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世說心語3:劉墉成功秘籍(簡體書)
滿額折

世說心語3:劉墉成功秘籍(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 元
定價
:NT$ 144 元
優惠價
87125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收錄美籍著名教育家、畫家、暢銷書作家劉墉先生為配合香港鳳凰衛視專欄節目,以勵志為主題特別規劃的內容,從人生、求學、交友、戀愛,到天才的特質,吃苦、親情等,都有討論。這些內容,是劉墉教育子女的經驗累積,更是他多年來和年輕朋友來往的感悟,提出的不僅是成功的方法,更是儘快走上成功之路的心態。其文字生動活潑,其經營人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一本值得廣大父母和年輕朋友以及教育工作者閱讀的好書。成功始於定位,你也可以是天才。創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顯示更多
顯示更少

作者簡介

劉墉
劉墉,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演講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
出版膾炙人口的中英文著作百余種,全球發行量近1億冊,包括《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詐》《愛不厭詐》《以詐止詐》《把話說到心窩里》等,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三十余次,在中國大陸捐建希望小學四十所。創作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敲自己的鑼,打自己的鼓”;“不負我心,不負我生”。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名人/編輯推薦

《世說心語3:劉墉成功秘籍》編輯推薦:最具影響力的美籍教育家、作家劉墉的代表作,從55000多讀者選票中遴選最感興趣的教育題材。《鳳凰衛視》專欄節目最新精選本。天下第一父親告訴你如何教育好孩子。著述百余種 全球總發行近1億冊。連續20多年被臺灣金石堂評為最暢銷作家。

目次

第1篇 生而有惑:超越才能成功 / 1
第2篇 年輕人為什么該吃苦(一) / 5
第3篇 年輕人為什么該吃苦(二) / 9
第4篇 年輕人為什么該吃苦(三) / 13
第5篇 超越戀母情結 / 17
第6篇 超越空間的藩籬(一) / 21
第7篇 超越空間的藩籬(二) / 25
第8篇 超越時間的藩籬 (一) / 29
第9篇 超越時間的藩籬(二) / 33
第10篇 “抱”“負”相隨: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 37
第11篇 創造自己,肯定自己 / 41
第12篇 成功始于定位 / 45
第13篇 超越讀書苦 / 49
第14篇 熱狗與冷貓 / 53
第15篇 精神好了再說 / 57
第16篇 戰勝壓力 / 61
第17篇 良知不能妥協 / 65
第18篇 別被手機控制了 / 69
第19篇 為時間留點白 / 73
第20篇 奉獻的樹 / 77
第21篇 考試與作弊 / 81
第22篇 考場不是刑場 / 85
第23篇 如果孩子早戀 / 89
第24篇 大男人?大女人?小學生 / 93
第25篇 作文一點也不難 / 97
第26篇 人生處處有文章 / 101
第27篇 寫作的五大元素 (一) / 105
第28篇 寫作的五大元素 (二) / 109
第29篇 只要格物,就能致知 / 113
第30篇 跟著眼睛走 / 117
第31篇 廢話少說 / 121
第32篇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125
第33篇 不補習也能很棒! / 129
第34篇 懂得割舍,才能成功 / 133
第35篇 單親又如何? / 137
第36篇 人生拖不得 / 141
第37篇 逼你成功 / 145
第38篇 學得活,記得牢 / 149
第39篇 用故事幫助記憶 / 153
