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學校改進:理論探討與案例分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大夏書系•學校領導力
ISBN13:9787576027617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趙德成
出版日:2022/05/01
裝訂/頁數:平裝/217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介紹了10個學校改進的案例及評析。這10個案例由北京市校長領導力提升項目的參與校長在專家細緻指導下完成。每個案例講述一所學校發現問題、界定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分享學校改進中的得失經驗。這些案例剖析學校管理中面臨的真實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既有可讀性,也有啟發性,不僅可以為管理者提供啟發,更可為教育管理領域案例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既有可讀性,也有啟發性,不僅可以為管理者提供啟發,更可為教育管理領域案例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簡介
趙德成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學校評估、學校改進、教育人力資源管理、教育政策、教育測量與評價等的研究,主持教育部、北京市教科規劃辦、北京市教育學會等單位委託課題多項,在SSCI及CSSCI期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及合作出版著作5部。2015年入選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最具影響力青年學者榜單,2017年、2019年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榜單。
名人/編輯推薦
一個案例,一個故事,探尋很好解決方案激發多種創新思考
序
序
一
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最初是模糊的,但隨著有關研究的深入展開而逐漸清晰。
1989年高考結束,我在填報志願時,第一志願填報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當時的想法是畢業後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改變學校,讓學生特別是處境不利的學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學本科畢業後我如願成為一名教師,在一所中等師範學校講授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課程。我不僅教學生理論知識與實用技能,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與教育情懷,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後紮根基礎教育,有幾個現已成長為特級教師。
2005年,我從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畢業,留校在教育管理學院工作,繼續研究中小學教育,主攻方向是中小學學校管理。當時,教育管理學院與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作為教師,我和同事們不僅要承擔研究生教學與指導的任務,而且經常參與針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及中層幹部的培訓工作。在培訓中,組織者精心設計每一個班的培訓課程,邀請全國知名專家授課,同時做好各種支持與服務,所以培訓對象對培訓的整體滿意度很高。但我們也注意到,有些管理者“聽了激動,看了感動,回去卻一動不動”,也就是說,培訓尚未充分激發中小學管理者的行為改變,對於促進學校管理變革與整體質量提升的影響相對有限。
進一步分析,發現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中小學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理論無用”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理論是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概括,高高在上,比較抽象,而管理是一門實踐的學問,中小學管理實踐複雜多變,難以按某種理論模式簡單地推動變革,所以有些管理者或直接或委婉地拒絕理論,有些管理者雖不拒絕理論,但只是用理論來“解釋”或“裝飾”自己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有些專家學者坐在書齋裡做學問,理論脫離實踐,心中卻存在一種“理論傲慢”,經常帶著一些先入為主的理論模式去指導中小學做學校改進,對實踐的多樣性與複雜性關照不夠,加劇了實踐層面對理論的抗拒。簡而言之,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隔閡,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怎麼辦?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想寫一本能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設起溝通橋樑的學校管理學教材。這裡的邏輯很簡單。要想深入促進中小學的管理變革,必須提高中小學管理者的理論水平,這樣他們才能用理論反觀實踐,發現並解決實踐中的問題。但可供中小學管理者閱讀的有關中文著作或教材比較少,且多數著作或教材由專家學者編撰,理論分析較多,對中小學管理實踐中真實而具體問題的關注不夠,可讀性與啟發性都亟待提升。於是,我積極參與了多本有關教材的編寫,在其中也投入了不少時間與精力,然而,要讓一部多人合作的教材消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隔閡,做到理實相融,同生共長,其難度不言而喻。
