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自然哲學》介於《小邏輯》和《精神哲學》之間,是黑格爾《哲學全書》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部著作裡,黑格爾站在辯證唯心主義立場上,把整個自然界的發展看作是絕對精神自我異化和自身復歸的過程。全書分為力學、物理學和有機物理學三篇,它們分別代表了絕對精神由於自身內部矛盾而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三個階段。《自然哲學》第一次以唯心主義的形式揭示了自然界內部的聯繫和轉化。黑格爾在《自然哲學》“導論”裡講了三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看待自然、如何考察自然和如何劃分自然。他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構成了他的整個自然觀的綱要。
作者簡介
姓名: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出生: 1770年8月27日(德國斯圖加特)
去世: 1831年11月14日(德國柏林)
學派/流派: 黑格爾主義
主要領域: 邏輯學、歷史哲學、美學、宗教、形而上學、認識論、政治學
受影響于: 亞里士多德、安瑟倫(Anselm)、笛卡爾、斯賓諾莎、歌德、伯麥(Jacob Boehme)、盧梭、康德、費希特、謝林 等。
施影響于: 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鮑威爾(Bruno Bauer)、施蒂納、托洛茨基、布拉德雷(F.H.Bradley)、漢斯·昆(Hans Küng)、海德格爾、薩特、巴特、哈貝馬斯、伽達默爾
[編輯本段]學術簡介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杜賓根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家庭教師,紐倫堡文科中學校長,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創立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并極大地發展了辯證法。他的哲學的基本的出發點是唯心主義的思維與存在同一論(亦稱“思有同一說”),精神運動的辯證法以及發展過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認為思維和存在統一于絕對精神,絕對精神是一獨立主體,是萬事萬物的本原與基礎,它的辯證發展經歷了邏輯、自然、精神三個階段。他的哲學是對三個階段的描述,因而相應地由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三個部分組成。邏輯學是“研究觀念(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將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當做思維的規律加以闡明,在概念的辯證法中,他猜測到了客觀事物本身的辯證法。自然哲學是“研究觀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學”,他以幻想代替事實,發表了一些錯誤理論,但他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精神哲學是“研究觀念由他在回復到自身的科學”,他提出了社會政治、倫理、歷史、美學等方面的觀點和主張,并試圖找出貫穿在歷史各方面的發展線索。在美學上,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強調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密切聯系以及理性的內容對藝術的重要意義。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之一。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于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18歲時,他進入圖賓根大學(符騰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學院)學習,在那里,他與荷爾德林、謝林成為朋友,同時,為斯賓諾莎、康德、盧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國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歲的黑格爾任教于耶拿大學。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學校長,其哲學思想才最終被定為普魯士國家的欽定學說。因此,說他大器晚成毫不過分。1831年在德國柏林去世。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恒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系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恩格斯后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于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
黑格爾一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編輯本段]思想學說
黑格爾與史詩詩人荷爾德林和客觀唯心論者謝林同一時期就讀于圖賓根神學院。在深入觀察了法國大革命的整個演進過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對康德及其后繼者費希特的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
黑格爾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現象學》。在世時出版的作品還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其他有關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則是在他去世后,根據他當年演講時學生所做的筆記匯編而成。
