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朱可夫:打敗希特勒的人(簡體書)
滿額折

朱可夫:打敗希特勒的人(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無論輿論導向如何變化,無論朱可夫被揭露出什麼缺點(比如專斷、蠻橫、粗暴、虛榮),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朱可夫是一位英勇無畏的軍人。在戰亂的年代中,他竭盡全力,挽救蘇聯於崩頹;在納粹勢力在世界範圍內囂張時,他是扭轉乾坤的關鍵人物。朱可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偉大將軍,打敗希特勒的英雄,他顯赫輝煌的戰功以及略帶悲情的結局作為傳奇,將永遠彪炳史冊。如今時移世易,再回首當年,會發現,許多曾經感覺霧裡看花的往事正變得逐漸清晰。《朱可夫(打敗希特勒的人)》的兩位作者讓·洛佩茲、拉沙·奧特赫梅祖裡力圖鉤沉塵封的歷史,為世人展現一個真實的朱可夫,因此翻閱並比對了大量蘇聯解禁檔案資料,以及各方珍貴的歷史材料,全力展現朱可夫完整的一生,揭示了朱可夫作為一位偉大人物的獨特性格和驚人創舉,但也並未掩蓋他的失敗,弱點和錯誤。

作者簡介

作者:()讓·洛佩茲 作者:(格魯吉亞)拉沙·奧特赫梅祖里 譯者:張竝

讓·洛佩茲,是《戰爭與歷史》雜誌的創刊者及主編,曾出版過一系列講述蘇德戰場的著作,其中包括《庫爾斯克:毀滅德意志國防軍的四十天》《紅軍的偉大和苦難》等。拉沙·奧特赫梅祖裡,為前外交官及《戰爭與歷史》雜誌編委。他精通俄語、格魯吉亞語、英語和法語。與蘇聯社會的廣泛接觸使他得以瞭解蘇聯人對朱可夫的看法和評價。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朱可夫(打敗希特勒的人)》這本傳記揭示了朱可夫作為一位偉大人物的獨特性格和驚人創舉,也並未掩蓋他的失敗、弱點和錯誤。出於對二戰“解放者”和東線作戰的崇敬,兩位作者讓·洛佩茲、拉沙·奧特赫梅祖裡無疑將朱可夫這位戰爭大師置於二戰史中十分靠前的位置。

 

媒體推薦

這是迄今為止史料挖掘最深的一部傳記,與目前已出版的各種語言文字的(朱可夫)傳記相比,例如英國人DavldGlanz的著作,這本書的史料厚度和研究分析都更加深入。這本讀起來一如小說一般精彩的傳記,對於每一位喜愛蘇聯歷史特別是二戰歷史的人來說都值得一讀。

——GuerresHistoire法國《戰爭與歷史》雜誌

一本出色的傳記。兩位作者一位(JeanLopez)是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役的研究專家,一位元具有撰寫文學作品的深厚筆力。

——LeFigarolitteraire法國《費加羅文學雜誌》

要寫一本傳奇人物的傳記並不簡單,JeanLopezLashaOtkhmezuri兩位作者的可贊之處在於,他們既傾注感情,又避免了滑入聖徒傳的模式。大量蘇聯檔案的開放為兩位元作者提供了重建史實的最大可能。

