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葉茂,餘韻嫋嫋:中國古詩歌的發展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高校學術研究論著叢刊
ISBN13:9787506873048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作者:師帥
出版日:2020/07/01
裝訂/頁數:平裝/311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古代詩學注重情與景的統一,心與物的交融。這也就是感物興思的意象思維。“作為感物的傳統思維方式,它對中國詩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情’與‘物’的關係中的藝術呈現方式”。這種呈現方式主要體現為“觸物起情”與“感物興思”的傳統的比興意象思維特徵,尤其是“興”的詩性思維形式。中國先秦詩歌,其詩思方式就是“敘物言情,觸物起情”。先秦詩歌是我國詩歌的源頭,以其豐富的內容、完美的韻律、精巧的構思,開我國詩歌之先河。其中包括《詩經》《楚辭》、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民歌和部分原始社會歌謠。先秦詩歌為後代詩歌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簡介
師帥,女,1987年2月生,漢族,碩士,現任職於渭南師範學院從事教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變遷。任教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豐碩。
目次
第一章 敘物言情,觸物起情:先秦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詩的產生:原始歌謠及其他
第二節 思無邪,法自然:《詩經》與詩歌比興傳統的確立
第三節 從四言到雜言:騷體詩
第二章 語複真率,短語長情:秦漢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觀風俗,知得失:漢樂府采詩制
第二節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樂府民歌
第三節 五言之冠冕:漢代文人詩
第三章 辭采華美,風格多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世積亂離,梗概多氣:建安詩歌
第二節 崇尚老莊,提倡玄風:正始詩歌
第三節 藻思綺合,清麗芊眠:太康詩風
第四節 模山範水,安逸恬淡:山水田園詩
第五節 低昂互節,回忌聲病:永明體
第四章 標舉風骨,掃除浮豔:初唐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齊梁餘風影響下的宮體詩
第二節 唐詩基本體式的確立與規範:四傑體
第三節 律詩的定型:沈宋體
第四節 重振漢魏風骨:陳子昂及其詩歌理想
第五章 氣協律出,情因韻顯:盛唐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山水田園詩
第二節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邊塞詩
第三節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仙李白
第四節 攄民間疾苦,集詩藝大成:詩聖杜甫
第六章 人才輩出,鳴聲鼎沸:中晚唐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由雄渾的風骨氣概轉向淡遠的情致:大曆詩風
第二節 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新樂府
第三節 追求奇異之美:韓孟詩派
第四節 詩豪劉禹錫與騷人柳宗元
第五節 唐詩絢麗的晚照:杜牧與李商隱
第六節 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陸龜蒙、皮日休與司空圖
第七章 以文為詩,以理見勝:北宋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沿襲五代之餘,宗白樂天詩:白體詩
第二節 重視鍛煉苦吟,以刻意造字為能事:晚唐體詩
第三節 館閣文臣的點綴升平之作:西昆體詩
第四節 荊公絕句妙天下:荊公體詩
第五節 高風絕塵,超越世俗:東坡體詩
第六節 無一字無來處:江西詩派
第八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南宋及金元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以陸遊為愛國旗幟的“中興四大詩人”
第二節 詩風清瘦野逸,以平和衝淡見長:四靈詩派
第三節 以江湖相標榜,重韻輕氣:江湖詩
第四節 國家情懷的書寫:宋末遺民詩派
第五節 推宗蘇黃:元好問及金代詩人
第九章 各抒心得,雋旨名篇:明代的詩歌
第一節 不拘一格的“吳中四傑”
第二節 臺閣體與茶陵派
第三節 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實踐
第四節 以“性靈說”為內核的公安派
第五節 宣導幽深孤峭詩風的竟陵派
第十章 廣收博取,推陳出新:清代的詩歌
第一節 故國情懷:遺民詩人、錢謙益與吳偉業
第二節 王士禎“神韻說”及其他
第三節 以唐音為準的“格調說
第四節 繼承公安派遺志的“性靈說”
第五節 綜合“神韻說”和“格調說”以對抗“性靈說”的“肌理說”
第六節 “不墨守盛唐”的同光體
第七節 九州生氣恃風雷:清末愛國詩派
參考文獻
第一節 詩的產生:原始歌謠及其他
第二節 思無邪,法自然:《詩經》與詩歌比興傳統的確立
第三節 從四言到雜言:騷體詩
第二章 語複真率,短語長情:秦漢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觀風俗,知得失:漢樂府采詩制
第二節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樂府民歌
第三節 五言之冠冕:漢代文人詩
第三章 辭采華美,風格多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世積亂離,梗概多氣:建安詩歌
