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衝動的美國:被撕裂的社會和被放縱的民眾(簡體書)
滿額折

衝動的美國:被撕裂的社會和被放縱的民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如果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荒誕的年代,可能很多人不會反對。在我們所能想到的所有方面:經濟、政治、文化,甚至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中,我們都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裂痕。美國著名記者保羅·羅伯茨一語擊中:我們的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成為一個巨大的引擎,它為個人、CEO們和政客們自私且短視的衝動服務,卻忽略了社會緊迫的、長遠的需求。保羅·羅伯茨在這本書中帶我們暢遊了美國的社會、經濟、戰爭以及醫療等一系列廣泛的領域,全方位地闡明了我們如何變得沉迷於“最大化利潤”,並為之不擇手段。公司高管們只求厚利而全然不考慮社會影響;政治領導者不惜犧牲公眾利益來獲取迅速回報;消費者沉浸在個人化的世界中,使得集體行動幾乎不可能……這一切所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金融危機、醫療體系崩潰、環境惡化、政治癱瘓以及深刻且不斷增長的全社會的不滿情緒。這一切背後的原因是:我們想要的東西並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衝動的社會》對美國社會的現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描繪:美國已經完全屈服于“市場永遠正確”的意識形態。我們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被理性自由選擇所塑造的社會中,實際上,文化早已成為個人化衝動的傀儡,對合作、耐心以及自我犧牲的漠視讓我們的未來毫無希望。

作者簡介

美國知名記者,文章散見於《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新共和》《滾石》等知名報刊。著有《石油的終結》《食物的終結》,曾入圍美國國家雜志獎、紐約公共圖書館伯恩斯坦海倫圖書獎。

名人/編輯推薦

1.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根源上探討美國社會存在的問題。

2.了解美國人對美國問題的認識,知己知彼。

3.作者早已預言:“荒謬的兩黨分歧會在不久的將來以某些其他形式重演。”

4.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趙向陽聯袂推薦!!


目次

第一部分 自我社會

第一章 越多越好 / 003

第二章 缺乏自信 / 025

第三章 權力的腐敗 / 049

第四章 免費午餐 / 077

第二部分 鏡中的裂痕

第五章 獨自在家 / 107

第六章 艱苦的勞動 / 137

第七章 無論疾病還是富裕 / 171

第八章 永恒的戰爭 / 193

第三部分 我們的社會

第九章 制造空間 / 235

致 謝 / 279

參考文獻 / 281

注 釋 / 291


書摘/試閱

導 論

在西雅圖以東不到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坐落著美國第一座幫患者戒除“技術毒癮”的康復中心。這所康復中心的名字叫作“重新開始”。這裡距離微軟、亞馬遜及其他數字革命時代的支柱公司的總部並不遠,然而這條蜿蜒的鄉間小路卻仿佛引領我們走向一扇不為人知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可以看到我們即將迎來的更廣闊世界的全貌。這間康復中心的大部分患者正試圖戒除網遊。這些患者都曾出現強迫性網遊成癮的癥狀,而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工作、人際關係以及未來的幸福指數。對不熟悉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這種成癮現象也許很難理解,但當你傾聽過這些患者的故事,你就會慢慢理解他們的感受。在一間能夠眺望草坪的起居室中,29歲的布雷特·沃克講述了他與網遊《魔獸世界》的故事。《魔獸世界》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角色扮演網遊,這款遊戲為玩家塑造出一個蒸汽朋克的中世紀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玩家將扮演戰士等角色。在過去的 4 年中,雖然遊戲把沃克的現實生活搞得一塌糊塗,但他在網絡世界中擁有著近乎完

美的身份:他在《魔獸世界》中擁有無限的權力,並有著黑幫大佬和搖滾明星般的地位。沃克說:“在遊戲世界裡,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我可以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當他這麼對我說的時候,我感受到沃克的語氣中混雜著驕傲和自嘲。沃克說:“那個世界是我的避風港和天堂。”