2008年,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石油一中委託,我帶領一個專家團隊指導該校開展“塔里木油田職工子女教育研究”,全面分析和改進該校工作,以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增強學校的吸引力。調研發現,制約該校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教師激勵。由於該校是一所由企業移交給地方的公辦校,校內存在移交職工、地方帶編教師、合同工教師、代課教師以及其他多種不同的用工形式,而不同用工形式的教師在工資發放體制和收入水平上差異很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工作積極性。在專家團隊指導下,該校首先減少教師用工形式,並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指導意見》政策框架下啟動績效工資改革,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工資激勵制度,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然後,聚焦教學,推動生本教學改革,推行“先學交流—合作研討—再學提升”生本教學模式,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實效。經過多年的努力,巴州石油一中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不僅學生的學業成績穩步提高,在地區性統考中名列前茅,而且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核心素養也有明顯的提升,得到家長、同行和專家的廣泛認可。
巴州石油一中學校改進項目的成功帶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們深刻地意識到,中小學管理者需要培訓,但他們更需要的是進入學校現場的改進指導。當專家學者與中小學管理者共同分析解決實踐中的真問題,理論有了與實踐對話的機會,就能在應對多樣性與複雜性的過程中實現創新,實踐就能在理論的啟發下有序地展開探索,而不是盲目地行動。學校改進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樑,使兩者相互滋養,相融相生。在學校改進現場,各種理論不僅得以應用與檢驗,也在實踐的滋養與啟發下得到了進一步的修正、拓展和提升。
此後,除受邀參與不同機構主持的校長專業發展與學校改進項目,我也受多個地市教委委託主持了多個學校改進項目。改進主題涉及未來發展規劃、學校文化建設、學校特色發展、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式變革、教師研訓體制、教師績效工資、家校關係等多個方面,其中指導時間1年以上,指導力度大且收效良好的學校已超過50所。隨著學校改進經驗的增長以及有關理論思考的逐步深入,我的“夢想”也變得越來越清晰。從改變學校到改進中小學管理,從寫一本有關學校管理的教材到編一本有關學校改進的案例分析著作,我想把近年來指導中小學開展學校改進的成功案例整理出來,加上相關理論分析,形成一本針對中小學管理者,能啟發他們、助力他們提升領導力的著作。
這是本書撰寫的緣起與出發點。
二
本書名為《有效的學校改進:理論探討與案例分析》。顧名思義,本書聚焦於有效的學校改進,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那麼,何謂有效的學校改進?有效的學校改進要能解決學校曾面臨的重大問題,在整體上促進學校的發展,至於它實際解決了什麼問題,在哪些方面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取決於學校改進項目的具體設計。概括而言,學校改進的有效性可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質量提升
不斷提升學校質量,是學校改進與發展的永恆主題。早在1991年,原國家教委頒佈《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教督[1991]1號),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頒佈的第一份有關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的文件。文件指出,中小學的督導評估要從辦學方向、學校管理、教育質量與辦學條件等四個維度上展開,其中教育質量反映了學校辦學的成效,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維度。此後頒佈的很多政策,比如《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教基二[2013]2號),又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無一不在強調教育質量,希望每一所中小學扎實推動各項工作,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基礎教育發展,頒佈了多份有關文件,不僅進一步強調教育質量,而且重申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指導學校改進。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將“勞”納入人才培養目標之中,強調勞動思想、勞動品質,以及生活與職業技能的重要意義,豐富了教育質量的內涵。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在學校評價中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重要標準,“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由此可見,有效的學校改進要在德智體美勞中的一個或多個方面,乃至所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在當前相對薄弱,亟待更多關注的德育、體育、美育或勞動教育方面。當然,一所學校在發展與改進過程中不可能什麼都抓,面面俱到的結果可能是什麼也抓不好。正如《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所倡導的那樣,學校既要注重全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抓住重點,著重培養對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影響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在核心素養培育上有所突破。