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反獨護國四十年
滿額折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反獨護國四十年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200 元
優惠價
90108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1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蘭臺出版社──四十年來台獨運動史料集──《反獨護國四十年》

「台獨」雖起於1947年初「二二八事件」,但長達三十年之久,只能在日本、美國流竄,無法回到台灣島內公開活動。直到1978年12月5日發生的「中山堂事件」,才是島內「台獨」活動的首次公開化。如今又經過四十年了!「台獨」分歧集團已兩度執政,而「反台獨、求統一」的孤鳴卻已匯成了全中華民族的共震。
本書近百萬言,內容甚豐!是臺灣島內四十年來有關「台獨」與「反台獨」活動的《專史》。其詳細而有系統的記錄,無論對當前政治或將來歷史,都必具鑒照啟示的價值。
蔣經國先生早在四十年前已指出:「台獨就是台毒」。習近平先生最近也說了:「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吾人秉持「反獨護國四十年」的體驗以深信:既是「毒」,理性的台灣同胞終必唾棄之。既是「逆流、絕路」,若不回頭,終必被民族歷史洪流之浪花所淘盡。


 

作者簡介

蘭臺出版社──四十年來台獨運動史料集──《反獨護國四十年》

「台獨」雖起於1947年初「二二八事件」,但長達三十年之久,只能在日本、美國流竄,無法回到台灣島內公開活動。直到1978年12月5日發生的「中山堂事件」,才是島內「台獨」活動的首次公開化。如今又經過四十年了!「台獨」分歧集團已兩度執政,而「反台獨、求統一」的孤鳴卻已匯成了全中華民族的共震。
本書近百萬言,內容甚豐!是臺灣島內四十年來有關「台獨」與「反台獨」活動的《專史》。其詳細而有系統的記錄,無論對當前政治或將來歷史,都必具鑒照啟示的價值。
蔣經國先生早在四十年前已指出:「台獨就是台毒」。習近平先生最近也說了:「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吾人秉持「反獨護國四十年」的體驗以深信:既是「毒」,理性的台灣同胞終必唾棄之。既是「逆流、絕路」,若不回頭,終必被民族歷史洪流之浪花所淘盡。


 

