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北大偷學記:一個民間學人的北大三年(簡體書)
滿額折

北大偷學記:一個民間學人的北大三年(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北大偷學記(一個民間學人的北大三年)》由于仲達所著,偷學18位北
大名師,錢理群、陳平原、陳曉明、李零、何懷宏、周學農、朱良志、樓宇
烈、葉曼、吳曉東、圣玄法師、陳鼓應、王博、楊立華、吳玉萍、曹文軒、
孫郁、高遠東——練就學術上的18般武藝。

作者簡介

于仲達,安徽界首人。70后出生。中文系畢業,民間學者。曾于2007—2011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哲學系和宗教學系旁聽學習。從事魯迅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基督教文學研究、佛學研究。

著有《堅守與突圍》(2004)、《生命的安頓——聽四大名師說佛》(2011)、《圣嚴法師慧語心得》(2011)、《魯迅:暗夜里的微火》(抽屜里,未出)、《暗夜里的大光——一個精神囚奴的手記》(抽屜里,未出)代表文章:《當代中國文學靈魂緯度的根本欠缺》、《<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導讀》和《背負自己的十字架》等。

目次

前 言
周學農:“農哥”淡泊有禪機
朱良志:一潭明月釣無痕
樓宇烈:燕園一老
葉 曼:“我愿死在講臺上……”
陳平原:壓在紙背后的“人”
陳曉明:半張臉的批評家
吳曉東:堅守文學的寧靜
李 零:大學不是養雞場
圣玄法師:從“空”中看到“妙有”
何懷宏:直面人類最悲慘的思想
陳鼓應:方外與方內之間的掙扎
錢理群:我們的“老錢”
王 博:生命的安頓
楊立華:醒覺的儒者
吳玉萍:多元文化語境下的“人”
曹文軒:在唯美與矯情之間
孫 郁:一個有性情的學者
高遠東:“奇怪而高的天空”