這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二)促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重要基礎,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一項具有全域性、戰略性的任務,是中小學長期奮鬥的目標。在宏觀上,教育公平要確保適齡兒童、青少年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資源服務,並向社會弱勢群體適度傾斜,讓每一個孩子不因處境不利在發展中受到阻礙;而在微觀上,教育者應同等地對待每個受教育者,尊重、關懷、支持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不因民族、性別、外貌、身體殘障等因素而受到歧視。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十九大報告等一系列方針政策,都將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戰略重點。“兩免一補”(2001)、“特崗教師”(2006)、“免費師範生”(2007)等相關政策陸續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2003)、農村寄宿制學校工程(2004)等系列重大工程也相繼啟動。這些舉措統籌教育資源分配,為農村偏遠地區、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提供傾斜性支持,在宏觀上增進了入學機會、教育過程,乃至教育結果上的公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觀層面,在中小學內部,針對貧困生、留守兒童、隨遷子女、回流兒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出生和長大,但因流入地中高考政策不得不回到流出地就讀的兒童)的補償性公平,以及針對殘障兒童、學困生、英才兒童的差異性公平,仍亟待更多的關注與改進。
每一個孩子都重要。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獲得公平的教育。學校要關注與回應每一個學生的正當發展需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英國國家教育標準局在促進學校改進的過程中會特別關注針對如下群體的微觀公平:殘障兒童、男生、女生、高分學生、低分學生、母語非英語的學生、少數族裔學生、來自移民或旅遊家庭的學生、有病在身的學生、經濟處境不利學生、需要照顧他人的學生、年長學生、持不同宗教信仰的學生、曾經有違法前科的學生、早孕學生,以及其他各種弱勢群體。
在我國,中小學在規劃、發展和改進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關注微觀公平,使每一類學生,乃至每一個學生不因自身難以改變的因素而在發展中受阻或受到不公平對待。
有學者曾呼籲,教師要平等地尊重每一個孩子,要在課堂上給每個孩子平等的參與機會,要根據個體差異給學生以差異性教育,特別是對弱勢孩子給以補償性教育,這些建議為中小學推動微觀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期望中小學在改進教育公平上做更多的探索,產生更具實效性的最佳實踐案例。
(三)激發活力
中小學要為學生提供優質而公平的教育,同時還要不斷改進內部管理,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以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活力。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教基[2020]7號),提出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協同各相關部門力量,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為最大限度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創造有利條件,以“充分激發廣大校長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師生才智充分湧流、學校活力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
要切實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確政府與學校的權責邊界,擴大與落實學校在教育教學、人事管理及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這些外部制度的改革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支撐與保障,但實際上,學校的辦學活力能否在根本上得到激發,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學校內部管理的改進。中小學要發揚管理民主,推動治理現代化,健全決策機制,讓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利益相關者有機會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增強主人翁意識;要加強文化建設,用共同願景與辦學理念引領人與凝聚人,構建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團結和諧的學校文化;推動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打破“大鍋飯”,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勞動分配制度,並向教學實績突出的一線教師與班主任傾斜;加強人文關懷,耐心傾聽教職工的心聲,及時響應教職工的訴求,關心每個人的發展,提升教職工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在內部管理上,學校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地方。改善學校內部管理,完善學校管理體制、機制、制度、流程、方式方法,促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是學校改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改進有效性的重要體現。