其實沃克自己也理解這種具有諷刺性的情況。沃克花了無數時間扮演網絡遊戲中的超級英雄,而在現實生活中,網遊成癮使他身體虛弱、一貧如洗,並且在社交上極度孤立——在最嚴重的時候,沃克甚至幾乎不能與人面對面地談話。事實上,這還不是網遊成癮最深層的效應。有研究顯示,高強度、長時間地進行網絡遊戲活動會改變人類的大腦結構,影響大腦負責決策和自我控制的部分。網遊成癮的這種效果與毒品和酒精的效果類似。網遊成癮會導致患者的感情發展推遲或異常,使患者認為自己無能、脆弱,無法參與社交,也就是自我凌駕於超我之上。用“重新開始”康復中心的創始人之一、網絡成癮治療專家希拉裡·凱什的話說:“這些患者完全被他們的衝動控制。”

這些特點導致網遊成癮者更容易受到網絡世界復雜魅力的吸引。遊戲公司當然希望遊戲玩家玩得越久越好:玩家玩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升級遊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遊戲設計者開發了復雜的數據回饋系統,盡可能刺激遊戲玩家升級的欲望。隨著玩家在虛擬世界中不斷前進,他們向遊戲公司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數據,而遊戲公司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把後續的遊戲設計得更加逼真。也就是說,玩家玩得越久,遊戲公司得到的數據就越多,玩家後續的遊戲體驗也就越逼真、越吸引人,這樣的循環可以不斷地繼續下去。《魔獸世界》會定期發布升級程序,又稱“補丁”,補丁為玩家提供新的武器和技能。要想在《魔獸世界》中繼續保有上帝般的權力,玩家就必須使用這些新的武器和技能,因此升級對玩家來說總是有致命的吸引力。所有這一切形成了一個永動機般的循環。這種永無止境的循環既受遊戲公司對利潤的貪婪所驅動,又是遊戲玩家永遠無法滿足的自我表達欲望所導致的。在徹底放棄《魔獸世界》之前,沃克從不拒絕任何升級的機會。只要有可能取得任何一點額外的權力,沃克都會選擇立刻獲得這種權力,即使這種遊戲世界的權力在不斷侵蝕他的現實生活。從表面上來看,沃克的故事與我們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並不會整天沉溺在遊戲世界的虛擬戰爭之中。事實上,這種電子時代的弊病顯示的是後工業社會中每個人最終都會面對的一個難題:現在的社會、經濟環境總能輕松滿足我們的任何欲望,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面對這個過於“友好”的社會?在這裡,我指的不僅僅是智能電話、搜索引擎、奈飛、亞馬遜等各種產品或服務商對使用者偏好的預測。事實上,整個消費者經濟的大廈早已悄悄改變了自身的結構,並且日益圍繞我們的個人興趣、個人形象和內在幻想而運作。現在,在北美和英國,甚至在歐洲和日本,要過上一種完全私人定制的生活成了一種很正常的需求。我們用藥物和音樂來調適我們的情緒;我們讓食物適應我們的過敏癥和生活觀念;我們通過健身、油墨、金屬、手術以及可穿戴技術來私人定制我們的身體;我們可以

選擇不同的車型來表達我們的品位和態度;我們可以搬去最符合我們社會價值觀的社區居住;我們可以找到與我們的政治觀點最一致的新聞媒體;我們可以創造一個社交網絡,使我們說的每句話、發的每條狀態都得到贊美。伴隨著每一次交易和升級,伴隨著每一次點擊和選擇,生活離我們越來越近,世界變成了“我們的”世界。

我想,即使我們沒有變成網遊成癮者,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正在盡一切可能,用我們自己的想象和願望去改變世界的面貌,而這種趨勢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問題。顯然,當我們從一個層次的滿足邁向另一個層次的滿足時,這種追求給我們帶來了高額的成本。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最近一次房地產和信貸危機幾乎葬送了整個世界經濟。但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簡單的過度放縱問題。即使經濟正在緩慢地復蘇,我們中的很多人仍然覺得不夠充實和穩定:如今我們對自我表達的渴求變得如此強烈,導致這種渴求似乎已經摧毀了日常生活的核心結構。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從個人感情到政治、商業,在現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塑造了新的常規和新的預期,從而使人類已經很難像以前那樣以文明的、社會的方式行事了。我們無法做出長期的承諾。對所有不能直接或立即與我們發生聯系的人和觀點,我們越來越難以產生興趣,我們甚至無法容忍這樣的人和觀點。我們的同理心弱化了,我們越來越難以相信人類之間有任何共同點,而一旦這種信念崩潰,民主制度也將隨之面臨挑戰。

