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與孩童一起體驗神:在聖經與禮儀中引導兒童的宗教潛能
滿額折

與孩童一起體驗神:在聖經與禮儀中引導兒童的宗教潛能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傳遍六大洲數十個國家,風行近七十年
美國AMAZON書店讀者五星好評:「本書改變了兒童靈性教育的形態!」

依循蒙特梭利教育的「善牧課程」,是尊重孩子天性與需求的教理教學法,
引導孩子與內在的耶穌對話,在自由與喜樂中走向上主。

「讓孩子這麼早接觸宗教合適嗎?」這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作者以數十年與孩子共處的觀察與經驗告訴我們,天父早已將自己啟示給孩子,只要適當的引導,孩子的靈性潛能將會使我們大為驚歎。
這本兒童教理的經典之作,描述了成人要如何帶領孩童,以「引導」而非「灌輸」的方式,讓他們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與神相會,在喜悅中接觸聖經與聖事禮儀,並且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上主的奧秘中。
本書所用的這種教學法,稱為「善牧課程」,它深刻具有聖經與禮儀的內涵,同時非常尊重孩童的天性與需求,是一個有系統、配合禮儀年給予明確主題及教學進度的課程。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靈性潛能。書中的許多案例顯示,無論孩子幾歲、來自有信仰或是無神論的成長背景,他們對神、對課程的回應都一樣熱情。
這不是一本教人照本宣科的教科書,相反地,它邀請我們去貼近孩子與神的真實關係,讓孩子活出他們內心深處的請求:「幫助我,讓我自己接近神。」

【內容特色】
★融合蒙特梭利概念與作者數十年的實務經驗
★從學前到學齡,各年齡段的孩童都適用
★配合禮儀年給予不同的明確主題及教學進度
★主日學老師、教會小組的重要教學資源
★對孩子靈性教育有興趣的父母必讀

【專業推薦】
王秉鈞/台南耶穌聖心堂主任神父
吳昭蓉/修女暨樂仁幼兒園督導
陳君卿/法國號靈糧堂牧師
葉榮福/輔大全人教育中心講師
劉振忠/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
台北總教區/教理推廣中心

作者簡介

蘇菲亞.卡瓦蕾緹Sofia Cavalletti
義大利羅馬人(1917-2011),是享譽國際的聖經學者、蒙特梭利教育專家,也是編寫《兒童彌撒目錄》(Directory for Masses with Children)的委員會成員之一,畢生致力於宗教交談和兒童與神的關係。
一九五四年,她與吉安娜.高比(Gianna Gobbi)在羅馬首創為孩子和成人的善牧教理中心,而這套結合了蒙特梭利教育概念的教學法,稱為「善牧課程」(Catechesis of the Good Shepherd)。此後,這項工程傳遍六大洲,觸及了來自不同文化的孩童們。


李純娟
台灣高雄人,天主教聖功修女會修女,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博士。多年來從事宗教交談和靈修輔導工作,著有《飲水錄:由釋道悟基督》、《吉光片羽:靈修新探》等書,譯有《永恆的朝聖者》、《愛在光中》。
聖功修女會屬於聖方濟正規第三會的修道團體,位於南台灣服務台南高雄地區,並透過教育、福傳、醫療社會與牧靈工作傳播主耶穌的福音。

【審訂者簡介】
張日亮 神父
曾任新店大坪林聖三天主堂主任司鐸、輔仁中學校牧與校長,現為天主教聖言會中華省省會長。

吳玥玢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三至六歲合格指導員、台北市私立蒙特梭利理想 園幼兒園創辦人暨指導員,曾任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理事長。

名人/編輯推薦

如此貼切的適才適性、依據孩童不同發展階段的善牧教理課程,將孩童人格的發展都全方位地照料到了,這正是今日我們每個本堂主日學老師們的福音!
──王秉鈞,台南耶穌聖心堂主任神父

身為成人的家長及老師們,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改變對孩子的看法及做法」,並知道與實踐「讓孩子自己接近神」的重要性!
──陳君卿,法國號靈糧堂牧師、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副秘書長

「善牧課程」的起點設定在三歲,除了肯定孩童本身早已具備尋求天主的靈性能力之外,也是要提醒成人,孩童的信仰培育越早開始越好。
──葉榮福,輔大全人教育中心講師

耶穌基督親自教導門徒們說「想要進入天國,要如同小孩一般」。透過這本書,我們了解孩童與神的關係,也就更明白這個教導的涵意了。讓我們懷著尊敬的態度去認識孩童的靈性渴望,並學習用他們的方式去看待;如此一來,我們就會變得相似他們,重新找回內在的赤子之心。
──劉振忠,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

