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
滿額折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選錄了胡佛院士從 1976 年到 2018 年間有關政治變遷、民主轉型與現代化的一系列論述。
這段時間正是台灣政治發展逐步由威權轉向民主體制,又因認同撕裂及憲政秩序的毀喪而重傷民主法治。
胡先生認為選舉是民主政治的一種手段,而非民主本身;無法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精神與規範的民主,並非真民主,而民粹式政治亦非真民主。
本書所選入的 60 篇文章涵蓋了政治革新與現代化、民主的法治與制度、民主文化與教育、政黨政治以及對民主發展的反思等主題。
胡先生並對台灣族群撕裂、憲政崩壞、民主原則與制衡體系的破損、社會的失序與公共精神的缺失等現象,有深刻的分析。

作者簡介

胡佛先生(1929-2018)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美國愛摩瑞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主修憲法學及政府學。
胡先生一生從事教學及學術工作,研究領域包括憲法學、政治文化、政治參與、選舉行為及政治變遷等。
胡先生曾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第一屆傑出研究獎,出任國立台灣大學第一屆連震東法政講座教授,
第一屆國立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並獲頒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代序】

胡佛——中華民族復興的實踐者
曹俊漢
中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兼任講座教授
當大陸習近平總書記高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口號時,台灣有一位學者畢其一生為這個崇高的信念孜孜奮鬥,無怨無悔燃燒著他的生命,實踐這個目標。
不幸地,他在 3 天前倒下了。我們敬愛的胡佛院士終於離開了這個戰場,永別了追隨著他的伙伴。
他的奉獻與犧牲沒有任何怨言,然而卻含著熱淚,充滿著不捨及遺憾,未能看到他一生追求的美夢「中國統一」,溘然長逝。他的追隨伙伴、門生弟子,面對噩耗,掩面齊聲痛哭!
當此悲痛時刻,門生弟子,都在懷念胡院士在自由民主的戰場上奮鬥的幕幕實情;也在追念胡院士為國家憲政體制奔走吶喊;
更在為胡院士毅然決然退出他創辦而變質為台獨走向的「澄社」敬佩萬分。
胡院士絕不向威權低頭也不為利誘而失身,即使蔣經國先生登門拜訪委以重任,慨然婉言相拒。學人典範,常存我輩內心深處,彌久難忘。
胡院士的一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及中國人的地位提升奮鬥不懈,為國家民主憲政的落實慘澹經營、為學術園圃的茁壯勤勉的耕耘,
以及為中國統一大業終生奉獻犧牲,他,燃燒著寶貴的生命,孜孜奮鬥,無怨無悔。他的一生,是一個中山先生的思想忠誠赤膽的實踐者!中山先生在天之靈有他這麼一位革命鬥士足可告慰九泉。
他是一位弘揚中國文化及倫理道德的尖兵,終生熱愛家庭,是一位與師母伉儷情深的好丈夫、為兒女做表率的好爸爸;
他愛護學生,提拔學生,使他們都成為學術界的菁英,社會的中流砥柱,更是他理念的追隨者,目標的實踐者。
他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在島內與大陸帶著中流的伙伴,向有關單位或朋友獻策或座談,希望中國早日統一的願景能透過兩岸的政治領導人或學術界的智庫推動下完成。
然而胡院士在他的人生中更有輝煌的一面,卻低調得難為人知的事蹟。
胡院士是一個不折不扣為中華文化保續與發揚的實踐者。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來凸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者。
更要以兩岸的「血濃於水」情操來貫徹這個目標的實現者。為此,他以一介書生於 1995 年創辦了「財團法人中流文教基金會」,
實現他畢生服膺的另一個偉大目標:「一、探索 21 世紀中國人在世界之角色及地位;二、促進中國文化與人本精神之調適與重振;三、推動兩岸學術交流,增進相互瞭解,並提高知識水準。」
這個基金會的目標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銜接起來。
對胡院士來說,21 世紀中國人在世界的角色及地位必須在學術基礎學門札根,而中國在 90 年代經濟掛帥時期,政府對冷門學門無力問津,
這是中華文化與人本精神嚴重失調最為嚴重的情勢。胡院士深深體會到,兩岸學術界在此關鍵時刻必須合作,台灣務必伸出援手,
對大陸的冷門學門,諸如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政治學、中國哲學等研究生大力給予研究論文經費的幫助,俾免後繼無援半途而廢。
這是一個神聖而莊嚴的使命及任務,胡院士乃毅然決然成立中流基金會。但胡院士乃一介書生,囊空如洗。
但他莊嚴的呼喚得到朝野文教及企業人士響應,諸如趙耀東、毛高文、鈕廷莊、許士軍等都熱烈協助募集基金。
胡院士是一位人本主義者,他帶領董事紛訪大陸各重點大學,簽訂合作協定,並個別找到各校的研究需要。
在 90 年代初期,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四川聯合大學、中國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等十所獲得了必要的研究生寫作補助,
為冷門學科今日得能開花的結果,胡院士當時的學術情懷與人本精神,今天仍為大陸學術界津津樂道。
 

