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胡國強 ── 人稱「矽谷風雲人物」、「半導體尖兵」
從PC革命(CPU設計)、圖像革命(繪圖晶片設計)到行動革命(GPS設計)
開發「繪圖加速器」,推動「GPS商品化」
促使時下3C產品不斷變革,越趨便利而多元
李開復:「胡國強是一位自信又謙虛的人,勇於嘗試,樂於學習,足以為現代年輕人楷模。」
李家同:「胡國強相當冷靜,有分析力,又肯傾聽別人意見,足以為年輕工程師的學習對象。」
那一代的台灣人,歷經物質匱乏、貧苦歲月,但充滿鬥志,勤奮努力,認真敬業,在各自專業的領域裡,一步一腳印,闖出一片天地。
胡國強,出身平凡的空軍子弟,靠著勤奮+打工+厚道+感恩+機遇,一路勤懇努力向前邁進。用功考上建中、台大電機,畢業後赴美留學。從基層做起,打破美國矽谷科技產業的「玻璃天花板」,成為一群美國天才工程師的CEO。在事業高峰,回到台灣,接管當時頂尖的企業:聯華電子。
李開復說:「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台灣的年輕人,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擁抱世界、敢於嘗試:國強兄拒絕成為井底之蛙。他看到台灣教授和國外的差距,選擇當家教也要掙一張機票,到世界頂尖的學府。他勤學英語,真正地打入了美國人的企業。
‧尋找火箭、隨之飛騰:年輕人應該尋找快速上升的領域和企業,才能從中得到快速成長的機會。國強兄經過多學科自我測試和精密的產業分析,找到了半導體這個「超速火箭船」的行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大行業中,不斷地找到行業內的「上升火箭」,如CPU, 繪圖晶片,GPS,一共參與了三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其中兩個是他從初創階段參與的。
‧勤奮努力、追求卓越:國強兄特別勤奮,他為了考試背下了整篇「中華民國憲法」。在名校博士畢業,進入頂尖企業之後,他花了六年時間,晚間讀書,繼續攻讀下一個MBA(商學碩士)學位。
‧細膩分析、智慧選擇:在現今這年輕人迷茫的時代,國強兄智慧的選擇猶如一盞明燈。國強兄總是給自己最多機會;在申請留學的同時,他也準備高考。在接管更大的團隊時,他依然不放下技術。在多次達到事業高峰時,他正確地決定從山上下來,才能走上更高的下一座山。
‧熱愛家庭、孝順父母:國強兄在書中對家人的懷念和熱愛,讓人動容,尤其是對父母的敦促和心血。父母生病,他都放下執行長的工作,親力親為的照顧他們。他是真正的孝子。
‧充滿自信、保持謙虛:從國強兄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自信和謙虛不是二選一的。一個同時自信而又謙虛的人,會勇於嘗試,樂於學習,但是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狀態。
從PC革命(CPU設計)、圖像革命(繪圖晶片設計)到行動革命(GPS設計)
開發「繪圖加速器」,推動「GPS商品化」
促使時下3C產品不斷變革,越趨便利而多元
李開復:「胡國強是一位自信又謙虛的人,勇於嘗試,樂於學習,足以為現代年輕人楷模。」
李家同:「胡國強相當冷靜,有分析力,又肯傾聽別人意見,足以為年輕工程師的學習對象。」
那一代的台灣人,歷經物質匱乏、貧苦歲月,但充滿鬥志,勤奮努力,認真敬業,在各自專業的領域裡,一步一腳印,闖出一片天地。
胡國強,出身平凡的空軍子弟,靠著勤奮+打工+厚道+感恩+機遇,一路勤懇努力向前邁進。用功考上建中、台大電機,畢業後赴美留學。從基層做起,打破美國矽谷科技產業的「玻璃天花板」,成為一群美國天才工程師的CEO。在事業高峰,回到台灣,接管當時頂尖的企業:聯華電子。
李開復說:「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台灣的年輕人,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擁抱世界、敢於嘗試:國強兄拒絕成為井底之蛙。他看到台灣教授和國外的差距,選擇當家教也要掙一張機票,到世界頂尖的學府。他勤學英語,真正地打入了美國人的企業。
‧尋找火箭、隨之飛騰:年輕人應該尋找快速上升的領域和企業,才能從中得到快速成長的機會。國強兄經過多學科自我測試和精密的產業分析,找到了半導體這個「超速火箭船」的行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大行業中,不斷地找到行業內的「上升火箭」,如CPU, 繪圖晶片,GPS,一共參與了三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其中兩個是他從初創階段參與的。
‧勤奮努力、追求卓越:國強兄特別勤奮,他為了考試背下了整篇「中華民國憲法」。在名校博士畢業,進入頂尖企業之後,他花了六年時間,晚間讀書,繼續攻讀下一個MBA(商學碩士)學位。
‧細膩分析、智慧選擇:在現今這年輕人迷茫的時代,國強兄智慧的選擇猶如一盞明燈。國強兄總是給自己最多機會;在申請留學的同時,他也準備高考。在接管更大的團隊時,他依然不放下技術。在多次達到事業高峰時,他正確地決定從山上下來,才能走上更高的下一座山。
‧熱愛家庭、孝順父母:國強兄在書中對家人的懷念和熱愛,讓人動容,尤其是對父母的敦促和心血。父母生病,他都放下執行長的工作,親力親為的照顧他們。他是真正的孝子。
‧充滿自信、保持謙虛:從國強兄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自信和謙虛不是二選一的。一個同時自信而又謙虛的人,會勇於嘗試,樂於學習,但是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狀態。
作者簡介
胡國強
1949年生。空軍子弟。
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伊利諾香檳大學電腦科學系碩、博士,傑出校友。美國聖塔克拉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擁有五次創新創業的寶貴經驗:新能微電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聯華電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SiRF公司總經理兼執行長,S3公司資深副總經理,IC Ensemble董事長。
1949年生。空軍子弟。
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伊利諾香檳大學電腦科學系碩、博士,傑出校友。美國聖塔克拉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擁有五次創新創業的寶貴經驗:新能微電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聯華電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SiRF公司總經理兼執行長,S3公司資深副總經理,IC Ensemble董事長。
名人/編輯推薦
清華及暨南大學教授 李家同、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開復 專文推薦
宏碁董事長 黃少華、駐拉脫維亞大使 葛光越、中經合創投公司董事長 劉宇環、前清華大學校長 劉炯朗、聯發科董事長 蔡明介 盛情推薦
既是同學、足球隊友,也是生意上的夥伴;從出類拔萃的同學,變成頂尖半導體設計高手,半導體公司的執行長,一路走來,認真努力,成就很高卻又能沉穩內歛又低調,是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宏碁董事長 黃少華