代序——本書的性質、編排,兼釋「分歧」
本書近百萬言,是臺灣島內四十年來有關「台獨」意識與活動的最詳記錄。依梁啟超觀點,這就是一部有關「台獨」的專門史書。
一、本書的性質
梁任公認為,因為現代知識分工細密,所需要的〈專門史〉非常重要;否則便難以究明該學門的本末了。治專門史者不但要有一般的史學素養,更須有各專門學識的素養才行。他且認為治專門史的人,必須有兩種覺悟:其一,當思人類無論何種文明,皆須求根柢於歷史。治學而不深觀其歷史演進之跡,是全然蔑視時間關係,而茲學系統終未明暸。其二,歷史上各部分之真相未明,則全部之真相亦終不得見。而欲明各部分之真相,非用分工的方法深入其中不可。此決非一般史學家所能辦到;而必有待於各學門之專家分擔責任。﹙見氏著《中國歷史研究法》第三章﹚
作為一部《台獨專史》,本書的表達方式尤有不凡的特色。因為本書的內容並非直接陳述「台獨」的意識與活動,而是對「台獨」作全面全程的批判,從而自批判的對象(反面)來顯示了四十年來臺灣內部的「台獨」意識與活動的實際狀態與演變過程。這應是一般史書所沒有的方式,《老子》說:「反者道之動」,歷史常從反面角度才看得更真切。
二、本書的內容與價值
本書分為四部分:〈反獨護國文選〉、〈分歧檔案〉、〈反獨活動〉及〈總結:四十年來島內台獨與反台獨活動總檢〉。
〈反獨護國文選〉二百○一篇,約五十三萬言。這些文章起自民國六十七(一九七八)年底,止於民國一○六(二○一七)年;是從原在《疾風》雜誌、《龍旗》月刊及香港《星島日報》等發表的文章中,精選出來的。其中只有少數文章是署名為我本人或筆名(余如雲、主筆室等)的,絕大多數都是各界反獨愛國人士的作品。這些作品除了真切表達了廣泛的反獨心聲之外,更重的是針對當時「台獨」的實際運作或謬見而發,故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誠如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反台獨求統一,已是今天全中華民族所追求的目標,因而在台灣四十年來這方面的史料也是有現實的重要意義了。
更有價值的是〈分歧檔案〉,全文共廿二萬言。這是當初鑒於「台獨」活動日益激烈,所以《龍旗》闢此專欄,特請王玉白(董筆)先生負責每月供稿的。自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三月起,直到八十二(一九九三)四月《龍旗》停刊止,共六年九個月連載這專欄。其內容是每月根據公開的「台獨」活動作如實的記錄,並注明資料出處,然後加以簡要的〈評論〉。《龍旗》以長達八十一期連載「台獨」活動約有二千條之多,本書精選近五百條載入。須知七十五至八十二年是臺灣內部政治最動盪階段,從「黨外公政會」大肆活動半年後即非法組成〈民主進步黨〉,當時年老力竭的蔣經國先生已身心俱疲,僅在一年三個月後,便氣得吐血而逝世了!李登輝掌握政權後,對「台獨」勢力大力扶持,終於造成日後臺灣政治的每下愈況局面。〈分歧檔案〉就是這段最紛亂之七年期間的忠實記錄,對後世研究臺灣政治者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第三部分內容,是影印《疾風》及《龍旗》原載的幾次重大的「反獨」活動資料。此種編排,旨在使史料的價值較臻明確性,也有助於本書的可讀性。
最末的〈結論〉,文長三萬多字,是去年底決定出版這本書才寫的。其內容是四十年來臺灣島內「台獨」與「反台獨」活動的總檢視,望有助於讀者易於把握全局概念。此外,筆者藉此鄭重提出的二點管見:一是所謂「臺灣主權」觀念的導正。二是如成為中華民族的「民主試驗區」,是臺灣最高的價值。我相信這二點意見,是迄今為止,未見有人注意到的。
三、本書的特色
綜上所述,〈反獨護國文選〉及〈分歧檔案〉是本書的主要構成內容,共約八十萬言,都是採「編年史」的方式編排的。讀者若想瞭解哪一年發生一件什麼事,只要在編年的目錄中檢索即可,很方便的。
更重要的是,正如梁啟超所說,傳統的「編年史」不脫賬簿式的紀錄,讓人讀來枯燥無味、難以了解;如古代的《春秋》,還需另有三傳﹙左傳、谷梁傳、公羊傳﹚的疏解。本書的編年則全非賬簿式的,而是篇篇的實際活動紀錄与不同角度的批判文章,生動、活潑、有趣!再進一步就全書來看,又等於是台灣內部「台獨」與「反台獨」的〈記事本末史〉。由是言之,本書可謂兼具專門史、編年史、記傳史,乃至記事本末史的特色了。
四、「四十年」定數
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中有「術數」派,慣以五行之類的數字關係來推斷政治上的興亡盛衰。最盛行「術數」的時代是漢朝流行的讖緯。最有名的著作是北宋邵雍(康節)的《皇極經世》。此書以「元、會、運、世」的年數來推算國運的盛衰。我雖不信術數,但數字的巧合往往讓人覺得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定數」這回事。
此書是記載臺灣內部四十年來的「台獨」專史,始於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恰在此月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又恰在此月鄧小平宣佈「改革開放」的重大政策。更恰在不到一個月之後中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佈「三通四流」的新政策。這連串的重大演變到目前也統統是四十週年了!
去年底,我意識到這連串「四十年」的數字,才下決心編撰此書的。因為篇幅巨大,工作浩繁,常感艱辛。在編撰的過程中,腦際常閃起〈國父遺囑〉開頭那句話:「余致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我與眾多反獨同志豈不是可如是說以自勉:余致力於反獨護國凡四十年,在求中國之和平民主統一。如此說並非敢自比孫中山,只是覺得冥冥之中真好像有「四十年」的定數在焉;知此定數,即「使命感」所由生,而不怕艱苦矣。
五、「分歧」的疏解
最後,還應對「分歧」一詞稍作疏解。因為本書既有「分歧」檔案的編排,而在各篇文字中也多出現「分歧」分子、「分歧」集團等名詞,故有在此說明的必要。
