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復雜系統風險傳遞與控制》從“點—線—面—體”的視角來綜述事故致因理論,分析復雜系統的風險演化動力學過程。通過構建針對現代復雜系統事故致因與演化分析的“認知一約束”模型,從事故系統模型構建、事故系統風險動力學行為認知、關鍵致因節點辨識與控制角度深入闡述和分析復雜系統的風險傳遞與控制問題,并結合裝備研制項目復雜系統進行了風險傳遞與控制的實證研究。試圖從事故系統的角度來分析復雜系統的風險傳遞與控制問題是本書的特色。
本書涉及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系統工程、復雜性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主要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管理、安全、軍事類本科生和研究生,亦可作為科學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及高校教師的參考書。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復雜系統安全事故與測度研究現狀
1.2.1 事故致因理論研究現狀
1.2.2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現狀
1.2.3 事故測度—熵理論研究現狀
1.3 復雜系統風險行為與控制研究現狀
1.3.1 涌現問題研究現狀
1.3.2 風險傳遞研究現狀
1.3.3 安全控制研究現狀
1.4 本書研究內容與章 節安排
1.4.1 本書研究內容的確定
1.4.2 本書的章 節安排
第2章 事故分析“認知—約束”模型框架
2.1 復雜系統安全性本質探析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復雜系統安全事故與測度研究現狀
1.2.1 事故致因理論研究現狀
1.2.2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現狀
1.2.3 事故測度—熵理論研究現狀
1.3 復雜系統風險行為與控制研究現狀
1.3.1 涌現問題研究現狀
1.3.2 風險傳遞研究現狀
1.3.3 安全控制研究現狀
1.4 本書研究內容與章 節安排
1.4.1 本書研究內容的確定
1.4.2 本書的章 節安排
第2章 事故分析“認知—約束”模型框架
2.1 復雜系統安全性本質探析
2.1.1 事故成因復雜性根源
2.1.2 復雜系統安全性與可靠性關系探討
2.1.3 安全—復雜系統的整體涌現
2.2 新系統論模型發展趨勢分析
2.2.1 非系統論模型的缺陷
2.2.2 系統論模型的優勢
2.2.3 發展新—代系統論模型的基本要求
2.3 “認知—約束”模型的構建
2.3.1 “認知—約束”模型的廣義內涵
2.3.2 “認知—約束”模型的內在機制
2.3.3 “認知—約束”模型的數學描述
2.3.4 “認知—約束”模型的實施步驟
2.3.5 基于“認知—約束”模型的安全控制
第3章 集成DEMATEL—ISM方法的事故系統構模分析
3.1 復雜系統崩潰過程分析
3.1.1 脆性概念
3.1.2 復雜系統的脆性
3.1.3 從復雜系統到事故系統
3.2 復雜系統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提取
3.2.1 事故因素提取原則
3.2.2 一般性事故因素的提取
3.3 集成DEMATEL-ISM方法步驟
3.3.1 集成DEMATEL-ISM結構化方法的理論基礎
3.3.2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
3.3.3 解釋結構模型(ISM)
3.4 空軍某飛行團事故系統的案例分析
3.4.1 案例背景及數據來源
3.4.2 計算過程與分析
3.4.3 結果與討論
第4章 事故系統風險涌現的度量研究
4.1 風險涌現的界定與描述
4.1.1 復雜系統事故路徑分析
