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觀內‧深思‧激勵‧力行
生命就是一場挑戰,
學習讓心靈開闊,跨越險阻,展翅高飛,
積極面對生活,
捨去罣礙,一本初衷,
你會發現,禪道中將得大自在。
內修智慧,
外修儀表,
讓你成為能言善道、舉止有禮、人緣廣闊的人生勝利組
學佛要學習內修自謙,
待人有誠意,行為端正,處事謙虛,
才是修行的根本之道。
職場、人際、家庭、學業都需要經營與努力,
才能得到好成果,
追求時不超過,磨練時不痛苦,
善待自己,留有餘力,
無負擔、無煩惱、無壓力,
你會發現,生活中隨時有機會,隨處遇貴人
追求生活富裕是每個人的理想,
但你需要掌握分際,
不過度、不超過,
才能從中獲得滿足與喜悅
其實世上的任何東西,我們在擁有的時候須適當,不要超過,若逾越太多,不是福反成負擔,從「一個誤會」中,我們學習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應用智慧的眼光來看待世間一切,如此就不會被假相所迷惑。
生存處世是一件大事情,要想在花花世界中好好地生存下去,就要善於改變自己。改變自己,首先要在觀念上進行改變。人本身就是自己觀念的產物,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其次,改變自己要付諸行動。行動才能造就人,人的命運就是行動的結果。觀念只有付諸行動,最終才能成為現實。
面對失敗和挫折,一笑而過是一種樂觀自信,然後重整旗鼓,這是一種勇氣。 面對誤解和仇恨,一笑而過是一種坦然寬容,然後保持本色,這是一種達觀。 面對讚揚和激勵,一笑而過是一種謙虛清醒,然後不斷進取,這是一種力量。 面對煩惱和憂愁,一笑而過是一種平和釋然,然後努力化解,這是一種境界。
本書透過解說禪修的智慧,多個與生活相關的禪宗故事,利用禪的精神和求證方法,讓人擺脫物質慾望的困擾、經濟生存上的壓力和多餘的煩擾,達到精神與心靈雙重昇華的目的。
~~不記豆腐帳,只做如是觀~~
找到釋放壓力、解放心靈的關鍵之鑰
作者簡介
對禪修具有高度興趣,為知名的佛法講學教師,專注於宣導靜心修身、以愛為本的理念。期望讓更多人從佛學和禪學中體會到生命中的寧靜與美好,放下憂慮和慾望,為自己的人生開創另一番境界。
目次
敢於面對風險
有目標才能成功
逆境讓人茁壯成長
成功沒有捷徑
功到自然成
挑水與挖井
山高怎阻野雲飛
把水燒開的學問
境界高處還有更高
有為和無為
罪惡的話語少說為妙
做事要有不退心
不信是真諦
求解不修行
大小不二
八風吹不動
凡事要身體力行
磨難是一筆財富
調琴師
還重嗎?
羅睺羅的修行
豆腐帳
第二篇 超脫自在是生命的本源
自知方可自醒
讓生命變得有價值
生命的本性
自己才是決定一切的根緣
愛不分生死
無處不參禪
命運
苦海無邊
平常心最難得
來處不易
苦樂只在一念間
阿育王的悔過
快樂之道
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刺傷
心無外物
何為不中用
人要學會自控
近善勿近惡
心悅才能禪悅
一場誤會
收穫
眼前
第三篇 激勵自我,學會播下幸福的種子
自立者方能自強
做嘴巴的主人
在迷失中覺醒
心動不如行動
想改變世界要先改變自己
真假妄語
回頭不難
鋤草斬蛇
磨磚作鏡
懂得真愛
千古楷模
大顛與韓愈
公雞與蟲兒
修行如彈琴
乞丐與禪
無名和尚
擇良友
第四篇 智者無憂,永不枯竭的財富是智慧
敬鐘如佛
甘願做小
抱樹
了無牽掛,佛無邊
佛法是渡船不是彼岸
解脫色身的愛縛
寬容是對生命的洞見
覺者慈悲
神奇的誦經聲
高僧的眼淚
世間沒有什麼不能諒解
人身難得
育才之道
讓信徒變得富有
禪就是生活
內修智慧,外修儀表
書摘/試閱
第一篇
學貴有恆,在磨練中成長
佛法說:「唯有諸佛菩薩所修學的無象學,觀照諸法空相,熄滅人我差別的偏見,才是最究竟的常樂世界。」
這段滔滔不絕的話語,彷彿一桶淨水般澆淋在修道者的心上,讓人細細審察每一句話的意義。的確,四大本是和合的假象。眾生因過分貪著四大假象,反而害了自己。覺悟到諸法本空,住在世界上就如客居他鄉,看十方眾生,實在沒有親疏可言。修道者由此心胸豁朗,捨卻罣礙,一本初衷,認真學道,終於得大自在。
山高怎阻野雲飛
善靜和尚二十七歲的時候,棄官出家,前往樂普山投奔元安禪師。禪師令善靜管理寺院的菜園,在勞動中修行。
有一天,寺內一位僧人認為自己已經修業成功,可以下山雲遊了,於是就去向元安禪師辭行。
元安禪師聽了僧人的請求,決心考驗,便笑著對他說:「四面都是山,你住何處去?」
僧人無法想出其中蘊含的禪理,無言以對,只好轉身回去。那僧人無意中走進寺院的菜園。
善靜正在鋤草,看見僧人愁眉苦臉的樣子就問:「為何苦惱?」
僧人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善靜。
善靜馬上想到「四面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難」、「層層障礙」。元安禪師實際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決心。可惜,僧人參透不了師父的旨意。於是,善靜笑著對僧人說:「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意思是:竹林再密,也無法妨礙水流過去;山丘再高,也不能阻止雲飛過去。
僧人聽了以後,覺得如獲至寶,來到元安禪師面前,對禪師說:「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僧人以為師父一定會喜笑顏開地誇獎他,然後准他下山。
誰知元安禪師聽後先是一怔,繼而眉頭一皺,直視僧人道:「這肯定不是你擬的答案!是誰幫你的呢?」
僧人見師父已經察覺,於是只好把善靜和尚的名字說出來。
元安禪師對僧人說:「管理菜園的僧人善靜和尚,將來一定會有一番作為!多學著點吧,他都沒有提出下山,你還要下山嗎?」
人要能對自己有充分客觀的認識,有時你認為不起眼的磨練其實自有其用處。世上本無難事,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在於自身,只要下定決心,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把水燒開的學問
一位年輕人愁容滿面地去找一位智能大師。原來,他大學畢業後,曾豪情萬丈地立下許多目標,可是幾年過後,依然一事無成。
年輕人找到智能大師時,智能大師正在河邊小屋裡讀書。