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面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在黑格爾,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例如,他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 但正因為是絕對的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消滅了它的對立面后,革命所喚起的暴力高潮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無路可去的革命最終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于殘暴的恐怖統治。然而,歷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行的:正是這種經驗,也只能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后,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職責,又能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憲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
在《歷史哲學》的前言中,黑格爾闡述:“哲學表明,意識是存在于它無限多個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意識是存在于自由的、無限多的形態之中,而對立的抽象內省的形態只是它的一種反映。意識是自由的、獨立存在的、有個性的,僅僅屬于精神。”
所以作為單獨概念的“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各有無限多個“形態”,一部分是原則性的,另一部分是對每個歷史事件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又說:“通常意義上的意識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物總體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對事物具體反應的抽象概念。” 他同時說:“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不同,和原則性的意識有所偏移,但是對于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種偏移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取決于他的正常狀態,取決于他對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這種概念的程度,屬于形而上學的范疇。”
所以,雖然黑格爾的語言很難懂,但他闡述了形而上學必須要研究每一個事件中的命題和反命題如何聯系的機制,因此必須要比較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們的原型,了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 黑格爾對人類社會抱有一種有組織性和目的論的觀念,他的著作語言豐富而難懂,對于現代讀者來說非常令人迷惑。不僅如此,他的觀念和現代知識界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以及個人權利的觀念也正相反。
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象征著了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后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有甚者,由于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因此,對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方面的無能為力而覺得自由主義正面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對黑格爾思想的其他介紹參見“思想傳承”“ 學術爭鳴”版塊。)
[編輯本段]思想傳承
黑格爾的學說在后代很長時間內一直引起爭論,他對思想界有廣泛的影響,幾乎任何學派都對他的學說給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歷史學家將黑格爾學派分為兩個陣營,黑格爾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漢博德大學的追隨者,他們擁護福音正統的宗教觀念,擁護后拿破倫時代的政治保守主義。
黑格爾左派,有時也被稱為“青年黑格爾派”,他們繼承黑格爾學說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張無神論,在政治領域主張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費爾巴哈和年輕時代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這些年輕的黑格爾信徒經常在柏林希貝爾酒吧聚會、爭論,這里的氛圍造就了對以后150年有很大影響的思想家們,形成了無神論、人文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基本觀念。
但是幾乎沒有一位黑格爾左派宣稱自己是黑格爾的追隨者,有幾位還公開批評黑格爾的哲學,但是這種歷史上的區分法仍然在現代學院哲學中使用,黑格爾左派對黑格爾的批評導致一個全新的領域—關于黑格爾和黑格爾理論的文學作品。
當代對在校學生來說,為了方便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分為三個階段,“正題”(例如在法國歷史上的大革命)、“反題”(大革命隨后的恐怖階段)和“合題”(自由公民的憲法保障狀態)。這種分法并不是黑格爾自己提出的,最早見于費希爾的對個人和全體之間聯系的一個模擬描述。黑格爾學者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三段論法會掩蓋黑格爾理論的真實論點,雖然黑格爾曾經說過:“要考慮到兩個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絕對的和最終的目的;第二,實現的方法,也就是說知識和意識的主觀方面,包括生命、運動和活動。”(正題和反題),但他沒有使用“合題”這個術語,而是用“整體”。“這樣我們就了解了整體道德和實現自由的狀態,以及其后這兩種元素的主觀整合。”
