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白話聊齋志異(上下)(簡體書)
滿額折

白話聊齋志異(上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8 元
定價
:NT$ 599 元
優惠價
8752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聊齋志異》為我國文學史上光焰照人的短篇小說集,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一生精力所寄。全書凡491篇,皆寄意神怪狐鬼,留情人世百態。人愛篇中鬼狐,款款多情;聊齋主人,筆端變化,氣象萬千。三百年來,風行天下,萬口傳誦。 本書《白話聊齋志異》為白話全譯本。譯者劉玉湘,曾任山東蒲松齡紀念館館長,現任淄博市圖書館館長,長年致力于《聊齋志異》研究。翻譯本書之時,譯者摩意聊齋主人,一步一趨,未敢自專,隨曲就伸,貼緊原著,將原文神韻,再現于讀者目前。文中難解之處,皆做有詳細注釋。 《白話聊齋志異》插圖皆出自《詳注聊齋志異圖詠》。《圖詠》系清末廣百宋齋主人徐潤,據《聊齋志異》最早的青柯亭本篇目,爰請當時名手,繪制而成。每圖皆選取篇中最有代表性的場景,繪圖時,“小有未洽,無不再三更改,以求至當”。“每圖題七絕一首,以當款字,風華簡樸,各肖題情。并以篇名之字,篆為各式小印,鈐之圖中”,集詩、畫、印為一體,時人愛之,譽為“《山經》、你雅》之外,別開生面者”。

作者簡介

作者:(清)蒲松齡 譯者:劉玉湘、王光福

名人/編輯推薦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里面的故事環境基本上發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齡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構筑起一個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從社會批判角度觀照,這個幽冥世界乃是人間社會的真實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涼的生活場景和人物偃蹇慘痛的生活經歷;從美學理想角度觀照,這個幽冥世界乃是人世理想的夢幻體現,它揭示出對人世善惡的最後清算和對人生憧憬的重新開始。因此,聊齋故事無論在情節曲折和環境奇幻,還是在人物遭遇和場景迷離等角度品賞,都會引發人們強烈的政治義憤、道德感懷和藝術遐想。由劉玉湘和王光福翻譯的《白話聊齋志異》就是它的白話文版本。因此,無論你學歷有多高,此書都適合你閱讀,只要你喜歡花妖狐魅傳奇故事就行。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蒲家村人,清代杰出文學家,其代表作《聊齋志異》蜚聲海內外,被譽為中國文言小說創作的最高峰。 蒲松齡出生地,為今山東省淄博市,是古齊國故都所在地,曾經孕育了輝煌燦爛的齊文化,歷史上鐘靈毓秀、名人眾多。齊桓公、齊景公、管仲、晏嬰等政治家曾在這里寫下光輝的篇章;孔子、茍子、屈原、酈食其、曹參等思想家、文學家曾在這里留下歷史的足跡;有清一代,僅與蒲松齡大致同時的就有王漁洋、唐夢賚、孫廷銓、趙執信等名垂史冊的文化名人。蒲松齡出生于明朝末年,其時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民變正風起云涌,關外滿清鐵蹄步步緊逼,明王朝在內外夾擊下風雨飄搖,國境內外,矛盾空前尖銳,社會正處于大變革、大動蕩之中。