4.1.2 風險涌現與風險熵的界定
4.1.3 風險涌現的動力學機制
4.2 事故致因節點獨立風險熵度量
4.2.1 可拓學方法與改進
4.2.2 基于改進可拓學方法的獨立風險熵度量
4.3 事故致因節點耦合風險熵度量
4.3.1 Copula連接函數
4.3.2 基于Copula函數的耦合風險熵度量
4.4 跨層致因節點風險涌現度量
4.4.1 跨層致因節點風險熵
4.4.2 跨層致因節點極大風險熵
4.5 跨層風險涌現的Arena仿真
4.5.1 Arena軟件概述
4.5.2 跨層風險涌現的Arena仿真模型
4.5.3 跨層風險涌現仿真結果及分析
第5章 事故系統風險傳遞的Arena仿真
5.1 風險傳遞的描述及仿真流程
5.1.1 風險傳遞的形式化描述
5.1.2 風險傳遞的動力學機制
5.1.3 風險傳遞仿真要素及流程
5.2 風險傳遞Arena仿真模型構建
5.2.1 事故系統模型重構與描述
5.2.2 Arena仿真模型
5.2.3 仿真目的與實驗設計
5.3 初始風險涌現規律的影響分析
5.3.1 涌現均值對風險熵增長速率的影響
5.3.2 涌現均值對系統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
5.3.3 涌現均值對節點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
5.3.4 結果與討論
5.4 節點參數對系統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分析
5.4.1 節點風險免疫力的影響
5.4.2 節點風險處置速率的影響
5.4.3 結果與討論
5.5 網絡結構對系統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分析
5.5.1 改變風險處置資源數的影響分析
5.5.2 改變初始風險涌現節點的影響分析
5.5.3 改變節點風險傳遞概率的影響分析
5.5.4 結果與討論
第6章 事故系統關鍵致因節點的約束控制
6.1 熵權集結多維數據的節點重要度評估
6.1.1 靜態評估參數提取
6.1.2 專家經驗數據處理
6.1.3 動態風險傳遞的數據分析
6.1.4 熵權集結多維數據的致因節點重要度評估算法
6.1.5 計算結果及分析
6.2 基于約束熵的事故系統致因節點崩潰控制策略
6.2.1 約束熵概念的引入
6.2.2 約束熵度量模型的構建
6.3 基于Arena仿真的節點重要度排序結果驗證
6.3.1 基于備用風險處置資源的驗證
6.3.2 基于節點風險處置速率的驗證
6.3.3 結果與討論
6.4 應急約束熵配置的仿真分析
6.4.1 應急約束熵被所有節點共享時的配置分析
6.4.2 應急約束熵被重要節點獨享時的配置分析
6.4.3 應急約束熵被重要節點按級共享時的配置分析
6.4.4 應急約束熵數量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分析
6.4.5 結果與討論
6.5 實證研究
6.5.1 約束熵的工程意義
6.5.2 空軍某飛行團安全控制策略分析
第7章 研制項目復雜系統GERT網絡上的風險傳遞
7.1 裝備項目型供應鏈概述
7.1.1 裝備供應鏈研究現狀
7.1.2 航空裝備項目型供應鏈
7.2 GERT隨機網絡概述
7.2.1 GAN網絡的構成與特點
7.2.2 矩母函數
7.2.3 信號流圖
7.2.4 GERT隨機網絡解析法原理
7.3 研制項目GERT網絡上的風險傳遞
7.3.1 研制項目的GERT網絡建模
7.3.2 GERT網絡上單風險傳遞的解析法求解
7.3.3 GERT網絡上多風險傳遞的解析法求解
7.4 GERT網絡上多風險傳遞解析法求解案例
7.4.1 案例背景
7.4.2 計算過程及分析
7.5 cERT網絡上多風險傳遞的蒙特卡洛模擬
7.5.1 蒙特卡洛方法
7.5.2 CrystalBall仿真軟件
7.5.3 GERT網絡中環路的等價化簡
7.5.4 仿真過程及結果分析
第8章 基于貢獻度和風險分擔的風險傳遞控制策略
8.1 供應鏈利益分配方法
8.1.1 按勞分酬法
