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七至一九○三年,日本僧侶河口慧海花了將近六年時光,進入西藏這塊被嚴密封鎖的大地。這塊祕密王國,因天險而與世隔絕,別有乾坤,西藏人自認這裡是佛陀的國度、觀音之淨土,充滿獨特異彩。不過,這位日本僧侶並不是為了仿傚勇敢的冒險家,以完成探查大業、促進世界文明為職志,而是因為聽聞該國藏有許多佛教未傳之經典,為了取得這些珍貴典籍而發憤走上這段長旅。 他於一八九七年六月從大阪出發,在大吉嶺停留一年研學西藏語文,於一八九九年一月借道尼泊爾前往西藏,之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山中小村查藍修習修辭學一年,在一九○○年七月才抵達西藏國境。之後,他為了避開嚴密防守的西藏關哨,不得已往西繞道羌塘高原,徒步跋涉過海拔四、五千公尺的無人地帶,採行鮮為人知的小徑而行。時值冬季,他不時得涉渡夾雜流冰的冷冽河川,不時又遇大雪紛飛,途中險些凍斃,又遭盜匪掠奪,到了西藏首府拉薩已是一九○一年三月的事。仔細算來,他從大吉嶺到拉薩共花了兩年三個月時間,共走了近四千公里路。然後,他冒稱羌塘藏人身分進入拉薩色拉寺研讀一年兩個多月,期間因醫術高明榮獲達賴喇嘛召見,甚至差點成為法王御醫。最後則因身分曝光而在一九○二年五月匆匆離開西藏,在一九○三年五月返抵國門。 返國兩個月後,慧海師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細膩和誠實無偽,將這趟旅程的見聞悉數記錄成文,以《西藏旅行記》為題在報刊上連載,獲得一般民眾熱烈迴響,風靡一時。英譯本《西藏三年》(Three Years in Tibet)一九○九年在印度出版後,更獲得非常正面的高度評價,尤其深獲民族學家、歐洲探險家和西藏學者的肯定。除了旅途的艱險,以及各種法會、僧侶的生活百態、種類等級等宗教內容外,這本書還涵蓋了當年西藏地方的政治、經濟、外交狀況及社會風俗,甚或給予人類無上教訓的歷史、地理上的新探險、動植物分布等新奇見聞。可說在近代史和比較文化研究上,留下了大量又獨特的素材,足令讀者耳目一新。
一八九七至一九○三年,日本僧侶河口慧海花了將近六年時光,進入西藏這塊被嚴密封鎖的大地。這塊祕密王國,因天險而與世隔絕,別有乾坤,西藏人自認這裡是佛陀的國度、觀音之淨土,充滿獨特異彩。不過,這位日本僧侶並不是為了仿傚勇敢的冒險家,以完成探查大業、促進世界文明為職志,而是因為聽聞該國藏有許多佛教未傳之經典,為了取得這些珍貴典籍而發憤走上這段長旅。 他於一八九七年六月從大阪出發,在大吉嶺停留一年研學西藏語文,於一八九九年一月借道尼泊爾前往西藏,之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山中小村查藍修習修辭學一年,在一九○○年七月才抵達西藏國境。之後,他為了避開嚴密防守的西藏關哨,不得已往西繞道羌塘高原,徒步跋涉過海拔四、五千公尺的無人地帶,採行鮮為人知的小徑而行。時值冬季,他不時得涉渡夾雜流冰的冷冽河川,不時又遇大雪紛飛,途中險些凍斃,又遭盜匪掠奪,到了西藏首府拉薩已是一九○一年三月的事。仔細算來,他從大吉嶺到拉薩共花了兩年三個月時間,共走了近四千公里路。然後,他冒稱羌塘藏人身分進入拉薩色拉寺研讀一年兩個多月,期間因醫術高明榮獲達賴喇嘛召見,甚至差點成為法王御醫。最後則因身分曝光而在一九○二年五月匆匆離開西藏,在一九○三年五月返抵國門。 返國兩個月後,慧海師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細膩和誠實無偽,將這趟旅程的見聞悉數記錄成文,以《西藏旅行記》為題在報刊上連載,獲得一般民眾熱烈迴響,風靡一時。英譯本《西藏三年》(Three Years in Tibet)一九○九年在印度出版後,更獲得非常正面的高度評價,尤其深獲民族學家、歐洲探險家和西藏學者的肯定。除了旅途的艱險,以及各種法會、僧侶的生活百態、種類等級等宗教內容外,這本書還涵蓋了當年西藏地方的政治、經濟、外交狀況及社會風俗,甚或給予人類無上教訓的歷史、地理上的新探險、動植物分布等新奇見聞。可說在近代史和比較文化研究上,留下了大量又獨特的素材,足令讀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