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在三十年經濟騰飛的背後,有一群人功不 可沒,他們就是中國高層經濟智囊。他們的研究和建言不僅成為經濟決策的 參考和依據,更成為普通民眾了解和預測經濟生活的重要資源。 ; 吳敬璉、周其仁、厲以寧、張培剛、樊綱、張維迎、張五常、林毅夫、 楊小凱、陳錫文、茅于軾、陳元這十二位經濟學家,他們處于政府與民間的 夾層地帶,不僅面臨公眾輿論和官方壓力,同時也需要面對內心良知的拷問 。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們是如何成為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的?在高層 決策和人民利益之間他們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這本《中國高層經濟智囊》由杜博奇和唐寅所著,通過回顧他們的生平 、梳理其學術思想的變遷,透射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轉接以及經濟思潮之流 變。其中不乏名噪一時的社會熱點以及圍繞國企改革、市場經濟、農業經濟 等重點事件的各種思想的交鋒和碰撞,呈現出了特定年代蕩氣回腸的學術爭 鋒。 ;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適合財經讀物愛好者閱讀。 ;

; 改革時代的回音 漫長的走廊——你從未聽過如此深沉的聲音, 石上青苔,以及歲月。 ; 你轉過頭——那就是寂靜的含義: 你不是孤身一人。 ; 整個遼闊的世界一傾而下。 ; ——威廉·斯塔福德《信心》 一 歷史無往不在,任何人無時無刻不在歷史之中,既見證歷史,又裝飾歷 史,最終化身為歷史的一部分,隨煙塵遠逝,莫可分辨。 ; 在偉大時代做一個安靜的小人物,或許是件幸福的事情,但這幸福未免 狹隘。與大多數人相比,有那么一些人總是滿懷激情而又不失理性,在他們 還是少年的時候,就顯現出特立獨行的品格,歷經無數次考驗、磨難和抉擇 ,最終進入學術殿堂,扛起經世治國這面古老的旗幟。 ; 是的,他們的名字叫做經濟學者——一個看似艱深、孤寂清冷,卻必不 可少的群體。 ;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標桿,而社會分工則創造了文明的繁雜與精彩。每一 份職業背後都潛藏著責任、操守、信仰之類的詞匯,身處理想的頂峰,面對 逼仄的社會現實,經濟學者或許更能感受兩者的距離。 ; 社會形態趨于復雜,階層分化日盛——底層民眾生存之多艱,中產階級 為自由、產權而吶喊,高處不勝寒,金字塔頂端亦非想象中風光無限,當利 益訴求成為社會常態,各種力量交織碰撞,各種聲音喋喋不休、嘈雜無比時 ,世界開始意亂神迷,甚至讓人分不清真偽、主次。 ; 從本質上講,經濟學者充當著一種社會觀察家的角色,但又不是職責之 全部。與其說他們是書齋里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柔弱書生,不如說他 們更像是現實社會的衛道士和清道夫。 ; 可以肯定,任何一位經濟學者的靈魂深處都燃燒著信仰的火焰。他們的 所作所為看似不同,其實都是在極力拉近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這樣說來 ,他們的存在使得社會流動充盈豐沛。 ; 經濟大潮風生水起的時代,經濟學人注定難以置身事外,他們探索、吶 喊、奔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替往盛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就是他們的使命,難以擺脫,亦無可回避。 ; 二 任何美好夢想的踐行,都根植于時代土壤。