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政戰風雲路:歷史 傳承 變革
滿額折

政戰風雲路:歷史 傳承 變革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90450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回顧和前瞻,政戰七十年!
史實昭明,國軍需要政治作戰,
因為政戰不只是「面對衝突、達致共識」的力源,
也是「凝聚向心、攻堅拔銳」的利器。

謹以本書獻給曾經在這條風雲路上,
歷盡艱辛,百折不撓的每一位復興崗子弟。

【本書特色】
探討黃埔建軍與政工制度的緣起、工作理念與核心任務,並就過去七十年來的
制度變革與任務轉型,分從國際、兩岸與國內各不同層面和視角,提出翔實考
證與評析。
國軍需要政戰,因為它不只是「面對衝突、達致共識」的力源,也是「凝聚向
心、攻堅拔銳」的利器。環顧當前全球重視政治作戰的大趨勢,我們又豈能視
若無睹或掉以輕心?
當前美「中」相爭的「新冷戰」格局,是否會變得更冷?瞻望中華民國的未來
前途,居上位思考的「國家政略」,當如何審慎因應,趨吉避凶?國軍政戰又當
如何本諸法定職責,為保國衛民,善盡其力?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本書不以研究政戰制度的變遷,探究
某些重要歷史事件真相為已足,並進一步針對影響官兵思想、近代史觀、憲政
責任與戰鬥心理等因素,提出客觀嚴謹之評述。

【專文推薦】
許歷農上將(曾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
楊亭雲上將(曾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
丁渝洲上將(曾任國家安全局局長、國安會秘書長)
邱國正部長(現任國防部長)
帥化民委員(曾任立法委員、國防管理學院院長)
李天鐸董事長(曾任國家安全局駐法國代表、復興崗校友總會會長、復興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喬振中(曾任青年日報社、警友總會總編輯、大成報社務顧問)

作者簡介

復興崗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復興崗文教基金會」成立於民國78年,由一群熱心公益的復興崗畢業校友所組成。自成立迄今,皆依組織章程運作,現任董事長為李天鐸。基金會以研究固有「六藝」學術、復興民族文化、重建倫理道德、提高生活素質、增進社會福祉為目的,藉辦理學術研究、發放獎學金及辦理各項文教活動,充分展現基金會成立之宗旨。

編撰者簡介
王漢國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系14期、美國北德州州立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曾任政治作戰學校副校長、佛光大學教授,本書編撰計畫主持人。
陳東波 政治作戰學校志願役預官班4期、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博士87年班,曾任中山科學研究院政戰主任,本書編撰計畫協同主持人。
柴漢熙 政治作戰學校法律系30期、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學博士106年班,曾任國防部軍法局軍法官。
程富陽 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系30期、約旦皇家陸軍學院和戰爭學院、約旦穆塔爾大學軍事
教育研究所碩士92年班、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所碩士98年班,曾任國防大學軍
事共同教學中心主任。
謝奕旭 政治作戰學校外文系36期、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博士92年班,曾任國防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王先正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系36期、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學博士97年班,曾任陸軍軍官學校政戰主任。
祁志榮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系38期、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學博士96年班,曾任後備動員管理學校教官。


 

推薦序一
許歷農上將

「政戰」於我,先是服膺先總統 蔣公所揭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軍事戰略;上世紀自九十年代迄今,「政戰」更轉為在中華民族兩岸統合運作上的重要角色。
在我一百有三的歲月人生,對「政戰」產生階段性的轉變,有與因時代俱進、制度嬗變,及人物更迭等關鍵因素。大家都知道,「政治作戰」講求的是,以支持軍事作戰的政治手段與力量。在21世紀,由於科技與媒體的發展,戰爭形態的驟變,已把19世紀英國李德哈特「間接路線」的軍事戰略,作了無限擴大與延伸。但歸根究柢,都還是我們二千多年前《孫子兵法》的「上兵伐謀」。
我曾任政戰學校第九任校長,對復興崗自有一份特別的感情,今日看到年輕優秀師生,願為政戰七十年歷史,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所以我雖年邁,仍樂為《政戰風雲路》口述作序。