國強兄的成就,是空軍子弟學校的榮耀與驕傲!空小自創校以來,走過八十幾個年頭,空小子弟在困頓中成長,在師長的深耕勤耘下,奠定學習與品格的基礎,培養無數出類拔萃的棟梁。此書不僅是一個專業、自信、正義的成功故事,更能引導年輕人選擇正確目標、努力學習邁向成功之道。
──駐拉脫維亞大使 葛光越
國強兄是台灣科技領域的先鋒,他總是不吝分享專業與經驗,再加上創新的想法,給予年輕人獨到精闢的見解,為年輕後進學習的典範。
──中經合創投公司董事長 劉宇環
胡國強勤奮努力,有理想,有創意,無懼困難,勇於任事,不斷求新求變,即使到了今天,還是一位青壯的工程師和創業先鋒。
──前清華大學校長 劉炯朗
國強兄與我生長在不同地方,卻難得有緣成為台大電機系同學、半導體產業同業及上下游夥伴多年,共同走過少年窮困時代,力求上進的過程。他是一位謙沖君子,樂觀上進。我很高興推薦此書給初入職場的科技界新兵及青年學子,書中敘述的成長過程、科技環境變動等,都能對讀者有所啟發。書中個人、家庭生活的紀錄,都是「我們這一代」的共同價值觀,不管科技如何進步,這是永恆不變的,希望代代延續及傳承。
──聯發科董事長 蔡明介
推薦序
/李家同
我很少替人寫序,但是胡國強找我寫序,我立刻就答應了。胡先生找我寫序的時候,我還沒有看過他寫的文章,為什麼我會立刻答應呢?道理很簡單,胡國強是一個性情中人,性情中人所寫的書,一定是很值得看的。
我想得沒錯,胡國強的這本自傳的確很好看,對我而言,有兩大部分最值得一看,第一部分是講他父母在中國大陸的遭遇,第二部分是他的工作。
胡先生的父母當年在大陸所經歷的事情都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比方說,我們都聽說過「土匪」這個名詞,可是很少人知道土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偶爾在小說裡看到有關土匪的情節。對我而言,這些都是小說裡的鋪陳,並非真有其事,沒想到在胡先生的自傳裡,我們可以看到有關土匪的真實事件。
胡先生的父母在大陸時的家庭是所謂的大家庭,很多小說會描寫大家庭的種種問題,看胡先生的自傳,等於看小說,唯一不同的是這些情節都是真實的。
胡先生在台灣時曾經做過聯電的執行長,比較少人知道他在美國的工作經驗,他的工作都和半導體有關。半導體工業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工業,看胡先生的書當然不見得就因此而能徹底了解半導體工業是怎麼一回事,但一定會增加對半導體工業的認識。
我看過很多人的自傳,有的人還沒有退休就在寫自傳,因為他們一有機會就會告訴大家他見過某某大人物,演講的時候也會將相關照片給大家看。胡先生一定見過很多有頭有臉的人,但是他的自傳裡卻很少提到什麼大人物,這不稀奇,我前面說過,他是個性情中人。
任何人看了胡先生的自傳以後,一定會有一個結論:胡先生相當冷靜。他在自傳中表達了一些看法,從這些看法中,我們可以看出胡先生是會冷靜思考的人。在我和胡先生交往的過程中,也感到他不是主見過深的人,也就是說,他對別人的看法也會有興趣。
我感到胡先生似乎真正想退休了,因為寫自傳的人都是不想再現身江湖了。我認為胡先生夠冷靜,有分析的能力,肯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有學問,太早退休是很可惜的。我期待胡先生再創事業,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我們的國家的確有不少優秀的年輕工程師,但也總需要有經驗的人來領導。
胡先生請我寫序,他一定會發現這篇序與眾不同。
推薦序
/李開復
幾年前,因病回台治療,有幸在一位高人的課堂中結識了胡國強博士。每週上課時,只覺得他是一位溫文儒雅、善於發問的長者。一次課後午餐,才了解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有著輝煌的職場和創業經驗。非常榮幸,能夠為他的新書《我們這一代: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寫推薦文。
如書名所言,國強兄是一位典型的頂尖工程師。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他的「學霸」生涯,建中、台大畢業,赴美留學,然後從基層做起,做到執行長、董事長。他打破了美國的「玻璃天花板」,成為大批美國天才工程師的老闆。在事業高峰,他又回到台灣,接管了台灣最頂尖的企業之一。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參與了PC革命(CPU設計)、圖像革命(繪圖晶片設計)、行動革命(GPS設計)。
我認為他的成功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描述:
聰明+家教+勤奮+厚道+感恩+機遇。
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台灣的年輕人,台灣年輕人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擁抱世界、敢於嘗試:國強兄拒絕成為井底之蛙。他看到台灣教授和國外的差距,選擇當家教也要掙一張機票,到世界頂尖的學府。他勤學英語,真正地打入了美國人的企業。
尋找火箭、隨之飛騰:年輕人應該尋找快速上升的領域和企業,才能從中得到快速成長的機會。國強兄經過多學科自我測試和精密的產業分析,找到了半導體這個「超速火箭船」的行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大行業中,不斷地找到行業內的「上升火箭」,如CPU、繪圖晶片、GPS、一共參與了三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其中兩家是他從初創階段參與的。
勤奮努力、追求卓越:國強兄特別勤奮,他為了考試背下整篇「中華民國憲法」。在名校博士畢業,進入頂尖企業之後,他花了六年時間,晚間讀書,繼續攻讀MBA(商學碩士)學位。
細膩分析、智慧選擇:在現今這年輕人迷茫的時代,國強兄智慧的選擇猶如一盞明燈。他總是給自己最多機會:在申請留學的同時,他也準備高考;在接管更大的團隊時,他依然不放下技術;在多次達到事業高峰時,國強兄正確地決定從山上下來,才能走上更高的下一座山。
熱愛家庭、孝順父母:國強兄在書中對家人的懷念和熱愛,讓人動容,尤其是感念父母的敦促和心血。父母生病,他放下執行長的工作,親力親為的照顧他們。他是真正的孝子。
充滿自信、保持謙虛:從國強兄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自信和謙虛不是二選一的。一個同時自信而又謙虛的人,會勇於嘗試,樂於學習,但是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狀態。
雖然國強兄是位工程師,但是他的文筆甚佳,很會講故事。這本書和故事書一樣地好看。這本書裡面有:
高淩風、蔡明介、曹興誠、張純如等人的事蹟。
美國企業面臨跌宕起伏,追尋卓越的描述。
一位老父親從繁華進入簡樸的過程中得到智慧,對兒孫留下最珍貴禮物的感人事蹟。
一位「人生勝利組」的組員,如一位普通工程師一般地毫無架子,對現今台灣年輕人的迷茫提出樸實、真誠、可行的建議。
希望台灣青年都能閱讀這本充滿智慧的書,做出如同胡國強先生般智慧的選擇。
宏碁董事長 黃少華、駐拉脫維亞大使 葛光越、中經合創投公司董事長 劉宇環、前清華大學校長 劉炯朗、聯發科董事長 蔡明介 盛情推薦
既是同學、足球隊友,也是生意上的夥伴;從出類拔萃的同學,變成頂尖半導體設計高手,半導體公司的執行長,一路走來,認真努力,成就很高卻又能沉穩內歛又低調,是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宏碁董事長 黃少華
