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讓10000+人愛上讀書:為什麼要讀書?曾放棄讀書的我告訴你。沒方向、成果差、被潑冷水……先做一件事就好。
79折

讓10000+人愛上讀書:為什麼要讀書?曾放棄讀書的我告訴你。沒方向、成果差、被潑冷水……先做一件事就好。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79355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預購中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看別人讀很輕鬆,自己只想滑手機。學習高手說:專心不難,從小事開始。
◎ 追星=不務正業?偶像崇拜,是成功人士必備的DNA。
◎ 沒動力念書?試著寫下你的「夢想名片」。
◎「不,我戒菸了。」「不,我不抽菸。」改變的關鍵不在決心,在說法。

作者曹承右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政治外交系(王牌學科),
創立新創教育公司逾10年,讓許多原本不愛讀書的學生愛上讀書,
有「百萬青少年的心靈導師」之稱,YouTube頻道觀看更超過2,000萬次。

他從小不喜歡看書,立志當外交官的他,數學考試只拿下30分,
還被同學孤立,甚至陷入憂鬱。他一度退學,並開始質疑:

「為什麼要念書?」「(想當外交官)如果連讀書都做不到,我還能做什麼?」
直到某天閱讀名人傳記,發現:「我不是失敗,只是成功還沒到而已。」

改變心態後,他在短短6個月內,就拿下全國模擬考第11名。
本書就是作者從放棄念書到拾起書本、追夢成功的過程。

◎從「做不到」到「做得到」
找出曾完成某件小事的成就感,然後寫下來,這叫建立具體自信。
每天早上起床後,決定今天須完成的5件事,而且得是小事。
(例如摺棉被、打掃、坐在書桌前……。)

◎我這樣愛上讀書──找出學習的意義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名校絕非幸福的門檻,別管那些嘲笑你的笨蛋,要走出自己的路。
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讀書?有些夢想,須具備「學歷」才能完成。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下定決心好好念書,但過沒幾天就反悔?
這叫懶惰的完美主義。怎麼克服?

你得拆解:把該做的大目標細分再細分,每天完成一點點就好。
大谷翔平、比爾‧蓋茲都這麼做,這叫「分解思考」。
還有曼陀羅九宮格、80╱20法則、番茄工作法……本書有示範應用。

沒有夢想,不知為何而讀?夢想不是你選的職業,是你擁有的信念。
這些都藏在你看過、聽過的書裡。
請回想:我喜歡……、我想做……、我想過○○的生活……。

韓國百萬青少年的升學指導顧問現身說法
如何跨越讀書的高牆,愛上每個學習的時刻,成為閃閃發亮的自己。
──雖然我終究考試成績沒能好到足以當上外交官,
但迄今我的人生還算混得不錯,是吧?

為什麼要讀書?曾放棄讀書的我告訴你。
沒方向、成果差、被潑冷水……先做一件事就好。

作者簡介

曹承右
韓國教育顧問、百萬青少年的升學指導顧問、心靈導師。
高中成績曾是吊車尾,後因被同學排擠,飽受憂鬱症的折磨。讀完《活出意義來》一書,因不想愧對人生,而開始讀書。
改變心態後,短短6個月內就拿下全國模擬考第11名。這份努力不僅是為了成績,更是為了未來能為人類尊嚴盡份心力。年幼時期的夢想,讓他從此找到讀書的真正意義,並跨越內心那一道道自我設限的高牆,最後成功錄取首爾大學政治外交系。
為了讓現在的孩子們不再重蹈他學生時期的痛苦,他創立教育新創公司「小成功,大成就學堂」。同時,也設計引領學生尋找夢想的「D.Nav」、協助親子溝通的「心靈郵局」課程,並透過YouTube頻道、演講,協助孩子發掘自身優點及無限潛能。
著有《密集讀書法》、《讀書大師全攻略》、《別只看成績單》、《自主學習的力量》等書。

郭佳樺
政大韓文系畢業。短暫停留科技業後轉為自由譯者,喜歡汲取新知識。目前是韓國媳婦一員,有個上小學的女兒。譯有《愛情不是這樣的!》、《工作的DNA》等書(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聯絡信箱:shelly800901@hotmail.com。