8.1.2 契約式利益分配法
8.1.3 基于Shapley值的利益分配法
8.2 基于節點重要度的行為主體貢獻度建模
8.2.1 行為主體貢獻度的含義
8.2.2 節點位置重要度
8.2.3 節點屬性重要度
8.2.4 節點貢獻度模型
8.3 行為主體抗風險努力程度評價
8.3.1 主動識別風險因素的評價
8.3.2 積極控制本環節風險的評價
8.3.3 藏匿和轉嫁風險的懲罰
8.4 基于貢獻度和抗風險努力程度的利益分配
8.4.1 基于貢獻度的固定利益分配
8.4.2 基于抗風險努力程度的超額利益分配
參考文獻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復雜系統安全事故與測度研究現狀
1.2.1 事故致因理論研究現狀
1.2.2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現狀
1.2.3 事故測度—熵理論研究現狀
1.3 復雜系統風險行為與控制研究現狀
1.3.1 涌現問題研究現狀
1.3.2 風險傳遞研究現狀
1.3.3 安全控制研究現狀
1.4 本書研究內容與章 節安排
1.4.1 本書研究內容的確定
1.4.2 本書的章 節安排
第2章 事故分析“認知—約束”模型框架
2.1 復雜系統安全性本質探析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復雜系統安全事故與測度研究現狀
1.2.1 事故致因理論研究現狀
1.2.2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現狀
1.2.3 事故測度—熵理論研究現狀
1.3 復雜系統風險行為與控制研究現狀
1.3.1 涌現問題研究現狀
1.3.2 風險傳遞研究現狀
1.3.3 安全控制研究現狀
1.4 本書研究內容與章 節安排
1.4.1 本書研究內容的確定
1.4.2 本書的章 節安排
第2章 事故分析“認知—約束”模型框架
2.1 復雜系統安全性本質探析
2.1.1 事故成因復雜性根源
2.1.2 復雜系統安全性與可靠性關系探討
2.1.3 安全—復雜系統的整體涌現
2.2 新系統論模型發展趨勢分析
2.2.1 非系統論模型的缺陷
2.2.2 系統論模型的優勢
2.2.3 發展新—代系統論模型的基本要求
2.3 “認知—約束”模型的構建
2.3.1 “認知—約束”模型的廣義內涵
2.3.2 “認知—約束”模型的內在機制
2.3.3 “認知—約束”模型的數學描述
2.3.4 “認知—約束”模型的實施步驟
2.3.5 基于“認知—約束”模型的安全控制
第3章 集成DEMATEL—ISM方法的事故系統構模分析
3.1 復雜系統崩潰過程分析
3.1.1 脆性概念
3.1.2 復雜系統的脆性
3.1.3 從復雜系統到事故系統
3.2 復雜系統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提取
3.2.1 事故因素提取原則
3.2.2 一般性事故因素的提取
3.3 集成DEMATEL-ISM方法步驟
3.3.1 集成DEMATEL-ISM結構化方法的理論基礎
3.3.2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
3.3.3 解釋結構模型(ISM)
3.4 空軍某飛行團事故系統的案例分析
3.4.1 案例背景及數據來源
3.4.2 計算過程與分析
3.4.3 結果與討論
第4章 事故系統風險涌現的度量研究
4.1 風險涌現的界定與描述
4.1.1 復雜系統事故路徑分析
4.1.2 風險涌現與風險熵的界定
4.1.3 風險涌現的動力學機制
4.2 事故致因節點獨立風險熵度量
4.2.1 可拓學方法與改進
4.2.2 基于改進可拓學方法的獨立風險熵度量
4.3 事故致因節點耦合風險熵度量
4.3.1 Copula連接函數
4.3.2 基于Copula函數的耦合風險熵度量
4.4 跨層致因節點風險涌現度量
4.4.1 跨層致因節點風險熵
4.4.2 跨層致因節點極大風險熵
4.5 跨層風險涌現的Arena仿真
4.5.1 Arena軟件概述
4.5.2 跨層風險涌現的Arena仿真模型
