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全方位古典音樂基本知識一次上手!
從基礎樂理到西洋樂器歷史,
從音樂流派風格到知名作曲家。
5大流派x16位作曲家x簡明圖解
覺得古典音樂「好像很難懂」,不知從何處下手嗎?
不論你想知道:
音階是如何被發現的?
奏鳴曲與交響曲的差別在哪裡?
貝多芬屬於古典樂派還是浪漫樂派?
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
古典音樂原來這麼有趣!
本書提供了入門必備的各項古典音樂基礎知識,並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做精闢解說。
從古代音樂、巴洛克、古典樂派到現代音樂的歷史,知名作曲家們波瀾萬丈的人生及代表作品,古典音樂的風格及類型;
更介紹各種樂器及樂器的構造和歷史。
本書盡量避免出現過於專業的辭彙和術語,並配合圖解,讓想瞭解古典音樂的讀者都得以輕鬆閱讀。
古典音樂不再高不可攀!
作者簡介
森本真由美
一九六〇年生於神戶市。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樂理組畢業。師事已故之入野義朗、小泉文夫。
曾任筑波萬國博覽會外國館事務員,後進入Recruit公司就職,擔任公關部門總監,負責企業形象、學校形象的推廣業務。
一九九七年開始進行以音樂為主的藝術與社會相關研究主題。著有《三天就能理解古典文學》。
目前跟隨常磐津文字兵衛學習三味線,跟隨野村與十郎學習狂言。
服部幸三
審定者
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一九二四年生,任國際海因利希˙舒茲(Heinrich Schutz)協會日本分會長、野村學藝財團理事、唱片學院賞評審委員長等。
二〇〇〇年獲頒二等國寶勳章。
東京大學法學院政治學系畢業。一九五二年擔任東京藝術大學講師、一九五四年升助理教授、一九八六年就任音樂學系系主任。一九五九年留學德國、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三年擔任音樂學會會長。
曾在NHK FM「巴洛克音樂的趣味」、FM東京「帶你進入巴洛克音樂的世界」等廣播節目擔任DJ。
著有《西洋音樂史----巴洛克音樂系列》;譯有《西洋音樂史》、《歌劇史》上下。
譯者:銀色快手
一九七三年開始使用,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名列六年級前段班,罕見的妖怪品種。
大腦右半邊裝的是音樂與酒,左半邊是詩,經常出沒於光電竄流的互聯網,散播不切實際的奇幻病毒,夢想著關於我的傳奇事典在市面上販售,覺得閱讀是一種令人身心愉悅的事物。
著有《遇見帕多瓦的陽光》詩集、編有《如果遠方有戰爭》詩集、改編小說《惡靈一千年之戀》、譯有《中華聯邦》、《聖經圖解》、《老莊思想圖解》、《原來如此的對話》、《圖說希臘北歐神話》。
目次
序章:什麼是古典音樂? 理解古典音樂必備基礎知識
掌握古典音樂的要點》了解音樂的起源、世界各地的古代音樂,理解古典音樂
◆音樂的定義◆ 從人類的生活中自然產生的音樂
◆世界各地的古典音樂◆ 古文明發源地附近也發展出獨立的傳統音樂
◆樂譜的讀法◆ 樂譜是作曲家為了將音樂傳達給演奏家的設計圖
◆音程和音階◆ 西方以七音音階為主、東方以五音音階居多
◆旋律和拍子◆ 人的肢體動作、心理也和旋律息息相關
Column 有趣的音樂雜學》四七抽、二六抽是歌謠曲偏好的音階
第1章:古典音樂的歷史 從古代的希臘到二十世紀的音樂
掌握古典音樂的要點:西元一千六百年左右開始的巴洛克時期是古典音樂的重要時期
古代希臘的音樂觀和音樂生活◆ 古希臘也有音樂的奧林匹克競賽
音樂的學問◆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從打鐵店的鐵鎚發現了音階
中世紀聖歌和古典音樂◆ 教會和修道院為了尋找「理想之歌」,創造了各種聖歌
記譜法誕生◆ 十世紀的樂譜是不可思議的希臘字母變形記號
中世紀的世俗歌曲◆ 吟遊詩人與遊唱詩人
音樂的文藝復興◆ 五百年前的資訊革命和印刷術使音樂普及
文藝復興的三位音樂家◆ 嘲諷音樂家與殺手音樂家
歌劇和獨唱曲形式的誕生◆ 一六○○年的巴洛克時期是古典音樂的大轉變期
歌劇的普及◆ 從王侯貴族的私人沙龍到遍及公開劇場的歌劇
器樂曲的發達◆ 小鎮的一條街聚集了著名的製琴師傅
巴洛克音樂二三事◆ 王侯貴族和一般市民是音樂的兩大贊助者
維也納古典樂派1 ◆ 古典樂派的三大巨匠齊聚音樂之都
維也納古典樂派2 ◆ 不願被贊助者束縛的自由音樂家
浪漫主義是什麼?◆ 追尋冒險和幻想的浪漫主義精神
浪漫派音樂1 標題音樂◆ 白遼士重視標題音樂
浪漫派音樂2 歌曲和歌劇◆ 融合詩與文學、開始著重描寫心理的浪漫派音樂
浪漫派的音樂家◆ 挑戰樂器極限炫技的「演奏名家時代」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德國和奧地利◆ 馬勒恐懼《第九交響曲》的厄運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俄國與東歐◆ 原為化學家和海軍士官的俄羅斯作曲家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法國◆ 印象派將法蘭西精神發揚光大
二十世紀前半期的美國◆ 爵士樂透過蒸汽船和收音機遍及全世界
十二音列音樂的誕生◆新十二音列音樂有四億種以上的組合
現代音樂1 電子音樂和具象音樂◆出現了使用電子音樂及自然產生的音為素材的音樂
現代音樂2 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不進行任何演奏而招致聽眾憤怒的前衛音樂?
