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六朝是一個十分複雜而特殊的歷史時期,一方面是政治上非常黑暗、腐朽,另一方面卻產生了豐富多彩的美學,成就極高。而在美學上表現也相當複雜,多種形態、色調雜糅於一體,體現了美學史轉型期的特徵。本書以六朝這一特定的美學史時期為研究對象,多方位、多層次地對其審美實踐對象和理論成果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和描述,獨立建構成一部具有完整體例的美學史著,填補了一項空白。它與六朝社會、文化特徵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流變性,美學思潮的波翻浪疊使其富於色彩感。
作者簡介
吳功正,江蘇如皋人。博士生導師,文藝評論家。曾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海學刊》主編,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史、中國美學史和斷代美學史。出版《小說美學》《明清短篇小說概論》《六朝園林》《六朝文學》等學術專著十餘部。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圖書獎等多項大獎。
名人/編輯推薦
六朝美學史扛鼎之作,全景全幅展現金粉六朝的詩性之美(《六朝美學史》)洋洋六十萬言,綱目周密,議論精闢,乃我國美學史研究中之一里程碑也。
――程千帆 作者在浩長的篇幅中始終把美學史視為動態結構,把多門類的美學現象視為動態史現象,處處在動態演變中說明史的現象及其歷程,在多門類、多範疇的分解與綜合中顯示史的狀貌,突破了純編年體和作品自然性排列的做法,從而建構起了具有立體特徵的斷代美學史框架。
――霍松林 匠心打磨二十餘載,增刪修訂數十萬字,全新呈現榮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六朝美學史》(修訂本)是“美學史論稿”叢書中的一本,以六朝這一特定的美學史時期為研究對象,詳解“妙”“言意”“麗”“氣韻”等重要美學範疇,並分門別類地論述了六朝繪畫、書法、樂舞、雕刻、園林、青瓷、陶俑、文學美學的具體情況,細緻展現了六朝美學面貌。著者追求用美文寫作,實現了把美學史還給美的崇高追求。
――程千帆 作者在浩長的篇幅中始終把美學史視為動態結構,把多門類的美學現象視為動態史現象,處處在動態演變中說明史的現象及其歷程,在多門類、多範疇的分解與綜合中顯示史的狀貌,突破了純編年體和作品自然性排列的做法,從而建構起了具有立體特徵的斷代美學史框架。
――霍松林 匠心打磨二十餘載,增刪修訂數十萬字,全新呈現榮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六朝美學史》(修訂本)是“美學史論稿”叢書中的一本,以六朝這一特定的美學史時期為研究對象,詳解“妙”“言意”“麗”“氣韻”等重要美學範疇,並分門別類地論述了六朝繪畫、書法、樂舞、雕刻、園林、青瓷、陶俑、文學美學的具體情況,細緻展現了六朝美學面貌。著者追求用美文寫作,實現了把美學史還給美的崇高追求。
目次
緒 言 六朝美學史概述 001
第一編 在前代美學史的延伸下
第一章 漢代和六朝兩大美學史區段間的演變軌跡 013
第一節 從兩漢經學到六朝玄學、兩漢神學到六朝人學 013
第二節 從兩漢到六朝審美意識的變更 017
第三節 從兩漢到六朝審美風貌的演化 020
第二章 兩大美學史區段的中介――西晉 024
第二編 六朝社會與美學
第三章 莊園與美學 031
第一節 莊園經濟的基本形態 031
第二節 莊園經濟與美學之間的關係 036
第四章 風習與美學 040
第一節 豪奢生活與金粉美學 040
第二節 民間習俗與通俗美學 046
第三節 士庶之分與貴族美學 051
第五章 士風與美學 056
第一節 六朝士風與前朝士風 056
第二節 六朝士風與美學的關係 062
第六章 隱逸和美學 074
第一節 隱逸歷史狀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現 074
第二節 隱逸與美學的關係 079
第七章 南渡與美學 085
第一節 南渡心態類別 085
第二節 南渡心態和審美格調 089
第八章 玄學與美學 092
第一節 玄學的淵源和發展 092
第二節 玄學與玄言詩 099
第三節 玄學―美學範疇 101
第九章 佛教與美學 114
第一節 六朝佛教的特點 114
第二節 玄佛更迭現象 117
第三節 佛學―美學形態 122
第三編 歷史坐標:人的自我發現,自然的被發現