——法國《解放報》

序言

希特勒能否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的那些機會雖然客觀上來說勝算微乎其微,但在19416月至11月間其實還是相當有利的;那一年的126日,蘇聯在莫斯科城牆下展開反攻之後,便使之徹底落空。第二個問題是:史達林是否會輸掉戰爭?會。194110月中旬,當紅軍的主力部隊在大包圍中第三次遭摧毀後,蘇聯政權已是一片恐慌;史達林只有在11月初出其不意地重整軍隊,才能獲得拯救。誠然,1942年秋,我們再次發現德國人是能夠奪取或摧毀巴庫的石油油井的;但隨著斯大林格勒城外的反攻大功告成,蘇聯人失敗的可能性已變為零——194111月與12月,194212月——有一個人浮現了出來,他的視野和特有的才能破滅了希特勒的希望,卻使史達林雄心再起:他就是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二戰的後半部分使朱可夫成了主角。他關鍵時刻受史達林之托——暫時轉入防守階段——成了1943年夏德國人在庫爾斯克最後失敗的根源。他主導了巴格拉季昂攻勢,于1944年夏摧毀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使日爾曼軍隊遭受了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失敗。同樣是他,又於19451月的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攻勢期間,長驅直入,將敵軍碾為齏粉,且推進500公里,越過了波蘭的平原。朱可夫,總是出現在生死攸關的戰役當中,只消十天時間,便率領軍隊直搗德國國會,從而迫使希特勒自殺。對全世界戰地記者的照相機和閃光燈來說,朱可夫就是於194558日—9日,在柏林一卡爾斯霍斯特,讓德國陸軍元帥凱特爾簽署德國軍隊無條件投降書的人。在歷經四年的戰爭期間,紅軍以一個或數個方面軍的規模發動了約200場攻勢,其中最重要的60場多少都與朱可夫有關。其他任何一位將領,無論是德國的,還是盟軍的,在戰績方面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當然,德蘇戰線無法指代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它卻構成了二戰主要的舞臺。從任何一種既定的衡量方式——地緣層面,物質與人員損失,激烈程度,殘忍程度——來看,無論哪一個世紀,任何一條戰線都無法與這條戰線的衝突相比。希特勒孤注一擲,將骰子擲往東方,投入了80%·的兵力,但在東方卻全軍覆沒。切不可貶低盎格魯一撒克遜人在削弱德國的經濟、摧毀德國空軍方面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在俄羅斯一烏克蘭廣袤平原上展開的那場戰爭中,這樣的作用幫了蘇聯人大忙。這些行動的廣度,北非、義大利,甚或諾曼第與之相比,均不可同日而語。戰爭中,英國人的阿萊曼大捷與庫爾斯克戰役作比的話,人數少了九成,坦克也少了五成。在斯大林格勒,五個月的死亡人數比美國建國以來的陣亡士兵人數都要多。國防軍、党衛軍,及其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義大利、斯洛伐克盟軍在伏爾加河與易北河間留下了400多萬陣亡者——占其陣亡人數的四分之三。總而言之,正是紅軍戰勝了納粹。勝利的代價極為驚人:死亡人數2500萬至2700萬,國民財富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被摧毀殆盡。

朱可夫的生平與紅軍水乳交融,但也與直到勃列日涅夫執政中期為止的布爾什維克及蘇聯難解難分。對探查這支極其獨特的軍隊以及這個極其獨特的國家提供了有利的視角。工農紅軍自1918年創建起,便是黨的軍隊。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壽終正寢。朱可夫自1919年起便是共產黨員,而且是一個真誠、執著的共產黨員。但他的生平則置身於兩種需求之間左右為難,就事實甚至就他的良知來看,這兩種需求均風馬牛不相及。同所有的軍事首腦一樣,他也想擁有一種現代高效的工具,軍官都能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對自己採用的方法也能胸有成竹。同所有的共產主義者一樣,他也理解、認可、接受這支軍隊乃歸黨所有;軍隊應對黨言聽計從,在執行治安、社會或經濟這些非軍事任務時,能領會黨的用意;各部隊內部應無時無刻不受到內務部的大批密探、党的特派員及黨支部的監督;統帥部的決策權應與行政機關的代表共用,而後者則向黨的中央委員會請示。“朱可夫生平”其中主要一個關注點在於下面這些問題:如何將黨的監督與專業化相調和?在党否決軍官的自決權,認同道德與宣傳,紀律與階級覺悟,效率與意識形態之時,如何去調遣這支能征善戰的軍隊?當黨意欲動用內戰、工業化與集體化時期的收入時,如何能在1941年與黨一起打一場現代化的戰爭,簡言之,當黨否定軍事行動的特殊性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朱可夫恰身處於這些矛盾與這些問題的中心。他親眼看著,他的軍隊備受猜忌,後又於1937年遭史達林血洗。他感受到這個工具在“構造蘇維埃人”的等級中佔有突出地位,又在社會、民族與政治日趨緊張之時產生了裂痕,而正是史達林體制的暴虐無度才造成了這種狀況。1941年,這支軍隊在德國戰爭機器的衝擊之下,由於大量士兵拒絕戰鬥而內外交困。恰恰是朱可夫親自出馬干預,才防止了紅軍全面瓦解,除了史達林之外,無人能做到這一點。吊詭的是,正是這個人為1941年的潰敗擔起了次要責任——主要責任其實應由史達林承擔。自1942年秋天起,在黨與軍隊之間達成了新的和解,而他便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參與者。雖在蘇聯歷史上佔據了這一獨一無二的地位,但他仍有兩次失勢,而他所起的巨大作用也遭到了否定。