智能大師聽完青年的傾訴,微笑著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年輕人看見牆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臺上,在灶內放些柴火便燒起來。
可是由於壺太大,那捆柴火燒盡,水也沒開。於是他跑出去繼續找柴火,等找到足夠的柴火回來,那壺水已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些柴火。
由於柴火準備充足,水一下子就燒開。
智能大師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年輕人想了一下,搖搖頭。
智能大師說:「如果那樣,就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智能大師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志,樹立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壺裝的水太多一樣,又沒有足夠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燒開。希望把水燒開,就要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火!」
年輕人頓時大悟。回去後,把許多計畫中所列的目標刪除,只留下最近的幾個,同時利用業務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幾年後,他的目標大部分都實現了。
能夠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開始,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萬事掛懷,只會半途而廢。
另外,我們只有不斷地撿拾那些「柴火」,才能使人生逐漸加溫,最終才能讓生命沸騰!
境界高處還有更高
一天,無德禪師問諸位學僧:「各位來此參學,長者數年,短者數月,不知各位找到禪心沒有?」
學僧甲說:「我以前自我意識強烈,除了『我』和『自己』之外,世上沒有值得我關心的。但自從參禪後,我才發覺世上的萬事萬物都要靠因緣才能成就,除我之外還有其他人,還有佛,我想,我找到禪心了。」
學僧乙說:「以前我的眼光總以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的事物為標準。但自從參禪後,現在我不再短視而有遠見,不再心胸狹小而量大如空,我想我找到禪心了。」
學僧丙說:「以前我一天能行三十里路,絕不行五十里。參禪後我才明白,自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證悟永恆的法身,恨不得不眠不食,日行百里。我想我找到禪心了。」
學僧丁說:「我由於資歷低、經驗不足,在處事方面總顯得笨拙,有時會很自卑。但自從參禪後,才發覺自己也可以擔當弘法利生的重大責任,不再覺得笨拙和自卑,我想這就是禪心了。」
學僧戊說:「我身高不滿五尺,平常總抱著『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住』的心態。但自從參禪後,才感受到佛的信念,總覺自己有丈二之身,我想我已找到禪心了。」
無德禪師聽後,點頭說:「你們所說的只是一種參究的『初心』,而非『禪心』:真正的禪心在於明心見性。好好精進修持吧!」
學僧們聽後,更加用功了。
學僧甲能從「自我主義」轉為「以人為中心」,學僧乙能覺悟到人的認知有限,學僧丙能克服惰性、變懶為勤,學僧丁能認識社會責任、找到生命價值,並由此獲得自信,學僧戊能夠確立偉大信念,這都是很了不起的進步,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到達他們的境界。當然,就像一山更比一山高一樣,境界高處還有更高,他們未能「明心見性」,或者說,還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沒有真正認識自己與自然的關係,所以需要繼續努力。
磨難是一筆財富
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為者,無不歷經曲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經受許多磨難,這些經歷成為人生途中的一筆珍貴財富。
據史料記載,鑑真法師自小聰明好學,有極高的悟性,在十四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居大雲寺。師父見他天資聰穎,便有意訓練他,讓他做了寺裡最苦的行腳僧,每天外出化緣,風裡來雨裡去,苦不堪言,還無端地遭人諷刺和白眼。他對此憤憤不平。
有一天,夜裡下很大的雨,鑑真知道路肯定泥濘難走,索性賴在床上睡懶覺。
師父到鑑真住屋,看到床前放了大堆穿爛的草鞋,便問:「為什麼還不出去化緣?」
鑑真說:「我做苦行僧也一年多了吧,穿壞的鞋比人家一輩子穿的都多!我也該稍微休息了!」
師父笑了笑,拉起鑑真說:「你隨我出去走走吧!」
鑑真隨師父來到寺前的一條小路上,路上滿是泥濘。
師父問:「你想做什麼樣的和尚?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是做一個光大佛法的名僧?」
鑑真答:「當然要做名僧了。」
師父又對鑑真說:「你昨天一定走過這條路吧!你能找到昨天的足跡嗎?」
「不能。昨天路又硬又光,怎麼可能留下腳印呢?」鑑真急忙說。
「那麼今天你再在這條路上走,能留下痕跡嗎?」
「當然能。」鑑真不解師父的意思。
「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痕跡。只有在困境中不停跋涉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足跡啊!」師父解釋說。
後來鑑真法師六次東渡,途中經歷各種磨難,終於到達日本九州,促進中日的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
那些一生庸庸碌碌的人,不會給世人留下任何有益的啟示,也不會取得任何成就。只有那些在逆境中不停行走,把磨難當成人生財富的人,腳印才能成為真正有價值的表現。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