推薦序二
楊亭雲上將

欣逢母校創校七十週年校慶,忝為政戰老兵,能與眾多校友們共同見證國軍政戰的發展歷程,深感榮幸。自從離開軍(公)職以後,多年來已習慣深居簡出、不問世事。如今回首前塵往事,非常高興能與眾多師長、校友們一同走過這段風雲路,也要感謝大家一路上的相知相惜,齊心協力,百折不撓,共赴事功。
國軍政戰制度的創制與變革,皆為因應國家重大情勢變化的實際需要。民國十三年,國父 孫中山先生創設黃埔軍校,建立黨軍,以武力統一全國。此後剿共、抗日與戡亂戰爭期間,國軍始終有政工制度的運作與實效。及至中央政府播遷來臺,基於「反攻復國」的需要,自民國三十九年間開始,次第進行政工改制、創辦學校、廣招人才、精研戰法等重大作為,有效穩定軍心士氣,支持軍事任務達成,進而鼓舞社會民心,協力國家重大建設。
母校創辦人蔣經國先生,在民國六十七年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後,審時度勢,洞察機先,將國家整體國力帶向高峰。同時,國軍政戰也伴隨著時代的腳步,發揮集體智慧,殫精竭慮,取精用宏,順應政治民主化與軍事事務革新等浪潮,從「革命政工」轉型為「專業政戰」。時至今日,在全志願役的募兵制度下,面對中共武力犯臺威脅與實力遽增的情況,刻正考驗著新一代復興崗子弟們的智慧、知識與能力。
長期以來,國軍政戰功能是被肯定的,它始終圍繞一項工作主軸,亦即「確保部隊的純淨與安全,維護部隊的紀律與士氣」。國軍部隊的政戰實務,以「思想、組織、安全、服務」為主,經緯萬端,幸賴全體同仁宵旰憂勤,有條不紊,貫徹執行,卓然有成。而我政戰同仁尤須潔身自愛,時時刻刻要以鞏固部隊中心思想,確保部隊戰力,保障部隊安全,防止腐化惡化,使軍隊能夠打勝仗為念。凡有損團體榮譽和形象的事情都不能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本書主要在述說政戰歷史的故事,時間跨距七十年,歷經反攻復國、革新保臺、兵力精簡、組織再造等重要時期;空間向度從軍隊延伸到社會、兩岸、國際等不同層面。整體涵括的素材相當豐富,作者群對史實的考證也翔實可信,充分體現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和客觀精神。
本書編撰期間,我曾多次參與談話互動,深感此事的意義重大,殊值鼓勵。閱讀初稿內容,未臧否人物,不針砭時事,平鋪直敘,娓娓道來,發人深思,引起共鳴。其中雖有浮光掠影,亦有實情顯露,相信必能觸動每一位復興崗子弟的心弦,和過往軍旅生涯的點點滴滴。
我以一介政戰老兵,幸能躬逢其盛,乃用綴數語,以為序言。