四十年前,國民黨當局的文件,常以「分歧」一詞指稱那些思想與國民黨路線歧異的人士或事物,但卻未見對此詞疏解清楚。約在民國七十二年間,《龍旗》同仁在國民黨中央大陸工作會白萬祥主任的熱心支持下,費了許多工夫,撰成一部六十萬字的《臺灣分歧運動史》書稿,後因種種阻障,此稿終未能出版。此稿一開始便界定了此詞。
凡違背下列三統之一的意識或行為,均屬分歧:
1.中華文化道統。
2.中華民國正統。
3.中華民國憲政法統。
何謂「道統」、「正統」、「法統」?這就牽涉到中華傳統政治哲學的深義了。早在一九九五年六月間,我曾在香港《星島日報》發表「正統、法統、道統」一文,略論了這三統問題(見本書第一篇一九九五年文選中),可供讀者參考。在此應略加補充說明的,「台獨」思想是如何為反三統的「分歧」。
1.違背道統
對於「道統」一詞,當代大哲牟宗三先生有深刻的卓見(見氏著《歷史哲學》第一部第一章)。他認為,中國人自上古的堯、舜、禹以至夏商周,已有潛伏性的「修德愛民」之道統核心觀念。孔孟畢生宏揚「仁義」精神,即是把這核心觀念顯現於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中。唐朝的韓愈有《原道》之文,就是闡明這自古以來的「仁義道德」觀念。到了宋朝朱熹更明確提出十六字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為道統的內容(見中庸章句序)。今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盷也曾簡明地指出:「中國的道統始於唐堯。道者,立國之道,即民族精神。統者,創業垂統之義。亦稱傳統,即為民族優良之傳統。」(氏著《中華五千年史》)。孫中山先生更說過,他的思想是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貫的中華文化道統」而來的。
綜此以言,所謂「道統」是中華文化特有的精神,它是以「修德愛民」為核心的道德觀念。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這種核心觀念,才成其為綿延五千年的可大可久的偉大民族。據此以論,這四十年來臺灣卻出現一群以反中華文化、反中華民族、反道德、反中國的政治人物,誠如《春秋》所說:「諸候用夷禮則夷之」,斥這群人為「分歧分子」或「分歧集團」,還算客氣了。
2.違背正統
其次,關於「正統」問題。歷來對這問題爭論甚多,宋代大儒司馬光、歐陽修、蘇東坡、朱熹皆有論述,頗為複雜。其實,如綜合歷來這些理論,可以把「正統」概括為三要素:一為道德要素。一個政權是否為「正統」,必須要符合「道統」的核心原則,否則仍不算「正統」的政權。二為實力要素。即古來所謂「成王敗寇」之觀念,一個政權具備道德要素,還必須有足夠統治人民的能耐實力才行。三為持久有效統治要素。如隋朝(五八九─六一八)統一的時間太短,史家不認其為「正統」,只算「閏朝」。又如清朝(一六四五─一九一二),起初並非「正統」,至康熙平定南明及臺灣以後,逐漸進入康、雍、乾的盛世,才算是「正統」。此外,到了現代,能否進入「聯合國」也算是一個新的「正統因素」。
依據上述四要素,來研判今天海峽兩岸的兩個政權,何者是「正統」?或可得到較合理的確解。
一九一一年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朝而建立了〈中華民國〉,史家沒有人不承認其為正統者。相對此「正統」的洪憲稱帝、偽滿洲國及南京汪氏偽政權,即屬「潛偽」政權了。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而中共卻在北京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權;始初在毛氏統治期間,〈中華民國〉不但仍有聯合國席位,而且毛氏種種倒行逆施政策全與中華文化傳統的「道統」觀念悖逆,故北京政權未能稱為「正統」。直到一九七八年鄧小平當政以後,改採撥亂反正的「改革開放」政策,國力日益壯盛,百姓生活大幅提升,道德上的正當性也逐漸增加,再加上已加入聯合國取得了國際法上的「代表中國」的地位;故實際已有了正統資格。
一九九二年在南懷瑾與汪道涵二位先生合力協調下,達成了「九二共識」。此共識的內容是:兩岸當局雙方均承認「一個中國」,只是雙方對「中國」的表述可以有所不同。這從傳統政治哲學觀點,等於有兩個「正統政權」了。這種狀態,只是解決兩岸現實問題的權宜性安排,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是空前未有的。但如《孟子》所說「天下定於一」,兩岸最終必統一的,統一後的中國自然回歸到正常的「正統」了。
面對這種歷史上空前的兩個「正統」狀況,臺灣這一群「台獨」人士,對兩個政權都不予善意對待,只想把臺灣這塊領土割出去獨立建國,這當然是違背傳統政治哲學之「正統」觀念,即是非道德的,故指他們為「分歧」,還算溫和了。
3.借殼「法統」
最後是「法統」問題。以上把「道統」及「正統」觀念釐清了,「法統」就很簡單,指的就只是〈中華民國憲法〉。
問題是,「台獨」集團一直是想廢棄這個「法統」,而另立「台獨憲法」的,只是拘於中共的崛起強盛、畏懼全球中國人的反對、迫於國際壓力,自感這夢想根本辦不到了,才在一九九五年弄出一個詐偽性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宣稱「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這便是「借殼上市」的欺詐手段——暫且用〈中華民國憲政法統〉這塊招牌,取得執政之利以後,徐圖以各種手段去反中國人、反國民黨、反傳統文化……等等,來進行「內政台獨」或「實質台獨」。其實,這是極愚蠢的做法,因為等於把這個「正統政權」變成「僭偽政權」了!後果凶險,不待蓍龜。
本書能順利出版,香港企業家莫遠航先生貢獻最多,謹致謝忱。莫先生原籍廣東清遠市,品學兼優,早歲即有全大陸〈傑出青年〉榮號;曾任地方檢察長,是當時全中國最年輕的地級市檢察長。近年從事實業,成就斐然!猶不忘宏揚中華傳統優良文化,凡有益於國家民族之事皆熱心盡力幫助,用特致意。