這種情況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40 年前,丹尼爾·貝爾、克裡斯托弗·拉希以及湯姆·沃爾夫等社會批評家就曾警告我們:我們日益增長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正在摧毀戰後時代的理想主義與信念。在 1978 年的一次題為“自戀文化”的辯論中,克裡斯托弗·拉希曾說:“個人主義的

邏輯已經把我們的日常生活變成了一場殘酷的社會斗爭,我們在進行霍布斯所說的‘與所有人的戰爭’,而這種戰爭摧毀了我們的快樂與存在的意義。”事到如今,當我們再回顧這些悲觀者的言論時,我們會發現,他們還遠遠不夠悲觀。那個時代的人永遠無法想象,在幾十年後,以自我為中心和高度自戀會變成主流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恐怕他們也從來不曾猜到,如今,個人的自私想法會變成這個社會的共同想法。政府、媒體、學術界,尤其是商界,曾經幫助我們平衡對實時自我滿足的不當追求,如今它們自身卻越來越多地沉醉在這種自私的追逐中。一個又一個板塊在這種文化中淪陷,不管在大的尺度上,還是在小的尺度上,我們的社會都日

益變成一個追求實時滿足的社會,卻對這種追逐的後果不加考慮。這就是我們目前生活於其中的“衝動的社會”。

我所描述的這種傳統文化已經超越了消費者文化的範疇。隨著我們對實時回報的不斷追求,一整套社會經濟體系因此而啟動,並不斷自動升溫。關於共同行動和個人承諾的傳統觀念在不斷消退。我們的經濟曾經創造過長期的、基礎廣泛的繁榮與富裕,現在卻漸漸缺乏締造這種繁榮的能力。更糟糕的是,目前看來美國的經濟似乎被鎖定在一個過熱—崩潰的循環周期中,而這種周期的幅度還在不斷放大。最令人不安的是,美國的政治體制曾經能夠合理地動用資源,鼓勵人們做出實質性的創新並實現進步,如今卻傾向於逃避復雜的長期問題(比如教育改革和氣候變化,比如為防止下一次危機的發生而必須進行的金融改革)。讓我們來正視這樣的事實:3/4 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本應成為社會重啟的契機,本應使我們反思自動升級和關注短期收益的社會經濟模型,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在危機之後最關注的仍然是經濟的能量、企業家的才華以及能在短期內產生最大回報率的創新。事實上,由於經濟模型的失靈,我們中越來越多

的人已經無力負擔對實時滿足的追求了,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目前憤怒的民粹主義傾向導致很多國家面臨政治癱瘓的局面。但即使在如此糟糕的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做出應有的改變和調整。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為什麼我們曾經理性而又團結的社會如今變得如此衝動並以自我為中心?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中,這些變化會如何影響作為個人和作為集體的我們?這些問題是本書將討論的核心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說,對上述問題的研究是一種高度個人化的經驗。正像很多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一樣,我在生活中常常需要與我們的經濟體系艱難相處,因為該體系總是將我想要的東西和我需要的東西混為一談。因此,我最初的研究重點是習慣了資源稀缺的個人與物質極度豐富的經濟體系之間強烈的不匹配現象。然而,我漸漸發現,問題的核心並不是狡猾的市場與容易受騙的消費者之間的矛盾,而是個人與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之間的關係,這種復雜而重要的關係已經發生了一種宏大的、歷史性的變化。比如,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美國的戰後時期,今天的這種高度自私的文化並沒有如此露骨地占據主流。因此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論斷:今天自我中心主義的不斷升溫至少部分源於宗教和家庭等制度的弱化,因為這些制度曾經對自我沉迷的行為起到過限制作用。然而,這裡還存在一種更為嚴格的經濟層面上的敘事。美國戰後時代無私精神的垮塌始於20 世紀 70 年代的經濟動蕩時期,顯然這種時間上的關聯性不僅僅是巧合。