推薦序三
丁渝洲上將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創校七十周年前夕,復興崗文教基金會完成《政戰風雲路》專書,李天鐸董事長偕同編撰主持人王漢國與陳東波兩位教授來訪,特囑提供序言,共襄盛舉。乃不揣冒昧,謹述幾點淺見,就教於各位先進、讀者,並祝政戰學校生日快樂。
在長期服務軍旅期間,非常榮幸與許多優秀、傑出的政戰同仁共事,並在他們的鼎力襄助下,獲益良多。因而一般軍事幹部,需對政戰工作有正確的體認和素養,否則可能產生誤解或扭曲。況且,國軍在當前的環境下,若無視於無形戰力的蓄積,對於建軍備戰工作是不利的。
首先,戰爭的主體是「人」,政戰工作的對象也是「人」,核心工作直指「人心」。若能由此破題,更能體認政戰的精髓。在國軍史上,黃埔建軍以後的東征、北伐戰事順利成功,「贏得民心」是主要關鍵因素,這也是當時國軍政工努力的成果之一。民國38年大陸淪陷,中共建立政權,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即為共軍政工發揮了無形戰力所致。
其次,在中華民國110年的歷史裡,除對日抗戰八年外,都是在進行內戰。自辛亥革命以來,袁世凱稱帝失敗,各地軍閥割據,互相攻伐,後來國民革命軍北伐、剿共也是內戰,及至對日抗戰勝利後,緊接著又是國共內戰,四年後雙方隔著臺灣海峽對峙至今,亙七十二年來,依然尚未結束內戰的本質、格局與形式。然而,內戰最主要特性是「輸贏在於民心的向背」。
民國38年12月間,中央政府播遷來臺後,臺澎金馬地區得以長期固守,政戰工作發揮極大作用,展現出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的重要功能。此為我國與他國歷史演進迥異之處,即在於長期的內戰歷史發展與政戰制度運作,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爭取人心支持,一直關係著中華民國的興衰。
再者,上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關乎人類歷史發展的重大分野;戰前是帝國主義國家間弱肉強食的世界,戰後各地殖民地紛紛獨立為新興國家,形成美、蘇兩大集團長期冷戰對抗的世界格局。此後,大國之間沒有直接戰爭,民主國家之間亦未發生戰爭,美、蘇之間最嚴重的衝突數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事件。
由此可知,隨著國際社會文明發展愈高,未來戰爭爆發的機率愈低,包括當前美、中之間針鋒相對的情況,亦復如此。在此要強調的是,過去以軍事為主的「硬性」戰略,需要調整為以政治作戰為主的「柔性」戰略,包括經濟戰略在內。準此以觀,政戰在未來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可惜的是,我國迄今仍未重視柔性戰略的研究與規劃,從整體國際情勢發展的特性分析,凸顯柔性戰略、政治作戰的價值及其重要性。
此外,面對中共綜合國力快速崛起的客觀形勢,時間已經不站在臺灣這一邊了。時至今日,中共的國際影響力愈來愈大,我國外交空間愈來愈小,雙方經濟實力差距持續、快速增大。我國國防即使投資再多經費,永遠趕不上中共的軍事實力、規模與發展腳步。此非國家領導人、國防主事者的主觀意志問題,而是雙方總體國力對比的客觀形勢使然。美國也因有鑑於此而加緊腳步,多方協助我國的建軍備戰。
值得思考的一項問題,國防投資如此龐大,能否保證日後戰爭勝利?直言之,今日國防投入再多的金錢,更嚴格的部隊訓練,固有其必要性,但永遠無法超越中共。如此一來,我方勢必要憑藉無形(精神)戰力的優勢,超敵制勝。弔詭的是,目前我們卻有許多政策施為,正在傷害無形戰力的建構,破壞全民的團結。今後的政戰工作,必將較以往更為重要,可惜的是,現在領導者似無這樣的體認。識者嘗謂,自己製造社會的對立與分裂,是在幫助敵人(中共)製造機會。
當美國在臺海的軍事優勢不再,若介入兩岸軍事衝突,恐將是其立國以來最大的風險,從近期中共試射極音速飛彈,即已顯示其對美國的威脅日益增大。以前我曾指出:未來兩岸戰爭打不打?操在我方手中(只要我們不逾越紅線,中共師出無名);戰爭規模大小?取決於美國介入的程度(僅限於臺海或擴及大陸);戰爭時間長短?則端視中共的意志與決心。
持平地說,不論是今年四月三十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指出的:臺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或是國防部長邱國正公開表示:目前兩岸情勢是他從軍四十年來最嚴峻的時刻。這些都說明了如何化解臺海險峻情勢,防止「不義之戰」,讓兩岸人民遠離戰爭陰霾,方屬智者之舉。
早些年前,中共實力尚未坐大,美國就曾輕易放棄我國;今日,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還能將國家安全寄望於外力的協助嗎?從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的殘酷戰火、生靈塗炭之中,得到一個結論,即上述戰爭不但未能解決問題,更增添許多棘手的難題。若臺海間一旦兵戎相見,將是中華民族最大的不幸,至盼兩岸領導人能以智慧和同理心,以蒼生為念,來化解迫在眉睫的危機。
最後,政戰要始終擔負一項重大任務,亦即確保「軍隊國家化」。我在以往的工作中,深刻體認到「軍情中立」的重要性,曾見聞友邦情治機關不中立,對國家造成嚴重傷害,亦曾觀察其他友邦嚴守情治中立原則,國力強大。今日的政戰工作非常艱難,經緯萬端,但要共同體認、努力確保軍隊國家化,讓國軍真正屬於國家所有,是每位領導者必須努力的方向。
很高興見到《政戰風雲路》專書的付梓,書中有系統的爬梳政戰創校七十年來的歷程,內容豐富,立論允當,非常具有可讀性和參考價值。恭喜基金會與編撰小組,歷經一年半的努力,完成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故樂於為序。