勞政武撰
中華民國一○八﹙二○一九﹚年五月


 

目次

第一篇 反獨護國文選 ○三八
第二篇 反獨活動 五一五
第三篇 分歧檔案 六三○
第三篇 結論 八四二
第一篇 反獨護國文選 

六十七(一九七八)年
要做「謇諤之士」,勿做「黑拳幫」——中山堂事件的回想 勞政武47
六十八(一九七九)年
我們要出擊──《疾風》雜誌創刊宣言 本社 50
國民黨,你錯了?!─論中國國民黨 評論員 51
「重返聯合國」的陰謀 許承宗 57
致鄧小平公開信 本社 58
疾風精神 本社社論 60
「政治問題」與「法律問題」的分野 褚黑 62
莫讓理性成為懦弱的藉口 余如雲 65
誰是真正的敵人 齊森茂 67
如何擊破黑拳幫的「雙重思考謀略」 曹毅志 75
不可推銷「政治非廣告術」 李長之 79
楊國樞有意切斷愛國聲帶 何啟元 83
別火!胡秋原先生 主筆室 85
民族主義有罪? 唐漢 92 
六十九(一九八○)年
沉痛的呼籲 本社評論員 94
對高雄暴力事件之抗議書 96
十億神州埋台獨 何洛 97
歷史豈容抹煞、誣衊與捏造 孟養 98
國歌競賽─ 一頁被遺忘的歷史 李念慈 102
落魄異鄉的過氣漢奸彭明敏 李勇仁 103
七十(一九八一)年
龍奮貫青天 龍旗雜誌創刊宣言 107
台灣人同聲一哭 劉添財 108
三十年來政論雜誌對政治的影響 齊森茂 117
那邪惡的手又伸出了 陳鐵民 126
吳稚暉對子女的「三修」教育 湯承業 130
憂懷國事 李樸生 132
談龍 楊明顯 135
「台灣民族」粉墨登場 阿修伯 137
七十一(一九八二)年
「民主鬥爭」的精深化 本社 139
血案對誰有利? 方又新 140
李敖的黑牢 文戈 143
一張叛亂的鐵證 停雲 144
七十二(一九八三)年
給分歧妖刊看病 三閭大夫 145
台灣的道路─論「台獨」的最後「理論」 本社 159
從陳永華治績看延平郡王的政治路線 資料室 161
敬答陶百川先生 勞政武 164
陶百川先生的辯解 陶百川 165
辯解的辯解─ 覆陶百川先生的公開信 勞政武 167
彭明敏的一份洋狀 羅子 173
李敖——台灣第一大不要臉 陳楚文 175
注意兩爆炸案 方白 176
台獨暴力,不打自招 方白 177
給台獨暴行算總帳 資料室 178
江亢虎的悲劇與虛無主義 勞政武 179
李國鼎在洛杉磯逼台獨分子說國語 思義 187
違法者,罰無赦! 查良鑑 188
從禪機看鬼魅世界 天山雪狐 191
韓愈不是中國人?評「台灣民族」的迷惘 193
「台獨」就是漢奸國賊 丁治磐講 陳綏民記 195 「住民決定論」的謬誤 劉真光 198
七十三(一九八四)年
陳蝶衣─一位愛國的文化工作者典型 黃馨 199
「教亂」的歷史教訓──《耶穌在哭泣》讀後感 陳蝶衣 203
齎志沒地,長懷無已─悼馮致遠先生 勞政武 205
小左派反擊台獨派─論《夏潮》的指標 方白 208
絕食?這是一幕「鬧」劇:無理取鬧! 丑八怪 209
絕食!這真是一場「好戲」 金鳥鹿 211
放心吧,不會餓死的! 余不想死 212
從醫學觀點看「絕食」──只要以水喝不會翹辮子 蒙大夫 215
台獨內部分裂─洪哲勝另搞「台灣革命黨」 資料室 216
從洪哲勝看台獨內鬥 羅思義(寄自紐約) 217
當前分歧言論總覽及分析 主筆室 220
敵人誣陷龍旗 鍾觀仁﹙香港﹚ 237
朝鮮義勇隊在第三戰區的工作情形 顧祝同 237
湖南人保衛台灣─新楚軍血戰八卦山史實 余如雲 239
七十四(一九八五)年
楊國樞的「三蛋」謬論 陳景雲 244
雷渝齊搞「第三勢力」? 主筆室 248
「四腳仔」誹謗案的初審感想 高資敏 258
對日抗戰蒙難血淚記 黃造雄(國大代表) 259
七十五(一九八六)年
堅決反對外人干涉內政 本社 262
台籍青年軍為復員四十週年給本省同胞的公開信 265
奮發論強 車輪 267
國民黨果然上當 本社 270
漢奸獎助金 文瀾 272
不是「八年抗戰」,是「十四年抗戰」 王煥 273
不能坐以待亡!──粉碎台灣組黨奪權陰謀告同胞書 275
島內分歧分子與海外台獨漢奸大串聯 佘原 278
一定要消滅這個台獨黨 本社 280
評江炳倫反「革命」謬論 王玉白 282
七十六(一九八七)年
肅清台獨分離分子─國民大會發出怒吼 高信等六四○人 286
英雄總是布衣多 秀河 287
國民黨會如何演變 本社 288
為「台灣話」正名 林衡道 290
高舉龍旗、橫掃鼠輩——紀龍旗國是座談會 大可 293
奮發陽剛之氣 車輪 294
國父也生氣─台獨漢奸「五一九行動」紀實 編輯部 297
我們何負於台灣省同胞 劉性良 300
「台獨」的前途 陳弘文﹙紐約﹚ 301
何謂「老而不死是為賊」 蔡策 307
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敬悼范化民先生 勞政武 309
「本土化」的危險性 本社 311
江鵬堅的奇怪法律觀點 白峰 312
七十七(一九八八)年
余登發不同凡響 李維國 313
誰能做國民黨主席 高漢清﹙澳門特稿﹚ 314
對「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方案」看法 楊揚﹙國大代表﹚ 317