目次


1 民初的政治衝擊與發展 ⋯⋯⋯⋯⋯⋯⋯⋯⋯⋯⋯⋯⋯⋯⋯⋯⋯
2 威權體制的重建與民主化 ⋯⋯⋯⋯⋯⋯⋯⋯⋯⋯⋯⋯⋯⋯⋯⋯
3 台灣政治現代化的問題 ⋯⋯⋯⋯⋯⋯⋯⋯⋯⋯⋯⋯⋯⋯⋯⋯⋯
4 談政風、話法治、論民權 ⋯⋯⋯⋯⋯⋯⋯⋯⋯⋯⋯⋯⋯⋯⋯⋯
5 權威與權位 ⋯⋯⋯⋯⋯⋯⋯⋯⋯⋯⋯⋯⋯⋯⋯⋯⋯⋯⋯⋯⋯⋯
6 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 ⋯⋯⋯⋯⋯⋯⋯⋯⋯⋯⋯⋯⋯⋯⋯⋯⋯⋯
7 政治生活重情而輕法 ⋯⋯⋯⋯⋯⋯⋯⋯⋯⋯⋯⋯⋯⋯⋯⋯⋯⋯
8 近代中國之政治發展 ⋯⋯⋯⋯⋯⋯⋯⋯⋯⋯⋯⋯⋯⋯⋯⋯⋯⋯
9 民主教育的內涵及應有的作法 ⋯⋯⋯⋯⋯⋯⋯⋯⋯⋯⋯⋯⋯⋯
10 對第二次國建會的期望 ⋯⋯⋯⋯⋯⋯⋯⋯⋯⋯⋯⋯⋯⋯⋯⋯⋯
11 政治文化與政治建設 ⋯⋯⋯⋯⋯⋯⋯⋯⋯⋯⋯⋯⋯⋯⋯⋯⋯⋯
12 加速推展我國民主政治 ⋯⋯⋯⋯⋯⋯⋯⋯⋯⋯⋯⋯⋯⋯⋯⋯⋯
13 如何緩和政治衝突的兩極化 ⋯⋯⋯⋯⋯⋯⋯⋯⋯⋯⋯⋯⋯⋯⋯
14 台灣民主化問題 ⋯⋯⋯⋯⋯⋯⋯⋯⋯⋯⋯⋯⋯⋯⋯⋯⋯⋯⋯⋯
15 陶百川先生的公道 ⋯⋯⋯⋯⋯⋯⋯⋯⋯⋯⋯⋯⋯⋯⋯⋯⋯⋯⋯
16 促進言論自由的四個原則 ⋯⋯⋯⋯⋯⋯⋯⋯⋯⋯⋯⋯⋯⋯⋯⋯
17 當前學術審查制度之探討 ⋯⋯⋯⋯⋯⋯⋯⋯⋯⋯⋯⋯⋯⋯⋯⋯
18 論知識與自由 ⋯⋯⋯⋯⋯⋯⋯⋯⋯⋯⋯⋯⋯⋯⋯⋯⋯⋯⋯⋯⋯
19 中國文官制度與政治通道 ⋯⋯⋯⋯⋯⋯⋯⋯⋯⋯⋯⋯⋯⋯⋯⋯
20 政黨政治的理想與現況 ⋯⋯⋯⋯⋯⋯⋯⋯⋯⋯⋯⋯⋯⋯⋯⋯⋯
21 當前政治發展的瓶頸與突破 ⋯⋯⋯⋯⋯⋯⋯⋯⋯⋯⋯⋯⋯⋯⋯