Column 有趣的音樂雜學》從前的音符不是豆芽菜形狀?
第2章:大作曲家的人物側寫及其音樂1:從草創時期的作曲家韓德爾、巴哈到莫札特、貝多芬
掌握巴洛克與古典派音樂的要點:從巴洛克後期到古典樂派時期為現在的古典音樂奠定基礎
巴洛克的巨匠1 韓德爾◆ 遭逢破產危機依然繼續挑戰歌劇創作的人生
韓德爾的作品◆ 為了和國王重修舊好寫出《水上音樂》
巴洛克的巨匠2 巴哈◆ 有五十位以上的音樂家名叫巴哈
巴哈的作品◆ 巴哈的曲子有兩百五十年以上被當成鋼琴教本使用
古典樂派的巨匠1 莫札特◆ 捨棄受雇的人生,以自由音樂家身分謀生的神童
莫札特的作品◆ 神童莫札特隨時隨地都可以寫出音樂
古典樂派的巨匠2 貝多芬◆ 古典音樂史上終生與命運對抗的巨匠
貝多芬的作品1 鋼琴作品◆ 貝多芬的鋼琴作品就像是用音樂寫信
貝多芬的作品2 交響曲◆ 舞臺上的貝多芬連觀眾怒濤似的掌聲也聽不見
Column 有趣的音樂雜學》暑假是音樂節的季節
第3章:大作曲家的人物側寫及其音樂2:波瀾萬丈、起伏浮沉的眾多音樂家的人生,從蕭邦到史特拉汶斯基
掌握浪漫樂派到二十世紀音樂的要點》音樂家個人的風格變得顯著,民族主義抬頭
從古典樂派到浪漫樂派的巨匠1 舒伯特◆ 即使得不到演出機會,也持續創作的舒伯特
舒伯特的作品◆ 交響曲《未完成》在友人的抽屜裡沈寂了三十七年
浪漫樂派的巨匠2 舒曼◆ 最愛的妻子克拉拉成為他創作音樂的靈感和勁敵
舒曼的歌曲◆ 從歌曲到歌劇一手包辦的音樂詩人
浪漫樂派的巨匠3 孟德爾頌◆ 家境富裕,過著幸福人生的音樂家
孟德爾頌的作品◆ 十七歲時寫出了輕快優美的《仲夏夜之夢》
浪漫樂派的巨匠4 蕭邦◆ 「鋼琴詩人」擄獲巴黎上流階級婦女的心
蕭邦的鋼琴曲◆ 專為鋼琴創作了無數的名曲
浪漫樂派的巨匠5 李斯特◆ 歐洲的超級巨星擁有讓父親慨嘆的戀愛經歷
李斯特的作品◆ 被喻為惡魔的李斯特是交響詩之父
浪漫樂派的巨匠6 布拉姆斯◆ 得到舒曼之妻克拉拉支持的音樂家
布拉姆斯的作品◆ 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承繼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浪漫樂派的巨匠7 威爾第◆ 國民英雄即使當上眾議員,依然是義大利歌劇之王
威爾第的歌劇◆ 以放蕩的法國皇帝為題材,差點遭禁演的《弄臣》
浪漫樂派的巨匠8 華格納◆ 因為參加革命被驅逐出境的流亡音樂家
華格納的歌劇◆ 柏拉圖式戀愛的結晶《崔斯坦與伊索德》
浪漫樂派的巨匠9 柴可夫斯基◆ 無法在人前指揮的脆弱敏感的職業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將標題留到最後才揭曉的《悲愴交響曲》
十九世紀末的巨匠1 馬勒◆ 四處飄泊的指揮家
馬勒的作品◆ 「五十年後依然值得喝采」的《第五號交響曲》
十九世紀末的巨匠2 德布西◆ 融合藝術與文學的音樂家
德布西的作品◆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等許多鋼琴曲瀰漫著漂浮感
二十世紀的巨匠3史特拉汶斯基◆ 三十歲成為名人,活到八十九歲的音樂革命家
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使聽眾化為暴徒的《春之祭》
Column 有趣的音樂雜學》讓年老的音樂家能夠走完人生的家
第4章:古典音樂的風格與類型:以「反覆」與「對照」為基本形態,運用數學演算出來的音樂結構
掌握古典音樂的風格與類型的要點》關於古典音樂的文法基礎和類型必須從結構和歷史來理解
部分形式◆ 音樂和文章一樣具有段落及起承轉合
疊句和輪旋曲◆ 集合眾人進行合唱產生了疊句和輪旋曲
奏鳴曲以及奏鳴曲形式◆ 很多交響曲及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採用奏鳴曲形式
交響曲和交響詩◆ 把交響曲地位推到極致的貝多芬
協奏曲◆ 協奏曲將獨奏樂器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
組曲與舞曲◆ 組曲以四段舞曲為基本形式
宗教音樂◆ 從中世紀開始的宗教音樂依然存在二十世紀
第5章:認識樂器及其歷史
從儀式及咒術所使用的道具衍生而成的樂器
掌握樂器歷史的要點》依據發音方式的不同分成「自鳴」、「膜鳴」、「絃鳴」、「氣鳴」、「電鳴」等樂器
樂器的分類法◆ 樂器的科學分類法發源自古印度
長笛和直笛類樂器◆ 長笛被認為有改變女性的神奇力量
小號◆ 驚動惡魔的靈魂、作為驅魔道具的小號