第二節 崇尚老莊,提倡玄風:正始詩歌
第三節 藻思綺合,清麗芊眠:太康詩風
第四節 模山範水,安逸恬淡:山水田園詩
第五節 低昂互節,回忌聲病:永明體
第四章 標舉風骨,掃除浮豔:初唐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齊梁餘風影響下的宮體詩
第二節 唐詩基本體式的確立與規範:四傑體
第三節 律詩的定型:沈宋體
第四節 重振漢魏風骨:陳子昂及其詩歌理想
第五章 氣協律出,情因韻顯:盛唐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山水田園詩
第二節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邊塞詩
第三節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仙李白
第四節 攄民間疾苦,集詩藝大成:詩聖杜甫
第六章 人才輩出,鳴聲鼎沸:中晚唐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由雄渾的風骨氣概轉向淡遠的情致:大曆詩風
第二節 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新樂府
第三節 追求奇異之美:韓孟詩派
第四節 詩豪劉禹錫與騷人柳宗元
第五節 唐詩絢麗的晚照:杜牧與李商隱
第六節 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陸龜蒙、皮日休與司空圖
第七章 以文為詩,以理見勝:北宋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沿襲五代之餘,宗白樂天詩:白體詩
第二節 重視鍛煉苦吟,以刻意造字為能事:晚唐體詩
第三節 館閣文臣的點綴升平之作:西昆體詩
第四節 荊公絕句妙天下:荊公體詩
第五節 高風絕塵,超越世俗:東坡體詩
第六節 無一字無來處:江西詩派
第八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南宋及金元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以陸遊為愛國旗幟的“中興四大詩人”
第二節 詩風清瘦野逸,以平和衝淡見長:四靈詩派
第三節 以江湖相標榜,重韻輕氣:江湖詩
第四節 國家情懷的書寫:宋末遺民詩派
第五節 推宗蘇黃:元好問及金代詩人
第九章 各抒心得,雋旨名篇:明代的詩歌
第一節 不拘一格的“吳中四傑”
第二節 臺閣體與茶陵派
第三節 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實踐
第四節 以“性靈說”為內核的公安派
第五節 宣導幽深孤峭詩風的竟陵派
第十章 廣收博取,推陳出新:清代的詩歌
第一節 故國情懷:遺民詩人、錢謙益與吳偉業
第二節 王士禎“神韻說”及其他
第三節 以唐音為準的“格調說
第四節 繼承公安派遺志的“性靈說”
第五節 綜合“神韻說”和“格調說”以對抗“性靈說”的“肌理說”
第六節 “不墨守盛唐”的同光體
第七節 九州生氣恃風雷:清末愛國詩派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中唐社會危機日益加重,宦官專權、朋黨鬥爭、藩鎮割據、異族入侵,諸多矛盾日益尖銳。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統治階級卻日益腐化。岌岌可危的政治局面,激發了志士仁人的改革熱情,革新成為時代的潮流。因而文學領域內古文運動和新樂府運動也隨之而興。新樂府是相對漢魏舊體樂府而言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它始創於杜甫,元結、顧況又有所發展,是元稹、白居易宣導的新樂府運動的先驅。新樂府運動是中唐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興起於貞元、元和之際,以白居易、元稹為首,包括張籍、王建、李紳等一批詩人。他們順應時代要求,有意識地運用新體樂府的形式反映現實問題,揭露社會弊端,以期達到實際的社會效果。新樂府運動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喻作用,主張詩歌要有社會內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會現實弊端,要求詩歌的形式與內容統一,並為內容服務,表達直截順暢,讓人容易接受。新樂府運動改變了唐代宗大曆以來逐漸抬頭的逃避現實的詩風,發揚了《詩經》、漢魏樂府和杜甫以來的優良詩歌傳統,具有進步意義。雖然新樂府運動時間不長,但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並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場運動中,白居易是新樂府詩歌運動的宣導者,在新樂府運動中的影響最大,本節主要以他為例進行詩歌創作分析。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下邦(今陝西臨渭),一生經歷了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曾任過盩屋(今陝西周至)尉、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少傅等職。白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於反映民間疾苦、敢於揭露官場黑暗面的正直官吏和詩人。他宣導了“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後期銳氣消失,棱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常樂,“獨善其身”自居。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之所以要宣導新樂府詩歌運動,這與他的詩歌理論和詩歌理想密切相關。