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呼應目前國小輔導工作而撰寫,教育部自2012年開始,以課徵國小教師的所得稅來貼補各校專任輔導教師之設置,讓校園心理衛生工作可以更順利開展與進行。作者在社區與大學擔任輔導工作,其實都有一些共同的感受:倘若輔導諮商工作可以在個體年紀更小時就注意,做適當介入與處置,問題可以就不至於惡化、甚至到難以處理的地步,而學校班級導師是站在發現問題的第一線,如果可以協同專業的輔導教師一起合作,其預後更佳!
本書以國小輔導教師最需要的諮商理論與議題為出發,以言簡意賅的方式將國小輔導可能接觸的議題與作法做了介紹與闡述,希望可以協助與國小輔導業務有關的人員,都可以清楚理解並在實務上受益。由於家庭與社會變動迅速,加上科技與價值觀的更迭,現今國小教師所面臨的學童適應問題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若在國小階段就可以觀微知著、防範未然,對個體的身心靈發展自然有樂觀與加分效果!當然心理衛生工作不是輔導教師可以獨力完成,需要結合相關專業與半專業人員齊力工作,才是社會大眾之福!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鎖定閱讀對象為在小學從事輔導與諮商的教師或諮商師,儘量就學校實務會遭遇的情況,以較為淺顯的文字做說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國小輔導工作的輪廓與可以思考的處置方向,讀者諸君請勿將此書當成食譜、以為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得到適當的解答,畢竟我們所面對的是人、還有其他相關的變數,因此此書只是一種參考或是指導原則。
本書以國小輔導教師最需要的諮商理論與議題為出發,以言簡意賅的方式將國小輔導可能接觸的議題與作法做了介紹與闡述,希望可以協助與國小輔導業務有關的人員,都可以清楚理解並在實務上受益。由於家庭與社會變動迅速,加上科技與價值觀的更迭,現今國小教師所面臨的學童適應問題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若在國小階段就可以觀微知著、防範未然,對個體的身心靈發展自然有樂觀與加分效果!當然心理衛生工作不是輔導教師可以獨力完成,需要結合相關專業與半專業人員齊力工作,才是社會大眾之福!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鎖定閱讀對象為在小學從事輔導與諮商的教師或諮商師,儘量就學校實務會遭遇的情況,以較為淺顯的文字做說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國小輔導工作的輪廓與可以思考的處置方向,讀者諸君請勿將此書當成食譜、以為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得到適當的解答,畢竟我們所面對的是人、還有其他相關的變數,因此此書只是一種參考或是指導原則。
作者簡介
邱珍琬
台灣花蓮人,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畢業、高師大教育研究所肄業、俄亥俄大學諮商師教育碩士、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曾任國、高中教師、建國中學輔導教師,美國心理診所心理師,台灣藝術學院、世新大學、新竹師院、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台北生命線、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講師與團體領導,目前任職於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筆名仞岡,已出版「女孩勇敢向前衝」、「關鍵溝通,讓你更成功」、「諮商理論與技術」、「一位心理學博士給外甥的五十封信」、「父親形象與其轉變」、「生活的道理」、「生命是很棒的禮物」、「心理衛生」、「狗狗心理學-以狗為師」、「諮商技術與實務」、「遇見諮商」、「留學紀事」、「女性主義治療理論與實務」、「我們的父親母親」,「要愛不要傷害-家庭溝通宅急便」、
「尋回失落的一角」、「A+大學生的42把關鍵鑰匙」、「成長書」、「親職教育」、「做個諮商人」、「作自己的諮商師」、「國小校園欺凌行為與對應策略」、「甜蜜的婚姻書」、「我的家缺角了—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觀察」、「完美的分手—失去,沒甚麼大不了」、「有情人生」、「簡簡單單的生活哲學」、「仞岡散文」、「背景」、「短歌吟」等;合著作品見於「圍爐夜話」、「飲冰室夜話」數集,「這會是一季美好的冬」、「生命果真如此輕易」、「貼近每一顆溫柔的心」,譯作有「協助自傷青少年」、「傾聽」、「教養新好男孩」、「人格心理學」
台灣花蓮人,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畢業、高師大教育研究所肄業、俄亥俄大學諮商師教育碩士、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曾任國、高中教師、建國中學輔導教師,美國心理診所心理師,台灣藝術學院、世新大學、新竹師院、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台北生命線、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講師與團體領導,目前任職於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筆名仞岡,已出版「女孩勇敢向前衝」、「關鍵溝通,讓你更成功」、「諮商理論與技術」、「一位心理學博士給外甥的五十封信」、「父親形象與其轉變」、「生活的道理」、「生命是很棒的禮物」、「心理衛生」、「狗狗心理學-以狗為師」、「諮商技術與實務」、「遇見諮商」、「留學紀事」、「女性主義治療理論與實務」、「我們的父親母親」,「要愛不要傷害-家庭溝通宅急便」、
「尋回失落的一角」、「A+大學生的42把關鍵鑰匙」、「成長書」、「親職教育」、「做個諮商人」、「作自己的諮商師」、「國小校園欺凌行為與對應策略」、「甜蜜的婚姻書」、「我的家缺角了—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觀察」、「完美的分手—失去,沒甚麼大不了」、「有情人生」、「簡簡單單的生活哲學」、「仞岡散文」、「背景」、「短歌吟」等;合著作品見於「圍爐夜話」、「飲冰室夜話」數集,「這會是一季美好的冬」、「生命果真如此輕易」、「貼近每一顆溫柔的心」,譯作有「協助自傷青少年」、「傾聽」、「教養新好男孩」、「人格心理學」
目次
序
第一章 小學輔導工作內容與諮商師的條件
第二章 兒童發展與任務
第三章 校園諮商倫理
第四章 適用於兒童的諮商理論
第五章 校園常碰到的特殊議題
第六章 班級輔導與團體諮商
第七章 諮詢與轉介
第八章 諮商師需要知道的兒童相關法令
第九章 學校諮商師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十章 學校諮商師的專業進修與成長
第一章 小學輔導工作內容與諮商師的條件
第二章 兒童發展與任務
第三章 校園諮商倫理
第四章 適用於兒童的諮商理論
第五章 校園常碰到的特殊議題
第六章 班級輔導與團體諮商
第七章 諮詢與轉介
第八章 諮商師需要知道的兒童相關法令
第九章 學校諮商師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十章 學校諮商師的專業進修與成長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小學輔導工作內容與諮商師的條件