第十章 對人和情感世界的發現與重新確認 135
第一節 人的素質和情感特點 135
第二節 生命意識和情感類型 139
第十一章 自然山水意識的萌發與確定 147
第一節 自然山水文化―審美意識的發展歷程 147
第二節 自然山水文化―審美意識的載體 150
第三節 對自然山水的不同心態 157
第四編 美學範疇
第十二章 “妙” 163
第一節 “妙”解 163
第二節 “妙”之表現 166
第三節 “妙”之地位 169
第十三章 “言意” 173
第一節 “言意”哲學淵源 173
第二節 “言意”美學表現 178
第十四章 “麗” 183
第一節 “麗”的感性表徵 183
第二節 “麗”的特殊形態 184
第三節 “麗”的美學歷程 188
第十五章 “氣韻” 191
第一節 “氣韻”的形成 191
第二節 “氣韻”作為美學範疇 194
第三節 “氣韻”美學範疇的美學史影響 196
第五編 門類美學
第十六章 繪畫美學 201
第一節 六朝繪畫美學與前代之關係 201
第二節 顧愷之的畫論與繪畫 203
第三節 宗炳的山水畫 209
第四節 陸探微、張僧繇及其他南朝畫家 213
第五節 王微的《敘畫》 215
第六節 謝赫的“六法” 217
第七節 姚最的《續畫品》 221
第八節 六朝繪畫美學的影響 223
第十七章 書法美學 226
第一節 書家群體 226
第二節 王羲之、王獻之 231
第三節 書法美學論 237
第四節 南北朝書法分股與合流 246
第十八章 樂舞美學 248
第一節 六朝樂舞美學的演變 248
第二節 六朝樂舞美學形態 262
第三節 六朝樂舞審美格調 271
第四節 六朝樂舞的詩賦表徵 274
第五節 南北朝樂舞之比較及影響 279
第十九章 雕刻美學 286
第一節 六朝雕刻基本狀況 286
第二節 雕刻藝術的審美特徵 287
第三節 人物磚刻的世俗情味 292
第二十章 園林美學 294
第一節 六朝園林文化―審美心理 294
第二節 六朝園林三大系統 300
第三節 六朝園林景觀結構 311
第四節 六朝園林審美特徵 320
第五節 南北園林異同 322
第二十一章 青瓷、陶俑美學 327
第一節 六朝青瓷概述 327
第二節 六朝青瓷美學表徵 329
第三節 六朝陶俑美學 331
第二十二章 文學美學(社會文化環境) 333
第一節 崇文的社會風氣 333
第二節 文學社交社團活動 335
第三節 文學教育 342
第二十三章 文學美學(發展歷程) 344
第一節 東吳文學 344
第二節 東晉文學 344
第三節 劉宋文學 346
第四節 蕭齊文學 348
第五節 蕭梁文學 349
第六節 陳代文學 350
第二十四章 文學美學(詩歌門類) 352
第一節 郭璞 352
第二節 陶淵明 358
第三節 謝靈運 369
第四節 顏延之 379
第五節 鮑照 385
第六節 謝脁 396
第七節 沈約和永明體 400
第八節 蕭氏父子 406
第九節 梁陳其他詩人 413
第二十五章 文學美學(辭賦散文門類) 421
第一節 東晉 421
第二節 劉宋 426
第三節 齊梁陳 436
第二十六章 文學美學(小說門類) 445
第一節 小說審美觀念 445
第二節 志怪小說 448
第三節 志人小說 454
第二十七章 文學美學(論說門類) 461
第一節 葛洪 461
第二節 範曄 466
第三節 劉勰 472
第四節 鐘嶸 507
第五節 蕭氏三兄弟 518
第六節 蕭子顯 523
第七節 兩大論爭 527
第八節 其他 532
第二十八章 南北朝美學交流 535
第一節 南北朝美學的特徵 535
第二節 南北朝美學的融合 541
第六編 在延伸下的美學史中
第二十九章 對六朝美學的選擇和吐納 553
第一節 隋代之於六朝 553
第二節 唐代之於六朝 554
第三十章 六朝美學縱向性、多方位之影響 558
第一節 精神人格影響 558
第二節 詩美學影響 559
第三節 論說形態影響 561
第四節 最具影響力的貢獻 563
第一編 在前代美學史的延伸下
第一章 漢代和六朝兩大美學史區段間的演變軌跡 013
第一節 從兩漢經學到六朝玄學、兩漢神學到六朝人學 013
第二節 從兩漢到六朝審美意識的變更 017
第三節 從兩漢到六朝審美風貌的演化 020
第二章 兩大美學史區段的中介――西晉 024
第二編 六朝社會與美學
第三章 莊園與美學 031
第一節 莊園經濟的基本形態 031
第二節 莊園經濟與美學之間的關係 036
第四章 風習與美學 040
第一節 豪奢生活與金粉美學 040
第二節 民間習俗與通俗美學 046
第三節 士庶之分與貴族美學 051
第五章 士風與美學 056
第一節 六朝士風與前朝士風 056
第二節 六朝士風與美學的關係 062
第六章 隱逸和美學 074
