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妮‧克萊茵的基本概念:克萊因心理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19298760
出版社: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
作者:(英)R.D.欣謝爾武德; 托馬斯‧福特納
出版日:2023/04/18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梅蘭妮•克萊茵的基本概念》一書簡要易懂地介紹了梅蘭妮•克萊茵的生平與工作,她的發現推進了弗洛伊德及其他精神分析師的理論,深化了我們對於人類心靈無意識領域的洞察。克萊茵早的工作是發展出一種對兒童進行精神分析的方法,這些兒童承受著焦慮以及其他常常沒有被識別的痛苦,而克萊茵的方法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類心智和身份發展的早期關鍵步驟。盡管她開啟了精神分析的一個臨床及理論發展支流,但她的許多發現也被其他精神分析學派所認可和應用。
這本書適用於所有想要簡明扼要了解梅蘭妮•克萊茵的讀者。同時,本書對需要快速理解梅蘭妮•克萊茵貢獻及理論要點的精神分析領域研究者和專業人士也會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 D. 欣謝爾伍德 (R. D. Hinshelwood)
英國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師,英國皇家精神病需學家學院研究員。他多年來兼職服務於公共服務領域(英國國家健康服務中心以及各大學),教授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他撰寫了多部克萊茵學派精神分析以及將精神分析應用於社會科學和政治方面的圖書,如《臨床克萊茵》《克萊茵思想詞典》《痛苦中的精神失常》《壓抑與分裂》《躺椅上的研究》等。
托馬斯•福特納 (Tomasz Fortuna)
英國精神分析協會成員,漢娜•西格爾精神分析研究院成員。他在英國國家健康中心供職十余年,目前就職於波特曼診所的紐漢姆青少年精神健康小組,同時是私人執業的精神分析師。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精神分析與藝術之關係以及對嚴重情緒紊亂的理解。此外,他也是《恩培多克勒:歐洲傳播哲學期刊》的特邀編輯。
譯者簡介
王晶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獨立職業心理咨詢師,留美六年。譯著有《克萊茵與溫尼科特臨床範式:比較與對話》《心靈的面具:101種防御機制》。參與翻譯《溫尼科特的語言》。
名人/編輯推薦
- 深入了解梅蘭妮·克萊茵的生平與工作,探索人類心靈無意識領域的奧秘!
- 本書簡明易懂,適合所有想要了解梅蘭妮·克萊茵的讀者。
- 快速掌握梅蘭妮·克萊茵的貢獻及理論要點,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
- 當代克萊茵學派代表人物D.欣謝爾伍德、托馬斯·福特納著作,內容權威可靠!
- 如果你在精神分析領域深耕,這本書將為你提供梅蘭妮·克萊茵學派的經典理論和近進展,助你不斷進步!
-
我們想在多大程度上發現自己?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發現自己?我們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內在世界?當我們談及這些話題,我們就是在談論心理學。精神分析是我們目前所學的眾多心理學理論的奠基理論,影響著當代人對內在世界的認知。在精神分析領域,克萊茵的貢獻不能不提。然而,如果只是去閱讀,讀她的書,讀相關的理論,那麼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感受:仿佛總是隔著一層什麼在碰觸那些理論術語,我知道偏執-分裂心位的概念,也知道抑鬱心位的概念,但是具體到真實的人身上,具體到真實的生活裡,我好像很難真正的理解並使用這些概念。如果有一位老師,可以以他的人生閱歷和臨床經驗,為我繪聲繪色的講解就好了。
