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20 元優惠價
:90 折 288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別忘了,日常生活煩惱,也可以請哲學大師幫忙解答喔!
為什麼我每天工作累得半死只能餬口;有些人卻可以輕輕鬆鬆賺大錢?
潘恩會告訴你:種種的不正義都來自於特權,所以我們必須追求機會平等!
盧梭卻會搖頭:問題出在財富分配不均,保護財產的法律不公,我們要的是結果平等。
我在世間最重視的人離開了,怎麼辦?
叔本華會自怨自艾的說,這是逃不了的宿命;省省力氣吧!世界本來就充滿苦難。
尼采會告訴你,危機就是契機,從過去能獲得滋養未來人生的養分。
你有想過請馬基維利幫你找工作嗎?
彌爾真的認為莎士比亞比辛普森家庭好看?
你自以為觀念正確,其實「真實」反而充滿謬誤!
你開始對自己的思考邏輯感到懷疑嗎?
不要驚慌!我們特別邀請柏拉圖、盧梭、馬克思、尼采、叔本華、西蒙.波娃等大師為大家解謎!
半本哲學入門加半本人生寶典!
獨特的見地,精妙的理論,提供你所需要的人生建言,是絕不可錯過的哲學速成課。
為什麼我每天工作累得半死只能餬口;有些人卻可以輕輕鬆鬆賺大錢?
潘恩會告訴你:種種的不正義都來自於特權,所以我們必須追求機會平等!
盧梭卻會搖頭:問題出在財富分配不均,保護財產的法律不公,我們要的是結果平等。
我在世間最重視的人離開了,怎麼辦?
叔本華會自怨自艾的說,這是逃不了的宿命;省省力氣吧!世界本來就充滿苦難。
尼采會告訴你,危機就是契機,從過去能獲得滋養未來人生的養分。
你有想過請馬基維利幫你找工作嗎?
彌爾真的認為莎士比亞比辛普森家庭好看?
你自以為觀念正確,其實「真實」反而充滿謬誤!
你開始對自己的思考邏輯感到懷疑嗎?
不要驚慌!我們特別邀請柏拉圖、盧梭、馬克思、尼采、叔本華、西蒙.波娃等大師為大家解謎!
半本哲學入門加半本人生寶典!
獨特的見地,精妙的理論,提供你所需要的人生建言,是絕不可錯過的哲學速成課。
作者簡介
馬可士.威克斯 Marcus Weeks
是Quercus 出版社旗下「一分鐘」系列叢書 的作者,另著有《一座山上有多少小丘?以所知求不知》和《音樂速成班》,並多次為 DK 出版系列叢書撰稿, 包括:《哲學大書》、《千禧年百科全書》,以及「視覺大百科」叢書中的《科學》與《藝術》。 寫作之餘,馬可士也是音樂老師、英文老師,並身兼藝廊經理、鋼琴調音師、鋼琴修復技師、編輯、作曲家及編曲家等各項專長。現居英國海斯廷斯。
譯者簡介:
邱振訓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專長領域為 倫理學、道德心理學。譯有《倫理學》、《大 師與門徒》、《來生》、《離經叛道的哲學大 冒險》、《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效益主 義》等書。
是Quercus 出版社旗下「一分鐘」系列叢書 的作者,另著有《一座山上有多少小丘?以所知求不知》和《音樂速成班》,並多次為 DK 出版系列叢書撰稿, 包括:《哲學大書》、《千禧年百科全書》,以及「視覺大百科」叢書中的《科學》與《藝術》。 寫作之餘,馬可士也是音樂老師、英文老師,並身兼藝廊經理、鋼琴調音師、鋼琴修復技師、編輯、作曲家及編曲家等各項專長。現居英國海斯廷斯。
譯者簡介:
邱振訓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專長領域為 倫理學、道德心理學。譯有《倫理學》、《大 師與門徒》、《來生》、《離經叛道的哲學大 冒險》、《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效益主 義》等書。
序
前言:
我們三不五時都需要一些建議、指點。生活經常拋出兩難的問題,有的嚴重,有的瑣碎,我們都需要思索這些問題,或許還需要指引。想要把問題想個透徹,大概沒有人比大哲學家更精於此道了。麻煩的是,大哲學家往往著迷於思考某些大哉問——生命、宇宙、萬物等,所以他們的智慧也很少能幫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
這樣說來,各個哲學家究竟會給出什麼答案,實在是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倒是頗清楚每位思想家怎麼看待問題的方式。這就是這本書要談的。那些偉大的思想家(不光只有尼采啦,雖然這本書裡經常擷取他的看法)會建議怎麼解決現今世界中的人際關係、工作、生活方式、休閒與政治這些實際問題?怎麼解決你會跟親朋好友提的那些麻煩,或是投到雜誌訴苦專欄的那些苦惱?