推薦序
心態決定高度--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德國詩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說過:「在你相信自己的那一瞬間,你就會知道要如何過日子了。」在強調績效與成績表現的時代,「讀書」這道高牆是許多人的生命之坎。而韓國作家曹承右則為那些在人生價值上感到徬徨,認為自己無法愛上讀書的靈魂,指引一條充滿希望的學習道路。
當我翻開《讓10000+人愛上讀書》這本書時,內心不禁為之怦然。作者以其動人的生命歷程,娓娓道來一個關於自信心泉源的故事與實踐的渠道。
有人說:「做你害怕的事,體驗成功的喜悅,那就是了。」作者是一位數學只考30分、飽受排擠、曾因憂鬱症而中輟的少年,沒想到,他憑藉著「重折心」(按:「重要的是百折不撓的心」的縮略語),成為啟發百萬韓國青少年的心靈導師。
這樣曲折又動人的生命蛻變,不僅是訴說攀登成功的實例,更是一個關於重啟「心態」的人生啟示。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曾說:「每天努力精進自己才是王道。沒有什麼成就比釋放隱性潛能更卓越了。」
這句話和這本書的底層邏輯是相同的:一切改變的開始,都源自於相信自己「做得到」。你無須尋找他人的成功特質,或嘗試複製它,你只需要專注的做好你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們,就像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探尋者,對未來充滿憧憬卻又患得患失。這本書最珍貴之處,在於作者以「過來人」的身分,細膩觸及每個年輕心靈最脆弱的一隅。
他溫暖的告訴大家:「真正的自信不是空中樓閣,而是需要具體的根據——要了解自己為何能成功、為何能達成目標。」這些重要的心靈肌肉該如何鍛鍊?
作者認為,要從建立「小成就感」開始累積,逐步尋找到夢想的意義,再透過具體的學習策略,如:曼陀羅九宮格、80╱20法則等,每一步都踏實的為未來搭建一座通往夢想的堅實橋梁。
這本書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教會我們如何擺脫「固定型心態」的綁縛,摒棄否定自己的言詞,不要再說:「我就是笨」、「我沒有天分」這些自我設限的暗示言語,而是要帶著肯定與積極的自我認同,因為正向語言能讓我們每天都比昨日更接近成功。
肯定自我的練習,可以讓我們因為內在力量的提升,進而突破外在的挑戰與困難。然而,當我們學會像作者一樣跨越內心那道「高牆」,不再執著於「做不到」的執念,反而是專注於「我一定會做到」的信念時,一如臺灣隊長陳傑憲說的:「只要去做,就能成功。」剛開始必然會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享受過程帶來的改變,慢慢累積經驗,我們就會越來越壯大。
我想,這不只是一本談「如何讀書」的成功祕笈,更是一本注入生命能量的心靈泉源。它教導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一次就成功,而是在每次跌倒後,都能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期待每位翻閱這本書的讀者,都能想到夢想就心跳加速,真摯的愛上閱讀與學習的當下,並逐漸遇見因學習而閃閃發亮的自己。

目次

推薦序 心態決定高度──遇見更好的自己╱宋怡慧
前言 讓我重新愛上讀書的關鍵

Chapter 1 謝謝有人一直相信我
「不想讀書」很正常
逃跑,不可恥
等待一個相信我的人
不是失敗,只是還沒做到
就算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

Chapter 2 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
從「做得到」開始
小成功,大成就
如何快速提升成績?做擅長的事
改變,從摺棉被開始
動力不是doing,是being

Chapter 3 當我愛上讀書的時刻
人為什麼活著?
時間的三道名字
別管那些笨蛋怎麼笑你
幸福,沒有門檻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Chapter 4 一張表格,人生就定位
大便還是大醬,吃了才知道
追星族的成功DNA
夢想,藏在你看過、聽過的事裡
未來不是選職業,是信念
蘭利沒有,但萊特兄弟有的?
誰說人生是馬拉松

Chapter 5 世上沒有強者與弱者之分
「小時候還很厲害的……。」
明日之星和黑馬的差別?
讓你只想擺爛的原因
「我兒子沒有數學頭腦」
龜兔賽跑的謬誤
讀書的真正目的
連奧運金牌都需要刻意努力
看影片不是真正的讀書
考卷裡的後設認知
贏家的路,只為學習的人敞開

Chapter 6 聚焦一件事就好
想好好表現反而有害
懶惰的完美主義者
如何將大象放進冰箱
大谷翔平和比爾‧蓋茲都在做的事
細分的魔法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改變的關鍵:骨牌效應
先讀討厭、不擅長的科目
3步驟,高效專注力