推薦序四
邱國正部長

民國111年1月6日,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身為政治作戰學校)七十週年院慶,由傑出校友集體創作的《政戰風雲路》一書,適時推出,可敬可賀。
中華民國立足於臺澎金馬地區,政戰諸前賢追隨先總統 蔣公、經國先生為自由民主而奮鬥的歷程,典範永垂,昭然于心。而本書的重要價值,除闡述國軍所處的複雜時局與艱難困境,揭示中共於兩岸各時期的軍事威嚇與統戰作為,並深刻省思當前政戰幹部必須具備的國際學養,深識國家威脅,凝聚軍民向心,以有效支援軍事作戰,提升精神戰力,確保國家之慎固安重。
從過去七十年來的史實證明,無數政戰先進已在中華民國建國的百年歷史中,為國家的興衰而披肝瀝膽,為國民的存亡而犧牲奉獻,為自由民主的制度而戮力不懈。而本書所呈現的,正是創作團隊雖身處江湖,仍不忘對國軍未來的殷切期盼,且轉化為深具價值的抒論行動,深值吾人敬佩。
不容諱言,中華民國目前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是劇烈而深重的,毫不遜於上世紀政府播遷來臺之初的50或60年代。就國際環境而言,肇始于2010年的「美『中』博弈」,讓我們陷入主權能否確保的憂懼。就臺灣內部穩定而言,因長期的「統獨爭議」,已讓國家整體發展頻受遲滯;就臺灣外部危機而言,則因近三十年來中共整體國力的快速提升,而激化其以武力解決統一問題的威脅日趨嚴峻。尤以中共的「三戰」(心理戰、輿論戰及法律戰)乃是以非戰爭手段為眩惑,以戰爭手段為實質,企圖併吞臺灣,最為可憂。
有鑑於此,如何提升兼具承擔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雙重責任的政治作戰能量,使成為對內鞏固國軍戰力,凝聚全民向心;對外嚇阻中共威脅,發揮國際戰略諮詢角色,已屬刻不容緩之課題。有賴我全體政戰同仁,率以昔日政戰先賢典範為念,為中華民國的永續而奮鬥不懈,為臺灣的自由民主而盡瘁於斯。
誠如本書所一再強調的,臺灣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彼此雖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文化;但人權、政治、社會卻存在巨大差異。尤當美、「中」兩強競逐霸權之際,我應如何在這場世紀「博弈」的國際縱橫捭闔中,審時度勢,建構自我防衛能力,秉循《孫子兵法》的全勝思維,形塑「避戰而不畏戰」的國防信念,以確保中華民國的主權與尊嚴,維護臺灣二千三百萬國民的生存福祉,這不但是我國軍現階段的首要之務,也是我政戰人員無可旁貸的責任。
余深切以為,這也正是此時出版《政戰風雲路》的目的與終極關懷。故樂為之序。

推薦序五
帥化民立法委員

民國三十八年,神州沉淪,政府播遷來臺,檢討失敗原因,除了抗戰力竭,經濟崩盤,美援中止,俄援輸共之外,何以身經百戰的國軍,輸給了草莽共軍之手?何以抗戰全期,國軍拚戰到底,無一降將;而國共內戰時,各大戰役每在節骨眼上,就有國軍出身將領率眾投降?導致國軍幾個精銳兵團被圍、被困、被殲!數以百萬軍隊易幟,溯其原因在於「思想分裂」。
其實早在黃埔建校之初,周恩來就創「馬克斯讀書會」,許多熱血知識份子投身其中,後來蔣公識破共產黨真面目,毅然清黨,國共正式分裂。但是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分裂的種子,已經埋下或潛存其中,又逢抗戰軍興,全國全民奮起抗戰,一致對外,當時國共兩軍都有黨代表指導員之編制,但是組成份子卻截然不同。共軍利用地下抗大(「抗日軍政大學」)招募許多青年學子,知識份子其素質遠高於共黨農民軍,遂有「筆桿子」領導「槍桿子」。
而國軍政工多半以軍職幹部兼任指導員,凡有升遷又恢復指揮職,這是我先父所親歷。國軍是一元領導,共軍是二元領導。一個是兼差而式微,一個是專職而興盛。試想共軍起家之初,既缺裝備又乏資源,只能潛伏於山區,在農村、在荒野,全靠那些基層政工與農民打成一片,取得給養生存。在淪陷區由點至面,由鄉村包圍城市,經營戰爭面,是遼瀋會戰失利之主因。徐蚌會戰有共軍與85萬民工助戰,平津會戰傅作義投降,只歸責於匪諜亦不盡然。民心士氣不振,思想教育、政工素質都有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
蔣公來臺痛定思痛,才有政工制度之重建,亦全賴政工幹校校友數十年努力之下,穩定軍心,襄助國軍守護臺灣,功不可沒。「軍隊國家化」,那不是陳水扁自詡的功績,政黨輪替後,「暗獨」以省籍意識、擅改課綱,模糊國家意識,加上軍隊裁編,使我政戰幹部的反毒教育面臨更大挑戰。未來政戰幹部在思想教育、文宣方式上,需隨教育對象由早年農民士兵換到高中、大學及碩士生,往昔教條式文宣或教育方式,必須更張精進。溝通、思辨、身教代替言教,才能化解「台獨」之遺毒。
今天欣見李天鐸會長,發心和出版《政戰風雲路》一書,彰顯政戰先賢之榮光,亦可勉勵後繼政戰幹部效法,有堅定不移的思想,才有堅實精壯的國軍,祝願我中華民國國祚長存。