小提琴和提琴類樂器◆ 小提琴的祕密在於琴身上所塗的漆
管風琴◆ 管風琴的原型是希臘神話中的牧神之笛
鋼琴◆ 深受樂迷喜愛的樂器——鋼琴
打擊樂器◆ 原始時代宗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打擊樂器
人聲◆ 聲音是利用人體的共鳴來進行演奏的樂器
管絃樂◆歌劇的誕生、樂器的改良,使管樂急速發展
後序
西洋古典音樂大事記
書摘/試閱
◆歌劇和獨唱曲形式的誕生
一六○○年的巴洛克時期是古典音樂的大轉變期
自希臘樂劇復興以來,新的歌唱風格以及歌劇等新型態的音樂於焉誕生。
歌劇和巴洛克音樂同時誕生 《四季》的韋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水上音樂》的韓德爾、《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巴哈,這些大家都曾耳聞過的音樂家登場的年代,就叫做「巴洛克音樂」時期。巴洛克音樂的起源,一般認為是一六○○年,這是古典音樂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一年,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誕生了「歌劇」,同時也產生了新的歌唱風格。一般咸信最古老的歌劇作品是一六○○年為了慶祝法國的亨利四世與佛羅倫斯的名門麥迪奇家族(Medici)的瑪麗亞成婚,培瑞(Jacopo Peri, 1561-1633)與卡西尼(Kiukio Caccini, 1550-1618)模仿希臘樂劇的形式寫了「尤瑞德斯」(Euiridice);另有一說,培瑞與卡西尼在兩年前(1597)上演的「達芙妮」(Dafne)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歌劇作品。 自希臘樂劇復興以來開始 在歌劇出現以前,也有戲劇與音樂結合的例子。在中世紀,每到了耶誕節和復活節,慶祝耶穌基督誕生與復活的儀式劇相當盛行,在修道院和學校裡也經常有伴隨合唱和歌曲的學校劇。附有音樂的話劇以及附有音樂的牧歌劇依然留傳至今。但由於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之前的音樂,基本上幾乎都以複數的聲部編成,所以即使只有一個人的對白,也要用複數的聲部來唱,似乎不大容易分辨得清楚對白的內容。戲劇與音樂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結合在一起嗎?在文藝復興的時代氛圍下,以從事藝術與文藝的人們和貴族為核心形成了學院派的社交圈,精力旺盛地進行頻繁的交流,也不斷地嘗試錯誤。在歌劇發源地佛羅倫斯,也出現被稱作「樂集」或「樂音雅集」(Camerata)的社交圈。當中的成員大多由佛羅倫斯富裕有教養的貴族及哲學家、畫家、音樂家及詩人們所組成。這個社交圈期望能復興古希臘時期將音樂、戲劇、詩歌結合的樂劇形式;同時也希望創作出「嶄新的音樂」。 首先,他們研究用古代希臘的大型手琴(Kithara)伴奏獨唱,試著加以模仿。在他們研究的希臘文獻中,極力倡導語言與音樂的一致性,並且相信這種方式可以使人們聽了覺得感動。於是放棄複數的聲部,而以單一聲音演唱的歌唱風格,便逐漸誕生。這種風格稱之為「單音樂曲(Monody 或是 Monodia)」。源自表示「單一」的「monos」、以及表示「歌唱」的「aidein」這兩個希臘字。「單音樂曲」宣告長期居於主流地位的複音音樂的結束,為往後古典音樂發展開啟新的契機。
◆歌劇的普及
從王侯貴族的私人沙龍到遍及公開劇場的歌劇
從佛羅倫斯經由羅馬、威尼斯、拿坡里,成為市民娛樂的歌劇。
從王侯貴族、神職者到商人 接續最古老的歌劇,是作曲家蒙臺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所譜成的《奧菲歐》(譯注:以特拉基亞的傳奇詩人奧菲歐為主角的戲)。一六○七年在曼托瓦的宮廷初演,當天是公爵的大壽之日,演出非常成功。蒙臺威爾第是初期著名的歌劇作曲家,主要的作品包含歌劇《奧菲歐》、《烏里塞還鄉》、《波佩亞的加冕》,留下了許多現在也一再上演的歌劇作品。其晚年的作品《波佩亞的加冕》於一六四二年在威尼斯的公眾歌劇院上演。描寫企圖強奪行政官之妻的暴君尼祿的故事,成為描寫人物性格的歌劇傑作。 