中國改革曲曲折折的歷程, 呈獻活生生的標本,恰為經濟學人提供了思考基石,另一方面,他們的言論 又影響著經濟改革的軌跡。 ; 現今經濟學界活躍的這批學者大多數都是伴隨改革成長起來的,他們的 成名與爭議也是源于對現實問題的考察與發言。個人經歷、教育背景在很大 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視角,進而反饋到改革層面。 ; 建國之初,國民經濟一度出現暫時性的倒退。由于決策上的偏差,經濟 政策失當,在“超英趕美”口號下,重工業發展盛行一時,農業經濟遭受嚴 重破壞,“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不期而至。 ; 這一期間,荒謬現實屢見不鮮,時人生存艱難,令人感嘆現實之吊詭。 ;這段歷史對知識分子內心造成的巨大沖擊不言而喻。周其仁、茅于軾、陳錫 文、張培剛等人日後秉持的重要觀點就是要重視農業經濟。 ; 眾多理論當中,張培剛的理論無疑最具穿透性和前瞻性。早在1946年, 張培剛就寫出了《農業與工業化》哈佛博士論文,為其贏得了巨大聲譽,該 論文被視為發展經濟學的奠基之作。投射到現實社會,此文不僅為中國經濟 發展提供理論依據,也為世界范圍內工業化浪潮興起呈送中國樣本。 ; 然而,在一個混沌初開、政治為綱的年代,過于超前、理性的思維注定 遭受現實打擊。于是,我們看到,張培剛學術研究出現30年斷檔。這期間, 中國經濟落後,政治運動此起彼伏,人們無心從事生產,農業凋敝、工業破 敗,商業摧折、社會秩序瀕臨崩潰,國家岌岌可危。 ; 建國之後到1978年,近30年的時間,中國經濟并未有根本改觀。反觀世 界,美、日等發達國家出現大批優秀企業,拉動經濟迅速增長,與此同時, 工農業齊頭并進,第三產業日益興盛;拉美、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開始謀求 經濟增長,而作為基礎的農業得到極大重視。 ; 此間,發生了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智利學者來中國請教張培剛發展經 濟學,卻發現這個哈佛博士住在臨時招待所,幾本書似乎只是為了裝點門面 。他不知道張培剛已然脫離研究多年。 ; 站在歷史高度審視過往,前30年中國如此不振,發生如此之多的悲劇, 在于意識形態牢籠束縛。 ; 大多數時候,現實問題的復雜性使得其解釋徒增蒼白,但種種跡象表明 ,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低迷的本因。計劃經濟時代,一切按需分配,憑 借指標、票證控制,無論農業還是工業,抑或始終處于地下狀態的商業,都 是殘缺、扭曲的。在這樣的形勢下,改革勢在必行。 ; 改革開放意義之一,在于打破思想禁錮,計劃色彩逐漸消退,市場經濟 逐漸由商品經濟過渡而來。于是,價格改革、國企改革成為重頭戲,并衍生 出倒爺、資產流失等諸多新問題。 ; 顧準之後,吳敬璉或許是倡導市場經濟最不遺余力的旗手。他繼承并延 續了顧準、孫冶方等老一輩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成為市場經濟扛鼎者, 一切現實問題的出發點正是基于此。 ; 關于改革路線,吳敬璉與厲以寧曾展開論戰;圍繞價格體系改革,吳敬 璉又與張維迎等人意見不合;至于發展模式,在究竟是否應該回避重工業上 ,厲以寧、林毅夫和樊綱等人又站在了吳敬璉的對立面;面對權力尋租、權 貴資本等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吳敬璉率先提出用法治手段建立“好的 市場經濟”。 ; 放大到宏觀層面,上述行為恰恰體現了市場經濟在中國推行時面臨的本 土化障礙,即“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兩個模式的結合。