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馬爾克斯的一生》內容簡介: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進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并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擔任《觀察家報》記者。1955年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擔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
1961至1967年,馬爾克斯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而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并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4年始出版新作《憶我憂傷妓女》。
馬爾克斯一生獲獎眾多,包括1969年《百年孤獨》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1972年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加列戈斯文學獎,1981年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勛章,1982年登上文學殿堂高峰──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同年也榮膺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馬丁是馬爾克斯認定的官方傳記作者,在15年的研究期間,他們經常見面、訪談,本書經過馬丁17年的努力後終于出版。馬丁訪問了包括古巴領袖卡斯特羅、西班牙前首相菲利普?岡薩雷斯、數任哥倫比亞總統、作家卡洛斯?福恩特斯、略薩和阿爾瓦羅?穆提斯在內的數位名人。他還訪問了馬爾克斯的妻子、兒子、母親、弟弟妹妹、經紀人、譯者、大部分好友及工作上的伙伴(包括批評者)。《馬爾克斯的一生》傳記資料之豐富、水平之高,令其他傳記作家自嘆弗如。
1961至1967年,馬爾克斯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而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并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4年始出版新作《憶我憂傷妓女》。
馬爾克斯一生獲獎眾多,包括1969年《百年孤獨》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1972年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加列戈斯文學獎,1981年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勛章,1982年登上文學殿堂高峰──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同年也榮膺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馬丁是馬爾克斯認定的官方傳記作者,在15年的研究期間,他們經常見面、訪談,本書經過馬丁17年的努力後終于出版。馬丁訪問了包括古巴領袖卡斯特羅、西班牙前首相菲利普?岡薩雷斯、數任哥倫比亞總統、作家卡洛斯?福恩特斯、略薩和阿爾瓦羅?穆提斯在內的數位名人。他還訪問了馬爾克斯的妻子、兒子、母親、弟弟妹妹、經紀人、譯者、大部分好友及工作上的伙伴(包括批評者)。《馬爾克斯的一生》傳記資料之豐富、水平之高,令其他傳記作家自嘆弗如。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杰拉德?馬丁 譯者:陳靜妍
杰拉德?馬丁是匹茲堡大學現代語言學院教授,也是國際早期美洲文學協會的主席,作品包括《穿越迷宮的旅程》(1989),評論阿斯圖里亞斯的《玉米人》(1992)和《總統先生》(2000)。他的重要研究,多次刊載于劍橋拉丁美洲歷史期刊上。
杰拉德?馬丁是匹茲堡大學現代語言學院教授,也是國際早期美洲文學協會的主席,作品包括《穿越迷宮的旅程》(1989),評論阿斯圖里亞斯的《玉米人》(1992)和《總統先生》(2000)。他的重要研究,多次刊載于劍橋拉丁美洲歷史期刊上。
名人/編輯推薦
《馬爾克斯的一生》編輯推薦:傳記經典之作,記錄馬爾克斯的精彩與傳奇;他的一生比小說更魔幻、精彩、動人;以《百年孤獨》震撼世界近半個世紀;締造文學傳奇與奇跡,1982年貝爾文學獎得主;唯一由馬爾克斯本人正式授權的官方傳記。
序
