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軍事心理學(簡體書)
滿額折

軍事心理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6 元
定價
:NT$ 696 元
優惠價
8760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近年來國際國內軍事心理學研究及最新發展成果,向讀者展示了軍事心理學研究的全貌和應用景。本書包括四個部分27章,主要介紹了軍人心理選拔與訓練、軍事環境應激與心理障礙、作戰心理與信息損傷防護、軍隊組織文化與軍人心理健康促進等內容。本書作者團隊彙集了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保證了內容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完整性。本書適用於所有熱愛軍事心理學的讀者、所有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所有從事心理學研究、教育訓練、組織管理、企業文化的各類人員,也是軍事心理學教學的首選教材。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我國軍事心理學研究的新航標和新起點。

作者簡介

苗丹民
博士生導師,空軍軍醫大學軍事醫學心理學系教授,中國心理學會會士,全軍心理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研究方向為軍人心理學選拔、軍人信息損傷預警與防護。
嚴 進
博士生導師,海軍軍醫大學心理系教授,中國心理學家,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研究方向為軍事應激機理與應用、軍隊心理衛生勤務保障。
馮正直
博士生導師,陸軍軍醫大學醫學心理系主任、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現任主任委員。研究方向為抑鬱症認知神經機制、軍事心理訓練。
劉旭峰
博士生導師,空軍軍醫大學軍事醫學心理學系主任、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侯任主任委員。研究方向為軍人心理選拔與崗位分類、特殊軍事環境軍人心理健康維護。

名人/編輯推薦

苗丹民教授等主編的《軍事心理學》是《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中一部極具特色的“重量級”著作。著作從“戰爭本質上是心戰”的理念出發,分析了傳統戰爭、現代戰爭和未來戰爭條件下,影響軍隊作戰能力的各種心理因素,闡述了基於心理學原理的應對原則、方法和策略。這是對心理學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貢獻,也將對軍隊現代化建設產生深遠影響。主編和作者們既是學者又是軍人,不僅學養深厚、履獲科研佳績,還在軍隊建設和應對突發件中屢建奇功。在著作的寫作過程中,採用海陸空三軍聯合、軍地融合的“大兵團作戰”方式,在主編們的決策指揮下,眾多學者奮力工作,終於寫成了一部主題宏大、內容豐富、結構嚴整的大作。如主編和作者所期望的那樣,這部著作必將成為我國軍事心理學研究發展的新航標和新起點。

楊玉芳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我向所有從事軍事心理學工作的同行們推薦這本書。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有關軍事心理學的出版物也逐漸多了起來,但這其中更多的是譯著。在這些出版物中,有的屬￿專業工具書,不適合瞭解性閱讀,有的只是側重於軍事心理學的某個分支,有的則過於簡略,而更為突出的問題是沒有反映我國軍事心理學的發展狀況。這本書在內容上幾乎涵蓋了軍事心理學的所有領域,既有國際軍事心理學的發展趨勢,也有我國軍事心理學的研究現狀;既有學術前沿的研究成果,也有在軍事活動中的實踐應用;在行文風格與篇幅上既體現了該學科的科學嚴謹性,也兼顧了適合於廣大讀者的可讀性。參與本書編寫的許多作者都是我國軍事心理學各個分支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他們的專業實力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國軍事心理學當前的最高水平。
軍事心理學其實是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在軍事活動領域的應用,其內容幾乎涉及心理學的所有分支,可以說就是心理學的一個縮影。不僅如此,軍事心理學的許多領域都曾經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過引領式的影響。我相信,即便是那些非軍事心理學專業的心理學同行們,也同樣可以從本書中有所收穫。因此可以說,這本書值得每個對軍事心理學感興趣的人一讀。

王京生 原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教授 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



