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王洛北的懷疑與否定讓她不曾完全擁有,而不斷的“以失去的方式擁有”。以失去婚姻、失去初戀的方式贏得了對人生現實、世俗生活的認知;以失去沙冰的結局贏得了理想中的悲劇愛情;以放棄與金寶的見面而保存了對愛情最終的幻想。正如她始終追逐的是純粹,卻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地背離純粹。
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際,王洛北孑然一身。最後,除了回憶、除了兒子,就只剩下王洛北一個人,以及一段未完的夢……
作者簡介
彭雪征
河北承德人,生於七十年代。從戎於九〇年初,後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戰士作家班,並於二〇一〇年再次考取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攻讀藝術碩士學位。現為火箭軍總醫院新聞中心主任。幼時顛沛,因父被陷,曾流落於鄉野村屋,十歲入城。心靈遊走於鄉村與城市之間,酷好詩書寫作,性喜山野丘林。多情重諾,爽直不羈,此生為其所累。機緣偶得,九歲讀《紅樓夢》,常神游於大觀園,一生受其影響,易感物傷懷大抵源於此。崇尚布衣菜飯,唯求可樂終生。少時筆耕不輟,零星拙作常見諸報端,中短篇發表若干,然名不見經傳;二十歲出版讀物,惜未能持久,深以為憾。半生致力於新聞傳播,獲二、三等功數次,雖文字洋洋灑灑數萬,亦是不喜,文學夢忽近忽遠。某一日,窗外蟬鳴鳥噪,才覺倏忽不惑,亦知此去經年。提筆靜氣,遂成此文,聊慰平生。
序
那還是雪征研究生畢業前,曾跟我鄭重談起這個灌注真情的小說構思,當即就很有些感動,期待這部心血之作能及早付梓。後來知道她反復琢磨,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從故事的架構,到敍事的表達,無不精心推敲,滿意了又不滿意,老覺得不到位。藝術審美層面剝繭抽絲的理路都還好說,關鍵是一個女人的人生歲月,究竟怎樣被人動了手腳,雪征頗費思量。她要想透之後,才能回答時光的問詢。雪征算得上是個純粹的“小女子”,且又是極願意肩負起“大責任”的那一款。身為小說作者,她決意要對女主人公洛北負責。她們倆是靈魂的閨蜜,幾十年的至交,在彼此的心裏“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相互之間可謂痛癢相關。我知道,雪征從藝術學院畢業之後,沒有一天不在與洛北交心。她是倚靠著這種友誼的力量,艱苦卓絕地支撐下來的。由此,她才在這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上,獨自跋涉了這麼久遠的途旅。我知道她無論如何也放不下洛北,總有一天要將真相公佈於眾,真實的和虛幻的,她都要說。那是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是審美亦是審判。于文學創作者而言,它註定是無法避讓的宿命。讓我頗為擔心的是,滿滿當當的一壇佳釀,要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地發酵成熟,會不會因為她繁忙的公務而失之於草率?我知道雪征是個工作狂,儘管她常會有一萬個不得已扔在那裏,感喟女人的力不從心,但只要一踏進其所效命的那座醫院,一切便不能自已。誠然,生活早就教會雪征很多很多,但永遠教不會她敷衍塞責。非但如此,她還總是抱著感恩的心情,要將每一份歲月的饋贈仔細打理清楚,件件有所著落。她是既具有當下感也具有歲月感的人,且又是那樣沉浸於紅塵的小女人,自然要把日子累得七倒八歪。總之,雪征的心跡我大體是理解的,以她所擔負的職責來看,工作任務之餘要完成這樣的長篇創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說話間,時光過去也有“經年”之遠了,終於看到雪征的這部作品擺在我面前,無論作為學長還是老師,都不禁為她辛勤執著的努力而倍感欣慰。我深深懂得這部作品對她來說,具有怎樣的一種特殊意義。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她不僅僅是要構築和經營一部小說,更是懷著飽滿的熱情與誠意,為那個叫洛北的女友娓娓陳情,為她言說一段隱秘而苦不堪言的心聲。