前言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27年出生于哥倫比亞,為第三世界最有名的作家,也是文學形式“魔幻現實主義”的最佳代表,這種寫作風格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與其小說家之間頗受歡迎,薩爾曼?魯西迪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也許是拉丁美洲文學界有史以來最受尊崇、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小說家;在這個公認名作難求的時代,過去40年來,他在歐洲及美國“第一世界”的地位無人能及。
的確,若是檢視20世紀的小說家,我們發現目前評論家公認的“偉大”作家皆來自前半世紀(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福克納、伍爾芙);然而,20世紀後半部分也許只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真正地成就一致公認的偉大作品。他的杰作《百年孤獨》于1967年出版,出現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小說轉折之際,也許是1950年到2000年之間,唯一不分國籍、文化而受到廣大歡迎的作品。在這方面,就主題(概括地說是“傳統”和“現代性”之間的沖突)和接受度而言,說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全球性”的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在其他方面,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鮮有的現象。他是一位嚴肅但受到一般大眾歡迎的作家,正如狄更斯、雨果或海明威,不但作品廣受歡迎,知名程度直逼運動員、音樂家或電影明星。1982年獲獎時,他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拉丁美洲,自從加西亞?馬爾克斯發明“馬貢多”之後,他就變得家喻戶曉,大家都親昵地叫他“賈布”,如同無聲電影時代的“查理”或足球界的“貝利”。他雖然是20世紀拉丁美洲最知名的四五位人物之一,卻來自名不見經傳的鄉下小鎮,不到十萬的人口大多是文盲,鎮上沒有鋪路也沒有下水道,而且這里的地名“阿拉卡塔卡”(也就是“馬貢多”)也只會讓第一次聽到的人發笑(雖然聽起來像咒語“阿布拉卡達布拉”而使人們心生好奇)。來自拉丁美洲的著名作家很少有出身如此小鎮的背景,然而,他們在文學上和政治上也少有他如此深入的投入與了解。
如今,加西亞?馬爾克斯名利雙收,在五個國家的光鮮地段置有七個家。最近幾十年來,他得以要求(或更經常地拒絕)半小時5萬美元的受訪費;他也得以選擇任何報紙發表文章,收取高額稿費。正如莎士比亞,他的作品標題如鬼魅般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頭條上(“一百個小時的孤獨”、“預知災難紀事”、“家長制的沒落”、“愛在金錢蔓延時”)。他大半輩子的時間都被迫面對、忍受驚人的知名程度。有錢、有名、有權的人都希望得到他的青睞和友誼──弗朗索瓦?密特朗、菲利普?岡薩雷斯、比爾?克林頓、近幾任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總統,以及其他名人。然而,雖然他在文學上和財富上如此的成功,他一生仍然信奉左派革新主義,捍衛對其有利的主張,并致力于進步的基業,包括成立具影響力的新聞、電影學院。三十多年來,他和另一位政治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的親密友誼也不斷引起爭議與批評。
我花了17年的時間撰寫這本傳記。有別于早期每個人所告訴我的(你永遠見不到他,就算見到他也不會合作),我在開始著手的幾個月內就見到了我的主角,雖然不能說他很熱衷(“你為什么想寫傳記?傳記代表死亡”),但他很友善、親切、包容。的確,每次我問到自己所寫的這本傳記是否算得到認可,總是得到一樣的答案:“不,這不是經過認可的傳記,只是經過默認的傳記。”不過令我感到意外和感激的是,2006年,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己告訴世界媒體我是他的“正式”傳記作者。也許,這也使我成為他唯一正式授權的傳記作者!這真是一項非比尋常的殊榮。
眾所皆知,傳記作者和傳記對象之間的關系并不容易,但我非常幸運。他是一位專業記者,也是專業作家,熟悉如何把別人的人生故事用在自己的小說里;就這一點而言,輪到他成為被寫的對象時,加西亞?馬爾克斯可說是相當的容忍。1990年12月,我首次在哈瓦那見到他時,他說他答應我的請求,只有一個條件:“做好你的工作。”我想,他會同意我沒讓他代勞我的分內工作,我需要他的協助時,他也伸出援手回應。為了撰寫這本傳記,我進行了大約三百場的訪問,許多參與的人已不在人世;然而,我知道若不是“賈布”暗示我“沒問題”,菲德爾?卡斯特羅和菲利普?岡薩雷斯可能不會接受訪問。如今他總算可以讀到這本書了,我希望他仍然覺得我沒問題。他始終不愿意給我每個傳記作者夢寐以求的“掏心掏肺”,因為這樣的互動“不適宜”;然而過去十七年來,我們在不同時間、地點、私下和公開場合的相處,加起來相當于一個月的時間;我相信他告訴我一些少有他人知道的事。然而,他從來未曾試圖以任何方法影響我,而且,他總是以天生記者的職業道德與犬儒主義說:“你看到什么就寫什么,你寫什么我就是什么。”