第40篇 用看電影的方式背書 / 157
第41篇 跟陶淵明回家 / 161
第42篇 把仇人變成貴人 / 165
第43篇 誰是真天才 / 169
第44篇 天才制造機 / 173
第45篇 神童與神話 / 177
第46篇 你也可以是天才 / 181
第47篇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 185
第48篇 少抽一口煙吧! / 189
第49篇 最真實的友愛 / 193
第50篇 疼疼爸爸媽媽吧! / 197
第51篇 有行動的愛,才是真愛 / 201

書摘/試閱

書摘隨讀
第1篇
生而有惑:超越才能成功
連山雀、黑猩猩都好學,我們人類當然更會學習。因為學習是生存的要件。要生存,要活得好,就得學。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因為我們有更強的學習力,更懂得超越自己。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每個生物到這世界上來,都要不斷地超越。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植物要超越——不幸生在陰影里的植物,會想盡辦法,往有光線的地方長。就算長在不錯的環境,還是會想盡辦法,譬如長出絨毛,讓種子能隨風飛到遠方。再不然長出甜美的果實,吸引動物來吃,好把它的種子帶到遠處散布。還有些種子成熟的時候會爆開,啪的一下子,被彈射到遠處。它們這樣做是為什么?因為要繁衍、要超越,要超越原先生長的環境,要超越空間對它們的約束。
各種動物也在不斷超越。我在紐約的家,後面是一片湖,湖里的大雁常來跟我玩,甚至跟著我在街上散步。奇怪的是,到了一定的時候,它們就要遷徙。它們如果留下來,我會喂好吃的餅干面包,還能提供地方給它們避寒,它們何必飛走呢?因為它們要超越。好像有個來自上天的聲音,到時候,會對它們說:該走了,到你們的下一站去。于是,可能在某個深夜,空中傳來雁唳,它們在黑夜里起航了,航向很遠很遠的地方。
談到遠航,人類才真愛遠航。如果人們只因為看到遠處的土地不錯,搬過去,還沒什么稀奇。但為什么世世代代的人類,要不斷遠航?很早以前,人們還不會建造大船,但是就算用蘆葦編成船,我們的祖先也要航行到遠方。大海是多么無情、多么不可測啊!是什么力量,使他們離妻別子,航向那不可知的遠方?是不是因為好奇,天生有探險的欲望,想看看地平線和海平線的另一邊,會是什么樣子?
這種好奇、探險,要走出去,不以現況為滿足,不以已知的為滿足,要挑戰環境、挑戰自己,就是超越。也可以說每個人天生就要超越自己。
可不是嗎?我們從精蟲階段,就拼命游泳,要超越別人,更別說誕生之後了。你以為剛生下的小奶娃沒什么力量嗎?喂娃娃吃母乳的媽媽一定都有感覺:“天哪!這小家伙八成是餓死鬼投胎的,他吸得我直疼!”就算你是爸爸,白長了兩個奶頭,里面沒奶,沒辦法喂你孩子,但當你給孩子洗澡的時候,也一定能感覺到。小鬼躺在洗澡盆里,因為緊張,他的兩只手會亂抓,抓住澡盆的邊或大人的手。那力量大極了!甚至讓娃娃兩只手抓住你的兩根手指,然後你往上拉,小娃娃能跟著你的手指坐起來。對了!你還可以觀察小動物,好多剛生下的小動物,譬如無尾熊、獼猴,會抓著媽媽的毛皮不放,就算媽媽在樹上跳來跳去,小寶寶也不會掉下來,可見那些新生的小東西,手上的力量有多大。
人類更不用說了,娃娃每天都在超越自己。你不要他翻身,他也要翻身;你不要他坐起來,他也要坐;你不準他爬,他還是要爬;不準他站,他非站不可。而且,他站了之後還要往前踏出步子、學習走路。就算摔傷了,他還是非走不可。而且走不夠,還要跑。這一切的一切,表示了什么?表示他不以原先的自己為滿足,表示他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是天性!你不準他超越,他還是非超越不可。
或許有人會說,那只是走跟跑,至于學習就不一定了,有些孩子天生好學,有些天生不好學。這么說的人又錯了!孩子學說話,只是因為你教他叫爸爸、叫媽媽、叫爺爺奶奶,他才學會嗎?你去看看那些沒人管、沒人教的孩子,就算學話慢一點,後來是不是也能說得很好?誰教他們了?沒有人刻意教,是他們自己在學。
所以別以為小奶娃不懂事,他們其實總在看、在聽、在學。他們甚至連走都不會,站還站不起來,就已經會算數了。有個實驗:給小奶娃看五只小兔子,然後把小兔子藏進一個大盒子,先放出一只,小奶娃看看那只,跟著又轉向大盒子,等下一只出現。下一只放出來,小奶娃還等,等第三只。直到第五只出現,小奶娃才不再盯著大盒子看。表示他們小歸小,心里可有數。
