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元代漢文化之活動
滿額折

元代漢文化之活動

商品資訊

定價
:NT$ 867 元
優惠價
90780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元朝一代,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中華文化實應瀕臨毀滅,卻日益昌盛,所謂何故?誠為世人所欲知。孫先生以其深諳宋遼金元歷史,乃以漢軍、儒士之漢文化為中心,旁搜宋金元人文集,而作是書,堪為史學界之盛事。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元代文化史,並詳論漢文化對元朝的深刻影響。
2. 是書為治史者必備史料。

作者簡介

孫克寬先生(1905-1993)為孫立人將軍姪子﹐早年學法﹐熟諳古典詩詞。來臺以後﹐隱於教職。1955年東海大學創立﹐因戴君仁先生之邀﹐前來任教古典詩詞。1972年退休﹐前往加拿大﹐仍研究不輟。孫先生研究著重在元代史﹑宋元道教﹑詩學三大領域。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孫克寬先生元代漢文化之活動序
蒙古鐵騎,橫掃亞歐之後,殄夏滅金,莽莽神州,行將夷為牧場。然華夏之族,罹浩劫而仍盛,中國文化,瀕毀滅而益昌,此誠人類之奇蹟,國史之大事。其故安在?其幾維何?誠為世人所欲知,史家亟應究明者。昔元史荒疏,對於斯事,語焉不詳。清代元史雖盛,而邵氏類編,魏氏新編,僅補葺舊史,對此未能多載;錢氏惟志氏族藝文,洪氏專重西方史料,皆為遑及此;屠氏蒙兀兒史記,柯氏新元史,訂補雖多,但限於正史體製,對元代漢人保種宏化之功烈,並未能作有系統而完整之記載,致一代大事,闇而不章,可憾孰甚!
孫今生先生,宿耽乙部,於宋遼金元四史,用力尤深。值滄海橫流,慨人間何世,懷抱遺編,避地茲島,端居之暇,深惟國運,於永嘉之亂,靖康之禍,厓山之厄,及漢人如何應付國難,保衛民族生命及傳統文化諸耑,殫精探究,察幾窮變,洞悉窾要。乃以元代之漢軍、儒士、黃冠等,共翊漢文化為中心,勤劬鑽研,紬繹正史,旁搜宋金元人之文集筆乘,功力既深,所得愈豐,撰為專文多篇,甄隱表微,咸有深旨,鉤沉發覆,尤多創見。近以朋儔敦促,援裒儒學漢軍及元儒行實著作諸文為一編,以「元代漢文化之活動」署而耑,付諸梓人,洵史學界之盛事。