22 共識的共識 ⋯⋯⋯⋯⋯⋯⋯⋯⋯⋯⋯⋯⋯⋯⋯⋯⋯⋯⋯⋯⋯⋯
23 動態的和諧 ⋯⋯⋯⋯⋯⋯⋯⋯⋯⋯⋯⋯⋯⋯⋯⋯⋯⋯⋯⋯⋯⋯
24 自主・自治・多元權 ⋯⋯⋯⋯⋯⋯⋯⋯⋯⋯⋯⋯⋯⋯⋯⋯⋯⋯
25 健全現代化的主導力量 ⋯⋯⋯⋯⋯⋯⋯⋯⋯⋯⋯⋯⋯⋯⋯⋯⋯
26 公權力與公信力 ⋯⋯⋯⋯⋯⋯⋯⋯⋯⋯⋯⋯⋯⋯⋯⋯⋯⋯⋯⋯
27 重建政府有能人民有權的社會 ⋯⋯⋯⋯⋯⋯⋯⋯⋯⋯⋯⋯⋯⋯
28 政論雜誌的風格 ⋯⋯⋯⋯⋯⋯⋯⋯⋯⋯⋯⋯⋯⋯⋯⋯⋯⋯⋯⋯
29 政治的高調與低調 ⋯⋯⋯⋯⋯⋯⋯⋯⋯⋯⋯⋯⋯⋯⋯⋯⋯⋯⋯
30 政治建設的首要在基層 ⋯⋯⋯⋯⋯⋯⋯⋯⋯⋯⋯⋯⋯⋯⋯⋯⋯
31 台灣社會心理改造問題 ⋯⋯⋯⋯⋯⋯⋯⋯⋯⋯⋯⋯⋯⋯⋯⋯⋯
32 政治責任的謎團 ⋯⋯⋯⋯⋯⋯⋯⋯⋯⋯⋯⋯⋯⋯⋯⋯⋯⋯⋯⋯
33 政治倫理的重建 ⋯⋯⋯⋯⋯⋯⋯⋯⋯⋯⋯⋯⋯⋯⋯⋯⋯⋯⋯⋯
34 對江南案發展的四點看法 ⋯⋯⋯⋯⋯⋯⋯⋯⋯⋯⋯⋯⋯⋯⋯⋯
35 法的推理 ⋯⋯⋯⋯⋯⋯⋯⋯⋯⋯⋯⋯⋯⋯⋯⋯⋯⋯⋯⋯⋯⋯⋯
36 解開政治的連環結 ⋯⋯⋯⋯⋯⋯⋯⋯⋯⋯⋯⋯⋯⋯⋯⋯⋯⋯⋯
37 重整憲政結構・推動政治發展 ⋯⋯⋯⋯⋯⋯⋯⋯⋯⋯⋯⋯⋯⋯
38 大學自主與學術獨立 ⋯⋯⋯⋯⋯⋯⋯⋯⋯⋯⋯⋯⋯⋯⋯⋯⋯⋯
39 談民進黨與政黨政治發展 ⋯⋯⋯⋯⋯⋯⋯⋯⋯⋯⋯⋯⋯⋯⋯⋯
40 政治現代化與民主政治制度化 ⋯⋯⋯⋯⋯⋯⋯⋯⋯⋯⋯⋯⋯⋯
41 我們對當前國是的基本看法——澄社創立宣言 ⋯⋯⋯⋯⋯⋯⋯
42 威權與民主之間 ⋯⋯⋯⋯⋯⋯⋯⋯⋯⋯⋯⋯⋯⋯⋯⋯⋯⋯⋯⋯
