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自在溝通:人我互動,從心出發
滿額折

自在溝通:人我互動,從心出發

定  價:NT$ 220 元
優惠價:9019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在表達自己與了解他人之間,如何進退得宜?
在滿足自我需求與角色期待之間,如何平衡兼顧?
人際關係,不僅僅是應對他人的技巧,
更是一段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歷程。

本書作者結合心理學、社會學專業,以及輔導工作的實務經驗,針對溝通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如投射、控制、自我評斷、討好等,抽絲剝繭、逐一分析,輔以放鬆、放緩、專注、創造空間、保持好奇等覺察練習,建構出一套圓融而實際的溝通學。書中強調:要消除人際互動的阻礙,必須由內而外,追溯個人內在的根源、覺察、辯識自己的模式,並不忘時時回歸「真心誠意」的原點。

本書特色
以「覺察」直探人際問題根源的溝通之道,
不但是自我成長的基礎,
也必能創造愉快又自在的人際互動!
從關係中自我成長,以自我成長增進人際關係
這自他、內外皆無礙的雙向疏通,是真正自在的溝通!

作者簡介

楊蓓,美國田納西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學生輔導中心主任、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及系主任,現任法鼓大學籌備處副教授、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專長領域為:團體工作、團體動力與行動研究、家族治療、心理衛生、禪修與心理健康等,並擔任助人專業工作者之督導、訓練與諮詢多年。長年擔任法鼓山義工,著有《親密、孤獨與自由》(法鼓文化)、《勇氣與自由》(心靈工坊)等書。

序I 掌握溝通之道
人,打從初出娘胎開始,就註定了必須面對人際關係的命運。是幸運,也是不幸。因為,能有許多的關係人,做為自己的支援者,所以值得慶幸;因為,有許多的關係人,帶來複雜而多樣化的狀況,而窮於因應,所以做人很難。

人際的關係,能夠圓熟自在,而又不失做人的原則,便會受人尊敬和信賴,自己也會活得輕鬆和愉快。如何達成這樣的目標,幾乎是人人都希望知道的訣竅。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其成敗的因素很多,綜合地說,大概不出於:一、接納他人;二、被他人接納。一般人的習性,都是希望他人接納自己,卻不先考慮他人願不願意接納自己。但是,如果雙方都是抱持這樣的心態,必然會造成衝突!如果能先放下自我的考量而理解他人,並且接納他人,便很有可能也被他人接納了。這其中的關鍵便是:若想他人接納我,必先設法接納人。

我對於做人方法的勸勉,共分三個層次:一、自我肯定的自知之明;二、自我成長的反省改進;三、消融自我的絕對奉獻。在這三個層次的過程中,以接納他人做為貫串,以識己識人做為溝通,以放下自我做為完成自我的方法。

近年來,在坊間可以看到不少有關於心理輔導、人格成長、訓練人際互動關係、培養溝通協調能力的指導書或參考書,也出現了好多位此一領域中的專家學者,為我們的社會增加了大批優秀的管理階層的領導人才。楊蓓教授,便是這些專家中的佼佼者,她也是我們法鼓山僧團邀聘的特約講師,曾為我的僧尼弟子們上過幾個系列的輔導課,我亦偶爾列席旁聽,見她不厭其煩地解答問題,層次分明地疏導問題,經常引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以娓娓而談的語態,來表達其論點的重心所在。以敘述一個一個小故事的方式,來說明人際互動關係的平衡點,這正是一位好老師的精彩處,如果沒有長期的用心,不可能有這種程度的火候。
現在,我讀楊蓓教授的《自在溝通》,就跟坐在教室中聽她上課一樣,覺得平易近人,而又處處指出溝通的心態、溝通的技巧、溝通原則的所在。

人間的學問,雖有隔行如隔山之說,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再匯集到人文的立場,彼此之間,應該是相接相通的,所以我不僅欣賞楊蓓教授這本著作的內容,甚至要說獲益良多。楊蓓教授,在參加了我所主持的禪修營之後,也正式開始學佛了。可見我與她之間,是亦師亦友,互為師友的關係。在本書出版之前,我有幸先讀為快,謹以數語,用以為序。至於其精闢而又流暢的內容,請諸位讀者們,用自己的智慧來閱讀吧!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序於台北農禪寺