進行九年一貫課程之後,國民小學雖然已經取消「輔導活動」課程、將其納入「綜合活動」內,但是學校輔導工作還是沒有減少,反而因為時代與大環境變動而越形重要,學校輔導目標是以健全學生人格、學習與生活適應為主。在這一章節裡,會先就教育部訂定國小輔導工作與目標開始介紹,接著簡介國小輔導工作項目,然後會詳述國小諮商師的角色、國小輔導教師應具備的條件與訓練作結。
教育部訂立的小學輔導工作與目標
教育部對於小學輔導工作目標訂立有幾項重點,以下分別敘述:
一、 建立學生基本資料
將入學學生的基本家庭與學習資料作登錄,並隨著學生學習進程做詳細紀錄。學生資料裡面的紀錄包括: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家庭組織與背景、身體健康資料、心理或性格特質資料、興趣與學習成果(包括測驗)等。學生的資料若可以詳實記載,不僅可以讓師長與學生更了解自己,也可以作為重要決定(如轉學、轉班、診斷或協助)的參考。學生基本資料最好是隨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適當的更新,這樣更可以讓師長或學生更清楚學生的進步情況、遭遇的挑戰、處理與目前的整體狀況。
二、 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是協助學生的在校生活有良好適應,與人互動有意義、得到支持,而且可以發揮潛能、培育健康人生觀與道德素養。針對一般學生的發展階段做適當教育與輔導,對特殊學生做適性、適當的協助,並與家庭社區有良好聯繫,共同為學生最佳福祉做努力與合作。生活輔導一般包含了日常生活(如身體與心理健康、休閒生活、自我了解、以及品德教育等方面)、家庭生活(如家庭結構與成員、親子互動、親職教養等)、學校生活(如師生與同儕互動、學習狀況與興趣)、與社會生活(社區環境與校外之人際關係)。
三、 學習輔導
提供符合個別差異的適性學習,協助不同學生可以有效學習、也適應在校生活與學習過程。此部分可以做的包括:養成閱讀習慣、激發學生自動學習的興趣、教導適當的讀書策略、協助其擬定有效的讀書目標,甚至進一步以閱讀來豐富生活;遇到有特殊狀況或需求的學生(如過動、行為違常、閱讀失語、自閉、情緒障礙、拒學等),則需要提早做補救措施、搭配適當資源與教育方式,以期學生的學習可以更有效率、不致瞠乎人後。
學習輔導一般包含了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培養良好學習態度與習慣、有效的學習方式與讀書策略、增進學習動機與成就表現、激發學生之學習潛能等。許多特殊學生已經有資源教師的協助,但是一般像是文化刺激不足、家長無法監督、或是對學習缺乏動機的學生,是目前許多社區協助的對象,只是個別化教學固然重要,還需要兼顧到讓學生可以在較為安全、穩定、自信、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因此要看見孩子的優勢與成功、有耐心與策略讓其慢慢進入況狀、保持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運用同儕學習或輔導的方式、及善用社區資源(如可以負責教學的家長、大學生或退休教師,以及其他閱讀與學習媒材及設備等)。
四、 生涯輔導
協助學生了解一般生活經濟裡擔任重要角色的各行業、正確的職業觀念與價值觀、以及自己的生涯興趣。學校可以提供相關職場或職業資訊,安排一些活動或探索課程,讓學生對於目前生活行業的一些現況觀察與了解,也可以實地參訪或調查方式,讓學生知道父母親或其他行業的工作內容,可以進一步了解工作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家長們的辛勞,也從中去了解自己喜歡的工作項目、性質與可能的能力搭配。生涯輔導主要是了解學生性向與興趣、建立自我認同、學習適當生涯知能、拓展其對工作領域的探索與了解。
學校輔導工作項目
也因此學校輔導工作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
(一)評量服務──了解學生個別差異而有相關的「評量」服務,像是做觀察、家庭訪問、智力測驗、社會計量問卷等等,蒐集學生的一些基本資料(如家庭背景、學習狀況、人際關係等);
(二)資訊服務──提供與學生有關的「資訊」,像是學校活動、學習與生活、未來工作與生涯資料,讓學生可以更了解自己與環境,以為學習、升學或各項適應的準備與選擇參考;
(三)諮商服務──與學生建立信任關係,以個別或團體方式,協助學生在校適應與最佳發展;
(四)諮詢服務──提供學校師長或是家長相關資訊與建議,使其可以協助學生有更好適應與生活;
(五)定向服務──提供學生進入另一學習階段(如進入小學或升上國中)時的適應,像是新生入學時或畢業前的學校介紹、課程說明等;
(六)安置服務──提供有特殊需求(如資源班)的學生學習上的安排、編班或選課等服務;
(七)追蹤服務──對於離校學生的持續追蹤與了解(如升學或就業),也可以作為改進未來學校輔導工作的參考;
(八)研究服務──包含了學校的定時評鑑工作,有些學校接了公、私立機構的研究計畫都需要執行並做執行後的檢討或評估報告。
國小輔導教師工作內容
教育部101年針對國小輔導教師規定,專任輔導教師負責執行發展性與介入性輔導措施,以學生輔導作為主要職責,授課則以「綜合活動」為主,負責教育部訂二、三級預防工作,第三級則以管理轉介個案為主。其重點工作有十二項,分別是:
(一)個案研討會之規劃與執行;
(二)小團體輔導(至少兩個,每個團體進行十二次)及團體之規劃、執行與成果報告;
(三)個案輔導(以二、三級個案為主)與認輔派案;三級個案每週約談六次,每學期以120人次為原則;
(四)心理測驗施測、解釋與相關研究;
(五)班級輔導(未轉介諮商中心之危機與特殊事件之輔導);
(六)協助學校發展性輔導活動之推動;
(七)提供家長及教師管教相關知能諮詢;
(八)參加相關專業知能研習與督導會報(每年至少十八小時);
(九)聯繫社會團體與社會資源協助學生之輔導;
(十)參與學校輔導工作之執行與評鑑;
(十一)校園危機事件之班級輔導與全校團體輔導事宜;
以及(十二)其他臨時交辦學生輔導事項。唯教育部來規定第十三項「學校得依權責實際情況調整專任輔導教師服務量」可能有些學校專任輔導教師的工作內容還是得依「上級指示」,不一定如教育部所規定而已。
國小輔導/諮商師的角色
一、我國國小輔導教師現況
目前我國國小輔導教師以非本科系任職居多,十二個班級以下的學校沒有輔導室的設置、輔導主任也是一般教師兼任,二十四個班級以上的學校有「輔導主任」的設置,主任之下也會有「資料」或「輔導」組,近十多年來因為重視特殊教育,有些學校還有「資源教室」或特殊班的設置。輔導教師規劃最完整的還是北、高兩個直轄市,主要是因為財務方面的資源足夠,其他縣市對於國小輔導工作的重視與否,與其執政機關財務情況、以及主校政者的治校理念有關。
近年來因為少子化、新住民與「新台灣之子」的增加、家庭結構的變動、以及全球經濟的影響,學童身心適應上的問題(可能還要加上診斷工具的進步)增多,加上家長對於學校與教師的要求也較以往為多,這些因素也都影響著學校輔導工作的重要性,迫使政府必須要針對這些議題與需求最出適當的回應。相對來說,國小老師是「包班制」,以往所培育的「科任」教師(像是英文、音樂、體育),也都不能自外於「包班制」的責任,唯有若干縣市教師,因為教師員額足夠,才有可能讓科任老師回歸到專業的教學,要不然極大多數教師還是需要帶班、擔任一科以上的教學。
幾乎全台各縣市,近年來在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底下,都增設了「學生諮商中心」或是「學校心理衛生中心」,聘雇了許多的有照諮商師,主要是希望補足中等以下(特別是國小與國中)學校輔導諮商人力之不足。然而這些諮商或心理衛生中心所接受的業務繁多,再加上人力不足,通常未能有效協助該地學校與學生;
像是一位諮商師可能負責四所學校(人數不定),但是見到有需求學生的機率是每個月一次,這樣的效率令人擔憂,加上這些有照諮商師並非都對國小/中族群與學校教育或生態熟悉,也只能「救急」而已!因此每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的設置,可以更切實、迅速在第一線發現與協助學生,並做適當的處置、轉介與追蹤,對於學生、家長、學校與社會大眾,不啻為好消息!