4.5.3 跨層風險涌現仿真結果及分析
第5章 事故系統風險傳遞的Arena仿真
5.1 風險傳遞的描述及仿真流程
5.1.1 風險傳遞的形式化描述
5.1.2 風險傳遞的動力學機制
5.1.3 風險傳遞仿真要素及流程
5.2 風險傳遞Arena仿真模型構建
5.2.1 事故系統模型重構與描述
5.2.2 Arena仿真模型
5.2.3 仿真目的與實驗設計
5.3 初始風險涌現規律的影響分析
5.3.1 涌現均值對風險熵增長速率的影響
5.3.2 涌現均值對系統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
5.3.3 涌現均值對節點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
5.3.4 結果與討論
5.4 節點參數對系統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分析
5.4.1 節點風險免疫力的影響
5.4.2 節點風險處置速率的影響
5.4.3 結果與討論
5.5 網絡結構對系統風險處置能力的影響分析
5.5.1 改變風險處置資源數的影響分析
5.5.2 改變初始風險涌現節點的影響分析
5.5.3 改變節點風險傳遞概率的影響分析
5.5.4 結果與討論
第6章 事故系統關鍵致因節點的約束控制
6.1 熵權集結多維數據的節點重要度評估
6.1.1 靜態評估參數提取
6.1.2 專家經驗數據處理
6.1.3 動態風險傳遞的數據分析
6.1.4 熵權集結多維數據的致因節點重要度評估算法
6.1.5 計算結果及分析
6.2 基于約束熵的事故系統致因節點崩潰控制策略
6.2.1 約束熵概念的引入
6.2.2 約束熵度量模型的構建
6.3 基于Arena仿真的節點重要度排序結果驗證
6.3.1 基于備用風險處置資源的驗證
6.3.2 基于節點風險處置速率的驗證
6.3.3 結果與討論
6.4 應急約束熵配置的仿真分析
6.4.1 應急約束熵被所有節點共享時的配置分析
6.4.2 應急約束熵被重要節點獨享時的配置分析
6.4.3 應急約束熵被重要節點按級共享時的配置分析
6.4.4 應急約束熵數量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分析
6.4.5 結果與討論
6.5 實證研究
6.5.1 約束熵的工程意義
6.5.2 空軍某飛行團安全控制策略分析
第7章 研制項目復雜系統GERT網絡上的風險傳遞
7.1 裝備項目型供應鏈概述
7.1.1 裝備供應鏈研究現狀
7.1.2 航空裝備項目型供應鏈
7.2 GERT隨機網絡概述
7.2.1 GAN網絡的構成與特點
7.2.2 矩母函數
7.2.3 信號流圖
7.2.4 GERT隨機網絡解析法原理
7.3 研制項目GERT網絡上的風險傳遞
7.3.1 研制項目的GERT網絡建模
7.3.2 GERT網絡上單風險傳遞的解析法求解
7.3.3 GERT網絡上多風險傳遞的解析法求解
7.4 GERT網絡上多風險傳遞解析法求解案例
7.4.1 案例背景
7.4.2 計算過程及分析
7.5 cERT網絡上多風險傳遞的蒙特卡洛模擬
7.5.1 蒙特卡洛方法
7.5.2 CrystalBall仿真軟件
7.5.3 GERT網絡中環路的等價化簡
7.5.4 仿真過程及結果分析
第8章 基于貢獻度和風險分擔的風險傳遞控制策略
8.1 供應鏈利益分配方法
8.1.1 按勞分酬法
8.1.2 契約式利益分配法
8.1.3 基于Shapley值的利益分配法
8.2 基于節點重要度的行為主體貢獻度建模
8.2.1 行為主體貢獻度的含義
8.2.2 節點位置重要度
8.2.3 節點屬性重要度
8.2.4 節點貢獻度模型
8.3 行為主體抗風險努力程度評價
8.3.1 主動識別風險因素的評價
8.3.2 積極控制本環節風險的評價
8.3.3 藏匿和轉嫁風險的懲罰
8.4 基于貢獻度和抗風險努力程度的利益分配
8.4.1 基于貢獻度的固定利益分配
8.4.2 基于抗風險努力程度的超額利益分配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