黑格爾運用這種辯證法體系解釋哲學、科學、藝術、政治和宗教的歷史,但是現代評論家指出黑格爾經常修飾歷史的真實以適應他的辯證法模式。卡爾·波普在他的《開放型社會和它的敵人》中指出,黑格爾體系文飾了威廉三世的統治,他認為1830年代的普魯士是理想的社會。赫伯特·馬爾庫斯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爾和社會理論的崛起》中批判了黑格爾作為一個國家權力的辯護士,為20世紀極權主義的興起開辟了道路。實際上黑格爾并沒有為這些權力形式辯護,只是認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為這些權力存在,所以也是合理的。亞瑟·施潘豪爾藐視黑格爾對歷史的解釋,認為他的著作是蒙昧主義的,是“偽哲學”,許多英國學派的哲學家也遵從這種看法。
20世紀黑格爾的哲學開始復興,主要是因為幾個原因,一是發現黑格爾的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源頭,還因為黑格爾的歷史觀開始復活,再有黑格爾辯證法的重要性得到廣泛的認同,將黑格爾的理論重新帶到馬克思經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喬治·盧卡斯的《歷史和經典概念》,掀起一股重新了解評價黑格爾的著作熱,黑格爾的復興也引起對黑格爾早期著作的興趣。現代美國的哲學家也明顯受到黑格爾的影響。
出生: 1770年8月27日(德國斯圖加特)
去世: 1831年11月14日(德國柏林)
學派/流派: 黑格爾主義
主要領域: 邏輯學、歷史哲學、美學、宗教、形而上學、認識論、政治學
受影響于: 亞里士多德、安瑟倫(Anselm)、笛卡爾、斯賓諾莎、歌德、伯麥(Jacob Boehme)、盧梭、康德、費希特、謝林 等。
施影響于: 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鮑威爾(Bruno Bauer)、施蒂納、托洛茨基、布拉德雷(F.H.Bradley)、漢斯·昆(Hans Küng)、海德格爾、薩特、巴特、哈貝馬斯、伽達默爾
[編輯本段]學術簡介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杜賓根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家庭教師,紐倫堡文科中學校長,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創立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并極大地發展了辯證法。他的哲學的基本的出發點是唯心主義的思維與存在同一論(亦稱“思有同一說”),精神運動的辯證法以及發展過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認為思維和存在統一于絕對精神,絕對精神是一獨立主體,是萬事萬物的本原與基礎,它的辯證發展經歷了邏輯、自然、精神三個階段。他的哲學是對三個階段的描述,因而相應地由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三個部分組成。邏輯學是“研究觀念(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將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當做思維的規律加以闡明,在概念的辯證法中,他猜測到了客觀事物本身的辯證法。自然哲學是“研究觀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學”,他以幻想代替事實,發表了一些錯誤理論,但他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精神哲學是“研究觀念由他在回復到自身的科學”,他提出了社會政治、倫理、歷史、美學等方面的觀點和主張,并試圖找出貫穿在歷史各方面的發展線索。在美學上,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強調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密切聯系以及理性的內容對藝術的重要意義。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之一。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于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18歲時,他進入圖賓根大學(符騰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學院)學習,在那里,他與荷爾德林、謝林成為朋友,同時,為斯賓諾莎、康德、盧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國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歲的黑格爾任教于耶拿大學。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學校長,其哲學思想才最終被定為普魯士國家的欽定學說。因此,說他大器晚成毫不過分。1831年在德國柏林去世。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恒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系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恩格斯后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于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
黑格爾一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編輯本段]思想學說
黑格爾與史詩詩人荷爾德林和客觀唯心論者謝林同一時期就讀于圖賓根神學院。在深入觀察了法國大革命的整個演進過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對康德及其后繼者費希特的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
