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滿額折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人的每一種情緒就像是音階中的每一個音符,它們可以和諧或不和諧
地組合。如果心理治療師和來訪者理解情緒是如何工作的,那么每一種情
緒都可以作為資源加以運用;但當我們阻滯于一種情緒或者一種情結中時
,問題便產生了。有一些健康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走出糾纏于某種情緒的
狀態,情緒轉換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黃帝內經》中曾經提及“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
喜”的以情勝情的理論,但這樣一種理論似乎并不被現代心理咨詢與治療
所接受。《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作者
McMillan博士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寫出了這本關注不同情緒之間如何相
互轉化的簡明指南。
相信《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的出版一定
會給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的同行們帶來一種嶄新的視角和技術,幫助
其更好地提供臨床服務;也一定會給受情緒問題困擾的讀者們帶來一種新
方法,幫助其在每天的練習中不斷進步,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作者簡介

作者:(美) David W.McMillan 譯者:聶晶 楊寅

名人/編輯推薦

McMillan博士所著的《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節練習》詳細介紹了關于促進不同情緒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將其編制成簡易的“儀式”,并且列舉了許多臨床實例,闡述了如何在臨床實踐中讓來訪者從這種情緒轉化的儀式中獲益。雖然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提及臟志理論,即“心志喜、肺志憂、肝志怒、脾志思、腎志恐”。且後人又將臟器、情緒分別與五行對應,并演化出“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的以情勝情的理論。本書是第一本明確地關注不同情緒之間如何相互轉化的簡明指南。

在介紹本書之前,還容我先說一個小時候讀過的故事。故事大意是,
一位鄉紳家
境殷實,生活安穩無憂,卻害上了憂慮病,整日悶悶不樂,沉默寡言,常
常無故嘆氣。
某日正巧趕上一名醫行至此地,家人便請他來為這位老爺問診醫病。怎想
名醫看過老
爺後,不但沒有給出治病的方子,反而對這家人出言不遜,最終惹得老爺
勃然大怒。
正待老爺喚傭人趕走醫生之際,眾人才發覺老爺的憂慮病已然被治好了。
如果你和我們一樣,都驚嘆于這位中醫所應用的以情勝情的治療方法
,那么相信
你肯定同樣也會被本書中新穎而實用的觀點所吸引。本書詳細介紹了關于
促進不同情
緒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將其編制成簡易的“儀式”,并且列舉了許多臨
床實例,闡
述了如何在臨床實踐中讓來訪者從這種情緒轉化的儀式中獲益。雖然早在
《黃帝內
經·素問》中就有提及臟志理論,即“心志喜、肺志憂、肝志怒、脾志思
、腎志恐”。
且後人又將臟器、情緒分別與五行對應,并演化出“喜勝悲,悲勝怒,怒
勝思,思勝恐,
恐勝喜”的以情勝情的理論,但這樣一種理論似乎并不被現代心理咨詢與
治療所接受
和看好。至少,在之前我們所接觸到的課程、培訓以及眾多心理咨詢類書
籍中,很少
有人單純從情緒轉化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人們的情緒問題。對于情緒的調
節,常用的
手段大多是通過改變認知、信念來達到轉化情緒的目的;而本書則是我們
閱讀到的第
一本明確地關注不同情緒之間如何相互轉化的簡明指南。
當然,這本書與古老東方哲學的契合確實讓我們興奮不已,但這并不
是我們樂意
極力推薦此書的主要原因。除了對于不同情緒的詳細介紹和闡述外,本書
中豐富的臨
床材料也傳遞出質樸、扎實的感覺。所有情緒之間的轉化并非憑空出現,
而是均有臨
床實踐作為基礎,而書中的案例也給我們個人的臨床工作帶來了啟發和幫
助。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偶爾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有時來訪者決定開始努力
從原本功能
不良的情緒中走出來,但當我們一起走出情緒的深坑時,卻發現多出了一
個需要被填
補的情緒空洞,而這總是讓我們感到一瞬間的迷茫。就如我們在翻譯此書
期間見到
的一位來訪者,她在咨詢中向我們描述了她的很多羞恥的體驗。我們已經
花了一些
時間討論那些讓她陷在羞恥當中的自動想法。然而,當我們試著找到一些
新的更有
功能的想法來替代原先的自動想法時,卻發現我們的來訪者無法真的從羞
恥中走出
來——對于她所經歷的,除了羞恥她似乎無法體驗到其他情緒。于是,我
們向她介
紹了書中關于羞恥的轉化儀式,并和她一起討論了其羞恥情緒的意義。在
討論中我
們都同意她應當為自己承擔錯誤并勇于改正自己的勇氣而感到驕傲。在那
之後,她
開始變得更加接納自己的體驗,并且更愿意與我們討論生活中其他方面的
問題。這
個情緒儀式可能并沒有幫助這位來訪者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它確實
為她走出
羞恥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隨著我們對書中內容的逐漸消化和實踐,我們越發地相信本書的出版
一定會給從
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的同行們帶來一種嶄新的視角和技術,幫助其更好
地提供臨床
服務。當然,在這里還要特別感謝在本書翻譯過程中易春麗、李松蔚、陳
瑞云、丁欣放、
劉海驊等人提供的專業知識及翻譯技巧上的支持和幫助,以及我們的朋友
黃崢、王雨
吟、高雋、何瑾對書稿的認真審校和寶貴建議。雖然譯者對本書的翻譯力
求準確、流暢,
但因本人知識及能力水平有限,難免在翻譯上存在一些紕漏和錯誤,希望
廣大讀者朋
友能夠多多予以指正。
聶晶 楊寅
2011耳4月與北京大學