國小輔導老師自有歷史以來,都是非專業教師擔任,儘管不少教育大學(如國北教育大學、北市教育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屏東教育大學等)都在後來設置有輔導與諮商相關科系,然而卻因為國小傳統的「包班制」、加上生育率急遽降低等因素,未能讓這些學有專長的輔導老師適才適用。
目前政府是以義務(國中與國小)教育教師與軍職人員進行課稅,然後想將這些課稅所得用來補助國小輔導老師的員額,因此在民國一○五年之前,全台國小輔導老師的需求將近二千多位。當然在經濟景況不如以往的氛圍下,爭搶這些「鐵飯碗」的人數極具競爭性,只是最後回歸到國小校園,這些輔導教師是否能夠站在第一線上、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尚待日後的評估。
二、國小輔導教師角色
在國小校園擔任諮商師工作,除了需要了解在此階段孩童的發展情況與任務、以及可能出現的適應問題之外,也需要對於學校教學與學生學習困擾有所了解,適時為學生與師長規劃適當的教育與輔導計劃與活動,此外,因為會接觸到教師與家長,因此也可能要擔任諮詢與轉介工作。當然這些只列出少數,以下分別說明:
(一)諮商師
學校諮商師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助人專業人員,因此基本上不需要擔任一般課程之教學,但是其角色與職責卻不因此而減少。學校諮商師必須具有諮商專業背景或證照,也就是受過適當的訓練,最重要的是了解國小教育現場與小學生的生態,此外還對此一族群(包括學生與教師)的發展與實務有正確的了解。
諮商師本身除了受過適當的學院訓練、通過國家考試拿到諮商師證照之外,還需要有個核心理論來作為自己判斷、評估與處置當事人問題的基礎,諮商師若無堅固的理論為背景,其在助人過程中容易失去方向與目標。其次,因為諮商師服務的對象與地點是國小階段學生、家長與教師,因此對於此學齡階段孩子的發展狀況與任務都要有相當的了解,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供服務、吻合所需;
另外還要了解教師在面對不同背景與資質的學生、以及教育的目標或上級的要求時,其在身心各方面的壓力與需求,讓教師可以有情緒宣洩管道,也有可以談論與傾聽、甚至是商量的對象;再則,教師也可能面對家長或是地方相關人士,需要擔任顧問、諮詢、資源統籌或是聯繫等工作;當然還有一些相關輔導行政的業務或是計劃要設計、策劃與執行。
(二)輔導教師
「輔導教師」通常是站在學校的第二線(第一線是班級導師),如果受過一般學校輔導訓練,輔導教師們可以處理一些預防(發展)性或是早發性的問題,也包括學校例行性業務(如友善校園)的規劃與執行,倘若輔導教師沒有足夠的諮商相關訓練,也許在處理較為特殊個案或問題時,需要就教於資深教師或是督導,甚至需要做轉介動作、讓合格有能力的諮商師接手,有時也要與精神醫師合作。輔導教師雖然不像一般諮商師那樣有足夠的諮商專業訓練或是經驗,但是因為其嫻熟學校業務與行政流程、以及學校生態,因此有其不同功能擅揚之處。
(三)教育者或是訓練員
學校的諮商師有時候要擔任「教育」與「宣導」的工作,不管是面對學生族群、教師同仁、家長或是社區相關人員,許多的「預防」工作(如自殺預防、危機處理、性教育)與「發展」議題(如兒童發展階段與需求、進入青少年的準備、家長與師長如何與兒童互動),也都需要藉助教育的方式進行宣導與推廣。
許多國小有「義工媽媽」協助導護、說故事、認輔等工作,在這些「義工媽媽」正式進入服務工作之前,可能需要有一些「職前訓練」、讓他們更能發揮功能,這也可以是諮商師或輔導老師的工作項目之ㄧ。諮商師可以定期提供教師的訓練,像是觀察、傾聽、與溝通技巧等,其他像是霸凌議題(霸凌定義、型態、不同參與者角色、如何防範與通報、如何處理等)、性教育與相關法令、生命教育與危機處理等,也是較為普遍的主題。
(四)行政規劃與協調者
學校輔導工作不是輔導老師或諮商師單打獨鬥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許多人力與資源的配合,因此需要有斡旋、找資源、與協調的能力,才能夠讓計畫完成、嘉惠需要服務的對象。像是籌劃新住民母親的識字教育,學校可以提供場所與師資,其他像是教科書、軟體或教學資源可以向社區徵收,甚至納入社區熱心人士參與新住民的服務(包括守望相助、子女教育、文化認識與熟悉等),因此也是很重要的社區資源整合者。
此外,諮商師發現自己能力無法獨力處理某些案例時,就需要轉介學生給適當的資源(包含身心科醫師、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員),同時仍然要擔任諮商或治療的工作。諮商師可以結合不同專業(如精神醫師、社工、家長、教師等)組成一服務學生的團隊,而彼此之間可以互相溝通與交流。
此外,輔導教師也可以站在較為客觀統整的角度,整合相關的課程與方案,讓教育的規劃更周全;像是「生命教育」不僅是要安排相關課程、做橫向與縱貫的結合,也要從行政單位、策劃活動、與教學的整合著手。諮商師也需要結合導師或教職員,成為一個合作的輔導團,提供學生最好的服務。
像是目前許多小學都施行所謂的「認輔制度」,找熱心的老師擔任需要關注學生的「關心老師」,讓學生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成人,定時舉辦個案研討、協助認輔導師有更好的輔導知能;另外,輔導教師也可以訓練班上較為熱心、觀察敏銳的小朋友,成為每班的「小輔導員」(或「同儕助人者」),可以預先發現可疑情況或問題,提前做補救。
(五)計劃撰寫與執行者