只有在這個大 前提之下,厲以寧、林毅夫、吳敬璉等人論爭才有意義。 ; 單單從經濟制度的視角考察,改革開放30年,其實就是一部市場經濟推 行史。政府官員、經濟學者、底層民眾上下求索,經濟由冷轉熱,社會問題 頻發,到如今,農業問題再次凸顯,這并非因為改革不夠徹底,而是緣于人 們心理上對農業的輕視。這期間,茅于軾、陳錫文、周其仁等頻頻發言,呼 吁維護農民權益,甚至不惜親身示范,以知識分子綿薄之力貢獻建設性意見 。 ; 于是,中國經濟在經歷甲子輪回之後,回歸農業底線,意味著土地重新 被重視。而土地背後,正是產權這個經濟原點的歸位。撇開紛亂雜陳的事態 ,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所有權區分和取舍。 ; 三 任何時代,改革說到底都是一件冒險的事情。打破舊格局,建立新秩序 ,新舊制度摩擦碰撞,以整易亂,勢必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改革 遭遇挫折、反復在所難免。 ; 作為意見提供者、改革智囊,經濟學者處于政府與民間夾層地帶,不僅 面臨公眾輿論和官方壓力,同時也需要面對內心良知的拷問。在這個群情激 昂、欲望膨脹的時代,能否保持學術操守,成為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巨大障礙 。這不僅是對經濟學者的考驗,更是對民族精神的質問。 ; 中國改革史上,曾有三次波瀾壯闊的大爭議。第一次發生在市場經濟與 計劃經濟對接的更替期,爭議對象是經濟制度、所有權之類當時敏感的事情 ,判斷的基準并非一己私利,而是社會制度能否承接、契合。換言之,市場 經濟在社會主義體系內可否并行不悖,且不引起社會制度變色? 整個20世紀80年代在這種不存私心、不帶偏見的論爭中度過,那真是一 段令人難忘的單純歲月。日後的一切紛爭,都或多或少披上私利色彩,進而 引發更大范圍的爭論、質疑。 ; 1992年之後,“鄧小平南方視察”擱置了姓“資”姓“社”的爭論,經 濟建設成為共識,“一切向錢看”,爭論焦點回歸至發展路線、改革模式、 輕重優劣等微觀領域。然而,20世紀90年代的知識界并不安靜,下海成風, 暗流涌動,原本純真的學術頻頻遭受益惑。各種基調背後,總能找到冠冕堂 皇的理論支持,但人們恍然發現諸多怪現象——學者常常在上市公司任職, 親屬擔任獨立董事,或者干脆創辦企業實體,學術操守在一點點地消磨殆盡 ,于是才有了“經濟學家為誰代言”的質疑。 ; 及至新世紀,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社會公眾以及大眾媒體開始發揮輿 論監督作用,一方面將學界劣跡揭穿,另一方面也直接或間接造成吳敬璉“ 間諜門”等諸多冤假錯案,令人感慨萬千、無可奈何。 ; 爭議之下,意志脆弱者容易兩邊搖擺,于是人們常會看到前後矛盾的論 調;而那些不改初衷的發言又往往過于直接,被公眾、媒體斷章取義,被憤 怒的氣焰灼燒,進一步激發社會情緒。 ; 無論事實如何變遷,也許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譬如周其仁對產權的 執著,吳敬璉對市場經濟的吶喊,陳錫文對農業的熱衷,陳元對金融業的遙 望,而樊綱更為徹底,聲稱尋找普適經濟學。 ; 在中國這個國情復雜的特殊環境中,任何政策都很難讓各個階層滿意, 普適注定是一面理想主義的旗幟,可望而不可即。不過,正在是追尋理想的 過程中,這群文人學者才發散出應有的光熱,或可告慰身後的歷史。 ; 四 改革沒有捷徑可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有時候,甚至連“石頭” 都不知道在哪里。時代激流洶涌,作為嘹望者,經濟學者任重于山,他們的 只言片語或許難以撼動時代巨輪,卻常常給社會引來喧囂。 ; 歷史往往由一系列偶然事件堆積而成,這正是其可怕之處。人們身處其 中,不知不覺成為宏大時代的敘事背景。時間冷酷無情,不以人力為轉移, 一切美好想象流于形式,愈行愈遠中積重難返。驀然回首,真理隔岸觀火, 嘲笑著人類世界的無知與渺小。 ; 然而,無論往事多么不堪,現實怎樣迷亂,爭議質疑不絕于耳,總有一 群人在密閉的時光隧道中踟躕前行,尋找那不足道的微光。時間疾馳,他們 化為尊尊雕塑,在風聲起落中兀自回音。 ;