序II 打下優良風格的基礎
當年在洪建全基金會上完楊蓓老師「領導風格與敏感度」的訓練課程後,心中感到一陣陣興奮與舒暢,興奮的是眼見有這樣一個組織,專注於提昇企業界的人文素養,吸引台灣中小企業一批批菁英往內看,追求自我的成長。舒暢的是自己能在楊蓓老師的引導下,面對自己領導風格的盲點,掉淚了,好像那淚水溶解了我心中的一些盲點。

同去的另一位IBM高階主管,也肯定人文素養課程在IBM推行的正確方向。IBM過去的培訓課程著重在技術、技巧的培養與理性知識的灌輸,栽培了一批身穿盔甲勇猛的戰士,有時連睡覺都忘了脫下盔甲。人文素養的課程會像一面鏡子,讓自己看到盔甲內的真我,有機會問自己:「我喜歡這個『我』嗎?」「是什麼造成這個『我』的風格?」「我想改變『我』嗎?」「我有能力改變『我』嗎?」這些問題,是在我們教育體制內與企業培訓課程中很少碰觸到的,而當一個人在技術、技巧與知識,到達足以應付一般性事務時,這些屬於心靈的思考往往很會帶來自我突破的動力。

既已決定在IBM內部推廣此課程,主管群便是第一批要受訓的對象。主管群的服務年資較長、年紀較大、成就較高,也是較難改變的一群,但從另一角度看,他們是公司的支柱,是決策者,是帶有影響力的一群,如果他們能接受往內看的痛楚,IBM企業改造的過程中,便又增強了一股個人的定力,也拓寬了個人風格的領域。

下一步便是:邀請楊蓓老師到IBM做內部培訓,或是將IBM主管送到洪建全基金會與其他企業學員一起學習。內訓的優點是,大夥的同質性高、整齊劃一,但是缺乏多樣性所帶來的刺激。尤其是基金會的基本學員,來自台灣中小企業,囊括各行各業的經營者與中高階主管,其中有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有已闖出一片藍天的,有失敗的經驗、有成功的故事。但他們來到基金會上課都有一個共通性:掏空自我、聚精會神的吸收,這種珍惜每一刻學習的態度,又可以是IBM主管們在上課之餘吸取的經驗。就這樣,四年前我與基金會有一個協定,凡是楊蓓老師在基金會開的「領導風格與敏感度」的培訓課程,IBM每班包十個席位,至今,IBM已有超過半數的主管群上過楊蓓老師的課。

起初,我心裡有點擔心是否能招到足夠的名額,然而這四年的經驗告訴我,每當招生電子通告一發出,必在二天內收滿名額,甚至有自願候補的人,期待一旦有人退出可立即補上。這種幾乎如趨之若鶩的報名速度,也在IBM主管培訓的所有課程中創下新紀錄。畢業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後,藉由部門大小會議中,主動做個人分享的例子屢見不鮮,這樣口耳相傳加上目睹畢業學員身上,散發出的那股前所未見的熱情,想必是造成轟動的主因。

與楊蓓老師的接觸日漸頻繁,從當年的學員身分到日後教育訓練者的角色,深深感受到她台上、台下的一致性。每次一堂課結束後,楊蓓老師便會針對這十位IBM主管所呈現的領導風格,做一個觀察分析,然後我再將這些分析與各學員的上司展開對談,共同研討如何增強學員自我改進,並創造一個對他自己最有利的生活環境。

每次與楊蓓老師的核對過程中,好像自己又上了一堂敏感度訓練課程,每次談完,就可以感受到那種熟悉的舒暢感。亞里斯多德曾說:「語言的準確性是優良風格的基礎」,楊蓓老師用辭的準確性是令我羨慕的。
洪建全基金會,在人文素養培訓的主導地位、楊蓓老師將理論身體力行所散發出的能量,是令企業培訓從業人員最心動的一種組合。欣聞楊蓓老師將過去授課的經驗,將學理與實務融合並以文字呈現在讀者面前,又有幸讀到全書的初稿,此刻,我好像一邊閱讀,一邊看到自己面對心中盲點的能力更堅強了許多。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日寫於北京
(本文作者為前IBM大中華經濟圈主管培訓總顧問,蒲公英人格發展學習空間創辦人)