「九儒十丐」,係明人之誤傳,世多信之,遂以為元代賤儒,儒學沒落,乖違史實,莫此為甚。今生先生從縱橫兩方面,闡述元代學。縱的方面:首以許衡郝經等見用,遂出見中統,至元之儒治;次以程鉅夫江南訪賢,為促成仁宗用儒,延祐開科。橫的方面:於元代北方之儒學中,分懷衛、河朔、關中等地區之儒學。縱橫交織,足以顯現元代儒學之實況其對明清兩代影響之深遠。其謂「在蒙古初期,儒學不絕如縷之際,一般儒生,救死不遑,出而行道,即是自救,像纓冠救火的一般,豈能多所顧慮」。並斥張采譏「姚樞、竇默、許衡者流,讀書行道而不知海上之節」,為迂拘之論。足證今生先生,心入史中,照徹古人肝膈,使讀者亦如前見古人,體認其苦心孤詣。至表章全真教之宏道救世,正一教之掩護江南士大夫,更可驗其於宋元道教史修養之醇深。
元代漢軍諸帥,處境特殊,其志事常被後世所誤解,而輕加詆諆。今生先生獨具千百年眼,識透漢軍興起之背景,設身處地,將金源季末,北方雲擾,諸豪族大姓,為漢人爭生存,為文化圖衍續,遂奮起組織武力,鎮安真空地區,用心皎如日月。及蒙軍大至,力難抗拒,乃受其招安,以孤臣孽子心情,綏靖地方,從蒙古鐵蹄下,寬縱俘虜,拯濟良善,並延儒荐賢,弘揚漢化。如史天倪勸木華黎禁殺,嚴實東平興學,張柔護持金實錄,董文炳保全宋實錄等事,並有大功於中國。其漢軍人物表並序,事賾文省,尺幅千里,尤極良史之能事。
觀永嘉之亂,北方「文武大姓」(見全晉文卷一○八劉琨與丞相箋),除渡江支持東晉者外,其仍留居故宇之文大姓;或為用世救民,出而參政,使胡人採用中國禮樂制度;或隱居傳業,守先待後。武夫大姓;或率部曲家兵,苦戰胡羯;或鳩集鄉里武力,結塢自保;或膺胡人疆寄,安民待旦。彼等維護民族生命,保全中邦文化,以夏變夷之治事,與元代漢軍儒士黃冠之所操所為,先後一揆。讀是書者,對十六國時,漢文化之活動,當別有會心。
自耶律楚材勸窩闊臺用漢法治漢地,忽必烈更厲行此政策,元代八十九年間,漢人之衣冠禮樂,悉仍舊貫,未曾雉髮易服。思想言論著作亦自由,一任謝皋羽西臺慟哭,鄭思肖唱元韃敗北歌,王伯厚寄故國幽憂於困學紀聞,胡三省申民族大義於通鑑注中,迄未興文字之獄。甚至居於內地之蒙古子弟,色目人士,釋氊裘,襲冠帶,棄弓馬,習俎豆,擅詩詞,躭顧曲,胡貌華心,彬彬而文,若非漢文化活動之積極?寧能有此績效!
今生對此,用力既深,亦多創獲,如論耶律楚材之學,謂其「深於釋而淺於儒」(見元初儒學)近世論晉卿志事者,鮮曾道及。其論元代之儒則謂其重實用而薄空談,尤為卓見。至其尚論宋金衰亡,如金之崩潰各章,劉後村與晚宋政治各節,皆洞見窾微,幾乎垂涕以道,是則滄海橫流,同深一嘅,更有裨於知人論世之用也。又其風懷淵冲,哀時行吟,久主壇坫,故對元代詩人詞將之篇章,賞析尤工,令人忘倦,世人嗜繭廬之詩者,讀此書後,當益知其蘊藉之深,寄託之遠也。今盲風黑雨,瀰漫大陸,觀元代漢文化之活動,孕育民族之復興,卒使元帝北走,蒙人同化,萬餘里山河重光,數十年污染一新,則是書之啟示於今者,不亦多乎!不亦多乎!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七月藍文徵序於大度山