美國如何影響台灣政局 資料室 319
經國先生因何逝世 劉弘堅﹙國大代表﹚ 321
鄧小平談蔣經國逝世 資料室 321
國民黨再出發 蔣廉儒與本刊發行人談當前一些重要思想性問題 323
最不智的切腹「死諫」 李良 330
故總統的「大謀」何在? 余如雲 331
可悲的「五二○」事件 袁大戈﹙美國洛杉磯﹚ 332
立法院緊急提案 周書府等七十五人 333
「雞首」乎?「牛後」乎? 冰三 333
應請蔣緯國出任黨副主席 余如雲 335
龍旗的奇襲行動 殷琦 336
李煥的懊惱 本社 338
中國人的世紀 穆超(立法委員) 340
王作榮的讜論 余如雲 344
鄭元澤的大勇 林中維 346
七十八(一九八九)年
李登輝是「領袖」嗎? 殷琦 347
一位真正的愛國者─可敬的朱文琳先生 勞政武 348
對榮民「死諫」應有的態度─敬悼浦澤民先生 翟耀 352
對李煥先生的建議 勞政武 353
國會痛史 趙同信﹙國大代表﹚ 355
必須防備詹秀枝發生「意外」 江培傑 356
對鄭南榕出殯秀的看法 朱育才 357
在龍旗看到光明、真理、力量! 蔣緯國 358
反對〈大陸代表制〉就是「獨台」 359
關中庇護林鈺祥內幕 林元耀 363
蔣公智取張學良 趙同信﹙國大代表﹚ 364
列寧「職業革命家黨」的成因及其組織原則 劉廣華 365
台灣不具備獨立的條件 穆超(立法委員) 371
七十九(一九九○)年
解嚴後民進黨人數活動統計 資料室 372
台獨者:傀儡也 蔡策 373
大公方能團結,治國需要宏才 本社 374
這樣的人還能當總統嗎? 陳景雲 376
滕先生作獅子吼 宋楚瑜強詞奪理 379
民國總統名錄 趙同信﹙國大代表﹚ 380
大逆不道的人 劉珩 381
蔣孝武發表公開信內幕 齊民 382
對蔣孝武的憤怒 劉中石 382
李、黃會談給國人的警訊 施劍英 383
大官要學梁肅戎 余如雲 384
為「小朝廷」建立了法的基礎 木劍子 386
國是會議後的省思 法天 390
國是會議是「台獨的推進器」 庾嶺梅 391
再造一個輝煌的漢疆和唐土 蔣緯國 392
〈中山堂護歌事件〉十二週年 勞政武 394
八十(一九九一)年
孫立人〈兵變案〉新發現 徐昌隆 395
掃獨‧衛道‧護法 汪正志 395
上兵伐謀 余如雲 397
國民黨應清理門 懋勳 402
中華民國往何處去 勞政武 404
愛國有罪‧台獨有理? 池平 406
蔣公的情義與失敗 趙同信﹙國大代表﹚ 409
「獨台會」案的幕後 鍾健﹙香港特稿﹚ 410
恢復正統漢字,廢除簡體字 林中維 411
一生為中國法治而奮鬥的人─查良鑑 編輯部 412
陳重光的老把戲 韓文傑 417
菩薩老師──張彞鼎博士 勞政武 417
張公彝鼎博士在軍中之德行道誼 王昇 420
嚴肅處理「台獨」問題 主筆室 421
黃主文與「台獨黨」合作無間 賴新生 423
蔣夫人為何走了? 韓文傑 424
禍國殃民的「台獨條款」產生沿革 資料室 425
挺身而出 義無反顧「中國人反獨護國大同盟」成立大會宣言 427
「台獨」既動,反「台獨」亦要動 葉知秋 428
為何走上「台獨」不歸路? 黃毓民 430
悼念蔡策先生 勞政武 433
根 車輪 434
八十一(一九九二)年
黎昌意在做什麼 葉知秋(港澳反獨護國大同盟主席) 435
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勞政武 436
「反獨護國運動」的嚴肅意義 林中堅 440
國民黨內的三個「黨渣」 翟大夫 441
請李總統表態,以釋群疑! 442
李登輝能當「台灣的華盛頓」嗎? 岳騫 443
「住民自決論」的錯誤使用 俞力工(歐洲特稿) 446
文化統一中國論 劉孚坤 447
中國歷史上的大富豪─石崇 牛廣泰 449
簡體字的反諷 劉孚坤 451
中國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類? 陳立夫 452
國民黨往何處去? 459
八十二(一九九三)年
我對李登輝總統的支持和期待 王禹廷﹙國大代表﹚ 462
台北倒郝新政潮 岳騫 466
郝院長卸職談話 468
梁肅戎的「宿命結論」 勞政武 469
八十四(一九九五)年(以下文章作者均是勞政武)
「連四項」,可信嗎? 473
誰說我親共,我就要告他! 475
「黨產風波」的焦點 476
兩岸政策的交集與分歧 477
中東之旅為「掌聲」 477
林洋港不夠膽識 478
「以統保獨」的政治路綫 479
李登輝沒有「求統一」的意思 480
文化是中國必然統一的保證 481
中共該如何解決農民問題? 482
兩岸如何掙脫「死結」 483
「放棄對台用武」的戲論 484
兩岸三地必互為影響 485
中共能贏李登輝嗎? 485
沒有李登輝,台灣會更好! 486
催生「中華國協」遇阻力 487
錢復的困擾 488
正統、法統、道統 489
台教育「本土化」耐人尋味 491
一O三(二○一四)年
遏止分裂逆流 宏揚中華文化——中國人反獨護國動員大會宣言 反獨同盟 492
一O五(二○一六)年
蔡英文包藏禍心的詞語遊戲 494
反者道之動 496
上臺百日 荒腔走板 502
一O六(二○一七)年
寧共毋獨─〈全統會〉的創立與奮鬥 507