推薦序六
李天鐸董事長

復興崗的歷史已經不見了嗎?又是誰,把網站上的毎段歷史簡化成這個樣子?擔任復興崗校友總會長的第二年,想要從網站上搜尋:政工幹校、政治作戰學校、復興崗的資訊、資料、歷史……?維基百科、Yahoo!Google,卻史料缺缺!似乎沒有誰關心過?我們前後期這麼多畢業的學長學姊們,及正在部隊從事政戰工作的學弟妹,正在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求學的同學們!又有誰注意到了呢?真是感嘆!
感嘆:沒有歷史、沒有過去,又如何展望未來?
常言道:歷史看得愈深,未來看得愈遠!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是所有的政戰人,銘刻在心的思想堅持;吃苦、耐勞、忍氣、冒險、是所有的政戰人,奉行不渝的精神標誌。這些精神讓我們的國家從艱困走出來,讓我們的國軍從頹局中壯盛,如今我們當年政戰人的信念,在不自知時被偷偷銷聲滅影,致使我們的國家,走到今天的地步!
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抹滅過去七十年,政工幹校、政治作戰學校,以及所有從事政戰工作的復興崗人,對中華民國、國軍、社會各階層、角落所做的貢獻。這段史料匱缺的經歷,我們一定要自己來寫,這是我在決定邀請14期王漢國學長,擔綱這項重要任務的原因。
任務既定,在將近兩年的時間中,團隊思考、討論、訪談、協調、挫折、專業、取捨,所有的過程辛苦,幾經周折,超出預期和想像!特別請王漢國學長,要把所有參與這項工作人的大名、期別,都做下見證記錄。
回顧個人在校友會長三年任期內,我偕同眾家熱情校友舉辦《走過璀璨 懷念 經國先生》音樂會,分別由畢業70、60、50、40、30年的同學為軸心,每年在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接棒辦理、凝聚復興崗人,綿綿不斷的精神。特邀請喬振中學長總成:全球會訊100期,作為七十年校慶,「政戰風雲路」鋪墊工作。
更敬邀所有復興崗人,共同完成校友會館500萬元,捐款歸墊工作,是因為在空軍清泉崗基地,眼見一位聯隊長,可以蓋出一個完整的紀念博物館,而我們政戰,那麼多的前、後期,學長姊、弟妹們,卻沒有一座完全、真正屬於我們的紀念館!
這是我三年校友會長任內,最大的感慨!而這感慨也在捨我其誰的自我負重下,步向正軌!任期有限,任務無限,如今《政戰風雲路》付梓,願復興崗人能持志續史繼行!