目前因為許多教育經費短縮,若學校因為學生或是在地特殊情況需要補助、或是執行改善工作,也都需要提出計畫、申請經費、執行計畫、最後做評估動作,因此學校輔導老師還需要有撰寫計畫、執行、最後提出報告的能力,這些能力與撰寫論文是相類似的,因此倘若國小輔導老師寫過畢業論文,基本上應該就可以勝任,尤其是對於量的研究與統計,都要有所涉獵與了解,這樣才有能力看研究論文、蒐集資料、執行計畫與做出最後的研究結果。
諮商師也可以主導學校諮商服務項目的宣傳與教育資料的印製、網路製作、壁報展示等,對象可以是學生與家長,讓他們可以經由許多方便的管道,了解必要知識與求助途徑。諮商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學校的情況、資源與需求,設計一個改進的「行動研究」,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評估效果,以及作為他校或是政策擬定者之參考。
(六)諮詢者
諮商師不僅擔任家長或是教師與行政同仁的諮詢者,還可以是社區的資源之ㄧ。有時候法院有虐待兒童或是性侵案件、牽涉到學校學生,也都需要學校諮商師擔任專業顧問、提供意見,有時候也是「專家證人」的角色、提供其對學童治療的觀點與專業看法。
(七)代言者
諮商師接觸的是學校與社區,因此對於學校與社區需求的了解更為周全而透徹,也對於學校或社區所需資源、以及弱勢族群的需求最清楚,必要時需要擔負起代言者與改革者的角色,為學校與社區全體謀求福利,甚至進一步做研究、為弱勢發聲,提供政策擬定者更確實資訊、做具體有效之改革。
三、國小輔導教師應具備條件及訓練
(一)發展理論與國小階段個體需求
國小正值孩童剛進入正式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離開父母親或照顧人身邊,開始長時間接觸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一般社會對其之期待與約束,孩子除了要適應離開家長與家庭環境的保護傘、開始探險之旅,也要適應學校所規範的許多行為準則,因此也屬於人生「轉型期」。國小階段可能經歷的轉型期包括入學、升上不同年級、進入青春期、或是轉學與升學,甚至是家庭解組(或父母離異),也都可能意味著孩子從一個階段要轉換到另一個階段。
學生轉學也是一個「轉型期」,除了班級導師需要協助其適應新的環境與課程、讓學生可以「適應」之外,學生本身還需要調適一段「失落期」(與以前的生活環境、學校與朋友、甚至是與父母親的相處時間),重新去適應新的環境、學校、課程與同學,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段不容易的過程,加上我們對於「新來」的人總是有好奇、或者對於他/她怎麼會轉學會有許多(對或錯)的臆測,也讓轉學生的適應添加變數,許多轉學生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有些轉學生可能是因為在前一個學校發生了一些事情,希望可以重新開始,但是不免身上就帶著之前他人給的「烙印」(通常是負面的),讓他/她在起步時就有許多難度要克服;有學生則是對於學習或是學校生活有適應的困難、卻一直沒有適當地解決,因此這些對學校或學習的負面印象就一直留存,即使轉到不同學校還是會重覆以往的經驗;或是因為家庭等因素有中輟之危險,只好以轉學的方式來「緩解」。因此,學校諮商師對於轉學生的協助與了解要更進一步,而不是只以公事公辦的官僚方式處理而已,這當然也牽涉到教師對於自己專業的承諾與投注。
(二)諮商相關理論與基礎
諮商師本身通過研究所的專業訓練、碩三全年實習、證照考試,應該有基本的協助知能,然而僅僅一年多的臨床實習經驗,還不足以勝任學校的諮商工作,特別是對於兒童諮商與親師溝通這一塊,還需要特別著力!諮商師的實務經驗與繼續教育是持續進行的,這樣子不僅可以與同業有更多的交流、自我有更多的成長,對於所服務的對象也是最大的福祉。
諮商師除了有專業訓練的理論背景,還需要有一個核心理論作為自己臨床工作的基礎,這樣子才可能在進行助人工作時有依據、方向,也更清楚任何一種處置的理由,才可能陪伴當事人走一段方向清楚的路。諮商師不是「技術」的工匠,許多人對此有誤解、甚至連學習諮商的學生也是如此!其實每一項諮商師所進行的策略或是行動,背後都需要有堅實的理論與科學研究支持,這樣才行之成理!諮商師不能是「匠師」、或是沒有核心理論的基礎,倘若諮商師只是以「技術」為治療工具,常常會在了解當事人之前、就妄下處置,忽略當事人的真正需求,甚且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三)了解學校行政與教育生態
諮商師若是服務的場域是學校,就應該對其職場環境與服務對象有深刻的了解,包括學校行政運作與流程,因為諮商不是單獨作業、需要團隊的合作,而諮商師也需要為當事人尋求適當資源、讓當事人的問題獲得緩解或處理、學校與家庭生活更充實愉快。像是諮商師與教師的合作,班級導師與科任老師通常是站在第一線與學生相處,最了解學生的情況,教師或是職員肩負觀察、發現問題、監督學生進步情況等責任。
行政單位握有許多資源,諮商師要與行政單位作密切聯繫與合作,才可能讓其助人工作達到可欲的效果,當然行政單位也需要取得諮商師與全校教職員的合作與協助,才可能讓校政執行順暢;諮商師既然是學校的一員,而許多計畫的執行需要行政資源的配合,如果能夠能到行政同仁的合作,特別是主校政者的了解與支持,計畫或是活動的執行就更為完善。
諮商師還需要對於目前的教育生態有所了解,像是教育目標、教改與教師的職務、學生價值觀與家長態度等,這些都是大環境的一部份,也要很清楚這些現況與資源,才能進一步針對服務對象之所需,提供正確、適當的服務。諮商師不是待在辦公室等人來晤談的工作,特別是學校諮商師要與學校融為一體,以自己的力量、結合相關可用資源,俾利於學校師生與家長。
(四)了解社區或是相關機構的資源、必要時做整合協調的工作
