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你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
滿額折

你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時代的快速變化,已然超越人們的想像,

科技的快速革新,徹底扭轉了人們的生活,
各種超越人們想像的改變,正在不斷發生,
未來的羅盤,到底在哪裡?
在更迭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自處?

王力行的散文如和風,從容沉靜的筆觸兼具理性與感性,溫煦地吹撫過讀者的心,帶來穩定的知性力量。
本書集結王力行近年在《遠見》專欄的精華文章,以及歷年經典人物的重要訪談。作者長期任職於媒體界,曾獲華人文學報導獎首獎,關懷面向極廣,對國際政經情勢與人物、新聞媒體及社會趨勢和不同世代面臨的挑戰等,皆有深入淺出的見解。
廣泛的閱讀和人文關懷,讓王力行的行文言之有物,以寬廣的知識視野深化文章的內涵,讓讀者在親切的閱讀中,了解當今全球趨勢和社會人文的最新脈動和關注的問題。其傳記寫作則透過對傳主的多次深入訪問,力求貼近其內心世界,呈現時代經典人物在風雨中真實的聲音與告白。字裡行間傳遞出時代的真實聲音,透過文字中的靜謐與慧心,讓讀者能帶著智慧與省思,重新感受新舊世界交會下的真諦與力量。

作者簡介

王力行/作者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CEO,政大新聞系畢業,共同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曾擔任婦女雜誌主編、中國時報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遠見雜誌》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發行人兼總編輯,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執行長。著有《請問,總統先生》、《愛與執著》、《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鬧中取靜》、《三人行看台灣新價值》、《字裡行間》、《與時代的的對話》等,均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自序】
世界變了,你要如何自處?

一位美國作家曾經說過,人類幾世紀以來最具道德爭議的問題,在19世紀是「奴隸制度」,20世紀是「極權主義」,到了21世紀,就是「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背後一隻看不見的推手,是科技。
人類邁向千禧年,科技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生命、生存。掌握資訊科技的人,獲得教育、知識、財富、地位和影響力;掌握生物科技的人,擁有高生活品質、延續生命的能力、改善健康的能力。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分析,19世紀和20世紀,三種主義: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並存。後來前二種主義相繼崩潰,只剩下自由主義。然而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的革命和盛行,也摧毀了自工業革命時期建立的自由主義機制,讓現代民主政治、社會公平正義無力招架。
於是美國選出川普總統,英國放膽脫歐,智慧包容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下台。全球保護主義、種族意識興起,「美國第一」的貿易戰、科技戰正遍地開花。當年現代社會追求的自由繁榮精神:健全福利、提升教育、包容移民、公平稅制的開放社會,如今一一消失。
這樣的迷惘沉淪,正如《預約五百年》一書中所指出的:人類歷史如大河直奔而下……我們就處在從秩序到脫序,從經驗到創新,從理性到混沌,加速的大河沖擊攪拌的世界。
台灣,當然不可能脫離這個「沖擊攪拌的世界」。三十年來,政黨輪替、兩岸交流、科技改變生活、文化多元開放。當然,也帶來了價值觀混亂、政黨對立、媒體亂世……。
記得1997年訪問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面對21世紀,亞洲國家應如何跟西方先進國平等共處?」李資政回答:「目前西方國家潛意識裡仍帶有優越感,自認為有權稱讚或指責我們。只有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能夠與西方國家平等對話,他們的態度自然會改變。」
這本書紀錄了這些年來,作為媒體人,盱衡世界的轉動,近觀身邊的變化,所思所感,與讀者共勉。

目次

自序 世界變了,你要如何自處?
第一部 探索・變動中的時代

 成全不了別人,成就不了自己
科技太快,遲到的你怎麼辦?
有了AI,人生還有意義嗎?
數據科技改變了未來
你的工作不見後怎麼辦?
數位轉型是企業共同困擾
內容不能白吃午餐,知識一定要能付費
投資年輕人學習,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
未來企業,羅盤勝過地圖
成全不了別人,成就不了自己
韓國瑜用「破壞式創新」選總統
未來,保住工作不如保住收入

 夢想是現在不做就沒有機會
我們為何失去了自由與繁榮?
人生最終,相同必大於不同
我們被綁架的年代?
我的50歲生日
那些年,埋下的文化種子
我們才是買單的人
我的上海記憶
推動大石頭,還是撿身邊小石子
文化是通往大善大美
夢想是現在不做就沒有機會
選後,是改變的開始

 你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
流動的新媒體
要敢做「行軍人」:媒體大將軍
怎麼會有「胡說八道」?
毒死別人也毒死自己——媒體自省
新媒體,殺人魔還是救世主?
當媒體失去信任
媒體人還能做什麼?
謝謝你來了
你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
那些年,我們在政大
【附錄】接觸陌生人,擦出學習火花(二○一七年政治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致詞稿)

第二部 專訪・時代的經典人物

蔣經國總統\一個決心積極革新的年代
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不隨西方價值起舞的東方領袖
台灣經濟推手李國鼎\多一個傻瓜,沒有壞處
魄力首長趙耀東\畢竟我不是懂政治的人
強人總長郝柏村\有企圖心,沒有野心
馬英九總統\抬頭樂幹,跟著我不會錯
IC教父張忠謀\變局中的應變與深耕
鴻海執行力大帥郭台銘\決心與紀律的拚鬥