或許有人要講,等到上學就不一樣了,有些孩子天生愛念書,有些天生不好學。這也錯了!不信您找《 夏山學校 》( Summerhill ) 這本書來看看。英國教育家尼爾( A.S. Neill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把一群孩子放在夏山學校里,給孩子非常大的自由。孩子可以待在教室里上課,也可以出去玩,沒人管,沒人罵。起初好多頑皮孩子都溜出去了( 不!應該說不是溜,是大搖大擺走出教室 ),但漸漸地,孩子又紛紛回到教室。
為什么回來?因為他們要學習。因為學習是生物的天性。我在《 世說心語2——劉墉教育秘笈 》里提過,英國的藍山雀這種鳥,會學習開奶瓶,而且一只教一只。不久前還有生物學家拍到黑猩猩拿著樹枝渡河的照片,它們居然用樹枝試探水深。據生物學家猜,那黑猩猩可能是跟人類學到的。
連山雀、黑猩猩都好學,我們人類當然更會學習。因為學習是生存的要件。要生存,要活得好,就得學。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因為我們有更強的學習力,更懂得超越自己。第2篇
年輕人為什么該吃苦( 一 )
這個時代跟上個時代不同,甚至應該說今天跟過去人類經歷的千萬年都大大不一樣了。上一代不能因為自己曾經挨過餓、吃過苦、逃過難,就非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受那樣的罪。
年輕人為什么該吃苦?相信這是許多年輕朋友常想的一件事。最起碼,總有年輕朋友問我這個問題,尤其那些生長在富裕家庭的。他們會說:“我爸我媽教我辛苦讀書,說這樣將來才能有錢,住漂亮的大房子。可是,我爸我媽只有我這一個孩子,他們又口口聲聲說將來他們的錢和房子都是我的,這不是夠了嗎?大不了他們省著點花,多留給我一點,何必逼我去吃苦呢?”
我在美國的華人朋友,甚至會為孩子小時候該不該吃苦辯論。有人引述古人的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認為孩子應該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另一派則認為過去的食糧不足,生活艱難,比較有可能遭遇這種苦日子。但是今天,資源充足,交通便捷,政府又有效率,甚至世界各國會彼此支持,孩子一輩子也不會挨餓。難道做父母的還非讓他們挨餓受凍嗎?搞不好,餓出胃病,凍得重感冒呢!
我自己也為孩子小時候該不該吃苦,有過一番矛盾。記得當我兒子小時候,有一天我種菜施肥,要他幫忙。他大概嫌做肥料的牛糞臭,伸著兩根指頭拿東西,唯恐把手弄臟了。我當時火大極了,說:“‘四體不勤,五谷不辨’,長大怎么可能有成?”接著就把牛糞和稀泥和在一塊兒,命令兒子把兩只手插在里面。
可是後來我檢討:自己那樣做,是不是錯了?今天我要求孩子四體要勤,沒錯!但是還一定得“辨別五谷”嗎?如果他不務農,從事的是工業科技,他不能辨別五谷又如何?只怕“五谷不辨”那句話得改成“計算機不通”。照這么說,反而是我這個對計算機不靈光的人,難有成就了。
最後我得出結論,就是,這個時代跟上個時代不同,甚至應該說今天跟過去人類經歷的千萬年都大大不一樣了。上一代不能因為自己曾經挨過餓、吃過苦、逃過難,就非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受那樣的罪。
只是,不吃那些苦,并不代表年輕人不必吃苦。而應該說,新時代的新人類,要吃新時代的苦。今天要學習的東西比古人多,因為不再只是讀聖賢詩書,而是有一輩子讀不完的書;今天要面對的挑戰也比古人大,因為不再只是科舉考試,而是有一輩子考不完的試。
提到考試,相信這是學生們最痛恨的。我小時候也一樣,當時聽說臺灣最棒的一所中學,有個學生到了高三,突然宣布拒絕高考(他甚至因此得到了個稱號——“拒絕聯考的小子”),我真是佩服極了。我一向功課很不怎么樣,從高二就罵臺灣的聯考制度。還在校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 總有一天我要站在彩虹上 》,在文章里,我以很狂的語氣說:“……我要寫詩,我要作畫,我要的是什么都不在乎,像你們嗎?像XYZ嗎?像煎干的靈魂嗎?凡我將來不需要的,滾他的蛋!你去眷戀那路旁的小草花吧!在路上你可以裝扮得非常漂亮,但是你可別走過在那遠處屬于我的大玫瑰園喲!那會令你臉紅的!”