當然,也不只是洛北,只要踏上人生的不歸之路,普天下女人誰都難逃劫數。左沖右突到了四十歲的年紀,發現歲月丟失了,生活如同一堆亂碼,人生被弄得亂七八糟。究竟是誰動了女人的歲月?身在其中的洛北心中並無定數,她給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也就不去想它了。但是雪征如鯁在喉,她被詩情與擔當蠱惑了,一定要仗劍遠行,為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親們”,完成這個夙願。
回想起最初認識雪征時,那個天真活潑的文藝青年和女戰士,確實給人帶來過無限的期冀與遐想。那時候她大約二十出頭的年紀,風華正茂,又有點嫩,清澈的眼眸裏,時時洋溢著那麼多的快樂、那麼多的率真,就像一隻自由自在的小鳥,在綠色的枝頭跳躍歌唱,總有一種輕靈與嫵媚打動人心。那其實也正是女主人公洛北的花季,我知道洛北的內心是不自由的,她有太強的自尊心和上進心,而且當此時刻,愛的小船業已張帆起航。這讓我不由得記起詩人昌耀的那首《慈航》:“是的,在善惡的角力中/愛的繁衍與生殖/比死亡的戰殘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愛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可以左右人的所有判斷,寰寰宇宙皆不在話下,何況女人的歲月?然而,愛又是那樣撲朔迷離、難以把捉,正像詩人慨歎的那樣:“我,就是這樣一部行動的情書/我不理解遺忘。也不習慣麻木。我不時展示狀如蘭花的五指/朝向空闊彈去——觸痛了的是回聲。”你只要沿著“蘭花的五指”放眼望去,三分鐘就會繚亂。女人之于愛,那就更是“行動的情書”了。洛北無疑是不甘心的,她要尋找這“回聲”的緣起,從此便駐在雪征的靈魂裏面。她的不甘心也就是雪征的不甘心。她們共同消磨日日夜夜,猶如“莊周夢蝶”不離不棄,無論世界發生多少變幻,初心的航向始終如一。她們就這樣一步步走到今天。試問,幾人能夠懂得過程中生命突進的艱難?人所看得見的世象中,不過是猛一回頭,或者略揮揮手之間,輕輕抖落在馬路牙子上的那些大吃一驚,那些春雨般灑在濕漉漉的路面上的花瓣。
在我看來,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談情說愛似乎是樁頗為奢侈的事情了。但作為文學的主題,愛又是永不凋謝的鐵梨花。即便日月罔替、乾坤逆轉,只要生命世續不息,就會有無盡的歌唱與悲鳴。於生活,於藝術,莫不如此。因而無數令我們尊敬的先賢大德,都要以身試法,讓雄闊壯麗的人生遊弋在這無邊火海之中,儘管他們少有抵達彼岸的個案,多得是成為灰燼。即便是這樣,也難以阻擋那千古以來青春歲月萬千猛士的縱身一躍。毫無疑問,愛是勇者的遊戲,是對生命極限的勇敢挑戰。就像在茫茫滔滔的海天上空,那些展翅低飛的海鷗,敢於用潔白的翅膀箭一般地沖向波峰浪穀,去忘情拍打洶湧咆哮的驚濤駭浪。當此情境之下,誰能說它不是一場兇險的搏命呢!所以,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說:“真正的愛情,令人時時想起死,使死變得容易和絲毫不害怕。”也正因為這樣,才有那麼多花繁錦蔟的美好詩篇,用熊熊的火焰來比喻愛情,用逐火的飛蛾來說它的悲欣。它讓人想起壯烈的焚毀,也讓人想起溫柔的照亮。這便是愛情的獨特精神美質,是其最致命的誘惑之所在。
現在,雪征這部《此去經年》再次將如此這般的一切撕碎了給我們看。以我對作者的瞭解,她是認認真真蘸著血寫成這些文字的——儘管凝聚筆端竟有滿滿的笑容,有溫婉甚至帶著一點戲謔的味道,逼人體味沐浴春風、輕拂沙粒的悠然感覺。我知道這是成年的洛北對雪征的託付,也是雪征作為成熟女人身上那種自然洋溢的氣息。但回到作品,血管裏流出來的東西終究大不一樣,諸般帶著溫度的人生追問,