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蒲松齡出生。他在後來寫的《聊齋自志》中寫道:“松懸弧時,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黏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蒲氏先祖為元代般陽路總管蒲魯渾、蒲居仁,寧順年間因遭夷族之禍只遺“藐孤”,易姓更名藏匿民間,此即蒲姓始祖蒲璋。蒲松齡的祖父是蒲生油,父親蒲槃。蒲松齡系嫡母董氏所生之次子,行三,故蒲氏後裔稱其為“三老祖”。蒲氏自明代初年,便世居淄川城東的滿井莊,明洪武年間恢復本姓後,子孫日繁,所居之滿井莊漸漸更名為蒲家莊。蒲氏并非名門望族,但子孫多讀書,獲科舉功名者代不乏人。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幼習舉子業,以博學聞名鄉里,但應科舉不利,于是棄儒經商,家中饒有資產,稱“素封”。年四十余苦無子,于是“得財輒散去”;後“累舉四男”(蒲松齡《述劉氏行實》),子孫眾多;加以經過明末動亂,家道遂衰落。到蒲松齡出生後,蒲槃無力延請塾師,便親自課子讀書。蒲松齡天資聰慧,攻讀勤奮,“經史皆過目能了”(清蒲箬《清故顯考歲進士候選儒學訓導柳泉公行述》),深為父親喜愛。十九歲時初應童子試,便以淄川縣、濟南府、山東學道三試第一的成績考中秀才,受到當時的山東學政、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于是“文名籍籍諸生間”(清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蒲松齡躊躇滿志,以為取功名富貴如拾草芥。順治十六年(1659年),蒲松齡與同邑好友李希梅、張歷友、王鹿瞻等人共結“郢中詩社”,希望“由此學問可以相長,躁志可以潛消,與文業亦非無補”。(蒲松齡《郢中社序》)明確表達了他們奮發向上寄希望于仕途的理想。後又應李希梅之邀,假館于李家,潛心治學,互相砥礪,“相期矯首躍龍津”。此時的蒲松齡風華正茂,好強氣盛,是他一生中最得意之時。然而造化弄人,此後蒲松齡屢應鄉試,卻始終不中,在科舉的道路上掙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才“援例”得了一個“歲貢生”的虛名,不幾年便與世長辭。 蒲松齡一生位卑家貧。順治十四年(1657年),蒲松齡遵父命娶同邑文戰有聲的庠生劉國鼎之次女劉孺人為妻。劉氏性情溫和,溫柔賢惠,兩人相濡以沫,患難與共,共同度過了五十六年。康熙四年(1665年),蒲松齡二十五歲時,因妯娌不和,蒲氏兄弟析箸。蒲松齡只分得“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蒲松齡《述劉氏行實》)。此後數應鄉試皆落第,加之幾個孩子相繼出生,生活陷入困境。大約從康熙六年(1667年)開始,蒲松齡就走上了他的塾師生涯。為養家糊口,他四處設館并為人代筆歌哭,正如其詩云:“君子受艱難,斯文不值錢。有人成書館,便是救命仙。”在三十一歲時,他有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遠游。康熙九年(1670年),蒲松齡應同邑好友、江蘇寶應縣令孫蕙之聘為其做幕賓。在寶應,蒲松齡跟隨孫蕙前後,為其出謀劃策奉迎上司,應付同僚,撫慰民眾,辦了不少造福人民的好事。同時,官場生涯使蒲松齡開闊了眼界,增長了閱歷。在寶應期間,他目睹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百姓的水深火熱,了解了寶應、高郵、揚州一帶的風土人情,為《聊齋志異》的創作搜集了豐富的素材和主題。