怎么樣?夠狂吧?文章發表,不但同學罵,連我畢業之後,還有人見到我就罵。問題是,我真拒絕高考了嗎?我沒有!在高考前的一個半月,我突然發現那是我無法不面對的挑戰,于是開始狠狠地K書。大概因為用腦過度,雖然上床睡覺的時候已經是深夜,卻沒辦法睡著,不得不吃安眠藥。起初吃四分之一顆,後來吃半顆、四分之三顆、一顆,最後吃到一顆半。安眠藥的說明講,吃了之後不能立刻睡,必須等藥效發作再躺下,我就坐在那兒等,只覺漸漸天搖地動,桌子都好像船似的要漂走了。躺上床,更是天旋地轉。問題是等一下不旋轉了,只有翻身的時候,又是一陣眩暈。眩暈完,又很清醒。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失眠的經歷,尤其當第二天要上班、上課,前一夜失眠,真是心慌,而且愈心慌愈睡不著。我那時候,隔一下點亮燈看看,三點了;再隔一陣,再看看,四點了!急得滿身大汗,用棉被把頭包起來,心想,缺氧就能睡著了,可是還睡不著。我甚至狠狠打自己的頭,心想,打暈就睡著了,可是還睡不著。窗外微微亮了,小鳥開始叫,我氣得真想飛出去把小鳥都掐死:“你們那么早起來吵什么啊?”這時候,我母親起來了,發現我還醒著,急了,說:“考什么大學?別考了!別考了!考不上又怎么樣?不上大學又怎么樣?命重要!不要念了!”
她的這番話讓我想起大概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她帶我去醫院看一位病危的老奶奶。老奶奶把我叫到床邊,用冰冷的手拉著我說:“劉墉啊!干嗎用功啊?人生何必呢?好疼啊!”我不懂老奶奶的意思,才出醫院就問我媽:“為什么那老奶奶說不必用功、好疼啊?”當時我媽媽沒答,啪!給我一巴掌:“別聽她的,回去好好用功!”( 這下子,我懂了,真是好疼啊! )
我也記得小時候有一回不好好做功課,我母親把我的作業本兒抓過去,刷!刷!刷!刷!撕成一堆碎片,一邊撕一邊罵:“不要念了!不要念了!”
問題是,我高考前失眠,母親說的“不要念了”,跟以前我小時候她說的“不要念了”,為什么感覺上有那么大的不同?
她叫我別念了,我是不是就不念了?連我媽都說我可以不用考了,我還要不要考?為什么年輕人一定要吃苦?第3篇
年輕人為什么該吃苦(二)
我是“駱駝”,將成為“獅子”,就算每個人叫我不必努力、不必沖,我也要努力、要拼命!
我至今保存著一本書,它是我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買的,算來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六年了。封面都掉了,紙不但黃,而且變成咖啡色,一翻就要碎了。但我一直保存著它、帶著它,因為它是對我影響最深的書,而且由我十三歲,影響到今天。
我初中的時候,臺北的交通還很不方便,雖然學校離家并不太遠,還是得坐兩班車才能到。轉車的地方是書店街,我也總去逛書店。我沒錢,很少看架子上的新書,多半在書店門口翻那些臟了破了或賣不掉的“風漬書”。除了便宜,那些堆成小山似的風漬書還有個好處,就是我可以把手往下伸,用觸感找書,如果摸到書邊整整齊齊,抽出來很可能還挺新,真是價廉物美,好像摸彩中獎了。
有一天,我又往底下摸,摸到這本,封面印了個大胡子,書名是《 蘇魯支語錄 》,作者是尼采,不知何方神聖。翻開來看里面,好像詩,一句一句讀得通,卻看不懂。再查價錢,便宜極了!想必沒人要。愈沒人要我愈好奇,就買了回來。
雖然這本又叫《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的書寫得挺深,但我那時候記憶好,居然背下不少。像尼采說:“人生是污穢的川流,要想容納這川流,而不失其潔凈,人必須成為大海。”又像是“人是一根繩索,架于禽獸與超人之間,下面是無底的深淵,那是危險的過渡,危險的征途,危險的回顧,危險的戰栗與停止”。更有意思的是書里說:“你們由爬蟲進化到人類,你們里面許多地方還有爬蟲。有個時期你們是猿猴,但是今天人模擬任何猿猴還是猿猴。”
至于書里對我最有啟發的,是尼采說:“人們哪!我教你們精神的三變,精神如何變成駱駝,駱駝如何化為獅子,獅子又怎樣變成嬰兒。”尤其當我高中看了王國維《 人間詞話 》里說的“人生三境”之後,對比之下更有了很大的領悟。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人生三境”。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學問大事業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然後他引用古人的詞句,形容那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個階段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個階段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當時想,尼采的“精神三變”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不是很像嗎?