嗯,這些問題並不是特別「哲學」,不過呢,差不多所有的事情我們都可以用哲學的方法來處理,所以說不定你會發現有些哲學家把這些問題當作跳板,一躍而下,探查潛藏在兩難問題中的內蘊,而且還可以發現他們有不少人都會試著把問題和他們自己的想法、理論連結起來。
不過一般說來,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解答,不同的哲學家也可能反映出哲學常見的矛盾,各自提出互相矛盾的建議。哲學家對這些問題所持的不同態度,不只是讓我們可以當做決策的參考選項,也顯示出解決各種哲學問題的洞見。有些哲學家只對特定的哲學領域感興趣,例如倫理學、邏輯等。所以在這本書裡,這些哲學家就會比其他人更常出現在某些篇章裡頭。舉例來說,馬克思就會比康德提出更多對政治的意見,而笛卡兒對美學就不如亞里斯多德談得多。不過呢,還是有些思想家會貫穿全書的討論,例如說雅典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可以說幾乎是無所不談。有些閉口不談的哲學家反而顯得突出,因為他們的哲學與這些討論可說是息息相關——不過,篇幅有限,可沒辦法將所有人一網打盡啊!
這些專家的意見一方面可以讓我們集思廣益,也能讓我們享受他們彼此的精彩激辯。有些大師是這些討論中的主力戰將,代表了某些哲學思想重鎮。但這本書並不是哲學教科書,而且也只能從對日常問題的應用來介紹某些想法,不必假裝要全面探索哲學。讀者可能會發現,原來哲學不只光有想法而已。當你考慮不同哲學家所提出的論證時,你也會更了解他們各自的性格:從故意煩人的蘇格拉底、過於理想化的柏拉圖、碎碎唸的亞里斯多德,到投機取巧的馬基維利、板著張臉的康德、怨天尤人的叔本華、反傳統的尼采等,不勝枚舉。你可能會對某些人深有同感,樂於接受他們的建議,覺得其他人的見解不怎麼樣;你也很可能發現自己喜歡聽他們各自提出不同觀點,但不必得選邊支持;或者你也可能覺得他們的論證頭頭是道,卻發現他們的個性實在是不討人愛。這就是你的哲學之道了。
我們三不五時都需要一些建議、指點。生活經常拋出兩難的問題,有的嚴重,有的瑣碎,我們都需要思索這些問題,或許還需要指引。想要把問題想個透徹,大概沒有人比大哲學家更精於此道了。麻煩的是,大哲學家往往著迷於思考某些大哉問——生命、宇宙、萬物等,所以他們的智慧也很少能幫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
這樣說來,各個哲學家究竟會給出什麼答案,實在是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倒是頗清楚每位思想家怎麼看待問題的方式。這就是這本書要談的。那些偉大的思想家(不光只有尼采啦,雖然這本書裡經常擷取他的看法)會建議怎麼解決現今世界中的人際關係、工作、生活方式、休閒與政治這些實際問題?怎麼解決你會跟親朋好友提的那些麻煩,或是投到雜誌訴苦專欄的那些苦惱?