有幸提前看到苗丹民等四位教授主編的《軍事心理學研究》定稿,這不僅是我國又一部軍事心理學研究集大成之作,更是我國軍事心理學研究者多年辛勤研究結晶的系統展示。對軍事心理學研究發展和現狀有所瞭解的讀者不難看出,這部專著,無論從涵蓋的研究內容還是最新發展形成的研究領域、呈現出來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一部可以勝過蓋爾和曼格爾斯多夫(Gal和Mangelsdroff)主編的《軍事心理學手冊》的新著。《軍事心理學手冊》成書於17年前,本書的很多作者都是當年將《軍事心理學手冊》從英文版翻譯成中文的主要譯者。最特別的是,這部《軍事心理學研究》集中表達了我國我軍近30年來的軍事研究與實踐成果,對於國內讀者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一部專著和工具書。本書不僅對從事軍事心理的人員來說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也開拓了所有從事心理學研究者的眼界,是一部對心理學全貌把握得非常好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該著作的四位主編,苗丹民、嚴進、馮正直、劉旭峰,都是多年來活躍在我國軍事心理研究和應用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在軍隊改革中,他們分別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和陸軍軍醫大學,他們所帶領的作者隊伍更是來自全軍所有從事心理學工作的單元,這本身就體現了這部專著是聚集了全軍心理工作者成果的結晶。我和他們四位以及多位執筆作者是多年的朋友和同仁。28年來,我親眼見證了他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分散到體系、從基礎理論研究到為部隊提供服務的全部奮鬥歷程,這可能也正是他們要我在本書面世之際說幾句話的原因,因為我確實是這個歷程的見證人。
我國軍事心理學最早開端於抗日戰爭時期,周先庚等人對傘兵選拔的心理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初由劉善本提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參與開始了對軍用飛機座艙照明和顯示的工程心理學研究。不過這些工作規模都比較小,尚不能成體系地廣泛展開。改革開放和科學的春天給我國軍事心理的發展帶來了契機,也是我國軍隊快速建設的需求給我國軍事心理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2003年在苗丹民等的率領下,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學分會成立,更加推動了全國軍事心理學的研究、應用和人才培養。其中很多成果都體現在這本專著之中。
高素質的戰鬥員和指揮員是任何軍事行動成功的基本保證。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的空客飛機在近萬米高空突發駕駛艙風擋破裂的重大險情,機長劉傳健神奇般地克服困難、操控飛機,使得航班平安備降,全體乘客和機組人員沒有任何人重傷或死亡,創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跡。劉傳健本來就是一位空軍飛行員,在成為飛行員的過程中,曾經接受過嚴格的心理素質檢測,平時也定期接受心理輔導和訓練,正是他所具備的超常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在突發危機情境下能夠完成常人不可想像的任務。這件事也反映出我國軍事心理學工作者早年工作的扎實、有效。如今中國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軍隊現代化建設也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隨著高強度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全息化、遠程化和立體化軍事態勢的發展,人在軍事行動中的地位越發凸顯,更高的心理素質、智能水平以及人與人的協同、人與裝備的配合,這些都需要通過軍事心理學的研究進行解決。可以肯定,軍事心理必將有更大和更高水平的發展。
本書的問世恰逢其時,必定能在心理學領域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祝願我國軍事心理學同仁前程遠大,為軍事心理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侃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2001―2009)
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副主席(2008―2012)
2018年5月23日于北京時雨園