跋從心出發,自在溝通
多年來,楊蓓教授一直參與洪建全基金會的社會教育推廣活動,兼任溝通成長與人際關係的相關課程講師,深受學員愛戴,口碑甚佳。

兩年前,基於好奇,我隨堂參加她的「溝通與人際互動」課程,果然名不虛傳,受益良多。在整體課程上,楊教授比較注重體驗性的互動教學,同時穿插學理與實例的剖析,在輕柔音樂的陪襯下,提供學員們許多感受與省思的空間。她那標準國語的口音,娓娓道來,令人如沐春風。每當解惑時間,答詢的語氣總是平易近人,使學員在沒有壓力下,學習效果益形豐碩。她也常視課堂的情境與學員的接納狀況,做現場演練示範,在一問一答的對話情節與氣氛中,大家更容易感同身受,有時候甚至全場寂然,無聲勝有聲;而在情緒疏導的處理上,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自在。

像這樣臨場感十足的動態學習,其實是不易從書本的認知上獲得的。但,每梯次結束後,意見調查表的建議欄上,總是出現許多期望出書的聲音,盼藉此能溫故知新,掌握溝通的全貌,裨益學以致用。本會鑑於推廣教育的職旨,我們決定大力促成;而楊老師平日雖忙於教學研究工作,也相當重視家庭生活,但仍勉為其難,慨允出書,此即本書出版的緣起。

個人過去在企業界服務二十多年,從事經營管理的工作,對有關人際溝通的書籍,亦有所涉獵;然而,以往的經歷與作法,多著重在溝通的理性思考及其策略技術的學習,偏向自己與他人、眾人之間的關係,較少深入觸及自己與自己之間的層次;而這些年來,深感這部分正是人際溝通的原點所在。

多年的企業道途,對於工作目標的達成與工作效能、效率的提昇雖不無助益,但一路行來,不只是溝通的對象辛苦,自己也倍感辛勞。究其根由,仍出在溝通互動的基礎上,沒有「以內為本」及「由內而外」。而《自在溝通》這本書的特色之一,即是:由「內」而外,從「心」出發,有系統地鋪陳,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善導心門的敞開,並以人性的真心誠意照拂全書。它不僅是人際溝通的實用好書,亦是落實心靈提昇的有效導引書籍。

「覺察與溝通是互為表裡的,當你的覺察做得好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溝通進步了。」本書一再點出「覺察歷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覺察」可以說是本書的核心動力,藉由適當管道的修持與活用,能夠增長我們的EQ,開啟我們的CQ,所謂真心誠意或真誠純樸才易於顯現。進而言之,它是承先啟後的催化劑,貫穿全書,並互動交織,構成一套完整的溝通學習系統。

人們透過「覺察」的歷程,可以開展學習、調適、成長,以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我想這是作者的重大提醒與貢獻。我們若能由「己」開始,從「心」出發,落實踐行於家庭、職場、社群之中,溝通將可漸趨舒坦自在、祥和如意。
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於亭人齋
(本文作者為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前任執行長,現任常務董事)

編者序 自我探索的指南與鑰匙
我經常推薦人閱讀楊蓓老師的《自在溝通》,不管是在人際關係上遇到挫折的人、在管理上遇到困難的人,或是初學佛而不知該如何開啟覺照之路的人,抑或是已經開始禪修,但對自我的認識仍感覺有層大網而不知該如何拆除的人,我都會建議他們參考這本書。相信他們都能在本書中找到鑰匙、找到出口、找到工具,因為,這些都是我走過的歷程。我曾經因此而受用,也希望大家能透過此書,展開自我探索之路;因為唯有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接納他人、包容他人。

自我探索其實是禪修的基礎,聖嚴師父所講的禪修歷程,即是從認識自我開始。認識自我之後,才能進一步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最後也才能消融自我。往往聽學佛的人說,學佛就是要消融自我、要無我,但這個「我」究竟是誰?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優缺點?卻往往不清楚,更遑論要「消融自我」了!所以,我也經常與人分享,在講「無我」之前,最好先認識「我是誰」。否則明明是「我」在作怪,卻總是怪罪別人是怨親債主、是逆緣,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功課。