離家在外的思鄉之情卻也日甚一日,他在《寄家》一詩中寫道:“年來憔悴在風塵,凋敝誰憐季子貧?瑟瑟晚風吹落木,蕭蕭衰柳怨行人。秋殘病骨先知冷,夢里歸魂不記身。雁足帛書何所寄?布帆無恙旅愁新。”傾訴了他久客在外往來奔波受盡的風霜之苦,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此外他更難忘的是第二年的鄉試,因此南游僅僅一年他便決意辭幕歸里。 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十七年(1678年),蒲松齡兩次應鄉試皆落第,他的心情低沉和憤懣到了極點。其詩作“世人原不解憐才”“回首生平事事非”等句都流露出他懷才不遇、借酒澆愁的苦悶傷感情緒。科舉無望,天旱不收,稅賦沉重,兒子相繼出世,家境再一次陷入困境。此後數年,他輾轉于本縣縉紳之家,又做起代人歌哭的營生和處處設館舌耕度日的困苦生涯。他在一首題為《四十》的詩中寫道:“忽然四十歲,人間半世人。貧困荒益累,愁與病相循。坐愛青山好,忽看白發新。不堪復對鏡,顧影欲沾巾!” 康熙十八年(1679年),四十歲的蒲松齡終于結束了漂泊不定的塾師生涯,應同邑西鋪村畢際有之聘,設帳畢家之“綽然堂”,教畢家的幾個孫子讀書,自此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生活環境。 畢家為官宦世家,門庭顯赫。館東畢際有,字載績,號存吾,明末崇禎年間戶部尚書畢自嚴之次子,曾任山西稷山縣知縣,南通州知州,時已解職歸田,為鄉里名紳。畢際有對蒲松齡的學識早有耳聞,故對他分外器重,常與他一起詠詩唱和、談論世隋,非一般私塾先生對待。畢家環境良好,藏書甚豐,無疑對蒲松齡的著述大有裨益,使他可以繼續創作《聊齋志異》。蒲松齡在畢家讀書、教書、著書之余,還代館東作了大量的賀吊往來的應酬文字,漸漸成為畢家不可缺少的人物。盡管他有時也有寄人籬下之感,為不得居家親自課子讀書而抱感,但除此而外也別無好的處境,何況他與畢家有了友情,因此在畢家一直待了三十個年頭,直到七十歲時才撤帳歸里。 在畢家設帳期間,蒲松齡曾數次參加鄉試,卻“年年文戰垂翅歸”。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齡因“闈中越幅”被黜。極度悲憤之中他寫下了《大聖樂》’一詞:“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干瓢冷汗粘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十一歲的蒲松齡再次到濟南應試。又因“二場抱病,不獲終試”,再次被黜。主考官深為惋惜,蒲松齡也是痛心疾首,“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撤帳歸里後的蒲松齡已有“養老之田五十余畝”。家中還有仆人,且四個兒子“均輸國課,不使租吏登門”(清蒲箬《清故顯考歲進士候選儒學訓導柳泉公行述》)。他本可以心境閑暇,安居斗室,抱卷自適。但當他得知魚肉鄉里、已被革職的蠹役漕糧經承康利貞厚賂王漁洋欲官復原職時,拍案而起,憤然上書王漁洋,陳述利害,使康利貞的陰謀沒有得逞,體現了他為民請命、嫉惡如仇的高貴品質。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初一,縣里舉行鄉飲酒禮,蒲松齡與當年的郢中社友張歷友、李希梅一起,被舉為鄉飲介賓。蒲松齡撫今追昔,百感交集,寫下了“憶昔狂歌共夕晨,相期矯首躍龍津。誰知一事無成就,共作白頭會上人”的詩句,道出了他們終生不第的苦悶心情。