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純真之書
滿額折

純真之書

定  價:NT$ 330 元
優惠價:90297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商品簡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文壇才女最新好評力作!

達達的馬蹄無情地輾過成長中的少女肉身,
使她們懂得了情是什麼,世故的代價是什麼……

【名作家】鍾文音◎專文導讀

我們在危顫的繩索上漫舞,
小心翼翼不墜下腳底的深谷。
支撐著勇氣與堅持的,
是你為我們書寫的純真……

十八世紀末,動盪的風暴騷亂著整個歐洲。法國正舉起革命的大旗,而英國喬治王朝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就在這人心惶惶不安的氣氛中,凱勒維家族的大家長湯瑪斯為了生計,決定舉家搬遷到倫敦,投靠馬戲團,以木工糊口。但他卻沒想到,這次搬家的決定,也將為他的孩子帶來如同馬戲表演般高潮迭起的人生。

湯瑪斯的小兒子傑姆,一到倫敦就對古靈精怪的鄰家女孩梅格懷著微妙的情愫。他們常常一起去拜訪住在附近的威廉.布萊克先生,風趣幽默的布萊克先生以印刷維生,也是一名詩人,他會唸他寫的詩給不太識字的傑姆和梅格聽,並且引導他們純真的心靈,去看這廣大又複雜的世界。

然而,法國大革命的火焰越燒越猛,倫敦街頭擁護王權的勢力也愈演愈烈。堅持獨立思考與開放心靈的布萊克拒絕為「擁王」的言論背書,也使他被視為異端分子,甚至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脅!傑姆與梅格決定離開混亂的倫敦,但等在他們前面的,有衝突、有和平、有美好,也有醜陋,而他們也將在這個燃燒的時代裡,從純真的孩子,逐漸轉為世故的大人……

繼一鳴驚人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後,擅長為文學、藝術與歷史翻案的文壇才女崔西.雪佛蘭,再次透過一對少年男女的成長,細膩呈現法國大革命的時代動亂下,社會的氛圍與人心的變遷,並將被譽為「人類靈魂的揭密者」的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的經典詩作,巧妙地融入情節中,配合雪佛蘭溫婉卻力道十足的筆觸,使《純真之書》不僅是動人的小說傑作,更宛如一部大時代的人性浮生錄!

作者簡介

崔西.雪佛蘭 Tracy Chevalier
一九六二年出生於美國首府華盛頓,一九八四年遷居英國。一九九四年她獲得英國東安哥拉大學創意寫作碩士學位。
崔西的作品一貫以舊時代女性試圖突破環境限制、改變自身命運為主題,細膩敏銳,深刻動人。她的處女作《純藍》即為她贏得了「W.H.史密斯文學獎」的年度最佳新人獎,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則是她備受讚譽的代表作,全球熱賣直逼三百四十萬冊,並被改編拍成電影,贏得奧斯卡獎提名,既叫好又叫座。她另著有《天使不想睡》、《情人與獨角獸》。
崔西目前與丈夫及兒子定居於倫敦。

關於譯者︰
林立仁
1972年生於台北。英國薩里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現專事翻譯工作,譯有《日落之後》、《夢想教室》、《血宴》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一本充滿生命複雜度的小說……崔西‧雪佛蘭筆觸細膩,擅於捕捉舊日年代的場景、氣味和聲音。──【芝加哥太陽報】

崔西‧雪佛蘭做了罕見的人物安排,鮮活地描寫各個人物,讓讀者可以輕鬆愉悅地閱讀書中故事。──【圖書館期刊】

崔西‧雪佛蘭是描述細節和描繪畫面的高手!──【泰晤士報】

崔西‧雪佛蘭是才華洋溢的作家!──【每日郵報】

崔西‧雪佛蘭筆下描繪的青少年生命力十分生動細膩……在威廉‧布萊克二百五十週年誕辰紀念前夕,假如她成功地將布萊克介紹給新世代的青少年認識,那麼也算是達成了非凡的成就!──【波士頓環球報】