推薦序七
喬振中總編輯

時光如織,大數據紀錄歷史,雲端無聲,日月柔成大文化!
人類從開枝散葉,奔騰世界各地,從生存的爭鬥,到文明的綻放,民化為族,族化為國,各式的征戰,各式的革命,東化西化的潛移,南化北化的明移,逐步糅進了人的科技技藝、知識養分、人道精神,經營千百年,默化成今日人類的輝煌!
史錄著各國各地民主、民權、民生的文化,史錄著各行各業勤、誠、樸、慎、信的文化,這一篇篇一段段的史跡,無可諱言地,均是有一群一群人圍著一位位大視野、大素養、大格局、大胸襟的人,共同寫下的歷史大數據!
這份胸襟不是「只緣身在此山中」,而是愛生民於先,憂天下於前;放開己難,放飛苦難,放眼國難的日月無私大器識,他們是:
襟懷如獄江山,精英橫空,多少雄才劈災劈難,古今淘盡風流情
襟抱如天壯志,霹靂驚心,多少豪傑折戟無悔,從容笑談訴不盡
襟心如淚黎庶,拯救生民,多少德燈亮照苦民,國憂盡化成國優
翻開五千年中華史,歷史真長,國難真多,國運真舛,國民真慘……
歷史遠的太長,走回近史,五千年裡,七十年真短;但是,揹著《中華》扛著《民國》走完七十年,這一輩子就真長;又如果揹著《國難》走完七十年,人生這一輩子就更長!
七十年前有群人,國難驚起了他們的靈幡,初心祭旗,毅然民服換軍裝,從戎的他們同窗共硯,人生的行囊裝滿復興崗,此後一路,無論風雨驟變狂烈,一路始終帶著它!
國難思將也思相,這群政戰人,他們從軍,把軍隊從軍文化,默化為文化軍,秉於智囊文化裡的:「兵無常勢 ,水無常形」、「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氣實則鬥,氣奪則走」等等成經成典的智言慧語,轉化為六大戰法,在〈術中有數,數中有術〉的應變轉換中,將這柔思繞心,陽動遣行,柔器剛之內,動行剛之外,剛柔應變而成理!
淘沙成形的政戰《心》《柔》《氣》,在國軍文化裡,打造了「政戰人」的柔形戰力!凝思聚想,持志護國!在國難飄搖時,默化成相;攻守詭譎時,軍化成將!
70年裡,這群人襟抱那顆政戰心,在國難時,走進化難的隊伍;歷位本島、遷位外島,從戎流轉山巔水湄,馳騁海內海外;歷史跌宕的襟情,在耳邊迴盪,變革的風雨,偏見偏識,灌滿了呼嘯;風口,忍氣;浪尖,負苦;這種謀事忍氣負苦,智不言己,是何等襟抱!這種事成不必是我,柔不言勇,又是何等襟懷!
春秋有時盡,文化無盡時,不同的江湖,這群政戰人,也曾是民,他們遍布在不同時空的各行各業,人才輩出,他們的心襟,同樣默默奉獻,讓這《團結齊心》、《柔合生力》、《士氣如虹》的朗朗文化,揮灑在企業文化的社會責任間,公司行號的同儕同仁裡,發揮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魅力!
70年來,耐忍挺起了度量,擔當裝滿了氣量,險夷擔下了史量!如今,《翰墨七十襟國心 政戰風雲路成城》!政戰人將這份無聲潤風雲的襟國情義,寫下了歷史心晶!這本豪膽壯情崢嶸,大情大懷騰躍的新書,傳心也傳薪;願與你、我、他,迎新共分享!

目次

國軍政治作戰沿革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局)歷任主任(局長)玉照
國軍政治作戰指導原則與實踐要領表解
推薦序一 許歷農上將
推薦序二 楊亭雲上將
推薦序三 丁渝洲上將
推薦序四 邱國正部長
推薦序五 帥化民委員
推薦序六 李天鐸董事長
推薦序七 喬振中總編輯
本書導讀

第一章 國難思將 反躬自省振綱紀
第一節 黃埔建軍 組建政工制度
第二節 戡亂戰敗 重振軍心士氣
第三節 除弊務盡勤改革 政工制度擘經緯
第四節 政工改制展新貌 政治作戰勢所需
第二章 內外交迫 秘辛件件驚詭譎
第一節 東西冷戰分壁壘 反共長城在寶島
第二節 中越合作四部曲 「奎山」見證反共心
第三節 跨域合作齊一心 群英薈萃「遠朋班」
第四節 中美斷交急風雨 政戰不忘本初心
第五節 平戰合一轉心智 國際反恐顯政戰
第三章 兩岸攻防 權變鋒出險化夷
第一節 武力對峙時期 政戰支前安後
第二節 國共交鋒時期 政戰知機制變
第三節 統一國策變調 政戰因勢利導
第四節 交流和緩時期 廓清國軍陣容
第四章 國策數易 是非功過見端倪
第一節 反攻復國初始難 政工之路顛簸行
第二節 軍事支援入社會 政戰融合文武心
第三節 民主浪潮勢所趨 政戰定位頻轉形
第四節 遵從法制行國策 政戰專業展精神
第五章 革故鼎新 轉型應變歸法治
第一節 軍隊整編 籌畫反攻復國
第二節 戰略轉變 革新力求保臺
第三節 兵力精簡 調整政戰組織
第四節 專業政戰 強化分工職能
第五節 募兵新制 迎接國防新局
第六章 鋪天蓋地 三戰攻防搶先機
第一節 中共「三戰」的緣起與內涵
第二節 中共「三戰」的企圖與布局
第三節 中共「三戰」的威脅與評估
第四節 評述政戰之反制作為與能力
第七章 興國路未濟 傳薪政戰人
謝辭