總之,學校改進致力於改善學校各項工作,建設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富活力的學校。有效的學校改進要在質量提升、促進公平或激發活力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為其他中小學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這是學校改進的重要目標,也是甄選學校改進最佳實踐的重要標準。
三
本書不是一本純粹的理論性專著,也不是一本簡單的案例集。我真誠地希望它能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設一道溝通的橋樑,做到理實相融。
全書共15章。其中,第1~3章從理論上探討了學校改進的內涵、特徵及模式。傳統意義上,學校改進通常被定義為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聚焦教學與支持性條件改善的持續努力。而在本書中,我們採用相對寬泛的理解,將學校改進定義為“由學校整體推動實施,持續改進教學、管理或相關條件,促進學校更好達成發展目標的複雜活動”。在這種廣義的框架下,學校改進不再局限於優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活動,旨在推動教育公平和激發學校活力的工作也被納入學校改進範疇。如上所述,學校改進的有效性可以體現在質量提升、促進公平以及激發活力等多個方面。只要學校改進切實在一個或多個方面有效促進了學校變革,帶動了學校整體發展,貢獻出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推而廣之的核心經驗,就是有效的學校改進,就是最佳實踐。
第4~13章分析了十個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這些案例均來自北京市昌平區委教工委、昌平區教委、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委託北京師範大學開展的“創新昌平•卓越校長領導力診斷與提升”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專家團隊對參與校長的領導力表現進行了360°診斷性評估,並指導校長基於領導力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在學校開展有針對性的行動研究,改進學校工作。這些學校改進行動研究在內容上涉及學校發展的多個方面,既包括具有全域性影響的未來發展規劃、幹部隊伍建設、教師人力資源管理等,也涵蓋與師生發展密切相關的課程、教學、課間休息、校園傷害事故等具體問題。從改進方案設計到實施,從實踐總結到案例寫作,專家團隊都給以精心、細緻的指導,從而確保每個實踐都真實有效,每個案例都富有故事性與啟發性,為各級各類中小學管理者改進學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本書在呈現每所案例學校最佳實踐的同時,還對案例進行專業點評,使有關探討更加深入。
第14~15章希望在理論與實踐之間進一步搭建溝通橋樑,討論了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與應用。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要求管理者不僅要具有問題意識、研究能力與實事求是的態度,還要善於專業表達,講好改進故事,為案例的傳播與應用創造條件。最佳實踐案例可以應用於中小學的欣賞式探究和標杆管理,也可以在管理者培訓中轉化成教學案例,推動案例教學,有效促進管理者領導力的提升。
書稿由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合作完成。我作為理論工作者撰寫了本書的第1篇和第3篇。在第2篇中,“創新昌平•卓越校長領導力診斷與提升”項目的10位項目學校校長作為實踐工作者,撰寫了10個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第4~13章中10個案例的作者依次是李立榮、劉忠武、胡長紅、趙彩霞、張慶民、徐雪蓮、王洪燕、王涵、周曉芳和張子路。我為每個案例撰寫了導言與點評。
在書稿寫作中,我們既注重學校改進理論探討的嚴謹性,又強調實踐案例故事的吸引力,期望本書可以增進學校改進領域專家學者與中小學管理者之間的對話,催生出更多更富創造性的學術觀點與實踐探索,推動中小學管理的深入變革。
本書能成功出版,是多方協作努力的成果。衷心感謝提供最佳實踐案例的中小學校長,你們以研究者姿態實施學校改進行動研究,講述發生在學校現場的鮮活故事,貢獻在新時代推動學校改進創新的管理智慧;感謝周瑤、曹宗清、李冠宇、張穎怡和王萌等研究生,你們協助校長們在行動研究中收集與分析數據,還參與了書稿的整理、校對和修改,使書稿得以高效完成;感謝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分社的編輯任紅瑚女士,您在選題策劃和書稿寫作過程中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為本書最終面世傾注了很多心力。感謝所有為本書出版做出貢獻的人,也特別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您若對本書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發郵件聯繫我,zhaodecheng@bnu.edu.cn。
趙德成
2021年3月於北京師範大學
一
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最初是模糊的,但隨著有關研究的深入展開而逐漸清晰。
1989年高考結束,我在填報志願時,第一志願填報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當時的想法是畢業後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改變學校,讓學生特別是處境不利的學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學本科畢業後我如願成為一名教師,在一所中等師範學校講授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課程。我不僅教學生理論知識與實用技能,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與教育情懷,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後紮根基礎教育,有幾個現已成長為特級教師。