第二篇 反獨活動
一、中山堂叛國﹙篡改國歌﹚事件真相 516
原載《疾風》雜誌民國六十八﹙1979﹚年八月創刊號
二、九‧八愛國運動﹙中泰賓館事件﹚紀實 534
原載《疾風》雜誌民國六十八﹙1979﹚年十月號第三期
三、中華民國第八屆正副總統之爭經緯 572
原載《龍旗》月刊民國七十九﹙1990﹚年四月號第一一○期
四、〈中國人反獨護國大同盟〉成立大會紀要 606
原載《龍旗》月刊民國八十﹙1991﹚年十二月號第一三○期
五、〈港澳各界聲討台獨大會〉盛況 616
原載《龍旗》月刊民國八十一﹙1992﹚年元、二月號第一三一、二期
六、〈中國人﹙港澳﹚反獨護國大同盟〉千人餐會紀實 620
原載《龍旗》月刊民國八十一﹙1992﹚年二月號第一三二期

 

 

書摘/試閱

要做「謇諤之士」,勿做「黑拳幫」 勞政武
中山堂事件的回想
十二月五日中山堂事件發生後,迄今已逾一週;隨著傷勢的減輕,個人激昂紛亂的思緒也漸趨平靜。有感於各界對我支持和關心,有感於此次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熱烈和對國家前途影響之深遠;乃撰此文,一則以謝各界,二則向社會提出一些管見。

作為一個大陸來臺流亡學生﹙報上稱我為反共義士,實不敢當。其實我十八歲蒙救總接運來臺,只是個流亡學生身份﹚,十多年在大陸上的愁苦體驗,與從小在自由天地中成長的人比較起來,也許有著必然不同的心態。作為一個研習法律的人,長久的法律訓練,其思想模式也許與一般專講「情」、「理」的有所不同。對於一個愛好哲學和歷史的人來說,也許對事情會持有奇怪的見解。爰不揣淺陋,藉本文將自己的想法或見解表達出來。

當日中山堂集會的情形,無論如何,對於我來說是不堪忍受的。它的氣氛使我彷彿退回好久以前,幼小的我懷著萬分恐懼,被大人帶著去參加過的好多次鬥爭大會。大幹部們飛揚拔扈的高坐在臺上,臺邊跪著一排垂頭喪氣的人,台下則是黒壓壓的一大片群眾;群眾之間,穿梭著拿槍的民兵和戴著紅臂章的「積極分子」。於是,臺上一呼,台下萬應,風動雷鳴,被驚嚇的幼小心靈,總有好幾晚從惡夢中醒醒來。那天中山堂的集會,也許尚不至於如是恐怖,但確會喚起我淡漠多年的回憶,更怕自己和後代兒女們有一天真的會重過同樣的生活。

當日中山堂集會的情形,無論如何,對於一個久經法律訓練的人是難以忍受的。按自清末以來,我國就全盤接受了西方的法制,這種法制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講究「正當程序」﹙Due Process﹚;譬如任何法律縱然是公認的惡法,但若未經正當手續去變更它,任何人不能否定它的效力。我們的國歌,早在我出生的前一年之民國卅二年,既經國民政府正式公佈,縱然有若干字已不合時代,何能由幾個人擅自更改呢?自己要擅自更改也還罷了,何能強要別人照他們的意思去唱?別人不肯照唱,何能怒目以視,還以相機拍照,繼而公開指責呢?也許仍是「法律素養」作用吧,我們雖然怒火中燒,仍然按捺了。一直等到臨時動議時,我方決定提出抗議。記得我抓到發言臺上的麥克風第一句話是說:「程序問題!」因為我當時的直覺裏,大會主席黃信介先生既曾任市議員及立法委員多年,當然會懂得什麼叫做「程序問題」的,我希望他讓我提出一些不同意見。不幸的是,我這句話剛說完,耳邊已響起一片「打死他!」之聲,情急之下,大概只說了「我抗議,你們改國歌,還要干涉別人」幾句話,就被人扭打得不知東西南北了。
如今回想當時情景,實在心有餘悸。當時我也並非不知這樣做法有相當的危險性,甚至「殺身之禍」一詞在剎那間也曾掠過我腦際,只是在激情之下,何能顧得了這許多。我這個O型血液的人,想來也夠魯莽。十七年前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小孩子,只憑著一張地理教科書上剪下來的地圖,就自稱認得從廣州到澳門的路,領著八個鄉下來的人,在國父故居附近的丘陵上亂闖了一個星期,到了蒼茫的珠江口,眼看自由的彼岸閃耀著的燈光,興奮的心好像要從胸口跳出來一樣。不幸興奮造成大意,七個人被中共的邊防軍犬捉住了,只有我和另一位逃過了一場殺身之禍,如今想來,心有餘悸。這次幸賴蕭、沈二兄迅速援救,否則也可能有殺身之禍,蓋在激情之下,眾人誰能控制自己的拳腳輕重呢?我想,如果自己真的死了,倒也沒什麼關係,一部廿五史中的所有的人們不是都死了嗎?人總是會死的,死得其所即算幸運。只是想到賢慧的妻和一雙幼小可愛的女兒,她們何能平復終生的悲傷呢?於是我心有餘悸,希望自己從今以後到老死為止,能與她們長相廝守,不要再遇到殺身之禍。因為人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是這麼幸運的。