第一境,西風一下子把樹葉全凋零了,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上高樓,望向遠方的天涯路,不是好像可憐的駱駝,走向一望無垠的沙漠嗎?然後我想,人生的什么階段是駱駝?會不會正是自己的那個年歲,一堆作業、一串考試,好大壓力。每天苦讀的孩子都是駱駝,都是面對一片蕭條,沒人幫得上忙,只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可憐蟲。
還有尼采說的“獅子”,不是人生的第二境嗎?想想!獅子多強壯啊!想必那些經過一番辛苦,終于突破萬難、闖出一片天下的人,都像獅子。也都像王國維形容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可不是嗎?如果我考上大學,就神了,我要搞社團、交女友,正是“衣帶漸寬終不悔”。就算不為女朋友“消得人憔悴”,也要為事業拼搏,有一番成就。只有這樣,前面的辛苦才不會白費!
至于尼采說的“嬰兒”階段,不是王國維講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嗎?當一個人風塵仆仆幾十年,漸漸老了,消磨了年輕時的銳氣和火氣,覺得是非成敗轉頭空,驀然回首,才發現人生不過如此,道不遠人,就在身邊。
我把這“精神三變”和“人生三境”想了又想,還找了《 哲學概論 》之類的書看。知道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進步、努力精進,好比學佛的人希望經過不斷輪回,最後成佛。這跟尼采說“人生是污穢的川流,要想容納這川流,而不失其潔凈,人必須成為大海”是一樣的道理。
進一步想,尼采說“人是一根繩索,架于禽獸與超人之間”,其意思是我們由爬蟲進化到猿猴,由猿猴進化到人類,世世代代不斷努力,就好像由禽獸的這一側走向超人的那一側。這當中只要稍稍放松,天生的弱點和人性的丑陋就會呈現。這跟基督教講的原罪不是又有些相通嗎?
正因如此,當我高三接近高考,辛苦得不得了,甚至母親都不忍,叫我不要拼命了的時候,我沒聽她的話,堅持拼下去。因為我知道“駱駝”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階段是人生必須經過的。讀書不是為了別人,是為自己。駱駝當然要走向沙漠的下一站,年輕人當然要奔向人生的戰場。
我那時也想,以前母親逼我讀書,當我不用功,她會打我罵我、撕我本子,為什么我真要高考了,她反而不再要求我,甚至拉著我,叫我撤退?
我想通了,因為我小時候,她還年輕,她自己在人生的“獅子”階段,年輕的爸爸媽媽,多半都是“獅子”,比較會逼孩子。相對的,我考大學的時候,老母已經六十歲,她一天天老去,一天天縮小,看著兒子一天天強壯,眼看要飛了,反而想把孩子抓住。老小孩兒!老小孩兒!她成了嬰兒,到了驀然回首、是非成敗轉頭空的境界,當然不會再要求我。
但我是“駱駝”,將成為“獅子”,就算每個人叫我不必努力、不必沖,我也要努力、要拼命!因為年輕人該吃苦!不是別人叫我吃苦,是我自己應該吃苦,否則,我就枉做年輕人,白來了這個世界!第4篇
年輕人為什么該吃苦(三)
正因為年輕,所以我們要把握這沖力,把握這浪漫,多看多學,以不辜負上天賜給我們的青春。
我二十八歲時,曾有畫作,畫的是王維的《 送別 》詩意——“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聞,白云無盡時。”我很喜歡這首詩,在美國大學教書的時候,還特別翻譯給學生做教材。
但是你知道嗎?居然有美國學生的家長,為了這首詩來找我,抗議我教他孩子年紀輕輕就有遁世的想法。我後來想,可不是嗎?中國人從小到大,確實念的好多文章詩詞,都是消極隱退的,例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單單《 唐詩三百首 》里,就有多少隱退的句子?甚至連孔子都要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好像辭官回家、歸隱田園,可以顯示文人的高格調。
問題是,背這些東西的年輕人不是正應該像駱駝一樣忍受辛苦、努力拼搏,或是像獅子一樣向前沖刺,開創事業嗎?一個人如果年紀輕輕就有消極遁世的想法,遇事退縮,與世無爭,對嗎?中國歷代的年輕人,會不會因為讀多了這種作品,使他們的活力、沖力和創造力都受到影響?