此後不久,他幾個心愛的小孫子相繼被天花奪去了性命,使他“眼淚忍不住,鼻酸不成涕”。禍不單行,第二年,與他相依為命的妻子劉氏去世,更使蒲松齡痛不欲生,“欲呼墓中人,班荊訴煩冤,百叩不一應,淚下如流泉”。蒲松齡失去了最後的精神支柱。自此他身心交病,“對酒無歡只欲愁”,終在兩年之後,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在故居聊齋“倚窗危坐而卒”,走完了他步履艱難的漫漫人生路。 蒲松齡終生困于場屋,懷才不遇,大半生依靠教私塾度日,教書、讀書、著書是他畢生主要的生活內容。他身處社會底層,家境貧寒,也曾受過催租吏的恫嚇、逼迫,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境況十分了解。另一方面,他與社會的上層官僚、縉紳又有交往。特別是到他晚年,因為《聊齋志異》的巨大成功,以及在畢家的重要地位,使他經常接觸地方的縉紳名流。他與當時的朝廷高官兼詩壇領袖王漁洋就是在畢家結識的,并有二十年的文字之交。這種處境深刻影響了蒲松齡的文學創作,他一方面創作了像《聊齋志異》這樣大雅的巨著,寫下了大量的詩詞、文賦;另一方面又創作了大量俚曲、戲曲這樣的通俗文學,撰寫了如《日用俗字》、《歷字文》、《農桑經》、《藥崇書》等實用性極強的文化、技術普及讀物。 蒲松齡自幼即“喜人談鬼”、“雅愛搜神,聞則命筆,遂以成編”(《聊齋自志》)。現有文獻證明,他從二十多歲時便熱衷于記述奇聞異事,寫作鬼狐故事。一開始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個人的愛好,但對于一位志在舉業,希圖通過博得一第進入仕途、施展自己宏偉抱負的書生來講,這未免不務正業。事實上這個愛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科舉考試,因此受到了親朋好友的勸阻。他自己也十分明白這一點,但強烈的愛好使他欲罷不能,他為此十分苦惱而困惑。到他四十歲進入畢家設帳時,他決意放棄自己的愛好,就此擱筆,于是將做成的篇章結集,定名《聊齋志異》,并撰寫了一篇情詞凄切、意蘊深沉的序文《聊齋自志》。但是畢家寬松的環境、主人的賞識、大量的藏書,使他并沒有屈從社會的誤解;特別是隨著科舉的失意、境遇的困苦,使他逐漸產生了一股“憤懣”之情,他越來越將這種憤懣之情寄托于自己的創作之中,這便也是他稱《聊齋志異》為“孤憤之書”的由來。實際上這也正是蒲松齡創作鬼狐故事異于前人的地方,或者說是他獨具創造性的地方。他的創作繼承了六朝志怪小說和唐傳奇的衣缽,在觀念和作法上又有了質的飛躍。六朝志怪小說是“發明神道之不誣”,述怪志異是信其為實有;唐傳奇是“假幻設以自見”,重在構想之幻,情節之奇,而少現實內容和意蘊。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只是把述怪志異作為一種方式,諸如以人死為鬼,幽靈相通,物老成精,能化人形,得道成仙等等,虛構出詭譎瑰麗的故事,但其內核卻是針砭現實,抒發憂憤,寄托個人的感受、經驗和情趣,表達精神上的向往和追求。這是《聊齋志異》之所以超越前人的志怪小說,從而使中國的文言小說創作達到最高峰的原因之所在。 《聊齋志異》共490多篇,內容復雜,作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揭露官府黑暗,官貪吏虐,魚肉百姓;官軍大肆擄掠,濫殺無辜,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如《席方平》、《夢狼》、《鬼哭》、《謝遷》、《野狗》、《白蓮教》等等。二是鞭撻豪紳為富不仁,橫行鄉里,欺辱良善,如《竇女》、《紅玉》等。