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包法利夫人(簡體書)
滿額折

包法利夫人(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8 元
定價
:NT$ 221 元
優惠價
8719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雙語譯林?壹力文庫:包法利夫人(漢英對照)》被譽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其他名著還有司湯達的《紅與黑》和巴爾扎克的《幻滅》。這三部法國小說都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杰作。司湯達的現實主義表現在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分析上;巴爾扎克的現實主義表現在他對當時法國社會的細致描繪上。但他們的作品都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司湯達寫的是體現時代精神的英雄、超群出眾的人物,用的是判斷性的概括或推論式的心理分析方法;巴爾扎克寫景物是現實主義的,寫人物就摻雜了浪漫主義的因素,寫事件卻幾乎全是浪漫主義的手法,用的是夸張的修飾語和最高級形容詞。《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和他們不同:他寫的是平庸的人物和平淡無奇的生活,但他用的藝術手法卻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他通過個性化的語言來描寫人物,用浪漫主義的語言來展示浪漫主義的個性,使浪漫主義也成為了現實主義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古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譯者:許淵沖

古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法國19世紀小說史上三位巨人之一。出生于諾曼底盧昂一個醫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讀法律,後因病輟學。1843年開始主攻文學,其作品主要反映了19世紀中期法國污濁的社會現實,其客觀、精細的寫作手法為當時文壇樹立了新的藝術典范。除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外,另有《薩朗波》、《聖安東尼的誘惑》、《情感教育》等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雙語譯林?壹力文庫:包法利夫人(漢英對照)》:史上“最完美的小說”,卻曾受敗壞道德的指控,像詩一樣有節奏,像科學一樣明晰,有大提琴的雄渾,有火烈鳥的熱情,買中文版送英文版。