首先,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開宗明義地強調:詩歌“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即他一貫堅持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的詩歌主張非常簡單,也非常明確,核心就是“為民”,就是反映民間疾苦。如此明確地提出詩歌為民的思想與口號,此前是從沒有過的,在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其次,白居易主張詩歌應該“補察時政”“泄導人情”,也就是說,作為文學的詩歌,必須和社會的政治生活有所互動,也必須和民眾的性情相溝通。文學總是“感於事”“動於情”的,絕不只是一種娛樂。因而,文學及詩歌具有一種獨特的寓教於樂的功能與特性。最後,白居易主張詩歌的內容與形式應該是高度統一的,而且內容更重要,只要與內容貼切,形式簡單平實都不要緊,絕不要那些刻意雕琢的形式。他“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寄唐生》),而力求做到語言的通俗平易,音節的和諧婉轉。他堅決反對唯尚“淫辭麗藻”的形式主義文風。為此,他主張學習民歌,作詩廣泛運用俗言俚語,因此博得後人“老嫗都解”的稱道,形成了我國詩歌史上平易通俗的一派。
白居易自覺地、有意識地走現實主義道路。他為了“救濟人病,裨補時闕”,所以要反映現實。為此,便盡可能從現實中選取最典型的事件,抓住事物的本質,用高度的概括力進行創作。他的詩歌語言是最平易淺近、通俗易懂的。但語淺而意切,又極流利、生動,為人民所喜愛,也為後代詩人指明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而白居易自己的樂府詩也堅決遵循“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新樂府序》)的寫實原則進行創作。白居易的諷喻詩就是例證,這些詩大體包括以下四類。
第一,表現人民的痛苦。白居易看到社會上階級矛盾的尖銳,站到被壓迫者的方面,代人民提出控訴。《觀刈麥》描述農民生活之苦痛:“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崗。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接著又插入一個苦難者的典型形象:“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可見一切苦難都是統治階級所造成的。《埰地黃者》更鮮明地描寫了階級的對立。
……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下邦(今陝西臨渭),一生經歷了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曾任過盩屋(今陝西周至)尉、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少傅等職。白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於反映民間疾苦、敢於揭露官場黑暗面的正直官吏和詩人。他宣導了“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後期銳氣消失,棱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常樂,“獨善其身”自居。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之所以要宣導新樂府詩歌運動,這與他的詩歌理論和詩歌理想密切相關。首先,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開宗明義地強調:詩歌“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即他一貫堅持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的詩歌主張非常簡單,也非常明確,核心就是“為民”,就是反映民間疾苦。如此明確地提出詩歌為民的思想與口號,此前是從沒有過的,在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其次,白居易主張詩歌應該“補察時政”“泄導人情”,也就是說,作為文學的詩歌,必須和社會的政治生活有所互動,也必須和民眾的性情相溝通。文學總是“感於事”“動於情”的,絕不只是一種娛樂。因而,文學及詩歌具有一種獨特的寓教於樂的功能與特性。最後,白居易主張詩歌的內容與形式應該是高度統一的,而且內容更重要,只要與內容貼切,形式簡單平實都不要緊,絕不要那些刻意雕琢的形式。他“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寄唐生》),而力求做到語言的通俗平易,音節的和諧婉轉。他堅決反對唯尚“淫辭麗藻”的形式主義文風。為此,他主張學習民歌,作詩廣泛運用俗言俚語,因此博得後人“老嫗都解”的稱道,形成了我國詩歌史上平易通俗的一派。
白居易自覺地、有意識地走現實主義道路。他為了“救濟人病,裨補時闕”,所以要反映現實。為此,便盡可能從現實中選取最典型的事件,抓住事物的本質,用高度的概括力進行創作。他的詩歌語言是最平易淺近、通俗易懂的。但語淺而意切,又極流利、生動,為人民所喜愛,也為後代詩人指明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而白居易自己的樂府詩也堅決遵循“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新樂府序》)的寫實原則進行創作。白居易的諷喻詩就是例證,這些詩大體包括以下四類。
第一,表現人民的痛苦。白居易看到社會上階級矛盾的尖銳,站到被壓迫者的方面,代人民提出控訴。《觀刈麥》描述農民生活之苦痛:“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崗。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接著又插入一個苦難者的典型形象:“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可見一切苦難都是統治階級所造成的。《埰地黃者》更鮮明地描寫了階級的對立。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