前言

今天,軍事心理學以及軍人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和軍隊高層的重視。2017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就當前我軍官兵心理健康狀況發表重要指示:“要注重部隊心理工作,從基層建設抓起,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
軍事心理學發展歷史悠久。人類自有戰爭起就有心戰。從公元前30世紀的“斧燧之戰”到1842年鴉片戰爭的“鎮江之戰”,在記載著中國五千年3637場戰爭史的2308部古代兵書中,很難找到純粹的兵戰,心戰貫穿著中國古代戰爭史的全過程。《中國古代心戰》一書指出,“沒有心戰支撐的兵戰,是缺乏靈魂的戰爭”。在我們這個民族眾多、朝代更替頻繁的古國,每個軍事集團都將心戰模式運用到了極致。中國古代戰爭證明,戰爭中有效運用心戰攻防是決定戰爭結局的鐵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軍事心理學思想傳入中國,《德國心理戰》《士氣心理》《青年心理》《軍事領導心理》《心理作戰》《軍隊人事心理》《軍人的心理衛生》等著作的引進,推動了心理學與軍事行為的結合。1927年我國自行編制的團體智力測驗用於軍人心理檢測,標誌著中國近代軍事心理科學研究的啟蒙。1936年,《軍官團體智力測驗》和《勒氏內外傾品質評定量表》修訂版出版,對軍官心理選拔起到了促進作用。抗日戰爭期間,周先庚主持的傘兵突擊隊心理選拔,有效提高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士氣。解放戰爭時期,緊密配合粉碎國民黨進攻,我軍開展了強大的心理戰攻勢。面對組織鬆散、思想混亂的國民黨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把軍事打擊和心理打擊有機結合起來,先後開展了“高樹勳運動”“喚子索夫運動”,創造出“北平方式”“天津方式”“綏遠方式”等作戰與心戰結合的範式。
解放後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我國心理學被與“唯心觀”掛鉤,成為唯心主義的代名詞,成為歷次政治運動的犧牲品,心理學工作者被改行、下放。雖然,全國在第四軍醫大學和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中仍保留著兩支心理學的隊伍,但也僅僅維持著一定範圍的教學和初級科研工作。改革開放8年後,中國軍事心理學才遲遲迎來星星之火。由於研究基礎落後,我們喪失了參編蓋爾和曼格爾斯多夫(Gal和Mangelsdroff)主編《軍事心理學手冊》(Handbook of Military Psychology)(1991年)的良機。2003年,在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張侃教授的鼎力支持下,中國心理學會批復成立了軍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軍事心理學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期間,軍隊派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救援分隊奔赴一線,為維護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胡錦濤主席的表彰。2009年全軍心理服務工作座談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軍事心理學發展達到新的高峰。2004年、2013年在部分軍事院校成立心理學系,標誌著我軍心理學人才培養向縱深發展。2015年軍隊全面調整改革,我國軍事心理學的發展迎來新的挑戰。