《包法利夫人》被譽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其他名著還有司湯達的《紅與黑》和巴爾扎克的《幻滅》。這三部法國小說都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杰作。司湯達的現實主義表現在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分析上;巴爾扎克的現實主義表現在他對當時法國社會的細致描繪上。但他們的作品都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司湯達寫的是體現時代精神的英雄、超群出眾的人物,用的是判斷性的概括或推論式的心理分析方法;巴爾扎克寫景物是現實主義的,寫人物就摻雜了浪漫主義的因素,寫事件卻幾乎全是浪漫主義的手法,用的是夸張的修飾語和最高級形容詞。《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和他們不同:他寫的是平庸的人物和平淡無奇的生活,但他用的藝術手法卻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他通過個性化的語言來描寫人物,用浪漫主義的語言來展示浪漫主義的個性,使浪漫主義也成為了現實主義的一部分。
《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取自現實。夏爾·包法利的原型是歐解·德拉瑪,1812年生,1834年前,在福樓拜父親主持的盧昂醫院實習,同年9月18日取得行醫執照,但不得動大手術;1936年和三十歲的寡婦(小說中改為四十五歲)結婚,寡婦死後,又于1839年8月7日和十七歲的農家女德爾芬·庫蒂麗葉(包法利夫人艾瑪的原型)結婚。德爾芬長得很美(盧昂博物館有她的畫像),曾在盧昂一家修道院學習,但她生性風流,喜歡交男朋友。據她婚後的女傭奧古斯汀·梅娜吉(小說中的費莉西)說:她們兩個人同歲,無話不談,常常同讀小說,羨慕貴族夫人的生活,模仿她們,每星期五在家中開招待會,邀請公證人事務所的年輕朋友參加,但沒有人來赴約。德爾芬自視很高,說起話來聲音清脆如玉,對平凡的婚後生活不滿,又不信教,搞了兩次婚外戀,鄰居看見過她在花園中吻抱情人。1848年3月6日,她搞得傾家蕩產,服毒自盡。
這種婚外戀的風流艷事,法國文學史上不乏先例,如盧梭的《新愛洛伊絲》和普萊沃的《曼儂·勒斯戈》。福樓拜怎么超越前人呢?前人寫的都是浪漫主義的才子佳人,福樓拜寫的卻是現實主義的庸人和浪漫主義的怨婦。庸人滿足于現狀,怨婦卻向往未來。包法利的外形笨拙,智力低下,性格軟弱,毫無理想;結婚前唯母命是聽:母親為他選擇職業,選擇行醫地點,選擇婚姻配偶;和寡婦結婚後又唯妻命是聽:“他在人面前應該這樣說,不能那樣說……要順著她的意思穿衣服,按照她的吩咐催促病人還賬”;他并不愛寡婦,但在寡婦死後,他也不感到如釋重負;他向艾瑪求婚,卻又不敢開口,還是岳父做主,才成好事;他對艾瑪更加唯命是聽,艾瑪要和他保持距離,他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感到難堪,也不覺得痛苦。而艾瑪卻是一個充滿了浪漫主義思想的少女,雖然生在農村,卻不甘居人下,夢想著要過貴族夫人的愛情生活,結果嫁了一個才貌平庸的丈夫,現實距離理想太遠,所以婚外戀就合乎情理了。
這種婚配不當的喜劇,法國文學史上不乏先例,如博馬舍的《塞維勒的理發師》。但福樓拜沒有把夏爾·包法利寫成一個喜劇人物,而是滲進了悲劇的因素。夏爾雖然平庸,可是溫順、善良、正直、忠厚、大方,對艾瑪愛屋及烏,甚至在艾瑪死後,寧可負債累累,也不肯變賣她房里的東西,反而要厚葬亡妻;比起艾瑪的兩個婚外戀人來——一個損人利己,一個膽小怕事,全都見死不救,冷酷無情——不是有天淵之別嗎!夏爾發現了艾瑪的婚外戀後,非但不怪艾瑪,反恨自己不是她的婚外戀人,直到死前,手里還拿著艾瑪的一綹頭發。這不成了一個浪漫主義的情癡嗎!夏爾的悲劇在于:艾瑪不是一個值得癡情的妻子。據說福樓拜寫艾瑪死時的夏爾,把自己在妹妹卡羅琳去世時的痛苦和悲哀都傾注進去了。無怪乎聖·佩韋說:夏爾是個“可憐的好人”,經過藝術加工,可以塑造出“一個高尚、動人的形象”。
福樓拜後來寫了一部小說《情感教育》。其實,《包法利夫人》也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教育》。在艾瑪的浪漫主義思想影響之下,只生活在現實中的夏爾也變得浪漫化了;而艾瑪自己的思想卻越來越向庸俗化的方向發展。在修道院學習的時候,她受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夢想著海闊天空的愛情生活;但和平庸的夏爾結婚後,開始感到夢想破滅。在沃比薩舞會上見到子爵,覺得現實生活中真有自己夢想的人物,但是可望而不可即,于是生了一場大病。遷到榮鎮之後,她認識了年輕漂亮、也有浪漫主義思想的實習生萊昂,兩人一見如故,情投意合,她破滅了的夢想又死灰復燃;但是萊昂比她年輕,膽小怕事,錯把她當成可望而不可即、冷若冰霜的賢妻良母,放過了機會,到巴黎去了,于是她夢想的天地也縮小到了巴黎。在她灰心、失望之際;情場老手羅多夫乘虛而入,投其所好,說些浪漫主義的花言巧語,艾瑪錯把他當成自己夢寐以求的情人,開始半推半就,繼而難分難解,最後要求私奔,反倒被他拋棄,而為了私奔,她已經開始借債了。夢想再次破滅,她又大病了一場。病後為了消愁解悶,夏爾陪她去了盧昂劇院,恰巧碰到從巴黎實習回來的萊昂,他經過巴黎酒店女郎的熏染,已不是當年含情脈脈、羞羞答答的少男了。兩人舊情復萌.每周在盧昂旅館幽會一次(就是福樓拜和露意絲·柯勒尋歡的地方)。艾瑪夢想的天地又縮小到一個旅館房間了。日久天長,情婦的生活也變得像夫妻生活一樣平淡無奇,但她已經債臺高筑,再不償還,就要扣押財產。她求萊昂幫忙,甚至暗示要他盜用公款,這就淪落到了犯罪的邊緣。她還向公證人借錢,但不肯為了金錢出賣愛情,這說明她心里還殘存了一點浪漫主義精神。她也不肯向她丈夫低頭,因為她不愛他,所以不愿在他面前失去尊嚴。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她決心服毒自殺。就這樣,她由一個農家少女,成了鄉鎮醫生的妻子、子爵的舞伴、萊昂眼中的情人、羅多夫的情婦,最後墮落成為一個罪人。她的一生展示了一個浪漫主義夢想的破滅。