Chapter 7
不被世界困住的方法

考試、創業、人際,我都失敗過
可以騙人但不要騙自己
逃跑,會在心中留下痕跡
持續做下去的力量──身分認同
讀書,真的有用
為自己而努力
尋找你的「為什麼」
別被世界困住
比你更相信你的人
媽媽從不喊累
我是爸爸的驕傲
讀書、追夢……我從家長身上看到的事

後記 相信自己是很棒的人
結語 父母親的一封信

書摘/試閱

序章
讓我重新愛上讀書的關鍵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一邊擔任學習顧問,一邊到各地演講,至今已超過10年。在這段期間,我遇到了許多學生,有人不知道為何要讀書,也有人不想讀,甚至有人灰心喪氣。從那時起,我便決定幫助孩子打破讀書的高牆。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出版了4本書、創立YouTube頻道,並且成立了「小成功,大成就學堂」教育服務新創公司。
自我創業以來,我時常被家長們誤會:「曹老師從小就很會念書。」、「你應該是那種從來不用父母操心的模範生。」但坦白說,正好完全相反。我的個性比較直接、不太會交朋友,小學六年級甚至被同學排擠過,希望我消失在世界上。因為我愛帶頭起鬨,不僅老師常訓斥我:「你可不可以乖一點?」媽媽也經常被叫到學校。據說我讀小學時,爸爸最大的心願是:兒子乖乖坐下來看書30分鐘。
各位就知道我和好學生可差遠了。
雖然我從小並不突出,但我還是很渴望有好的表現──想擔任班級幹部,也希望自己很會讀書。然而,卻總是事與願違。
我抱著雄心壯志第一次參與班長選舉,最後卻僅獲兩票;臨時抱佛腳準備考試,考不到50分;上了國中以後,我算是很認真,但高中第一場數學考試,也只拿了30分,挫折感大到一度退學。高一上學期結束時,我甚至被診斷出憂鬱症,度過了一段十分難熬的時期。雖然好勝心很強,卻什麼事都做不好。因此,有時看其他同學輕鬆達成目標,心裡是既羨慕又自卑。
但是,每當我失敗、跌倒,讓我重新站起來的,並不是知名講師的線上課程,也不是什麼精闢的評量,而是「心態」──讓我成功跨越眼前的讀書高牆。
在學校碰到困難時也是一樣。重新回想必須相信自己的理由,看見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這種心態讓我重新站了起來。
這在韓國還變成流行語,叫做「重折心」(按:「重要的是百折不撓的心」的縮略語)。在我的青少年時期,失敗總是多於成功,但每次我都跨越一道道困住自己的高牆,越挫越勇,才能再次跨越每一道關卡。
當我第一次考試只拿30分,打算就此放棄一切時,我決定回想自己的小小成就,勇敢的相信自己一次。後來,被診斷出憂鬱症,我也問自己:「我的夢想是什麼?想做什麼?」
最後,我終於打破束縛自己的繭,為人生踏出第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夢想與信念,並逐漸找回學習的自信,隨著一天天有了新的改變,也不再被他人左右。
在歷經嚴重低潮後,我終於擺脫自己沒有天賦的想法;我開始將目標放在比昨天更進步,然後讓每一天變更好。
有時雖然也會質疑自己,但我選擇不去看遠大的目標,只想實踐今日定下的約定,戰勝懷疑與恐懼。即便還是會遭受挫折,但我不會被擊倒的,6次不行,就挑戰第7次,7次不行就挑戰8次。
我發現,當心靈越茁壯,讀書就不再是無法翻越的高牆,而且我也能慢慢找到攀爬的梯子,最終到達那曾經到不了的遠方。
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我曾經非常討厭自己,有時甚至不想見任何人,但現在我以自己為榮。就算再艱難,我也不會逃跑,因為我相信自己,無論什麼樣的牆都能翻越。
雖然父母常說我們不想念書,但我很清楚大家其實很想好好表現,並且比任何人都還努力,只是因為擔憂與不安,才猶豫不前。
而這也正是我寫這本書的契機,但我並不期待大家成為學習高手,而是希望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都要勇敢去衝撞內心的那道牆,絕不輕言放棄。
我也曾被困住過,每天都在懷疑自己,然而恐懼與不安只會讓人更加裹足不前。當然,很會讀書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翻越內心那道牆的方法。

「我的小成就是什麼?為什麼我能夠做到?」
「現在為什麼要讀這些?我的夢想是什麼?」
「為了實現夢想,今天我該做什麼?」
「如何讓明天充滿期待,令人光想到就開心?」