嗯,這些問題並不是特別「哲學」,不過呢,差不多所有的事情我們都可以用哲學的方法來處理,所以說不定你會發現有些哲學家把這些問題當作跳板,一躍而下,探查潛藏在兩難問題中的內蘊,而且還可以發現他們有不少人都會試著把問題和他們自己的想法、理論連結起來。
不過一般說來,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解答,不同的哲學家也可能反映出哲學常見的矛盾,各自提出互相矛盾的建議。哲學家對這些問題所持的不同態度,不只是讓我們可以當做決策的參考選項,也顯示出解決各種哲學問題的洞見。有些哲學家只對特定的哲學領域感興趣,例如倫理學、邏輯等。所以在這本書裡,這些哲學家就會比其他人更常出現在某些篇章裡頭。舉例來說,馬克思就會比康德提出更多對政治的意見,而笛卡兒對美學就不如亞里斯多德談得多。不過呢,還是有些思想家會貫穿全書的討論,例如說雅典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可以說幾乎是無所不談。有些閉口不談的哲學家反而顯得突出,因為他們的哲學與這些討論可說是息息相關——不過,篇幅有限,可沒辦法將所有人一網打盡啊!
這些專家的意見一方面可以讓我們集思廣益,也能讓我們享受他們彼此的精彩激辯。有些大師是這些討論中的主力戰將,代表了某些哲學思想重鎮。但這本書並不是哲學教科書,而且也只能從對日常問題的應用來介紹某些想法,不必假裝要全面探索哲學。讀者可能會發現,原來哲學不只光有想法而已。當你考慮不同哲學家所提出的論證時,你也會更了解他們各自的性格:從故意煩人的蘇格拉底、過於理想化的柏拉圖、碎碎唸的亞里斯多德,到投機取巧的馬基維利、板著張臉的康德、怨天尤人的叔本華、反傳統的尼采等,不勝枚舉。你可能會對某些人深有同感,樂於接受他們的建議,覺得其他人的見解不怎麼樣;你也很可能發現自己喜歡聽他們各自提出不同觀點,但不必得選邊支持;或者你也可能覺得他們的論證頭頭是道,卻發現他們的個性實在是不討人愛。這就是你的哲學之道了。
目次
導論
第一章:關係
第二章:工作
第三章:生活
第四章:休閒
第五章:政治
名言錦句出處
第一章:關係
第二章:工作
第三章:生活
第四章:休閒
第五章:政治
名言錦句出處
書摘/試閱
男朋友成天都在打電動、上社群網站,我該怎麼辦?
伊比鳩魯、邊沁、諾齊克、帕特南、莊子、柏拉圖
這對你們兩人的關係影響可大了,對吧?你們倆現在幾乎不再溝通了,因為他醒著的時候不是坐在電腦前,就是拿著遊樂器搖桿,再不然就是低頭滑手機。他好像住在虛擬實境中的另一個世界,還樂此不疲。你偶爾會覺得他根本就把遊戲世界、線上角色、影音聊天室當作現實世界,而你所處的這個真實世界,只是個乏味的替代品罷了。
嗯,你的男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顯然是因為他樂在其中。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他在逃避現實世界,這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難以應付,不過也可能只是因為這世界太無聊了。或者,他之所以沈浸在虛擬世界中,是因為那個世界給了他現實世界未曾提供,或無法提供的東西,好比刺激、歡笑,甚至是夥伴情誼。
這樣看來,多少也算情有可原。自伊比鳩魯到像邊沁這樣的效益主義者,有不少哲學家都會說,我們的天性就是會趨樂避苦,而這也正是你男朋友的寫照。想逃離生活中的殘酷現實也好,擺脫無聊也罷,稍微逃避現實本身其實沒什麼錯。再怎麼說,虛擬現實給他的這份樂趣,跟你看電視、看電影,或是讀本好書又有什麼不同?況且,假如可以,我們不也都想這麼做嗎?