國強兄的成就,是空軍子弟學校的榮耀與驕傲!空小自創校以來,走過八十幾個年頭,空小子弟在困頓中成長,在師長的深耕勤耘下,奠定學習與品格的基礎,培養無數出類拔萃的棟梁。此書不僅是一個專業、自信、正義的成功故事,更能引導年輕人選擇正確目標、努力學習邁向成功之道。
──駐拉脫維亞大使 葛光越
國強兄是台灣科技領域的先鋒,他總是不吝分享專業與經驗,再加上創新的想法,給予年輕人獨到精闢的見解,為年輕後進學習的典範。
──中經合創投公司董事長 劉宇環
胡國強勤奮努力,有理想,有創意,無懼困難,勇於任事,不斷求新求變,即使到了今天,還是一位青壯的工程師和創業先鋒。
──前清華大學校長 劉炯朗
國強兄與我生長在不同地方,卻難得有緣成為台大電機系同學、半導體產業同業及上下游夥伴多年,共同走過少年窮困時代,力求上進的過程。他是一位謙沖君子,樂觀上進。我很高興推薦此書給初入職場的科技界新兵及青年學子,書中敘述的成長過程、科技環境變動等,都能對讀者有所啟發。書中個人、家庭生活的紀錄,都是「我們這一代」的共同價值觀,不管科技如何進步,這是永恆不變的,希望代代延續及傳承。
──聯發科董事長 蔡明介
推薦序
/李家同
我很少替人寫序,但是胡國強找我寫序,我立刻就答應了。胡先生找我寫序的時候,我還沒有看過他寫的文章,為什麼我會立刻答應呢?道理很簡單,胡國強是一個性情中人,性情中人所寫的書,一定是很值得看的。
我想得沒錯,胡國強的這本自傳的確很好看,對我而言,有兩大部分最值得一看,第一部分是講他父母在中國大陸的遭遇,第二部分是他的工作。
胡先生的父母當年在大陸所經歷的事情都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比方說,我們都聽說過「土匪」這個名詞,可是很少人知道土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偶爾在小說裡看到有關土匪的情節。對我而言,這些都是小說裡的鋪陳,並非真有其事,沒想到在胡先生的自傳裡,我們可以看到有關土匪的真實事件。
胡先生的父母在大陸時的家庭是所謂的大家庭,很多小說會描寫大家庭的種種問題,看胡先生的自傳,等於看小說,唯一不同的是這些情節都是真實的。
胡先生在台灣時曾經做過聯電的執行長,比較少人知道他在美國的工作經驗,他的工作都和半導體有關。半導體工業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工業,看胡先生的書當然不見得就因此而能徹底了解半導體工業是怎麼一回事,但一定會增加對半導體工業的認識。
我看過很多人的自傳,有的人還沒有退休就在寫自傳,因為他們一有機會就會告訴大家他見過某某大人物,演講的時候也會將相關照片給大家看。胡先生一定見過很多有頭有臉的人,但是他的自傳裡卻很少提到什麼大人物,這不稀奇,我前面說過,他是個性情中人。
任何人看了胡先生的自傳以後,一定會有一個結論:胡先生相當冷靜。他在自傳中表達了一些看法,從這些看法中,我們可以看出胡先生是會冷靜思考的人。在我和胡先生交往的過程中,也感到他不是主見過深的人,也就是說,他對別人的看法也會有興趣。
我感到胡先生似乎真正想退休了,因為寫自傳的人都是不想再現身江湖了。我認為胡先生夠冷靜,有分析的能力,肯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有學問,太早退休是很可惜的。我期待胡先生再創事業,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我們的國家的確有不少優秀的年輕工程師,但也總需要有經驗的人來領導。
胡先生請我寫序,他一定會發現這篇序與眾不同。
推薦序
/李開復
幾年前,因病回台治療,有幸在一位高人的課堂中結識了胡國強博士。每週上課時,只覺得他是一位溫文儒雅、善於發問的長者。一次課後午餐,才了解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有著輝煌的職場和創業經驗。非常榮幸,能夠為他的新書《我們這一代: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寫推薦文。
如書名所言,國強兄是一位典型的頂尖工程師。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他的「學霸」生涯,建中、台大畢業,赴美留學,然後從基層做起,做到執行長、董事長。他打破了美國的「玻璃天花板」,成為大批美國天才工程師的老闆。在事業高峰,他又回到台灣,接管了台灣最頂尖的企業之一。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參與了PC革命(CPU設計)、圖像革命(繪圖晶片設計)、行動革命(GPS設計)。
我認為他的成功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描述:
聰明+家教+勤奮+厚道+感恩+機遇。
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台灣的年輕人,台灣年輕人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擁抱世界、敢於嘗試:國強兄拒絕成為井底之蛙。他看到台灣教授和國外的差距,選擇當家教也要掙一張機票,到世界頂尖的學府。他勤學英語,真正地打入了美國人的企業。
尋找火箭、隨之飛騰:年輕人應該尋找快速上升的領域和企業,才能從中得到快速成長的機會。國強兄經過多學科自我測試和精密的產業分析,找到了半導體這個「超速火箭船」的行業。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大行業中,不斷地找到行業內的「上升火箭」,如CPU、繪圖晶片、GPS、一共參與了三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其中兩家是他從初創階段參與的。
勤奮努力、追求卓越:國強兄特別勤奮,他為了考試背下整篇「中華民國憲法」。在名校博士畢業,進入頂尖企業之後,他花了六年時間,晚間讀書,繼續攻讀MBA(商學碩士)學位。
細膩分析、智慧選擇:在現今這年輕人迷茫的時代,國強兄智慧的選擇猶如一盞明燈。他總是給自己最多機會:在申請留學的同時,他也準備高考;在接管更大的團隊時,他依然不放下技術;在多次達到事業高峰時,國強兄正確地決定從山上下來,才能走上更高的下一座山。
熱愛家庭、孝順父母:國強兄在書中對家人的懷念和熱愛,讓人動容,尤其是感念父母的敦促和心血。父母生病,他放下執行長的工作,親力親為的照顧他們。他是真正的孝子。
充滿自信、保持謙虛:從國強兄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自信和謙虛不是二選一的。一個同時自信而又謙虛的人,會勇於嘗試,樂於學習,但是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狀態。
雖然國強兄是位工程師,但是他的文筆甚佳,很會講故事。這本書和故事書一樣地好看。這本書裡面有:
高淩風、蔡明介、曹興誠、張純如等人的事蹟。
美國企業面臨跌宕起伏,追尋卓越的描述。
一位老父親從繁華進入簡樸的過程中得到智慧,對兒孫留下最珍貴禮物的感人事蹟。
一位「人生勝利組」的組員,如一位普通工程師一般地毫無架子,對現今台灣年輕人的迷茫提出樸實、真誠、可行的建議。
希望台灣青年都能閱讀這本充滿智慧的書,做出如同胡國強先生般智慧的選擇。
序
2015年7月中旬,我交卸了新能微電子公司的職務後,第二天早上八點就開始寫這本回憶錄。這是我構思了許久,一直想做的一件工作。能夠開始著手,心中竟有莫名的喜悅感。
寫這本回憶錄有兩個目的:一是紀念我的父母親;二是把我的求學、生活、就業經驗提供給年輕人參考,尤其是家境窮困的年輕人。
父母親生長在一個動亂的大時代裡,從富裕的環境跌到顛沛流離的困境。他們的大半生只專注在一件事,那就是提供三個兒女的溫飽、受教育,讓他們成家立業,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這個過程艱辛,有許多感人的細節。他們在完成了使命後已撒手西去,但他們的心血和努力值得紀念。