目次

第一章 一個簡單的概念
第二章 情緒是如何在大腦和軀體中發揮作用的
第三章 在心理治療當中使用儀式
第四章 頭腦如何感受
第五章 憤怒
第六章 恐懼
第七章 悲傷
第八章 快樂/滿足
第九章 興趣/渴望/興奮
第十章 羞恥/內疚
第十一章 驚訝/驚嚇/驚奇
第十二章 疲勞/放松/睡覺/出神
第十三章 厭惡/輕蔑
第十四章 共情/同情/關注
第十五章 情緒

書摘/試閱

今天是三月的第三個星期三。第三個星期三意味著我的治療師咨詢小
組又要碰面
了,而三月則意味著輪到我來主持報告了。
每當輪到我的時候,我總會感到些許的緊張。而這一次我顯然比平時
更加緊張。
我沒有遵從常規的流程,呈現一個真實的案例來給我的同事們思考。相反
,我在這次
聚會的兩周之前將本書的草稿寄給了他們,希望能夠借此提供一個討論的
平臺。
我們的小組擁有十名成員,通常出席的是5個人。由于恰逢公立學校的
春假,我
們的十人小組現在僅剩3人,這其中不包括我在內。不過,這也無法松弛我
緊張的神
經。湯姆是一位就職于范德比爾特大學的教授,他主講的科目包括家庭治
療和心理學
史。簡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她總會用一種新世紀的眼光來看待整個世界,
并且充滿了
各種問題。拉爾夫則屬于分析型,他更偏愛客體關系理論和精神動力學流
派。在成為
一名心理治療師以前,他還曾是一名哲學教師。他們每個人都拿著藍色的
塑料文件夾,
里面裝著這本書的初稿。
湯姆直奔主題。“這么說你寫下了一本鴻篇巨制,一本有關為什么認
知行為治療
還不夠完善的專著。”
“這不是他的本意,”拉爾夫反駁道,“他的本意是說情緒本身擁有
動力性,每一
種情緒都有不同的動力機構。”
“為什么不讓戴維自己來告訴我們他書中的含義?”簡提議說。
“其實,湯姆和拉爾夫都說得很對,”我說道,“它是一個簡單的概
念,但是我卻
從未在我接受培訓的過程中聽過或想過。這個簡單的概念就是:感受可以
改變感受。
就像湯姆所說的那樣,認知行為治療忽略了情緒。我絕不相信你可以清醒
地思索自己
的處事方式。當然,我很欣賞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幫助治療師以聚焦的、任
務朝向的方
式超越來訪者所定義的問題。我漸漸開始相信,感受可以創造思想,感受
可以改變感受,
而這種動力性可以運用在心理治療當中。”
有關情緒的心理治療——從弗洛伊德到格林伯格
在我開始寫本書之前,我幾乎從未聽到過任何人嚴肅地提出這一簡單
的概念。不
過,事實證明,斯賓諾莎(Spinoza,1632—1677,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曾
在17世
紀說過類似的話。他說,“除非遭到一種更強烈情緒的反抗或是替換,否
則一種情緒
永遠無法被去除”(Spinoza,1982,p.195)。而在格林伯格和他的同事們
之前,除了
斯賓諾莎,還沒有哪一位正統思想家考慮過這樣一種理念,那就是情緒可
以改變情緒。
心理治療當中有關釋放壓抑的理論是如此廣泛地流傳,以至于絕大多
數心理治療
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都可以事無巨細地復述它們。但令人難以想象的是,
竟然沒有一
位正統思想家——從弗洛伊德(1935,1936)到榮格(1946,1953),從榮格