(自序)
當我於三十八年一月間,來到南臺灣的屏東市。在那綠樹蔥蘢,蕉風椰雨之間,恢復了讀書生活,才不幾時的翻天覆地的大動撼,仍然搖晃我的心靈,不斷地有一個思念在腦海衝擊,就是「今後的中華民族與他那深固不易的文化形態,如何在這已到來的大變亂中支持下去?」由今想到古,只好向歷史中求解答。於是我重讀通鑑與畢氏的續通鑑,對歷史上中華民族的幾次大患難的過程,重加檢視:五胡入侵之永嘉之亂,女真侵華的靖康之亡,一直到崖山之覆的蒙古入主中原。這每一次的大變亂,都不止於國家的瓦解,人民喪亂流離,而且更嚴重的是漢文化的面臨毀滅。可是永嘉亂後,中原士族南遷,禮樂衣冠萃於江左,留在北方的還「用夏變夷」;北朝元魏還盡用漢法,以促進後來隋唐大一統的文化合流,爆出貞觀開元的儒治與文明。靖康之亂,南宋形成了東晉的再翻版,留在北方的文儒,弼佐完顏氏,出現了大定明昌間彬彬儒雅的盛況。而蒙元一代呢?初進長城,勢如疾風暴雨,血洗華北大平原;卻被幾位俘係身分的老儒,談笑嗟嘆之間,使鐵騎止戈,武夫下拜,又出現了中統至元──延祐至順間的儒治局面。這真是不可言說的奇妙!當然要歸功於中華文化的感染力與韌性精神,與中國儒生的「不變塞」、「強哉矯」的剛毅之力。
於此沉酣史籍之中,我不覺地被金元時代一些俠士們、將軍們、黃冠道士們,乃至寬衣博帶的儒士詩人們的「保種存文」的偉大事蹟而吸引住了。於是我向南宋金元間史實從頭研討。我在宋史叛臣李全傳中,發現了金元之際南北紛爭中那些草莽英雄,以孤臣孽子的心情,為漢民族效命。於是我著手寫了「南宋金元山東忠義軍的李全」一文。從這個民兵集團,進而向全元史找尋貞祐崩潰後的那些起陸龍蛇──金末九公,東平嚴實,和河朔史張,這些傳記一一跳入我的腦際;更因讀詩的關係而飽讀元遺山集,發現了這位詩人而兼史家的那樣孜孜不息地游說諸侯,保存文化,招集散亡的文士,向新朝推毂,與另一位漢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材朝野配合,保全氣息緜緜的儒學與文章。於是我寫了一篇東平興學考,來表彰這位漢軍大帥的苦心;更進而探索元使儒臣各傳,而鉤勒出一篇元代儒學的淵源一文;又無意間從宋末人筆記與元人文集中發現正一教士與南宋儒生的因緣,而寫成「元初正一教與江南士大夫」。這樣就寫成我第一冊這方面的著作──元初儒學。賴朋友們的推薦而獲得臺灣教育廳四十二年度著作獎助,也因此誘發了我對蒙元時代漢文化活動的研究興趣。四十三年,從屏東移硯臺北,在擾攘市廛裡,奔波不定的生活中,我依然寫了一冊「蒙古初期軍略與金之崩潰」,打算透視當時蒙古人在歐亞的取勝之道,或有助於今日世勢。以上是我前期的研究過程。
四十四年東海大學成立,我被戴靜山先生延攬在中文系教書,把興趣與時間擘一大半給中國詩方面。生活雖然安定,心情雖然開朗,研究的環境雖然便利,可是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卻成了業餘,玩票的性質。十四年來,始終未逾這一課題,閱讀範圍窄狹,而見聞又淺露,以視並時的元史同道們的成就,簡直無法比擬。可是畢竟得有大學當局的鼓勵,與哈佛燕京社的支持,利用研究的補助,仍能寫成了若干篇文章。這幾年又轉注力於元代道教問題,才把元代漢軍,儒學與道教的共同趨向──傳衍漢文化,凝結為一個概念;斷斷續續地寫成研究論著,有的印成專書,如「蒙古漢軍與漢文化研究」、「宋元道教之發展」;有的寫成專題論文,如「元代漢軍三世家考」……,去年下季,我發狠把一些印成的小冊與已發表的論文編輯在一起,裒然成帙,題名為「元代漢文化之活動」。更承孔達先生推介中華書局,慨允印行,使多年來的苦心致力的作品,呈獻於讀者之前。回首當年,驚濤駭浪般憂惶惴惴的心情,實不禁感慨係之!
關於蒙古人入侵對漢文化的死亡威脅,與中國人苦心奮鬥,屈己徇道的精神,書中各篇,皆有闡說,此處不擬複論。只是我這十幾年來獨學冥行的研究,所以稍有所知者,實在不能不感謝臺灣大學史學教授姚從吾先生,不斷地指示,檢給參考書籍,而他那一不朽的著作──東北史論叢,給予我的幫助、啟示,實在是我的良師與指導者,在這裡我要向他衷心地致謝。
以我的譾陋,加之雜事旁鶩,書中各篇的幼稚、疏陋,勢必所在皆是還望同道與讀者,匡正、原諒。
舒城孫克寬自序
五十七年四月六日於中臺大度山園

目次

藍文徵先生序言
自序
第一編 背景
蒙古初期軍略與金之崩潰
附 金將武仙本末考

第二編 儒學
元初儒學
一、 元初東平興學考
二、 元初儒學之淵源
三、 元初正一教與江南士大夫

第三編 漢軍
元代漢軍人物表
元代漢軍三世家考
一、 永清史氏本末
二、 張柔行實考
三、 槀城董氏本末
附(一)元王橶使宋事補
(二)忽必烈時代南中國人民之反抗

第四編 儒生與其著作
江南訪賢與延祐儒治
附 程鉅夫與其雪樓集
元儒蘇天爵學行述評
附 滋溪集文槀別記
元許有壬與其至正集
元集題記
(一) 劉秉中之藏春集
(二) 郝經之陵川集
(三) 王惲之秋澗先生大全文集
(四) 魏初之青崖集
(五) 趙孟頫之松雪齋集
(六) 虞集之道園學古錄

附錄 晚宋劉克莊研究兩種
(一) 劉後村之家世與交遊
(二) 晚宋政爭中之劉後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78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