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涵蓋1896—1941年。各個章節詳述了這個農民兼農村手工藝人的兒子、舊時皮毛加工作坊的工人、性喜打架鬥毆的浪子、追逐女孩和美食的登徒子,如何在沙皇手下當起了大兵,之後又成為紅色指揮員的歷程。這段歲月行將結束之時,朱可夫已成了穩重可靠、頗諳謀略之人。1939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帷幕正在拉開,在對抗日本人時,他打贏了重要的一戰,可風水輪流轉,不久以後,日本即成為軸心國的兩大主要力量之一。

…… 撰寫朱可夫傳記時,產生了無數難題,也提出了許多問題。最初的一個難題就是資料來源,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個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今後,歷史學家就能使用未受審核過的元帥《回憶錄》版本。許多熟悉他家庭生活或專業生活的人也都寫出了回憶文章。如今,我們還可參考史達林在其克里姆林宮辦公室裡的會見紀要。俄羅斯歷史學家S.I.伊薩耶夫(S.I.Isaiev)推出了一本撰述朱可夫軍事活動的詳細年表。這兩份文獻可使我們驅散許多錯誤和謊言。從嚴格的軍事角度來看,出版Stavka(史達林個人的最高統帥部)、國防委員會(GKO)、總參謀部、各方面軍頒發的大部分命令可使我們對各項攻勢的目標、方式和結果都能有更清晰的認識。因此,如今是可以明確朱可夫在蘇聯贏得戰爭中所起的作用的,但這種作用因將領之間的爭執以及克里姆林宮的各任主子持續不斷地重述歷史而變得晦暗不明。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和國家安全部(MGB)的檔案、總參情報部(格魯烏,GRU)——軍事情報部門——的檔案,也都可部分調用。2001年,在納烏莫夫(V.Naoumov)的支持下編纂的大量文獻均可澄清1946—1974年這段時期的情況,但它們與朱可夫《回憶錄》並無牽涉。我們從中找到了195710月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的會議記錄,會上明確決定要他退居二線,還找到了可澄清他1946年第一次失勢的文件。這本著作乃是大型文集《20世紀俄羅斯文獻集》(La Russie.XX@ siecleLes Documents)的組成部分,由亞歷山大·雅科夫列夫(Alexandre Yakovlev1923—2005)領銜主編,他是戈巴契夫的左膀右臂,也是改革(Perestroika)的意識形態專家。該套系列多達70餘卷,目的是使人瞭解史達林、布爾什維克及其眾多鎮壓機關的所作所為。各卷中的彙編檔可讓我們重新將朱可夫放入歷史上聞所未聞的充滿偏執妄想的極權主義體制之下,也可用來澄清他個人生平中的某些方面,理解這個國家和他最優秀的孩子之間的關係。

我們在莫斯科的合作者伊娜·索羅德科娃(Irma Solodkva)給予我們的幫助實在難以估量,她對“列寧卡”(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波多利斯基(Podolsk)(軍事檔案館)和希姆基(日誌基金會)可謂了若指掌。沒有她,這本書的底子就會既薄弱、又膚淺。我們還得到了史達林時代的專家奧列格·赫列夫紐克(Oleg Khlevniuk)教授的幫助,在我們身處蘇聯這個國家的迷宮中時,他就是阿裡阿德涅之線。斯捷潘·米高揚(stepan Mikoian)是歷經史達林與赫魯雪夫時期的高官阿納斯塔斯的兒子,他慷慨為懷,向我們提供了他父親尚未出版的回憶錄中的部分內容。薩哈羅夫中心讓我們參考了未經編輯的尼基福爾·古列維奇·科紐赫夫(Nikifor Gourevitch Koniukhov)回憶錄的手稿,可用來理解1937年的大恐怖。莫斯科列瓦達中心總監及社會學家列夫·古德科夫(Lev Goudkov)與我們交流了元帥在如今俄羅斯的名望。緬懷朱可夫的協會的會長阿列克謝·巴甫裡科夫(Alexei Pavlikov)頗為親切,為本書提供了照片。我們衷心感謝這些人士和這些機構。

我們大量採用的部分蘇聯政治家的回憶錄都能在網際網路上找到。有時,沒有頁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已列出連結位址和採用時的日期。

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布羅茨基曾寫道,對西方讀者而言,在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托爾斯泰的作品時,遇到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在俄羅斯人的姓名中間開闢出一條路來”。這個難題在我們的著作中更為嚴重,書中所引人名的數量已超過《戰爭與和平》總共兩百個名字。另一個經典的難題是我們在涉及俄羅斯人,要將他們的名字音譯成法語。這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因為有時候,必須得用到五個拉丁字母才能還原出一個基里爾字母。對熟悉這些名字的人來說,我們保留了更為簡便的古老的音譯法。但願語言純潔主義者能原諒我們的這個閃失,畢竟我們並無他求,只想使閱讀更為流暢而已。