《包法利夫人》不單是批判了庸俗的浪漫主義,而且也揭露了庸俗的資產階級人物,如藥劑師奧默。比起他來,夏爾的形象反而顯得高大了。夏爾雖然平庸,但是心地善良,為人正直忠厚,從不口是心非,既不損人利己,也不嫁禍于人。奧默卻是自私自利的典型:他吹噓自己一知半解的科學知識,打擊神甫,抬高自己;他吹噓自己樂善好施,救濟窮人,實際上卻剝削藥房的小伙計;他送消炎膏給乞丐,也是為了沽名釣譽,一旦膏藥無效,有損他的名聲,他就要置乞丐于死地;他勸跛腳的旅店伙計動手術。如果成功,他也可以沾光,結果失敗,他就讓醫生一個人挨罵。這樣一個小人,最後卻得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十字榮譽勛章,這真是對資產階級的絕妙諷刺。
對于宗教,福樓拜也揭穿了教會的形式主義,這體現在布尼賢神甫身上。神甫的職責是了解教民的精神生活,拯救他們的靈魂;布尼賢卻只會念經,背誦教義,不會聯系實際。艾瑪在婚外戀之前,精神萬分痛苦,來找神甫懺悔。神甫既不了解她,也不會安慰她,反叫她去找醫生。相形之下,不信教的艾瑪卻顯得有一顆虔誠的心。這又是對教會的無言指責。無論是指責批評,還是揭露諷刺,福樓拜都不直接發表個人的主觀意見,而只作客觀的描述,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問題。因此,《包法利夫人》成了“客觀性藝術”的典范。
福樓拜的“客觀性藝術”還表現在他對人物景色的描繪上。例如最後一章寫夏爾之死:
第二天,夏爾走到花棚下,坐在長覺上。陽光從格子里照進來;葡萄葉在沙地上畫下了陰影,茉莉花散發出芳香,天空是蔚藍的,斑蝥圍著百合花嗡嗡叫,夏爾仿佛返老還童,憂傷的心里泛濫著朦朧的春情,簡直壓得他喘不出氣來。
七點鐘,一下午沒見到他的小貝爾特來找他吃晚餐。他仰著頭,靠著墻,眼睛閉著,嘴巴張開,手里拿著一股長長的黑頭發。
“爸,來呀!”她說。
以為他是在逗她玩,她輕輕地推了他一下,他卻倒到地上。原來他已經死了。 第一段客觀地描寫夏爾的所作所為(走進花棚,坐下),所見(陽光、陰影、葡萄葉、百合花等),所聞(鼻聞茉莉花的芳香;耳聞斑蝥的嗡嗡聲),所感(返老還童,春意朦朧,喘不出氣),而不是作者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所感所知。
第二段寫他女兒的所作所為;第三段寫她的所見;第四段寫她所說;第五段寫她所感、所為、所見、所知。全是客觀的、現實主義的白描。
但福樓拜在描寫浪漫主義的人物個性時,他的語言也會帶上浪漫主義的色彩。如第一部第六章回憶艾瑪在修道院的生活:
她頭幾回多么愛聽這些反映天長地久、此恨綿綿的浪漫主義的悲嘆哀鳴啊!……過慣了平靜的日子,她反倒喜歡多事之秋。她愛大海,只是為了海上的洶涌波濤;她愛草地,只是因為青草點綴了斷壁殘垣。她要求事物投她所好;凡是不能立刻滿足她心靈需要的,她都認為沒有用處;她多愁善感,而不傾心藝術,她尋求的是主觀的情,而不是客觀的景。
重情輕景的心理,就不是艾瑪的回憶,而是作者判斷性的概括了。福樓拜說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的確,他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分析,都熔鑄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中。但是艾瑪不傾心藝術,所以成了庸俗的浪漫主義的犧牲品;而福樓拜卻憑借現實主義的藝術,超越了浪漫主義的自我,寫出了《包法利夫人》。關于現實主義的藝術,他曾對莫泊桑說過:“某一現象,只能用一種方式來表達,只能用一個名詞來概括,只能用一個形容詞表明其特性,只能用一個動詞使它生動起來,作家的責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尋求這唯一的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簡而言之,他認為藝術要為內容尋求最完美的形式。
20世紀40年代後期,譯者在巴黎大學攻讀文學,《包法利夫人》是研究法國語言、文學的必修課。1946年開課的是亞贊斯基教授,他出版了一本《法國文學史》,有很多新見解,講課時注重分析書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使譯者得益匪淺。1947年開課的是布魯諾教授,他是法國著名的語言學者,講課時對福樓拜的語言藝術作了精辟的分析,解決了譯者不少疑難。1948年開課的是莫羅教授,他是巴黎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文學教授,也是譯者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他講課時深入淺出,注重分析《包法利夫人》的篇章結構,指出福樓拜善用對比的手法,例如第一部寫了艾瑪的結婚行列,第三部又寫她的出殯行列;第一部實寫了舞會上的子爵,第三部又虛寫教堂前的子爵;這樣前後呼應,今昔對比,使人感慨系之,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1991年我在普魯斯特國際會議上見到巴黎大學米利教授,才知道莫羅教授已經去世,謹在本書中對譯者的指導教師表示懷念。
1992年1月30日于北京大學暢春園

