 新中國的學術定位及其最后遺憾
第六章 古史辨派與現代學術走向
第一節 關於《老子》考辨的公案——梁啟超、馮友蘭、錢穆治學方向之一例
第二節 以“解喻”為史學之首要——李守常史學思想及其與古史辨派的關聯
第三節 “縮短”“拉長”的兩階段預言——胡適與顧頡剛的學術異同
第四節 以“先秦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胡適、錢穆、梁啟超的逐次復古觀念
余論 中國何來軸心時代?
知見書目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