經濟危機削弱了我們的安全感,也增強了我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而經濟上的成功也同樣助長了自私文化的盛行,因為新經濟理念和新科學技術的爆炸式發展使我們的經濟能夠更快地、更高效地、更個性化地滿足消費者的各種欲望。獲得個人滿足變得如此容易,因此我們常常難以確認自我和市場的界限究竟在哪裡。換句話說,我們現在之所以面臨困境,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處在經濟危機後的正常緊縮階段,更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大型的“侵略戰爭”。市場這臺巨大的“侵略機器”一直在加速掃清它與消費者之間的一切障礙,而這場侵略戰爭現在已經進入了劇烈的最終階段——市場與我們的自我、經濟形勢和我們的心理狀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合。

如果回到一個世紀以前,回到消費者經濟產生以前的時代,我們一定會被技術的匱乏所震驚。那時候經濟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那麼遙遠,人們的經濟生活和感情生活是分離的。這並不是說那個時代的人很少參與經濟活動,那個時代與現今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經濟活動發生的地方。一個世紀以前,大部分經濟活動發生在我們的“外圍生活”中,所謂“外圍生活”指的是物質的“生產”世界。我們生產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們農耕,我們制造手工藝品,我們修鞋,我們釘釘子,我們烘烤食物,我們腌制食物,我們釀酒……我們生產各種各樣有形的商品和服務,其價值是相對客觀和可量化的——它們的價值不僅取決於市場,還取決於我們物質的、外在的生活需要,而這種需要是很容易度量的。如今,情況幾乎完全相反。雖然我們的經濟規模變大了許多,但是大部分經濟活動(在美國約占 70%)是以消費為中心的。我們消費的很大一部分都具有可選擇性——這些消費不是由我們的“需要”驅動的,而是被我們內在世界的無形標準所驅動的:包括我們的理想和希望,包括我們的自我認知和我們秘密的渴望,包括我們的焦慮和我們想克服無聊的心情。由於我們的內在世界在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尤其是由於公司的利潤越來越依賴人們瞬間的喜好(這種瞬間的喜好會永不停息地產生),整個市場變得更以自我為中心。於是,整個經濟便逐步向人們的自我靠近。有些人甚至認為,自 20 世紀 70 年代

計算機革命以來,消費者市場已經進入了自我的內部。如今,市場不僅與我們的欲望和決策不可分割,甚至還與我們的自我認知不可分割。

通常來說,這種市場與自我的融合被描述成一種帶有敵意的接管——如果沒有商家幾十年來的市場宣傳和廣告洗腦,也許我們仍然生活在生產者經濟的田園牧歌之中。但是,市場與自我的融合其實一直在我們的視野之內。一旦消費者成為經濟活動和公司利潤的中心,自我的死亡就已經注定。市場注定會冷酷無情地改變其復雜的結構和過程,來吞噬消費者的自我,因為只有消費者無窮無盡的自我欲望才能消化發達工業化資本主義經濟的各種產出,而這些產出永遠不會停止增長。雖然被市場吞沒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的自我卻會歡迎市場的吞噬,因為如果沒有這些不斷翻新的產出,我們的內在生活就無法接觸這麼多美麗的幻想,無法將自我表達的

力量持續不斷地轉移和放大。從這一角度來說,市場對自我的侵占實際上是市場和自我的雙贏。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辯論這種融合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談論這種融合現象的道德性和可持續性;我們可以討論是否存在自我與市場的另一種關係,以及自我與市場的另一種關係是否會比目前的關係更好。然而這種融合現象本身已成定局。今天,我們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經濟體系已經如此完善,這個系統受到如此強烈的認同,以至任何進步的意義都要靠這個系統本身來定義。這個系統塑造了我們的期望,控制了我們對成功與失敗的度量。這個系統引導了對資源和才華的分配,尤其是決定了我們如何使用創新的巨大能力:蘋果的成功正是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經濟模式的縮影——這個目前市值最高、品牌認同率最高的公司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東西。而上述所有潮流都沒有任何減緩的趨勢。事實上,如果不對目前的趨勢進行嚴肅的修正,那麼這種融合的現象將會隨著新技術的產生而不斷加速,因為新的技術會幫助市場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最秘密的喜好,並且能夠持續不斷地調整和適應這些喜好的變化。市場和自我正融為一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