目次

前言

第一部 從沙皇到史達林

1.米沙舅舅,或日童年故事(18961914年)

2.戰爭與革命中的一名龍騎兵(1915—1917年)

3.“無產階級,快快上馬!”(1918—1922年)

4.指揮員的見習期(1923—1928年)

5.發現作戰技藝(1929—1936年)

6.大恐怖(19371938年)

7.蒙古驚雷(1939年)

8.紅軍改革的最後機遇(1940年)

9.災難前夕臨危受命(1941年)

第二部 偉大的衛國戰爭

10.災難第一線

11.朱可夫遭撤職,紅軍慘遭屠戮

12.返回前線,從葉爾尼亞到列寧格勒

13.10月的暗夜裡

14.莫斯科的拯救者

15.面對史達林的偏執(19421月—7月)

16.從天王星行動的勝利到火星行動的慘敗

17.蘇聯元帥

18.庫爾斯克:朱可夫的陷阱

19.1944年,元帥們的戰爭

20.維斯圖瓦河一奧得河行動

21.攻打柏林

第三部 潛在的俄國波拿巴?

22.登上神壇(19456月—19465月)

23.失勢(1945—1952年)

24.重回巔峰

25.墜落

26.最後的戰鬥

結語

戰略地圖

1.哈勒欣河戰役圖(1939820日—31日)

2.德軍攻勢圖(1941622日—820日)

3.葉爾尼亞戰役圖(19418月—9月)

4.列寧格勒城下圖(19419月)

5. 颱風行動圖(194110月—11月)

6.莫斯科反攻戰(194112月)與19421月—4月的總攻圖

7.1942年夏德軍攻勢圖

8.第二次勒熱夫戰役圖(19427月—9月)

9.頓河一伏爾加河地峽攻勢圖(19429月)

10.天王星行動圖(19421119日—23日)

11.火星行動圖

12.星火行動圖(19431月)

13.北極星行動圖:朱可夫的意圖

14.曼施坦因反攻圖(19433月)

15.庫爾斯克與蘇軍的庫圖佐夫及羅曼采夫反攻圖(1943年夏季)

16.向第聶伯河進軍圖(1943年秋季)

17.切爾凱西一科爾孫圍捕行動圖(19441月—2月)

18.巴格拉季昂行動圖(1944年夏季)

19.維斯圖瓦河一奧得河行動圖(19451月—2月)

20.奧得河戰役圖(19454月)

21.柏林戰役圖(1945425日—52日)

書摘/試閱

後記

如何為這部傳記來個結尾呢?難道應該像人們經常讀到的那樣,捫心自問這位歷史的主人公是否已成功達成了他這輩子想要達成的目標?加入紅軍之時,朱可夫就想報效祖國蘇聯。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他拯救了祖國和政權,比其他任何人的貢獻都要大。代價也極為驚人。但若是失敗,代價則會更巨大。那他是否也特別想使紅軍成為現代化的軍隊,也就是說使之成為獨立自主的軍隊呢?沒錯,在這一點上根本毋庸置疑。但朱可夫沒有看清的是他對党的忠誠卻成了主要的障礙,因此,他撞到了礁石,粉身碎骨。就此而言,他失敗了。

另一個由傳記作者提出的問題是,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說到俄國的歷史,我們已經有了結論:目前,朱可夫已安眠于萬神殿中,與蘇沃洛夫及庫圖佐夫同榻而眠。他是唯一一個將被俄國人長時間留存于記憶中的蘇聯人,就像布爾什維克執政時期,蘇聯人也將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銘刻於心那樣,前者安葬在聖彼德堡的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內,後者的衣冠塚則被安放在了莫斯科的博羅金諾博物館內。

我們更有興趣的是朱可夫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從我們所說的軍事史來看,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好幾層含義,需如套娃般層層抽絲剝繭而得。