一場視覺饗宴!──【泰晤士報】

崔西‧雪佛蘭最擅長把昔日時光的日常生活描寫得栩栩如生!──【《ELLE》雜誌】

十八世紀倫敦的粗陋與優雅如同不和諧音般地從書頁中流洩而出。──【《書單》雜誌】

精彩生動地描繪出十八世紀的倫敦!──【《暫停》雜誌倫敦版】

崔西‧雪佛蘭喚回法國大革命時代的倫敦勞工生活氣味。──【娛樂週刊】

成長之歌 ----由純真走向世故的幻滅與超然
(作家)鍾文音

我一直喜歡少男少女的成長或冒險故事,因為那是走向世故後我們所失去的某種純真野性……。

提起崔西.雪佛蘭,也許中文讀者未必認識,不過提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書,大概就有印象,至少有機會看過改編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以荷蘭十七世紀畫家維梅爾同名畫作裡的模特兒為主角,竟致演繹出一本動人且因之瞅著心的惆悵故事,敘述文字富含如油畫般濃烈的視覺與繪畫感,以小說還原歷史,魅力十足;題材以小見大,創意處處。
雪佛蘭這回把小說新作《純真之書》「原名《Burning Bright》」定調在十八世紀的倫敦,同樣擷取歷史謎樣人物為主軸,這次登場的人物是兼具印刷工、詩人與激進份子的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所以首先得對威廉布萊克有些輪廓的認識或許比較容易進入本書的核心。威廉布萊克(1757--1827)是英國備受爭議又具開創性的詩人、畫家和版畫家。他的一生中有許多事蹟甚至是無法具體定位的,布萊克被認為在詩歌和視覺藝術上開啟了歐洲浪漫主義時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在其「預言詩」裡大量使用詩歌體英語(雪佛蘭在這本書裡也大量延用)。在其視覺藝術的成就上,甚至有藝術評論家認為布萊克是英國最偉大的藝術家,倫敦是他的整個生命舞台,他的作品具有多樣化的象徵性和豐富的語言,後代評論家對他仍是高度評價,認為他的作品最大特色即是是注入了哲學和神秘性。他曾寫過《上帝之身》(the body of God,《人類的生存本身》(Human existence itself)等著作,對英國人而言布萊克是歷史上象徵理想和抱負的謎樣啟示性人物。布萊克的特殊經歷使他在歷史上難以歸類,「一個不搶先前人,也無法被歸類為同時代的人。」所以他是一個獨立於時代之上的人。
雪佛蘭以他為故事核心,等於他是少年少女的心靈導師,也是整本書的重量之所在。
小說的故事時間僅僅發生約一年時光:從一七九二年三月到一七九三年七月,這一年對書中許多的少男少女而言卻是一個「成年禮」的年份,他們被迫在純真與世故之間徘徊,進而迎擊際遇,一年如斯漫長。
 扮演少男少女心靈成長指引人物即是布萊克,也是他將「純真與世故之歌」這兩本書送給書中的兩個主角:傑姆與梅格。
故事從少年「傑姆」隨著木匠父親湯瑪斯全家離開老家來到倫敦開始敘述,湯瑪斯回憶起自己年輕時也曾有過熱切想接觸新事物的短暫時光,此時巧遇艾斯雷馬戲團來到小鎮表演,團主艾斯雷邀請湯瑪斯到倫敦,艾斯雷隨意誇口承諾湯瑪斯抵達倫敦後可以幫他們安排生路。這讓湯瑪斯黑暗的心頓時燃亮了,因為不久前他的孩子湯米為了摘梨子而從樹上高處墜落致死,妻子安一直沈浸在悲傷裡,離開傷心地,前往倫敦像是他們快溺斃的生活浮木。於是湯瑪斯全家就這樣出發前往大城市了,離開了世代打造「木椅」的老家。
然而前往倫敦的路途,安就後悔了,她發現離開並無法去除她對愛子湯米的懷念。同時抵達倫敦見了艾斯雷後,她對這個馬戲團這個男主人的霸氣等行徑感到嫌惡,臉上始終冷漠。那裡知道安的表情卻擊中了艾斯雷的好奇心思,他想這裡人人對他處處逢迎,而眼前這個女人卻極其冷淡,他頓時發生了興趣,於是幫原本在他腦中搜尋不到這家人名字的求助者安排住到海克力斯樓十二號。
就這樣,少年少女的冒險故事就在此展開了。
總是注意海克力斯樓搬來新房客的少女梅格登場,這個滿腦子鬼靈精與小聰明少女很快地就對男孩傑姆產生好感,接著他們遇見了鄰居布萊克,走入了布萊克印刷「書」的世界,布萊克給他們兩本書,分別是《純真之歌》與《世故之歌》,布萊克讓他們認識了世界的對立面與統合面,他們在心中想著許多事物的對立面,比如鄉下與城裡是對立,純真對立於世故?傑姆與梅格這麼想著。但布萊克卻說:假如純真是河的這岸,世故是河的那岸……「那麼河的中間是什麼?」
成長中的孩子又問布萊克為何要將西敏寺的雕像畫成「裸體」?「我畫的不是那尊雕像,我無法忍受實物素描……練習素描讓我學到很多,其中我學到的是,一旦你知道事物的表面,就不需要在那裡繼續流連,可以看向更深一層,這就是為什麼我不畫實物,因為太過侷限,扼殺了想像力。」
布萊克這段話,一直到小說的後來,梅格才搞懂,但付出了很大的成長代價。