以「水都」聞名於世的威尼斯,如同莎士比亞著名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所描述的情形,是一個以海上運輸為據點逐漸發展起來的商業都市。相對於羅馬以及佛羅倫斯,這些以教皇及神職者、王公貴族為組成核心的都市,威尼斯則是商人之都。 一六○○年從佛羅倫斯萌芽的歌劇,最初是屬於王公貴族的休閒娛樂。儘管一六三○年左右羅馬已成為歌劇的中心地,但上演期間僅限於宗教性的理由,演出的劇目也受到了教廷的規範,因此作曲家們紛紛離開羅馬,於是歌劇的中心便從羅馬轉移到雄厚財力商人們聚集的水都威尼斯。 最早的公眾劇場設在威尼斯 一六三七年,提供市民的娛樂、史上最早的公眾劇場在威尼斯誕生。公眾劇場的設立,讓大家也能輕鬆地欣賞歌劇,並逐漸成為一般市民固定的休閒娛樂;在十七世紀末,總計建立了十幾座大小不一的劇場。但是,以大型的舞臺布景聞名的威尼斯歌劇院,因為考量到企業贊助的預算,使得比較耗費金錢的合唱團逐漸被縮編。歌劇初期的作品,大多取材自希臘悲劇,歌劇的主導者也移轉到一般市民的手中,一點一滴地在作品中添加喜劇的要素。另外,在音樂方面也偏好船歌風格的律動感,或是以獨唱的方式唱出引人注目、洋溢著情感的旋律。尤其是獨唱這方面,任用被去勢的男性歌手(閹伶)風靡一時。至十八世紀初為止,義大利的歌劇中心地一直是威尼斯,隨後移至拿坡里。在風光明媚,具有南國氣息的拿坡里,描寫人們日常生活樣貌、充滿喜劇性的歌劇於焉誕生。這種歌劇形式被稱之為「喜歌劇」(Opera Buffa);之後以先前古典悲劇式主題為中心的正統派,逐漸被稱作「莊歌劇」(Opera Seria)。
◆維也納古典樂派 1
古典樂派的三大巨匠齊聚音樂之都
被認為是古典音樂範本的古典樂派,具代表性的音樂家有海頓、莫札特、貝多芬。
維也納為何被稱作音樂之都? 一七八九年,那時候維也納的人口約二十三萬人。比起柏林的人口來的多,是歐洲的德語圈的重心。據說同時期倫敦的人口超過八十萬人,巴黎是五十萬人,拿坡里則達到四十萬人。以人口數量來排名,維也納算是第四大城市吧! 當時的維也納是奧匈帝國的首都,由擁有廣大領土的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統治,涵蓋範圍從西班牙一直到波西米亞、匈牙利。另外,有許多為宮廷服侍的貴族以及富裕的專業人士(醫生、銀行家、律師、商人)都住在周圍。他們愛好音樂,有能力挹注大量的資金,所以年輕有野心的音樂家們湧向維也納。 而且,如同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法王路易十六之妻)的母親——著名的奧地利女皇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sa)侍從的日記被翻譯成各種語言版本,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文化的流通使得當時的維也納也成為義大利音樂、法國音樂,甚至德國民俗音樂共同的樂土,證明了維也納是一個兼容並蓄的繁華城市,也難怪想要一舉成名的年輕音樂家們都湧向維也納。 三大音樂巨匠活躍的城市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 1770-1827)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相信即使不是古典樂迷,應該也曾經聽過吧?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歲的貝多芬立志要成為音樂家,從他出生的故鄉德國波昂,搭馬車費時一星期終於抵達了維也納。從此之後定居在此,留下《命運交響曲》等無數的名曲傳給後世。在前一年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留下了未完成的《安魂曲》就病逝了,年僅三十五歲。莫札特在他生命中最後的十年也是在維也納度過,他的歌劇《費加洛婚禮》、《魔笛》、三大交響樂等代表作,依然留傳至今。 還有,身為莫札特的摰友,並引導貝多芬來到維也納的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長期在艾斯特哈吉侯爵的宮廷服務,侯爵死後的那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維也納。海頓晚年的大型合唱劇代表作《創世紀》也是在維也納首演,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當然也是在維也納首演。 