如果將元帥放在衛國戰爭的歷史中來看的話,答案就簡單了。紅軍高層軍官中沒有人能抵得上朱可夫的重要性。我們來一年年看過去。1939-1940年,鐵木辛哥和梅列茨科夫在芬蘭交出了糟糕至極的戰績,伏羅希洛夫就更讓人無語了,而他則是蘇聯唯一一位在哈勒欣河戰役中享有盛譽的將軍。1941年,他作為參謀長,置身于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之中,卻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儘管最初他什麼都做不了,儘管他甚至因為對紅軍病態迷戀進攻的戰術亦步亦趨而使局勢更為惡化,但至少他相當清楚發生了什麼事,知道必須同時在作戰層面和戰略層面上做些什麼。他是第一個同意減少整個部隊梯隊層級的人,認為這是必不可少的舉措,從而減輕了缺少軍官的處境和通訊手段薄弱的缺陷。他在葉爾尼亞和列寧格勒的表像極為出色,當整個指揮層——帕夫洛夫、庫茲涅佐夫和根本就沒打過勝仗的鐵木辛哥——土崩瓦解之時,又使部隊重新喚發了戰鬥的勇氣。10月,是他的競爭對手科涅夫和葉廖緬科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出盡了洋相。當時的局勢兵敗如山倒,許多人棄陣而逃,而朱可夫又重新穩定了局勢,且再次啟用戰敗的部隊和半數政工幹部臨戰脫逃的政工機關。他重新設立戰線,之後,打了一場漂亮的消耗戰,一步一步後退,並盡可能地發起反攻。他有著驚人的冷靜頭腦,當敵軍已打到首都郊區時,他偵察出敵人也已精疲力竭的跡象,儘管史達林死死催逼,莫洛托夫發出死亡威脅,但他仍嚴守以待,積聚各種資源。最後,他投入的各集團軍囊括了14-18個兵種,並大量使用雪橇,而非坦克,打了一場極其巧妙的冬季反攻戰。他是首位在平坦的曠野上戰勝了德軍及其最為優秀的將領的蘇聯士兵,那些將領有博克、古德里安、赫普納、萊因啥特……此等重要性,整個蘇聯無人能比。

1942年年中,競爭開始尖銳化。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當上了方面軍司令,華西列夫斯基擔任總參謀長。夏季的勒熱夫一戰,朱可夫表現平平,儘管其他將領在南方的表現更差,甚至更具災難性。他和華西列夫斯基共同擬定了天王星行動這一絕妙的計畫,但火星行動中的勒熱夫一役卻再次功敗垂成。1943年,是他促使史達林作出了決定,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大獲全勝,同時,羅科索夫斯基也打了勝仗,引起了史達林的注意。1944年,瓦圖京陣亡,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則煥發出了光彩,不過,在烏克蘭擔任同樣職位的朱可夫表現得也很出色。雖然他沒有殲滅第1裝甲集團軍,但科涅夫也有責任,而且,科涅夫在進攻羅馬尼亞時還打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敗仗。以摧毀德軍地面部隊為目的的巴格拉季昂行動至少是他和華西列夫斯基的繼任者安東諾夫及羅科索夫斯基共同設想出來的。最後是1945年,各自擔任三個主力方面軍司令員的朱可夫、科涅夫和羅科索夫斯基各自都表現神勇。兩位後來升任元帥、當時駐紮于南方的將軍馬林諾夫斯基和托爾布欣直到1943年才當上方面軍司令員。他們沒有另外三人的光環,而且在匈牙利的戰事也進展不順。1945年,馬林諾夫斯基在滿洲里的戰績倒是極為出色。包括朱可夫在內的上述六位主力方面軍的司令員中,他是唯一一位理論家。

這些人各有各的風格。羅科索夫斯基運兵很細緻,計畫也很精細,他擅長黏住敵軍,威脅性不夠。在這些人當中,他最具“德式”風格。瓦圖京膽子夠大,顯然是太大了,所以好幾次受到德軍的教訓;他在擔任方面軍司令員時,不善用人,所以壓力很大。科涅夫最像朱可夫:想法簡單直接,勝利的願望極為迫切,備戰工作相當仔細,著重優先獲取情報,這些都是他的特點。但無論是他還是羅科索夫斯基均與朱可夫在指揮方面軍時作戰的表現不同。至於華西列夫斯基,儘管是個傑出的組織者,擅長地圖推演,精於算計,熟悉辦公室事務,但他並不喜歡硝煙。除非有稱職的方面軍司令員和他一同作戰,就像斯大林格勒戰役和1945年的滿洲里戰役那樣,否則他的地面指揮能力並不強。如果想要從這樣的比較中得出結論,那朱可夫的表現比這些高級將領都要優秀,而且帶兵打仗的時間也比他的任何一位同事都要長。他的戰功有三次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即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這也是二戰中三個主要的轉捩點。這還沒將他1943年前擔任史達林的主要軍事顧問一事算進去。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那若是以結果論英雄的話,則他所具有的重要性,紅軍元帥中無人能與之相比。

