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今夜不打烊:臺灣商業誰主沉浮(簡體書)
滿額折

今夜不打烊:臺灣商業誰主沉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8 元
定價
:NT$ 108 元
優惠價
879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台灣商業的萌芽、孵化、起飛、轉折、繁榮與變革等歷史發展階段,並逐一介紹了西門町、忠孝東路、迪化街、台灣夜市以及夢時代大立精品等主要的特色商業中心,以及孫芸芸、徐旭東、吳清友、王又曾、吳東興等著名商業人士。回顧歷史的同時,觀瞻台灣商業未來發展趨勢與兩岸貿易、商業交流空間。

名人/編輯推薦

陳茜、初振宇編著的《今夜不打烊——臺灣商業誰主沉浮》以發展的眼光演繹了數百年來臺灣商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分介紹臺灣著名的商業中心,既有老一輩兒時的回憶,也有現代人的休閑勝地;有奢侈繁華的高檔購物中心,也有平民、低調的城南舊事。接下來介紹的是臺灣著名的商業企業,這些企業有哪些典型的特征,或者面臨哪些問題,以及它們背後叱?風云的商業人物,如孫蕓蕓、徐旭東等。再接著,針對近年來新興的網絡商業做一個大致的介紹。最後引出兩岸商業交流與合作,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這本書像一個放大鏡,以小見大,用點點滴滴、生動活潑的文字向讀者描繪臺灣商業的斑斕色彩和千姿百態。

教科書里說,商業是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商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商業是指所有以營利為目的的事業;而狹義的商業是指專門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營利性事業,主要包括批發業、零售業、物流業和住宿餐飲業。
在本書中,筆者依據的是狹義的商業定義。重點描述了臺灣零售業的起伏變遷,選取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百貨公司、超市、便利商店、量販店、購物中心等,以及近來發展迅速的網購平臺。即臺灣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商業模式。
在結構安排上,本書首先從時間的維度,以發展的眼光演繹了數百年來臺灣商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由于商業涵蓋面太廣,筆者只能依據所掌握的每個時期的資料進行篩選,盡量展現給讀者以臺灣商業發展的整體概貌。接著,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紹臺灣著名的商業中心,既有老一輩兒時的回憶,也有現代人的休閑勝地;有奢侈繁華的高檔購物中心,也有平民、低調的城南舊事。目的是想在讀者的腦海里構筑清晰的節點。接下來介紹的是臺灣著名的商業企業,這些企業有哪些典型的特征,或者面臨哪些問題,以及它們背後叱?風云的商業人物,如孫蕓蕓、徐旭東等。再接著,針對近年來新興的網絡商業做一個大致的介紹。最後引出兩岸商業交流與合作,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筆者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放大鏡,以小見大,用點點滴滴、生動活潑的文字向讀者描繪臺灣商業的斑斕色彩和千姿百態。

目次

前言
一 回眸歷史中的臺灣商業
 1.小荷才露——臺灣商業萌芽
 2.亦步亦趨——臺灣商業孵化
 3.清明上河——臺灣商業起飛
 4.柳暗花明——臺灣商業轉折
 5.御街燈火——臺灣商業繁榮
 6.風起云涌——臺灣商業變革
 7.三十而立——海峽兩岸貿易
二 走遍臺灣著名的商業中心 
 1.西門町——臺北的“原宿” 
 2.忠孝東路——臺北的“第五大道”
 3.信義商圈——臺北的“曼哈頓”
 4.迪化街——臺北的“大柵欄”
 5.臺灣夜市——冰火兩重天
 6.夢時代與大立精品——高雄之美
 7.特色街區——城南舊事
三 歷數臺灣著名的商業人士 
 1.美麗神話——孫蕓蕓和她的微風廣場 
 2.竹籃打水——徐旭東和他的SOGO百貨
 3.今夜不打烊——吳清友和他的誠品書店
 4.泰極否來——前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王又曾
 5.多才多藝——吳東興與他的新光三越
四 觀瞻臺灣商業的新趨勢
 1.讀懂女人心——PayEasy
 2.當夢想“照進”現實——露天拍賣
 3.實至名歸——Yahoo!奇摩
五 笑看兩岸商業交流
參考文獻與圖片來源