序言

多年以前,我在認真讀完《魯迅全集》以后,就完全絕望了。魯
迅先生所作出的選擇,無非就是與絕望同在并且反抗絕望。魯迅
先生以一身來擔當人間苦的大佛精神,在我看來只是一道慘烈壯
美的風景,只能遠遠看著。那時,我已經在S城苦苦掙扎多年,險
惡的人生真相豈是我灼痛的肩膀所能承受得了的?如果不進行精
神自救,長期沉浸在這種惡劣的環境里,緊繃的神經遲早會出
問題。
魯迅先生的心靈過分灰暗幽深、情緒過于激烈,那種近乎肉搏
的反抗和精進足以讓莊子唏噓。他索性把一切“破”給人看,讓人
滿目瘡痍、灰心喪氣。遺憾的是,之前我對魯迅先生思想的黑暗面
缺乏足夠的精神把握,誤中其“毒”。我深感先生深陷在與虛無和
黑暗的搏斗之中的時間太久了,他的文字盛滿了黑暗和寂寞,那些
文字下面長眠著孤獨的魂靈。在先生的文字里,我多次讀到糾結
于其中的苦痛與自噬,一次次地將我逼向終極的拷問。難道飽嘗
人間世的苦難以后,我還要繼續重復魯迅式的絕望嗎?如何接著
魯迅往下思考呢?這樣漫長的追問讓我苦悶而又焦灼。而在s城
那些不眠的夜晚,沒有接觸莊子、佛陀和基督的我,可想而知,是如
何被人類自身的缺陷、苦難、蒙昧和罪所深深擊打!是不是每次生
命的成長,都要經過如此持久的熬煉與試探?!是無明帶來的輪回
還是神的恩典與試煉?這依然是一個沒有破解的人生謎團。
當今時代對每個人都是身心考驗的艱難時刻,各種因素糾結
在一起提示著理解時代的巨大難度,也給我的思考設置了更高的
門檻。按照錢理群先生的話來說,當下社會處于前現代、現代和后
現代交織的階段。這樣的問題空前復雜。面對如此問題,任何簡
單的處理方式,都是隔靴搔癢。錢先生提出,要幾面作戰,像魯迅
那樣“橫站”。對于類似我這樣的小人物而言,我承認自己做不了
什么“精神界戰士”。而且,我也不認同那種虛空的知識精英的精
神姿態,它多少讓人感覺凌空蹈虛!經過幾年的思考,我認識到,
一個好的思想者,必須要具有容納幾種文化價值觀的能力。如果
再繼續按照啟蒙主義知識分子那套觀察方式,對于當下問題指手
畫腳,顯然幼稚了。也就是說,我們在批判之外,也要對話、思考和
建設。從魯迅這個思想平臺出發,又不是簡單局限于魯迅本身。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來,“你或許能漫步于整個世界,但最終必須回
到你本身。”是的,作為一個成熟有健全理性的人,最好不要把什么
都完全歸于外部因素,從長遠來看,“內外兼修”方為重要,批判、顛
覆、破壞、劍走偏鋒等等,都是不夠的。
要解決深層次的精神問題,一要靠自身歷練和探究,二要有高
人指點。在S城那樣的惡劣環境里,我只有一顆負罪的靈魂,一邊
掙扎求存,一邊注定要用失血的內心去尋求解脫和救贖。可我在
當時的情況之下,注定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精英的影響,這種影響至
今仍然像吐不盡的狼奶讓我受害。最近幾年以來,我最大的變化,
就是改變了俯視眾生的所謂知識分子的精神姿態。環顧四周,一
些“半吊子自由主義”讓我對所謂知識分子產生了更大的懷疑,幾
乎所有的人都想改變世界,唯獨不想改變自己。我很反感這種高
高在上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姿態。人是十分有限的存在,過分對
人期待是不理性的。在這種持續懷疑之下,我來到北京大學求學,
主要目的就是著重內在生命的安頓和重建。
作為一個從小愛好文學,學生時代開始發表文字,大學又在中
文系浸泡過的人來說,無疑首選去北大中文系聽課,從2006年到
2010年,我開始在北大中文系陸續聽課,錢理群、高遠東、陳平原、
吳曉東、李零、曹文軒、黃子平、王風等學者進入我的視野,作家(詩
人)莫言、閻連科、西川、劉震云、蘇童、李銳、張煒、王蒙、梁文道等
在北大的演講,豐富了我的心靈。文學為我帶來了豐富的情感、審
美的體驗、敏銳的感覺,可是也給我帶來了痛苦。文學思維的人非
常感性,觀察細膩,這對于某些事情是極有好處的,但是,在思考人
生終極的問題上,我明顯感覺到文學的局限。后來我重點轉到北
大哲學系和宗教學系聽課,樓宇烈、王博、楊立華、吳玉萍、朱良志、
李四龍、周學農、張學智、張祥龍、吳飛等學者的言傳身教,圣玄法
師、葉曼居士、凈慧法師、明賢法師、恒實法師、孫效智、潘宗光等的
精彩講座,都讓我十分受益!讓我對中國哲學、佛教哲學和基督教
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得到了一定的學術訓練。北大諸師深
入淺出的講課藝術、嚴密的邏輯論述、開闊的知識視野,讓我受益
匪淺。也是在此期間,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是泡圖書館,馮友
蘭、湯用彤、張岱年、湯一介、熊十力等學術大家的書,為我鐘愛。
具體就讀書而言,這里順便提一下。關于老莊哲學,陳鼓應、
劉笑敢、王博、李霞、顏世安、崔大華、楊國榮、劉克謙、許抗生、陳少
明等學者為我關注;佛學方面,樓宇烈、李四龍、姚衛群、周學農、方
立天、洪修平、賴永海、陳兵、麻天祥、吳言生以及國內的凈慧法師、
濟群法師、學誠法師和明海法師,臺灣的印順法師、圣嚴法師、慧律
法師、海濤法師等;神學方面,唐崇榮牧師、王明道牧師、學者陳廷
忠、鐘志邦、賴品超、楊克勤、卓新平、劉小楓、何光滬、王曉朝、吳
飛、趙林、張志剛、趙敦華、何懷宏、鄧曉芒、彭富春等對我影響較
大。閱讀過的神學方面的著作還有奧古斯丁、阿奎那、馬丁·路
德、加爾文、克爾凱郭爾、馬丁·路德·金、朋霍費爾、陀思妥耶夫
斯基等。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和佛教作為東西方兩大信仰,已經
有學者開始對比研究,對于21世紀人類倫理精神的建構具有深遠