1949年(民國38年)我出生於南投草屯,從小到大都在困境中掙扎向上,希望有一天擺脫貧窮。我的資質中上,小時候在父母的羽翼呵護下成長,在他們的導引下,幸運地沒有犯什麼大錯。我的故事可以提供給家境不好的年輕人很多借鏡,我想告訴他們一個訊息:物質的匱乏不是困難的限制,只要身體好,只要有奮鬥不懈的意志,你就能得到好成果。我一生至此,由於下苦功,在學業及事業上累積了一些成績,在書中也據實記錄,絕非吹噓之意。
為什麼書名取《我們這一代》呢?一代的定義因人而異。網路上有說三年、五年、十二年、二十年等,我的定義是二十年,包括比我年長、年輕各十年的人。例如我的兄長胡國光大我十一歲,我們在生活上有許多共同的體會。在職場上我碰到許多小我五至十歲的朋友,談到半導體時也是很容易溝通的。我們這一代在成長、求學及就業的經歷,和小我們二、三十歲的人有許多不同,和小我們四、五十歲的年輕人更是大大不同。至於副標題「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就很容易解釋了。
我大學唸的是電機,出國留學讀的是電腦,畢業後有幸趕上半導體高成長的洪流,也見證到半導體對個人電腦、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社群網站等等應用的蓬勃發展。因緣際會,我一生橫跨了三個半導體子領域:電腦輔助設計、積體電路設計及晶圓代工。在美國矽谷工作了二十五年,在台灣工作了十二年半。我研究所畢業後找到IC設計工程師的工作,一路走來,換了幾家公司,退休前也升到總經理、執行長及董事長的職位。但我一直覺得當工程師及工程經理時最自在,貢獻也較多。管理人是一門藝術,要做得好又很享受還真不容易。年歲愈長,愈覺得高科技產業的變化快、挑戰大,慶幸曾經是一個稱職的工程師。
我這一生碰到不少貴人、老師、老闆,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也對我很有啟發。很榮幸我邀請到兩位名人為本書寫推薦序。李家同教授是眾所周知的,他多年來在幫助弱勢青少年以及鼓吹台灣重視基礎科技扎根上的努力,受到台灣各界的稱讚及支持。李教授是長我十歲的台大電機系學長,我是在聯電時結識他,一同合作幫助弱勢兒童。另一位寫推薦序的是李開復先生,他是全球擁有盛名且是華人圈裡少有的軟體專家,我是在氣功課上認識他的,開復小我一輪(十二歲)。我們三人都算是同一代人。
可惜的是,我在美國的一些長輩,包括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室賀三郎(Saburo Muroga),Zilog 時的經理、Xilinx 創辦人福里曼(Ross Freeman),均已離開人世,我後面有專文介紹他們。
這一本書是寫給誰看的呢?我認為以下群組的人最能體會、受惠:
與我年齡相仿的同一代人。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過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時光,有許多共同的記憶。
軍人子弟。軍人肩負保家衛國的責任,尤其是兩岸仍有戰爭的年代風險很大,那時候的國家、社會與家庭,和現今有很大不同。
上班族,尤其是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年輕人。書中提到我從事半導體行業三十七年的種種經驗,可以做為參考。
創業中的年輕人。我加入及創建的新創公司共五家,其中四家在美國矽谷,創業經歷的辛酸甘苦可與正在創業者分享。所謂創業維艱,可在本書中充分體會。
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書中有一章專門談到創業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及可能碰到的困難。年輕人若有些基本認識與心理準備是好的。
年輕的父母親。本書有許多篇幅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可以做為為人父母的參考。你聽過父親為兒子寫傳記嗎?我們家就有這個故事,值得看看。
家境清寒的年輕人一定要看。書中提到我一生最感謝的是父母給我一個困苦的家境,讓資質普通的我,透過努力也可以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讀了本書,你可以知道為什麼。
我個人很喜歡讀歷史的書籍,不論是古代或近代,尤其喜歡讀中外名人傳記。過去幾年我讀的傳記中最喜歡的有兩部:王立楨的《回首來時路:陳燊齡將軍一生戎馬回顧》及齊邦媛教授寫的《巨流河》。他們都生長於動亂的大時代,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真敬業。在他們專業的領域裡一步一腳印,努力經營幾十寒暑而終能成就他們的事功。我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高科技行業中的感受也是類似的。總是要秉持專業精神,努力不懈才能逐漸累積成果。偶有成果,若不能持盈保泰,往往幾年間,結果就會化為烏有。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如果年輕讀者能體會這個現象,始終保持信心與謙虛,那就是我最好的回報了。
回憶錄中有不少篇幅談到半導體科技及其應用。其中不免談到專業技術(technology),為了讓一般讀者都能了解,我儘量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但對半導體同業來說,可能不夠深入,請專家們多包含,因為本回憶錄不是探討技術細節的專書。
感謝大哥胡國光的校閱及修改。他專長編輯,看法、見地非常中肯恰當,在標點符號上的應用比我嚴謹許多。也要謝謝姪女胡延鈺的文字處理,既快速又不厭其煩。這本回憶錄是我們一家三代人的努力結晶:父親的文章、墨寶及言教身教,大哥的回憶摘錄,及延鈺的幫忙。
幾位作家告訴我,想寫書、出書賺錢是很難的。如果運氣好本書能獲利,將捐出來做公益。台灣有不少需要幫助的人,希望大家踴躍推薦本書。
寫這本回憶錄有兩個目的:一是紀念我的父母親;二是把我的求學、生活、就業經驗提供給年輕人參考,尤其是家境窮困的年輕人。
父母親生長在一個動亂的大時代裡,從富裕的環境跌到顛沛流離的困境。他們的大半生只專注在一件事,那就是提供三個兒女的溫飽、受教育,讓他們成家立業,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這個過程艱辛,有許多感人的細節。他們在完成了使命後已撒手西去,但他們的心血和努力值得紀念。
1949年(民國38年)我出生於南投草屯,從小到大都在困境中掙扎向上,希望有一天擺脫貧窮。我的資質中上,小時候在父母的羽翼呵護下成長,在他們的導引下,幸運地沒有犯什麼大錯。我的故事可以提供給家境不好的年輕人很多借鏡,我想告訴他們一個訊息:物質的匱乏不是困難的限制,只要身體好,只要有奮鬥不懈的意志,你就能得到好成果。我一生至此,由於下苦功,在學業及事業上累積了一些成績,在書中也據實記錄,絕非吹噓之意。
為什麼書名取《我們這一代》呢?一代的定義因人而異。網路上有說三年、五年、十二年、二十年等,我的定義是二十年,包括比我年長、年輕各十年的人。例如我的兄長胡國光大我十一歲,我們在生活上有許多共同的體會。在職場上我碰到許多小我五至十歲的朋友,談到半導體時也是很容易溝通的。我們這一代在成長、求學及就業的經歷,和小我們二、三十歲的人有許多不同,和小我們四、五十歲的年輕人更是大大不同。至於副標題「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就很容易解釋了。