黑格爾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現象學》。在世時出版的作品還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其他有關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則是在他去世后,根據他當年演講時學生所做的筆記匯編而成。
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面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在黑格爾,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例如,他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 但正因為是絕對的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消滅了它的對立面后,革命所喚起的暴力高潮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無路可去的革命最終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于殘暴的恐怖統治。然而,歷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行的:正是這種經驗,也只能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后,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職責,又能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憲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
在《歷史哲學》的前言中,黑格爾闡述:“哲學表明,意識是存在于它無限多個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意識是存在于自由的、無限多的形態之中,而對立的抽象內省的形態只是它的一種反映。意識是自由的、獨立存在的、有個性的,僅僅屬于精神。”
所以作為單獨概念的“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各有無限多個“形態”,一部分是原則性的,另一部分是對每個歷史事件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又說:“通常意義上的意識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物總體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對事物具體反應的抽象概念。” 他同時說:“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不同,和原則性的意識有所偏移,但是對于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種偏移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取決于他的正常狀態,取決于他對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這種概念的程度,屬于形而上學的范疇。”
所以,雖然黑格爾的語言很難懂,但他闡述了形而上學必須要研究每一個事件中的命題和反命題如何聯系的機制,因此必須要比較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們的原型,了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 黑格爾對人類社會抱有一種有組織性和目的論的觀念,他的著作語言豐富而難懂,對于現代讀者來說非常令人迷惑。不僅如此,他的觀念和現代知識界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以及個人權利的觀念也正相反。
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象征著了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后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有甚者,由于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因此,對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方面的無能為力而覺得自由主義正面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對黑格爾思想的其他介紹參見“思想傳承”“ 學術爭鳴”版塊。)
[編輯本段]思想傳承
黑格爾的學說在后代很長時間內一直引起爭論,他對思想界有廣泛的影響,幾乎任何學派都對他的學說給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歷史學家將黑格爾學派分為兩個陣營,黑格爾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漢博德大學的追隨者,他們擁護福音正統的宗教觀念,擁護后拿破倫時代的政治保守主義。
黑格爾左派,有時也被稱為“青年黑格爾派”,他們繼承黑格爾學說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張無神論,在政治領域主張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費爾巴哈和年輕時代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這些年輕的黑格爾信徒經常在柏林希貝爾酒吧聚會、爭論,這里的氛圍造就了對以后150年有很大影響的思想家們,形成了無神論、人文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基本觀念。
但是幾乎沒有一位黑格爾左派宣稱自己是黑格爾的追隨者,有幾位還公開批評黑格爾的哲學,但是這種歷史上的區分法仍然在現代學院哲學中使用,黑格爾左派對黑格爾的批評導致一個全新的領域—關于黑格爾和黑格爾理論的文學作品。