當日中山堂集會的情形,幾經冷靜思考,對於一個愛好哲學和歷史的人來說,也許對事情會有些奇怪的見解,不妨在此表達出來。
哲學啟示過我,世界上任何問題絕不簡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過是諸感官直覺的「常識」,其實背後還藏有無窮的道理。複雜的人類政治問題亦復如此,故我們看任何問題不可偏執。基於這觀點來看中山堂事件,顯然他們當中有些人要否定政府和國民黨的一切,這無疑是犯了偏執的毛病,使人難以接受。但相反的,站在政府或國民黨這一邊的人,如果把參加當日會議的所有「黨外人士」都看成是一丘之貉,甚至把三十年來活躍於臺灣政壇上的「黨外人士」俱算為一夥,這顯然也是犯了同樣偏執的毛病。據我當日的觀察和近日看到他們的書刊所載,可以說絕大多數的「黨外人士」只是本於愛國家、愛民族的用心去督促政府進行革新的,絕非是隨便否定別人一切、動輒以暴力嚇人者。事實上,復興基地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和進步,他們功不可沒。嚴格說來,他們有許多人確實算得上「謇諤之士」。如果不究明這情況的,雖屬愛國,仍為有害的偏執。民主法治之基礎在於理性,看問題不流於偏執即屬理性要求的第一步。
歷史啟示過我,「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孟子不也說過嗎?「內無法家拂士,國恒亡」,一個社會有謇諤之士存在是可貴的。不要說現行民主政制,政府需要這些人來「制衡」;即從我國古代的無數例證,也可知每代特立獨行之士,常為社會進步的不可或缺力量。錢穆先生曾有說過:「羅馬帝國亡了,以後就再沒有羅馬。唐室覆亡了,依然有中國,有宋、有明、有現代,這是如唐代般,一樣是中國。這是中國歷史最有價值、最堪研究的一個大題目。」這個題目的答案何在?我想與歷代均有特立獨行的謇諤之士的出現不無相當因果關係。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對於這些謇諤之士,站在愛國、愛政府、愛國民黨之立場,應認他們為益友才對。

至於「黨外人士」中那一小撮,動輒倡言暴力,為了一己的政治權力而罔顧國家前途與大眾福利的人,這兩天有位雷姓候選人給他們取一個名稱叫做「黒拳幫」,我想這是個妥適的稱呼。我願意對名詞進一解。「黒」者,心黒也,手段亦非光明也;「拳」者,性情暴戾也,動輒用武者也。為了更明確起見,試將「黒拳幫」分子的特徵列舉出來,好讓大家自行鑒定。凡有下情形之一者,均屬黒拳幫分子:
受洋人利用,而公然或隱然主張台獨者。
堅決不放棄使用「拳頭標誌」做其政治競選標誌者。
違法擅改國歌、國旗或國號者。
口出狂言,倡言暴力以要脅政府或民眾者。
顛倒黒白、混淆是非,對政府、國民黨或他人作無理性之全盤否定或汙衊者。
公然或隱然煽動所謂「省籍」、「階級」等仇恨,而破壞同舟一命之共同意識者。
競選之時,全靠謾罵他人,自己卻毫無具體可行之建設性意見提出者。
只會把其家庭或個人之不幸遭遇來大肆宣揚,毫無理性地洩恨於人民、國家、政府或國民黨者。
親自或唆使他人動手打人,以暴力壓制不同之意見者。
混進一個政黨內,既無理性又無人格地攻擊自己所屬之政黨者。

以上所列十項〈黒拳幫標準〉,容或未盡,但根據當日中山堂事件以及近日白熱化的選戰情況,相信也差不多了。依我算起來,真正能符合這些標準而成為黒拳邦分子的人,我想大抵不過十來個而已。為了我們社會全體幸福著想,人人都應認清這一小撮人的真面目,處處給予有效的打擊,因為他們明為選舉,暗是欲破壞民主自由的政治;他們所喊的是一套,所做的卻是另一套,對我們太危險了。至於其他的「社會人士」或「黨外人士」,我們應對他們多加敬重,不要因為有一小撮「黒拳幫」混在他們之中而把他們全加否定。當然,我們也衷誠希望大多數的謇諤之士要與黒拳幫劃清界線,以免讓那一小撮人沾汙了全體的清譽與名節才好。
 民國六十七(1978)年十二月十四日載於《台灣新生報》

