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一扇地下室的門在半夜裡吱吱作響,或者一隻手快速地溜進一件風衣——最引人注目的交易肯定是我們從未見過的。走私可以使人聯想到流行文化中的冒險和反叛,但正如這本引人入勝的書所顯示的那樣,它也對世界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照亮了七個世紀黑暗的歷史,照亮了一個充滿陰謀和財富的世界,這些陰謀和財富取決於鬼鬼祟祟的欲望和那些願意實現它們的人。
改變世界的違禁品從探索時代的絲綢、香料和白銀,到帝國時代的黃金、鴉片、茶葉和橡膠,以及今天的毒品、人口和滴血鑽石。槍支、文物和藝術品一直被走私,最危險的違禁品——思想——也是如此。這個故事的核心是(並非總是)聲名狼藉的“合法勢力”——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西班牙帝國的顯赫人物、拿破崙·波拿巴、納粹當局、蘇聯戰利品部隊和美國中情局,他們都把走私作為自己生意的一部分。而在較小範圍內,我們看到無處不在的微觀經濟在日常貨物、貴重物品和人口的走私中蔓延,作者將這些故事繪製成了一幅地下世界地圖,上面走私者的路徑縱橫交錯。總之,這是一個關於市場顛覆法律的不懈努力,以及將全球縫合在一起的不見縫隙的故事。
作者簡介
西蒙·哈威(Simon Harvey),是挪威科技大學特隆赫姆美術學院(Trondheim Academy of Fine Art)的教授,也是藝術與公共空間課程的協調組織者。其研究興趣包括:藝術實踐中的繪圖、反傳統製圖、另類旅遊、走私與視覺文化、節奏與當代藝術、藝術與公共空間。其作品除了本書外,還包括《節奏:藝術與生活的脈搏》(Rhythm: On the Pulse of Art and Life)。
目次
目 錄
引言 傳奇色彩、叛逆精神與權力源泉
上篇 對於走私的探索
第一章 雄心勃勃: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走私
第二章 壟斷:香料群島和南中國海
第三章 走私之海:加勒比海和“白銀之河”
第四章 走私之漠:今日的“西班牙大陸美洲”
第五章 嘗禁果:走私蔓延全世界
第六章 革命和反抗:走私觀念的顛覆
中篇 走私帝國
第七章 愛國的海盜:反復無常又講求實際的走私者
第八章 生意如常:拿破崙時代的英國走私者
第九章 走私世界:從拉普拉塔河到紅海
第十章 衰落的帝國:鴉片走私危害中國
第十一章 提神與阻力:鴉片太多,茶葉太少
第十二章 產業革命:奴隸、金雞納、橡膠和技術
下篇 一個走私的世界
第十三章 走私文化:劫掠文物和藝術品
第十四章 “要人逃離”:第三帝國將自己走私到阿根廷
第十五章 黑市:一切都有個好價錢
第十六章 向南,向東南:“鴉片航空公司”和印度支那運輸大動脈
第十七章 “冷戰”對抗:飛進中美洲的風暴
第十八章 戰爭中的走私品:美國生意和非洲鑽石
餘緒
注釋
書目
致謝
書摘/試閱
第十六章 向南,向東南:“鴉片航空公司”和印度支那運輸大動脈
在各種各樣想說服我們飛行是一項高尚事業的故事中,安東莞·德·聖埃克蘇佩裡(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小王子》的作者)的《風、沙和星辰》(Wind, Sand and Stars)或許是最詩意地擺脫了日常俗務的引力的一篇。在講述冬天在安第斯山脈組織救援的困難的一段中,他把自己寫成飛行員,用道德說教與地上的人區別開來。他說走私者是“會為了5比索紙幣犯罪,而不願意組織救援隊的強盜”。1然而本章的故事說來具有諷刺意味:許多飛行員都是走私者。
20世紀印度支那戰爭時期,無論是正規還是非正規的空軍部隊、航空公司的飛行員、領航員和他們的指揮官,都是低空的空運、空投和撤退技術的專家,他們都很講求實際,經常也有政治追求。你只須看看越南戰爭中的一些飛機,就能對此有所感受。標誌性的飛機當然是一種直升機“休伊”(Huey),但是在美國於老撾進行的秘密戰中——老撾也是當時大部分走私行為發生的地方——擔負了最主要角色的飛機,卻是一些雖然笨拙但十分高效的短距起降飛機,尤其是小型、單引擎的“太陽神超級信使”(Helio Super Courier)和後來的“皮勒特斯·波特”(Pilatus Porter)。在這一地區的其他地方,南越和老撾的空軍(以及法國和美國空軍)也非常倚重於“二戰”時期出色的“馱馬”——“C-47達科塔”(C-47 Dakota)運輸機。這些都是當時經典的軍用飛機,然而每架飛機在運輸軍用物資之外,也都走私過鴉片。在越南和老撾空軍中,數量不小的軍人曾使用這些飛機,在執行其他任務的同時走私過鴉片、海洛因和嗎啡。