當代對在校學生來說,為了方便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分為三個階段,“正題”(例如在法國歷史上的大革命)、“反題”(大革命隨后的恐怖階段)和“合題”(自由公民的憲法保障狀態)。這種分法并不是黑格爾自己提出的,最早見于費希爾的對個人和全體之間聯系的一個模擬描述。黑格爾學者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三段論法會掩蓋黑格爾理論的真實論點,雖然黑格爾曾經說過:“要考慮到兩個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絕對的和最終的目的;第二,實現的方法,也就是說知識和意識的主觀方面,包括生命、運動和活動。”(正題和反題),但他沒有使用“合題”這個術語,而是用“整體”。“這樣我們就了解了整體道德和實現自由的狀態,以及其后這兩種元素的主觀整合。”
黑格爾運用這種辯證法體系解釋哲學、科學、藝術、政治和宗教的歷史,但是現代評論家指出黑格爾經常修飾歷史的真實以適應他的辯證法模式。卡爾·波普在他的《開放型社會和它的敵人》中指出,黑格爾體系文飾了威廉三世的統治,他認為1830年代的普魯士是理想的社會。赫伯特·馬爾庫斯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爾和社會理論的崛起》中批判了黑格爾作為一個國家權力的辯護士,為20世紀極權主義的興起開辟了道路。實際上黑格爾并沒有為這些權力形式辯護,只是認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為這些權力存在,所以也是合理的。亞瑟·施潘豪爾藐視黑格爾對歷史的解釋,認為他的著作是蒙昧主義的,是“偽哲學”,許多英國學派的哲學家也遵從這種看法。
20世紀黑格爾的哲學開始復興,主要是因為幾個原因,一是發現黑格爾的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源頭,還因為黑格爾的歷史觀開始復活,再有黑格爾辯證法的重要性得到廣泛的認同,將黑格爾的理論重新帶到馬克思經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喬治·盧卡斯的《歷史和經典概念》,掀起一股重新了解評價黑格爾的著作熱,黑格爾的復興也引起對黑格爾早期著作的興趣。現代美國的哲學家也明顯受到黑格爾的影響。
目次
黑格爾《自然哲學》簡評
導論
A考察自然的方法 §.245
B自然的概念§.247
c自然哲學的劃分 §.252
第一篇 力學§.253—271
第一章 空間和時間 §.254
A空間 §.254
B時間 §.257
C位置和運動 §.260
第二章 物質和運動·有限力學 §.262
A慣性物質 §.263
B碰撞 §.265
C落體 §.267
第三章 絕對力學 §.269
第二篇 物理學§.272-一336
第一章 普遍個體性物理學 §.274
A自由的物理物體 §.275
1.光 §.275
2.對立的物體 §.279
3.個體性物體§.280
B元素 §.281
1.空氣 §.282
2.對立的元素 §.283
3.個體性元素 §.285
C元素的過程 §.286
第二章 特殊個體性物理學 §.290
A比重 §.293
B內聚性 §.295
C聲音 §.300
D熱 §.303
第三章 總體個體性物理學 §.308
A形態 §.310
B個體性物體的特殊化 §.316
1.個體性物體與光的關系 §.317
2.業已特殊化的物體性中的差別 §.321
3.特殊個體性中的總體;電 §.323
C化學過程 §.326
1.化合 §.330
a.電流 §.330
b.火的過程 §.331
c.中和作用·水的過程 §.332
d.作為總體的過程 §.333
2.分解 §.334
第三篇 有機物理學 §.337—376
第一章 地質自然界 §.338
A地球的歷史 §.339
B地球的構造§.340
C地球的生命§.341
第二章 植物有機體 §.343
A形態形成過程 §.346a
B同化過程 §.347
C類屬過程 §.348
第三章 動物有機體 §.350
A形態 §.353
1.有機體的功能 §.353
2.形態系統 §.354
3.總體的形態 §.355
4.形態形成過程 §.356
B同化 §.357
1.理論過程 §.357a
2.實踐關系 §.359
3.發育沖動
C類屬過程 §.367
1.性別關系 §.368
2.類屬和物種 §.370
3.類屬和個體 §.371
a.個體的疾病§.371
b.治療 §.373
c.個體的自行死亡 §.375
譯者注釋
譯后記
導論
A考察自然的方法 §.245
B自然的概念§.247
c自然哲學的劃分 §.252
第一篇 力學§.253—271
第一章 空間和時間 §.254
A空間 §.254
B時間 §.257
C位置和運動 §.260
第二章 物質和運動·有限力學 §.262
A慣性物質 §.263
B碰撞 §.265
C落體 §.267
第三章 絕對力學 §.269
第二篇 物理學§.272-一336
第一章 普遍個體性物理學 §.274
A自由的物理物體 §.275
1.光 §.275
2.對立的物體 §.279
3.個體性物體§.280
B元素 §.281
1.空氣 §.282
2.對立的元素 §.283
3.個體性元素 §.285
C元素的過程 §.286
第二章 特殊個體性物理學 §.290
A比重 §.293
B內聚性 §.295
C聲音 §.300
D熱 §.303
第三章 總體個體性物理學 §.308
A形態 §.310
B個體性物體的特殊化 §.316
1.個體性物體與光的關系 §.317
2.業已特殊化的物體性中的差別 §.321
3.特殊個體性中的總體;電 §.323
C化學過程 §.326
1.化合 §.330
a.電流 §.330
b.火的過程 §.331
c.中和作用·水的過程 §.332
d.作為總體的過程 §.333
2.分解 §.334
第三篇 有機物理學 §.337—376
第一章 地質自然界 §.338
A地球的歷史 §.339
B地球的構造§.340
C地球的生命§.341
第二章 植物有機體 §.343
A形態形成過程 §.346a
B同化過程 §.347
C類屬過程 §.348
第三章 動物有機體 §.350
A形態 §.353
1.有機體的功能 §.353
2.形態系統 §.354
3.總體的形態 §.355
4.形態形成過程 §.356
B同化 §.357
1.理論過程 §.357a
2.實踐關系 §.359
3.發育沖動
C類屬過程 §.367
1.性別關系 §.368
2.類屬和物種 §.370
3.類屬和個體 §.371
a.個體的疾病§.371
b.治療 §.373
c.個體的自行死亡 §.375
譯者注釋
譯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