當然學校諮商師也不是獨立作業就可以,學校是社區的一部份,而學生與其家長、甚至老師都是社區的一份子,因此即便學校諮商做得很道地、扎實,學生身處的大環境若不友善、或是有許多破壞因子,也容易將學校教育或諮商效果減損或抵銷;另一方面,社區可以提供的資源也很多(像是家長、義工、社區機構或社福單位),學校與社區在人力與資源上可以做統整與合作,就是雙贏的結果。許多關切的議題不是學校單方面就可以努力成功,像是家庭暴力或是新住民子女教育,也都需要相關單位的協調與支援,也就是要考慮整個環境與文化脈絡。
(五)需要創意與質樸的心
國小諮商師很需要創意與質樸的心。需要「創意」是因為面對的是充滿好奇、潛能無限的國小學童,必須要有許多創意,才可以讓學生有新鮮感,諮商師提供不同的角度與觀點、也示範更多的選擇讓學生知道。有創意的諮商師基本上是可以接納不同的,在這個年紀的孩子有時候有不成熟的舉動,而諮商師不需要將其「個人化」或視為「冒犯」、「不禮貌」,同時要能夠欣賞孩子的創意。需要「質樸的心」是因為國小學生都還是孩子,保有兒童的天真與善良,才可以窺見孩子心裡最純淨那一塊土壤;況且諮商關係建立得越扎實,就越能得到孩童的信任,因此當然也不能辜負孩子的童心與相信。
許多國小老師在這方面是做得很棒的,他們可以同理孩子、接納孩子,讓孩子在安全、自由、被信任的氛圍下成長,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來面對生命。「創意」也是提醒諮商師不需要太拘泥於成人諮商的一些規則,而是營造輕鬆、遊戲式的氣氛,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將從諮商中學習到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創意還可以發揮在諮商技術與工具的研發,讓治療更順遂、有效,當然第一守則還是「不傷害」。
(六)永不止息的熱誠
諮商師的工作是專業協助者,也是傳統上的「治療者」角色,因此專業倫理的第一守則是「不傷害」,儘管諮商師嚴守這個原則、卻有時不免也會做出錯誤判斷與行動,這些都需要持續的自我覺察與反思功夫。諮商師不能只是做「最基本」的工作,如果諮商師只是將其職業當成是糊口工作,許多積極性的行動就不會產生,而有時候的「不積極」、甚至「不行動」就可能傷害了當事人,因此諮商師助人的「熱誠」可能是其與其他行業最大的區別,如何維持適當的熱誠、並做出最正確的行動,諮商師責無旁貸。諮商師每天接收一些當事人的負面能量,「自我強度」要相當、不然無法承受這麼多重擔,而諮商師懂得適度的自我照顧(包括自我身心健康的維護、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不將當事人的問題與自己生活混淆一起等),才有更多的能量去擔任助人工作。
我記得有一位國小輔導主任,發現一位新轉學過來的四年級學生很喜歡用暴力、幾乎沒有朋友,了解此生沒有家長守護、主要照顧人也常更換,於是就將孩子安置在一位年輕有愛心的女老師班上,她告訴這位班老師:「妳只要好好愛他就好了。」過了一學期,學生不僅暴力行為幾乎沒有出現,而且開始結交了許多朋友,只是又準備要轉學了,但是這位學生已經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改變。簡單的一句話「好好愛他」,需要付出許多心力與配套措施,但是這個學校的團隊辦到了!
進行九年一貫課程之後,國民小學雖然已經取消「輔導活動」課程、將其納入「綜合活動」內,但是學校輔導工作還是沒有減少,反而因為時代與大環境變動而越形重要,學校輔導目標是以健全學生人格、學習與生活適應為主。在這一章節裡,會先就教育部訂定國小輔導工作與目標開始介紹,接著簡介國小輔導工作項目,然後會詳述國小諮商師的角色、國小輔導教師應具備的條件與訓練作結。
教育部訂立的小學輔導工作與目標
教育部對於小學輔導工作目標訂立有幾項重點,以下分別敘述:
一、 建立學生基本資料
將入學學生的基本家庭與學習資料作登錄,並隨著學生學習進程做詳細紀錄。學生資料裡面的紀錄包括: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家庭組織與背景、身體健康資料、心理或性格特質資料、興趣與學習成果(包括測驗)等。學生的資料若可以詳實記載,不僅可以讓師長與學生更了解自己,也可以作為重要決定(如轉學、轉班、診斷或協助)的參考。學生基本資料最好是隨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適當的更新,這樣更可以讓師長或學生更清楚學生的進步情況、遭遇的挑戰、處理與目前的整體狀況。
二、 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是協助學生的在校生活有良好適應,與人互動有意義、得到支持,而且可以發揮潛能、培育健康人生觀與道德素養。針對一般學生的發展階段做適當教育與輔導,對特殊學生做適性、適當的協助,並與家庭社區有良好聯繫,共同為學生最佳福祉做努力與合作。生活輔導一般包含了日常生活(如身體與心理健康、休閒生活、自我了解、以及品德教育等方面)、家庭生活(如家庭結構與成員、親子互動、親職教養等)、學校生活(如師生與同儕互動、學習狀況與興趣)、與社會生活(社區環境與校外之人際關係)。
三、 學習輔導
提供符合個別差異的適性學習,協助不同學生可以有效學習、也適應在校生活與學習過程。此部分可以做的包括:養成閱讀習慣、激發學生自動學習的興趣、教導適當的讀書策略、協助其擬定有效的讀書目標,甚至進一步以閱讀來豐富生活;遇到有特殊狀況或需求的學生(如過動、行為違常、閱讀失語、自閉、情緒障礙、拒學等),則需要提早做補救措施、搭配適當資源與教育方式,以期學生的學習可以更有效率、不致瞠乎人後。
