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序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呂氏春秋》亦稱《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們共同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全書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儒、道思想為主,並融合進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序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舊題秦呂不韋撰,其實是秦相呂不韋主編而由其門下賓客集體撰著的學術總集。
《史記·呂不韋傳》記載:“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日《呂氏春秋》。布成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呂不韋廣羅學者,編撰巨著,公開買錯,求改文章,這實在是中國編書史上的一大盛事,於此亦可見這位權傾一時的秦相的政治魄力及其稱霸學術的氣勢。
《呂氏春秋》約成書於秦始皇八年。 《序意》篇說:“維秦八年,歲在涒灘,秋甲子朔,良人請問十二紀。”秦始皇八年即前239年,距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僅十九年。秦的統一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大業,其影響並及於今天。 《呂氏春秋》的撰成,顯示出統一前政治上的要求,思想上的動員,理論上的準備,是適應歷史潮流的產物。
《呂氏春秋》以十二紀為首,“以春為喜氣而言生,夏為樂氣而言養,秋為怒氣而言殺,冬為哀氣而言死,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每一紀以月令開頭,“以第一篇言天地之道,而以四篇言人事”,每紀五篇,最後一篇是《序意》,共六十一篇。其次是八覽。第一篇《有始覽》說:“天斟萬物,聖人覽焉,以觀其類。”明示八覽的宗旨,並從開天闢地天地“有始”出發,講“孝行”、“慎大”、“先識”、“審分”、“審應”、“離俗”、“恃君”,本之於天,探究國家禍福的由來,博論治國之術。每覽八篇,《有始覽》缺一篇,共計六十三篇。最後是六論,共三十六篇,“蓋博言君臣氓庶之所當務者也”(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殿後的《士容論》,主要論述士的氣質、修養、品格和知識結構,其後四篇《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則反映了先秦農家學說,蓋以農業為國家的基礎,士不可不知也,所以其作用不僅僅是保留了極有價值的農家學說資料。 《呂氏春秋》以當時的現實政治為綱,綱舉目張,全書編次條貫統系,是任何一部先秦著作所不能企及的。
戰國後期,先秦各派學術思想空前發達,已到了一個總結階段,《呂氏春秋》對諸子百家學說作了一次大規模的綜合性概括,不別門戶,集其大成,以有利於國家的統治。對於此書屬於哪一家,歷來有不同的看法。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將其歸入雜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清人盧文弨說“大約宗墨氏之學,而緣飾以儒術”;陳奇猷先生在其《呂氏春秋校釋》中則認為。呂不韋的主導思想是陰陽家之學”;《辭海》(1988年版)稱其“內容以儒道思想為主”。而早在漢末,高誘在《呂氏春秋序》中已說此書“以道法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肯定了它以老莊哲學思想為主導。
《史記·呂不韋傳》記載:“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日《呂氏春秋》。布成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呂不韋廣羅學者,編撰巨著,公開買錯,求改文章,這實在是中國編書史上的一大盛事,於此亦可見這位權傾一時的秦相的政治魄力及其稱霸學術的氣勢。
《呂氏春秋》約成書於秦始皇八年。 《序意》篇說:“維秦八年,歲在涒灘,秋甲子朔,良人請問十二紀。”秦始皇八年即前239年,距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僅十九年。秦的統一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大業,其影響並及於今天。 《呂氏春秋》的撰成,顯示出統一前政治上的要求,思想上的動員,理論上的準備,是適應歷史潮流的產物。
《呂氏春秋》以十二紀為首,“以春為喜氣而言生,夏為樂氣而言養,秋為怒氣而言殺,冬為哀氣而言死,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每一紀以月令開頭,“以第一篇言天地之道,而以四篇言人事”,每紀五篇,最後一篇是《序意》,共六十一篇。其次是八覽。第一篇《有始覽》說:“天斟萬物,聖人覽焉,以觀其類。”明示八覽的宗旨,並從開天闢地天地“有始”出發,講“孝行”、“慎大”、“先識”、“審分”、“審應”、“離俗”、“恃君”,本之於天,探究國家禍福的由來,博論治國之術。每覽八篇,《有始覽》缺一篇,共計六十三篇。最後是六論,共三十六篇,“蓋博言君臣氓庶之所當務者也”(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殿後的《士容論》,主要論述士的氣質、修養、品格和知識結構,其後四篇《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則反映了先秦農家學說,蓋以農業為國家的基礎,士不可不知也,所以其作用不僅僅是保留了極有價值的農家學說資料。 《呂氏春秋》以當時的現實政治為綱,綱舉目張,全書編次條貫統系,是任何一部先秦著作所不能企及的。
戰國後期,先秦各派學術思想空前發達,已到了一個總結階段,《呂氏春秋》對諸子百家學說作了一次大規模的綜合性概括,不別門戶,集其大成,以有利於國家的統治。對於此書屬於哪一家,歷來有不同的看法。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將其歸入雜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清人盧文弨說“大約宗墨氏之學,而緣飾以儒術”;陳奇猷先生在其《呂氏春秋校釋》中則認為。呂不韋的主導思想是陰陽家之學”;《辭海》(1988年版)稱其“內容以儒道思想為主”。而早在漢末,高誘在《呂氏春秋序》中已說此書“以道法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肯定了它以老莊哲學思想為主導。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