古典音樂史上的巔峰時期「古典樂派」 這三位音樂家活躍的期間自一七八○至一八二○年左右,屬於「古典樂派」的全盛時代,被認為是音樂史上的巔峰時期。由於三位皆以維也納為中心從事音樂活動,因此「古典樂派」亦稱作「維也納古典樂派」。他們的作品至今依然在音樂會的名單中占據核心的位置,對於學習音樂的人而言,也是必修曲目。「古典」等於「經典」(Classic),這個時期可以說是樹立古典音樂典範的時代。繼三大巨匠之後,以《菩提樹》及《魔王》等歌曲聞名的舒伯特,以及交響樂大師布拉姆斯、還有新年音樂會上不可或缺的安可曲《藍色多瑙河》等維也納華爾茲作曲家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等許多音樂家,都是在維也納出身,在維也納留下無數的音樂作品。 音樂家們在這裡嘗試自創的音樂同時,也能感受到值得他們崇拜如貝多芬等過去偉大音樂家的氣息。維也納的確是名符其實的音樂之都。
◆維也納古典樂派 2
不願被贊助者束縛的自由音樂家
從為誰而作的音樂,到為自己作的音樂,隨著啟蒙主義思想的普及,音樂家也開始自立門戶。
「狂飆運動」也改變音樂家的生活方式 有句詞語「疾風怒濤」,意思是像狂風一樣的風以及激烈地洶湧波浪,用來形容一種非常激烈的感覺。這句話是源自德語的「Sturm und Drang」,指的是德國在十八世紀時,一群文學家以世界文豪歌德為中心,所掀起的一連串文學上的改革運動,也叫做「狂飆運動」。 被認為是開路先鋒的作品就是有名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那是在一七七四年,歌德二十五歲時所出版的作品。 十八世紀的歐洲,可說是啟蒙思想的時期。對於宗教權威路易十四所提出的絕對君主論進行反動。重視人類的理性及個人,還有自然本身,以人類全體生活的進步及改善為理想目標。英國的思想家著有《法治精神》,以主張三權分立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德國哲學家康德等為中心人物。他們反對舊體制及古老習俗,從宗教、政治、社會乃至於教育上,企圖建立起新的秩序來。接著在啟蒙思想如火如荼展開的過程中,掀起了自由與獨立運動。一七七六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同時,英國的工業革命也萌芽了。 「狂飆運動」是這個時代啟蒙主義全盛時期出現的運動,這股潮流對於音樂家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從契約音樂家到自由音樂家 維也納古典樂派中最早出生的是海頓。他比莫札特早二十四年出生。 但是他做為音樂家在樂壇活動的時期和莫札特差不多。莫札特年僅七歲時︵一七六三年︶,就在凡爾賽宮廷為法王路易十五御前獻演;而海頓成為艾斯特哈吉侯爵樂團的副樂長是一七六一年。直到一八○四年為止,他一直擔任宮廷樂長。艾斯特哈吉侯爵是當時匈牙利最大的貴族,在維也納也是號稱擁有巨大權力三大貴族之一。海頓的音樂生涯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是在離維也納稍遠的地方宮廷,他在那裡的生活很拮据,於是他為侯爵及宮廷寫了無數的作品。因此他一邊嘗試錯誤,才誕生今日交響曲基礎的形式。 當初,與侯爵訂立了契約,明文禁止海頓的作品進行販售和讓渡。但隨著他聲名遠播,那分合約也鬆綁了,全歐洲的出版社及劇場都開始委託他寫曲。 另一方面莫札特在幼年的時候,就由父親帶領走遍全歐洲,到各宮廷演出,即使他被譽為「神童」,但後來卻因為想離開父親的束縛,加上當時在薩爾斯堡的收入有限,而且受到很多限制,無法自由地從事創作。於是在一七八一年,他從與雇用他的大主教決裂,也藉此脫離他父親的影響,不顧反對離開家鄉,選擇以自由音樂家的身分在維也納謀生。 音樂家開始「自立」的時代 不再為贊助者工作,只為自己從事創作活動的形態,從貝多芬開始變得更加明確。 他誕生的時候,正值啟蒙思想邁向全盛時期的年代。在他來到維也納的兩年前,發生了法國大革命。有名的第三號交響曲《英雄》是獻給拿破崙將軍的作品。此外,他的鋼琴奏鳴曲作品中獲得高度肯定的第二十一號《華德斯坦》(Waldstein)是獻給資助他在維也納留學的華德斯坦伯爵。這些曲子都不是應拿破崙或華德斯坦伯爵的委託而寫,而是貝多芬本人為了表達尊敬及感謝的心情寫下的作品。 音樂家完全自立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
◆浪漫主義是什麼?