國軍政戰組織變革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表目次
表1-1 政治作戰六大戰法之詮釋
表3-1 民國103年~108年全民國防教育成效表
表4-1 政治作戰局組織法修正後業管事項對照表
表6-1 中共「三戰」層次、組織、內容與我國對應單位研判表
圖目次
圖5-1 民國70年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組織圖
圖5-2 國軍政治作戰運用體系圖
圖5-3 民國87年總政治作戰部裁併單位組織圖
圖5-4 民國90年精實案後總政治作戰部組織圖
圖5-5 國防二法施行後總政治作戰局組織圖
圖5-6 精進案第一階段政治作戰局組織圖
圖5-7 精進案第二階段政治作戰局組織圖
圖5-8 精粹案後政治作戰局暨直屬部隊組織
圖6-1 《經濟學人雜誌》以中國銳實力為封面故事
圖6-2 統戰、巧實力、銳實力關係圖
圖6-3 中共中央黨組織體系簡圖
圖6-4 中共中央議事協調機構圖
圖6-5 中共對外宣傳工作組織架構圖
圖6-6 中共「軍委改組」組織概況圖
圖6-7 中共「軍委改組」前共軍總政治部組織圖
圖6-8 中共「軍委改組」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研判圖

書摘/試閱

本書導讀
主編 王漢國 博士 

「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韓非子.顯學

壹、緣起
民國109年的四月間,我突然接到復興崗校友會李天鐸總會長(兼復興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來電,他說:「學長好,我是十九期外文系的李天鐸,冒昧打電話想請您幫個忙,好嗎?」也就是從這通電話開始,我跟天鐸兄便結下了「筆墨之緣」,同時也為本書開啟了催生之路。
讀者若問:「這本書是為誰而寫?為何而作?」我們的答案是:為感念和追懷政戰先賢而寫;為期勉和砥礪政戰袍澤而寫;為「不容青史盡成灰」的信念而作;更為回應海內外無數校友們的心聲而作。所以說,這既是一本回顧和前瞻政治作戰的書,也是一本屬於歷史的、人文的、軍事的書。欣逢復興崗政工幹部學校(現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創校七十週年前夕,要呈獻給母校,也同時獻給曾經在這條風雲路上,歷盡艱辛,百折不撓的每一位復興崗子弟。
荷蘭史學家慧辛迦(Johan Huizinga)曾說過:「對於歷史而言,問題永遠是:『向何處去?』」此言,無疑道出了歷史研究者的終極關懷,言簡意賅,發人深省。不容諱言,此時要從政戰七十年的歷史中,撥雲霧見青天,呈現其全貌,乃是無比沉重而艱鉅的。因為,我們既要具備通識國軍政戰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使命角色,也要透析軍政之間千絲萬縷的錯綜關係;既要梳理在風雲變幻中的萬端經緯,也要刻畫出在風雲路上精英薈萃的悲歡歲月。
貳、主題的確立與開展
古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回顧國民革命軍史,政工制度肇始於民國十三年黃埔建軍的「黨代表制」,隨著國家環境與革命情勢的轉變,期間的稱謂、體制、組織及教育訓練等系統運作,皆不免有所更迭。但總體而論,政戰人員在執行國家政策、支援軍事任務、達成國防使命的作為上,則始終如一、為所當為。
在為國民革命軍史溯源,政工制度演進理緒之際,我們的基本理念是:「不以成敗論英雄,而以是非評天下。」在考察重要歷史事件或辯證某些爭議性議題時,除須關注其宏觀面、長時段的整體趨勢,以及跨域性的影響之外,也要格外留意微觀面的情節,如事件現場與人物動態。畢竟,歷史是無法逆轉的,其演進也非直線式的;研究歷史的難度,不在史料太多,唯恐史識不足。