學習輔導一般包含了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培養良好學習態度與習慣、有效的學習方式與讀書策略、增進學習動機與成就表現、激發學生之學習潛能等。許多特殊學生已經有資源教師的協助,但是一般像是文化刺激不足、家長無法監督、或是對學習缺乏動機的學生,是目前許多社區協助的對象,只是個別化教學固然重要,還需要兼顧到讓學生可以在較為安全、穩定、自信、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因此要看見孩子的優勢與成功、有耐心與策略讓其慢慢進入況狀、保持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運用同儕學習或輔導的方式、及善用社區資源(如可以負責教學的家長、大學生或退休教師,以及其他閱讀與學習媒材及設備等)。
四、 生涯輔導
協助學生了解一般生活經濟裡擔任重要角色的各行業、正確的職業觀念與價值觀、以及自己的生涯興趣。學校可以提供相關職場或職業資訊,安排一些活動或探索課程,讓學生對於目前生活行業的一些現況觀察與了解,也可以實地參訪或調查方式,讓學生知道父母親或其他行業的工作內容,可以進一步了解工作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家長們的辛勞,也從中去了解自己喜歡的工作項目、性質與可能的能力搭配。生涯輔導主要是了解學生性向與興趣、建立自我認同、學習適當生涯知能、拓展其對工作領域的探索與了解。
學校輔導工作項目
也因此學校輔導工作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
(一)評量服務──了解學生個別差異而有相關的「評量」服務,像是做觀察、家庭訪問、智力測驗、社會計量問卷等等,蒐集學生的一些基本資料(如家庭背景、學習狀況、人際關係等);
(二)資訊服務──提供與學生有關的「資訊」,像是學校活動、學習與生活、未來工作與生涯資料,讓學生可以更了解自己與環境,以為學習、升學或各項適應的準備與選擇參考;
(三)諮商服務──與學生建立信任關係,以個別或團體方式,協助學生在校適應與最佳發展;
(四)諮詢服務──提供學校師長或是家長相關資訊與建議,使其可以協助學生有更好適應與生活;
(五)定向服務──提供學生進入另一學習階段(如進入小學或升上國中)時的適應,像是新生入學時或畢業前的學校介紹、課程說明等;
(六)安置服務──提供有特殊需求(如資源班)的學生學習上的安排、編班或選課等服務;
(七)追蹤服務──對於離校學生的持續追蹤與了解(如升學或就業),也可以作為改進未來學校輔導工作的參考;
(八)研究服務──包含了學校的定時評鑑工作,有些學校接了公、私立機構的研究計畫都需要執行並做執行後的檢討或評估報告。
國小輔導教師工作內容
教育部101年針對國小輔導教師規定,專任輔導教師負責執行發展性與介入性輔導措施,以學生輔導作為主要職責,授課則以「綜合活動」為主,負責教育部訂二、三級預防工作,第三級則以管理轉介個案為主。其重點工作有十二項,分別是:
(一)個案研討會之規劃與執行;
(二)小團體輔導(至少兩個,每個團體進行十二次)及團體之規劃、執行與成果報告;
(三)個案輔導(以二、三級個案為主)與認輔派案;三級個案每週約談六次,每學期以120人次為原則;
(四)心理測驗施測、解釋與相關研究;
(五)班級輔導(未轉介諮商中心之危機與特殊事件之輔導);
(六)協助學校發展性輔導活動之推動;
(七)提供家長及教師管教相關知能諮詢;
(八)參加相關專業知能研習與督導會報(每年至少十八小時);
(九)聯繫社會團體與社會資源協助學生之輔導;
(十)參與學校輔導工作之執行與評鑑;
(十一)校園危機事件之班級輔導與全校團體輔導事宜;
以及(十二)其他臨時交辦學生輔導事項。唯教育部來規定第十三項「學校得依權責實際情況調整專任輔導教師服務量」可能有些學校專任輔導教師的工作內容還是得依「上級指示」,不一定如教育部所規定而已。
國小輔導/諮商師的角色
一、我國國小輔導教師現況
目前我國國小輔導教師以非本科系任職居多,十二個班級以下的學校沒有輔導室的設置、輔導主任也是一般教師兼任,二十四個班級以上的學校有「輔導主任」的設置,主任之下也會有「資料」或「輔導」組,近十多年來因為重視特殊教育,有些學校還有「資源教室」或特殊班的設置。輔導教師規劃最完整的還是北、高兩個直轄市,主要是因為財務方面的資源足夠,其他縣市對於國小輔導工作的重視與否,與其執政機關財務情況、以及主校政者的治校理念有關。
近年來因為少子化、新住民與「新台灣之子」的增加、家庭結構的變動、以及全球經濟的影響,學童身心適應上的問題(可能還要加上診斷工具的進步)增多,加上家長對於學校與教師的要求也較以往為多,這些因素也都影響著學校輔導工作的重要性,迫使政府必須要針對這些議題與需求最出適當的回應。相對來說,國小老師是「包班制」,以往所培育的「科任」教師(像是英文、音樂、體育),也都不能自外於「包班制」的責任,唯有若干縣市教師,因為教師員額足夠,才有可能讓科任老師回歸到專業的教學,要不然極大多數教師還是需要帶班、擔任一科以上的教學。
幾乎全台各縣市,近年來在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底下,都增設了「學生諮商中心」或是「學校心理衛生中心」,聘雇了許多的有照諮商師,主要是希望補足中等以下(特別是國小與國中)學校輔導諮商人力之不足。然而這些諮商或心理衛生中心所接受的業務繁多,再加上人力不足,通常未能有效協助該地學校與學生;
像是一位諮商師可能負責四所學校(人數不定),但是見到有需求學生的機率是每個月一次,這樣的效率令人擔憂,加上這些有照諮商師並非都對國小/中族群與學校教育或生態熟悉,也只能「救急」而已!因此每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的設置,可以更切實、迅速在第一線發現與協助學生,並做適當的處置、轉介與追蹤,對於學生、家長、學校與社會大眾,不啻為好消息!
