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蒙古征服,使中國社會遭到了毀滅性破壞。戰後,華北地區的人們如何重建他們的社會?他們的努力如何改變、影響隨後幾個世紀的社會和經濟力量?本書基於數量驚人的碑刻資料,講述了一個相當不尋常但未引起足夠注意的故事:蒙古征服下,華北地方社會中的男男女女如何頑強地適應前所未有的環境,並在以佛道為主的宗教組織領導下創建全新的社會秩序。而因王朝更迭和國家政策的變化,這種全新的社會秩序在明朝建立200年後瓦解。
作者簡介
王錦萍,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專研宋至明時期北方中國的社會文化史。王錦萍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及碩士學位,師從鄧小南教授;後赴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師從韓森(Valerie Hansen)教授。在赴新加坡任教以前,作者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系進行博士後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蒙古征服之後,華北地區人們如何重建他們的社會?
·華北地區人們如何努力改變、影響隨後幾個世紀的社會和經濟力量?
·全真教團和儒道,如何在重建華北地區社會秩序中發揮作用?
·華北地區地方社會秩序,如何在明清時期逐漸瓦解?
序
自序
我們遇到了剛結束"早課"的十幾位中年短發婦女,她們沒有戴任何的珠寶,也沒有戴婚戒。當時已過了上午10點,她們已經完成了"早課",但還是願意破例為我們演示日常儀式(見圖版1)。
每天早晨和晚上,這些婦女都會聚集在寺廟裡誦讀佛經,與師父一起舉行儀式。在其他時間,大部分人會回家與家人共處,但一小部分人會繼續留在寺中。
2006年8月9日,我和參加歷史人類學工作坊的其他同仁一起參觀了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崔莊的關帝廟。關帝即關羽(160-220),是出生於山西的三國時期的名將,他後來演化為最受人們歡迎的戰神和財神,俗稱關帝。令我們驚訝的是,這座關帝廟成為了名為覺慧寺的佛教場所。從2001年起,崔莊及附近鄉村的僧人和婦女會來覺慧寺聚會、念誦佛經。
我們參觀的那天,正式出家的師父剛好不在,但村婦們很樂意分享她們的故事: 她們都是佛門信眾,師父是從五臺山(佛教四大聖山之一)請來的。師父曾帶她們去五臺山受戒,她們為此感到十分自豪。
這個當代佛教小團體與本書將重點討論的13世紀全真教團存在許多共通之處。如同這座小廟,全真宮觀為當時的弱勢婦女提供了一個安身的群居之所。13世紀的女冠以全真宮觀為庇護所,躲避蒙古征服帶來的暴力和混亂,而這些當代佛門女信眾(大多為是中老年婦女,有些是文盲)則每日尋求幾個小時的安寧,以遠離家庭暴力、離異、貧窮和無盡的孤獨(大部分人的孩子都已離開家去城市學習或工作)。其中一位飽受虐待的婦女逃離了家庭來到這座寺廟。就像幾個世紀前的全真宮觀一樣,這個佛教團體填補甚至替代了令這些村婦們失望傷心的家。
師父與部分女弟子在崔莊寺廟中共同生活的現狀激怒了許多當地村民,他們認為除非是同族,否則男女不應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我最初在13世紀的全真教文獻中讀到這一令人驚訝的相似現象,後來在山西其他地方做田野考察時發現,盡管男女同住充滿爭議,但在許多寺廟中十分常見。至少從唐代(618-907)開始,佛教和道教中便十分流行僧尼分居的傳統,而全真道士允許男女同住,顯然打破了這一傳統。
與過去相仿的另一特點是,和全真道士一樣,崔莊的村婦們依靠官方認可來躲避迫害並緩解社會壓力。就像我在本書中將要闡釋的,13世紀的全真道士通過不斷立聖旨碑等各種碑刻,來記錄、宣揚蒙古統治者對他們的支持和優遇。此類碑刻材料使我們得以從普通民眾的角度來探討佛道如何在華北地區興盛。對於崔莊佛門女信眾而言,關帝廟墻上掛著的紅色錦旗(位於照片左上方,見圖版1)--澤州縣佛教協會2005年授予覺慧寺的錦旗--扮演著與昔日碑刻類似的角色,因為該寺"弘法利生,愛國愛教",所以被認證為先進單位。
佛門教義與國家提倡的愛國主義的融合,為崔莊佛門女信眾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正當性。在我們參觀過程中,當地村民(通常是男性)會抱怨這些佛門女信眾不做家務、忽視相夫教子的家庭義務,這些婦女則會用佛教協會頒發的錦旗上面的話來為自己辯護,稱她們的修行為家庭和鄉村社群帶來了更大的益處。
幾年後,當我開始撰寫13世紀全真教團的歷史時,與崔莊村婦們邂逅的記憶不斷浮現在腦海中。特別是當我沉浸在幾個世紀之前的歷史文獻中,那個炎熱的夏日早晨,我在關帝廟的所見所聞,不時提醒我宗教教義與具體實踐之間的鴻溝。即使她們的選擇使得社會上的其他人感到不悅,我仍然試著去理解人們為度過困境而做出的選擇,並對此保持敬意。
同樣重要的是,崔莊的經歷以及我在山西其他地區實地考察的經歷,加深了我在個人和知識層面上對中國地方文化多樣性的興趣。我在江蘇省常熟市長江邊上的一個鄉村長大,我所在的鄉村或周邊沒有古老的廟宇--大多數廟宇在抗日戰爭和"文革"期間被摧毀了。因此,山西鄉村的所見使我震驚,在那裡,我看到了數不清的佛寺、道觀、祠廟,甚至還有天主教堂(有些地方甚至一個村裡就有十多座廟宇),其中許多已經存在了數百年,有些成為旅遊場所,有些繼續作為宗教場所服務於當地社群,人們在那裡聚集進香、祭拜並組織廟會。還有一些(譬如崔莊的關帝廟),成為了當地新興宗教團體的活動中心。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新的地方宗教團體在相對自由的宗教環境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在過去十年裡,我試圖將田野考察中遇到的問題與歷史資料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思考,這些思考的結晶都呈現在本書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本書講述了一明一暗兩個故事。明線的故事,是13世紀初蒙古入侵造成毀滅性破壞之後,華北地區的人們如何努力通過宗教實踐來應對生活中的危機和政治動蕩。暗線的故事,則是山西地區如何在歷史長河中發展出濃厚的地方宗教文化。
目次
致 謝
自 序
導 論
1 元好問和金代“功名社會”
2 全真教團與1234—1281年戰後社會重建
3 佛教僧團、政治權勢和親屬關係
4 僧道、水利組織和鄉村的社會經濟秩序
5 明代地方主導權的連續與變化
結 語
附錄1 本書使用的未發表碑刻銘文
附錄2 《亮公孝行之碑》與《宣授五臺等處釋教都總攝妙嚴大師善行之碑》錄文
參考文獻
索引
圖表索引
中文版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