我大學唸的是電機,出國留學讀的是電腦,畢業後有幸趕上半導體高成長的洪流,也見證到半導體對個人電腦、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社群網站等等應用的蓬勃發展。因緣際會,我一生橫跨了三個半導體子領域:電腦輔助設計、積體電路設計及晶圓代工。在美國矽谷工作了二十五年,在台灣工作了十二年半。我研究所畢業後找到IC設計工程師的工作,一路走來,換了幾家公司,退休前也升到總經理、執行長及董事長的職位。但我一直覺得當工程師及工程經理時最自在,貢獻也較多。管理人是一門藝術,要做得好又很享受還真不容易。年歲愈長,愈覺得高科技產業的變化快、挑戰大,慶幸曾經是一個稱職的工程師。
我這一生碰到不少貴人、老師、老闆,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也對我很有啟發。很榮幸我邀請到兩位名人為本書寫推薦序。李家同教授是眾所周知的,他多年來在幫助弱勢青少年以及鼓吹台灣重視基礎科技扎根上的努力,受到台灣各界的稱讚及支持。李教授是長我十歲的台大電機系學長,我是在聯電時結識他,一同合作幫助弱勢兒童。另一位寫推薦序的是李開復先生,他是全球擁有盛名且是華人圈裡少有的軟體專家,我是在氣功課上認識他的,開復小我一輪(十二歲)。我們三人都算是同一代人。
可惜的是,我在美國的一些長輩,包括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室賀三郎(Saburo Muroga),Zilog 時的經理、Xilinx 創辦人福里曼(Ross Freeman),均已離開人世,我後面有專文介紹他們。
這一本書是寫給誰看的呢?我認為以下群組的人最能體會、受惠:
與我年齡相仿的同一代人。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過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時光,有許多共同的記憶。
軍人子弟。軍人肩負保家衛國的責任,尤其是兩岸仍有戰爭的年代風險很大,那時候的國家、社會與家庭,和現今有很大不同。
上班族,尤其是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年輕人。書中提到我從事半導體行業三十七年的種種經驗,可以做為參考。
創業中的年輕人。我加入及創建的新創公司共五家,其中四家在美國矽谷,創業經歷的辛酸甘苦可與正在創業者分享。所謂創業維艱,可在本書中充分體會。
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書中有一章專門談到創業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及可能碰到的困難。年輕人若有些基本認識與心理準備是好的。
年輕的父母親。本書有許多篇幅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可以做為為人父母的參考。你聽過父親為兒子寫傳記嗎?我們家就有這個故事,值得看看。
家境清寒的年輕人一定要看。書中提到我一生最感謝的是父母給我一個困苦的家境,讓資質普通的我,透過努力也可以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讀了本書,你可以知道為什麼。
我個人很喜歡讀歷史的書籍,不論是古代或近代,尤其喜歡讀中外名人傳記。過去幾年我讀的傳記中最喜歡的有兩部:王立楨的《回首來時路:陳燊齡將軍一生戎馬回顧》及齊邦媛教授寫的《巨流河》。他們都生長於動亂的大時代,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真敬業。在他們專業的領域裡一步一腳印,努力經營幾十寒暑而終能成就他們的事功。我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高科技行業中的感受也是類似的。總是要秉持專業精神,努力不懈才能逐漸累積成果。偶有成果,若不能持盈保泰,往往幾年間,結果就會化為烏有。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如果年輕讀者能體會這個現象,始終保持信心與謙虛,那就是我最好的回報了。
回憶錄中有不少篇幅談到半導體科技及其應用。其中不免談到專業技術(technology),為了讓一般讀者都能了解,我儘量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但對半導體同業來說,可能不夠深入,請專家們多包含,因為本回憶錄不是探討技術細節的專書。
感謝大哥胡國光的校閱及修改。他專長編輯,看法、見地非常中肯恰當,在標點符號上的應用比我嚴謹許多。也要謝謝姪女胡延鈺的文字處理,既快速又不厭其煩。這本回憶錄是我們一家三代人的努力結晶:父親的文章、墨寶及言教身教,大哥的回憶摘錄,及延鈺的幫忙。
幾位作家告訴我,想寫書、出書賺錢是很難的。如果運氣好本書能獲利,將捐出來做公益。台灣有不少需要幫助的人,希望大家踴躍推薦本書。
目次
李家同推薦序
李開復推薦序
自序
第一篇 回憶
第一章 成長
出生於動亂的年代/父母的家鄉/兒時回憶/初中時期/建中:學習的樂園/父親的背影/大專與軍校聯招/成功嶺懇親會/台大工學院的教育/四年苦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台大的校風/準備赴美深造/空軍機校服預官役/西出陽關無故人/我為何選擇伊利諾大學?/美國與台灣教育、生活上的差異/是名師也是嚴師/邏輯合成與電腦輔助設計/為母親唸博士,為父親讀企管碩士/贏得美人芳心,共組家庭/陪伴兒子初長成/家庭生活與社區參與
第二章 我的職場生涯
初試啼聲@Zilog/矽谷的創新創業文化/第一次創業Verticom/S3 與繪圖加速器/瑟孚科技與衛星定位/IC Ensemble/我的台灣經驗:聯華電子與新能微電子/返校領「傑出校友成就獎」
第三章 浩浩親恩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相夫、教子、興家/手足情深/
第二篇 分享
第四章 半導體經驗分享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演變/摩爾定律會一直走下去嗎?/為甚麼要懼怕紅潮?/如何再造台灣高科技的輝煌/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永續經營最難
第五章 我們這一代
第六章 給年輕人的建議
第三篇 附錄
胡國強博士奮鬥歷程/嘉言集/胡凌雲先生墨寶
李開復推薦序
自序
第一篇 回憶
第一章 成長
出生於動亂的年代/父母的家鄉/兒時回憶/初中時期/建中:學習的樂園/父親的背影/大專與軍校聯招/成功嶺懇親會/台大工學院的教育/四年苦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台大的校風/準備赴美深造/空軍機校服預官役/西出陽關無故人/我為何選擇伊利諾大學?/美國與台灣教育、生活上的差異/是名師也是嚴師/邏輯合成與電腦輔助設計/為母親唸博士,為父親讀企管碩士/贏得美人芳心,共組家庭/陪伴兒子初長成/家庭生活與社區參與
第二章 我的職場生涯
初試啼聲@Zilog/矽谷的創新創業文化/第一次創業Verticom/S3 與繪圖加速器/瑟孚科技與衛星定位/IC Ensemble/我的台灣經驗:聯華電子與新能微電子/返校領「傑出校友成就獎」
第三章 浩浩親恩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相夫、教子、興家/手足情深/
第二篇 分享
第四章 半導體經驗分享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演變/摩爾定律會一直走下去嗎?/為甚麼要懼怕紅潮?/如何再造台灣高科技的輝煌/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永續經營最難
第五章 我們這一代
第六章 給年輕人的建議
第三篇 附錄
胡國強博士奮鬥歷程/嘉言集/胡凌雲先生墨寶
書摘/試閱
摩爾定律會一直走下去嗎?