軍事心理學研究最接地氣。軍事心理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戰爭緊緊捆綁在一起,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要素。世界上沒有哪一門學科像心理學那樣與作戰結合得如此緊密。因為“軍事心理學將研究焦點聚焦在軍事應用上,可以看作是心理學原則、理論和方法在軍事環境中的應用”。中國古代心戰、諾曼底登陸、伊拉克戰爭等,無不詮釋著戰爭與心理學的緊密關係。我國當代軍事心理學人,積極學習外軍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研究方法,翻譯出版了以《軍事心理學手冊》(2004年)、《軍事心理學導論》(2006年)、《軍事心理學――臨床與軍事行動中的應用》(2007年)、《牛津軍事心理學》(2014年)等為代表的外軍軍事心理學專著。在總結學習以往國內外軍事心理學經驗和研究基礎之上,形成了我軍心理學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在軍事人員心理選拔、軍事環境應激心理、作戰心理,以及軍隊組織文化與軍人心理健康等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應用成果,出版了數十部軍事心理學專著,代表性專著有《軍事醫學心理學》(1996年)、《軍事心理學研究》(2003年)、《中國古代心戰》(2007年)、《現代應激理論概述》(2008年)、《航空航天心理學》(2010年)、《軍人心理選拔》(2014年)、《軍事心理學概述》(2017年)、《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心理戰重大問題研究》(2017年)、《軍事心理學》(2018年)等。我們的研究成果已經形成了十余項國家軍用標準,為部隊培養了近千名專職及兼職心理工作者,完成了1200萬軍人的心理選拔任務。2010年,第四軍醫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中國軍人醫學與心理選拔系統及標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苗丹民和王京生主編的《軍事心理學研究》由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軍心理學研究的進展,在一定程度上對之後的中國軍事心理學研究起到了承前啟後和有力推動的作用。2017年苗丹民、王卉和劉旭峰等又在Stephen V. Bowles和Paul T. Bartone主編的Handbook of Military Psychology中撰寫了“Development of Military Psychology in China”一章,把我軍軍事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介紹給全世界,展現了作為軍事心理學研究大國的實力。今天我們編著本專著的目的,一是總結這些年來我軍在軍事心理學各領域中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為凝聚新的研究方向奠定基礎;二是為我國軍事心理學界同行提供思路,推進新技術新方法在軍事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三是通過介紹國外最新軍事心理學研究進展和熱點問題,為國內各心理學機構積極參與軍事心理學研究提供信息。
本專著包括四個部分,共26章。第一部分為軍人心理選拔與訓練。主要介紹軍人心理選拔研究的特點與發展,軍人崗位勝任力與職業匹配,飛行員與航天員心理選拔與心理訓練。第二部分為軍事環境應激與心理障礙。主要介紹軍事應激的基本理論,特殊作業環境對軍人心理的影響,睡眠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軍人自殺等防控。第三部分為作戰心理。主要介紹反恐怖作戰心理,軍事指揮決策,心理戰與軍事信息支援戰下的信息損傷防護,戰場心理防護與組織實施,軍事心理衛勤保障,軍事人因工效學等。第四部分為軍隊組織文化與軍人心理健康。主要介紹軍人忠誠度、組織承諾、組織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促進和軍事認知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研究。
參加本書撰寫的作者中,有從事軍事心理學研究多年的老專家,也有剛剛踏入這一領域的年輕學者,他們都在通過參與撰寫工作表達對軍事心理學的熱愛與奉獻,具體人員被標注在各個章節中。在選題、撰寫和審核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武國城、王京生、劉志宏、賀嶺峰、史傑、崔紅等軍事心理學界專家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得到了中國心理學會的大力支持。在這裡也特別感謝楊玉芳老師的信任和寬容。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我國軍事心理學研究發展的新航標和新起點。