朱可夫是否是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士呢?拿他同蘇沃洛夫大元帥和庫圖佐夫元帥相比毫無意義,因為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中,戰爭已發生了變化。兩個時代的統帥,其必備的素質也只有部分重合。可以這麼說,朱可夫和蘇沃洛夫一樣,好鬥,極具進攻性,或者和庫圖佐夫一樣,也擁有戰略視野,但這麼說對討論並無幫助。不過,朱可夫與庫圖佐夫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共同點,因為無論是以前還是今後,他本人都會為“朱可夫之謎”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畢竟,當俄羅斯遭到理論上更為強大的對手進犯時,他們兩人分別打贏了各自的“衛國戰爭”。朱可夫和這位亞歷山大一世時期的元帥一樣,也獲得了雙重稱號,一是俄羅斯拯救者,二是軍事力量強大的對手的剋星,庫圖佐夫戰勝的是法國的大軍,朱可夫戰勝的是德國國防軍。

將朱可夫置於二戰期間嶄露頭角的偉大將領之列,這麼做仍然是一個頗為棘手的任務。覬覦這個位子的人不計其數,而且各自所處的軍事體系也截然不同。從1939年到1945年,朱可夫擔任過形形色色的職務,如軍長、方面軍司令員和方面軍集群司令員,期間還擔任過總參謀長,別忘了還擔任過只有在紅軍內部才會共存的職務,即副最高統帥和最高統帥部代表。級別不同,所要求的素質並不總會一樣。比較之前,必須注意的是他的軍事生涯極為與眾不同。他是自學成才。如果將他和對手及盟軍那些學歷輝煌的將領相比的話,就會發現小學三年和經過確證的軍事學校幾個月膚淺的培訓倒是不會對他構成沉重的包袱。將軍之子曼施坦因與興登堡一家是近親,擁有古老的貴族血統,作為普魯士軍官學校的學生,其所受的教育自不待言。麥克亞瑟也是將軍之子,在西點軍校擔任校監,完全屬於軍事機構的一員。蒙哥馬利就更別提了,父親是殖民地高官,他在家中排行老么,就讀聖保羅學校和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簡而言之,這三位和其他幾位都出身于高級行伍之家。不過,朱可夫這個鞋匠的兒子也有機會鑽研當時最原創的著作,並接觸到那些作者,如斯維岑、特裡安達菲洛夫、伊塞爾松、圖哈切夫斯基。他的軍事經歷也頗為獨特。一戰時,他在東線打仗,戰線變幻不定,大規模調兵時常發生,這與西線面對面固定不動的塹壕戰相去甚遠。俄國內戰又打了四年,騎兵部隊南征北戰,再加上長途奔襲和鎮壓暴動,使之與古德里安、蒙哥馬利或麥克亞瑟的經驗相差十萬八千里。儘管理由各異,但他和德國國防軍的軍官有一點卻是共通的,即他也已準備好投入一場新型的戰爭,而非重複1914-1918年一戰的經驗。

……

還剩下瓦爾特·莫德爾。他的軍事生涯與朱可夫沒法相提並論,因為他是到1944年才指揮集團軍群的。但他或許可以算是最優秀的德軍將領。強硬,甚至無情,和軍官相處不好,充滿想像力,防禦極其靈活,對作戰任務有著清晰的認識。與朱可夫一樣,哪怕局勢再不利,他也會戰鬥到底,根本不會考慮投降,也不會返身去推翻現行的政權。他是納粹,對希特勒絕對服從,朱可夫是共產黨員,對領袖也是無條件地服從,在這點上兩人頗為相似。儘管庫爾斯克一役,他被羅科索夫斯基打敗,但在勒熱夫兩次戰敗朱可夫的也正是他,奧廖爾戰役(1943年)之後,也是他使一個集團軍避免了徹底的土崩瓦解,後來在巴格拉季昂慘敗之後,又使波羅的海及中部的一個集團軍群得以站穩腳跟。每一次,他都能使戰敗的部隊恢復士氣,並東山再起,發動反攻,穩住戰局。英國的奧康納將軍有一句話對他和朱可夫同樣適用:“除非能將因慘敗和大撤退而致不利的戰局扭轉過來,否則,我不會認為這樣的軍隊將領有多夠格。”從來沒有一支軍隊能像紅軍那樣,經受了如此巨大的失敗,然後又贏得如此徹底的勝利。而朱可夫正是二戰中唯一一位經歷了這般冰火兩重天的將領。

