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侗族(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侗族(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0 元
定價
:NT$ 5280 元
優惠價
87459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中國侗族》的圖片是從數千幅圖片中反復進行比較和斟酌,最後精選出的700余幅,拍攝時間多在20年以上,全面地展現了中國侗族的社會生活和多姿多彩、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忠實地反映了侗族社會和文化的原本風貌。
在編著工作中,我們努力將圖像置于歷史、社會、地域的深層文化背景中,注重其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文化內涵及意義,探究它們的相互聯系,從局部到整體,使個別事象形成條理清晰的連貫性,得出全面、系統的理性認識。我們多次征求了專家學者的意見,反復改換、核準、充實,最後才定稿。
《中國侗族》的許多前期工作如田野考察、圖片拍攝等,得到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副州長王耀倫(苗族)先生、原州長助理龍英玉(苗族)女士、從江縣民族事務委員會原主任吳通國(苗族)先生和侗族地區各縣有關部門、鄉鎮基層干部及廣大侗族同胞的大力支持和熱情相助。

作者簡介

鐘濤,字小文,曾名鐘榮祖,男,仡佬族,攝影家,民族學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會員,20世紀80年代曾任貴州省青年攝影協會副會長。1947年11月生于黔北邊城小鎮正安,1966年畢業于貴州省糧食學校計劃統計專業,此後一直以社會為大學進行研習。曾先後供職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文化館、州文學藝術研究所,1987年起任副研究員,1999年後為自由撰稿人。年輕時,遭遇不幸,雙耳全聾,而一生追隨、弘揚民族文化,矢志不渝。凡幾十年,孤身獨步,遍訪苗村侗寨,跨越數省,行陌路,穿野林,涉惡水,苦頭吃盡而死不回頭。所自慰者,對苗族、侗族神秘幽深的歷史文化獲得豐富的親身體驗和感悟,并以此補益于他人未認知的領域。有《清水江苗族龍文化》、《苗族刺繡與原始宗教》、《苗族剪紙》-《苗繡苗錦》等主要論著;介紹苗族、侗族生活的專題攝影、藝術攝影作品,散見于國內外20多種報刊、展覽,獲過國際、國內獎項。

目次

侗族社會與文化特征
侗族是中國西南山區主要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貴州、湖南、廣西三省(自治區)毗連地區。侗族是遠古時期生活在東南沿海與嶺南地區的古越人後裔,其先民屬“駱越”支系。今與侗族毗鄰而居的壯族、水族、毛南族等與侗族有同源關系……
千百年來,侗族憑借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匯聚于中華浩瀚燦爛的文化之中……

侗寨·民居
侗族聚族而居,一直延續著氏族制時代血緣本位的居住格局,以一宗姓或以之為主的若干家庭集合成民居村落,稱為“寨”。侗寨傳統的民居干欄式木樓,取材于當地盛產的優質杉木,取式于遠古時期我們祖先搭棚樹上的巢居構式而演化。它的居室空懸離地,防蟲獸、防雨濕,并便于山谷陡坡順勢建筑,是適應南方山區環境、氣候和資源條件的優良建筑形式。

鼓樓·風雨橋
鼓樓是侗寨的標志。鼓樓、風雨橋、涼亭、牌樓構成了侗寨獨特的景觀。它們擔負著多項社會功能,是村寨經濟實力、民族凝聚力的顯示,是民族團結、興旺的精神象征,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建筑形式因此由簡陋向宏偉和精美不斷發展。侗族鼓樓、風雨橋、涼亭、牌樓在建筑形式上,融合了我國傳統建筑塔、閣、廊、橋、事的某些特征而又具有鮮明白勺民族特色,在中國木建筑中獨樹一幟。

生產·飲食
多山多水的自然環境使侗族男女老少熱哀漁獵傳統,除溪河山野捕獵外,極善稻田養魚。生產勞動中存留著農村公社時期群體性勞動的若干習俗。農耕中的“群耕”不完全是為解決農忙勞力不足,更有聯誼的主要內涵。飲食結構簡單但不乏特色,糯食、酸食、牛癟、紫血肉、米酒、油茶等風味食品,由制作工藝到食的禮俗,構成侗族個性鮮明的飲食文化。

紡織·刺繡
一家一戶的家庭手工紡織,是侗族自給自足經濟的組成部分。婦女的一生,除農業勞動,紡織、繡花便是她們主要的勞作,全家的衣用,要靠自己紡織、刺繡來提供,極少購買。紡織、刺繡技藝成為評價一個婦女是否勤勞、靈巧的主要標準,它往往就是擇偶的一個條件。因而,每一個婦女,必須從小開始學習紡織、刺繡,至成年能精悉紡織的各道工藝和刺繡技藝。

服飾類型
侗族分若干支系,它們經過歷史流動各自形成相對穩定的居住片區,每一片區是一個氏族外婚制的通婚團體,相當于一個部落或部落聯盟。各支系成員以不同的服飾特征構成相互區別的外形標志,因而服飾具有鮮明的部落屬性。同一支系統同一服飾可以取得相互的認同感.并決定著許可通婚的范圍,由此使侗族服飾一直保持著傳承上的集團性和地域性。女性的服飾構成復雜,區別尤為明顯;男性的服飾簡化,并隨著男性比女性的活動范圍大,漸趨于雷同,留下不多的區別。

婚姻·家庭
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轉化的過程,是父權一步步對母權的取代,自然遭遇母權的頑固抵抗。侗族婚制中的“姨表不婚”(視為親兄妹)、“還娘頭”(姑家女必須償還一個給舅家為媳)、“不落夫家”(婚禮期間不同居,禮畢新娘即回娘家長住)、“舅公為大”(舅權對姑家事務的行使)等等習俗,就深深烙著這個歷史階段的印記。侗族青年男女的婚戀活動充滿詩意和風趣。

神靈崇拜
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現實主義的功利性行為。他們對神靈不是當作偶象來崇拜,更不會為崇拜的神靈去獻身。他們對神靈崇拜,是需要神靈來幫助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諸如禍福、災難、疾病、生殖、農業生產、競技成敗等等。侗族供奉的神靈沒有等級劃分,沒有階級屬性,是氏族公社制社會生活的反映。侗族把神靈人格化,視神靈如同活人一樣需要吃穿用,需要娛樂玩耍,有喜怒哀樂。因此對神靈崇拜形式也非常現實……

社交禮俗
侗族的社會交際保持著氏族制時代的集團性,以氏族與氏族之間、村寨與村寨之間的群體聯系作為交際的主要方式。家庭的親戚被視為家族和村寨共有的親戚,由家族之間的婚姻聯系而擴展到村寨之間相互的廣泛的婚姻聯系,村寨與村寨之間形成特殊的親戚關系。村寨與村寨之間每年以多次互訪活動(侗語稱“月也”)來推動和增強這種親密關系,而未婚青年男女,從互訪活動中得到更多接觸和交流的機會,從中發展友誼和選擇伴侶。

節日·歌舞
長年累月辛勞的人們,等到農事季節間隙的節日,存積在心中的情感像火山一樣爆發,將平時沉寂的山寨燒沸。
如若說侗鄉是歌舞的海洋,節日則是掀動這個海洋的時刻,地動山搖的笙歌曼舞,萬眾歡騰的斗牛場,激烈的體育競技,一曲曲撥動人心弦的大歌、山歌……洋溢著人生的樂觀、自信、堅毅,閃現出艱辛生活中的光明與瑰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