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舊邦新命講談錄(簡體書)
滿額折

舊邦新命講談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8 元
定價
:NT$ 419 元
優惠價
873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為什麼世界歷史上絕大多數的古文明、古文化都消逝在歷史長河裡,甚至湮滅無聞,惟有中國歷史和文化五千年一氣呵成,綿延至今,即便是在近現代中西文明劇烈衝突和激蕩中仍能生生不息、與日常新?北京大學哲學系鄭開教授近年來反復闡揚中國文化的精神內驅力,開掘中國哲學的特質、價值與理論意義,認為舊邦新命之歷史文化意識賦予了中國文化強韌的生命力,同時也是中國哲學和思想史研究的精神信念和學術旨趣。本書是鄭開教授近年來相關講座和訪談的結集,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具有較強的現場感和互動性,堪稱充滿了深邃洞見的大家小書。

作者簡介

鄭開,祖籍合肥,1965年生於呼和浩特,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主任,兼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貴州孔學堂高等研究院研究員。著有《道家形而上學研究》《德禮之間——前諸子時期思想史》《莊子哲學講記》《道家政治哲學發微》等,發表專業論文逾百篇。

名人/編輯推薦

★作者是國內莊子哲學與道家哲學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導,致力於中國哲學研究與教學三十余年。鄭開教授著作《莊子哲學講記》獲得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提名獎、“2016年度中國好書”等重大獎項,本書是作者繼《莊子哲學講記》後深刻闡述中國哲學的又一力作。


★作品收錄鄭開教授近年來的講演和訪談,以“舊邦新命”為主題深刻闡釋中國哲學,口語化的語言形象生動,娓娓道來,具有較強的現場感和互動性。


★本書追尋中華文明五千年一氣呵成的原因、中國文化歷盡劫難又化險為夷且與日常新的秘密,探究古代王朝更迭中呈現出來的那種出乎尋常的穩定性,從強韌無匹的“舊邦新命”之歷史文化意識叩問答案。


★大雅“新師說”系列已推出《莊子哲學講記》《形而上學與西方思維》《大變革時代的哲學》等多部佳作,獲得“中國好書”、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提名等重大榮譽,廣受讀者及學界好評。

目次

叢書信息


《莊子哲學講記》 鄭開 / 著

《形而上學與西方思維》 謝文郁 / 著

《大變革時代的哲學》 孫偉平 / 著

《舊邦新命講談錄》 鄭開 / 著

《老子的哲學》(待出版) 王邦雄 / 著

《莊子的生命哲學》(待出版)葉海煙 / 著

《孔孟荀哲學》(待出版) 蔡仁厚 / 著

目錄


第一篇 舊邦何以能夠新命

第一講 舊邦何以能夠新命
一、軸心時代與思想經典_ / 二、聖人觀念與歷史文化意識_ / 三、和諧與包容_ / 四、中國哲學的使命與抱負_

第二講 中國哲學的使命與未來
一、近代尺度:世界歷史時間線,近現代學術轉型中的中國哲學_ / 二、舊邦新命:思想史語境下的“中國”,歷史文化意識_ / 三、返本開新:向歷史深處的回溯與開掘,中國哲學的特質與範式_ / 四、面向未來:中國哲學價值與潛力何在?_

第三講 中國哲學的特質
一、比較會通的方法與中國哲學的理論範式_ / 二、理性與靈性:中西哲學對“思想”態度的不同_ / 三、原子式個人與聯通的群體:中西哲學中的自我與他者_ / 四、中國哲學的本體論與形而上學_

第四講 自我與他者
一、引言_ / 二、我是誰_ / 三、我與你_ / 四、吾喪我與民胞物與_

第二篇 中國文化及其價值

第五講 禮的儀式感與神聖性
一、禮:作為象徵儀式和文化模式_ / 二、禮:作為早期思維和儒家思想的基礎_ / 三、祭:禮樂文明的核心_ / 四、神道設教的人文意義:儀式感與神聖性_ / 五、誠:儒家哲學語境中的神聖性與真實感_