國小輔導老師自有歷史以來,都是非專業教師擔任,儘管不少教育大學(如國北教育大學、北市教育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屏東教育大學等)都在後來設置有輔導與諮商相關科系,然而卻因為國小傳統的「包班制」、加上生育率急遽降低等因素,未能讓這些學有專長的輔導老師適才適用。
目前政府是以義務(國中與國小)教育教師與軍職人員進行課稅,然後想將這些課稅所得用來補助國小輔導老師的員額,因此在民國一○五年之前,全台國小輔導老師的需求將近二千多位。當然在經濟景況不如以往的氛圍下,爭搶這些「鐵飯碗」的人數極具競爭性,只是最後回歸到國小校園,這些輔導教師是否能夠站在第一線上、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尚待日後的評估。
二、國小輔導教師角色
在國小校園擔任諮商師工作,除了需要了解在此階段孩童的發展情況與任務、以及可能出現的適應問題之外,也需要對於學校教學與學生學習困擾有所了解,適時為學生與師長規劃適當的教育與輔導計劃與活動,此外,因為會接觸到教師與家長,因此也可能要擔任諮詢與轉介工作。當然這些只列出少數,以下分別說明:
(一)諮商師
學校諮商師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助人專業人員,因此基本上不需要擔任一般課程之教學,但是其角色與職責卻不因此而減少。學校諮商師必須具有諮商專業背景或證照,也就是受過適當的訓練,最重要的是了解國小教育現場與小學生的生態,此外還對此一族群(包括學生與教師)的發展與實務有正確的了解。
諮商師本身除了受過適當的學院訓練、通過國家考試拿到諮商師證照之外,還需要有個核心理論來作為自己判斷、評估與處置當事人問題的基礎,諮商師若無堅固的理論為背景,其在助人過程中容易失去方向與目標。其次,因為諮商師服務的對象與地點是國小階段學生、家長與教師,因此對於此學齡階段孩子的發展狀況與任務都要有相當的了解,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供服務、吻合所需;
另外還要了解教師在面對不同背景與資質的學生、以及教育的目標或上級的要求時,其在身心各方面的壓力與需求,讓教師可以有情緒宣洩管道,也有可以談論與傾聽、甚至是商量的對象;再則,教師也可能面對家長或是地方相關人士,需要擔任顧問、諮詢、資源統籌或是聯繫等工作;當然還有一些相關輔導行政的業務或是計劃要設計、策劃與執行。
(二)輔導教師
「輔導教師」通常是站在學校的第二線(第一線是班級導師),如果受過一般學校輔導訓練,輔導教師們可以處理一些預防(發展)性或是早發性的問題,也包括學校例行性業務(如友善校園)的規劃與執行,倘若輔導教師沒有足夠的諮商相關訓練,也許在處理較為特殊個案或問題時,需要就教於資深教師或是督導,甚至需要做轉介動作、讓合格有能力的諮商師接手,有時也要與精神醫師合作。輔導教師雖然不像一般諮商師那樣有足夠的諮商專業訓練或是經驗,但是因為其嫻熟學校業務與行政流程、以及學校生態,因此有其不同功能擅揚之處。
(三)教育者或是訓練員
學校的諮商師有時候要擔任「教育」與「宣導」的工作,不管是面對學生族群、教師同仁、家長或是社區相關人員,許多的「預防」工作(如自殺預防、危機處理、性教育)與「發展」議題(如兒童發展階段與需求、進入青少年的準備、家長與師長如何與兒童互動),也都需要藉助教育的方式進行宣導與推廣。
許多國小有「義工媽媽」協助導護、說故事、認輔等工作,在這些「義工媽媽」正式進入服務工作之前,可能需要有一些「職前訓練」、讓他們更能發揮功能,這也可以是諮商師或輔導老師的工作項目之ㄧ。諮商師可以定期提供教師的訓練,像是觀察、傾聽、與溝通技巧等,其他像是霸凌議題(霸凌定義、型態、不同參與者角色、如何防範與通報、如何處理等)、性教育與相關法令、生命教育與危機處理等,也是較為普遍的主題。
(四)行政規劃與協調者
學校輔導工作不是輔導老師或諮商師單打獨鬥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許多人力與資源的配合,因此需要有斡旋、找資源、與協調的能力,才能夠讓計畫完成、嘉惠需要服務的對象。像是籌劃新住民母親的識字教育,學校可以提供場所與師資,其他像是教科書、軟體或教學資源可以向社區徵收,甚至納入社區熱心人士參與新住民的服務(包括守望相助、子女教育、文化認識與熟悉等),因此也是很重要的社區資源整合者。
此外,諮商師發現自己能力無法獨力處理某些案例時,就需要轉介學生給適當的資源(包含身心科醫師、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員),同時仍然要擔任諮商或治療的工作。諮商師可以結合不同專業(如精神醫師、社工、家長、教師等)組成一服務學生的團隊,而彼此之間可以互相溝通與交流。
此外,輔導教師也可以站在較為客觀統整的角度,整合相關的課程與方案,讓教育的規劃更周全;像是「生命教育」不僅是要安排相關課程、做橫向與縱貫的結合,也要從行政單位、策劃活動、與教學的整合著手。諮商師也需要結合導師或教職員,成為一個合作的輔導團,提供學生最好的服務。
像是目前許多小學都施行所謂的「認輔制度」,找熱心的老師擔任需要關注學生的「關心老師」,讓學生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成人,定時舉辦個案研討、協助認輔導師有更好的輔導知能;另外,輔導教師也可以訓練班上較為熱心、觀察敏銳的小朋友,成為每班的「小輔導員」(或「同儕助人者」),可以預先發現可疑情況或問題,提前做補救。
(五)計劃撰寫與執行者
目前因為許多教育經費短縮,若學校因為學生或是在地特殊情況需要補助、或是執行改善工作,也都需要提出計畫、申請經費、執行計畫、最後做評估動作,因此學校輔導老師還需要有撰寫計畫、執行、最後提出報告的能力,這些能力與撰寫論文是相類似的,因此倘若國小輔導老師寫過畢業論文,基本上應該就可以勝任,尤其是對於量的研究與統計,都要有所涉獵與了解,這樣才有能力看研究論文、蒐集資料、執行計畫與做出最後的研究結果。
諮商師也可以主導學校諮商服務項目的宣傳與教育資料的印製、網路製作、壁報展示等,對象可以是學生與家長,讓他們可以經由許多方便的管道,了解必要知識與求助途徑。諮商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學校的情況、資源與需求,設計一個改進的「行動研究」,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評估效果,以及作為他校或是政策擬定者之參考。
(六)諮詢者
諮商師不僅擔任家長或是教師與行政同仁的諮詢者,還可以是社區的資源之ㄧ。有時候法院有虐待兒童或是性侵案件、牽涉到學校學生,也都需要學校諮商師擔任專業顧問、提供意見,有時候也是「專家證人」的角色、提供其對學童治療的觀點與專業看法。
(七)代言者
諮商師接觸的是學校與社區,因此對於學校與社區需求的了解更為周全而透徹,也對於學校或社區所需資源、以及弱勢族群的需求最清楚,必要時需要擔負起代言者與改革者的角色,為學校與社區全體謀求福利,甚至進一步做研究、為弱勢發聲,提供政策擬定者更確實資訊、做具體有效之改革。
三、國小輔導教師應具備條件及訓練
(一)發展理論與國小階段個體需求
