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呂思勉中國近代史(簡體書)
滿額折

呂思勉中國近代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5 元
定價
:NT$ 297 元
優惠價
8725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呂思勉中國近代史》的特點:一是傳承傳統的史學理念,鑒往世興衰,考當今得失,因此著史特別有時代感,總是立足於當下,闡述現實問題的歷史淵源;二是立足於客觀的情勢,同情地理解歷史中的人物事件,揭示歷史不得不如此的必然性,不求全責備,也不拔高歷史人物,因此顯得客觀公允。他的書是我們客觀地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物。

呂思勉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在中國通史的構建上做了巨大貢獻,同時在近代史的寫作上也有開闢之功。

《呂思勉中國近代史》從清代早期的社會特徵寫起,一直寫到抗戰的結束,舉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制度無不細緻入微,是瞭解中國近代史的佳作。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是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生于一個“世代仕宦”的書香之家,自學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專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錢穆、趙元任等都是他的學生),并任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1926年后,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江蘇省政協委員。

呂思勉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工作,一生著述800多萬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四冊,后又著成《呂著中國通史》兩冊。晚年從事斷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還著有《中國民族史》、《史通評》等作品。

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史學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對其頗為推重,曾說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他不僅是一位史學專家,而且對經學、文字學、文學都有深刻研究。他治學嚴謹,作風踏實,為人誠樸,謙虛謹慎,深為時人所稱道。

名人/編輯推薦

《呂思勉中國近代史》是呂思勉先生早年在上海光華大學講授中國近代史的講義,曾于1997年收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呂著中國近代史》。本書從清代早期社會特征寫起,一直寫到抗戰結束,舉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制度典章,無不細致入微,是讀者了解中國近代史的經典之作。

一、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旨在為讀者提供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學術精品。當時,學問家經歷了新文化運動,西學東漸,學術革新;因時應勢而現出版高峰,大師名家之作數量激增,質量上乘,對此時及后世的中國學術發展與演進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本叢書精選此時大師名家之有關學術文化經典著作,以期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文化做一系統整理。
三、叢書所收書目,雖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規模。此次結集,欲為推動中華文化之大發展、大繁榮盡出版人綿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為后代留存傳之久遠的鴻篇巨作。
四、為叢書系列之計,故以史學、國學、文學、一般學術著作之順序編排。
1.單種書文字量過少的著作,尋二三種內容相近,或作者為同一名家者,則合成一冊,字數以30萬字為限;
2.單種書文字量超過50萬字的著作,則分為上、下兩冊;
3.單種書文字量超過100萬字的著作,則分為上、中、下三冊。
五、所收著作,版本不一;流布之中,文字錯訛;擇其善本,一一折校。現雖為通行橫排簡體,然盡量保持二三十年代原貌。
1.人名、地名、異體、通假,仍從原書繁體;
2.標點符號,從作者習慣,非排版差誤者不予改動;
3.“的”,“底”一類文字之分,均從原書;
4.遇原書字句有疑問者,非有根據不予更改,力求保持原貌。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叢書,工程浩大、環節繁多,編輯、校對、照排、印制人員雖勉力為之然錯漏不免,還望方家諒解之余不吝指正。