這本傳記的研究以西班牙文進行,所閱讀的資料也是西班牙文,大多數的訪問也是以西班牙語進行,卻以英文寫成、出版(雖然西語翻譯于2009年出版)。在一般正常情況下,傳記,特別是第一本完整的傳記,應該由傳記對象的同胞撰寫,對于祖國和對象本身了如指掌,能夠理解每次溝通之中最細微的神韻。但我的情形并非如此(除此之外,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國際知名人物,不只是一位哥倫比亞知名人物),如同他本人聽到我的名字被提起時,也許曾經不那么誠心地嘆息:“嗯,我猜每個有自尊的作家都該有個英文傳記作者。”我懷疑,在他眼中我唯一的優點是我一直以來表現出的明顯的對他所出生的拉丁美洲熱愛,并為之傾倒。
加西亞?馬爾克斯一生中所有重要的時刻,他都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整理這些版本并不容易。如同馬克?吐溫一般,他喜歡編造故事,更喜歡吹牛,他也喜歡故事有令人滿意的收尾,尤其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時,他也非常喜歡開玩笑,反學術、非常偏愛神秘、明目張膽的離間,正好讓記者或教授失去線索。這是他稱為“格蘭德大娘主義”的一部分(稍後再補充,目前也許可以小心的譯成“戲謔”)。就算你可以確定某些特定的軼聞來自某些“真正”發生過的事,你還是沒辦法寫成某個特定的故事,因為你會發現,他人生中大多數知名的故事他都說過好幾個版本,每一種版本都有某些真實的元素在內。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這種渲染的狂熱,而且也很樂意受到感染(不過是我自己的生活,希望不是這本書)。對于我總是不屈不撓、準備好只有應付瘋狗和英國人才會使用的調查伎倆,加西亞?馬爾克斯家族總是印象深刻。因此,我覺得無法抹殺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己散播、顯然相信的神話,乃至于我(顯然是我狂熱的特質)曾經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里,坐在阿拉卡塔卡廣場的長凳上,只為了“感受”我的傳記對象知名出生地的氛圍。
經過這么多年,難以想象這本書終于完成了,而我在此寫著前言。許多疲倦不堪、比我更杰出的傳記作者認為,投資如此苦勞的時間和精力根本劃不來,只有傻瓜和頭腦不清楚的人才會開始這樣工作,也許以為有可能與偉大、優秀或僅是有名的人物交談、得到認同,我也許同意這樣的結論。然而,若是有哪一位對象值得投入人生四分之一的時光,無疑地非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不尋常的人生與事業莫屬。
杰拉德?馬丁 2008年7月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27年出生于哥倫比亞,為第三世界最有名的作家,也是文學形式“魔幻現實主義”的最佳代表,這種寫作風格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與其小說家之間頗受歡迎,薩爾曼?魯西迪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也許是拉丁美洲文學界有史以來最受尊崇、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小說家;在這個公認名作難求的時代,過去40年來,他在歐洲及美國“第一世界”的地位無人能及。
的確,若是檢視20世紀的小說家,我們發現目前評論家公認的“偉大”作家皆來自前半世紀(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福克納、伍爾芙);然而,20世紀後半部分也許只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真正地成就一致公認的偉大作品。他的杰作《百年孤獨》于1967年出版,出現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小說轉折之際,也許是1950年到2000年之間,唯一不分國籍、文化而受到廣大歡迎的作品。在這方面,就主題(概括地說是“傳統”和“現代性”之間的沖突)和接受度而言,說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全球性”的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在其他方面,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鮮有的現象。他是一位嚴肅但受到一般大眾歡迎的作家,正如狄更斯、雨果或海明威,不但作品廣受歡迎,知名程度直逼運動員、音樂家或電影明星。1982年獲獎時,他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拉丁美洲,自從加西亞?馬爾克斯發明“馬貢多”之後,他就變得家喻戶曉,大家都親昵地叫他“賈布”,如同無聲電影時代的“查理”或足球界的“貝利”。他雖然是20世紀拉丁美洲最知名的四五位人物之一,卻來自名不見經傳的鄉下小鎮,不到十萬的人口大多是文盲,鎮上沒有鋪路也沒有下水道,而且這里的地名“阿拉卡塔卡”(也就是“馬貢多”)也只會讓第一次聽到的人發笑(雖然聽起來像咒語“阿布拉卡達布拉”而使人們心生好奇)。來自拉丁美洲的著名作家很少有出身如此小鎮的背景,然而,他們在文學上和政治上也少有他如此深入的投入與了解。