追尋冒險和幻想的浪漫主義精神
源自中世紀英雄故事的浪漫主義,追求超越現實的永恆,企圖超越極限。
貝多芬是古典派加浪漫樂派? 繼維也納古典樂派之後的音樂家,一般稱作浪漫樂派,或稱作浪漫主義音樂的時代。 貝多芬雖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巨匠,但是很多人說他後期的作品,以及中期的幾首作品,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性格。事實上,許多浪漫樂派的作曲家都很崇拜他,並且把他的曲子當作練習的典範。每到了十二月,各地經常演奏他的第九號交響曲。最終樂章「快樂頌」不論是專業或業餘的音樂愛好者都會唱,「快樂頌」這首詩,是由當時與大文豪歌德齊名的德國詩人席勒所寫,他活躍於十八世紀後半葉。這首「描寫快樂」的詩,有很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在對無限的事物懷抱著憧憬與自由下,蘊含了衝動的力量。 浪漫主義厭棄形式的約束 那麼,所謂的浪漫主義是什麼呢?它來自羅曼蒂克(Romantik)這個德語的形容詞。浪漫主義最初源自於中古世紀以英雄人物和幻想事件為主題,使用南歐一帶盛行的羅曼語系寫下的故事與詩歌,又稱之為「Romance」,而浪漫主義就是由此而得名。 在十七世紀中葉,羅曼蒂克這個字帶給人們不可思議的幻想感,對於遙遠的事物產生憧憬,脫離了現實世界追求理想之境,如此的印象,使得這個詞彙經常被用在文學或音樂的評論當中,如今也時常用在日常生活中,像是一聽到「羅曼蒂克的女孩」,具體的形象就會自心中奇妙地浮現。 一般而言,浪漫主義的藝術超越了現實的世界及時間,企圖接近遙遠的永恆。有著不想被束縛,自由而熱情行動的強大力量。同時也會被理想無法實現的煩惱所糾纏。 此外,由於浪漫主義企圖掙脫音樂形式的束縛,又缺乏古典派時期那樣明確的規範及秩序作為基礎的表現,依據每個人不同的音樂風格開始有所差異,因此,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革命。 藝術歌曲(Lied)在浪漫樂派時期也逐漸成為古典音樂的範疇之一。
第四章 古典音樂的風格與類型
以「反覆」與「對比」為基本形態 運用數學演算出來的音樂結構
掌握古典音樂的風格與類型的要點 關於古典音樂的文法基礎和類型 必須從結構和歷史來理解
知道音樂的結構之後,古典音樂會變得很有趣? 如同數學算式無法被切割一樣,音樂也有一定的規則可循。尤其是巴洛克及古典樂派以降的古典音樂裡,許多曲子都是以此為基準創作出來的。 在第四章的前半段,希望各位能夠透過認識古典音樂規則形成的基礎,來理解古典音樂的結構。以前面無表情地聽著古典音樂總覺得「好漫長」,或許能從中發現新的趣味。 「反覆」與「對比」是音樂展開的基本形態 構成音樂的基本形式稱之為樂式(Musical form),就依照其名稱所示,把它想成是音樂的形式就好。這個樂式,大致上分成「基礎」與「應用」兩大形式。 在基礎樂式方面,以童謠或編入小學教科書的文部省唱歌集等較短的曲目居多。像是只用一個樂段構成的曲子,稱之為一段曲式(One-part form),大體以八小節為基本。 其次,由兩個樂段也就是十六小節構成的曲子便是二段曲式(Two-part form)。開頭的八小節與後面的八小節,大致分為「反覆」與「對照」兩種基本形態。 至於應用樂式方面,是由三個樂段,二十四小節所構成的三段曲式(Three-part form)。其中包括了作為古典音樂基本形式的「奏鳴曲形式」以及「輪旋曲形式」。三段曲式的三個部分,是以所謂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作為基本架構,可以想成類似二段曲式中的「反覆」與「對比」的邏輯。此外,奏鳴曲形式,也和三段曲式同樣採用「呈示」↓「發展」↓「再現」的基本架構。奏鳴曲形式完成於海頓、莫札特時代的古典樂派初期;其後,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成為交響曲及鋼琴曲的第一樂章的固定樂曲形式。另一方面,從中世紀的詩歌形式衍生而成的輪旋曲形式,以迴旋反覆作為基本架構。在第三章所提及的曲目中,很多都是選用這種形式。 交響曲及協奏曲的結構及其形成的歷史 交響曲(symphony)及協奏曲(Concerto),兩者皆是以各式各樣的樂器合奏為中心譜寫成的曲子,到底它們之間有什麼差別? 伴隨著形式,有關古典音樂的種類和類型,先有了概念之後,相信對於樂曲的理解或許會更深入。 交響曲與協奏曲,有什麼不同?交響曲與所謂的交響詩,到底哪裡不一樣?組曲到底是什麼?這些名稱雖然曾經聽過卻不甚清楚,在第四章的後半段,有關各種各樣音樂類型的基本架構及其形成的歷史,將會作一概括性的介紹。最後,要理解歐洲的古典音樂,宗教音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宗教音樂的類型。
◆部分形式
音樂和文章一樣具有段落及起承轉合
如果重複使用基本樣式,或形成對比,就會形成音樂的形式。