43 我們的政治是否已經民主化? ⋯⋯⋯⋯⋯⋯⋯⋯⋯⋯⋯⋯⋯⋯
44 確立民主架構、化解憲政危機 ⋯⋯⋯⋯⋯⋯⋯⋯⋯⋯⋯⋯⋯⋯
45 與時俱進 ⋯⋯⋯⋯⋯⋯⋯⋯⋯⋯⋯⋯⋯⋯⋯⋯⋯⋯⋯⋯⋯⋯⋯
46 信念與民主 ⋯⋯⋯⋯⋯⋯⋯⋯⋯⋯⋯⋯⋯⋯⋯⋯⋯⋯⋯⋯⋯⋯
47 人格與民主 ⋯⋯⋯⋯⋯⋯⋯⋯⋯⋯⋯⋯⋯⋯⋯⋯⋯⋯⋯⋯⋯⋯
48 校園抗爭聲浪 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
49 政治人物道德須比一般人的標準高 ⋯⋯⋯⋯⋯⋯⋯⋯⋯⋯⋯⋯
50 以民主化、制度化、道德化重整政治結構 ⋯⋯⋯⋯⋯⋯⋯⋯⋯
51 人文學統的重建——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臺灣大學 ⋯⋯⋯⋯⋯⋯
52 中國國民黨面臨失魂的危機 ⋯⋯⋯⋯⋯⋯⋯⋯⋯⋯⋯⋯⋯⋯⋯
53 杜絕金權政治 ⋯⋯⋯⋯⋯⋯⋯⋯⋯⋯⋯⋯⋯⋯⋯⋯⋯⋯⋯⋯⋯
54 第三波民主・台灣在漩渦中 ⋯⋯⋯⋯⋯⋯⋯⋯⋯⋯⋯⋯⋯⋯⋯
55 如何強化公共精神提升公民文化 ⋯⋯⋯⋯⋯⋯⋯⋯⋯⋯⋯⋯⋯
56 談當代的台灣政治及其未來發展 ⋯⋯⋯⋯⋯⋯⋯⋯⋯⋯⋯⋯⋯
57 政治問題與政治改造 ⋯⋯⋯⋯⋯⋯⋯⋯⋯⋯⋯⋯⋯⋯⋯⋯⋯⋯
58 政治結構與民主運作 ⋯⋯⋯⋯⋯⋯⋯⋯⋯⋯⋯⋯⋯⋯⋯⋯⋯⋯
59 在學術研究與社會關懷道路上的省思 ⋯⋯⋯⋯⋯⋯⋯⋯⋯⋯⋯
附載一:民粹電視《中國時報》 ⋯⋯⋯⋯⋯⋯⋯⋯⋯⋯⋯⋯
附載二:胡佛沒有成為國師《聯合報》 ⋯⋯⋯⋯⋯⋯⋯⋯⋯
60 民進黨介入台大校長案反彈 ⋯⋯⋯⋯⋯⋯⋯⋯⋯⋯⋯⋯⋯⋯⋯