我們的結論要直截了當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舞臺上出現了兩位偉大的統帥,他們就是德懷特·艾森豪和格奧爾基·朱可夫。他們兩人不可思議地結合在了一起,德國國防軍的戰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毫無疑問,正是意識到彼此的差異性,才使得這兩個截然相異的人建立了很好的友誼。我們以艾森豪的話來作結語。德懷特老爹後來是這麼說朱可夫的:“比起我們時代的其他任何人,他在各大戰役中領兵打仗的經驗都要豐富得多。”還說:“歐洲的戰爭勝利了,聯合國欠朱可夫元帥的賬比欠我們任何一個人的都要多。”19458月訪問蘇聯時,他兒子約翰和父親在一起,約翰時年23歲,是個普通的中尉。列寧格勒市長舉辦的晚宴行將結束時,朱可夫提議由約翰來祝酒。年輕人並未推辭,遂起身,亮聲說道:“我聽見你們對盟軍的每一位將領都讚揚備至,舉杯致敬。那我也想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國家俄國祝酒。先生們,就請為偉大紅軍的這位普通的戰士舉杯致敬吧。”朱可夫的(《回憶錄》)裡也有與之相呼應的文字。他們的祝酒辭樸實無華,要致以敬意的並非是列寧創建的黨,亦非蘇維埃國,而是“這位蘇聯戰士”。

 

文摘

儒略曆18961119日——照我們的格利高裡紀年法為121日,烏斯傑尼亞·阿爾傑梅耶夫娜·朱可娃在斯特列爾科夫卡村自家樅木屋的大爐子旁生下了一個男孩。由於嬰兒的死亡率奇高,再者她已失去過一個孩子,所以烏斯傑尼亞便在嬰兒冒出第一聲啼哭的次日匆忙趕到烏高茲基·紮沃德教堂,讓神甫瓦西裡·弗謝斯維亞茨基親手給嬰兒施了洗禮,四年前,就是神甫為她主持婚禮的。距斯特列爾科夫卡4公里的烏高茲基·紮沃德鎮1974年更名為朱可沃,1996年改為朱可夫,其級別相當於馬婁雅羅斯拉維茨區鄉村地區的首府,坐落于卡盧加省府的北界。距莫斯科110公里遠。冬天坐四輪馬車去那兒要走三天,後來從1875年起只需六個小時,因為那時有一條鐵路通到了馬婁雅羅斯拉維茨區。

按照東正教的傳統,嬰兒應在出生的第八天取名,父母常會為其選當日主保聖人的名字。可是,1126日(儒略曆)卻是著名的俄國聖人格奧爾基·波別多諾謝茨,即勝利者格奧爾基的日子,他是士兵的主保聖人和莫斯科的庇護者。烏斯傑尼亞·阿爾傑梅耶夫娜及其丈夫康斯坦丁諾維奇·阿爾傑莫維奇便遵照習俗:給孩子取名為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這位將於194112月將“母親莫斯科”從“德國法西斯野蠻人”手中拯救出來的士兵,名字起得實在是再好不過了。但願這位格奧爾基能在柏林碾碎希特勒這條惡龍,粉碎這場自蒙古人以來落到俄羅斯人頭上的天大的災難,切莫忘記衛國戰爭期間3000萬男女借由紅軍發出的迴響,其中許多人仍能領會其間的宗教象徵意味。朱可夫元帥這位戰無不勝的騎兵,他的名字將會成為其中一個象徵元素,圍繞著它,會演化出個人崇拜的胚芽,尤其是在老兵們中間。他的名字將會被史達林及之後的赫魯雪夫利用,於1946年及1957年兩次將他所擁有的一切從卡皮托利山上拋至塔佩岩上。對布爾什維克而言,他萬不能天真地把自己叫做格奧爾基·波別多諾謝茨:他這個戴著戰盔的拯救者,內心裡就掩藏著一個波拿巴。

烏斯傑尼亞和康斯坦丁諾維奇·阿爾傑莫維奇的這個孩子今後會以小名伊戈爾稱呼,直到15歲為止。成年後,他總是會在122日、而非1日慶賀自己的生日。這個日期也鐫刻在壁龕上,裡面休憩著他的遺骸,葬於克里姆林宮的北牆內。這種相差一天的做法能在布爾什維克採納的計算方法中找到端倪。因為從1918131日算起,為了同新曆相符,要在19世紀的儒略曆日期上增加12天,在20世紀增加13天。這位未來的元帥幾乎就出生在兩個世紀的接縫處,所以當時決定相差13天對他來說更好,但沒人知道究竟是為什麼。