如今,加西亞?馬爾克斯名利雙收,在五個國家的光鮮地段置有七個家。最近幾十年來,他得以要求(或更經常地拒絕)半小時5萬美元的受訪費;他也得以選擇任何報紙發表文章,收取高額稿費。正如莎士比亞,他的作品標題如鬼魅般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頭條上(“一百個小時的孤獨”、“預知災難紀事”、“家長制的沒落”、“愛在金錢蔓延時”)。他大半輩子的時間都被迫面對、忍受驚人的知名程度。有錢、有名、有權的人都希望得到他的青睞和友誼──弗朗索瓦?密特朗、菲利普?岡薩雷斯、比爾?克林頓、近幾任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總統,以及其他名人。然而,雖然他在文學上和財富上如此的成功,他一生仍然信奉左派革新主義,捍衛對其有利的主張,并致力于進步的基業,包括成立具影響力的新聞、電影學院。三十多年來,他和另一位政治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的親密友誼也不斷引起爭議與批評。
我花了17年的時間撰寫這本傳記。有別于早期每個人所告訴我的(你永遠見不到他,就算見到他也不會合作),我在開始著手的幾個月內就見到了我的主角,雖然不能說他很熱衷(“你為什么想寫傳記?傳記代表死亡”),但他很友善、親切、包容。的確,每次我問到自己所寫的這本傳記是否算得到認可,總是得到一樣的答案:“不,這不是經過認可的傳記,只是經過默認的傳記。”不過令我感到意外和感激的是,2006年,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己告訴世界媒體我是他的“正式”傳記作者。也許,這也使我成為他唯一正式授權的傳記作者!這真是一項非比尋常的殊榮。
眾所皆知,傳記作者和傳記對象之間的關系并不容易,但我非常幸運。他是一位專業記者,也是專業作家,熟悉如何把別人的人生故事用在自己的小說里;就這一點而言,輪到他成為被寫的對象時,加西亞?馬爾克斯可說是相當的容忍。1990年12月,我首次在哈瓦那見到他時,他說他答應我的請求,只有一個條件:“做好你的工作。”我想,他會同意我沒讓他代勞我的分內工作,我需要他的協助時,他也伸出援手回應。為了撰寫這本傳記,我進行了大約三百場的訪問,許多參與的人已不在人世;然而,我知道若不是“賈布”暗示我“沒問題”,菲德爾?卡斯特羅和菲利普?岡薩雷斯可能不會接受訪問。如今他總算可以讀到這本書了,我希望他仍然覺得我沒問題。他始終不愿意給我每個傳記作者夢寐以求的“掏心掏肺”,因為這樣的互動“不適宜”;然而過去十七年來,我們在不同時間、地點、私下和公開場合的相處,加起來相當于一個月的時間;我相信他告訴我一些少有他人知道的事。然而,他從來未曾試圖以任何方法影響我,而且,他總是以天生記者的職業道德與犬儒主義說:“你看到什么就寫什么,你寫什么我就是什么。”
這本傳記的研究以西班牙文進行,所閱讀的資料也是西班牙文,大多數的訪問也是以西班牙語進行,卻以英文寫成、出版(雖然西語翻譯于2009年出版)。在一般正常情況下,傳記,特別是第一本完整的傳記,應該由傳記對象的同胞撰寫,對于祖國和對象本身了如指掌,能夠理解每次溝通之中最細微的神韻。但我的情形并非如此(除此之外,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國際知名人物,不只是一位哥倫比亞知名人物),如同他本人聽到我的名字被提起時,也許曾經不那么誠心地嘆息:“嗯,我猜每個有自尊的作家都該有個英文傳記作者。”我懷疑,在他眼中我唯一的優點是我一直以來表現出的明顯的對他所出生的拉丁美洲熱愛,并為之傾倒。
加西亞?馬爾克斯一生中所有重要的時刻,他都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整理這些版本并不容易。如同馬克?吐溫一般,他喜歡編造故事,更喜歡吹牛,他也喜歡故事有令人滿意的收尾,尤其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時,他也非常喜歡開玩笑,反學術、非常偏愛神秘、明目張膽的離間,正好讓記者或教授失去線索。這是他稱為“格蘭德大娘主義”的一部分(稍後再補充,目前也許可以小心的譯成“戲謔”)。就算你可以確定某些特定的軼聞來自某些“真正”發生過的事,你還是沒辦法寫成某個特定的故事,因為你會發現,他人生中大多數知名的故事他都說過好幾個版本,每一種版本都有某些真實的元素在內。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這種渲染的狂熱,而且也很樂意受到感染(不過是我自己的生活,希望不是這本書)。對于我總是不屈不撓、準備好只有應付瘋狗和英國人才會使用的調查伎倆,加西亞?馬爾克斯家族總是印象深刻。因此,我覺得無法抹殺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己散播、顯然相信的神話,乃至于我(顯然是我狂熱的特質)曾經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里,坐在阿拉卡塔卡廣場的長凳上,只為了“感受”我的傳記對象知名出生地的氛圍。
經過這么多年,難以想象這本書終于完成了,而我在此寫著前言。許多疲倦不堪、比我更杰出的傳記作者認為,投資如此苦勞的時間和精力根本劃不來,只有傻瓜和頭腦不清楚的人才會開始這樣工作,也許以為有可能與偉大、優秀或僅是有名的人物交談、得到認同,我也許同意這樣的結論。然而,若是有哪一位對象值得投入人生四分之一的時光,無疑地非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不尋常的人生與事業莫屬。
