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清明節是中華文化中極重要的傳統節日,
最初與農業節氣有關,後來演變為掃墓祭祖的日子,
象徵著慎終追遠、孝敬先人。
本書旨在探索清明節從古至今的演變,
從火的崇拜到寒食節,
再到宋、明清各個時期的多樣習俗,
展示了清明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
▶寒食節的起源與演變
寒食節也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此節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而後才逐漸發展成為盛大的節日。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是在農曆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
寒食節在後世的發展中又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盪鞦韆、蹴鞠、牽鉤和鬥雞等風俗。寒食節綿延2,000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清明節習俗的豐富與多樣化
秦漢時期,清明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主要包括源於先秦時期的插柳習俗、踏青、放風箏以及祭祀習俗。在古代,柳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闢邪的功用,便有了極具象徵意義的插柳習俗。
到了漢代,流行一種味道鮮美的雜燴菜名為「五侯鯖」。而這一時期,清明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寒食節的法定化與多樣化風俗演變
到了唐代,唐玄宗把寒食節定為法定節日,極大地提升了寒食節的影響和地位。
寒食清明節是在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人們擔心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便定了一些喜聞樂見的戶外活動。
到了隋唐五代時期,鏤雞子、鬥雞卵、走馬習俗、鬥雞習俗、吃烏稔飯、煮雞蛋、子推饃食俗,以及盛唐得以興盛的馬球運動等,成了節日裡較為常見節日習俗。
▶清明節的飲食與民間娛樂活動的繁榮發展
到了宋元明清時期,清明節的一些習俗已經演變成豐富多彩的飲食習俗和民間娛樂活動。
飲食習俗主要展現在:滋身養體的吃青精飯食俗、始於宋代的吃青團食俗、吃螺螄清明果和潤餅菜食俗,以及種類豐富的老北京清明節寒食。節日習俗主要展現在:應時應景的清明賞花習俗、熱鬧非凡的清明蠶花會、城隍廟求願習俗等。
★本書特色:本書以清明節為主題,深入探討其起源、演變及豐富多彩的習俗與文化內涵。從遠古火崇拜到宋、明清時期的習俗演變,詳細介紹了各地的飲食、遊戲、宮廷饋宴等獨特活動。書中不僅涵蓋了寒食節與清明節的關係,還描述了飲茶、踏青、賞花等傳統風俗的流行與雅化過程。
最初與農業節氣有關,後來演變為掃墓祭祖的日子,
象徵著慎終追遠、孝敬先人。
本書旨在探索清明節從古至今的演變,
從火的崇拜到寒食節,
再到宋、明清各個時期的多樣習俗,
展示了清明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
▶寒食節的起源與演變
寒食節也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此節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而後才逐漸發展成為盛大的節日。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是在農曆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
寒食節在後世的發展中又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盪鞦韆、蹴鞠、牽鉤和鬥雞等風俗。寒食節綿延2,000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清明節習俗的豐富與多樣化
秦漢時期,清明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主要包括源於先秦時期的插柳習俗、踏青、放風箏以及祭祀習俗。在古代,柳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闢邪的功用,便有了極具象徵意義的插柳習俗。
到了漢代,流行一種味道鮮美的雜燴菜名為「五侯鯖」。而這一時期,清明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寒食節的法定化與多樣化風俗演變
到了唐代,唐玄宗把寒食節定為法定節日,極大地提升了寒食節的影響和地位。
寒食清明節是在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人們擔心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便定了一些喜聞樂見的戶外活動。
到了隋唐五代時期,鏤雞子、鬥雞卵、走馬習俗、鬥雞習俗、吃烏稔飯、煮雞蛋、子推饃食俗,以及盛唐得以興盛的馬球運動等,成了節日裡較為常見節日習俗。
▶清明節的飲食與民間娛樂活動的繁榮發展
到了宋元明清時期,清明節的一些習俗已經演變成豐富多彩的飲食習俗和民間娛樂活動。
飲食習俗主要展現在:滋身養體的吃青精飯食俗、始於宋代的吃青團食俗、吃螺螄清明果和潤餅菜食俗,以及種類豐富的老北京清明節寒食。節日習俗主要展現在:應時應景的清明賞花習俗、熱鬧非凡的清明蠶花會、城隍廟求願習俗等。
★本書特色:本書以清明節為主題,深入探討其起源、演變及豐富多彩的習俗與文化內涵。從遠古火崇拜到宋、明清時期的習俗演變,詳細介紹了各地的飲食、遊戲、宮廷饋宴等獨特活動。書中不僅涵蓋了寒食節與清明節的關係,還描述了飲茶、踏青、賞花等傳統風俗的流行與雅化過程。
作者簡介
肖東發,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1995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收入《國際名人辭典》。主編及合著有《年鑑學概論》、《中外出版史》、《中國書史》、《中國編輯出版史》等。
郭豔紅,編著有《王府勝景:北京著名王府的景緻》。
郭豔紅,編著有《王府勝景:北京著名王府的景緻》。
序
序言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催生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曾帶來了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的總和,其內容包羅萬象,浩若星漢,蘊含豐富寶藏。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建構具有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為此,在相關專家指導下,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別編撰了本套大型書系。主要包括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倫理道德、古風古韻的建築遺存、深具內涵的自然名勝、悠久傳承的歷史文明,還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顯示了厚重文化底蘊。
本書縱橫捭闔,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讀者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催生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曾帶來了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的總和,其內容包羅萬象,浩若星漢,蘊含豐富寶藏。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建構具有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為此,在相關專家指導下,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別編撰了本套大型書系。主要包括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倫理道德、古風古韻的建築遺存、深具內涵的自然名勝、悠久傳承的歷史文明,還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顯示了厚重文化底蘊。