書摘/試閱

◎成全不了別人,成就不了自己
一位企業高管曾問過他的朋友:如果你的部門裡有個明星球員,專業表現突出,但是人緣太差、EQ太糟,你會重用他嗎?
這位朋友答得巧妙:如果我是同樣性格的主管,我會重用他;可惜我不是。
到底明星優先?還是團隊優先?永遠是困擾企業的一道難題。明星球員表現優異,是業績的貢獻者,但他們往往自視甚高,永遠希望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無視同僚的助攻,也不願把成果與人分享。
團隊績效講求公平合作,崇尚「一加一大於二」的績效,且相信個人能力、智力再高,終究無法應付瞬息即生的變局。但強調團隊,可能會養成吃大鍋飯心態,創新與動力不足。
許多管理專家都在研究如何兩全其美,讓技能與性格並重,發揮團隊的最大能量。
二○一六年初,Google在查訪一百多個團隊後發現:如果一個團隊的平均智商(IQ)和情商(EQ)都高,團員彼此經常溝通,也就是「認真與友善」的團隊,才是一個完美的團隊。
這使我想起黃春明在一場演講中說,我們不要自以為了不起,如果沒有那些農夫種稻,我們哪有飯吃;如果沒有那些清潔工收集垃圾、清掃街道,我們還走不出家門。這個社會是靠集體的合作才能運轉。
放下小我,追求團體戰的勝利
如果問星雲大師,佛光山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在全世界創建千百座道場、學校、圖書館、美術館,舉辦那麼多的文教、體育、藝術活動。他總會笑笑的說,「是佛光人的『集體創作』。」從來不自己居功。
問他什麼是「集體創作」?他說:「這個世界不是只屬於我一個人的。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經過多少人的經驗、多少人的智慧、多少人的辛苦,共同來成就,才能成功的。」
三十年前,在國防部安排下,他到岡山的空軍官校演講,看到學校環境優美,許多設施都蘊含「集體創作」的團隊精神。他在當天日記中特別記下:「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這些校內文字就是提醒「集體創作」的精神。
當《佛光大藏經──禪藏》編輯多年即將出版時,他勉勵弟子:「佛門講究的是眾成就,凡事不要依『我』,要依大眾。何況是神聖的編藏工作,不要坐井觀天,要集眾人智慧集體創作。」
有人說,如果能力像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技能(IQ),沉在水面下的是個性(EQ)。
聰明人如果不能跟別人合作,破壞了團隊,也就做不成明星球員。
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一人撐天的時代也過去了;當人們把力氣花在互相牽制、彼此惡鬥上,將一事無成。君子成人之美,成全不了別人,也成就不了自己。
◎未來,保住工作不如保住收入
「未來十年,一半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AI)取代,」李開復在達沃斯論壇上說。
「一例一休上路,企業成本上升,員工排班困擾;二成以上公司將生產線外移、轉單、歇業……」台灣的各大報都登出工商團體的調查結果。
兩則訊息反映了:員工愈來愈難保住工作。多年前,一位富創意的企業主就實施「專案工作、外包人力」的政策。他說:「拍電影可以每次選不同的劇本、導演、演員,組不同的團隊,戲拍完了,大家就散了。企業為什麼不可以?」
企業要的是合適的人才、最少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利潤和價值;員工要的是有熱情的工作、高收入和自由分配的時間。
雙方能否共創出一個全新的工作型態?
五年前,哈佛大學畢業,在百森學院(Babson College)教創業的黛安‧穆卡伊(Diane Mulcahy)發現,學生都害怕面對未來的世界,焦慮未來需要什麼樣人才,工作哪裡找?於是她開始研究「零工經濟」(The Gig Economy)。
什麼是「零工經濟」?它是指一種「混合式的工作」型態,混合了兼差、外包、自由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很可能是未來的工作新貌。
事實上,共享經濟成形,Airbnb、Uber盛行後,麥肯錫顧問公司最新的調查也發現,美國已有三分之一工作者參與「零工經濟」。
唯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零工經濟
乍看這個名詞很新,其實早在二○○二年英國企業思想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大象與跳蚤》(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一書中就談過同樣概念。他說自己過的是一種「組合式生活」,「我是作家,但大部分賺的錢靠其他兼差而來。」「有些工作讓我著迷,如:寫作;有些能賺錢,沒錢我就不做;有些純粹出於狂熱,如烹調或園藝;有些是社會責任……。」
「零工經濟」是一種顛覆嗎?為什麼我們需要它?黛安‧穆卡伊的研究分析是:
──將來全職工作會消失。過去十年,美國就業成長的部分,全來自「兼差」;有些產業不會再聘全職人員,例如:媒體。
──共享經濟出現後,企業人力政策愈來愈偏向任務導向,彈性大、成本低的專業人才符合企業的需要。
──個人不再有「工作保障」這回事,應該去創造「收入保障」。因為社會變遷太快,自動化、外包都會讓產業消失、讓工作消失。保住「工作」不如保住「收入」,讓你不賭在單一工作上。
──零工經濟下,自己可以分配自己的時間,決定要掙多少錢,決定自己的生活價值,減少焦慮。
「零工經濟」已是一個趨勢,一種選擇。
面對未來,如何培養自己做零工經濟的人?首先要深植自己的專業、更有紀律、更了解自我。最重要的是:要持續學習新知、持續增長技能、持續提高自己的生產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