三是抨擊科舉制度,諷刺科考場官昏庸,黜佳士而進凡庸,塑造了科舉制度下眾多的知識分子形象。這一部分是《聊齋志異》中的重點,也是作者寄托孤憤最為集中的篇章。如《考弊司》、《三生》、《何仙》、《司文郎》、《賈奉雉》等等。四是歌頌男女愛情的篇章,如《連城》、《青娥》、《嬰寧》、《瑞云》等等。五是體現人生經驗哲理,嘲謔世態炎涼、澆薄風俗的作品。從創作藝術上說,《聊齋志異》有很多創新。充分發揮了真幻相生、虛實互滲的藝術潛力,呈現出情節結構模式的多樣化。有的故事以情節曲折取勝,極盡起伏跌宕之能事;有的重在刻畫人物性格,或重在敘寫一個內蘊深沉的場面,或重在營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在敘事中雖然基本采用全知視角,但卻多用虛筆、伏筆,制造懸念,造成一種撲朔迷離的情趣,增強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聊齋志異》經高珩、唐夢賚作序,王漁洋點評,在作者尚在世時已被競相傳抄。但由于蒲松齡生前家境貧寒無力付梓,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才有第一個木刻本“青柯亭”本在浙江問世,隨後各種批點、詮釋、評點、圖詠、拾遺本相繼在海內外出版。二十世紀以來,《聊齋志異》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迄今已有日、韓、德、美、法、保、羅、捷、意等20多種語言、數十種版本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蒲松齡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藝術財富,他和《聊齋志異》都是不朽的! (劉玉湘)

目次

卷一考城隍耳中人尸變噴水瞳人語畫壁山魈咬鬼捉狐蕎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種梨勞山道士長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狐嫁女嬌娜僧孽妖術野狗三生狐入瓶鬼哭焦螟葉生四十千成仙新郎靈官王蘭鷹虎神王成青鳳畫皮賈兒蛇癖卷二金世成董生齙石廟鬼陸判嬰寧聶小倩義鼠地震海公子丁前溪海大魚張老相公水莽草造畜鳳陽士人耿十八珠兒胡四姐祝翁獵婆龍某公快刀俠女酒友蓮香阿寶九山王遵化署狐張誠汾州狐巧娘吳令口技濰水狐紅玉龍林四娘江中魯公女道士胡氏戲術丐僧伏狐蘇仙李伯言黃九郎金陵女子湯公閻羅連瑣單道士白于玉夜叉國小髻西僧老饕連城霍生汪士秀商三官于江小二庚娘宮夢弼鴝鵒卷三劉海石諭鬼夢別犬燈番僧狐妾雷曹賭符阿霞李司鑒五羧大夫毛狐翩翩黑獸余德楊千總瓜異青梅羅剎海市田七郎產龍保住公孫九娘促織柳秀才水災諸城某甲庫官酆都御史龍無目狐諧雨錢妾杖擊賊秀才驅怪姊妹易嫁續黃粱龍取水小獵犬棋鬼辛十四娘白蓮教雙燈捉鬼射狐蹇償債頭滾鬼作筵胡四相公念秧蛙曲鼠戲泥書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酒狂陽武侯趙城虎螳螂捕蛇武技小人秦生卷四鴉頭酒蟲木雕美人封三娘狐夢布客農人章阿端傅飪媼金永年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孝子獅子閻王土偶長治女子義犬鄱陽神伍秋月蓮花公主綠衣女黎氏荷花三娘子罵鴨柳氏子上仙侯靜山錢流郭生金生色彭海秋堪輿竇氏梁彥龍肉潞令馬介甫魁星厙將軍絳妃河間生云翠仙跳神鐵布衫法大力將軍白蓮教顏氏杜翁小謝縊鬼林氏胡大姑細侯狼美人首劉亮采蕙芳山神蕭七亂離(二則)豢蛇雷公菱角餓鬼考弊司閻羅卷五大人向杲董公子周三鴿異聶政冷生狐懲淫山市江城孫生八大戲縊羅祖劉姓邵九娘鞏仙二商沂水秀才梅女郭秀才死僧阿英橘樹牛成章青娥鏡聽牛?