而相當多的法國和美國軍人在從不同戰區飛進飛出時,對於彈藥艙和面色緊張的乘客中額外多出的箱子,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部分人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只有越南戰爭,但對西方人來說,這實際上是兩場戰爭:1946—1954年法國人的戰爭和其後直到1975年4月以西貢大撤退告終的美國人的戰爭。這場戰爭也可以被視為西方和共產黨人之間的戰爭,美國和中國是交戰各方背後的巨人,但這樣就把戰爭的性質和各派勢力的動機過分簡單化了。這實際上是一系列的獨立戰爭、內戰,以及與本書所做的研究最相關的——爭奪對鴉片走私路線的控制的戰爭。戰火燃遍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對地緣政治形勢稍做一些介紹,可使走私模式演變的階段和時間線更清楚一些。
在越南,法國人與尋求獨立的越盟(Viet Minh,即越南獨立同盟)作戰,後者取得了勝利,使得殖民地一分為二。隨後,南越和美國結盟,對戰越共(Tet Offensive,越南南方興起的反叛遊擊隊,以1968年發動春節攻勢而著稱)和北越軍隊。北越軍隊是越盟的後繼者,後來改稱越南人民軍。自1962年起,老撾爆發了內戰,交戰的是保皇黨人和共產黨組織巴特竂(Pathet Lao)。雙方自1953年開始的小規模衝突不斷升級,終釀戰禍。中國和北越支援的巴特竂最終於1975年攻佔了首都萬象。與此同時在柬埔寨,不時得到美國支持的政府軍也同共產黨組織赤棉(Khmer Rouge)交戰。赤棉也於1975年獲得了勝利,同年攻克了首都金邊。
這些戰爭不僅僅是敵對的意識形態之間的交鋒,也是領土擴張之戰。例如,北越人沿著胡志明小道(Ho Chi Minh Trail)穿過老撾南部(即所謂的“柄狀狹長地帶”)和柬埔寨,對南越的戰鬥進行軍事支援。共產黨軍隊還聯合行動,定期穿越老撾北方的石缸平原(Plain of Jars)向南方的萬象推進。美國人從未正式宣佈他們到過這裡的很多地方,但他們無疑無所不在。例如石缸平原一帶地區,在罌粟收割後,是重要的提煉和配送地帶,美國人就曾作為支援者和顧問到過那裡。不過,在本章後面部分,作為一個關鍵問題,我還將講述一下美國人作為鴉片走私者捲入的程度。
關於走私的地緣政治,與從老撾北方伸出的鴉片小路同樣重要的,是泰國北部和緬甸東部(尤其是撣邦)的罌粟栽種區和分銷區。它們共同構成了聲名狼籍的“金三角”。
對於美國人在這些傳統的鴉片非法交易地區的存在,不應匆忙下結論——因為用飛機運走的每一批鴉片,背後都專門雇有成千上萬的人進行戰鬥後勤保障。然而另一方面,從戰略的角度講,也不應低估美國人控制鴉片走私路線的欲望:在公開宣佈的對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戰爭之下走私,也是一個強大的動機。如果這樣顯著的潛臺詞成立的話,那麼某些富有影響力的高層人士利用手中的戰爭機器在鴉片貿易中牟利,也就不足為奇了。
空中走私走廊
走私路線通常是,從種植鴉片的高原出來後,經過一系列中轉站倒手,一路向下前往市場:在騾道的盡頭,由小型飛機接應,然後再轉運到大型運輸站。鴉片源源不斷流出的金三角地區,時至今日仍是一種墮落文化(此例中為與鴉片相關的文化)的搖籃,而鴉片市場則在南方和東南方:通向曼谷和西貢的航線。
從金三角向南的路線今天仍在向泰國輸送鴉片。這條道路最早是由撣邦軍閥和老撾苗族部落的鴉片種植者開闢的,後來由一支軍事上被打敗但建制尚完整的雜牌部隊更加高效地經營起來。這支雜牌部隊就是被毛澤東逐出中國的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的殘兵敗將。這條道路在泰國境內還獲得員警總監炮·是耶暖(Phao Siyanan)將軍大行方便。炮將軍一直因鴉片貿易獲利,直到他在1957年的一場政變後流亡海外。中國國民黨的軍隊曾經得到過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支持,但在早早遭到幾次挫折後,他們被拋棄了。這也是他們做起鴉片生意的主要原因,他們散佈在緬甸撣邦中,以便定居下來並且更有效地組織貿易。
向東南方的道路要經過老撾北部,穿越石缸平原及其周圍環抱的群山。豐沙灣(Phong Savan)是這一帶的主要轉運點。同樣重要的是一個海洛因提煉地,西北方靠近緬甸邊境的會曬(Ban Houei Sai),那一帶有很多海洛因加工廠。從豐沙灣,既可以前往石缸平原南邊高原上的龍鎮(Long Tieng),也可以徑奔坐落在一片寬廣平原上的首都萬象,然後再轉運到南越的西貢,或者空投到西貢鄰近地區。