杰拉德?馬丁 2008年7月
目次
前言 01
序曲 卑微的出身 1800-1899 001
第一部 家鄉:哥倫比亞 1899-1955 007
第一章:關于上校以及注定失敗的事業 1899-1927 009
第二章:阿拉卡塔卡的家 1927-1928 021
第三章:牽著外公的手 1929-1937 031
第四章:學校的日子:巴蘭基亞、蘇克雷、錫帕基拉 1938-1946 043
第五章:大學生活與波哥大大暴動 1947-1948 064
第六章:回到海岸區:卡塔赫納的實習記者 1948-1949 075
第七章:巴蘭基亞、書商和波希米亞團體 1950-1953 087
第八章:回到波哥大:王牌記者 1954-1955 110
第二部 旅居海外:歐洲及拉丁美洲 1955-1967 123
第九章:探索歐洲:羅馬 1955 125
第十章:饑寒交迫的巴黎時期:波希米亞人 1956-1957 133
第十一章:鐵幕之內:冷戰時期的東歐 1957 149
第十二章: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格蘭德大娘"的誕生 1958-1959 159
第十三章:古巴革命及美國 1959-1961 176
第十四章:逃避墨西哥 1961-1964 184
第十五章:魔術師麥逵迪:《百年孤獨》 1965-1966 201
第十六章:終于到來的名氣 1966-1967 212
第三部 見多識廣:名人與政治 1967-2005 221
第十七章:巴塞羅那和拉丁美洲風潮:在文學與政治之間 1967-1970 223
第十八章:孤獨的作家緩慢地寫著:《家長的沒落》與大千世界 1971-1975 236
第十九章:智利和古巴:加西亞?馬爾克斯選擇革命 1973-1979 253
第二十章:回歸文學:《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以及諾貝爾獎 1980-1982 272
第二十一章:聲名大噪以及番石榴飄香:《霍亂時期的愛情》 1982-1985 294
第二十二章:以官方歷史為背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玻利瓦爾《迷宮中的將軍》 1986-1989 309
第二十三章:回到馬貢多?歷史變故的消息 1990-1996 327
第二十四章:七十歲及之後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回憶錄及憂傷妓女 1996-2005 349
後記 永垂不朽──新的塞萬提斯 2006-2007 371
注 377
序曲 卑微的出身 1800-1899 001
第一部 家鄉:哥倫比亞 1899-1955 007
第一章:關于上校以及注定失敗的事業 1899-1927 009
第二章:阿拉卡塔卡的家 1927-1928 021
第三章:牽著外公的手 1929-1937 031
第四章:學校的日子:巴蘭基亞、蘇克雷、錫帕基拉 1938-1946 043
第五章:大學生活與波哥大大暴動 1947-1948 064
第六章:回到海岸區:卡塔赫納的實習記者 1948-1949 075
第七章:巴蘭基亞、書商和波希米亞團體 1950-1953 087
第八章:回到波哥大:王牌記者 1954-1955 110
第二部 旅居海外:歐洲及拉丁美洲 1955-1967 123
第九章:探索歐洲:羅馬 1955 125
第十章:饑寒交迫的巴黎時期:波希米亞人 1956-1957 133
第十一章:鐵幕之內:冷戰時期的東歐 1957 149
第十二章: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格蘭德大娘"的誕生 1958-1959 159
第十三章:古巴革命及美國 1959-1961 176
第十四章:逃避墨西哥 1961-1964 184
第十五章:魔術師麥逵迪:《百年孤獨》 1965-1966 201
第十六章:終于到來的名氣 1966-1967 212
第三部 見多識廣:名人與政治 1967-2005 221
第十七章:巴塞羅那和拉丁美洲風潮:在文學與政治之間 1967-1970 223
第十八章:孤獨的作家緩慢地寫著:《家長的沒落》與大千世界 1971-1975 236
第十九章:智利和古巴:加西亞?馬爾克斯選擇革命 1973-1979 253
第二十章:回歸文學:《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以及諾貝爾獎 1980-1982 272
第二十一章:聲名大噪以及番石榴飄香:《霍亂時期的愛情》 1982-1985 294
第二十二章:以官方歷史為背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玻利瓦爾《迷宮中的將軍》 1986-1989 309
第二十三章:回到馬貢多?歷史變故的消息 1990-1996 327
第二十四章:七十歲及之後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回憶錄及憂傷妓女 1996-2005 349
後記 永垂不朽──新的塞萬提斯 2006-2007 371
注 37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