目次

中國近代史講義
一、緒論/003
二、中西交通之始/004
三、傳教之始/006
四、康雍乾三朝與俄國交涉/009
五、清代之盛衰/011
六、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018
七、道光以前煙禁/023
八、燒煙及中英戰爭/025
九、江寧和議/029
十、鴉片戰爭之役評論/030
十一、五口通商后廣東中英交涉/035
十二、咸豐戊午、庚申之役/038
十三、戊午、庚申和約大要/041
十四、中俄咸豐戊午、庚申兩約/044
十五、同光中俄交涉/050
十六、嘉道咸同光之朝局/054
十七、各國立約交涉/057
十八、革新之漸/070
十九、日本立約及臺灣生番事件/075
二十、英人《芝罘條約》/079
二十一、法越之役/082
二十二、英緬之役/088
二十三、英謀西藏/093
二十四、中日之戰與馬關條約/094
二十五、港灣之租借/101
二十六、戊戌政變及庚子義和團/104
二十七、俄占東三省及日俄之戰/109
二十八、清末外交情勢/114
二十九、改革政體之動機/116
三十、清之亡及民國成立/121
三十一、民國以來之政局/125
三十二、民國以來之外交/127
中國近世史前編
一、論中國近世史的性質/133
二:人近世期以前中國的情形/137
三、中西的初期交涉/152
(一)近代西人的東來及中西通商/152
(二)近代基督教的輸入/156
(三)康雍乾時的中俄關系/160
四、鴉片戰爭和咸豐戊午、庚申之役/163
(一)鴉片戰爭和五口通商/163
(二)咸豐戊午英法交涉/170
(三)咸豐庚申英法交涉/175
(四)咸豐戊午庚申中俄條約/179
(五)教禁的解除/185
五、漢族的光復運動/193
(一)太平天國以前諸秘密結社的活動/193
(二)太平天國的興亡/199
(三)捻黨始末/215
中國近百年史概說
一、總論/221
二、中西交涉之初期/222
三、鴉片戰爭前之國內情形/227
四、外力侵入時代中國之情形/229
五、變動中之中國/236
六、國民政府之北伐/246
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
一、商業篇/251
二、財產篇/252
三、征榷篇/257
四、官制篇/278
五、選舉篇/278
六、刑法篇/282
七、學校篇/295
日俄戰爭
一、東北形勢總論/303
二、日俄開戰之原因/307
三、日俄戰前之交涉/315
四、日俄兩國戰前之形勢/327
五、日俄戰事上/334
六、日俄戰事下/340
七、日俄和議/346
八、日俄戰事與中國之關系/353
九、日俄戰役之結果及戰后情勢之變遷/363
十、結論/370