原本以為小說會安排驚險的橋段是發生在艾斯雷與安之間,畸戀或者外遇之類的驚悚情節,恰好相反的是,小說很快就從成人的支線跳到少女主線---馬戲團的風流男人約翰企圖染指安的女兒玫希。和玫希要好的梅格洞悉約翰企圖,她一路要哥哥查理和她一起去察看約翰和玫希到底會做出什麼事來。他們兄妹兩就躲在稻草堆裡看著約翰退去玫希的衣物,兩人看得眼紅心跳卻無意要跳出來阻止的樣子(這裡似乎看出了梅格的世故面,她為何初始大舉正義之旗亦步亦趨地跟著,到了現場又為何卻眼睜睜地屈服於眼前施暴的男子,竟立在窗外跟著好奇觀看而沈默……),最後還是約翰發現外面有人在偷窺,兩人只好被迫出來面對玫希,梅格卻無力挽救胸衣已退到一半的玫希,約翰說玫希是自願的,怒指他們來破壞。被罵開的梅格一直在想著玫希的表情,她想自己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於是她決定求救布萊克,由布萊克趕去阻止約翰。
小說在後段出現的高潮全環繞在梅格與玫希的情誼,梅格後來還變賣了以前查理搶來的銀匙(小說可惜在這裡模糊一帶:梅格殺過輕挑於她的男人。這時的她是世故還是純真?是為了心中的救贖抑或出於幫助眼前的好友?小說有許多可供思考的延伸介面),她買了驛票,護送半被迫半迷糊自願下而懷孕的玫希返回老家,這有如是少女版的《湯姆歷險記》,只是湯姆少男的尋寶記到了少女版則轉成了「未婚生子」的歷險種種。
要知道這小說的故事時間是十八世紀的倫敦,那時倫敦是什麼樣的大城市?法國大革命在倫敦對岸燃燒,革命者如火如荼挑釁當權者,斷頭臺上暴力血腥成河,街頭暗巷處處有妓女,酒館夜夜有買醉的沈淪者,而小說的主軸圍繞在馬戲團與一棟公寓,馬戲團即是一個城市「大隱喻」,海克力斯樓則是「浮世」人生進進出出的象徵,主宰與被主宰者,沈淪與清醒者都在其中仰息,強者弱者互為交構與對立,純真者被迫提早世故化,大城市永遠是成長的最佳催化劑,要堅強活下去,要看盡千帆浮沈才能建構自己的往後世界,其中在這個藏污納垢的世界能活得最好的人即屬梅格,她代表著具有雙重面向者往往是活得最好的人,這似乎是雪佛蘭的隱喻。而玫希則代表著「純真的幻想者」,她只是多次看約翰馬戲團的表演與他駕馭馬的樣子就被吸引了。而我以為少年傑姆則是兩邊都談不上的人,他表面看是純真的,但他沒有縱身一躍好讓自己成長的勇氣,不論身處倫敦或是和梅格的曖昧情愫他都是模糊且旁觀的,在小說裡也沒有太多深刻的描寫,他僅是在岸上看著這一切,他很像布萊克所說的那種「在河中間」的人。
我以為這本小說最妙的人物穿插是布萊克夫婦,因而小說裡也處處有「詩歌」唱頌,幾乎可以感覺雪佛蘭為小說鋪呈的「聲音與影像」魅力,也增添雪佛蘭一向在小說裡「謎樣」的情調,真實歷史人物與小說虛構情節的互為交融。

附帶一提,不蠻讀者的是我讀這本小說有自我投射,讀這本小說末段與結尾時簡直是驚叫連連,直呼好巧好巧。因為我也曾寫過類似這樣的成長小說。小說裡的「我」和一個高中少女好友蹺課,結果在那一日發生了一件恐怖的事,「我」目睹了好友被男人強暴的現場和梅格目睹玫希的現場竟有著同樣驚險與誘惑等張力書寫。如果有興趣或可讀讀我的短篇小說:(想你是這樣的) 「收錄在《過去》一書,大田出版。」這可稱為台版南方的少女成長小說。
這也是為何我要推薦雪佛蘭這本好看的小說了。
同時「純真」與「世故」也一直是燃燒我內心黑暗的兩個拉扯面向,從而我學習到,燃燒是為了破暗,以指引明亮之所在。
小說結尾石破天驚的一叫是玫希迎接子宮那強烈收縮襲來的呼喚,梅格卻在眾人身後看著玫希這一幕,她知道她的任務完成了。
小說最出色的書寫是指出「純真與世故是多麼登對」,沒錯,僅只「純真」將讓人生陷於無聊與無知之境,僅只「世故」也易讓人生陷於過熟與冷酷之險。
很難單獨解析的成分,因為人一旦成長,意味著要被馴化,於是我們就要有準備流淚與獻祭肉身的可能了。但這本小說結尾是光亮的:歷經痛楚與羞辱性經驗的玫希彷彿有著光亮的未來,一種燃燒過後的明亮。如布萊克所言:「一旦你知道事物的表面,就不需要在那裡繼續流連,可以看向更深一層。」
簡單的故事情節,韻味深遠的霧中風景,十八世紀驛車的達達馬蹄無情地碾過成長中的少女肉身,使她們懂得了情是什麼,世故的代價是什麼了。小說以安安靜靜的語言流過殘酷成長之路的聳動情節。
看向更深一層。
有如看一幅古老的油畫般,無數的細節,一筆一畫,覆蓋再覆蓋,小說人物的肌里隨之豐厚,情節沒有悲情,僅像西敏橋下的河水悠悠。
一部十八世紀的老電影在我的腦海裡一格一格地放映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9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