(1946,
1953)到李希(Reich,1942,1949),從多拉德(Dollard)和米勒(Miller,
1950)
到羅杰斯(1954),從珀斯(Perls,1947)到珀斯特(1973),從Janov(1970)
到馬
哈拉(1978)——想到過每一種情緒都有其與眾不同的動力性,而這個事實
可以為人
們提供一扇開啟情緒以及情緒特性轉變的大門。
弗洛伊德(1935,1936)在談論情緒的時候,就好像它們是一樣東西。
如果說在
格林伯格之前有某種情緒吸引了治療師的注意的話,那就是焦慮或者恐懼
。它們是
弗洛伊德的主要情緒構造。以Wolpe和Rachman(1960)以及Stampfl(1967)為
代表
的行為學家繼承了弗洛伊德對于焦慮的關注。直到班杜拉(Bandura,1973)
出現後,
心理治療師們才開始考慮將憤怒和攻擊作為治療的重點。班杜拉對于攻擊
性的回答似
乎就是要求人們停止觀看電視,并選擇那些更為積極友善的同伴和導師作
為自己行為
的榜樣。對于心理治療而言,班杜拉的理論起到的作用簡直微乎其微。
對于恐懼以及以恐懼為基礎的悲傷以外的情緒,第一個真正的治療性
認識,來自
于Novaco(1997)所提出的對憤怒的認知行為治療。他似乎也因此成為了第
一位關
注憤怒的臨床理論家。認知行為圭義者主張一種被稱之為“思維停止”的
干預技術。
這種技術十分簡單易行,就是將一根皮筋套在你的手腕上,每當你感受到
不恰當的憤
怒時,就彈一下拴在手腕上的皮筋,對自己的憤怒產生負強化的作用。
包括格林伯格和我在內的很多作家,都認為這實在是一種愚蠢的干預
方式。更多
人則相信無意識并不能抵御消極。告訴一個人不要用憤怒的方式來感受,
這只會強化
他憤怒的感覺,告訴別人不要去體驗他們感受到的東西更加顯得徒勞無功

在格林伯格(1987,1991,1997,2001,2002)之前,甘德林(Gendlin,
1996)
認為每一種情緒都應該得到深入的探索,并將之運用在心理治療中。不過
,他并沒有
說該如何使用每一種情緒。格林伯格則在他的《情緒焦點治療》中創造了
“情緒焦點
治療”這個術語,意為:培訓來訪者修通他們的感受。不過,格林伯格似
乎也沒有在
心理治療當中創造出任何與甘德林/羅杰斯式的共情治療有所不同的東西
。他鼓勵治
療師在治療時段中運用治療性機會來激發各種感受,并通過治療性的關注
來轉換這些
感受。這一點令我印象深刻,它很像是卡可霍夫(Carkhuff,1969)提出的
“及時化”
的概念,意思是在此時此刻去關注雙方產生的感受。很多人都把格林伯格
的概念看做
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法,不過我并不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創新。
我在本書中想要提出的概念就是,治療師應該教會來訪者他們正在與
之搏斗的感
受所具有的情感動力性,然後與來訪者一起協同發展出某種儀式,讓來訪
者可以在一
天當中使用多次,并就此發展出更為廣闊的情緒范疇,創造出嶄新的情緒
通路。來訪
者可以在每次治療時段的間歇練習這個儀式,拓展他的情緒范圍。
心理治療與宗教
大約幾年前,我參觀了一座位于意大利科莫的宏偉教堂。我一邊走一
邊觀看,
嘖嘖稱奇。
P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