《梅蘭妮·克萊茵的基本概念》就是這樣一位“老師”。兩位作者 R.D.欣謝爾伍德和托馬斯•福特納均是英國重量級精神分析師,也是當代克萊茵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在英國國家健康中心教授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數十年。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在他們的精妙整理之下,變得簡潔而清晰。如果你剛剛接觸心理學,剛剛接觸精神分析,那麼你可能不想錯過它,它以精煉的語言,將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而清晰地呈現給你。如果你已經在學習心理學,已經在做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工作,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它,它把你過去學習中的那些理論點一個個串起來,先成線,又成面,再與你的工作結合成立體的知識,使你在一次次實踐中融會貫通。
序
前言
若想要介紹梅蘭妮·克萊茵的基本思想,那麼從頭開始是很合理的!克萊茵是一位知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她以其獨到的方式發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論,並成為早和兒童工作的分析師之一,她的工作也奠定了理解嚴重心智紊亂問題的基礎。
但我們又是誰呢?我們——這些精神分析師嗎?這是不是有些神秘,有些讓人害怕?我們是不是過於對意識邊界之外的事物感興趣了?嗯,也許吧……但是指引我們的是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我們人類關於自己的心靈還有很多不知道的——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心(一個大腦)。盡管本書的主要關注點是梅蘭妮·克萊茵的工作,但我們也希望你能夠了解當今的精神分析師是如何思考這一職業的。
我們的文化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描繪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師。其中的緣由,部分是為了搞清楚精神分析到底是什麼,部分是想揭開精神分析的“神秘面紗”。美國電影導演伍迪·艾倫就曾經接受過精神分析,他的作品也對此有所涉及。在他的一部電影《安妮·霍爾》(1977)中,主角就描述他在自己的分析中給他的分析師下了後通牒。他說,除非一年內能看見成效,否則他就搬到盧爾德?去。在另一處,艾倫將精神分析比作上鋼琴課,打趣地說自己這麼多年都沒見到什麼進步,然後突然發現自己能彈鋼琴了。
一個走進精神分析的人期待著迅速有結果和“奇跡”,這就像去“盧爾德”朝聖一般;但他們必須認識到,精神分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樣他們才能在精神分析師在場的情況下去了解自己和自己應對生活的方式。這裡的原則,是我們想在多大程度上發現自己,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發現自己。這個過程一定是按照被分析者的個人節奏來進行的。
克萊茵是一戰後精神分析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但是她的理念建立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從1900年起已經系統化的理論的基礎上。本書將提到弗洛伊德的理論(或“經典精神分析”),但只有在對照克萊茵理論的發展或對克萊茵的理論進行修正時,本書才會更為具體地解釋前者。
梅蘭妮·克萊茵重要的追隨者之一漢娜·西格爾在2001年發表公開演講,談到了今天精神分析所處的地位:
作為一個精神分析師,我首先當然會追本溯源。我們來自何處?我們知道,我們的工作根植於弗洛伊德的工作之上。是弗洛伊德早提出了“精神現實”這個概念——即存在精神層面的現實和現象,它們和物質世界一樣實在。例如,“我愛你”“我恨你”,或“我認為全世界都針對我”,這些事實和可以被測量、衡量的物理事實同樣實在且重要。這一精神現實可以被研究,也可以從其結構上被標識和定位。你可以識別出它的功能,可以細致地觀察、研究它,就像理解物理現象一樣,只不過是使用新的探索方法而已。這個精神現實有其意義,而這個意義是可以被理解的。例如,弗洛伊德在他初的研究中發現了歇斯底裡症狀具有精神意義,他還發現夢具有精神意義。
其次,另一個區分精神分析的方法就是辨認出無意識的存在。例如,一個歇斯底裡症狀的意義並不是一個意識層面的隱喻,而是無意識層面的。因此,我們的基本信條便是存在著一個精神內部世界,並且這個世界的絕大部分都處於無意識中。這可能乍一聽來是個非常奇怪的想法。