第六講 《中庸》的“誠”概念
一、“誠”與真實感_ / 二、交於神明:“誠”的創造性轉化_ / 三、“誠明”與“神明”_

第七講 古代思想世界裡的“法”與“政”
一、引言_ / 二、中國古代的“政”_ / 三、中國古代思想世界中的“法”_

第八講 稷下學宮與諸子百家

一、稷下學宮與稷下先生_ / 二、稷下學宮與諸子百家_ / 三、稷下之學與黃老思潮_ / 四、稷下學宮的思想遺產與歷史意義_

第九講 中國思想文化中的常與非常
一、“挖腦洞”:古代哲人如何思考?_ / 二、常與非常:永恒與流變_ / 三、自然與因果_ / 四、混沌與秩序_

第三篇 道家哲學精神

第十講 《史記•老子列傳》新解讀
一、引言_ / 二、“史官”與“著書”_ / 三、孔子問禮於老子_ / 四、道德之意_ / 五、“出關”“入秦”與“莫知所終”的路線圖與思想史隱喻_ / 六、儒道分歧和老氏後裔_

第十一講 自由、秩序與價值
一、道家的批判精神與理想主義_ / 二、研究範式的轉換_ / 三、“玄德”“帝道”:道家政治哲學的幾個例子_ / 四、道家政治哲學_ / 五、現實關切與守正創新_

第十二講 道家的自然概念
一、道家的自然概念_ / 二、自然的意義_ / 三、自然與無_ / 四、自然與Physis_

第十三講 夢與化:莊子關於無限流變與永恒生命的思想
一、夢的問題_ / 二、化的問題_ / 三、髑髏夢_ / 四、夢中夢_ / 五、蝴蝶夢_ / 六、孟氏夢_ / 七、流變之化與永恒之不化_ / 八、物化:審美之意味與永恒生命_

第十四講 批判、理想和自由:道家哲學的精神氣質
一、形而上學與《道家形而上學研究》_ / 二、“無”“有”與“道德之意”_ / 三、道家的精神共鳴權_ / 四、從“反形而上學”到道家形而上學_

第四篇 時代精神與學術志業

第十五講 飲之太和——余敦康先生訪談
一、人生經歷、思想與精神氣質_ / 二、經典詮釋與研究方向_ / 三、文化價值和精神理想_ / 四、文化史學的方法論_ / 五、困惑、遺憾與無奈_

第十六講 學者的使命與哲學的追尋
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學術_ / 二、所有科學嚴謹的東西最終都會殊途同歸_ / 三、尋找一些新的學術生長點_ / 四、為中國哲學的學術共同體培養人才_

第十七講 學哲學是要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一、如何學習哲學、閱讀經典?_ / 二、道家思想及其當代啟示_ / 三、獨立的思想,與哲學的融會貫通_ / 四、“舊邦新命”與傳統的激活