1965年,英特爾創辦人之一的戈登.摩爾大膽假設:今後每隔十八個月,半導體製程技術就可以進步,讓每個電晶體所占的平面面積縮小一半。換句話說,如果一顆IC晶片所占晶片大小不變,可以塞入的電晶體數目就倍增,可以增加許多功能。同時由於電晶體變小,電晶體與電晶體間的距離變短,連接用的金屬也變細變短,使得電子移動的速度變快,好處多多。於是整個半導體的供應鏈上的廠商,如生產設備、設計、設計工具、封裝、測試等都照著摩爾的假設去經營,時間久了,假設就變成了定律,影響深遠。雖然後來18個月一代的週期放慢到24個月,摩爾定律的精神繼續演進。當我剛進入業界時用的製程是6微米(或6000奈米),時為1978年。37年後的現今(2015年)已經可見一年內業界最新的製程將會縮小到10奈米。10奈米的下一代為7奈米,再下一代為5奈米。線寬愈小,造成的新問題就愈多,譬如漏電現象。當漏電變得很嚴重時,將無法準確地做出模擬模式,IC設計就做不下去了。這個問題後來經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胡正明教授團隊提出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代替傳統的金屬氧化場效電晶體(CMOS transistor)得到解決。
另一個問題是用來定義電晶體尺寸的光學設備未能與時俱進,只好用舊的機器多曝光幾次。本來用一層光罩曝光即可,現在得用二、三或四層光罩,因此光罩成本大增。現今必須用到先進製程的公司及應用已屈指可數,例如:智慧手機、高端3D繪圖晶片、現場可編式列陣(FPGA),深度學習所需的人工智慧晶片等高複雜度、高閘數的應用。現今生產類似產品的新創公司幾乎沒有了,因為成本太高(工程師薪資加光罩費用),動輒要二、三千萬美元才能做成一顆產品。加上市場和其他風險,要讓公司上市,需要的資金更高。高到投資人卻步,尤其是在美國、台灣。
假設摩爾定律短期內仍適用,10奈米量產在2016年,7奈米在2018年,5奈米在2020年。由於克服新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拉長,整個半導體產業產生很強的危機感,積極在探索下列問題的答案:
一、當領先的半導體公司慢下來時,後面的競爭者不就縮短距離,趕上來了嗎?
二、當摩爾定律放慢或走不下去時,整個半導體產業怎麼辦?
三、屆時哪些公司會存活下來?
我不是危言聳聽,十年之內,這些問題會愈來愈嚴峻,不如提早面對。
為什麼要懼怕紅潮?
比較現今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就整體競爭力來說,台灣是領先的,尤其是晶圓製造方面,上海的中芯國際比台積電落後至少兩個世代。中國大陸需要用到先進製程的公司如展訊、海思(華為)等,一定要採用台積電的製程。
IC設計公司整體的營收,工程師的素質、人數,台灣仍然領先。累積的經驗、智財及專利等也優於中國大陸。不過中國大陸在快速追趕中。尤其在工程師素質上,台灣的優秀理工學生多以電機、電腦為第一志願。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的畢業生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骨幹。可是中國大陸的優秀理工大學更多:清華、交大、浙大、復旦、中國科大、哈爾濱工大等等。台灣設計公司在人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早就登陸去成立設計中心了。中國大陸是個大市場,又同文同種,做生意很方便。其他國家都去逐鹿這個大市場,台灣公司能不去嗎?