從前面兩個信條中可以自然推導出第三個信條,那就是象徵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Segal,2007,p. 47)
我們在此提供一個案例來幫助你思考:
一個年輕女人持續感覺脖子僵硬不適。盡管她看了醫生,但醫生也完全無法解釋,為何在她接受了理療及藥物治療後,症狀依然沒有消失。和朋友聊天後她意識到,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像“脖子上掛了磨盤”一樣。可以看到,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即當它處於無意識中時)心理困難的存在,那麼它可以表現為軀體症狀。這個困難就通過“脖子上掛了磨盤”這個隱喻被表達了出來。有時候人們會在分析中理解到,有時候人們自發就能理解到,這個隱喻象徵了辛苦的工作或者麻煩重重的任務,而並非指示了什麼軀體疾病。弗洛伊德就是這樣通過理解類似的轉換症狀(或歇斯底裡症狀),開始發現人類的無意識心靈的。
精神現實、無意識和象徵是精神分析的基礎理念。本書中所呈現的內容正反映了在這些基礎理念之上,精神分析的一個發展方向。
精神分析已經具有自身的發展歷史。精神分析家羅杰·曼尼凱爾(1968)早接受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分析,之後又接受了梅蘭妮·克萊茵的分析,因而他對於精神分析有獨到的視角。他將精神分析歷史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曼尼凱爾劃分的歷史階段:
一、從19世紀90年代到大約1930年,關注的焦點仍在俄狄浦斯情結上——它導致很多情緒衝突,也傾向於被壓抑到無意識中。治療方法包括通過撤銷壓抑的影響以更多地了解這些隱藏的衝突。
二、從大約1925年到20世紀40年代,關注的重心轉移到指向自體和他者的愛與恨之間的衝突。
三、從1946年起,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如何保護現實感以防止無意識驅動的錯誤感知干擾的問題上。無意識驅動的錯誤感知或多或少地將個體與現實割裂。它類似精神病性患者經歷的困難(但我們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這樣的困難)。
梅蘭妮·克萊茵對第二個階段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三階段的發展則是建立在克萊茵後期理論的基礎上、主要由其追隨者做出的。當然,個階段由弗洛伊德開啟(事實上,他的經典精神分析模式至今仍在世界一些地區延續)。
如何閱讀本書
我們盡可能將克萊茵的理念在每一章以問題的形式進行結構化。每章由一個問題開啟,它引導我們去理解克萊茵為回答這個問題所發展出的原則。之後,在她的回答基礎上產生的更進一步的問題和議題形成了下一章的主題。正如你將看到的,這會將我們帶到新的地方,或使我們得到被進一步修正的原則和回答。這樣,你會發現每一章都以問題或議題命名,正文部分則講述了克萊茵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或議題並發展出她的想法。每一章都試圖涵蓋其中一個步驟。
我們將使用這種方法展示出哪些基本原則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哪些又被擱置在一邊。以這樣的方式,我們將建立起一個累積的基本概念列表,並指出它們的有效性。這本書將呈現克萊茵的基本概念是如何發展和演變的。
此外,在每章的結尾,你都會看到一個簡要的總結欄;在每一部分之後,我們也會提供進一步閱讀的建議——假如你願意加深對這一部分概念的理解的話。
在全書的後,我們也將提供精神分析術語表、中英對照表和參考文獻。
目次
前言
部分 新方法、新事實
章 她是誰?
第二章 她從哪裡起步?
第三章 建立精神分析的基礎
第四章 何為精神現實?
第五章 如何理解兒童?
第六章 新發現,誰說的?
部分總結
第二部分 早期的發展——從出生開始
第七章 更早期的機制——內與外
第八章 體驗與幻想
第九章 你是誰?——自我邊界
第十章 抑鬱了?
第十一章 修復與照顧
第二部分總結
第三部分 你能變得多瘋?
第十二章 自我分裂——是什麼讓心智失衡?
第十三章 湮滅——誰害怕被瓦解為碎片?
第十四章 偏執-分裂位置——出現裂痕
第十五章 投射性認同——他不都在那裡
第十六章 惡中之惡——嫉羨
第十七章 精神病性現實?
第三部分總結
第四部分 超越基礎——真相
第十八章 病理性組織——誰是黑手黨成員?
第十九章 涵容
第二十章 思想找到思想者
第二十一章 都如何應用?