成功的人們會找出「必須做到」的理由,而非「做不到」的理由,唯有清楚自己為何讀書,才有力量繼續做下去。
此外,他們喜歡看自己每天進步,感受成長的滋味,勝過和他人比較。也因為如此,他們更想好好表現。即便有時懷疑、恐懼、懶惰找上門,他們也懂得如何戰勝,並且持續實踐下去。即使結果不如預期,只要內心堅定,最終自然會迎來好結果。
本書的主角不是我,是各位。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自己寶貴人生的主角,為夢想與目標充實每一天。雖然有時可能會萌生放棄的念頭,但我希望各位能感受到翻越高山後的喜悅和激動,並且相信自己做得到。
無論是誰,只要心意堅定,就能找到真正的價值。改變心態,就能翻越那些困住自己的高牆。
期待各位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那條做自己、熱情洋溢、穩定持續的人生道路。
然後,在那道牆後方,看見比任何人都閃閃發亮的自己。
期待明天的自己,一想到夢想就怦然心動的時刻、愛上讀書的時刻。


書摘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大家完全按照我的方法,而是希望能不受他人影響,朝著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前進。因此,接下來我想和各位分享,在少走彎路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出百折不撓的意志。
首先,或許大家心裡會想:「我還沒有夢想,怎麼辦?」
別擔心,你並不需要先確定夢想。

從「做得到」開始

在寫書過程中,我採訪了許多學習顧問,他們一致表示,自己一開始讀書時也沒有明確的夢想,反而是在碰到危機或失敗,才找到自己的夢想。
不過,在採訪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個共通點。從小就很會讀書的學生,或是雖然一開始不得要領,但後來成績很好的學生都是如何樂於學習?答案是:「相信自己做得到。」
那些學生說:「我相信,只要投入心力讀書,就能取得想要的成果」。
至於起步較晚的學生也表示:「我相信只要開始讀書,一定能有好表現。」
尤其是後者,即使到國中,甚至是高一、高二都沒有讀書,最後依然能在短時間內提升成績。
他們在開始讀書時都對自己充滿信心。無論本來會不會讀書,一旦認真準備
課業,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大家知道讓我陷入憂鬱症的第一種心態嗎?
那就是──就算再努力,有些事情還是做不到。
人都是這樣的,當我們覺得自己無法成功時,任誰都不會想繼續嘗試。那些放棄數學的學生也是如此,如果問他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棄數學,99.9%的人應該都會回答,就算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數學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我們必須先相信自己做得到,才會產生想做的動力。當某件事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才會有「想做」的意願。
換句話說,只有當我們有機會做到,才能邁出第一步或付諸努力,這稱之為「自尊感」,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也就是期待或相信自己能成功完成某項任務。正是這種信念,驅使我們真正啟動、投入其中並全力以赴。
要開始做或挑戰某件事,最重要的並不是眼前的結果,而是想開始做、想努力嘗試的那一刻,你有多相信自己;你有多期待,這將會決定最終的成敗。一切的開始,都源自於相信做得到。


改變,從摺棉被開始

也許有的讀者會想:「我怎麼想都想不出來,好像從來沒達成任何目標。」
當然有可能,不過也沒關係。接下來,我要分享就算沒有任何成功經驗,也能使用的方法。
那是我成年以後的事了。2017年,也就是我25歲、大學四年級的那一年,我第一次創業。不過,不到兩年就欠下約韓幣一億元(按:全書韓元兌換新臺幣之匯率,以2024年112月臺灣商業銀行公告之均價0.021元計算,約新臺幣210萬元)的債務。每月必須償還400萬元韓幣(按:約新臺幣8萬4千元)債務,因此我拚命接家教工作,也以分享讀書祕訣到全國各地演講。除此之外,還得認真上課,補修學分。當時真的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
儘管我拚命工作還債,但仍看不到未來,眼前彷彿一片漆黑。於是,我開始怪自己為什麼這麼沒用。隨著時間過去,我變得無精打采,提不起勁;什麼事也不想做,不和其他人碰面,每天過著逃避現實的生活。
當時的我,選擇放棄一切、逃離那個環境,而不是加倍努力。明明有很多事要做,我卻每天昏睡或酗酒,因為清醒時最痛苦。
直到某一天,我偶然在YouTube 上看到一部影片,上面寫著一句話:「想改變世界嗎?就從每天摺棉被開始。」
這個影片是美國海軍上將威廉.麥克雷文(William H. McRaven)的演講片段,麥克雷文曾任美國海軍的特種作戰司令官,負責指揮刺殺911恐怖攻擊主謀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任務,因此成了美國國民英雄。
這句話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常說的話,一開始我滿是疑惑,但看完接下來的影片,我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說:「如果每天早上整理床鋪,那就是完成當天的第一道課題。這會帶給你小小的自豪,以及完成下一道課題的勇氣。當一天結束時,原本只完成一件小事會變成好幾件事。由此可見,整理床鋪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人生中其實扮
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你連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做不好,絕對做不好大事。」
接下來那段話,讓我熱淚盈眶:

「即使你今天過得很糟,回到家裡,至少能看到整齊的床鋪,而這會給你相信明天會更好的勇氣和鼓勵。」

那場演講讓我明白,我現在應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克服當下的困難。
我想那場演講的意思是,如果想成就大事,就得從基本做起,連基本都做不好,就做不了大事。但換個方向想,即便是難以克服的狀況,也可以從一些小目標開始、反覆執行,然後實現。在實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將成為實現下一階段目標的動力,同時也給予你相信自己的勇氣和信念。
從那天起,我決定不再逃避現實,也不再對問題坐視不管,我下定決心要逐一克服困難。此外,我還仿效麥克雷文將軍,一早起床整理床鋪的習慣,列出每天起床後必須完成的5件事。
這5件事都很簡單,人人都可以輕鬆做到。
第一,起床後立刻摺被子、整理床鋪。第二,進廁所沖澡。第三,雖然當時住的是小套房,我仍決定沖澡後馬上用吸塵器打掃房間。第四,坐在書桌前。第五,在手冊上寫下今天要做的事,並讀30分鐘的書。

龜兔賽跑的謬誤

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太多固定型心態的語言,並且深受其影響。每次達不到理想成果,想法就更根深蒂固。

「對,我就是笨。」
「我天生就沒那麼厲害。」

這種情況不斷反覆,最後會讓我們相信「反正我做了也不會成功」,於是自暴自棄。在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即當人面對某種狀況或取得資訊時,只會看見符合自己原本想法或信念的證據。
其實,這就是偏見在心中種下「不信任」的過程。
還記得小時候聽過的《龜兔賽跑》故事嗎?
兔子和烏龜賽跑,跑得快的兔子一開始遙遙領先,因為以為自己贏定了,便先去睡覺,結果卻被努力不懈的烏龜超越。
我們一直以為這篇故事的寓意是:只要持續努力,就算沒有天賦,也能在比賽中獲勝」。然而,杜維克卻指出,這篇寓言故事讓努力變得汙名化,並且給人一種印象:只有動作慢的人,才需要努力。正如她所說的,誰想當一隻烏龜?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者杜維克還說,《龜兔賽跑》的故事,意外助長我們的固定型心態。

「這類故事的問題點在於,以『二擇一』的框架解析世界,把世界分成『有能力的人』和『必須努力的人』。這也是固定型心態的觀點,好似只有沒能力的人才需要努力。固定型心態釋放這種訊息給大眾──如果你必須認真做某件事,你一定不擅長那件事。對真正的天才而言,所有事情都很簡單。」

其實,我們也知道這個道理。至於這個故事,就如同前面說的,沒這麼快結束。不,也許我的故事正是從這裡開始的。
半年、一年、兩年過去,成績排名出現許多變動,我也開始有了很多逆轉的經驗,甚至跨越了數學高牆。那些就算重新投胎也寫不出來的問題,居然一一迎刃而解。當時,擋在我面前的並不是天生的數學頭腦,壓抑我的真兇是:認為自己不會更好、一切難以改變的固定型心態。
明白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後,我決定要跳脫出束縛自己的固定型心態。我想要擺脫限制無窮潛能的框架,選擇相信或努力能帶來改變,並且能夠成長的世界;更不想在未嘗試過的情況下就放棄,或是整天找藉口。
我們生活的環境並非簡單的直線,而是一個立體的世界,影響成功的因素錯綜複雜,包括:天賦、刻意努力、願意犧牲、有效的策略及方法、耐性、韌性、自制力等。
現在對我而言,失敗的意義已截然不同。在固定型心態的世界裡,失敗就是我本人,無法改變。但如果是成長型心態,失敗並不等於我,而是努力、方法、過程等,所導致的結果。
換句話說,只要我改變選擇,經歷不一樣的過程,一定能改變結果。
我下定決心不再把命運交給那些我無法選擇的事物,也決定不再被那些不可控的因素自我設限,能改變自己命運的,只有我自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55
預購中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