金姑夫梓潼令鬼津一仙人島閻羅薨顛道人胡四娘僧術金和尚龍戲蛛商婦祿數閻羅宴役鬼細柳畫馬局詐放蝶男生子鐘生鬼妻黃將軍三朝元老醫術藏虱夢狼卷六夜明夏雪化男禽俠鴻象負尸紫花和尚周克昌嫦娥鞠樂如褚生盜戶某乙霍女司文郎丑狐呂無病錢卜巫姚安采薇翁崔猛詩讞鹿銜草小棺邢子儀李生陸押官蔣太史邵士梅顧生陳錫九邵臨淄于去惡狂生瀲俗鳳仙佟客遼陽軍張貢士愛奴單父宰孫必振邑人元寶研石武夷大鼠張不量牧豎富翁王司馬岳神小梅藥僧于中丞皂隸績女紅毛氈抽腸張鴻漸太醫牛飛王子安刁姓農婦金陵乙郭安折獄義犬楊大洪查牙山洞安期島沅俗卷七云蘿公主鳥語天宮喬女蛤此名寄生劉夫人陵縣狐王貨郎疲龍真生布商彭二掙阿仙神女湘裙三生長亭席方平素秋賈奉雉胭脂阿纖瑞云仇大娘曹操冢龍飛相公珊瑚五通(二則)申氏恒娘葛巾馮木匠黃英書癡齊天大聖青蛙神任秀晚霞白秋練卷八王者某甲衢州三怪拆樓人大蝎陳云棲司札吏蚰蜒司訓黑鬼織成竹青段氏狐女張氏婦于子游男妾汪可受牛犢王大樂仲香玉三仙鬼隸王十大男外國人韋公子石清虛曾友于嘉平公子二班車夫乩仙苗生蝎客杜小雷毛大福雹神李八缸老龍船戶青城婦鸚鳥古瓶元少先生薛慰娘田子成王桂庵寄生附周生褚遂良劉全土化兔鳥使姬生果報公孫夏韓方紉針桓侯粉蝶李檀斯錦瑟太原獄新鄭訟李象先房文淑秦檜浙東生博興女一員官

書摘/試閱

水莽草 水莽是毒草,像葛類一樣蔓生,花是紫色的,像扁豆。人如誤吃了這種毒草,就會立即死去,變成“水莽鬼”。民間傳說,這種鬼不能輪回,一定得再有被毒死的代替,才能去投生。因此,楚中桃花江一帶,這種水莽鬼特多。 楚中人稱呼同歲的人為“同年”。往來拜訪時,互稱庚兄庚弟,子侄輩們則稱他們為庚伯,這是本地的習俗。 有個姓祝的書生,一次去拜訪他的一個同年。途中非常干渴,很想喝水。忽然看見路旁有個涼棚,一個老婆婆在里面施舍茶水,祝生就跑了過去。老婆婆將他迎入棚內,端上茶來,十分殷勤。祝生一聞,有股怪味,不像是茶水,便放下不喝,起身要走。老婆婆忙攔住他,回頭向棚里喊道:“三娘,端杯好茶來!”一會兒,便有個少女捧著杯茶從棚後出來,大約十四五歲年紀,容貌艷麗絕倫。手上的戒指、腕上的鐲子,光亮得能照見人影。祝生見了少女,立即被吸引住了。接過茶水一聞,只覺芳香無比,一飲而盡,還想再喝一杯。乘老婆婆出去,祝生一下抓住少女的纖纖手腕,從她手指上脫下一枚戒指。少女紅著臉微微一笑,祝生更加著迷,便詢問她的家世。少女說:“你晚上再來吧,我還在這里。”祝生要了她一撮茶葉,連同那枚戒指,一塊藏在身上走了。 祝生趕到同年家,忽覺心頭不適,懷疑是喝了那杯茶水的緣故,便將經過告訴了同年。那同年驚駭地說:“壞了,這是水莽鬼,我父親就是這樣被害死的。無藥可救,這可怎么辦?”祝生恐懼萬分,忙拿出藏在身上的茶葉一看,果然是水莽草。又拿出那枚戒指,向同年描述了那少女的模樣。同年冥想了一會,說:“那人必定是寇三娘!”祝生聽他說的名字相符,問他是怎么知道的,同年回答說:“南村富戶寇家的女兒,叫三娘,以艷麗聞名。幾年前誤吃了水莽草死去,肯定是她在作怪害人!”有人說,碰到水莽鬼的人,如知道鬼的姓名,只要求到他生前穿過的褲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急忙趕到寇家,講明了實情,長跪在地,苦苦哀求幫忙。寇家卻因為有人做女兒的替身,女兒從此可以超生,堅決不給。同年無可奈何忿忿回去,告訴了祝生。祝生咬牙切齒地說:“我死後,絕不讓他家女兒投生!”這時,祝生已走不動了。同年將他背回家,剛到家門就死了。祝生的母親號啕大哭,只得把他埋葬了。祝生死後,留下一子,剛剛周歲。妻子不能守節,過了半年就改嫁走了。母親一人撫養著小孫子,勞累不堪,天天哭泣。 一天,祝生母親正抱著孫子在屋里啼哭,祝生忽然無聲無息地進來了。