第四部分總結
術語表
中英對照表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譯者序
我很榮幸能夠翻譯這本《梅蘭妮·克萊茵的基本概念》。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也被兩位作者能夠將如此浩大的主題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讀者娓娓道來的能力所深深折服。
對於梅蘭妮·克萊茵,國內的讀者——尤其是那些精修精神分析或者使用精神動力治療方法的咨詢師、治療師——可能並不陌生。她也幾乎是每個精神分析培訓中都必須提及的一個重要理論家。人們或是愛她,或是恨她,但絕不可能對她無動於衷。因為她就像弗洛伊德一樣,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推陳出新。
據我所知,國內目前已出版了克萊茵文集(正是出版此書的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所出版的),也出版了一些克萊茵學派相關的書籍,但是真正以大眾都能理解的語言去介紹克萊茵理論的發展和重要概念的書籍,似乎在市面上很少見。然而,這類書又是多麼必要。在疫情和後疫情時代,世界範圍內似乎有更多的人陷入“偏執-分裂位置”,有更多的人處在“嫉羨”之中,使用“投射性認同”去引發國際矛盾、種族矛盾、階級矛盾。如果大家都能了解這些奇怪的術語到底意味著什麼,到底對個人、群體的心理有什麼樣的影響,該有多好。也許這樣,我們的世界會少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多一些彼此的理解與合作。
但這本書不僅是關於克萊茵理論的發展的。從書的脈絡結構中,讀者也可以看到精神分析從萌芽到蓬勃發展到這個關鍵階段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從這個意義上看,這本書也是介紹精神分析早期歷史,尤其是英國精神分析發展史的重要書籍。
從更加個人的層面來說,這本書也是對克萊茵生平的速寫。我們能從中看到一個早年夢想折翼,之後又以另一種方式重拾夢想,繼續起飛的女性的故事。她在一個以男性、精神科醫生為主導的領域中,不斷取得卓越的成就,既贏得了廣泛的支持,也遭到了大量的反對。但是她一直堅持著,即使個人生活不幸,她也能夠讓這些不幸慢慢變成一種修復和具有創造性的力量,讓她更進一步探索人類的心靈。也許你也可以從她的故事中看到你的身影。
克萊茵以及克萊茵學派的理論可以非常精妙地解釋日常生活甚至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而更加精妙的是,這些理解都基於克萊茵在其職業生涯早期對於嬰兒和兒童的深刻理解。因此,當我們看到人們種族歧視的行為,或者看到人們投身於創造性活動時,我們也被啟發著去思考——一個人在嬰兒期、童年期的何種經歷,會讓他(她)能或不能以更成熟的方式去面對各種情境。更進一步的認識就是,嬰兒期對人類而言如此重要,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視社會對嬰兒健康成長所負有的責任。
此書中還有大量生動有趣的例子,值得細細品味。
後,我想對兩位作者——R. D. 欣謝爾伍德醫生和托馬斯·福特納醫生——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謝,對本書審校顧紅梅女士的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對本書編輯王洋女士提供的大量協助表示感謝。翻譯過程中難免有缺憾,也期待讀者批評指正。
王晶
中文版序
這本有關克萊茵精神分析理論沿革的書籍能夠以中文出版,我們感到十分開心。在此書中,我們嘗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克萊茵和兒童及成人的工作。從她職業生涯早期開始,她就十分關注小孩子們在遊戲中所描述的事情以及他們所體驗到的痛苦和焦慮。這一工作思路沿襲了弗洛伊德和成人工作的傳統:弗洛伊德認為,通過那些為稀松平常的事情,例如夢和口誤,人們內心深處的無意識念頭得以展現。同樣,克萊茵的方法是去審視兒童為稀松平常的遊戲如何展現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