目次

第一章 吳敬璉:“經濟學家的良心” 1. 此間的少年 2. 從激進到懷疑 3. 路線之爭 4. 市場經濟的旗手 5. 改革的守護者 6. 呼喚法治 7. 發展模式之爭 8. 風口浪尖的學者 第二章 周其仁: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家 1. 歷史的風浪 2. 命運玄關 3. 豁然開朗 4. “電信專家”的外衣 5. 探尋農村土地問題 6. 倡導公司興城鎮 7. 提倡教育學券制 8. 主張國有股減持 9. 人力資本的產權 10. 周郎之爭 11. 醫療改革的是與非 12後危機時代的建言 第三章 厲以寧:“一生治學當如此” 1. 文學青年的報國夢 2. 沅陵歲月 3. 求學北大 4. 在經濟系資料室的那些年 5. 從三尺講臺到改革前沿 6. 非均衡理論的誕生 7. 《證券法》出臺始末 8. 風雨光華掌舵人 9. 從“厲股份”到“厲民生” 第四章 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奠基人 1. 亂世與理想 2. 就讀哈佛 3. 一夜成名天下知 4. 漫漫雄關心如鐵 5. 生不逢時的預見者 6. 《農業與工業化》的誕生 7. 工農業之爭 8. 關注“三農問題” 9. 牛肚子理論 第五章 樊綱:用自己的聲音說話 1. 迷茫中探索的少年 2. 迎來生命的曙光 3. 中國:歸與不歸 4. “京城四少”初露鋒芒 5. 經濟學家的道德 6. 收入差距問題 7. 炮轟郎咸平 8. 資本市場改革 9. 繁榮下的反思與危機中的樂觀 第六章 張維迎:風口浪尖上的學者 1. 第一次揚名 2. 倥傯歲月 3. 雙軌制帶來的榮耀與爭議 4. 主流經濟“引導者” 5. “燕園變法”和“黑錢風波” 6. 光華人事紛擾 7. 自由主義擁躉 8. 造假風波 第七章 張五常:西方經濟學傳教士 1. 特立獨行的少年 2. 與眾不同的求學之路 3. “破釜沉舟”之佃農理論 4. 如日中天時的退隱 5. “在野”的現實經濟觀察家 6. 賣橘者言 7. “最差”教授 8. 數學重要性之爭 9. 貨幣之錨 10. 新勞動法風波 第八章 林毅夫:錚錚赤子的經濟傳奇 1. 貧苦鑄就的堅毅 2. 軍官生涯 3. 相遇舒爾茨 4. 回國疑云 5. 創立北大經濟研究中心 6. 新農村運動的倡導者 7. 卷入產權之爭 8. 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 9. 走進世行 第九章 楊小凱:“中國向何處去” 1. 形勢比人強 2. 牢獄的磨煉 3. 踏上經濟學研究的旅途 4. 經濟學界的揚名 5. 不忘祖國發展 6. “離諾貝爾經濟學獎最近的華人經濟學者” 第十章 陳錫文:深入“三農”的官方經濟學者 1. 與農村結緣 2. 踏上農村經濟之路 3. 力主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4. 關心鄉鎮企業發展 5. 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6.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7. 嚴守耕地紅線 8. 城鎮化過程中的農民權益保障問題 第十一章 茅于軾:“經濟學界的魯迅” 1. 飽經戰亂的名門之後 2. 和平時期的霹靂 3. 苦難之中的堅定 4. 工程師到經濟學家的華麗轉身 5. 創立天則所 6. 扶貧基金會的超前模式 7. 富平學校的扶貧之路 8. 土地與房價之辯 9. 均貧富的大同理想 第十二章 陳元:做一個真正的銀行家 1. 顛沛的童年 2. 父親的影響 3. 政策性銀行的改革先鋒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 富國強民的力行者 6. 力推金融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 7. 有國際視野的銀行家 致謝