目次

譯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第三部分










十一

書摘/試閱

包法利在截肢期間,一步也不敢出門。他待在樓下廳子里,坐在沒有生火的壁爐旁邊,下巴垂到胸前,雙手緊緊握著,兩只眼睛發呆。“多么倒霉!”他心里想,“多么失望!”其實,他采取了一切想象得到的預防措施。只能怪命運作對了。這還不要緊!萬一伊波利特將來死了,那不是他害死的嗎?看病的人問起來,叫他拿什么理由來回答?也許,他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錯了?他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來。其實,最出名的外科醫生也有搞錯的時候。不過人家不相信!人家只會笑他,罵他這不出名的醫生!他的罵名會傳到福爾吉!傳到新堡!傳到盧昂!傳得到處都知道!誰曉得有沒有哪個同行會寫文章攻擊他?那就要打筆墨官司了,那就要在報上回答。甚至伊波利特也會告他一狀。眼看自己名譽掃地,一塌糊涂,徹底完蛋!他左思右想,七上八下,就像一只空桶,在大海的波濤中,晃來蕩去。
艾瑪坐在對面瞧著他。她并不分擔他的恥辱,她感到丟臉的是,她怎么能想象一個這樣的人,會做出什么有價值的事來,難道她看了二十回,還看不出他的庸碌無能嗎!
夏爾在房間里走來走去。他的靴子在地板上走得咯啦響。
“你坐下好不好?”她說,“煩死人了!”他又坐下來。她是一個這樣聰明的人,怎么又犯了一次錯誤?是什么癡心妄想使她這樣一再糟蹋了自己的一生?她想起了她愛奢侈的本性,她心靈的窮困,婚姻和家庭的貧賤,就像受了傷的燕子陷入泥坑一般的夢想,她想得到的一切,她放棄了的一切,她本來可能得到的一切!為什么?為什么得不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