書摘/試閱

馳光不留。一轉眼,我回北大教書倏忽已十余年。教書匠的日常不過是授課和著述——也就是教學與科研兩方面而已。俗話說“教學相長”,科研與教學的確相得益彰,而我也很享受課堂內外、講壇上下與師友們一起切磋學問、討論學術的時光。然而近年來伴隨著弘揚傳統文化風尚的熏染,我們的講學以及學術文化交流活動更加多樣,形式更加多元,既不拘於高頭講章,也不限於象牙塔內。實際上,各種各樣的會議論壇、學術講座、文化訪談和對話交流等有力推進了學術發展和文化繁榮,起到了傳播和啟迪思想、弘揚和堅定精神信仰的作用。因此,當廣西人民出版社建議我把近年來的講演和訪談結集出版時,我覺得很有意義並欣然應命,於是在研究生同學的幫助下,編成了這冊講談錄。
講談錄的內容比較廣,涉及古今歷史文化特別是以中國哲學和古代思想史為中心的精神文化諸多方面,然而其根本旨趣則聚焦於舊邦新命:中國哲學以及近現代以降的中國人文學術的歷史使命就是“闡舊邦以輔新命”,因應時代精神之風云際會,面向過去和未來以重建中國文明,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有什麼比該歷史使命更重要?而生於這樣一個百世一時的大時代且可能投身於其中,那是何等的幸運!我近年來反復以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圍繞“舊邦新命”主題展開講論。倘若我們追尋中華文明五千年一氣呵成的原因、中國文化歷盡劫難又化險為夷且與日常新的秘密,或者說探究古代王朝更迭中呈現出來的那種出乎尋常的穩定性,須從那種強韌無匹的“舊邦新命”之歷史文化意識叩問答案;實際上,“舊邦新命”思想文化傳統同樣也是中國之為中國的牢固紐帶。
如果說“舊邦新命”是近現代中國人文學術特別是中國哲學的研究旨趣和歷史使命,那麼“反本開新”就意味著不斷地回到歷史深處,開掘古代思想文化的精神價值,激發內蘊於歷史文化傳統的、生生不息的活力。如此看來,當下哲學史、思想史研究的學術使命就是探索、論說和闡揚中國哲學的獨特精神氣質與理論意義。比如說,我們特別強調從整體視角、全局視野把握中國哲學的理論範式和獨特價值,注重分析和闡發其中的心性論、精神哲學、實踐智能和境界理論,而上述中國哲學的理論形態和特點恰與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中的知識論、邏輯學、本體論形成有趣對照,這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哲學彼此間的差異和特色。又比如說,“禮”具體呈現了中國文化的特殊性,因為從世界諸民族文化角度看,古代中國的“禮”卓然不群;然而更值得探究的是,作為無所不包的文化體系,“禮”或者說禮樂文明既有儀式感又具有神聖性,因而古代中國文化內具某種深邃的神聖意味,甚至能夠提供人生所需的所有答案,亦足以抗衡諸世界宗教,也許這也是歷史上中國宗教一直不發達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傳統文化沒有發展成一神教的部分原因。再比如說,莊子所熱衷談論的“夢”與“化”,隱含了更深刻的理論意義,既可以說明宇宙萬物無窮無盡的遷流,且能提示個體生命的永恒價值;《中庸》之所以特別重視“誠”這個概念,並不是因為它的道德倫理學意義,而是因為它指向了那種活生生的、深切動人的精神體驗,而當“誠”這種內在精神體驗匹配著禮樂文明的儀式時,就能在人我、古今之間建立起內在聯繫,就能加深人們對自我與他者關係的理解。可見,中國哲學(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從來都對那種故步自封、以鄰為壑的個人主義不屑一顧。
另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古代文明經歷了太多的險阻、曲折與黑暗,絕非一帆風順;古代思想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不深入挖掘古代思想文化中適合於現時代和未來發展的那部分精華並予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本小冊子講談的主要內容就是褒揚、闡揚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價值與意義,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反思、批判和抵制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與腐朽,同樣任重道遠。
還有幾篇訪談出乎師友間的對話與互動,講的都是家常話,不少話都直抒胸臆,也沒有在意可能會得罪什麼人。如果說這些訪談有什麼價值,那就是向前輩學者致意,同時也海闊天空,暢聊了在時代邊緣的思考和感喟,也談了一點兒自己多年來的治學體會,希望能啟發更多的人以學問為志業。是耶非耶?敬請方家指正。
這本小冊子的出版印行,首先應歸功於廣西人民出版社的熱情推動,其次有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魏長祺、許睿、宋耀仁等同學的無私付出。貴州孔學堂發展基金會、貴陽孔學堂為拙稿的整編定稿提供了資助和各種便利。謹致謝忱!
鄭開
2023年7月於貴陽孔學堂

