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朱漆留春:陽江漆藝(簡體書)
滿額折

朱漆留春:陽江漆藝(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6 元
定價
:NT$ 172 元
優惠價
8715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馮崢編著的《朱漆留春——陽江漆藝》注重文化 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于陽江漆藝的內 涵、技藝、形態、歷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面介 紹,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陽江漆藝形態。深刻而直 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并 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 的感受。
讀者從《朱漆留春——陽江漆藝》中能夠了解到 南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概貌、地方風格、制作技 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奇思妙想 的靈感和巧奪天工的技藝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精美絕倫 的藝術世界,看到它們,我們仿佛聽到南粵人民的低 吟淺唱,仿佛看見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精神故鄉。

作者簡介

馮崢,1947年生,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人。現任陽江市文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系陽江市政協8~9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全國群眾文化學會、新故事會、通俗文藝研究會、通俗小說研究會會員;廣東省文聯委員;作家、戲劇家、曲藝家、民間文藝家協會、群眾文化學會理事;散文詩學會副秘書長;楹聯學會、民俗學會、民俗文化學會、文化傳播學會會員;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主編出版各類集子10本。1998年被廣東省文聯評為“優秀中青年文藝家”、1999年被陽江市委宣傳部評為“優秀作家”、2008年被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評為“中華著名藝術家”、2008年被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第一屆(亞太地區)金飛鷹獎終身榮譽”稱號。是國家重點研究項目先進工作者、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優秀會務工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朱漆留春·陽江漆藝》寫到,陽江漆藝是指廣東陽江地區流傳數百年的民間油漆技藝,陽江漆藝分皮胎,紙胎,木胎幾種,產品主要有日用工藝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傳統特色,《朱漆留春:陽江漆藝》詳細介紹了其歷史起源,發展及榮譽,機遇和挑戰等。對這一文化遺產是一次較全面的整理。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林雄
文化遺產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功不可沒。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我國正處于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梁,是廣大群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粵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在中國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18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獨特的方式撫慰著人們的心靈,一首粵劇曲調,能勾起無數廣東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掛;一段生龍活虎的“醒獅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廣東人對故鄉魂牽夢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書寫出南粵文明的壯麗史詩。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隨著全球化、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態環境急劇改變,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沖擊,漸漸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后繼無人瀕臨滅絕,加上一些地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視不夠,大量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如果再不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的民族就可能面臨文化的失憶,造成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損失。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要認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抓緊對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并處于瀕危狀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生活,在保護中利用,深入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發展文化產業結合起來,同發展文化旅游業結合起來。要鼓勵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要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
為了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和宣傳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喚起全體社會成員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增強廣大群眾的保護意識,使那些處于困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并發揚光大,我們組織專家學者在對我省珍貴的、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梳理、考證和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讀者從中能夠了解到南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概貌、地方風格、制作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奇思妙想的靈感和巧奪天工的技藝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世界,看到它們,我們仿佛聽到南粵人民的低吟淺唱,仿佛看見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精神故鄉。
該系列圖書有三個特點:一是突出知識性。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于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技藝、形態、歷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面介紹。二是呈現立體性。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三是體現通俗性。深刻而直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的感受。整套叢書堪稱我省優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較高的閱讀和收藏價值。該系列圖書的編寫出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對付出辛勤勞動的專家學者和編輯人員表示感謝!同時,希望讀者和我們一起為保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為中共廣東省委常委)

目次

盛大的漆王國
中國古代漆器源流/2
漆業的祖師爺/26
漆器的傳統制作技法/28
陽江千年漆業
敢問高壽幾何/31
從嶺南圣母說起/33
驚世寶藏“南海I號”/35
陽江漆器的前世今生
第一個由盛至衰階段/39
第二個由盛至衰階段/50
陽江漆木屐/56
不信東風喚不回/65
陽江朱漆好/73
名師手有神
陽江漆器百花園/86
巧手神工制漆器/89
漆畫留得嶺南春/97
神筆七彩繪美圖/104
名店與名師
老店新秀,各有千秋/109
“金聲”的消失/120
巧手神工競風流/123
石在,火就不會滅/144
附:陽江漆業大事記