記得我十幾年前,有一次回臺灣,在電視上看見記者訪問幾位名校研究所畢業的年輕人。他們沒有投入忙碌的職場,反而選擇在臺灣東部的花蓮山上,蓋幾間簡單的房子,種菜,養些牲口,過起隱居的日子。有記者問:“你們念這么多書,不覺得太冤了嗎?”其中一個年輕人笑道:“這有什么?你看歷史上多少名人,中年辭官隱居?現在又有多少有錢人,想盡辦法找山洼水濱蓋別墅,認為住在這種地方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苦短,何必繞那么大圈子?我們是早早看破,直接到達他們人生理想的階段啊!”
我不能說他的話有錯,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觀,他們不想如尼采說的“精神三變”,經過“駱駝”、“獅子”,才到達“嬰兒”的境界,也不想照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境”,由“西風凋碧樹”、“衣帶漸寬終不悔”,到“驀然回首”,那是他們的自由、他們的選擇。
我自己也曾經想人生何必爭,為什么不平平淡淡過一生?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個埃及古老的寓言故事,終于找到了答案。
故事是這樣的:有個開羅人,一天到晚想發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一夜,他夢見從水里冒出一個人,渾身濕淋淋的,張嘴吐出一個金幣,對開羅人說:“你想發財嗎?”
開羅人急著說:“我當然想發財!”
“想發財,你就得去伊斯法罕。”
開羅人大叫:“天哪!伊斯法罕遠在波斯啊,路太遠,太危險了!”
“不去,你就發不了財!”說完那人就不見了。
千山萬水我獨行,開羅人千里跋涉,歷經了許多艱難險阻,終于風塵仆仆地到了“山巔之城”——伊斯法罕。天哪!伊斯法罕不但窮困,而且正鬧土匪,開羅人隨身帶的一點值錢的東西都被土匪搶走了。當地的警衛總算把土匪趕跑,發現奄奄一息的開羅人。“你好像不是本地人。”警衛隊長說。
“我從開羅來。”
“什么?開羅?你從那么遠、那么有錢的城市,到我們這鳥不生蛋的伊斯法罕來干什么?”
“因為我夢見神對我啟示,到這里來可以找到金銀財寶。”
警衛隊長大笑了起來:“你得了吧!我還常做夢,夢見我在開羅有個房子,後面有七棵無花果樹和一個太陽鐘,旁邊還有個水池,池底下藏了好多金幣呢!真是癡人說夢,快滾回你的開羅吧!”
開羅人衣衫襤褸,一無所有地回到開羅,鄰居看他的可憐相,都笑他瘋了。但是,回家沒幾天,他成為開羅最有錢的人。
因為他在他家的水池底下,挖出成千上萬的金幣。
開羅人有沒有白去伊斯法罕這一遭?當然沒有!雖然金幣就在他自己家里,但是他不去,就不會知道。沒有春發、夏榮,怎么會有秋天的豐收?沒有那一生的奔波、歷練,怎么會得到生命的啟示?如果沒有警衛隊長的一番話,開羅人又如何知道金銀財寶居然就在自己的後院?
不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一天,我們可能發現人生不過如此,甚至覺得這一生所追逐的不過是虛幻。只是,能悟到虛幻,就是一種實在。你不尋找,怎么找到?你不困惑,如何頓悟?