2005年,我從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畢業,留校在教育管理學院工作,繼續研究中小學教育,主攻方向是中小學學校管理。當時,教育管理學院與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作為教師,我和同事們不僅要承擔研究生教學與指導的任務,而且經常參與針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及中層幹部的培訓工作。在培訓中,組織者精心設計每一個班的培訓課程,邀請全國知名專家授課,同時做好各種支持與服務,所以培訓對象對培訓的整體滿意度很高。但我們也注意到,有些管理者“聽了激動,看了感動,回去卻一動不動”,也就是說,培訓尚未充分激發中小學管理者的行為改變,對於促進學校管理變革與整體質量提升的影響相對有限。
進一步分析,發現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中小學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理論無用”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理論是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概括,高高在上,比較抽象,而管理是一門實踐的學問,中小學管理實踐複雜多變,難以按某種理論模式簡單地推動變革,所以有些管理者或直接或委婉地拒絕理論,有些管理者雖不拒絕理論,但只是用理論來“解釋”或“裝飾”自己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有些專家學者坐在書齋裡做學問,理論脫離實踐,心中卻存在一種“理論傲慢”,經常帶著一些先入為主的理論模式去指導中小學做學校改進,對實踐的多樣性與複雜性關照不夠,加劇了實踐層面對理論的抗拒。簡而言之,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隔閡,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怎麼辦?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想寫一本能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設起溝通橋樑的學校管理學教材。這裡的邏輯很簡單。要想深入促進中小學的管理變革,必須提高中小學管理者的理論水平,這樣他們才能用理論反觀實踐,發現並解決實踐中的問題。但可供中小學管理者閱讀的有關中文著作或教材比較少,且多數著作或教材由專家學者編撰,理論分析較多,對中小學管理實踐中真實而具體問題的關注不夠,可讀性與啟發性都亟待提升。於是,我積極參與了多本有關教材的編寫,在其中也投入了不少時間與精力,然而,要讓一部多人合作的教材消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隔閡,做到理實相融,同生共長,其難度不言而喻。
2008年,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石油一中委託,我帶領一個專家團隊指導該校開展“塔里木油田職工子女教育研究”,全面分析和改進該校工作,以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增強學校的吸引力。調研發現,制約該校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教師激勵。由於該校是一所由企業移交給地方的公辦校,校內存在移交職工、地方帶編教師、合同工教師、代課教師以及其他多種不同的用工形式,而不同用工形式的教師在工資發放體制和收入水平上差異很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工作積極性。在專家團隊指導下,該校首先減少教師用工形式,並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指導意見》政策框架下啟動績效工資改革,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工資激勵制度,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然後,聚焦教學,推動生本教學改革,推行“先學交流—合作研討—再學提升”生本教學模式,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實效。經過多年的努力,巴州石油一中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不僅學生的學業成績穩步提高,在地區性統考中名列前茅,而且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核心素養也有明顯的提升,得到家長、同行和專家的廣泛認可。
巴州石油一中學校改進項目的成功帶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們深刻地意識到,中小學管理者需要培訓,但他們更需要的是進入學校現場的改進指導。當專家學者與中小學管理者共同分析解決實踐中的真問題,理論有了與實踐對話的機會,就能在應對多樣性與複雜性的過程中實現創新,實踐就能在理論的啟發下有序地展開探索,而不是盲目地行動。學校改進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樑,使兩者相互滋養,相融相生。在學校改進現場,各種理論不僅得以應用與檢驗,也在實踐的滋養與啟發下得到了進一步的修正、拓展和提升。
此後,除受邀參與不同機構主持的校長專業發展與學校改進項目,我也受多個地市教委委託主持了多個學校改進項目。改進主題涉及未來發展規劃、學校文化建設、學校特色發展、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式變革、教師研訓體制、教師績效工資、家校關係等多個方面,其中指導時間1年以上,指導力度大且收效良好的學校已超過50所。隨著學校改進經驗的增長以及有關理論思考的逐步深入,我的“夢想”也變得越來越清晰。從改變學校到改進中小學管理,從寫一本有關學校管理的教材到編一本有關學校改進的案例分析著作,我想把近年來指導中小學開展學校改進的成功案例整理出來,加上相關理論分析,形成一本針對中小學管理者,能啟發他們、助力他們提升領導力的著作。