中國大陸現在有個最大的競爭利基—訂定自己的標準規格。以無線通訊來說,歐美使用WCDMA。高通是當初CDMA的發明者,有許多專利避不掉,每年收到的權利金占公司營收的30%以上。中國大陸在3G階段,成功地訂定了TD單
SCDMA。台灣的設計公司若要去大陸競爭,自然要認真看待這些因素。台灣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自然也要認真考慮這些因素,不能設限太多,剝奪了台灣公司的競爭優勢。
最近中國大陸的紫光集團高調地要購買台灣的半導體公司,造成台灣社會不少爭議與討論。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紫光集團是中國公司,有其政治敏感度。台灣一般的反應是擔心被對台灣有敵意的中國政府蓄意收購,掏空台灣的高科技。換成是其他國家的公司,就沒有這些恐懼與疑慮了。前一陣子,美國的記憶體公司美光要購買南亞科所持有24%華亞科的股份,並將華亞科全面下市。消息傳出後,台灣社會一片平靜;不懂記憶體的人不緊張,因為這是美國公司,對台灣沒有敵意;懂記憶體的人不擔心,因為台灣只有記憶體產能,沒有技術不必擔心。
再說白一點,現今如果是英特爾來併購台灣公司,台灣社會人士不但不會緊張,反而會感到驕傲,會當成是一件喜事。其實併購成不成也要看當事人的意願,如同男女嫁娶,要情投意合才成。關於中國大陸公司併購台灣公司,只要認清以下幾點就不必恐慌了。
一、每個國家都會扶植其策略產業。中國大陸政府扶植、補助其半導體產業是常態,台灣的半導體之所以有現今成果也是政府補助的。
二、中國大陸每年購買積體電路晶片的支出比購買石油還多,因此用廣大的市場為誘餌,規定供應商必須用中國大陸製造的產品,以增加晶片的自製率。這是台積電不得不去中國大陸設廠的苦衷。否則假以時日,台積電的客戶只好減少在台灣下單。聽起來不公平,可是每個政府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發展自己的產業都會這樣做的。台灣政府也應該做同樣的事,只是台灣的市場比起美國和中國大陸是小太多了,做了也無效。許多人都忘記當初美國政府為了反傾銷、反侵權對台灣祭出301法案,逼得台灣公司重視智慧財產,提升技術。
三、台灣短期內可用法令來限制中國大陸公司併購台灣公司(例如IC設計公司或晶圓廠),但是應該允許中國大陸資金有條件參股,關鍵是主導權要守得住。如此設計公司可以在中國大陸競爭,不會失去廣大的商機。長期而言,台灣公司還必須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且動作要快。否則如前所述,當整個半導體產業愈走愈辛苦時,再來轉型或合併就遲了。對台灣公司到中國大陸設廠或設計中心,當然也可以設限,而且以前就在做了。重點是不能剝奪台灣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競爭機會。
四、對智慧財產的保護,其實不必太擔心,因為每家公司都在進行。尤其像台積電這樣規模的公司,會盡其最大的努力保護自己的技術和智財。
整個台灣半導體產業,只有少數幾家能很從容地應付全球的競爭,其他都要趕緊努力、加油!
如何再造台灣高科技的輝煌?
當年我們大學畢業時,台灣沒有高科技產業,也幾乎沒有研究所,因此90%學理工的都放洋出國,尤其是去美國。這些留學生學成後或進入學術界,或進入產業界,有成就的比比皆是。台灣高科技產業起飛後,許多有經驗的教授、工程師、科學家都回歸了,道理很簡單,在自己家鄉做事有歸屬感,也不會被歧視。但是曾幾何時,留學潮斷了、停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台灣找工作容易,待遇也很好。
當初台灣在扶植半導體產業後就沒有策略性的扶植其他產業。譬如在互聯網軟體上,台灣幾乎完全缺席,以至於在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移動通訊應用(mobile applications)上缺席。當初在矽谷,IC二字除了表示積體電路外,也是印度人與中國人的縮寫;那些年所說的中國人都是台灣留學生。中國及印度工程師表現優異,成為矽谷高科技的骨幹,受到業界的重視。現今矽谷年輕的中國工程師多是中國大陸留學生,學半導體的少,學網路軟體的多。因為中國大陸的網路市場大,大公司也多,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許多人在矽谷大公司(谷歌、臉書、推特等)累積幾年經驗後,就回中國大陸工作,有些也做到高階主管。在矽谷現在是印度工程師當道,成為高階主管了。
個人的淺見是,台灣現今應該大量派公費生出國,鎖定一些有前瞻性的領域培植人才,譬如軟體、生物科技、材料、量子計算等等。把眼光放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等到這些領域商機成熟時,台灣已有骨幹領導人才,可以幫助政府或私人公司進入商品化,同時也不必擔心有些畢業生留在外國做事不回來。因為他們會在海外累積經驗,有一天台灣有機會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回來的。這個現象已經在半導體界發生過了。我也希望經濟能力佳的父母鼓勵子女自費出國,家境不好的學生則努力申請獎學金,如同當年我們一樣。
留學國家仍以美國為第一優先。美國的科技實力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前不久,歐巴馬總統在國情咨文報告中提到美國的軍事預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至第八名加總還多。美國2015年的全國研發總預算是1,354億美元,其中695億是國防預算,659億是非國防預算,其中302億是用在改善美國人的健康。美國國力之強大可見一斑。進行研發要經費,有錢才好辦事。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高科技政策要能延續,不能因為政黨輪替就砍掉重要科技計畫。前不久,我有機會與台大電機學長、學弟探討台灣高科技的過去與未來,大家都一致認為台灣花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及精力在兩岸關係上。台灣現今的高科技成就是蔣經國時代的政策決定,後來的三任總統都沒有作為。這些學長、學弟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後代。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美國唸過書、做過事的。他們都希望台灣再創高科技的輝煌年代。
1965年,英特爾創辦人之一的戈登.摩爾大膽假設:今後每隔十八個月,半導體製程技術就可以進步,讓每個電晶體所占的平面面積縮小一半。換句話說,如果一顆IC晶片所占晶片大小不變,可以塞入的電晶體數目就倍增,可以增加許多功能。同時由於電晶體變小,電晶體與電晶體間的距離變短,連接用的金屬也變細變短,使得電子移動的速度變快,好處多多。於是整個半導體的供應鏈上的廠商,如生產設備、設計、設計工具、封裝、測試等都照著摩爾的假設去經營,時間久了,假設就變成了定律,影響深遠。雖然後來18個月一代的週期放慢到24個月,摩爾定律的精神繼續演進。當我剛進入業界時用的製程是6微米(或6000奈米),時為1978年。37年後的現今(2015年)已經可見一年內業界最新的製程將會縮小到10奈米。10奈米的下一代為7奈米,再下一代為5奈米。線寬愈小,造成的新問題就愈多,譬如漏電現象。當漏電變得很嚴重時,將無法準確地做出模擬模式,IC設計就做不下去了。這個問題後來經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胡正明教授團隊提出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代替傳統的金屬氧化場效電晶體(CMOS transistor)得到解決。
另一個問題是用來定義電晶體尺寸的光學設備未能與時俱進,只好用舊的機器多曝光幾次。本來用一層光罩曝光即可,現在得用二、三或四層光罩,因此光罩成本大增。現今必須用到先進製程的公司及應用已屈指可數,例如:智慧手機、高端3D繪圖晶片、現場可編式列陣(FPGA),深度學習所需的人工智慧晶片等高複雜度、高閘數的應用。現今生產類似產品的新創公司幾乎沒有了,因為成本太高(工程師薪資加光罩費用),動輒要二、三千萬美元才能做成一顆產品。加上市場和其他風險,要讓公司上市,需要的資金更高。高到投資人卻步,尤其是在美國、台灣。
假設摩爾定律短期內仍適用,10奈米量產在2016年,7奈米在2018年,5奈米在2020年。由於克服新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拉長,整個半導體產業產生很強的危機感,積極在探索下列問題的答案:
一、當領先的半導體公司慢下來時,後面的競爭者不就縮短距離,趕上來了嗎?
二、當摩爾定律放慢或走不下去時,整個半導體產業怎麼辦?
三、屆時哪些公司會存活下來?