書摘/試閱

5.冰火兩重天——臺灣夜市
臺灣夜市可以稱得上是臺灣的“平民商業中心”。與上述幾個商業中心不同,它不是集中在某個繁華路段,而是分散在臺灣的各個縣市,不同縣市的夜市都有自己的特點。
20世紀60年代開始,臺灣農村人口陸續向城市遷移。那時挑擔或推獨輪車賣小吃是他們普遍的謀生方式。傳唱一時的閩南方言歌曲《燒肉粽》就傳神地表達了這個群體的辛苦。當時夜市的攤商有本省人、外地人及退伍軍人。本省人賣油飯、肉羹湯、蚵仔煎,所謂的外省人賣水餃、臭豆腐等。因為同樣是討生活,大家雖彼此語言不通、交談有障礙,但相互之間相處融洽。除了小吃攤,夜市里還有撈金魚、套圈圈等小游戲,補雨傘、補絲襪以及走江湖賣膏藥的人也不一而足。1970年代,夜市隨著臺灣經濟的起飛也日益繁華。雖然被臺灣當局定性為違法的地下經濟,但夜市卻扮演著促使滯銷貨流通的重要角色。在石油危機時期,外銷退貨的廉價成衣等物品流到夜市,成為勞工階層的購買目標。各地夜市不但為南北小販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甚至有人因此圓了發財夢。例如臺北有名的豪華餐廳“臺南擔仔面”,以及連鎖的“胡須張”鹵肉飯都是從小吃攤起家的。
幾十年來,夜市在島內一直被視為制造臟亂、占用道路、妨礙交通的“都市之瘤”。很長一段時間,臺灣當局將一些夜市集體搬入半封閉式的場所進行集中管理,但這種做法導致了不少夜市走向沒落。臺灣當局從當年的極力取締到如今的賣力推廣,想必是當年很多惶惶于警察追趕的攤販們所沒有想到的。為了提升觀光產業,臺灣“觀光局”推出島內“十大夜市”評選活動。一時間,“戰況空前”,不但各縣市長親自掃街拜票。網友們更是積極上網投票。臺灣輿論認為,哪家夜市最終勝出并不重要,關鍵是好吃好玩的夜市文化已經成了臺灣特色的一部分。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後,高雄六合夜市在“十大夜市”的評選中成為“最環保”、“最友善”、“最有魅力”、“最好逛”和“最美味”的五冠王。緊隨其後受到好評的是臺北士林夜市和宜蘭羅東夜市。據了解,有70%的觀光客到臺灣後都會去夜市,對于各縣市的經濟大有幫助。
臺灣夜市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能如此讓人流連忘返呢?拿評選最受歡迎的六合夜市來說,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老招牌多,其中一家名為“鱔魚炒面”的小攤已經開了52年之久。老板娘楊壽從17歲開始就在這里討生活,如今已經在攤子後站了大半輩子。她回憶說,有一年蔣經國突然獨自來到攤子前要了一碗鱔魚炒面,然後邊吃邊問生意好不好、油鹽貴不貴、做生意有什么困難等等,他走後馬上來了幾個警察問東問西。至今,老板娘還對這段奇遇津津樂道。
六合夜市的前身為大港埔夜市,原本為高雄市區大港埔空地上的小吃攤聚集地,興起于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是當時高雄最具代表性的夜市。高雄市政府從1987年起規定,每天傍晚六時至清晨二時,六合夜市區域為行人徒步區,從此,六合夜市開始邁人國際知名的觀光夜市。六合夜市全長380米,共設有170個攤位,大多以小吃、娛樂游戲為主,其它諸如衣服攤、雜貨攤等并不多見。最特殊的景觀是招牌林立的牛排店,大大小小十多家,主要賣點是平價、家庭式的牛排套餐。此外,山貨、特產、冷飲、冰品及海產店等也是應有盡有,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鹽蒸蝦、木瓜牛奶、筒仔米糕、臭豆腐、烏魚子、海鮮粥、過魚湯、十全藥燉排骨、擔仔面、土鰓魚羹等等算是高雄市的招牌小吃。另外,“棺材板”是臺灣的經典小吃,出自臺南,傳統的做法是將洗凈切好的豬肝片、鮮姜片、洋蔥、菜椒,拌同多種多樣的配料如臘腸片、年糕片等,一起爆炒,然後裝入炸好的吐司盒中,再蓋上炸好的吐司片。由于吐司的外形和色澤酷似臺灣南部的松木棺材,所以人們把這道美食稱為棺材板。據說,棺材板以前叫“鴨肝飯”,也叫官材板,含有升官發財的意思。鄭老牌木瓜牛奶攤也是相當的知名,不論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連戰,還是民進黨的陳水扁、陳菊,都是他們的顧客。此外,李嘉欣、胡瓜、張宇等大批藝人也曾光顧這家木瓜牛奶店。不能不嘗嘗!
隨著時代潮流的沖擊,六合夜市也轉型成“世界地球村”了,讓眾多外國觀光客充滿無限回憶。夜市里有許多擁有異國風味的攤位,諸如土耳其人賣的土耳其冰淇淋、墨西哥人賣的墨西哥脆餅,還有日本人、印度尼西亞人也來此地擺攤賣飾品等等,都十分特別。近年來,高雄市政府更積極地在具國際知名度的六合夜市舉辦了“傳統市集YOUNG起來”、“六合美食嘉年華”系列活動,擴大商圈的商機。六合夜市與周圍景點已經逐漸連結成一個旅游圈,例如城市光廊、文化中心、玫瑰聖母院、愛河、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仁愛公園、高雄港、西子灣風景區、旗津風景區等等。六合夜市是個相當干凈的夜市。這地方白天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但一到晚上,攤商就會陸續進駐,接著封閉馬路開始營業,到第二天天色破曉前,開始掃洗街道,讓一切回歸原狀,再加上擁有全臺灣第一條夜市污水排泄系統,六合夜市就更是清潔萬分,毫無異味了。