本書縱橫捭闔,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讀者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目次
序言
火的崇拜—遠古遺風
大禹得河圖後始見清明
源於五千年前的墓祭
介之推割股奉重耳充飢
春秋戰國時期的清明習俗
不斷發揚—相沿成俗
自古以來的清明各項活動
婁護創立吃五侯鯖的食俗
踏青時節巧借東風放紙鳶
隆重的清明節宮廷饋宴
保健功效的寒食節美食
各地不盡相同的清明食俗
演化嬗變—隨俗雅化
寒食節首次成為法定節日
豐富多彩的清明節遊戲娛樂
清明節飲茶的盛行和演變
寄託無限哀思的重大節日
文化新景—已然成節
宋代清明節俗的進步發展
興盛於江南的吃青團食俗
熱鬧非凡的賞花和蠶花會
明清時期清明習俗的演變
獨特的老北京清明節涼食
火的崇拜—遠古遺風
大禹得河圖後始見清明
源於五千年前的墓祭
介之推割股奉重耳充飢
春秋戰國時期的清明習俗
不斷發揚—相沿成俗
自古以來的清明各項活動
婁護創立吃五侯鯖的食俗
踏青時節巧借東風放紙鳶
隆重的清明節宮廷饋宴
保健功效的寒食節美食
各地不盡相同的清明食俗
演化嬗變—隨俗雅化
寒食節首次成為法定節日
豐富多彩的清明節遊戲娛樂
清明節飲茶的盛行和演變
寄託無限哀思的重大節日
文化新景—已然成節
宋代清明節俗的進步發展
興盛於江南的吃青團食俗
熱鬧非凡的賞花和蠶花會
明清時期清明習俗的演變
獨特的老北京清明節涼食
書摘/試閱
大禹得河圖後始見清明
傳說在遠古時期,混沌初開,天地還未完全分離。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人們因此失去了家園和土地,生活在洪水橫流之中。
人們深受洪災之害,當時有一個名叫舜的部落首領,就命令禹來治理洪水。提起大禹治水的故事,還要從一個美麗傳說說起。
那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他不用心耕種,一心想得道成仙。他聽別人說,只要喝上100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以化為仙體,於是他到處尋找水仙花。
而在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水已經湧流到了中原,而且沒有固定河道。河水到處漫流,氾濫成災。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需要經常渡黃河。
轉眼過了99天,馮夷只要再找到一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以成仙了。馮夷想到這,心裡很得意,便又跨過黃河到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
這裡的水並不深,馮夷很容易就趟水過了河。然而,奇怪的是,他剛到河中間,河水就突然漲了起來。他一慌神,跌倒在黃河裡,竟被水淹死了。
馮夷死後,一肚子的冤屈怨氣,他恨透了黃河,就來到玉帝面前告黃河的狀。
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很是惱火。他知道馮夷已吮吸了99天水仙花的汁液,便任命馮夷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
馮夷想,這樣既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又可報被淹死之仇,真是兩全其美。從此,馮夷就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
他從來沒有治理過洪水,突然擔當起治理黃河的大任,一時間束手無策。這可怎麼辦呢?自己道行淺,又不會仙術,馮夷只好又向玉帝討教方法。
玉帝告訴馮夷,要想治理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幅河圖,有了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就可以治理黃河了。
河伯按照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幅河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為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一定幫忙。
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裡來雨裡去,跋山涉水,查看黃河水情。經多年勞累,後老漢病倒了,只能回家去,分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不要半途而廢,畫好圖就著手治理黃河。
河伯繼續沿黃河查看水情。查看水情並畫河圖是件苦差事。河伯把河圖畫好後已經年老體弱。河伯看著河圖,自嘆沒有力氣去治理黃河,很是傷心。
河伯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到那時,再把河圖授給能治理黃河之人,自己也就了卻心願了。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也沒有露面。然而,黃河連連漲潮,屢屢氾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終日不見他出現,都怨聲載道,埋怨河伯不盡職責。
後老漢聽說此事後,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便要去找河伯。後老漢有個兒子叫后羿,射箭百發百中,他勸父親別去找河伯。
後老漢不聽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得無影無蹤。后羿心恨河伯,便決心射死河伯。
有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走了半天,看見河對岸有個年輕人。
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河伯心想此人或許正是大禹,就問道:「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后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衝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嗖」地一箭,射中了河伯的左眼。
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
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
河伯忍痛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后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一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
后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趕緊攔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給他聽,后羿聽後對自己的莽撞行事後悔不迭。
后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當河伯得知后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