話雖然這麼說,但這可是個程度問題。沒錯,我們偶爾會想跳脫到想像的世界裡,享受那份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興奮、浪漫,或其他諸如此類的東西。我們時不時地會按捺住心中那份懷疑,把幻想當作真實。但是比起真實事物,我們真的會比較喜歡虛幻體驗嗎?我們難道會選擇活在一個虛妄的世界裡嗎?
虛擬現實
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1938-2002)會說,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想像一下他所設計的一部機器:電腦虛擬現實的終極版本——體驗機(experience machine)。一打開這部機器,你就不用再設法按捺住疑心了,因為這部機器會直接連結到你的大腦,傳送刺激神經突觸的訊號,讓你感受到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的體驗。你可以設定這部體驗機提供你各種物理上、心靈上和情感上的感受,讓你以為真的體驗到這些經驗。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快樂體驗(誰不會呢?),讓你體會到前所未有,或是曾幻想過的美妙經驗。這又有什麼不好的?
你有仔細想過你是不是真的想連接上這部機器嗎?他會問我們是否當真相信追求快樂(避免痛苦)就是我們追求的唯一價值。若果真如此,就沒有什麼理由不接上插頭、打開機器,因為我們從機器裡可以得到比現實中更多的快樂。不過,再多想一會,我們說不定就會開始猶豫了。使用體驗機其實是一種被動經驗:你在裡頭沒有真的做什麼事,而是讓機器在你身上做事。可是我們在生活中之所以會想去做許多事,是因為我們希望「真的動手」去做,而不是只想要擁有那些體驗而已。更重要的是,就算這些體驗跟真實經驗一模一樣,我們在打開機器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接下來所體驗到的都不是真的了。
所以諾齊克認為我們不會接受被虛擬現實欺騙的選項。大多數人直覺上也都會同意他的看法,寧可要真實經驗而非虛擬體驗;可是你的男朋友似乎證明了諾齊克是錯的。的確,看手機比看周遭世界更久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了。
諾齊克的體驗機和希拉瑞•帕特南(Hilary Putnam,1926-2016)提過的一個點子很像,都讓人重新思考我們相信的現實究竟是什麼。不過,帕特南的模擬情境更邪惡一點。他說,假設有名邪惡的科學家把某個人的大腦從他身上取出,將這大腦泡在培養液中維持生存。這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將腦細胞全都連接到電腦上的方法(就跟諾齊克的機器一樣),可以刺激神經末梢,讓大腦以為自己體驗到真實的事物。這名瘋狂的科學家設定好程式,騙大腦以為自己不是泡在桶子裡,而是活在原本的身體裡,能體驗周遭世界的一切。當然,這些體驗全都是幻覺,只不過是一些電流刺激罷了。
這情節實在是天馬行空,根本就是科幻故事(像極了「駭客任務」三部曲的主線劇情),但是我們又很難找到說這不可能成真的理由。如果你是桶中的大腦,你怎麼知道你現在到底在哪裡?更重要的是,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桶中之腦?說不定這真實世界(或是你以為的真實世界)其實是電腦的模擬程式,而你根本就沒有要不要加入的選擇自由。
(待續,請見本書第一章)
伊比鳩魯、邊沁、諾齊克、帕特南、莊子、柏拉圖
這對你們兩人的關係影響可大了,對吧?你們倆現在幾乎不再溝通了,因為他醒著的時候不是坐在電腦前,就是拿著遊樂器搖桿,再不然就是低頭滑手機。他好像住在虛擬實境中的另一個世界,還樂此不疲。你偶爾會覺得他根本就把遊戲世界、線上角色、影音聊天室當作現實世界,而你所處的這個真實世界,只是個乏味的替代品罷了。
嗯,你的男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顯然是因為他樂在其中。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他在逃避現實世界,這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難以應付,不過也可能只是因為這世界太無聊了。或者,他之所以沈浸在虛擬世界中,是因為那個世界給了他現實世界未曾提供,或無法提供的東西,好比刺激、歡笑,甚至是夥伴情誼。
這樣看來,多少也算情有可原。自伊比鳩魯到像邊沁這樣的效益主義者,有不少哲學家都會說,我們的天性就是會趨樂避苦,而這也正是你男朋友的寫照。想逃離生活中的殘酷現實也好,擺脫無聊也罷,稍微逃避現實本身其實沒什麼錯。再怎麼說,虛擬現實給他的這份樂趣,跟你看電視、看電影,或是讀本好書又有什麼不同?況且,假如可以,我們不也都想這麼做嗎?