2009年,雖然因播放“疆獨”影片等不愉快事件讓大陸游客對高雄市心存芥蒂,但當地的六合夜市仍成功地俘獲了大陸游客的胃。據悉,六合夜市的客源中,大陸游客高達七成。大陸游客們最中意的夜市美食,包括海產粥、木瓜牛奶、燒烤,一百六十多個小吃攤一路吃過去,不亦樂乎。看到大陸游客如此捧場,臺灣夜市的攤販們還跨海搶商機,如今北京“臺灣街”的“寶島夜市”生意正火。士林夜市的“豪大大雞排”也要在上海開店了。
臺灣人對于臺灣夜市的說法是:南有六合,北有士林。那么,士林夜市的盛況又如何呢?讓我們一起去逛逛吧。士林夜市是臺北頗具規模且相當知名的夜市之一,它位于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和小北街一帶,有超過五百家店面和攤販,南北小吃、流行服飾、雜貨,加上如織的人潮,溢散著熱鬧滾滾的氣息。士林夜市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位于慈誠宮對面的士林市場夜市,鐵皮覆頂。囊括了大江南北綜合小吃,從牛排、鐵板燒到蚵仔煎、廣東粥、生炒花枝,琳瑯滿目,每到夜晚,逛夜市的人潮總將狹窄的通道擠得水泄不通:另一部分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主要由幾條小巷構成,穿梭其間,格外有一種市井滋味。各式店鋪及地攤摩肩接踵,小吃攤、服飾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運動用品店等,比比皆是,只要市面上流行的,在此都找得到。每當夜幕漸漸籠罩,華燈一一亮起,士林夜市即步入繁華。
士林夜市最初以小吃與攤商而興起的。迄今仍以此為主。然而由于士林夜市的規模與商機極大,周邊地主紛紛開設店面趕趁商機。此時一方面是攤商和店家之間由于經濟規模而達成的用地默契,一方面則是攤商與警方之間取締與不取締的執法默契,形成一種有趣的共榮現象。在攤販并未完全合法化的城市里,士林夜市與其它大型固定夜市共同維系著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也成為臺北人夜生活的好去處。
說到美食,有百年歷史的臺北士林夜市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便是蚵仔煎,相傳是300年前鄭成功的軍隊發明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1661年荷蘭軍隊占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情況下,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海蠣)、番薯粉加水混合而煎成餅吃,想不到競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不過,大陸出版的書籍,卻有將蚵仔煎列為福建小吃的記錄。士林夜市兩家最早賣蚵仔煎的小店中,有一家叫“阿婆之家”,76歲的老板陳德慶描述,50年前他負責調味,老婆做蚵仔煎,一做就是幾十年,如今老婆也已變成了阿婆。多年來,“阿婆之家”堅持選用嘉義東石港的新鮮蚵仔,然後用豬油將其煎到微焦,口感外酥里嫩。此外,士林夜市永遠跟著潮流走,牛排、甩餅、銅鑼燒、起司土豆等等,花樣迭出;餐桌上,日文、英文與簡體中文的菜單貼心地照顧著各方游客。
士林夜市的所在地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從士林的農產品到艋胛、大稻埕的貨物都在這里交易,1909年設立士林市場後一直發展至今。過去的交易主要集中于媽祖廟慈誠宮的廟前廣場,然而市場攤販逐漸侵占廟宇用地,于是慈誠宮筑起圍墻保留僅存的狹窄廟地,圍墻只能任由攤販使用。之後因規模擴大,夜市又將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及安平路等數個街區囊括進來,成為特大型夜市。但由于通風、衛生、環境、公共安全等問題,臺北市政府于2002年10月14日將原士林市場拆除,僅保留日據時期的磚造市場建筑。原士林市場攤販移至臨時性的地方營業,地點位于文林路與基河路交叉口、臺北捷運劍潭站對面。不久,在那附近蓋起了新的封閉式的士林市場,而臨時市場則計劃作為興建臺北市第二座大型藝術展演場館——臺北藝術中心之用。目前,士林夜市鄰近捷運士林站、劍潭站,交通非常方便,再加上周圍的學校林立,如銘傳大學、東吳大學等,每天黃昏五六點鐘,大量下課下班的人潮涌而人,為這商圈帶來了大量的商機及熱鬧的氣氛。士林夜市的店鋪一排排整齊排列,有如大型的熟食中心,順著人口走,更可發現過道比以前寬闊,也比以前好通行,而且還增添了公廁,讓民眾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不必擔心“後續問題”。
P42-4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