第一節 隱逸歷史狀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現 074
第二節 隱逸與美學的關係 079
第七章 南渡與美學 085
第一節 南渡心態類別 085
第二節 南渡心態和審美格調 089
第八章 玄學與美學 092
第一節 玄學的淵源和發展 092
第二節 玄學與玄言詩 099
第三節 玄學―美學範疇 101
第九章 佛教與美學 114
第一節 六朝佛教的特點 114
第二節 玄佛更迭現象 117
第三節 佛學―美學形態 122
第三編 歷史坐標:人的自我發現,自然的被發現
第十章 對人和情感世界的發現與重新確認 135
第一節 人的素質和情感特點 135
第二節 生命意識和情感類型 139
第十一章 自然山水意識的萌發與確定 147
第一節 自然山水文化―審美意識的發展歷程 147
第二節 自然山水文化―審美意識的載體 150
第三節 對自然山水的不同心態 157
第四編 美學範疇
第十二章 “妙” 163
第一節 “妙”解 163
第二節 “妙”之表現 166
第三節 “妙”之地位 169
第十三章 “言意” 173
第一節 “言意”哲學淵源 173
第二節 “言意”美學表現 178
第十四章 “麗” 183
第一節 “麗”的感性表徵 183
第二節 “麗”的特殊形態 184
第三節 “麗”的美學歷程 188
第十五章 “氣韻” 191
第一節 “氣韻”的形成 191
第二節 “氣韻”作為美學範疇 194
第三節 “氣韻”美學範疇的美學史影響 196
第五編 門類美學
第十六章 繪畫美學 201
第一節 六朝繪畫美學與前代之關係 201
第二節 顧愷之的畫論與繪畫 203
第三節 宗炳的山水畫 209
第四節 陸探微、張僧繇及其他南朝畫家 213
第五節 王微的《敘畫》 215
第六節 謝赫的“六法” 217
第七節 姚最的《續畫品》 221
第八節 六朝繪畫美學的影響 223
第十七章 書法美學 226
第一節 書家群體 226
第二節 王羲之、王獻之 231
第三節 書法美學論 237
第四節 南北朝書法分股與合流 246
第十八章 樂舞美學 248
第一節 六朝樂舞美學的演變 248
第二節 六朝樂舞美學形態 262
第三節 六朝樂舞審美格調 271
第四節 六朝樂舞的詩賦表徵 274
第五節 南北朝樂舞之比較及影響 279
第十九章 雕刻美學 286
第一節 六朝雕刻基本狀況 286
第二節 雕刻藝術的審美特徵 287
第三節 人物磚刻的世俗情味 292
第二十章 園林美學 294
第一節 六朝園林文化―審美心理 294
第二節 六朝園林三大系統 300
第三節 六朝園林景觀結構 311
第四節 六朝園林審美特徵 320
第五節 南北園林異同 322
第二十一章 青瓷、陶俑美學 327
第一節 六朝青瓷概述 327
第二節 六朝青瓷美學表徵 329
第三節 六朝陶俑美學 331
第二十二章 文學美學(社會文化環境) 333
第一節 崇文的社會風氣 333
第二節 文學社交社團活動 335
第三節 文學教育 342
第二十三章 文學美學(發展歷程) 344
第一節 東吳文學 344
第二節 東晉文學 344
第三節 劉宋文學 346
第四節 蕭齊文學 348
第五節 蕭梁文學 349
第六節 陳代文學 350
第二十四章 文學美學(詩歌門類) 352
第一節 郭璞 352
第二節 陶淵明 358
第三節 謝靈運 369
第四節 顏延之 379
第五節 鮑照 385
第六節 謝脁 396
第七節 沈約和永明體 400
第八節 蕭氏父子 406
第九節 梁陳其他詩人 413
第二十五章 文學美學(辭賦散文門類) 421
第一節 東晉 421
第二節 劉宋 426
第三節 齊梁陳 436
第二十六章 文學美學(小說門類) 445
第一節 小說審美觀念 445
第二節 志怪小說 448
第三節 志人小說 454
第二十七章 文學美學(論說門類) 461
第一節 葛洪 461
第二節 範曄 466
第三節 劉勰 472
第四節 鐘嶸 507
第五節 蕭氏三兄弟 518
第六節 蕭子顯 523
第七節 兩大論爭 527
第八節 其他 532
第二十八章 南北朝美學交流 535
第一節 南北朝美學的特徵 535
第二節 南北朝美學的融合 541
第六編 在延伸下的美學史中
第二十九章 對六朝美學的選擇和吐納 553
第一節 隋代之於六朝 553
第二節 唐代之於六朝 554
第三十章 六朝美學縱向性、多方位之影響 558
第一節 精神人格影響 558
第二節 詩美學影響 559
第三節 論說形態影響 561
第四節 最具影響力的貢獻 563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