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您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方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開圖一看,圖上圈圈點點,把黃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地工作,三過家門而不入。
黃河的水患解除了,瞬間天清地明,百姓們歡呼雀躍,齊聲叫好:「清明啦,清明啦!」
為了紀念這一有著重大意義的日子,人們把水患除去的一天定為清明節。此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來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後人為了紀念大禹的功績,建造了禹王宮、禹王廟、大禹陵等以示紀念。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八日,周邊數萬的人們都會趕到山頂,向禹王朝拜。
傳說在遠古時期,混沌初開,天地還未完全分離。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人們因此失去了家園和土地,生活在洪水橫流之中。
人們深受洪災之害,當時有一個名叫舜的部落首領,就命令禹來治理洪水。提起大禹治水的故事,還要從一個美麗傳說說起。
那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他不用心耕種,一心想得道成仙。他聽別人說,只要喝上100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以化為仙體,於是他到處尋找水仙花。
而在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水已經湧流到了中原,而且沒有固定河道。河水到處漫流,氾濫成災。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需要經常渡黃河。
轉眼過了99天,馮夷只要再找到一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以成仙了。馮夷想到這,心裡很得意,便又跨過黃河到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
這裡的水並不深,馮夷很容易就趟水過了河。然而,奇怪的是,他剛到河中間,河水就突然漲了起來。他一慌神,跌倒在黃河裡,竟被水淹死了。
馮夷死後,一肚子的冤屈怨氣,他恨透了黃河,就來到玉帝面前告黃河的狀。
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很是惱火。他知道馮夷已吮吸了99天水仙花的汁液,便任命馮夷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
馮夷想,這樣既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又可報被淹死之仇,真是兩全其美。從此,馮夷就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
他從來沒有治理過洪水,突然擔當起治理黃河的大任,一時間束手無策。這可怎麼辦呢?自己道行淺,又不會仙術,馮夷只好又向玉帝討教方法。
玉帝告訴馮夷,要想治理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幅河圖,有了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就可以治理黃河了。
河伯按照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幅河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為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一定幫忙。
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裡來雨裡去,跋山涉水,查看黃河水情。經多年勞累,後老漢病倒了,只能回家去,分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不要半途而廢,畫好圖就著手治理黃河。
河伯繼續沿黃河查看水情。查看水情並畫河圖是件苦差事。河伯把河圖畫好後已經年老體弱。河伯看著河圖,自嘆沒有力氣去治理黃河,很是傷心。
河伯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到那時,再把河圖授給能治理黃河之人,自己也就了卻心願了。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也沒有露面。然而,黃河連連漲潮,屢屢氾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終日不見他出現,都怨聲載道,埋怨河伯不盡職責。
後老漢聽說此事後,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便要去找河伯。後老漢有個兒子叫后羿,射箭百發百中,他勸父親別去找河伯。
後老漢不聽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得無影無蹤。后羿心恨河伯,便決心射死河伯。
有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走了半天,看見河對岸有個年輕人。
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河伯心想此人或許正是大禹,就問道:「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后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衝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嗖」地一箭,射中了河伯的左眼。
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
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
河伯忍痛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后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一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
后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趕緊攔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給他聽,后羿聽後對自己的莽撞行事後悔不迭。
后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當河伯得知后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
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您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方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開圖一看,圖上圈圈點點,把黃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地工作,三過家門而不入。
黃河的水患解除了,瞬間天清地明,百姓們歡呼雀躍,齊聲叫好:「清明啦,清明啦!」
為了紀念這一有著重大意義的日子,人們把水患除去的一天定為清明節。此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來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後人為了紀念大禹的功績,建造了禹王宮、禹王廟、大禹陵等以示紀念。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八日,周邊數萬的人們都會趕到山頂,向禹王朝拜。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