話雖然這麼說,但這可是個程度問題。沒錯,我們偶爾會想跳脫到想像的世界裡,享受那份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興奮、浪漫,或其他諸如此類的東西。我們時不時地會按捺住心中那份懷疑,把幻想當作真實。但是比起真實事物,我們真的會比較喜歡虛幻體驗嗎?我們難道會選擇活在一個虛妄的世界裡嗎?
虛擬現實
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1938-2002)會說,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想像一下他所設計的一部機器:電腦虛擬現實的終極版本——體驗機(experience machine)。一打開這部機器,你就不用再設法按捺住疑心了,因為這部機器會直接連結到你的大腦,傳送刺激神經突觸的訊號,讓你感受到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的體驗。你可以設定這部體驗機提供你各種物理上、心靈上和情感上的感受,讓你以為真的體驗到這些經驗。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快樂體驗(誰不會呢?),讓你體會到前所未有,或是曾幻想過的美妙經驗。這又有什麼不好的?
你有仔細想過你是不是真的想連接上這部機器嗎?他會問我們是否當真相信追求快樂(避免痛苦)就是我們追求的唯一價值。若果真如此,就沒有什麼理由不接上插頭、打開機器,因為我們從機器裡可以得到比現實中更多的快樂。不過,再多想一會,我們說不定就會開始猶豫了。使用體驗機其實是一種被動經驗:你在裡頭沒有真的做什麼事,而是讓機器在你身上做事。可是我們在生活中之所以會想去做許多事,是因為我們希望「真的動手」去做,而不是只想要擁有那些體驗而已。更重要的是,就算這些體驗跟真實經驗一模一樣,我們在打開機器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接下來所體驗到的都不是真的了。
所以諾齊克認為我們不會接受被虛擬現實欺騙的選項。大多數人直覺上也都會同意他的看法,寧可要真實經驗而非虛擬體驗;可是你的男朋友似乎證明了諾齊克是錯的。的確,看手機比看周遭世界更久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了。
諾齊克的體驗機和希拉瑞•帕特南(Hilary Putnam,1926-2016)提過的一個點子很像,都讓人重新思考我們相信的現實究竟是什麼。不過,帕特南的模擬情境更邪惡一點。他說,假設有名邪惡的科學家把某個人的大腦從他身上取出,將這大腦泡在培養液中維持生存。這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將腦細胞全都連接到電腦上的方法(就跟諾齊克的機器一樣),可以刺激神經末梢,讓大腦以為自己體驗到真實的事物。這名瘋狂的科學家設定好程式,騙大腦以為自己不是泡在桶子裡,而是活在原本的身體裡,能體驗周遭世界的一切。當然,這些體驗全都是幻覺,只不過是一些電流刺激罷了。
這情節實在是天馬行空,根本就是科幻故事(像極了「駭客任務」三部曲的主線劇情),但是我們又很難找到說這不可能成真的理由。如果你是桶中的大腦,你怎麼知道你現在到底在哪裡?更重要的是,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桶中之腦?說不定這真實世界(或是你以為的真實世界)其實是電腦的模擬程式,而你根本就沒有要不要加入的選擇自由。
(待續,請見本書第一章)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