書摘/試閱

《胡佛政論集(一):民主與現代化》收錄了政治變遷、民主轉型與現代化的一系列論述。

胡先生在民國六十八年(1979)曾集結文章成書,並將書名訂為《政治革新與現代化》,惜未出版。

我們在原書的基礎上,選錄了從民國六十五年(1976)到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的 60 篇文章(不計附載),重新編輯,並更書名為《民主與現代化》。

這段時間正是台灣政治發展逐步由威權轉向民主體制,又因認同撕裂及憲政秩序的毀喪而重傷民主法治。胡先生認為選舉是民主政治的一種手段,而非民主本身;

無法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精神與規範的民主,並非真民主,而民粹式政治亦非真民主。

以下是我們對選錄文章及編輯過程的扼要說明:

1. 我們納入的前三篇文章為早期政治變遷的綜論性文章。胡先生在〈民初的政治衝擊與發展〉一文中檢視民初民主運動的發展脈絡,

進而在〈威權體制的重建與民主化〉一文中闡述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後所實行的威權統治與地方自治(約至 1942 年底),並在〈台灣政治現代化的問題〉一文中對 1942年前後至 1979 年左右的政治發展作出研析。

因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始於70 年代中期,這三篇文章可為本書提供在 80 年代前政治發展的歷史脈絡。80 年代之後的綜論性文章則依發表時間排入本書。

2. 第二部分文章主要為 1970 年代政治革新與現代化的討論。 這些文章主要強調政府應進行政治革新,破除妨礙民主發展的種種障礙,遵行以憲法為基礎的現代法治。

此外,我們應透過民主教育倡導現代化價值、培養理性思維及民主風度,尊重異見,並增進個人現代性。胡先生特別強調知識分子應堅持理想與立場,並肩負推動政治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可見第 4–10 篇文章)。

3. 第三部分文章主要為評析 1980 至 1987 年的政治事件與議題(約為蔣經國總統施行本土化政策,即國民黨威權體制鬆動的時期)。

首先,胡先生認為我們必須從高層次觀察問題,亦即檢視政治結構與規範,而非僅拘泥於政策面的討論。由此,我們納入多篇權力結構變遷的綜論文章。其次,他撰寫多篇文章倡議民主政治,

強調我們應培養民主政治文化、建立民主政治的文官制度,落實正常化的政黨政治,並貫徹地方自治。再者,在民主化過程中,言論、出版、學術及知識的自由也須得到保障,

他並期許大眾傳播媒體應實事求是,發揮監督政府及消彌省籍衝突的功能。此外,在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中,衝突必不可免。

不同的政治團體應依循公平的遊戲規則,即遵循民主憲政精神,相互競爭,以緩和政治衝突的日趨兩極化,達成動態的和諧。

政府施政也必遵循民主憲政原則,確立「民主的法治」,如此才能建立權責相符的責任政治,從而提高公信力(可見第 11–39 篇文章)。

4. 第四部份文章為後蔣經國時期威權與民主轉型的相關事件與議題(1988–1995)。首先,胡先生認為解嚴後台灣雖趨於開放,

但仍停留在威權政治轉型階段,因此我們更應加大民主化與制度化的力度,建立朝野共識,回歸憲法。

他並籌組澄社,撰寫創立宣言,呼籲政府揚棄強人專政,化解省籍矛盾,追求真正的自由、民主、多元與開放。

他也向時任總統李登輝建言,直陳政府須認真應對國家認同、憲政及施政效能等三重危機。1991 年,胡先生獲邀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黃林秀蓮訪問學人,並發表多篇演說。

我們特別收錄其中兩份以不同的觀點探討民主的講稿——〈信念與民主〉以及〈人格與民主〉。

與此同時,台灣社會深陷李、郝政爭及金權政治等衝突之中,他在〈第三波民主・台灣在漩渦中〉一文中指出「……台灣民粹主義的影響,未來是否會形成新的威權體制,或者說出現效能不足,無法應付外來挑戰的現象」,

十分值得觀察。他呼籲政治人物應具備政治道德,遵循憲政民主規範,以緩和衝突(可見第 40–54 篇文章)。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則選錄胡先生對台灣民主與現代化歷程的反思。自1987 年以來,解嚴與國會改選雖帶來民主化的契機,但「李登輝情結與台灣民粹主義相互激盪,形成另一權威型態的強人政治……當然也就無法視為民主的轉型」。

李、陳主政期間,「民粹主義的新強人政治」已然成形,台灣也陷於族群撕裂、憲政崩壞、及民主原則與制衡體系的破損。與此相關的現象是社會的失序及公共精神的缺失,

「散」、「亂」、「冷」、「貪」、「浮」、「怪」成為台灣社會的病態,這種病態也表現在部分媒體與名嘴的倒是為非,台灣也隨之向下沉淪。

胡先生指出我們應積極培養現代化公民文化,做民主的公民(可見第 55–59 篇文章)。 

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民進黨介入台大校長案反彈〉為胡先生對台灣民主法治混亂與倒退的直言批評,譬如在民進黨主政下,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違憲及違反人權(可見第 60 篇文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