正因為年輕,所以我們要把握這沖力,把握這浪漫,多看多學,以不辜負上天賜給我們的青春。我們要做“駱駝”,超越與生俱來的惰性,忍著不吃、不睡、不懈怠,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也就因為我們到達了目標,所以要做“獅子”,在歷史上留下屬于我們的腳印,創造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東西。
對了,我兒子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正好我也打算去看,就問他好不好看。他說:“難看死了!千萬別去!”我說:“好!那么讓我去看看到底有多難看。”
這就是人生。沒有人能替代!就算辛苦,也得自己去品嘗。第5篇
超越戀母情結
一個人不論多強,里面都藏著一個小孩的心靈,都可能在最緊急和痛苦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喊:“媽啊!”為了讓自己超越這與生俱來的戀母情結,我們必須迎向外面的世界,接受挑戰。
人生有許多必須超越的東西,首先要超越的是“與生俱來的戀母情結”。
各位乍一看,可能嚇一跳,心想這個世界有幾個人戀母啊!但是我必須說: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甚至到老,都有著潛在的戀母情結。也可以講,我們從一出生,就在“躲在媽媽懷里不長大”和“脫離媽媽出去獨立”這兩者之間掙扎。是啊!媽媽的懷抱多溫暖!有安全感、有保護,還有奶可以吸。外面多辛苦啊!要自己闖、自己拼、自己冒險!
所幸那走向獨立的力量大些,使多數的孩子都能脫離父母成家,自己成為父親、母親,照顧下一代,人類才能進步,生命才能繁衍。
盡管如此,戀母的心理還總是在我們一生中不斷浮現。舉個例子,很多人早上起不來床,甚至該上班了,還縮在被窩里,不想面對外界。好像一個小娃娃,想躲回媽媽的肚子里。我甚至聽學生說過,如果早知道世界上有這么多麻煩,一定會躲在媽媽的肚子里,拒絕被生出來。這種想法就有著戀母的成分。
還有,就算你在家里沒見過,在電影里也可能看過,有些大男人,會偎在老婆的懷里。他是大男人哦!在外面可能雄奇跋扈,但是回到家,卻可能要老婆摟著,即使摟那么一下,他也會覺得舒服得多。那時候,太太就擔任了某種媽媽的角色。
何止人類戀母啊!其他動物也戀母。有位美麗的英國女孩,二十多歲居然跑到非洲的坦桑尼亞森林里,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研究黑猩猩。她就是著名的生物學家珍古德( Jane Goodall )。
當年珍古德觀察許多黑猩猩家族,甚至用拍電影的方式記錄它們的生活,從而有了驚人的發現。譬如早先大家認為只有人類會用工具,但是珍古德拍到黑猩猩會找長長的草莖,伸到白蟻的窩里,然後拉出來,吃爬在上面的白蟻。當黑猩猩喝不到洞里的水,會用干草塞進去,泡濕了,再拉出來擠水喝。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珍古德拍一個黑猩猩家庭的紀錄片——
小黑猩猩誕生了,媽媽好像人類一樣天天抱在懷里,呵護、疼愛、哺育。小黑猩猩漸漸長大了,還是寸步不離地拉著媽媽的手,甚至爸爸媽媽坐在樹上,小黑猩猩會往中間硬擠,當“電燈泡”。但是有一天媽媽生病了,走到水邊喝水,竟然倒在河邊死了。小黑猩猩過來找媽媽,媽媽沒有反應,只見小黑猩猩拉著媽媽的尸體又跳又叫,後來竟然幾天不吃不喝,也倒在珍古德的鏡頭前面。
這畫面不是正說中了德國大哲學家尼采講的,我們由爬蟲進化到猿猴,由猿猴進化到人類,但是我們里面仍然有著猿猴嗎?在猿猴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弱點;在我們的身上,也能見到猿猴,包括猿猴戀母的表現。
不只猿猴,大概多半的動物都會黏著媽媽,小鹿、小馬、小象雖然生下就會走,也要追著媽媽。小海獺在水里會貼著媽媽游,小雞會躲在媽媽的翅膀底下。但是無論它們怎么戀母,它們的媽媽多么疼愛自己的寶寶,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讓那些媽媽知道什么時候把孩子推出去獨立。我就曾經觀察窗外的小鳥,麻雀媽媽帶著剛會飛的小麻雀,到我的喂食器吃東西。起先小麻雀都站在樹枝上不動,等著媽媽來喂。漸漸地小麻雀長大了,長得跟媽媽差不多一樣了,卻還是在枝頭上拍著翅膀、張著嘴大聲叫,要媽媽喂。但是媽媽知道孩子大了,不能再喂,自顧自地到我的喂食器里吃東西。這時候小麻雀會飛到媽媽身邊,還要媽媽喂,起初媽媽勉強喂兩口,但是再過兩天,如果小麻雀還追到媽媽身邊,麻雀媽媽會轉過頭,狠狠啄小麻雀,把孩子趕走。
連小鳥都懂得逼孩子獨立,人能不懂嗎?從父母的角度,不能總把孩子當小娃娃待,你要讓他做主,讓他獨立,讓他負責任,放他走出去。從孩子的角度,就算你的爸爸媽媽寵你,亦步亦趨地帶你長大,甚至永遠把你當小孩子,什么事都要幫你做主,似乎不希望你長大,你也應該知道:人必須獨立!