「樂式」是決定音樂骨幹的方程式 音樂的旋律(Melody)是如何形成的呢?如同文章的段落一樣,旋律本身也會運用所謂的「樂段」作區別。就如同單字或文章有重音一樣,音樂也有明顯的強弱,這個部分形成了節奏(Rhythm)。有了旋律和節奏,再加上和聲(Harmony),就構成了一首曲子。 就算羅列出一串毫無意義的文字,也不會成為一篇文章;相對地,如果只是隨意地將音符連結在一起,很難成為一首曲子,就好像一篇文章有「起承轉合」的結構一樣,音樂也是由幾個基本的形式組合而成。這些基本形式,既是樂曲結構的整體;亦有可能是樂曲結構的組成部分,在樂理上則稱之為「樂式」。如果將它比喻作音樂的方程式、設計的基本造型,或許更能掌握它的概念。 這個方程式,會依據地區及民族、時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有的民族喜好起承轉合結構清楚的音樂,也有的民族喜好連綿不絕的音樂。 樂式大抵上可分為單純結構的基本曲式,以及由基礎樂式組合而成的應用曲式。像是小學的音樂課所學習到的一段曲式、二段曲式等基本曲式,以及「奏鳴曲」、「輪旋曲」等應用曲式。 兒歌和民謠是音樂的基礎之一 區分旋律的基本單位稱之為樂段(Period),多半以八小節作為一個單位,稱之為「大樂段」。將大樂段切成一半的四小節,稱之為「小樂段」。然後,小樂段再分成一半的兩小節稱之為「動機」(Motive),這是音樂的最小單位。一首曲子單憑大樂段(一段完整的旋律)就可以成立,像是《大象》(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屬於一段曲式。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曲子,大部分都可以稱作一段曲式。 兩個大樂段合在一起,由十六小節所組成的樂段,稱之為二段曲式。而大樂段的組合方式,可分成三種類型:一種是前面八小節與後面八小節,旋律不同而節奏相同,稱之為「反覆」型結構,以A—A來表示;第二種是旋律和節奏皆不同的「對比」型結構,以A—B來表示;介於兩者的中間,則以A—A' 來表示,前面的八小節產生了若干變化並且反覆,一般稱作「修飾性反覆」型結構。二段曲式,以民謠及小調居多。 另一方面,三段形式是由三個大樂段,二十四小節所組成的。三個部分的關係,通常採取A—B—A的樣式,可以用「呈示、展開、再現」的形態。先是主題A首次提示;接著性質不同的主題B出現對比;最後主題A再次呈現,形成高度統一的整體。再現部的A,有如同機械般反覆的表現形式,也有稍作變化的表現形式。 ◆疊句和輪旋曲
集合眾人進行合唱產生了疊句和輪旋曲
歌謠體的曲子有所謂的「Refrain在呼喊」的段落,在流行音樂當中也經常可以看到Refrain這個字。
民謠中有很多是採用循環的形式 歌謠體的曲子有所謂的「Refrain在呼喊」的段落,在流行音樂當中也經常可以看到「Refrain」這個字。還有,喜歡法國香頌的人,或許也曾聽過所謂的「Refrain」,其實都是同樣的意思,只不過在音樂術語上,大多譯成「循環句」、「複句」或「疊句」。 循環句是從中世紀的詩歌衍生出來的。在詩的中心部分之後,以同樣的歌詞或調子重複一至二行的短句,就叫做「疊句」。可以想成是把主要的詩句,以變形重複的方式再現,來增強整首詩的氣氛,使得調性得以統一。例如民謠或是民歌,經常是先以一人唱出疊句,接著眾人一同唱和。在中世紀的教會裡,也經常由身為神職者的一人領唱,眾人呼應齊聲同唱。然後,在十二世紀至十三世紀,透過吟遊詩人將這種疊句的形式,納入敘事歌(ballade)等各式各樣的通俗歌曲之中。此外,人群聚集一邊跳舞一邊唱歌的舞蹈歌中,也經常使用到疊句。 像這樣從輪旋舞風格的舞蹈之中衍生的是,稱為「輪旋曲」(Rondo)的舞蹈歌形式。「輪旋曲」基本上是迴旋反覆的形式,尤其是進入了文藝復興時代之後,它被納入香頌歌曲之中,曾經壓倒其他的形式,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最早在法國深受喜愛的輪旋曲式 流行於法國的輪旋曲或迴旋曲(Rondo),從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前半,不僅是歌曲,器樂也採納這種形式而風靡一時。將一段動聽的「主題」反覆交替演奏的旋律稱為「疊句」,在各主題之間每次改變形式出現的部分就叫做對句(Couplet)或插入句(Episode)。疊句的部分若以R,對句的部分若是以A來表示的話,其典型結構是以「R+A+R+A' +R+A"+R⋯⋯」的形態出現。 法國作曲家盧利很喜歡這個形式,曾將它使用在歌劇的詠嘆調及芭蕾舞劇的舞曲之中。後來,同樣活躍於法國宮廷的作曲家庫普蘭在大鍵琴曲集裡也應用了這種法國風的輪旋曲式,深受喜愛。這種曲式在十八世紀中葉,遍及法國以外的歐洲各地,不久,輪旋曲的形式便固定下來,最後經由海頓確立了「R+A+R+B+R+A' +R」(R意味著循環)輪旋曲式的模型;輪旋曲式因而與奏鳴曲式並列,成為器樂的代表形式之一。 結構縝密且厚重的奏鳴曲式通常用在第一樂章,主題輕快而單純的輪旋曲式,通常用在第三樂章居多。莫札特、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也大量使用這種形式。
◆奏鳴曲以及奏鳴曲形式
很多交響曲及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採用奏鳴曲形式
相對於聲樂曲,源於器樂曲名稱的奏鳴曲,在古典樂派時期發展成代表古典音樂的基本形式。