這是本書撰寫的緣起與出發點。
二
本書名為《有效的學校改進:理論探討與案例分析》。顧名思義,本書聚焦於有效的學校改進,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那麼,何謂有效的學校改進?有效的學校改進要能解決學校曾面臨的重大問題,在整體上促進學校的發展,至於它實際解決了什麼問題,在哪些方面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取決於學校改進項目的具體設計。概括而言,學校改進的有效性可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質量提升
不斷提升學校質量,是學校改進與發展的永恆主題。早在1991年,原國家教委頒佈《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教督[1991]1號),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頒佈的第一份有關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的文件。文件指出,中小學的督導評估要從辦學方向、學校管理、教育質量與辦學條件等四個維度上展開,其中教育質量反映了學校辦學的成效,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維度。此後頒佈的很多政策,比如《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教基二[2013]2號),又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無一不在強調教育質量,希望每一所中小學扎實推動各項工作,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基礎教育發展,頒佈了多份有關文件,不僅進一步強調教育質量,而且重申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指導學校改進。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將“勞”納入人才培養目標之中,強調勞動思想、勞動品質,以及生活與職業技能的重要意義,豐富了教育質量的內涵。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在學校評價中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重要標準,“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由此可見,有效的學校改進要在德智體美勞中的一個或多個方面,乃至所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在當前相對薄弱,亟待更多關注的德育、體育、美育或勞動教育方面。當然,一所學校在發展與改進過程中不可能什麼都抓,面面俱到的結果可能是什麼也抓不好。正如《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所倡導的那樣,學校既要注重全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抓住重點,著重培養對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影響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在核心素養培育上有所突破。這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二)促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重要基礎,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一項具有全域性、戰略性的任務,是中小學長期奮鬥的目標。在宏觀上,教育公平要確保適齡兒童、青少年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資源服務,並向社會弱勢群體適度傾斜,讓每一個孩子不因處境不利在發展中受到阻礙;而在微觀上,教育者應同等地對待每個受教育者,尊重、關懷、支持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不因民族、性別、外貌、身體殘障等因素而受到歧視。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十九大報告等一系列方針政策,都將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戰略重點。“兩免一補”(2001)、“特崗教師”(2006)、“免費師範生”(2007)等相關政策陸續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2003)、農村寄宿制學校工程(2004)等系列重大工程也相繼啟動。這些舉措統籌教育資源分配,為農村偏遠地區、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提供傾斜性支持,在宏觀上增進了入學機會、教育過程,乃至教育結果上的公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觀層面,在中小學內部,針對貧困生、留守兒童、隨遷子女、回流兒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出生和長大,但因流入地中高考政策不得不回到流出地就讀的兒童)的補償性公平,以及針對殘障兒童、學困生、英才兒童的差異性公平,仍亟待更多的關注與改進。
每一個孩子都重要。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獲得公平的教育。學校要關注與回應每一個學生的正當發展需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英國國家教育標準局在促進學校改進的過程中會特別關注針對如下群體的微觀公平:殘障兒童、男生、女生、高分學生、低分學生、母語非英語的學生、少數族裔學生、來自移民或旅遊家庭的學生、有病在身的學生、經濟處境不利學生、需要照顧他人的學生、年長學生、持不同宗教信仰的學生、曾經有違法前科的學生、早孕學生,以及其他各種弱勢群體。