189612月的這個月,弗拉基米爾·伊裡奇·烏裡揚諾夫已經謝頂,蓄起了鬍子,但尚未叫做列寧,當時他因為想出版一本顛覆性的雜誌《勞動者的事業》,而在聖彼德堡的監獄裡服14個月的刑期。他26歲。置身於孤立隔絕的狀態中,他便一門心思地編纂起《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並為自己創建的小團體“解放工人階級鬥爭聯盟”設定新的行動計畫。約瑟夫·維薩里沃諾維奇·朱加什維利即將18歲,還沒想到要與烏裡揚諾夫做什麼交流。尚未叫做史達林的這個人選擇了高加索匪幫中某個匪徒的名字科巴作為假名,那是遭禁的格魯吉亞小說中極具浪漫氣息的主人公。1896年,朱加什維利一科巴在第比利斯的寄宿學校裡寫詩,和城裡的鐵路員工一道參加秘密聚會。這一年,列夫·達維多維奇·布隆施泰因17歲,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中學就讀。這位未來的托洛茨基與歷史唯物主義尚有很長的距離,狼吞虎嚥著與馬克思主義論戰不歇的各類雜誌,如Roussk06Bogatstvo(《俄羅斯寶藏》)。伏羅希洛夫,未來的國防部人民委員,比朱可夫年長15歲。圖哈切夫斯基,這位20世紀的軍事奇才,獲得追認的1945年勝利的奠基者之一,比朱可夫年長三歲。他的那些與之關係密切的未來同僚與競爭者——鐵木辛哥、科涅夫、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都只與他相差幾個月的時間而已。

1896年,俄國尚未談及這些面目模糊的年輕人,而一代人之後,他們就將行動起來,搞得天翻地覆,歷史上極少國家有這種情況。俄國仍舊迴響著六個月前霍金卡練兵場上發生的那場災難的喧囂之聲,這場災難無休無止地使羅曼諾夫王朝籠罩著不祥的陰影。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極其鋪張。莫斯科人都參加了這場慶典。為此,他們在彼得羅夫斯基公園附近的霍金卡練兵場邊上舉辦一場盛大的自助宴會。自淩晨5點起,便有50萬人湧向這個逼仄的地方,結果都被困在了裡面,驚慌失措的行政管理當局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但事情還沒完。有謠傳說因為沒有這麼多的禮物派發給所有人,於是人群便推搡起來,繼而造成了恐慌。為了活命,人們便大打出手。當時確認的死亡人數是1389人,數千人受傷。擺滿了屍體的大車從馬路上駛過,如潮般退去的男女老少全都蓬頭垢面,頭髮被扯,臉上被抓。整整一年,人們都在談論沙皇,說他竟然對他的子民沒說過一句安慰話,在災難發生的當晚,沙皇仍按照禮賓司的安排,參加了法國大使蒙太貝洛侯爵舉辦的舞會。哪個星球上會有像尼古拉·羅曼諾夫這樣的皇帝呢?統治伊始便發生這等禍事,不由令人想起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婚禮大典,當時就因為發生死人無數的踩踏事件而籠罩著陰鬱的氣氛。

霍金卡災難毫無疑問成了斯特列爾科夫卡村300村民的談資,從那時起他們便講起了柴米油鹽之外的那些事件,19世紀就發生過三次有名的大事:18121024日在馬婁雅羅斯拉維茨抗擊法國人,由此導致拿破崙節節敗退;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親手解放了農奴;1891—1892年的大饑荒,卡盧加省餓殍遍野。

斯特列爾科夫卡村設立于18世紀初的彼得大帝時期,是為了安置從烏拉爾地區遷來的有手藝的農奴而建的。這些農奴掌握的是這位致力於現代化的沙皇極為需要的知識,即機械加工與鑄造大炮的技術。而且,人們還在村子的名稱裡發現了俄語動詞“斯特列裡亞”,即“發射”之意。用17000門大炮向柏林萬炮齊射的這個人看來也只能出生在起了這個名字的地方。1896年,該地區內以前和這營生相關的數不勝數的森林煤場和水力磨坊皆已蹤跡全無。村子又回到了傳統的營生,即農業和小規模畜牧上去了,只是收益極少。該地區尤其因松林、貧瘠的土地、沙礫路面而知名,夏天,輪子會陷進去10公分,到了春秋兩季的Raspoutitsa,即“道路不通的季節”,半個輪轂會沒入爛泥裡。條件這麼困苦,使得卡盧加省成了遭貶謫的貴族的噩夢,傳統上,去那兒都是由沙皇指派的。該省在朱可夫出生前20年即已擺脫閉塞狀態,一條鐵路將卡盧加與莫斯科相連了起來,使這座舊時的俄羅斯省府增加了吸引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