祝母大驚,抹著眼淚問他情況。祝生回答說:“兒在地下聽到母親哭泣,心里悲傷,所以來早晚伺候你。兒雖然死了,但已經成家,媳婦也馬上同來替母親操勞,母親不要難過了!”母親驚疑地問:“兒媳婦是誰?”祝生回答說:“寇家坐視兒死不救,兒非常恨他們!死後,一心要去找寇三娘,但不知她住在什么地方。最近遇到一個庚伯,承蒙他告訴我三娘的去向。兒去了後,三娘已投生到任侍郎家。兒急忙又趕到任家,將她強捉了回來。現在她已成為兒的媳婦,跟兒相處得很融洽,沒什么苦惱。”過了會兒,一個女子從門外進來,打扮得非常漂亮,見了祝母,跪到地上拜見。祝生告訴母親:“她就是寇三娘。”雖然兒媳不是活人,但祝母也覺安慰。祝生便吩咐三娘干活,三娘對家務事很不習慣,但性情柔順,讓人愛冷。二人就這樣住下,不走了。三娘請婆母告訴自己娘家一聲,祝生不同意。但母親順從了三娘的心愿,還是告訴了寇家。寇老夫婦聽了大驚,急忙備車趕來,看那女子果然是女兒三娘,不禁失聲痛哭。三娘忙勸住了。寇老太太見祝生家非常貧困,心里很是憂傷。三娘安慰她說:“女兒已成了鬼,還嫌什么貧窮呢?祝郎母子待我情義深厚,女兒已決意在這里安居了。”寇老太太又問:“當初和你一塊施茶的那老婆婆是誰?”三娘回答說:“她姓倪。因她年老,自慚不能迷惑路人,所以求女兒幫助她。現在她已投生到郡城一個賣酒的人家。”三娘說完,看著祝生說:“既然已成了我家的女婿,卻不拜見岳父母,讓我心里怎好過啊?”祝生忙向寇老夫婦拜下去。三娘便進了廚房,代婆母做飯款待自己的父母。寇老太太見了,不禁傷心。回去後,派了兩個奴婢來供女兒使喚,送了一百兩銀子,幾十匹布。此後還不時送些酒肉等物,祝母的生活因此稍稍富裕些了。寇家也時常讓三娘回去省親,住不幾天,三娘就說:“家里沒人,應早送女兒回去。”有時故意留住她不讓走,三娘則總是飄然自回。寇老翁便替祝生蓋了座大房子,很華麗寬敞。但祝生始終沒到寇家去過。 一天,村里有個中了水莽毒的人,忽然死而復生了。大家爭相傳說,都認為是怪事。祝生說:“是我讓他又活過來的。他被水莽鬼李九所害,我替他將李九趕走了,才救了他。”母親說:“你怎么不找個人替自己呢?”祝生說:“兒最恨這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正想將他們全部趕走,自己又怎肯做這害人的勾當!況且,兒侍奉母親最快樂,不想再投生。”從此後,凡中了水莽毒的人,都備下豐盛的宴席,到祝家祈禱,無不靈驗。 又過了十幾年,祝母死了。祝生夫婦非常悲痛,但不接待來吊喪的客人,只命兒子穿著喪服,代為盡禮。埋葬母親後,又過了兩年,祝生為兒子娶了媳婦。新媳婦就是任侍郎的孫女。起初,任侍郎的愛妾生了個女孩,僅幾個月就死了。後來任侍郎聽說了三娘投生自己家,被祝生捉回這件奇異的事,便驅車趕到祝家,認祝生為女婿。到現在,任侍郎又將孫女嫁給了祝生的兒子,兩家更加來往不斷。 一天,祝生對兒子說:“上天因為我有功于人世,任命我做‘四瀆牧龍君(四瀆:據《爾雅》,四瀆是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現在就要走了。”一會兒,便見院子里有四匹馬,駕著一輛黃帷車,馬的四肢上布滿了鱗甲。祝生夫妻盛裝而出,一同上了車。兒子和兒媳都哭著拜倒在地。瞬間,車馬便無影無蹤了。同一天,寇家也見女兒來到,拜別父母,說的也和祝生說的一樣。母親哭著挽留她,三娘說:“祝郎巳先走了!”出門後一下子就不見了。 祝生的兒子名叫祝鶚,字離塵。他請求寇家同意後,將三娘的骸骨與祝生合葬了。 P98-10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2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