書摘/試閱

; 2. 從激進到懷疑 1953年,吳敬璉大學畢業,不巧因查出肺病未康復不能分配工作,于是 留在學校康復樓中養病,一年後才拿到畢業證書,被分配至社科院經濟研究 所。就這樣,他回到了北京的家中。 ; 激進的吳敬璉對這個家庭來說似乎有些陌生了,他的言論常常令家人感 到震驚和不安。有一次,吳敬璉對母親鄧季惺說:“你以後不要坐沙發了。 ;”鄧問:“為什么呢?”吳敬璉回答:“無產階級都坐凳子,你為什么要坐 沙發呢?”母親無言以對。還有一次,吳敬璉在家里公開表示:一個人不應 該有兩件以上的襯衫。過慣了優裕生活的鄧季惺和陳德銘對此目瞪口呆。 ; 進了經濟所,表現積極的吳敬璉成為重點培養對象,被任命為首屆團支 部書記,還被派去給蘇聯經濟學家阿·比爾曼當助手,學習國家財政等宏觀 經濟理論。阿·比爾曼是蘇聯赫赫有名的財政專家,作為援助中國建設的學 者,他奉命前來推行蘇聯財務管理模式。蘇聯財務管理強調經濟核算,原材 料和產品均以定價流通,帶有鮮明的國家干預色彩。 ; 這是吳敬璉第一次參加經濟實踐工作,他的任務是每天到國務院主管經 濟的財務司抄寫歷年的財務報表,從而對剛剛建立起來的計劃經濟體制有一 定程度的了解。但隨著實踐的深入,聰穎激進的吳敬璉越來越覺得經濟管理 體制存在著一些帶有根本性質的缺陷。他後來這樣寫道:“片面依靠行政命 令來管理經濟,而沒有充分發揮價值規律和有關經濟杠桿的作用,使經濟管 理過分集中和僵化,不能發揮生產單位和職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正因為窺見了計劃經濟的缺陷,吳敬璉日後才義無反顧地倡導市場經濟 。不過這時的他并沒有接觸市場經濟思想,只是對現狀產生了懷疑,備感苦 悶、困惑。與此同時,政治上的遭遇也令他焦灼不安。1956年初,周恩來總 理提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口號,經濟所的青年們積極響應,卻遭到上級 部門壓制,吳敬璉替被批判的烏家培說了幾句話,也成了被批判的對象。 ; 風波過後,吳敬璉抑制住內心的懷疑,以空前的熱情投入到計劃經濟理 論的論證當中,由于他根底深厚、頭腦聰敏,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那一批 青年經濟學者中的佼佼者。 ; 作為“向組織靠攏”的積極分子,吳敬璉有機會參與他生平最重要的一 場論戰。由于研究能力出眾,吳敬璉得以擔任“理論反擊員”的角色,而他 的對立面正是他的師長——當時經濟所的所長孫冶方。此人是一個有著獨立 精神的經濟學者,屬于最早意識到計劃經濟弊端并公開批判的那一批人。他 和另一位經濟學者顧準第一次提出應按照價值規律發展國民經濟,對當時的 計劃經濟體制構成挑戰,為保守派所不容。 ; 嚴格意義上講,這不是市場規律與行政管控在中國的第一次交鋒,但卻 是最引人矚目的一次,圍繞經濟體制問題,日後經濟理論界還會出現數十次 論戰,而這一次,令吳敬璉終生難忘。 ; 1964年秋天的一次座談會上,主張按照價值規律辦事的孫冶方成為批判 的對象,隨後升級為猛烈批斗,他被戴上“中國最大的修正主義者”的帽子 ,還因有“里通外國”的重大嫌疑,被撤銷黨內一切職務,每天打掃廁所。 ;期間,作為理論上的反攻,吳敬璉、陳吉元與周叔蓮聯合署名發表《社會主 義生產目的不容歪曲》一文,提出“生產要么是為了利潤,這就是資本主義 生產;要么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這就是社會主義生產”。這顯然是在針對 孫冶方所言的價值規律。 ; 如果說對孫冶方的批判是形勢所迫和理論分歧,那么隨後爆發的“文化 大革命”不僅讓吳敬璉對形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還無意中給他提供了一個 重新審視已有經濟理論的機會。 ; 1969年,林彪下達備戰“一號命令”。中科院各學部響應號召,全體人 員集體下放,經濟所所有人員下放河南息縣“五七干校”。吳敬璉與另一位 “老右派”顧準被分到了同一個排里。 ; 檢舉“五·一六分子”期間,曾經的革命青年吳敬璉成為被揭發和批斗 的對象。一次,有人向組織告密說,自己曾讓吳敬璉幫忙修理收音機,修好 之後,打開一聽,竟然是“美國之音”。于是,他便有了“偷聽敵臺”的罪 名,隔三差五就被批斗,最多時一天會被斗三四次。 ; 這場空前大批斗中,經濟所有三分之一的人員成為“五·一六分子”, 其中很多人因為不堪憂憤而自殺。贏弱的吳敬璉不肯低頭,他“秉公直言, 絕不亂咬別人,不無中生有”,最終挺了過來。從此,經歷劫難的吳敬璉開 始對時代產生質疑,并與“同病相憐”的顧準逐漸親近起來。 ; 思想上的碰撞常常令人茅塞頓開。此時的吳敬璉盡管懷疑,但仍存有幻 想。顧準尖銳的提問捅開了厚繭:計劃經濟為什么沒能讓中國人富起來?什 么樣的經濟體制才能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顧準所提的問題正是他自己苦思 不得其解的難題,它們敲碎了吳敬璉心中的硬殼。他開始跟隨顧準一起,以 另一種更寬廣深遠的視角思考國計民生。 ; 每當前行遇阻,人們便回頭期望從歷史中尋求答案。屢屢遭受命運捉弄 的顧準決意把中國的事情弄清楚,他摒棄了孫冶方等人所持的修正觀點,以 大歷史的眼光,從古希臘一路溯流而下。在其指引下,吳敬璉思路頓開。從 息縣到明港,再到北京。顧、吳一直保持思想上的交流。每過一段時間,兩 人便見上一面,交流各自的心得和見聞,在對歷史的不斷梳理和思考中,現 實的答案呼之欲出。 ; 1974年秋天,貧病交加的顧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臨終前,他在病 床上交代遺囑:把自己遺稿中“有關希臘城邦史部分交給吳敬璉同志”。顧 準還提到獄中的孫冶方,并囑咐一旁的吳敬璉:“他出來的時候,你幫我向 他致意。” 當天夜里,顧準睡過去後再也沒有醒來。吳敬璉和一位護士一起把他推 進陰冷的太平間,然後騎車回家。他先是一言不發,然後號啕大哭,經久不 止。 ; 顧準去世後的第二年,4月的一天,坐了7年牢獄的孫冶方突然被釋放了 。車把他拉到熟悉的經濟所,孫冶方打開門,面對前來迎接的人群,慷慨激 昂地說:“我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變觀點。”可是當吳敬璉向他轉 達顧準的致意時,他眼中的光華驟然散去,沉默良久。 ; 吳敬璉還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他對孫冶方說:“我代表周叔蓮。他們向 你道歉,那時候我們參加對你的批判,其實你是對的,我們完全錯了。”孫 冶方大度地揚揚手說:“這個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人人都有錯誤。” 對孫冶方觀點的認同意味著吳敬璉否定了之前的計劃經濟理念,這是在 顧準影響下自我反省的勝利,但吳敬璉甚至比孫冶方還要徹底,當後者一遍 遍撰寫《社會主義經濟論稿》,試圖修正計劃經濟的種種弊端時,他已經意 識到一條路走到了盡頭。P005-00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