在我國,中小學在規劃、發展和改進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關注微觀公平,使每一類學生,乃至每一個學生不因自身難以改變的因素而在發展中受阻或受到不公平對待。
有學者曾呼籲,教師要平等地尊重每一個孩子,要在課堂上給每個孩子平等的參與機會,要根據個體差異給學生以差異性教育,特別是對弱勢孩子給以補償性教育,這些建議為中小學推動微觀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期望中小學在改進教育公平上做更多的探索,產生更具實效性的最佳實踐案例。
(三)激發活力
中小學要為學生提供優質而公平的教育,同時還要不斷改進內部管理,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以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活力。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教基[2020]7號),提出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協同各相關部門力量,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為最大限度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創造有利條件,以“充分激發廣大校長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師生才智充分湧流、學校活力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
要切實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確政府與學校的權責邊界,擴大與落實學校在教育教學、人事管理及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這些外部制度的改革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支撐與保障,但實際上,學校的辦學活力能否在根本上得到激發,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學校內部管理的改進。中小學要發揚管理民主,推動治理現代化,健全決策機制,讓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利益相關者有機會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增強主人翁意識;要加強文化建設,用共同願景與辦學理念引領人與凝聚人,構建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團結和諧的學校文化;推動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打破“大鍋飯”,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勞動分配制度,並向教學實績突出的一線教師與班主任傾斜;加強人文關懷,耐心傾聽教職工的心聲,及時響應教職工的訴求,關心每個人的發展,提升教職工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在內部管理上,學校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地方。改善學校內部管理,完善學校管理體制、機制、制度、流程、方式方法,促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是學校改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改進有效性的重要體現。
總之,學校改進致力於改善學校各項工作,建設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富活力的學校。有效的學校改進要在質量提升、促進公平或激發活力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為其他中小學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這是學校改進的重要目標,也是甄選學校改進最佳實踐的重要標準。
三
本書不是一本純粹的理論性專著,也不是一本簡單的案例集。我真誠地希望它能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設一道溝通的橋樑,做到理實相融。
全書共15章。其中,第1~3章從理論上探討了學校改進的內涵、特徵及模式。傳統意義上,學校改進通常被定義為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聚焦教學與支持性條件改善的持續努力。而在本書中,我們採用相對寬泛的理解,將學校改進定義為“由學校整體推動實施,持續改進教學、管理或相關條件,促進學校更好達成發展目標的複雜活動”。在這種廣義的框架下,學校改進不再局限於優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活動,旨在推動教育公平和激發學校活力的工作也被納入學校改進範疇。如上所述,學校改進的有效性可以體現在質量提升、促進公平以及激發活力等多個方面。只要學校改進切實在一個或多個方面有效促進了學校變革,帶動了學校整體發展,貢獻出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推而廣之的核心經驗,就是有效的學校改進,就是最佳實踐。
第4~13章分析了十個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這些案例均來自北京市昌平區委教工委、昌平區教委、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委託北京師範大學開展的“創新昌平•卓越校長領導力診斷與提升”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專家團隊對參與校長的領導力表現進行了360°診斷性評估,並指導校長基於領導力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在學校開展有針對性的行動研究,改進學校工作。這些學校改進行動研究在內容上涉及學校發展的多個方面,既包括具有全域性影響的未來發展規劃、幹部隊伍建設、教師人力資源管理等,也涵蓋與師生發展密切相關的課程、教學、課間休息、校園傷害事故等具體問題。從改進方案設計到實施,從實踐總結到案例寫作,專家團隊都給以精心、細緻的指導,從而確保每個實踐都真實有效,每個案例都富有故事性與啟發性,為各級各類中小學管理者改進學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本書在呈現每所案例學校最佳實踐的同時,還對案例進行專業點評,使有關探討更加深入。