第一講 舊邦何以能夠新命

本文整理自2016年11月7日北京大學哲學系“社會•文化•心靈”系列講座第一場。
“舊邦新命”這個題目大家都很清楚,是我們老師的老師馮友蘭先生經常講的問題,他講這個問題不是偶然的——這樣一種歷史文化意識是從古到今一直延續下來沒有中斷的。我們知道中國文明、中國文化五千年來一氣呵成從來沒有中斷——盡管經歷了很多風雨,經歷了很多曲折的過程,但是總有一些轉機。這樣一種連續的發展,我們稱之為連續體,也就是說文明、思想、文化是一貫的和連續的,如果從世界的尺度來觀察各個文明興亡的規律,中國文明是反規律的,也就是說它不常規。我們知道古代有很多文明都隕落了,我們說的四大文明,其中有一些文明的體量很大,比如說中東一線、兩河流域的文明影響非常深遠,但是我們要看到它的現實,用衰敗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印度的古文明在古代也很輝煌,是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是現在它也是夕陽斜照,這樣形容也不過分。
對比來看中國文明的命運和中國文化發展的軌跡,可以發現,古代中國文明領先世界兩千多年,在經歷了近代約兩百年的曲折屈辱的血淚史之後,又呈現出民族崛起、文化復興的必然趨勢。中國文明是世界民族文化裡非常特殊的存在,我們也知道西方的一些政客、學者以及老百姓都覺得中國是個謎。那麼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今天就是希望通過世界歷史的尺度和思想史的視野來探究這樣的一個問題。
我們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包括我剛才講的這些東西,也許有一些人會覺得我夸大其詞了,說中國文明沒有中斷,但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歷史發展,融合了很多其他民族,不是所謂“純種的民族”。這是一個問題,但我們知道這一問題不值得一辯。還有一個流傳較廣的問題,有人認為中國歷史上漢人的政權在南宋末年就徹底地被撲滅了,從中國政治的正統的角度講,崖山海戰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之後,就說崖山之後再無中國,中國到此為止了。這些見解都是不對的,我們要做的是探究其不對的原因。王國維先生莫名其妙地自沉昆明湖,在這之前沒有任何征兆,他穿得整整齊齊,並且把書桌擦得非常乾淨,沒人覺得他有什麼異常的地方,他為什麼自殺也是一個謎,沒人知道原因,但是我覺得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覺得中國文化已經萬劫不復了,沒有挽狂瀾於既倒的可能性,帝制已經被送到墳墓裡去了。這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實際上陳寅恪先生在王國維墓前所寫的內容與這個觀點也是比較一致的。實事求是地講,王國維先生當然很了不起,但是他太迷戀皇帝制度了,他覺得帝制加上宰相制度是所有的政治制度裡面最合理的,把這個拿走中國文化的魂就沒了。從我們今天的視野來看,特別是王國維先生身後一百多年發展的情況來看,我們對待這個問題就不見得像他們那樣了,中國文化所謂的“新命”在很多地方會生長起來,不見得傳統形式斷了,“新命”就沒了。
在今天的傳統文化熱、國學熱中,有些說法也是甚囂塵上。比如說中國的禮教如果不行了,中國文化就徹底不行了,婚喪嫁娶這些制度如果不行了,中國文化就徹底沒命了,國祚就不在了。這些問題對於我們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對此我們需要加深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就是中國文化為什麼會有那種“命”?很多文明沒有“新命”,在新的時代或者隨著歷史的前進,它就永遠步入黑暗了。中國文化不是這樣,如今中國文化顯示出復興的景象,而且越來越強,它也顯示出中國文化的規律不同於世界其他系統的發展。從學術界到一般老百姓,歐洲中心主義給我們洗了好幾遍腦子,認為從宗教到哲學再到科學的進展是人類發展的普遍規律,資本主義是大家都應該接受的東西,包括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其實也來自資本主義的內部。這裡面的一些東西,也就是以西方的歷史文化經驗為基礎所概括出來的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長期以來宰制著我們的頭腦。有人認為那些東西不言而喻,都是一些普遍的東西,而中國是一個例外,可能在正常的跑道上跑到別的地方去了,不合規範。但是我們今天來看,為什麼說中國的歷史發展很有意義?就是因為它有可能給整個人類的困境帶來新的光明,探尋一種新的道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