書摘/試閱

二、中西交涉之初期
舊世界文明聯絡之通路:(一)自中國緣海,出麻六甲海峽,入印度洋,經波斯灣、紅海,以人地中海。(二)自中國越蔥嶺,經西亞以至歐洲。若夫浩渺之大洋,則在前此罕能通航。其自蒙古、新疆經里海、黑海以入歐洲,則為野蠻民族侵略之路。自西伯利亞人歐俄,則寂寞荒涼,經由之者更鮮,而其影響亦愈微矣。乃至近世而形勢一變。此宋仁、英、神三代間(1l世紀后半期),塞爾柱突厥興,歐亞兩洲間之航路,為其所中斷(自歐入亞之道路,本有三條:(一)自敘利亞經阿付臘底斯河。(二)自黑海至亞美尼亞上陸,出底格利斯河,皆入波斯灣。(三)自亞力山大里亞溯尼羅河,絕沙漠出紅海。(一)(二)皆為突厥所斷。(三)則絕漠不便,故須別覓新航路)。于是歐人不得不別覓新航路以通東方。適會是時,羅盤針輸入西方,歐人遂能為遠洋之航行(此事亦在十字軍時。十字軍起于公元1097至1270年,當北宋哲宗紹圣四年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也。前此西人實亦僅能為緣岸之航行,地中海航業特盛,北海、大西洋能涉之者頗鮮),而海道之形勢一變。俄人漸次興起,轉能侵略亞洲,而自古無足輕重之西伯利亞,遂成為亞洲東北的一大威脅,從此陸路之形勢亦一變。
歐人自海道東來,初占勢力者為西、葡。葡人以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越好望角,孝宗弘治二年(1489)至印度,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至廣東,穆宗隆慶元年(1567)得澳門為根據地。是為歐人來中國通商,得有陸上根據地之始。西人以弘治六年(1493)至美洲。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而麥哲倫始作環球航行。西人之至中國者,為葡人所阻礙。其所經營之馬尼剌,則頗為繁華。中國人之前往者頗多,蓋西人之經營南洋也,以政治之力,中國人則以民間之力。南洋在政治上為西人所占,雖在是時,而中國人向南洋之拓殖,亦即在是時也,西、葡之勢力,其后漸為英、荷所奪,然英人之至中國者,仍為葡人所阻礙,惟在印度,則逐漸得勢。鴉片之輸入,遂代天方(泛指阿拉伯)而轉盛,伏下中英沖突之機。荷人以初據臺灣,后為鄭成功所奪,清人嘗約其夾攻鄭氏,許其每八年一至廣東,然其貿易,亦無甚足觀。惟在南洋,亦次第得勢,而爪哇一島,尤為繁盛扼要而已。
歐人之自海路來此,其與中國之舊關系,為通商、傳教兩問題。以通商問題言,則(一)歷代對外收稅之官吏,夙極黑暗(設市舶司時較清明,及歸地方管理時,黑暗乃甚,此亦見中央集權之效),而商人之欺詐剝削亦甚,此時猶一仍其舊。(二)近代西人東來,又多冒險之野心家及水手,行為皆極惡劣,足以引起華人之畏惡。(三)中國人雖發明火藥,而近代之槍炮,則西人實創為之,其制較中國為精,其船舶亦較中國高大而堅固(以歐人是時航行遠洋,而中國止為緣岸之航行故也),更是遭中國人之疑忌。(四)于是在政治上在民情上與貿易無關系之人,皆不欲與歐人貿易,至少欲加以限制,而與貿易有關系之官吏商人及其他人等,則因顧其私利而不肯,然又畏政治上及輿論上之監督,不得不設為相當的限制。于是(1)貿易為公行所專。(2)而官吏即委以監督保護外人之責,使不與人民發生沖突。以是時之官吏,固不通外情,不能自負此責也。于是(A)商人得有剝削外人之機會。(B)而管理外人之苛例繁興,西人不知中國情形,乃欲訴諸中央政府,殊不知是時之中央政府,其欲限制外人,乃較地方官吏更甚。此所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人舍粵趨浙,而浙海關旋遭封閉。其后,五十七年(1792)及嘉慶十五年(1810)兩次遣使赴京,要求改良通商章程,而卒無效也。至于傳教問題,其足引起中國人之畏惡,殆較通商為尤甚。以通商僅在一隅,傳教則遍及全國也。近世基督教之東來,乃由其所謂耶穌會者為先鋒,此會頗能提高基督教之教育程度,故科學亦隨之輸入。惟(一)宗教本有排外之性質。(二)中國人對宗教之迷信不深,政府亦向不重視宗教,對于西人傳教之熱心,及其教會之出巨款補助,不能了解,遂生疑忌。其科學之輸入,雖為一部分人所歡迎,而大多數人,則因此而疑忌更甚(讀楊光先《不得已書》可見。此書見解,在今日讀之,似覺其僻,然在當日,實大多數人之見解,此書特其代表耳。清圣祖頗為科學,任用西教士極多,然亦言西洋各國,中國千百年后,必受其害,實亦是此等見解也)。故教禁屢施屢解,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卒仍遭受禁止(近代基督教之人中國,始于利瑪竇至澳門,時在明神宗萬歷九年,1581年。二十八年即1600年,利瑪竇入朝,神宗許其建立教堂。利瑪竇死而教禁起,后因與滿洲戰爭,召其人制造大炮而解。時中國歷法舛誤,徐光啟薦湯若望修歷,歷成,未及頒行而明亡。清人人關,湯若望上書自陳,清人即用其歷,名時憲歷。康熙初,為楊光先所攻,得罪,郁郁而死。光先代為欽天監監正,后以推步舛誤見黜,仍用南懷仁。康熙一朝,任用教士極多,然至末年,卒仍布教禁,其人除在京當差者外,皆勒歸澳門。各地天主堂,悉改為公廨。自此至《北京條約》立時,教禁迄未嘗弛,然其秘密傳教如故。則以西人傳教,多有款項周恤教徒,而中國行政無力故也)。
P222-2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