這本書幫助許多人開啟禪修之門,因為當中有許多觀念和聖嚴師父所指導的禪七是相應的,因此經常感覺它是進入禪堂前的一本參考書。這本書也可說是修行路上的導引手冊,因為透過楊老師的引導,很容易從列舉的例子中,看到自己的處境、心境,往往會為自己的問題找到答案。有一份驚喜,也有一份的悲悽,感覺人活著很苦,活在這被業力牽引的環境中,而養成我們的生存模式和行為,難怪佛法說這娑婆世界的本質就是苦。

不過轉念一想,佛法不就在向人說明這世間的實相嗎?當清楚明白後,先接納自己的優缺點,這就是「肯定自我」;繼而跳脫這生存模式,活出一個自在的人,這就是成長自我,這不正是禪修的歷程嗎?因此,這本書看似在探討自我認識和成長,但在我看來,卻是禪修的前方便。

認識楊老師,是緣起於一九九五年,我剛進入法鼓山《人生》雜誌工作的那一年。僧團為了讓法師們學習如何幫助信眾,特別邀請她來上了一堂輔導課程。當時我初來乍到,看到法師們上得那麼歡喜、快樂,除了感受到農禪寺一股學習的喜悅與活潑的氛圍外,也覺得法鼓山僧團很新潮,不只上佛學課程,也學習現代心理學的團體課程。而我的主管果毅法師,偶爾也引導我們幾位採訪編輯,將這些心理輔導的觀念運用在《人生》雜誌的專題上,或是修行時自我內心的檢驗上。由於我們幾位都初學佛,對於楊老師所教的覺察、自我探索的學習,除了感到有趣、新鮮,更覺得受用,對楊老師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她出版了《自在溝通》,法師們人手一本,而我也收到一本法師轉送來的愛心。只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機會再去翻閱。

直到兩年後,我出家了,在適應出家生活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於從小生長在一個多達五十個人的大家庭中的「我」,究竟是誰?竟然模模糊糊的,對自我的認知大多來自於長輩、朋友的評語。所以,經常是踩到別人的界限也搞不清楚,明明是要幫別人,但總是弄到裡外不是人的難堪……。由於種種的挫折,讓我重新拿起這本書。書中的第一個標題「人在互動中求生存」,即給我很大的震撼,接著楊老師提到:「在家中,我們學習所有人際關係互動的雛形,當我們長大之後,就帶著這個雛形到社會各個層面去。……家庭是第一個讓我們學習如何生存的場所。在人際關係之中,包含工作關係,不再只是場所的不同,而是角色、權力關係等等的差異,其目的都一樣─尋找一個更令自己滿足的生存模式。」

因此,我重新回顧成長了三十五年的大家庭,對自己到底造成什麼影響?再透過禪修的觀照與鍊心,讓我一步步的更清楚,我為何會成為現在的我?接下來又該如何調整自我?因此在剛出家的前幾年,這本書已成為我探索自我的重要手冊。接著由於擔任主管,因為帶的是很有想法的新聞工作者、文化工作者,這本書又成為我帶人、識人的一本指南。了解對方,可說是接納對方很重要的基礎;人際間,唯有透過了解才能溝通,也才能愉快地共事。

每當有人回應我說,不易找到此書時,我總盼望有一天此書能在法鼓文化重新出版。而這一盼,就是十年。原本楊老師覺得應該再重修過內容,包括所舉的例子能更合乎現在的社會環境。但是,我告訴十分忙碌的楊老師:「放下吧!很難有這一天!但是早出版,多一個人看到,多一個人得度。」以此心情再版此書,無非希望更多人藉此找到自己,進而能在禪法中得到法益,早日解脫自在。這是我衷心的希望。

釋果賢
法鼓文化編輯總監

目次

【序I】掌握溝通之道 聖嚴法師
【序II】打下優良風格的基礎 李聖潔
【作者序】共舞 楊蓓
【編者序】自我探索的指南與鑰匙 釋果賢
溝通與互動
覺察與辨識
探索與了解
管道與活用
認識與習熟
【跋】從「心」出發,自在溝通 林哲生
後記 楊蓓
【附錄】《自在溝通》相關圖表及索引 林哲生
〔0〕《自在溝通》五大結構圖
〔1〕「溝通與互動」附表
〔2〕「覺察與辨識」附表
〔3〕「探索與了解」附表
〔4〕「管道與活用」附表
〔5〕「認識與習熟」附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9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