我不是危言聳聽,十年之內,這些問題會愈來愈嚴峻,不如提早面對。
為什麼要懼怕紅潮?
比較現今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就整體競爭力來說,台灣是領先的,尤其是晶圓製造方面,上海的中芯國際比台積電落後至少兩個世代。中國大陸需要用到先進製程的公司如展訊、海思(華為)等,一定要採用台積電的製程。
IC設計公司整體的營收,工程師的素質、人數,台灣仍然領先。累積的經驗、智財及專利等也優於中國大陸。不過中國大陸在快速追趕中。尤其在工程師素質上,台灣的優秀理工學生多以電機、電腦為第一志願。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的畢業生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骨幹。可是中國大陸的優秀理工大學更多:清華、交大、浙大、復旦、中國科大、哈爾濱工大等等。台灣設計公司在人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早就登陸去成立設計中心了。中國大陸是個大市場,又同文同種,做生意很方便。其他國家都去逐鹿這個大市場,台灣公司能不去嗎?
中國大陸現在有個最大的競爭利基—訂定自己的標準規格。以無線通訊來說,歐美使用WCDMA。高通是當初CDMA的發明者,有許多專利避不掉,每年收到的權利金占公司營收的30%以上。中國大陸在3G階段,成功地訂定了TD單
SCDMA。台灣的設計公司若要去大陸競爭,自然要認真看待這些因素。台灣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自然也要認真考慮這些因素,不能設限太多,剝奪了台灣公司的競爭優勢。
最近中國大陸的紫光集團高調地要購買台灣的半導體公司,造成台灣社會不少爭議與討論。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紫光集團是中國公司,有其政治敏感度。台灣一般的反應是擔心被對台灣有敵意的中國政府蓄意收購,掏空台灣的高科技。換成是其他國家的公司,就沒有這些恐懼與疑慮了。前一陣子,美國的記憶體公司美光要購買南亞科所持有24%華亞科的股份,並將華亞科全面下市。消息傳出後,台灣社會一片平靜;不懂記憶體的人不緊張,因為這是美國公司,對台灣沒有敵意;懂記憶體的人不擔心,因為台灣只有記憶體產能,沒有技術不必擔心。
再說白一點,現今如果是英特爾來併購台灣公司,台灣社會人士不但不會緊張,反而會感到驕傲,會當成是一件喜事。其實併購成不成也要看當事人的意願,如同男女嫁娶,要情投意合才成。關於中國大陸公司併購台灣公司,只要認清以下幾點就不必恐慌了。
一、每個國家都會扶植其策略產業。中國大陸政府扶植、補助其半導體產業是常態,台灣的半導體之所以有現今成果也是政府補助的。
二、中國大陸每年購買積體電路晶片的支出比購買石油還多,因此用廣大的市場為誘餌,規定供應商必須用中國大陸製造的產品,以增加晶片的自製率。這是台積電不得不去中國大陸設廠的苦衷。否則假以時日,台積電的客戶只好減少在台灣下單。聽起來不公平,可是每個政府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發展自己的產業都會這樣做的。台灣政府也應該做同樣的事,只是台灣的市場比起美國和中國大陸是小太多了,做了也無效。許多人都忘記當初美國政府為了反傾銷、反侵權對台灣祭出301法案,逼得台灣公司重視智慧財產,提升技術。
三、台灣短期內可用法令來限制中國大陸公司併購台灣公司(例如IC設計公司或晶圓廠),但是應該允許中國大陸資金有條件參股,關鍵是主導權要守得住。如此設計公司可以在中國大陸競爭,不會失去廣大的商機。長期而言,台灣公司還必須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且動作要快。否則如前所述,當整個半導體產業愈走愈辛苦時,再來轉型或合併就遲了。對台灣公司到中國大陸設廠或設計中心,當然也可以設限,而且以前就在做了。重點是不能剝奪台灣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競爭機會。
四、對智慧財產的保護,其實不必太擔心,因為每家公司都在進行。尤其像台積電這樣規模的公司,會盡其最大的努力保護自己的技術和智財。
整個台灣半導體產業,只有少數幾家能很從容地應付全球的競爭,其他都要趕緊努力、加油!
如何再造台灣高科技的輝煌?
當年我們大學畢業時,台灣沒有高科技產業,也幾乎沒有研究所,因此90%學理工的都放洋出國,尤其是去美國。這些留學生學成後或進入學術界,或進入產業界,有成就的比比皆是。台灣高科技產業起飛後,許多有經驗的教授、工程師、科學家都回歸了,道理很簡單,在自己家鄉做事有歸屬感,也不會被歧視。但是曾幾何時,留學潮斷了、停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台灣找工作容易,待遇也很好。
當初台灣在扶植半導體產業後就沒有策略性的扶植其他產業。譬如在互聯網軟體上,台灣幾乎完全缺席,以至於在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移動通訊應用(mobile applications)上缺席。當初在矽谷,IC二字除了表示積體電路外,也是印度人與中國人的縮寫;那些年所說的中國人都是台灣留學生。中國及印度工程師表現優異,成為矽谷高科技的骨幹,受到業界的重視。現今矽谷年輕的中國工程師多是中國大陸留學生,學半導體的少,學網路軟體的多。因為中國大陸的網路市場大,大公司也多,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許多人在矽谷大公司(谷歌、臉書、推特等)累積幾年經驗後,就回中國大陸工作,有些也做到高階主管。在矽谷現在是印度工程師當道,成為高階主管了。
個人的淺見是,台灣現今應該大量派公費生出國,鎖定一些有前瞻性的領域培植人才,譬如軟體、生物科技、材料、量子計算等等。把眼光放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等到這些領域商機成熟時,台灣已有骨幹領導人才,可以幫助政府或私人公司進入商品化,同時也不必擔心有些畢業生留在外國做事不回來。因為他們會在海外累積經驗,有一天台灣有機會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回來的。這個現象已經在半導體界發生過了。我也希望經濟能力佳的父母鼓勵子女自費出國,家境不好的學生則努力申請獎學金,如同當年我們一樣。
留學國家仍以美國為第一優先。美國的科技實力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前不久,歐巴馬總統在國情咨文報告中提到美國的軍事預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至第八名加總還多。美國2015年的全國研發總預算是1,354億美元,其中695億是國防預算,659億是非國防預算,其中302億是用在改善美國人的健康。美國國力之強大可見一斑。進行研發要經費,有錢才好辦事。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高科技政策要能延續,不能因為政黨輪替就砍掉重要科技計畫。前不久,我有機會與台大電機學長、學弟探討台灣高科技的過去與未來,大家都一致認為台灣花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及精力在兩岸關係上。台灣現今的高科技成就是蔣經國時代的政策決定,後來的三任總統都沒有作為。這些學長、學弟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後代。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美國唸過書、做過事的。他們都希望台灣再創高科技的輝煌年代。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