意義。香港中文大學學者賴品超、林鴻信,清華大學學者王曉朝、
陜西師范大學學者吳言生、北京大學學者姚衛群等都引起了我的
關注,這種全球語境下的佛教和基督教比較十分必要。
大約26歲那年,我開始認真讀魯迅,稍后讀周作人、莊子和慧
能,近年讀佛經和《圣經》。這樣的閱讀,的確是在老老實實地進行
文化補課,于我十分有裨益,讓我減少了一些浮躁凌厲之氣。
現在回頭再看,魯迅先生著力關注的是個體在社會層面的權
利、人的尊嚴、人的獨立,抨擊人的奴性,而在人與自然、人與自我、
人與人層面的關注是不夠的,或者說這并不是先生所要重點關注
的。由于時代的原因,魯迅先生沒有深入反觀解決自身生命內部
遭遇到的精神問題,他那里有一個“煩擾的內心”,無休止的病痛、
筆戰和精神困擾加速他的自我消磨乃至最終早逝。我甚至推測,
先生可能對于中國傳統哲學的內在超越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儒家
強調“治世”,釋家強調“治心”,道家強調“治身”,基督信仰強調
“治魂”,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三家都是平和的,整體上關注“向內
超越”,而不是向外追逐。基督信仰認為,人是有限和有罪的存在,
不可能自己通過努力達成,人的狂傲、自大、悖逆都阻礙人主動與
上帝重建和好的關系,人所要做的只是放下自己的驕傲,謙卑降服
在造物主面前,承認他,接受他,與他重新建立聯系。無論是中國
傳統的儒、釋、道傳統,還是西方的基督教傳統,都強調對人的限定
和約束。從個體精神資源的構成來看,僅僅有一個魯迅是不夠的,
單一的精神資源容易讓人形成“獨眼龍”式的單向思維,也會讓自
由主義者走火入魔。在一個人的身上,儒、釋、道文化傳統和基督
信仰傳統可以同時存在;在一個人的身上,神性、人性、動物性也會
有集中表現。基督教信仰、儒釋道、魯迅可以并存,也能夠并存,不
允許并存的不是正見。只有拋棄了“獨眼龍”式的單向思維,我們
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之前,作為魯迅的研讀者,我居然對佛教對于魯迅思維方式和
精神氣質的深刻影響缺乏深刻體悟,實在大謬。先生冷峻深沉的
文字背后深藏著飽含悲憫的情懷,那種“大歡喜、大悲憫、大痛楚、
大光輝”凡夫自然難以體會。魯迅先生說:“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
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青年)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這是普
度眾生的菩薩精神,乃菩薩道也。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與基督教不同,佛教否認神創,注重緣起;否認神本,以
人為本;否認神道,張揚人道;否認神救,提倡自力。釋氏是一位不
以神自居的心靈導師,尤其讓人親切。他主張眾生平等,提倡通過
自己的努力來擺脫痛苦,獲得幸福,即“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國哲
學也啟發我,精神向外追求,就永遠得不到滿足,它必須返觀自身,
找到一切價值的源頭。如果向外追求,你就注定無法滿足,因為那
個不是你的東西不能滿足你,只能使你迷失在異化的他鄉,而只有
回到心靈的故鄉,你才能安身立命,找到精神的永恒的家園!
弄文字的人,須有敏銳的洞察力、驚人的想象力、高度的表達
能力,尤其要有文學、藝術、哲學和宗教的素養,天地人間就是大道
場,要用整個自體去傾聽大地,才真能穿透語言的外相,直達本心。
遍覽當今作家文字,蒼白貧血,讓人感嘆。讀了一些佛學方面的書
后,不勝慨嘆,像惠能、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這樣對中國文化產生重
要作用的禪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知名度,竟不如一些士大夫文
人,可嘆!
在北大學習期間,有幸結緣臺灣來大陸讀哲學博士的圣玄法
師并皈依成為她的弟子,她慈悲告誡我:“你要安心,如果你在不穩
定(無常)中看見穩定(常),你就必定受苦。不要損害眾生,一定要
調伏自己的心,不要擾亂別人的心。”在經歷了十多年的內心的掙
扎之后,還能接受莊子、佛陀與基督,也算是有福報的人吧?如今,
我的心也該清凈了些吧!?一個熟識的朋友對我說,你先前那般倔
強與“我執”,最近為何這般通脫呢?!對于這個問題,最近忽然之
間頓悟了。圣嚴法師說得好,先從肯定自我開始,然后提升自我,
到達消融自我。一般接觸佛教不深的,都是跳過“自我”來談“無
我”,那是不切實際的,也把佛法誤解了,便誤以為佛教是否定現實
的。殊不知,一個尚不了解現實為何的人,又如何否定現實呢?必
須先落實到現實、肯定了現實,更進一步超越現實,才是佛教的本
意。正因為我經歷了痛苦的“有我”以后,這才明心見性恍然大悟
空性的道理。我不是一直在尋找自由嗎?其實自由就在我清凈的
本心里。
天才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年
邁將逝的佐西馬長老在臨終前叮囑阿遼沙:“你將走出這里的院
墻,在紅塵中你會像一個修士那樣做人。你會有許多敵人,但是連
你的敵人也會愛你。生活將帶給你許多不幸,但你將從這些不幸
中得到幸福,也促使別人如此,這比什么都重要。”這是我多年以來
的渴望,同時也把這句話送給讀者朋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