父母們,大膽地把孩子帶到天父面前,他們出於天主,必定能認識天主。儘管放心交託給天主吧!
──台北總教區教理推廣中心

目次

前言 孩童的宗教潛能

第一章 神與孩童
.神對孩童的吸引 .與神建立關係的喜悅
.孩童的神秘知識 .看見無形之物的能力
.「形而上」的孩童

第二章 孩童與成人
.宣講 .接受宣講的人
.宣講的內容 .成人有如「無用的僕人」
.間接支援:根源 .間接支援:教具
.間接支授:環境 .團體

第三章 基督善牧(好牧人)
.以基督為中心的教理和比喻 .給孩童們宣講的重點
.比喻的講授 .比喻的團體默想
.個人默想 .孩童的回應
.對比喻的情感共鳴 .隨著年齡的發展
.信理的內容

第四章 基督善牧和感恩禮
.聖經與禮儀的連結 .感恩禮即是「禮物的聖事」
.神學面向 .與神關係中的喜悅元素
.孩童們的回應 .「禮物」主題的情感影響
.彌撒工作的介紹 .掌控的問題

第五章 基督之光和聖洗聖事(洗禮)
.解讀聖洗的標記 .孩童們的回應

第六章 耶穌生命中的歷史事件
.預言 .新約:聖子降生
.默想和祈禱降生的奧蹟 .聖經地理學
.死亡與復活 .燭光禮
.聖神(聖靈)降臨

第七章 祈禱
.孩童如何祈禱 .神奇性的禱告
.如何協助孩童們祈禱 .宣講的重要
.祈禱的範例 .祈禱的用語
.環境 .定時祈禱
.慶祝 .靜默

第八章 關於驚奇和天國的教育
.天國的奧秘 .天國的價值
.孩童的回應程度

第九章 道德的養成
.與神和道德生活同樂 .兒童期早期的重要性

第十章 象徵的方法
.教會的方法:標記 .比喻即是象徵 
.創世的象徵 .閱讀象徵的教育
.象徵的宗教特質

第十一章 人類學的教理課程
.「敏感期」和「一致性」 .經驗與渴求
.孩童所尋找的神的面向

結語
孩童圖畫解說
注釋與出處
致謝

書摘/試閱

依據一個寓意的詮釋,滴進聖爵中的幾滴水代表人,酒則代表基督。雖然目前的趨勢是省略「象徵」的方法,但因為「象徵」能帶給孩童啟發的回應,我們還是繼續傳授。
這個練習通常是最年幼的孩童在做的,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七歲的孩子馬西莫的練習經驗:他不停地重複做這個練習,做了好久,引導者以為他是因為懶散、做不好才這樣,幾次到他旁邊要給他介紹其他的工作。可是,馬西莫臉上的表情是那樣全神貫注、帶著強烈的意圖,他一邊重複著手邊的動作,一邊試圖解釋他在做什麼,但他說不清楚。引導者靜靜觀察他不斷地重複同幾個動作,也容許他這樣做。到了年底,他終於想到怎麼說了:「幾滴水,很多酒,因為在耶穌裡面,我們要讓自己消失。」
整整一年,這孩子透過練習的簡單細節,一直在思考人類與基督神秘的結合。最後,馬西莫用了彷彿神秘學家的語言來表達。

孩童的神秘知識

事實上,在宗教的領域,孩童們知道那些沒人告訴過他們的事。舉例來說,前面提過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女孩知道神是世界的創造者,在聽了父親的解釋後,她對父親的話感到不以為然,卻無法為自己辯護;但光是父親說出口的「神」字,便足以讓她領會到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因而萬分高興。
在這裡,我要談一個偶爾會分享的經驗:多年前,我參加一群四到六歲孩童的受洗禮,我當時不確定是否該說明覆手禮的意義,心想這對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是否太難了。但無論如何我都願意試試看:我在手中握住一個戒指,然後伸出雙手手臂兩三次,打開手掌,戒指就往下掉,我一邊解釋說,如果我要給他們禮物,我就會這麼做。然後我把手中的戒指拿走,再重複一樣的動作之後說:「在聖洗聖事(洗禮)中,神父在領洗池的水上方做這個動作,可是你們看不見任何東西掉下來。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孩童們合聲回答,好像我的問題是多餘的:「因為他在送給我們聖神(聖靈)。」在場有兩位神學院的學生,我看得出他們有多驚訝。孩童們到底從哪兒獲得這個知識? 我不知道如何作答,但確定的是他們知道。
幾年後,我要跟孩子們解釋聖體聖事中「呼求聖神」的意義。我再次用覆手禮的手勢,然後坐下問:「彌撒中,神父為什麼在麵餅和葡萄酒上面做這個姿勢?」 露濟亞(四歲半)毫不遲疑地回答:「他在呼求聖神降臨到麵餅和葡萄酒上。」喬望尼(兩歲半)和父母親在餐桌上,突然冒出一段和之前聊天內容毫無關聯的話:「耶穌沒有跟爸爸一樣的『思想』(對喬望尼來說,『思想』或多或少意指『心靈』),耶穌的『思想』像神。」