這看上去像是一張很簡單的地圖——其核心是一個傾斜的三角形,但是緊隨著“二戰”之後的四分之一世紀,更廣大的東南亞地區錯綜複雜、變化無常的地緣政治狀況,使得你很難真正領會其意味。僅僅一章文字,對於更廣大的戰場上深奧而複雜的政治幾何結構,幾乎都無法觸及,更不用說闡明了。然而,如果你能理出幾條線索,以之圍繞長達三十年的戰爭中的一些關鍵事件,你至少能從其難以捉摸的意味中領會一小部分。
其中的一條線索無疑是走私,而我選擇傳達的另一條線索,就是在一個多山而陸路運輸非常困難的地區,為走私者提供了一定的大規模運輸可能性的空運網絡。於是,我想通過東南亞各國的空運規模,來探討一下該地區國家捲入走私的問題——可以說,也只能是浮光掠影地俯瞰一番。
東南亞鴉片貿易的背景
儘管歐洲人在中國的鴉片貿易結束了,但東亞和東南亞仍遺留下大量的癮君子和嚴重的非法貿易。中國人後來種起了自己的鴉片,並將其走私到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不過自毛澤東於1949年取得勝利後,這一切都終止了。印度支那也自己種植鴉片,是自19世紀60年代殖民地初建起就在法國人的壟斷下進行的。
然而,儘管東南亞的鴉片產量一直在增長,但在“二戰”後很長時間,歐洲和美國的市場卻是由別處的罌粟產地供應的。當時為歐洲和美國供貨的主要鴉片種植區根本沒有東南亞,而是伊朗和土耳其。但是1955年後,前一個來源枯竭了,儘管後一個來源持續供貨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舊的罌粟地被剷除,金三角的鴉片產量在不斷上升,起初只是供應東南亞的癮君子(“二戰”結束時在越南就至少有10萬人),後來也供應到越南來的美國大兵,最終供應起全世界。這一增長的關鍵時刻是在1969年,如何製作高等級鴉片的技術——經香港實驗室技師之手——傳到了老撾。
在這段時間裡,即使是在伊朗和土耳其主宰西方世界的鴉片供應時期,西方國家的情報機構和犯罪組織也已經捲入了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各地的鴉片貿易。“二戰”結束時,在共產主義思潮迅猛傳播的背景下,西西裡裔美國人和科西嘉人的黑幫,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法國情報機構“二局”(Deuxieme Bureau),開始在該地區盤根錯節的鴉片/海洛因非法交易的政治犯罪網絡中爭搶地盤。
隨著西貢的法國人利用遍及印支半島的殖民網絡,越來越深地捲入鴉片貿易,這種爭奪擴大成秘密戰爭。這不僅僅是一種犯罪貿易,而是一種殖民戰爭形式。殖民當局收購了鴉片,賣了錢後,再用來為他們最初被稱為“X行動”的鎮壓越盟反抗的戰爭供給經費。在與越盟進行的全面戰爭期間,這種行動一直在持續,直到1953—1954年法國人在奠邊府戰役大敗後才結束。
法國二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關係並不融洽。在法國人戰敗後,兩大情報機構的對抗愈發激烈,儘管為將鴉片催生的軍閥或準軍事組織轉變成對抗共產黨的戰爭武器,它們都在敏銳地調整著政策。法國情報機構和南越政府,都永遠無法撇清他們與犯罪團夥平川派(Binh Xuyen,河盜組織,也為政客們充當間諜和刺客)和科西嘉黑手黨的幹係。這兩個團夥都在西貢街頭橫行霸道。美國中情局雖然想把精力集中在老撾北部山區,卻不想仿效法國人此前在這些地區採取的策略。美國人不想被人看到公開收購鴉片,不過他們的確以其他方式贊助了這種買賣,儘管是以比老撾和越南軍方秘密得多的方式。這種贊助和庇護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都非常強勁,直到軍事上的失敗不可阻擋地改變了這一地區的政治幾何結構,儘管不是一下子改變的。
1968年1月31日越共發動的“春節攻勢”迫使美國人重新思考通向西貢的海洛因走廊問題。但是沒過多久,美國大兵中海洛因癮的流傳就表明,對這條供應大動脈的擠壓不能太久。此外,1970年柬埔寨政變後,非法販運又有了一條新管道。新上臺的柬埔寨政府邀請美國和南越軍隊入境,以對付在赤棉支持下由北向南滲透的共產黨勢力。
大體來說,正如人們從大眾媒體的報導上所得知的,事情沒有按美國人的想法進行。1973年簽訂的《巴黎和平協議》(Paris Peace Accords)意味著他們再度不能實地出現在老撾了。這實際上終結了他們在那裡的行動。1975年4月30日,西貢落入了越共和北越軍隊之手。同一年巴特竂共產黨人攻佔了萬象,而赤棉也像潮水一般湧入了金邊。這便是從金三角伸展而出的東南亞鴉片小路的末日。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