在精神分析中,尋常的事物和複雜的事物匯聚一堂。我們希望此書能用通俗的語言、貼近個人經驗的方式展示出克萊茵的那些關於人類心靈深處的重要且有趣的結論。而作為讀者的你所展現出的興趣,說明了克萊茵的理念在世界範圍內廣受關注。自然,她對於兒童的關切與興趣十分引人入勝,但她的觀察中似乎蘊含著一些特質,能夠觸碰到我們每個人——無論是患者、專業人士、兒童還是成人——的內心。
精神分析是一種具有主觀性的“科學”,它吸引我們的也不僅僅是其邏輯性和科學性。在各種思想領域中,精神分析關注的是我們——讀者、實踐者,以及科學工作者。精神分析是所有科學中個體性的學科,很多人也會說,克萊茵的研究可以說是所有精神分析探索中個體性的一支。當然,這取決於你——親愛的讀者——對這一說法的判斷是否正確。你也需要去決定,梅蘭妮·克萊茵的熱度是名副其實,還是其理論的流行只是曇花一現。你還需要判斷,你正在閱讀的這本書是否能夠傳達出克萊茵一直聲稱的那些極為個人化的、處於個體內心深處的事情。
我們也很清楚,在這本書中,我們所呈現的只是精神分析的一個學派,而你會意識到,還有其他精神分析學派。這也意味著你需要去做對比。我們希望,我們能足夠好地展示出克萊茵學派的理念,能幫助你得出自己的結論,幫助你判斷——基於你的、其他人的、與你一起工作的來訪者的經驗——究竟哪支精神分析學派思想能準確描述你所認為的人類心靈的實質。不幸的是,不同的學派思想常常彼此競爭,彼此指出不足之處,甚至在描述對方理論時也會出現偏差。在這本書中,你可能會看到有些梅蘭妮·克萊茵的觀點是其他精神分析師所不認同的。而且有趣的是,關於克萊茵本人以及她的作品,人們也存在著大相徑庭的看法。很多對她的理解其實並未還原她的本意。盡管克萊茵像我們所有人一樣,有著自身的議題和困難,但是在此書中,我們努力以準確的方式呈現她的觀點和方法。在此書中,你並不會看到其他精神分析流派對克萊茵理論的描述。
但我們希望,你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對於克萊茵及其工作中精華部分的準確展現,這是我們兩個人——克萊茵的兩個追隨者——在我們各自的工作中所發現的她帶來的啟迪和靈感。我們也希望讀者能夠看到,她如何啟發了她身後的一代代精神分析師。
- D. 欣謝爾伍德 托馬斯·福特納
關於本書
《梅蘭妮·克萊茵的基本概念》一書簡要易懂地介紹了梅蘭妮·克萊茵的生平與工作,她的發現推進了弗洛伊德及其他精神分析師的理論,深化了我們對於人類心靈無意識領域的洞察。克萊茵早的工作是發展出一種對兒童進行精神分析的方法,這些兒童承受著焦慮以及其他常常沒有被識別出的痛苦,而克萊茵的方法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類心智和身份發展的早期關鍵步驟。她開創了精神分析的一個臨床及理論發展支流,而且她的許多發現也被其他精神分析學派所認可和應用。
全書分為四大部分,含閱讀指導建議與關鍵術語表,以期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克萊茵的理論。部分介紹克萊茵的生平、她對精神分析實踐的早期興趣,以及她早的發現;第二部分繼續探討她發展出來的兒童分析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帶給她的洞察和結論又如何進一步影響了成人分析技術和更廣泛的對人類心靈的理解;第三部分聚焦於精神分析技術中的科學及臨床發展——尤其涉及治療和理解有嚴重情感紊亂情況的病人(例如,有精神病或情感障礙的病人);第四部分將視線轉向克萊茵學派當代的發展,以及後克萊茵時代的精神分析理論,並逐一考慮這一理論在臨床、文化以及社會政治方面的應用。每一章都以一個基本問題開始,接下來會介紹克萊茵如何面對、解決這個問題並終發展出她的理念。每一章結尾都會提出下一個問題。這一問題將在下一章中得到闡述。
這本書適用於所有想要簡明扼要地了解梅蘭妮·克萊茵的讀者。同時,本書對需要快速理解梅蘭妮·克萊茵的貢獻及理論要點的精神分析領域研究者和專業人士也會有所裨益。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