苗丹民嚴進馮正直劉旭峰
2018年12月28日

書摘/試閱

軍事心理學是國際心理學發展最早的學科之一,被譽為應用心理學研究的“試驗田”。著名軍事心理學家德裡斯基爾和奧爾姆斯特德(Driskell和Olmstedt, 1989)曾說過:“可能沒有任何組織或機構像軍隊那樣與心理學科的成熟和發展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繫。”
11軍事心理學的起源與概念
2009年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古代心戰》一書,闡述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孕育的燦爛兵學文化,從公元前30世紀的“斧燧之戰”到1842年鴉片戰爭的“鎮江之戰”,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古代軍事心理學思想和實踐的發展與輝煌。它告訴人們,人類自有戰爭起就有心戰的介入,戰爭史的記載和兵法文獻是探究心戰的知識寶庫;心戰與殺戮相向的兵戰相比,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成功的心戰是睿智體現,但人類卻永遠開不出心戰的“萬應菜單”;心戰因武器、人文和時代不同而各異,但心戰機理古今中外皆如出一轍。透過該書我們不難感受到,我國古代戰爭中軍事心理學思想與實踐活動為現代軍事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積累了寶貴的遺產,對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的戰爭仍十分具有借鑒價值。
現代軍事心理學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時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耶基斯(Yerkes)博士會同美國陸軍軍醫總署心理學部編制了陸軍α測驗和β測驗,對170多萬軍人實施測評。國際軍事心理學近90年的發展里程,使它在軍事人員心理選拔、軍事人因學、特殊軍事環境與心理訓練、軍隊領導與組織、軍隊臨床心理、軍事應激和心理戰等領域形成了獨立的研究領域和風格。
與其他心理學科不同,軍事心理學既不是建立在一套系統理論之上,也不是一套常規性技術總和,而是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在軍事環境中的應用。軍事心理學始終以軍事需要為目的,以研究軍事作業環境對軍人心理影響為出發點,注重軍隊文化特點,解決軍事作戰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它是一門廣闊而複雜的學科,幾乎涉及心理學各個門類,“軍事心理學是整個心理學學科的一個縮影”。但它又因為所涉及特殊人群、執行特殊使命、具有特殊目標以及受到特殊環境的影響,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與此同時,它也“只有把焦點集中于軍事應用上,才真正是獨一無二的學科”。
因此,軍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科學原理和方法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心理學分支。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它: 軍事心理學是以軍事需要為目的,以研究軍事作業環境對軍人心理影響為出發點,尋求解決作戰和軍事行動中心理問題的一門應用性學科。
12軍事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及發展
121軍人心理選拔
軍事活動的特殊性客觀地要求軍隊必須通過人員篩查,淘汰不適合者,選拔在軀體上,特別是在心理上符合部隊需要的個體,並通過人員配置實現人盡其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美國讓大批青年接受陸軍α測驗和β測驗,其目的是進行智力篩選和專業分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200萬軍人接受心理選拔篩查,奠定了今天世界各國從部隊到地方的人事心理選拔與安置的基礎,並逐漸在民用方面蓬勃發展。與此同時,成套軍事人員心理選拔系統應運而生: 70年代的美國《軍隊服役職業能力成套測驗》和《空軍軍官職業資格測驗》,80年代的《聯合軍種工作績效測量/入伍標準》,90年代的《美國軍隊人員選拔和分類項目》(Project A)和《軍人職業分類系統》(Military Occupational Specialities, MOS),都相繼成為軍人心理選拔的標準化工具,也為實現243種軍事職業的崗位匹配提供了可能。今天,《軍隊職業能力傾向成套測驗》(Army Services Vocational Aptitude Battery, ASVAB)仍然主導著美軍士兵的心理選拔與分類。目前為止,世界各發達國家均已制定了軍人心理選拔的方法和標準。