各位年輕朋友,你們先別讀到這兒就轉頭對父母說:“看吧!劉老師說我們可以自己做主。”當你這樣說的時候,要先想想,你是不是真獨立了,還是只獨立了一部分。
很簡單!你早上起得來床嗎?你會不會前一天晚上撥鬧鐘,一邊上,一邊自己對自己說,我不必媽媽叫,鬧鐘響,我自己會起來,但是才過了幾個鐘頭,鬧鐘響了,你卻把鬧鐘按下去,繼續睡。甚至爸爸媽媽來叫你,你還要哼哼唧唧地蒙著頭,不高興。再不然,你就算起來了,卻坐在那兒發愣,或是有“起床氣”,好像全家都欠你的。你想想,獨立的人能這樣嗎?如果你出去打仗,半夜槍響,敵人打進來了,還由得你發愣、賴床嗎?
記得二十多年前有個美國電影《 收播新聞 》,里面演一個電視臺的強人女導播。出去報道內戰的新聞,子彈嗖嗖地在耳邊飛,連攝影記者都蹲在地上,她卻一點也不怕地站著。但是電影里有個畫面,是她早上出門前,突然坐下來,蒙著臉哭!只是一下,接著把眼淚擦干,提起皮包,昂頭挺胸地沖出去。可以說,這位女導播在前一刻表現的是戀母的退縮,後一刻表現的是獨立和勇往直前。每個人可能一生都在這兩者間拔河。
一個人不論多強,里面都藏著一個小孩的心靈,都可能在最緊急和痛苦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喊:“媽啊!”為了讓自己超越這與生俱來的戀母情結,我們必須迎向外面的世界,接受挑戰。為了讓孩子超越戀母情結,父母要常常把孩子推出去,讓他們長大。
尼采說得好——“不是牧者,就是羊群。”我要說:“不是男人,就是男孩。”第6篇
超越空間的藩籬( 一 )
請看看你自己和你四周的人,是不是也可能半輩子、一輩子,都沒離開過你那個城市。甚至你小時候住在東區,到大了、到老了,四周全建起高樓,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你還是留在東區。
相信大家都看過非洲野生動物的影片,獅子在烈日當空的時候睡大覺,到了下午,可能肚子餓,也涼快一點了,才出動狩獵,放低姿勢,一步步悄悄地穿過草叢……這時候鏡頭拉開,只見草原里成千上萬的斑馬正在低頭吃草,發現獅子,斑馬開始奔逃,真是萬馬奔騰,煙塵飛揚。獅子對準其中一個目標追,電影的鏡頭往前推,就見兩個飛快的身影。獅子終于追上了,鏡頭換成大特寫,血淋淋的畫面,獅子吃完,土狼吃,土狼吃完兀鷹吃,最後剩下一堆枯骨。這時候鏡頭重新拉開,成為大遠景,只見草原中成千上萬的斑馬,在和煦的夕陽和習習的晚風中,又安詳地低著頭吃草了。
這時候你會不會想,那些斑馬們明明知道有獅子,明天還會來獵殺,它們為什么不躲到別的地方呢?
可是從斑馬的角度,它們會不會想:“對!明天獅子還會來吃我們,但是它可能從東邊來,而我在西邊。就算它來西邊,我跑得比較快。就算我跑不快,還有生病的、年老的,跑得比我慢。我總不會那么倒霉吧!”所以斑馬還是留在那兒,茍且偷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