無論怎樣融入夢境般的故事,也無論怎樣裝飾著審美的心意,都不能抹平源自於生命本質的痛感,不能消解淩厲進擊的咄咄姿態與迫力。就小說來講,愛在這裏已經不是某種題材意義上的概念,你無法用習見的類型化詞語給予恰當定義。它顯然帶有生活本身的價值內涵,是一些發生在天地之間,無須重彩濃墨去加以描繪的大美形態。當主人公洛北在我們面前站立起來的時候,這個平靜的女人就像你在大地上隨時看到的某一片山川林木,它不需要刻意地去強調什麼,更不需要你下意識去追加什麼,就那樣袒露著胸懷默默地存在著,於是世界是怎樣的它就是怎樣的,在高峻的石壁之上,在婉轉的溪流之間,你迎面看見了層林盡染、白雲繚繞,潛心諦聽到風清月朗的遼闊蒼穹。不難看出,洛北需要的所有答案,雪征都自然而然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是的,在面對巨大存在做出自己的陳述時,作者表現了出奇的冷峻和賢淑。雪征完全不像洛北那樣急於思考什麼、探究什麼、證明什麼。毫無疑問,這種超然的態度,得益于時間老人的撫慰,也與雪征的專業修養不無關聯。她當然明白“人們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道理,索性放棄了諸如此類所有的努力。她就是陳述,像她二十來歲那樣笑嘻嘻地告訴你這樣那樣。請注意,我在這裏一再強調的是“陳述”而不是“傾訴”。也是在這一點上,雪征達成了洛北的心意,她們合二為一地彼此妥協。以洛北的心性而言,向大地陳詞顯然是個宗教儀式。該承受的都已經承受了,該決斷的也已經作出了斷,現在她需要站在最遠的距離上,洞觀最近的人性,為生命留下不朽的證言,而希非、沙冰、吳天鵬、江一諾、金寶等這一干男人,無非就是那陳跡於大幕上的道道裂痕。如果說人生就像一件精美的古董,或是瓷器、或是石器,亦或金銀玉帛之類,那映射出時光之維的陳舊裂紋,無疑就是生命綻放的花期。我們在這些紋理縱橫的裂痕中,或許匆匆一瞥一無所知,或許就能領略到那看不見的刀刃在心尖上游走。以雪征的法眼來看,洛北的人生就是這樣,春雨秋風,刀起刀落,傷痕無數,你很難說哪一刀更深,那一刀更淺,痛是永無止境的知覺,它會存在於無名的光影裏,區別只在於各有各的痛法不同而已。
從理解雪征出發,讓我們站在男人的視角來反觀洛北。之于沙冰,洛北在他眼中那是天光絕響的閃電,隆隆雷聲伴隨著彩虹,始終包圍著她高冷且又傲嬌的身形。沙冰的世界誠如他的名字,雖是凜冽的凝晶,卻又那樣弱不禁風。他越是堅執越是淪陷,終至於將所愛的人化作那遙不可及的神,那種感覺如是秋天的清晨立於沃野,形單影隻的周身透著雲蒸霞蔚的淒美,寒徹刺骨但卻熱氣騰騰。顯而易見,在這位“小布爾喬亞”自以為深情愛著的時候,事實上他完全沉入了自我生命的涅。他的愛有太多的自戀,他只需要有一面鏡子而已。由此,“大姐姐”面前的“小弟弟”,就不由自主地遠離了物質層面的藩籬,而進入到形而上的境界——以自我生命的蹉跌成就精神價值,所謂失去了意味著獲得,而得到了又意味著失去,可說是對此君“情殤一場”的真實寫照;之于金寶,洛北或許就是海市蜃樓般的即景,僅僅只是用來“懷想”的,而不是拿來“受用”的。它就像自己深陷其中的古都金陵一樣,那迷離的身世,既有千載磐石之重,又有江南煙雨之輕,宛若沉沉醉眠中一場飄逸的美夢。可你不要覺得這是個可有可無的夢,對於洛北的人生來說,它甚至就是上帝在天際給出的一線曙色。正是因了這個不太靠譜的夢,才使萬念俱灰的女人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在雪征筆下的男人方陣中,值得特別一說的是希非。此君給洛北生命中帶來的痛感,屬於鈍器擊傷的那種,且時刻都在隱隱發作。那些留在臟器深處的傷口和淤血,絕不能在短時間內磨滅,甚至一生一世也難以消弭乾淨。如果說吳天鵬與洛北的相遇,帶著鴻蒙初開的懵懂或是欲望萌動的新奇,愛在彼時還只是生命初心的嫩芽,雖然它至為純粹而又鮮靈,可畢竟缺乏人文的滋養,有其脆弱性的一面。而到了撞擊希非這個年輪上,洛北的生命成長無疑進入到盛期。以相對成熟的心智接受高等教育之後,現代文明的啟蒙使具有起碼人文心理的她,在愛欲方面不由自主產生大展拳腳的渴望。這時候,來自偏遠地區窮鄉僻壤貧困家庭的有為青年,那種由太陽公公月亮姊姊所造就的壯健而敦厚的體魄,那純淨而樸實的眼眸,以及奮發圖強的豪情壯志與勤苦耐受的人生姿勢,對於蓬勃向上的女主人公而言,無疑就是一劑甜蜜的毒藥。與天鵬、金寶、江一諾甚至也包括沙冰之間無所來由的被動感情不同,希非與洛北的相遇相識,有著鮮明的主動追求過程。在洛北的記憶中,希非給她留下了太過具體的生命細節,寄託著自己太多的愛情理想。我們看到雪征筆下這個傻傻愛著的女子,是那樣主動地、忘情地撲向了熊熊的火焰。她對著月光驕傲地舉起了手臂,將那杯苦酒高高舉過頭頂,並以神聖而莊嚴的情懷,一飲而盡。然而,偏偏就在這樣的時刻,生活給她來了個猝不及防。那不是一記響亮的耳光,也不是一個溫柔的陷阱,而是讓她站在愛的斷橋上,仍然面對那雙幽怨的眼睛不能自拔。最重要的是,這愛的長青藤已經爬滿女人的額頭,並結出果實,某種神聖的信諾正在以另一種形式無限延伸。我們的女主,她必須接受被人動過的歲月,被迫以斬斷的方式進入自我療救。