心理測量程序和內容的整合成為影響人員選拔績效的重要因素。在軍事人員心理選拔中,個人生平、學校表現、人際關係、人格特徵和能力傾向等方法的採用,以及個案分析、儀器測驗、評價中心技術和結構式心理訪談等技術的實施,明顯提高了部隊軍事綜合能力評價的預測性。在選拔對象研究方面,經歷了軍人基本心理素質測評、特殊軍人篩選,到軍人分類選拔的三個階段。在測量技術研究方面,評價中心技術、項目反應理論、計算機輔助與計算機自適應測驗、多層分析技術、結構方程以及概化理論等為軍人選拔預測性的不斷提高提供了技術保障。
122軍事人因學與文化工效學
軍事領域人因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提高軍事活動績效,提高掌握武器裝備的效率,減少人因失誤的發生。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飛行事故率再次上升時,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到航空系統中人―機適應問題上,誕生了最早的軍事人機工效學。60年代T型儀錶板的出現,使航空工效學步入“旋鈕與錶盤”時代;80年代,由於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航空工效學成為最早進入計算機時代的學科;計算機多媒體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最大程度地解決了人―機和諧問題,開創了軍事工效系統協調和最佳效能的軍用途徑。
在軍事裝備力量相近的前提下,領導能力、士氣、經驗、動機、訓練以及紀律等文化因素成為影響戰爭進程、發揮武器效能的重要因素,發展形成了文化工效學(Culture Ergonomics)。武器系統跨文化區域使用時,在設計上考慮不同文化的標準已成為設計的重要理念。人―機協調的設計,使武器裝備的設計更加人性化;仿真模擬、決策理論、人工智能等的研究,通過優化人類活動績效,指導專業選拔與訓練,大大提高了武器系統的效能。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專家系統、決策支持、人―機交互模式等,被有效地用於軍事指揮、控制、通訊及智能化(如C3I)。工作負荷評價模型、操作者模擬分析技術、任務整合網絡分析系統等,通過採用穩固性設計,排除了應激對操作效率的影響。組織工效研究,在保證特定環境中合理安排多人與武器系統匹配,以及達到最佳作戰績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23特殊軍事環境與心理
作戰是由人完成的,武器及軍事裝備只是人的感覺、能力、肢體的延伸。然而,軍人經常在各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從事軍事活動,如戰場、高海拔、嚴寒、酷暑、噪聲、有毒物質、射線、加速度和振動等環境因素。這些環境十分艱苦,甚至非常危險。因此,研究戰場和特殊軍事環境對軍人行為的影響,探討如何通過軍事訓練提高軍人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是軍事心理學長期研究的課題。這類研究,直接為軍事行為效能的預測和職業分類,危害預警標準和裝備設計標準,訓練和戰鬥危險評估標準等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高原駐紮或作戰下的急速缺氧和凍傷,熱帶地區及艦艇中60℃高溫導致的嚴重脫水和極度疲勞,飛機或飛船座艙的狹小空間與幽閉,火炮、發動機的高強度噪音,坦克狹小空間的有害氣體滯留,飛機和宇宙飛船的加速度、擾流擺動、顫動、電磁波、放射線等應激刺激,軍事運輸或模擬訓練器運動病,厚重防護裝備下作業,長時間連續作戰導致的睡眠缺失和疲勞等研究,是軍事環境心理領域長期關注的重點問題,為制定軍事職業危險性標準、裝備設計標準、訓練和作戰健康風險評價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124軍隊領導與組織
軍事組織的特殊性,為領導者理論研究提供了天然“實驗室”。二次大戰中有關領導和領導者的研究熱潮,成為了戰後大規模實證性研究的基礎。繼情景領導理論、組織目標有效性理論、權變理論和相互作用理論之後,通過對部隊團隊凝聚力的研究,研究者提出了領導核心效應概念,強調領導才能的關鍵作用。巴爾托內(Bartone)的研究提示,凝聚力是減少部隊內在壓力的主要因素。而沃爾特·裡德(Walter Reed)軍事研究所的研究顯示,不同時期的軍事組織對領導行為要求有所不同。亨特(Hunt)認為,和平時期保證組織績效可靠的是完善的制度;但穩定而死板的制度對領導者處理作戰問題是不利的。雅各布斯(Jacobs)通過軍事組織領導研究,創立了整合領導理論的組織模型,提出在不同層面的組織之間存在“瀑布式”效應,為解決領導者任務複雜性的持續增加問題提供了幫助。研究還發現,個體在作戰單位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與他人的關係是完成戰鬥任務並在作戰中生存的關鍵,士氣、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文化與社會背景、人格因素、適應軍事環境能力等都會對作戰單位軍事活動績效產生重要影響。
125心理軍醫與軍隊臨床心理