書摘/試閱



陽江朱漆好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要說漆藝、漆器、漆畫……一切與漆有關系的工藝、產品,都離不開個“漆”字。沒有油漆,即不存在這個話題。
陽江的油漆經歷過天然樹汁一桐油一油漆三個階段。
上面說過,陽江是南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港和補給港,它是中國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船體以桐油為防護涂料,船上大凡是竹木制品也都要漆上桐油。所有家庭的竹木家具也要涂上桐油——比如竹帽(陽江人叫“桐油帽”)。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陽江還有一間“陽江竹帽廠”。因此在陽江桐油的用量很大。
陽江漫山遍野都是油桐樹。清朝李淫主編的《陽江縣志·物產》篇中,關于陽江的植物資源謂:“木有松、杉、樟、楠、桐、柏、苦、楝、菠蘿。”“桐油樹似刺桐而小,尤易生。土人多植為籬。其子可榨油。”引文中的“桐”就是“油桐樹”(陽江也叫桐油樹),其子榨出的油,就是桐油。
關于桐油樹,陽江人太熟悉了。它因為“易生”,是植作田園籬笆的常見植物。那時兒童沒有什么玩具可玩,用桐油樹的樹汁“吹泡泡”。桐油樹陪一代一代人度過寂寞的童年。然而,桐油樹更主要的用途是“其子可榨油”,桐油籽榨出的樹汁,經過火熬,就是桐油。《髹飾錄》謂“漆者,木汁也”,那么桐油就是“桐油者,木油也”。因此桐油又叫木油。
陽江的桐油制作業很發達。現在的陽西縣還有一條因為盛產桐油而得名的桐油村。
那時,桐油使用普遍,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陽江農村各地的供銷社都像售賣花生油、醬油、煤油一樣普遍,一缸桐油,可以散裝論斤兩賣。
世界漆業史把天然樹汁劃分為第一代油漆。新石器時代,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外槨和壁畫時,使用天然樹汁作涂料。我國在最早階段的漆器制造中,常在漆里摻入桐油等干性植物油。在制造彩色漆器時,也用桐油和多種顏料或染料構成的油彩,加繪各種花紋圖案,戰國時期的一些漆器即是如此,從而形成了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漆器工藝。
陽江造船用的桐油,正是屬于“天然樹汁”這一類。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陽江漆業歷史至少推算千年以上。
其實,我們只要留意,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中國,大凡是油類產品的命名,都是“原料+油”這個格式,即名詞的前面是表明生產物品的原料,后面是表明物品性質的“油”。比如花生榨出的油,叫“花生油”,芝麻榨出的油,叫“芝麻油”,魚肝制造的油叫“魚肝油”……按這個起名規律,涂料漆應該叫“漆油”,而唯獨這漆樹制作的叫“油漆”,無疑這里記錄了先油(桐油)后漆的演變過程。
由于油漆比桐油優越,于是,桐油逐步退出,代之以油漆。
油漆,又叫生漆、馬漆或大漆,它是用植物漆樹的樹液制成的,其主要成分為漆醇。生漆具有高度黏合性和耐酸耐堿的性能,性能精優,素有涂料之王的尊稱,我國漆器工藝向來以生漆為主要涂料。
從前,陽江制油漆,都是民間作坊。到了明末清初,漆器制作大量發展時,一些漆器廠也同時制作自用漆油。再到后來,有的廠除了自用外,也把多余的油漆作為產品外賣,逐步形成制漆行業,與漆器齊頭并進。如陽江的“廣泰成”和它在香港的分行“和泰成”,除銷售本廠制造的漆器外,還兼營本廠制造的“雄雞牌”油漆,且獲利頗豐。
但是,我國的大漆產量很低,大部分大漆要靠進口,而且價格很高,遠遠不能滿足漆器生產的需要,這使漆器生產遇到很大的制約。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對制漆最大的制約,是大漆的加工條件十分苛刻,要在特定的溫度、濕度與pH條件下方能施工。
在陽江漆藝歷史中,就曾經發生過這么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外地漆工,到陽江學會漆藝后,從陽江帶回油漆回到老家開業。可是,髹漆老達不到預期效果。他以為陽江師傅留一手,沒有把關鍵的技術傳給他,便再來陽江,把師傅請到他老家。陽江師傅去了,還特地帶上自己用慣了的一罐漆油,不料,也不行!這真叫“張天師被鬼迷,有法難施”。這師傅下不了臺,把所有原料打包和徒弟一起回到陽江。神了,一回到陽江,一切便隨心所欲!
在陽江還有一個相似的故事,廣為流傳。據說陽江郊區馬曹村有個何光榮,小名阿十,大家都叫他老何十。老何十跟人當土匪時,救過一個叫吳鐵城的人。后來吳鐵城當了廣東省政府主席,為了感謝老何十救命之恩,把老何十冊封為廣州警衛軍大隊長,最后官至四邑兩陽禁毒署主任。兩人稱兄道弟,關系非同一般。
吳鐵城任廣東省主席時,有個當稅務局長的部下想往上爬,千方百計討好他,在海南島找到一塊老黃花梨木板,請了省城最出名的雕刻師傅,把當年孫中山通電討伐陳炯明,吳鐵城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路司令保護孫中山的事跡,雕刻成5米長、名日“百萬軍中”的浮雕,以廣州市民的名義,敲鑼打鼓送進吳鐵城官邸,吳鐵城眉開眼笑接收下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