看見無形之物的能力

事實上,孩童看那些無形、不可見的事物,幾乎比看現實中的可見之物還要清楚。比安卡(五歲半)使用酵母和麵,這是一個將天國比喻成會使麵粉發酵的酵母的活動。引導者請她給一位來中心訪問的女士分享她剛剛在做的事,比安卡回答:「我在觀察天國怎麼成長。」
一群六到七歲的孩童們和引導者一起默想:受洗是參與復活基督的生活。所有孩童都手持著從復活蠟(象徵復活的基督)點亮的蠟燭。為了協助孩童默想,引導者向他們解釋他們所接受的「光」的美,但是雅妮思不停地糾正引導者,說「它不是光,它是美善」。對她來說,似乎美善比光的可見度還高。孩童輕而易舉地穿透象徵的幔帳,以極大的能力「看見」它們超然的意義,在有形可見和無形不可見之間,似乎沒有任何障礙。

祈禱的能力

無論是祈禱時間的長短,還是自發及莊嚴的表達,孩童們其實擁有非凡的祈禱能力。他們的讚美和感恩是在同時間表達神的親近和超越。 這一點我們以後還會多談(參閱第七章)。

「形而上」的孩童

這些年來,無論是直接還是透過合作者或學生,我們觀察到的一切,帶領我們去思考孩童是「形而上」(這個詞彙不是出自我們)的存在 。他們能與感官及可知有形的世界相契合,同時又能在超然世界中輕鬆地漫遊。幼童們喜愛與神會晤,並深感滿足。「神和孩童相處得很好。」這是瑪麗亞.蒙特梭利的工作夥伴阿黛爾.科斯塔.諾奇(Adele Costa Gnocchi )常說的話。
如果要對此情況做全面的解說,或許我們可以說,既然宗教經驗在根本上是愛的表達,那麼它便以一種特別方式與孩童的本質相呼應。我們相信孩童比任何人都需要愛,因為他們本身就有豐富的愛。孩童對愛的需求不是因為缺乏而需要去填滿,而是因為富足而尋求相稱的對應。門卡雷利(M.Mencarelli )觀察道:「宗教態度不只是⋯⋯為了回應一個需求,它是在與神之關係的運作中建構整個人格。」
我們似乎能以艾伯羅.阿爾加拉(Alberoa Algarra)教授長時間在羅馬的兒童之家(阿黛爾.科斯塔.諾奇創立的機構)的觀察中所得到的結論,來肯定這樣的論述:在行為上有任何障礙的孩童,要進入宗教經驗會有極大的困難 。阿爾加拉觀察到,當孩童漸漸「正常化」後,他們對宗教會表現較大的興趣,並且和其他孩童一起表現出宗教素質。
所以,孩童不是為了尋找彌補而歸向神,而是出自他們內在本質的深度渴求。孩童需要無限、普世的愛,這是人不能給的。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能在他所想要和需要的程度上得到滿全的愛。已有科學證實,對孩童來說,愛比食物更重要 。孩童在與神接觸之際經驗到永恆的愛,同樣地,他們在與神接觸之際發現了自身存在所需要的養分,有了養分,與神的關係才能和諧地成長。
神是愛,孩童對愛的渴求勝於母親的奶水,那麼孩童與神的相會便呼應了雙方的本質。孩童與神相遇時,他身為人的深度渴求便得以滿足而欣喜—那就是生命真實的迫切渴求。幫助孩童的宗教生活,絕不是把陌生的事物強加在孩子身上,我們是在回應孩童無聲的請求:「幫助我,讓我自己更親近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