因此,為政戰七十年立傳,「信史」是最高原則,「考證」是基本功課,「敘事」則是學術常規,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歷史既以人文為載體,文以載道,道貫古今,故研究政戰史的重要意義,即在呈現其社會與人文、軍事與政治上的獨特風采,而政戰制度的存續與發皇,尤繫於執政者之真知灼見、氣度心量。
參、核心問題的探討
本書旨在闡述和論證下列六個問題,藉以敘明國軍是否需要政戰?為何需要政戰?政戰的存在價值何在?尤值當前全球各地名目繁多的各種「實力」,針鋒相對、精銳盡出之際,未來的國軍政戰又將何去何從?
一、首從黃埔建軍與政工制度的背景因素、工作理念與核心任務說起,並為過去七十年來所曾經歷過的制度變革與任務轉型,分從國際、兩岸與國內各不同層面和視角,提出確切的考證和評析,以理性客觀的態度,究明箇中的原委與真相。
二、一部國共鬥爭史已明白揭示,政戰雖有穩定軍心,蓄積戰力之功,卻屢遭多方貶抑和非議。此一存在已久的現象,究係制度設計的闕漏,組織運作的瑕疵,抑或內部管理的歧見所致?對此,本書有進一步的剖析和詮釋。
三、史實昭明,國軍需要政戰,因為它不只是「面對衝突、達致共識」的力源,也是「凝聚向心、攻堅拔銳」的利器。此好有一比,政戰功能即在提升國軍的「免疫力」-抗外敵、除內奸。若環視當下全球重視政治作戰之大趨勢,又豈容吾人視若無睹或掉以輕心?
四、當前世界美「中」的「新冷戰」格局,動見觀瞻,影響深遠。不禁要問:「這場『新冷戰』會變得更冷?」瞻望臺灣的未來,居上位思考的「國家政略」,應如何妥為因應,趨吉避凶?國軍政戰又當如何本諸法定職責,為保國衛民,善盡其力?
五、長期以來,有關政戰制度的存續問題,議論已久。此固涉及若干深層組織結構和領導的心理因素,惟正反兩造間始終缺乏坦誠對話,亦為不爭事實,如今我們必須有新的視野,以正確的態度看待政戰制度,將軍事與政戰作密切結合,以達到擴張戰力的目標。
六、「道在邇,不在遠。」本書不以研究政戰制度的沿革變遷,探究某些重要歷史事件的真相為已足,還要進一步針對影響官兵思想、近代史觀、憲政原理與戰鬥心理等因素,提出客觀而嚴謹之評述。
肆、本書架構
本書內容共分為七章,計二十餘萬字。內附有歷任政戰首長玉照與任期時間,國軍政戰工作大事年表,以及國軍政治作戰指導原則與實踐要領表解等。圖文並茂,史實俱現,相信必有助於讀者了解國軍政戰制度之全貌。
首篇為「歷史篇」,主在探討建立政工制度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沿革,及政工改制後,大力推動的各項興革舉措,如興學辦校、完善體系、發展理論、精研戰法、落實基層等,並置重點於不同時期的政戰角色與實際作為,由柴漢熙博士執筆。
其次為「傳承篇」,內容包括國際環境的制約、兩岸情勢的衝擊與國內環境的影響等三部份,並強調政戰人員一貫秉持的「傳道人」的精神與信念,在思想與組織,安全與服務的工作場域中,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以身作則,發光發熱。全篇分別由謝奕旭博士、祁志榮博士及王先正博士擔綱。
第三篇為「變革篇」,除探討國家目標與國防戰略、軍隊組織與兵力調整、國防法制與組織變革,以及政戰轉型與實務運作外,並論證國軍政戰在面對敵情威脅與組織變革上的各種因應作為,以凸顯其在專業上的素養、修為、識見及擔當。本篇分由陳東波博士與程富陽先生撰述。
最後冀望藉本書能夠幫助國人及國軍袍澤,認識政戰、了解政戰,進而支持政戰、與政戰相偕同行,再造國軍的新榮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