人才是軍隊開展臨床心理工作的基礎。為解決部隊心理醫生短缺的問題,美軍對曾經學習過心理學的軍官進行短期培訓,並將其任命為心理軍醫(commissioned officerpsychologists),他們主要從事心理測量與診斷工作。二戰結束前,美軍已有相當數量的心理軍醫。儘管他們只有部分人接受過系統培訓,但因卓有成效的工作,心理軍醫已成為美軍不可或缺的崗位。50年代以來,為保證有更多高學歷的心理軍醫服役部隊,美軍採用了高待遇、高質量的培訓政策,吸引了大量心理學工作者入伍;高級培訓計劃,使更多的人安心在部隊服役;博士後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人才培訓體制。特別是,其中一些人還晉升到高級軍銜,成為高級臨床醫生、行政管理人員和心理培訓教官。20世紀90年代,美軍已擁有400多名現役心理醫生為220萬現役軍人和700萬的軍人家屬及退役人員服務。
一次大戰期間,心理學在部隊醫療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軍人智力評估。二次大戰期間,除軍人心理選拔外,心理學工作者的主要任務是對大量有心理問題的軍人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治療、留用或退役。60年代以來,心理軍醫的專業領域擴展到心理診斷與心理治療方面。許多行之有效的心理評估、諮詢與治療技術在部隊得到改進和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經心理評估與治療、物質濫用綜合治療、危機干預、組織績效與心理健康人力資源匹配、健康促進、自殺預防,以及戰鬥應激反應矯正等。
126軍事應激
軍事醫學和心理學研究者們始終在努力揭示軍事應激對軍人高級神經活動的影響機制,尋找應激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為防護提供理論基礎。早期有關軍事應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戰鬥應激反應的行為學方面,將其定位於一種貪生怕死的厭戰行為,屬心理障礙的範疇。一些研究者認為,戰鬥應激反應是士兵因劇烈爆炸引起的“炮彈休克”,屬戰爭神經症。隨後的研究發現,參戰士兵發生戰鬥應激反應很普遍,戰鬥應激反應的表現多數不會造成永久性精神創傷,因此將其視為“戰鬥疲勞”或“戰鬥衰竭”。馬林斯和格萊斯(Mullins和Glass)修正了對戰鬥應激反應的認識,強調戰鬥應激反應是軍人暴露在強烈應激環境下導致的心理崩潰,與貪生怕死和精神疾病非屬同類,治療的目的應是減少士兵的不良心理暗示,增強士兵復原的信心。軍事應激的心理損傷機理問題涉及廣泛的研究領域,也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目前國內外一般認為,軍事應激的心理損傷指在作戰、軍事作業、特殊軍事環境下發生的認知、情緒、行為和態度等一系列的心理反應。根據心理損傷發生與否及其程度可分為: 急性與慢性應激反應、應激反應與應激障礙、戰鬥與軍事作業環境應激反應等。軍事應激心理損傷效應因應激源、個體心理特徵、社會環境等因素有很大差異。在軍事應激心理損傷的過程中,個體認知評價發生與否、發生程度的中介,個體心理特徵和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群體凝聚力等直接影響認知評價過程;適度的應激反應,對提高反應速度、改善認知能力、增強作戰效能等均具有積極的作用。
軍事應激導致睡眠缺失的神經心理機理是各國軍事醫學研究機構的熱點,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建立疲勞和作業效能評價模型、探討影響睡眠剝奪後個體恢復的決定因素、研發矯正不規則睡眠認知能力下降的有效藥物、研製睡眠/效能管理系統、探討睡眠剝奪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rtials, ERP)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神經機制、制定腦力疲勞評價標準及實時監控防護制度等。
127心理戰
2003年版美軍聯合心理作戰綱要中引入了《孫子兵法》戰略心戰的論述:“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海灣戰爭中,美軍每名心理戰特種作戰部隊士兵的背囊中都備有孫子兵法英譯本。2009年,我國學者苗楓林先生編著了《中國古代心戰》,將史與論巧妙結合,以大量翔實的史料,再現了自夏商西周至鴉片戰爭我國古代三千年心戰實踐的發展歷程,對當代心理戰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與啟示。
20世紀20年代,英國軍事分析家、歷史學家富勒(Fuller)提出的心理戰概念,成為現代心理戰理論形成的標誌。90年代以來,心理戰被認為是現代戰爭的第六種作戰樣式,“零損傷”、“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心理戰實踐效果,贏得了國際聲譽並成為現代戰爭最高的追求目標。當前,國際心理戰發展已形成六大特點: 重點戰略化、企圖隱性化、宣傳整體化、與武力戰一體化、網絡攻擊系統化和信息插入多樣化。心理戰的實踐活動日益專業化、精細化: 如高效協調各機構之間聯繫,開發心理戰裝備,負責心理戰人員深造和訓練,組織實施電視、廣播和網絡心理戰,統領各心理戰部隊作戰等。不少國家頒佈了心理戰作戰條令,美國軍隊的EC130飛機等一批先進心理戰武器裝備成為實施心理戰的技術保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0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