說到療救,自然就聯想起雪征服務的醫院,而洛北也在醫院工作。大體因為環境的關係,還是因為洛北是個職業醫生,我並不能作出清晰的辨別,反正從雪征的這部《此去經年》中,我聞到了濃重的來蘇水氣味。她毫不猶豫地讓這部小說浸泡在來蘇水裏面,使本來就有濃鬱生命色彩的文字,加劇了某種烈性的物質生態氣質。作品差不多通篇都在拯救,生命和心靈,雙重的痛惜,讓我們的情感傾斜到難以自持。沒錯,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堅定的人道主義關懷,無論是“愛而不得”還是“怨憎相會”,也無論是已然還是未然,那種人道的心緒時而顯著,時而潛隱,這可能連作者自己也始料未及。它究竟反映了洛北的生命本真,還是雪征自我的生命本真,在我看來已不那麼重要了。我只是願意相信,那是她們在醫院待久了,每天要面對太多的生命缺憾,太多需要救助的病人,那些呻吟哪怕是最微弱、最不經意的,也會深深叩擊人生敏感的神經,因而不知不覺間會生出這樣一種使命與責任。我更願意相信的,是女人的直覺與本能。女人身上特有的母性光芒,會照耀或輝映出不一樣的人道主義情懷。一個人說出自己的故事並不難,難的是要尋求所有人自救的途徑。而作家的作品,又絕不僅僅拷問自我靈魂那麼簡單,總要通過審美形象留給讀者一些意猶未盡的情思。那麼,回過來想,在雪征與洛北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距離呢?這是普天下走過夜路的女人都想要的答案。因為,她們的歲月早已面目全非,不是十八、二十歲時夢中的樣子了,誰都想捉住那雙看不見的手,可是卻沒有一個人真真地見著了菩提。
後記
畫完最後一個句號,距離這本書最初的構思和動筆過去了整整兩年。草長鶯飛的日子,心境也在一點點變化,一如歲月過隙、白雲蒼狗,反反復複地來回修改,幾次差一點失去信心。但主人公洛北一直默默地看著我,讓我在惰性使然的日子裏還能記起初衷,就這樣磕磕絆絆伴隨洛北的命運完成了生命中艱難的穿越。
恰好今天是夏至,北京的伏天一如既往的悶熱,我站在陽臺看路上過往的人們,眾生無非為著生活抑或愛情而奔波。洛北年輕時的日子也曾魅惑我的人生,一刹那就已經化為過往煙雲,韶光年華裏的斑斑點點,痛過也曾快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我一直相信世上有純粹的愛情,哪怕這理想終究只是個白曰夢,否則,人生多麼無趣。因為這樣的執著和堅守,才有了今日《此去經年》的付梓和洛北殘缺但美好的一生。
正如故事的結尾,經歷了過多的人生曲折、粉碎了所有夢想的王洛北,再一次決定與金寶擦肩而過,因為心存美好,對愛始終如一的相信,所以才給自己即將落幕的人生留下了最後的溫暖。
在書中個別章節裏,引用了安頓的幾句話和翟羽佳的一首詩,在此一併謝過。
無論歲月如何荏苒,愛都無罪。也感謝所有在我生命裏駐足過的人們,是你們讓我知道:縱使年華老去,我依然與眾不同。
感謝生活,即便你賦予我諸多苦難,我還能單純美好,你還讓我篤信:這個世界,只要我想,一切皆有可能……
彭雪征
丙申年六月二十一日
書摘/試閱
說到療救,自然就聯想起雪征服務的醫院,而洛北也在醫院工作。大體因為環境的關係,還是因為洛北是個職業醫生,我並不能作出清晰的辨別,反正從雪征的這部《此去經年》中,我聞到了濃重的來蘇水氣味。她毫不猶豫地讓這部小說浸泡在來蘇水裏面,使本來就有濃郁生命色彩的文字,加劇了某種烈性的物質生態氣質。作品差不多通篇都在拯救,生命和心靈,雙重的痛惜,讓我們的情感傾斜到難以自持。沒錯,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堅定的人道主義關懷,無論是“愛而不得”還是“怨憎相會”,也無論是已然還是未然,那種人道的心緒時而顯著,時而潛隱,這可能連作者自己也始料未及。它究竟反映了洛北的生命本真,還是雪征自我的生命本真,在我看來已不那麼重要了。我只是願意相信,那是她們在醫院待久了,每天要面對太多的生命缺憾,太多需要救助的病人,那些呻吟哪怕是最微弱、最不經意的,也會深深叩擊人生敏感的神經,因而不知不覺間會生出這樣一種使命與責任。我更願意相信的,是女人的直覺與本能。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