我們要出擊──《疾風》雜誌創刊宣言 本社
自從鴉片戰爭以還,我國朝野歷盡無數艱苦奮鬥,無非是以國家富強、民族自尊為鵠的。一百三十多年以來,歷經「洋務運動」、「義和和團運動」、「維新運動」、「國民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全民抗戰運動」等,以至三年前發生在北平天安門的「四五運動」、最近在復興基地和海外掀起的「自強愛國運動」。這一連串的歷史性事件,雖然各有不同的背景使命,但是綜合其共同之精神,就是我們求國家富強丶求民族自尊的具體表現!
然而,使我們無限沉痛的是,經過了漫長的一百三十多年,中華民族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今天除了獲得台、澎、金、馬一隅之地的繁榮外,一千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郤陷入血腥統治之中;今天只有一千七百萬炎黃子孫能過著較安定而富裕的生活,十億大陸同胞的生活卻比鴉片戰時代更為悲慘。
使我們無限憤怒的是,今天台、澎、金、馬雖然巳經獲得數千年國史所少有的安和樂利,而且成為大陸同胞,以及海外僑胞的燈塔和希望;但卻有一股小逆流出現,那就是台獨黑拳幫野心分子。他們受個人權力慾望的驅使,甘做洋人壓迫中國的鷹犬,打著「民主、人權」的幌子,肆無忌憚地鼓吹暴亂,企圖分裂中華民族、割裂中國版圖,摧毀我們復興基地的光輝成果。
回溯一百三十多年來的民族血淚史,我們的國家迄未臻於統一富強之理想,係由於朝野之間,不斷出現反動逆流的緣故。這些反動逆流,一種根源於「路線錯誤」,另一種根源於「個人野心」。前者如康、梁的維新保皇、義和團的愚昧禍國;後者如袁世凱之稱帝、軍閥之割據。而今天的中共,正是集「路線錯誤」與「個人野心」兩害於一身,既誤引猶太仇世者所發明的共產主義於中國,復狂熱於毛澤東流寇心態,肆行暴虐於同胞。至於台獨黑拳幫反動逆流,雖然其本身根本沒有路線可言,但它的策略郤效法中共當年顛覆政府之故技,妄圖逞其分化的叛亂陰謀,以遂其獨斷萬民之個人野心。
那一小撮台獨黑拳幫分子,受到前年中壢地痞流氓暴力事件倖獲輕刑的鼓勵,竟敢公然鼓吹台獨,挾洋自重,口出狂言,惡意醜化領導中心。更於去年十二月五日在台北市中山堂篡改國歌、煽動暴亂、詆譭愛國自強捐款運動,最近更利用神聖民主議壇污衊國軍將士,其分化挑撥伎倆,無所不用其極;其漢奸禍國心態,更是昭然若揭。凡我中華兒女,對這一小撮醜類,莫不痛心切齒!
然而,我們深信:中國固然歷經憂患,卻是個屢仆屢起的偉大民族。挫折,培養了我們的睿智。艱難,鍛鍊了我們的情操。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光陰,並沒有枉費;無數民族先烈的血汗並沒有白流!歷史上任何形形色色的反動逆流,皆已被我民族的共同意志所摧毀,今天存在的毛共反動勢力和台獨漢奸逆流,當然亦將被我倫理、民主、科學的三民主義主流的時代主流所埋葬。
因此,《疾風》雜誌的創刊,代表全民族的共同意志;順應了三民主義的時代主流,以「疾惡如仇,除黑務盡;風雲際會,再滌神州」為號召,團結大陸、復興基地以及海外的民族精英,加速摧毀一切反動逆流,堅決地為達成全民族的願望而奮鬥!
凡是愛國志士,一定支持這本雜誌!
凡是台獨漢奸在疾風中顫抖!
同胞們!是時候了,是我們沉默大眾出擊國賊的時候了。讓我們團結一致,狠狠地向一切魔鬼作無情的痛擊!
疾風雜誌六十八年(1979)年八月創刊號
國民黨,你錯了?!─論中國國民黨 評論員
我們仔細想,一個時代只要找到一個適當的大偉人,就決不會毀滅。一個明達賢德的人,有確知時代所需的智慧,有引時代走上正軌的膽識,這就是不論那個時代的救主。
這普遍衰頹的時代中,充滿了無信心、困苦、彷徨、頹廢、懷疑的性質,艱難險阻的環境,萎靡地向更糟的困苦中傾頹下去,直到最後的毀滅──這一切,我譬作一堆乾燥死寂的燃料,等待著「上蒼」降下的火焰把它燃燒起來。大偉人從「上蒼」手中直接獲得自由智慧的權力,就是這火焰。他的話就是救濟一切的名言,大家可以信服的。他所接觸之處,燃起同樣的火焰。愚昧的人,現在竟以為是那些冒煙的乾柴叫他來的。不錯,乾柴的確急切需要他,才能燃燒;但若說是乾柴叫他來的──還有人在嚷:「瞧,不是那些乾柴自己生的火嗎?」我不能不說這種人是短視的批評家了。一個人不能信仰大偉人者,正是顯露他自己的淺薄的最可憐憑證。一個時代中,倘普遍盲視那種精神上的火焰,祗信仰那一堆乾枯死寂的燃料,真也是一種極可憐的現象,是無信心的極致。我們該知道,在宇宙史的各時期中,大偉人是不可少的時代挽救者──是一種火焰,沒有他,乾柴永不會燃燒。
卡萊爾(T. Carlyle 1775—1881):《英雄與英雄崇拜》第一講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0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