第14~15章希望在理論與實踐之間進一步搭建溝通橋樑,討論了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與應用。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要求管理者不僅要具有問題意識、研究能力與實事求是的態度,還要善於專業表達,講好改進故事,為案例的傳播與應用創造條件。最佳實踐案例可以應用於中小學的欣賞式探究和標杆管理,也可以在管理者培訓中轉化成教學案例,推動案例教學,有效促進管理者領導力的提升。
書稿由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合作完成。我作為理論工作者撰寫了本書的第1篇和第3篇。在第2篇中,“創新昌平•卓越校長領導力診斷與提升”項目的10位項目學校校長作為實踐工作者,撰寫了10個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第4~13章中10個案例的作者依次是李立榮、劉忠武、胡長紅、趙彩霞、張慶民、徐雪蓮、王洪燕、王涵、周曉芳和張子路。我為每個案例撰寫了導言與點評。
在書稿寫作中,我們既注重學校改進理論探討的嚴謹性,又強調實踐案例故事的吸引力,期望本書可以增進學校改進領域專家學者與中小學管理者之間的對話,催生出更多更富創造性的學術觀點與實踐探索,推動中小學管理的深入變革。
本書能成功出版,是多方協作努力的成果。衷心感謝提供最佳實踐案例的中小學校長,你們以研究者姿態實施學校改進行動研究,講述發生在學校現場的鮮活故事,貢獻在新時代推動學校改進創新的管理智慧;感謝周瑤、曹宗清、李冠宇、張穎怡和王萌等研究生,你們協助校長們在行動研究中收集與分析數據,還參與了書稿的整理、校對和修改,使書稿得以高效完成;感謝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分社的編輯任紅瑚女士,您在選題策劃和書稿寫作過程中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為本書最終面世傾注了很多心力。感謝所有為本書出版做出貢獻的人,也特別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您若對本書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發郵件聯繫我,zhaodecheng@bnu.edu.cn。
趙德成
2021年3月於北京師範大學
目次
目 錄
序 言 001
第一篇 學校改進是什麼及怎麼做
理論是解釋性的,也是規範性的。對學校改進進行理論上的探討,既能構建一個概念框架,使人們對學校改進的認識更深刻,又可提供多樣化的實施模式,將複雜的學校改進工作簡單化、程序化和模式化。
第1章 如何理解學校改進 003
第2章 學校改進模式 016
第3章 有效的學校改進 032
第二篇 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分析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剖析學校改進領域的最佳實踐案例,可以從中借鑒改進學校工作的思路與方法。
第4章 現代學校治理視野下的未來發展規劃 051
第5章 減員增效:幹部領導力提升的關鍵 065
第6章 誰來當教研組長 081
第7章 績效工資改革:是機遇還是挑戰? 093
第8章 什麼樣的教師是好教師 110
第9章 以學評教,教學相長 127
第10章 四季公園課程的開發 141
第11章 歌聲裡的彩虹 155
第12章 課間十分鐘 169
第13章 如何處理校園傷害事故 181
第三篇 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與應用
不是每所學校都能貢獻出可以推而廣之的最佳實踐。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需要理論聯繫實際,既在理論上提煉出學校改進的規律,又能在欣賞式探究、標杆管理及案例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啟發更多的中小學管理者在實踐中有效解決類似問題。
第14章 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 197
第15章 最佳實踐案例的應用 209
序 言 001
第一篇 學校改進是什麼及怎麼做
理論是解釋性的,也是規範性的。對學校改進進行理論上的探討,既能構建一個概念框架,使人們對學校改進的認識更深刻,又可提供多樣化的實施模式,將複雜的學校改進工作簡單化、程序化和模式化。
第1章 如何理解學校改進 003
第2章 學校改進模式 016
第3章 有效的學校改進 032
第二篇 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分析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剖析學校改進領域的最佳實踐案例,可以從中借鑒改進學校工作的思路與方法。
第4章 現代學校治理視野下的未來發展規劃 051
第5章 減員增效:幹部領導力提升的關鍵 065
第6章 誰來當教研組長 081
第7章 績效工資改革:是機遇還是挑戰? 093
第8章 什麼樣的教師是好教師 110
第9章 以學評教,教學相長 127
第10章 四季公園課程的開發 141
第11章 歌聲裡的彩虹 155
第12章 課間十分鐘 169
第13章 如何處理校園傷害事故 181
第三篇 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與應用
不是每所學校都能貢獻出可以推而廣之的最佳實踐。學校改進最佳實踐案例需要理論聯繫實際,既在理論上提煉出學校改進的規律,又能在欣賞式探究、標杆管理及案例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啟發更多的中小學管理者在實踐中有效解決類似問題。
第14章 最佳實踐案例的生成 197
第15章 最佳實踐案例的應用 209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