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國際政治經濟學(簡稱國政經,IPE)自1970年代發展以來,關於研究對象、方法途徑以及學科定位等,均呈現出多元的觀點,不僅有理論典範間的競逐,也有學派間的爭議,如此要清楚掌握該新興學科並不容易。本書嘗試將國政經的主要研究途徑與代表性理論作深入的比較分析,同時也探討國政經與政治經濟學或國際關係學等相關學科間的關聯性。冀望經由學科內與學科間的交錯討論,能夠幫助讀者系統性地瞭解國政經理論的發展圖像。
作者簡介
曾怡仁(Yi-Ren Dzeng)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學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政治學博士
主要教研領域:政治經濟學、比較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
序
國際政治經濟學(簡稱國政經,IPE)引入國內至少有25年的時間,各大專院校的政治系所也陸續開設此課程,然而國內至今仍少有這方面的中文專書,尤其是對於國政經理論的系統性介紹更是缺乏,只能借助於少數的翻譯書,這多少會造成學生在學習或研究上的限制。或許研究生的討論課程(seminar),可以針對不同的議題安排西文期刊論文作為上課補充讀物,但一學期下來掃過那麼多篇西文文獻,囫圇吞棗,到底有多少學生能夠全數閱讀完畢且清楚掌握,是值得懷疑的。每年本人都會參加幾場碩博士的論文口試,發現學生對於國政經理論不是沒有興趣,就是沒用心理解。純理論或思想探討的論文並不多見,縱使是兩岸關係、區域整合或其他國際政經議題的實證研究,在研究途徑部分常是轉載自一般教科書稍作整理,並未清楚說明為何及如何使用某一特定的研究途徑進行分析,如此造成研究途徑和論文的內容沒有甚麼關聯。這樣的教學與口試經驗促使本人常思考,要如何才能學好國政經,尤其是理論部分。
國際政經秩序是非常複雜的現象,不可能憑單一的理論視角就能對其完全理解或提出問題的解決之道,不但需要觀察政治與經濟的互動關係,也必須同時關照國際與國內層次的相互作用,很自然地國政經理論也就呈現出多元的發展。對此,比較研究或許不失為一種掌握各種國政經理論的方法,進行理論間的比較之前必須對各別理論的特徵有基本的認識,接著再考慮進行哪些面向的比較才有價值,最後探索理論彼此間的異同到底彰顯何種意義,這個過程也可說是在拼奏一門學科理論的系譜。本書的寫作規劃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下進行,不僅比較國政經內部的理論典範,也比較國政經與國際關係或政治經濟學等相關學科間的關聯性。本書冀望經由這樣學科內外的比較研究,或許有助於學習者對國政經理論有較完整的認識。
目次
第一章 什麼是國際政治經濟學?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背景
第三節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四節 國際政治經濟學與相關學科之關係
第五節 結 語
第二章 從政治經濟學到國際政治經濟學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
第三節 從政治經濟學到國際政治經濟學
第四節 小 結
第三章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三大研究流派--經濟民族主義、經濟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經濟民族主義
第三節 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經濟自由主義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國際政治經濟學
第五節 小 結
第四章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代表性理論--霸權穩定理論、相互依賴理論與依附理論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霸權穩定理論
第三節 相互依賴理論
第四節 依附理論
第五節 小 結
第五章 國際政治經濟學中的理性主義途徑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
第三節 博奕理論與功能主義
第四節 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制度主義
第五節 社會聯盟與雙層博奕理論
第六節 小 結
第六章 區域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60年代中期以前的源起與發展階段
第三節 70年代相對停滯階段
第四節 80年代中期以來深化發展階段
第五節 不列顛學派的歐洲整合研究
第六節 小 結
第七章 邁向國際政治經濟社會學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吉爾平的「國家與市場分析途徑」
第三節 史翠菊的結構權力理論
第四節 重新思考國家--新古典與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第五節 市場鑲嵌於社會:古典政治經濟學傳統
第六節 小 結
參考書目
評論 新增評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