國小正值孩童剛進入正式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離開父母親或照顧人身邊,開始長時間接觸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一般社會對其之期待與約束,孩子除了要適應離開家長與家庭環境的保護傘、開始探險之旅,也要適應學校所規範的許多行為準則,因此也屬於人生「轉型期」。國小階段可能經歷的轉型期包括入學、升上不同年級、進入青春期、或是轉學與升學,甚至是家庭解組(或父母離異),也都可能意味著孩子從一個階段要轉換到另一個階段。
學生轉學也是一個「轉型期」,除了班級導師需要協助其適應新的環境與課程、讓學生可以「適應」之外,學生本身還需要調適一段「失落期」(與以前的生活環境、學校與朋友、甚至是與父母親的相處時間),重新去適應新的環境、學校、課程與同學,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段不容易的過程,加上我們對於「新來」的人總是有好奇、或者對於他/她怎麼會轉學會有許多(對或錯)的臆測,也讓轉學生的適應添加變數,許多轉學生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有些轉學生可能是因為在前一個學校發生了一些事情,希望可以重新開始,但是不免身上就帶著之前他人給的「烙印」(通常是負面的),讓他/她在起步時就有許多難度要克服;有學生則是對於學習或是學校生活有適應的困難、卻一直沒有適當地解決,因此這些對學校或學習的負面印象就一直留存,即使轉到不同學校還是會重覆以往的經驗;或是因為家庭等因素有中輟之危險,只好以轉學的方式來「緩解」。因此,學校諮商師對於轉學生的協助與了解要更進一步,而不是只以公事公辦的官僚方式處理而已,這當然也牽涉到教師對於自己專業的承諾與投注。
(二)諮商相關理論與基礎
諮商師本身通過研究所的專業訓練、碩三全年實習、證照考試,應該有基本的協助知能,然而僅僅一年多的臨床實習經驗,還不足以勝任學校的諮商工作,特別是對於兒童諮商與親師溝通這一塊,還需要特別著力!諮商師的實務經驗與繼續教育是持續進行的,這樣子不僅可以與同業有更多的交流、自我有更多的成長,對於所服務的對象也是最大的福祉。
諮商師除了有專業訓練的理論背景,還需要有一個核心理論作為自己臨床工作的基礎,這樣子才可能在進行助人工作時有依據、方向,也更清楚任何一種處置的理由,才可能陪伴當事人走一段方向清楚的路。諮商師不是「技術」的工匠,許多人對此有誤解、甚至連學習諮商的學生也是如此!其實每一項諮商師所進行的策略或是行動,背後都需要有堅實的理論與科學研究支持,這樣才行之成理!諮商師不能是「匠師」、或是沒有核心理論的基礎,倘若諮商師只是以「技術」為治療工具,常常會在了解當事人之前、就妄下處置,忽略當事人的真正需求,甚且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三)了解學校行政與教育生態
諮商師若是服務的場域是學校,就應該對其職場環境與服務對象有深刻的了解,包括學校行政運作與流程,因為諮商不是單獨作業、需要團隊的合作,而諮商師也需要為當事人尋求適當資源、讓當事人的問題獲得緩解或處理、學校與家庭生活更充實愉快。像是諮商師與教師的合作,班級導師與科任老師通常是站在第一線與學生相處,最了解學生的情況,教師或是職員肩負觀察、發現問題、監督學生進步情況等責任。
行政單位握有許多資源,諮商師要與行政單位作密切聯繫與合作,才可能讓其助人工作達到可欲的效果,當然行政單位也需要取得諮商師與全校教職員的合作與協助,才可能讓校政執行順暢;諮商師既然是學校的一員,而許多計畫的執行需要行政資源的配合,如果能夠能到行政同仁的合作,特別是主校政者的了解與支持,計畫或是活動的執行就更為完善。
諮商師還需要對於目前的教育生態有所了解,像是教育目標、教改與教師的職務、學生價值觀與家長態度等,這些都是大環境的一部份,也要很清楚這些現況與資源,才能進一步針對服務對象之所需,提供正確、適當的服務。諮商師不是待在辦公室等人來晤談的工作,特別是學校諮商師要與學校融為一體,以自己的力量、結合相關可用資源,俾利於學校師生與家長。
(四)了解社區或是相關機構的資源、必要時做整合協調的工作
當然學校諮商師也不是獨立作業就可以,學校是社區的一部份,而學生與其家長、甚至老師都是社區的一份子,因此即便學校諮商做得很道地、扎實,學生身處的大環境若不友善、或是有許多破壞因子,也容易將學校教育或諮商效果減損或抵銷;另一方面,社區可以提供的資源也很多(像是家長、義工、社區機構或社福單位),學校與社區在人力與資源上可以做統整與合作,就是雙贏的結果。許多關切的議題不是學校單方面就可以努力成功,像是家庭暴力或是新住民子女教育,也都需要相關單位的協調與支援,也就是要考慮整個環境與文化脈絡。
(五)需要創意與質樸的心
國小諮商師很需要創意與質樸的心。需要「創意」是因為面對的是充滿好奇、潛能無限的國小學童,必須要有許多創意,才可以讓學生有新鮮感,諮商師提供不同的角度與觀點、也示範更多的選擇讓學生知道。有創意的諮商師基本上是可以接納不同的,在這個年紀的孩子有時候有不成熟的舉動,而諮商師不需要將其「個人化」或視為「冒犯」、「不禮貌」,同時要能夠欣賞孩子的創意。需要「質樸的心」是因為國小學生都還是孩子,保有兒童的天真與善良,才可以窺見孩子心裡最純淨那一塊土壤;況且諮商關係建立得越扎實,就越能得到孩童的信任,因此當然也不能辜負孩子的童心與相信。
許多國小老師在這方面是做得很棒的,他們可以同理孩子、接納孩子,讓孩子在安全、自由、被信任的氛圍下成長,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來面對生命。「創意」也是提醒諮商師不需要太拘泥於成人諮商的一些規則,而是營造輕鬆、遊戲式的氣氛,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將從諮商中學習到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創意還可以發揮在諮商技術與工具的研發,讓治療更順遂、有效,當然第一守則還是「不傷害」。
(六)永不止息的熱誠
諮商師的工作是專業協助者,也是傳統上的「治療者」角色,因此專業倫理的第一守則是「不傷害」,儘管諮商師嚴守這個原則、卻有時不免也會做出錯誤判斷與行動,這些都需要持續的自我覺察與反思功夫。諮商師不能只是做「最基本」的工作,如果諮商師只是將其職業當成是糊口工作,許多積極性的行動就不會產生,而有時候的「不積極」、甚至「不行動」就可能傷害了當事人,因此諮商師助人的「熱誠」可能是其與其他行業最大的區別,如何維持適當的熱誠、並做出最正確的行動,諮商師責無旁貸。諮商師每天接收一些當事人的負面能量,「自我強度」要相當、不然無法承受這麼多重擔,而諮商師懂得適度的自我照顧(包括自我身心健康的維護、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不將當事人的問題與自己生活混淆一起等),才有更多的能量去擔任助人工作。
我記得有一位國小輔導主任,發現一位新轉學過來的四年級學生很喜歡用暴力、幾乎沒有朋友,了解此生沒有家長守護、主要照顧人也常更換,於是就將孩子安置在一位年輕有愛心的女老師班上,她告訴這位班老師:「妳只要好好愛他就好了。」過了一學期,學生不僅暴力行為幾乎沒有出現,而且開始結交了許多朋友,只是又準備要轉學了,但是這位學生已經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改變。簡單的一句話「好好愛他」,需要付出許多心力與配套措施,但是這個學校的團隊辦到了!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