具有「發出聲音、彈響樂器」意味的奏鳴曲 不管是「貝多芬的三大鋼琴奏鳴曲」或者是「莫札特的奏鳴曲」⋯⋯,即使對於古典音樂了解不深的人,也應該聽過「奏鳴曲」吧!這個詞彙,具有兩個意涵:一個是像「鋼琴奏鳴曲」及「小提琴奏鳴曲」之類稱呼器樂曲的情況,另一個則是「貝多芬的交響曲以奏鳴曲的形式書寫」,像這樣被當作是音樂形式的名稱來使用的情況。「奏鳴曲」(Sonata)的語源是義大利語的「sonare」的過去分詞形,就是「發出聲音、彈響樂器」之意,指的是器樂曲。「sonare」的相對語是「Cantare」(歌曲)。儘管在中世紀時期,聲樂占據了音樂的主流地位,但由於專為器樂而寫的曲子逐漸地出現,所以才需要一個與聲樂曲相對的詞彙。奏鳴曲這個名稱最早使用於十三世紀,卻在文藝復興時期乃至巴洛克時期的十六世紀中葉才開始頻繁使用。在巴洛克時期初期,奏鳴曲泛指各種器樂曲,結構及樂章的數目並沒有一定的形式。 當時的奏鳴曲,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教會彌撒及日課演奏的教會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另一種則是在宮廷演奏的室內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教會奏鳴曲一般是由「慢—快—慢—快」速度不一的四個樂章交替構成的曲子,有時也會在此增添附加樂章;另一方面,室內奏鳴曲既以宮廷內的演奏為目的,也能跟好幾首輕快的舞曲相互組合。 沒多久,教會奏鳴曲也注入了舞曲風,與世俗音樂之間的界限逐漸消失。過了一千七百年左右,教會奏鳴曲風的奏鳴曲開始出現在韋瓦第的作品之中,同時樂章的數量也減少了,以三個樂章為主。接下來,在十八世紀後半,也就是海頓及莫札特的古典樂派時期,奏鳴曲終於定型。這時候,具有多個樂章的器樂曲稱之為奏鳴曲,通常在第一樂章會使用所謂的奏鳴曲式。 奏鳴曲式具有接近起承轉合的結構 奏鳴曲式是由呈示部(exposition)、發展部(development)、再現部(recapitulation)這三個基本部分所構成。十八世紀末以後,在原本的結構上添加結尾段落(Coda,即尾奏部分)的情況變得比以前多。形式結構很有邏輯性,伴隨以旋律為主的「音樂的主題」、「調性關係」成為構成的基本。具有兩個調的呈示部負責「起、承」的部分,展開部負責「轉」的部分,接著是再現部負責「合」的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奏鳴曲式的結構確實很類似「起承轉合」的文章結構。奏鳴曲式自維也納古典樂派以降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左右為止,包括了交響曲、協奏曲、鋼琴曲及小提琴獨奏曲等,在古典音樂的形式上長期扮演著核心的角色。
◆交響曲和交響詩
把交響曲地位推到極致的貝多芬
交響曲的標準形式是在海頓手中完成,貝多芬則是將之提升至古典音樂最高地位。
交響曲形式的集大成者—海頓 交響曲是「symphony」這個字的中譯,源自希臘語,可以將它拆解成「整合(sym)+聲音(phony)」,具有一致、調和的意涵。 正如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曲之父」,交響曲形式就是在他的手中完成,並占據古典樂派,乃至古典音樂的核心位置。海頓在他將近三十八年的創作生涯裡,留下了一百零六首交響曲,在漫長的歲月裡反覆嘗試錯誤,同時將交響曲導向單一的完成形態。初期的交響曲,是巴洛克時期留下的歌劇序曲(sinfoina,又稱歌劇前奏曲)以「快—慢—快」的三樂章結構所構成。不久,變成了「快—慢—小步舞曲(Menuett)—快」的四樂章結構。四樂章結構成為定例,開始採用在第一樂章附加緩慢引子的奏鳴曲式,形成交響曲的原型。例如在莫札特最後三大交響曲如《朱比特》等曲子是四樂章,在此之前的第三十八號作品《布拉格》則是三樂章。像這樣,莫札特及海頓的交響曲之中,混雜著三樂章與四樂章的作品,但是貝多芬的作品中並未出現過三樂章的交響曲。 此外,在海頓最後六首曲子裡,僅僅比大提琴低一個八度的低音大提琴也獨立成一部,因此絃樂器的數量從四部擴增為五部。初期交響樂,除絃樂合奏外,還使用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豎笛)、低音木管、法國號、小號各兩支以及定音鼓一對,古典樂派的管絃樂編制於焉完成,也稱為「雙管編制」。後來,貝多芬將交響曲當成是作曲家精神及表現自我的體現,確立其在音樂中的最高地位。 交響詩是有標題、單樂章的管絃樂曲 交響曲之中,也有像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以及馬勒的交響曲那樣,附加合唱或是歌曲的例外。基本上交響曲是被定義為單純的器樂曲,不會出現音樂以外的內容以及標題。相對而言,具有標題、單一樂章的管絃樂曲則稱作「交響詩」。交響詩這個名稱是由李斯特首創,最早使用於一八五四年在威瑪演奏的序曲《塔索》之中。其他有名的交響詩作曲家尚有理查•史特勞斯,其作品有《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唐吉訶德》以及《唐璜》等作品。此外,捷克斯洛伐克的史麥塔納所寫的《我的祖國》也是交響詩名作之一。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